滇中伽蓝姚安德丰寺木构技术探微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昆明寺庙园林中的应用——昆明圆通寺的园林环境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昆明寺庙园林中的应用——昆明圆通寺的园林环境探析

昆 明 圆通 寺 建 于螺 峰 山陡 崖 之 下 ,游 客 踏 步 于庭 院之
中, 欣赏美景之间抬头仰望 , 随时可见圆通寺背后螺峰 山之 景, 此种借景手法 , 把观赏者 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 , 从而突破 有 限空间而至无 限, 与“ 来去 自由, 通达无碍” 的禅境相吻合 。

的诠释 。 所以,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 中, 各种园林元素之间
期, 寺观园林也随着佛教 、 道教传人云南而出现 。 在园林选址 上, “ 僧 占名 山 ”反 映 出历来 我 国宗 教对 庙 宇选 址 的重 视 , 而 云南以山地为主的地理条件 , 提供 了其寺庙园林基本的风景 地 貌嘲 。 此 时云 南 的寺 庙 园林 出现 了园林式 、 山林 式 2 种平 面
3 . 2 步移景 异 的 空间处理
境, 就是典型 的庭 院式园林 。
2 中国古 典 园林 的造 园手 法
2 . 1 效 法 自然
中 国古典 园林 重 在 体现 “ 天人 合 一 ” 的 观念 , 历 代造 园大 家都 追求 在 尊重 自然 的前 提下 改造 自然 , 创 造 出宜 人 和谐 的 园林 生 态 。“ 虽 由人作 , 宛 白天 开 ” 是 对 中国古 典 园林 最 准 确
布 局 。 园林 式 布 局是 在 严谨 的 中轴 对称 中再造 山水 园林 , 在 理 性 中追 求 自然 ,而 山林式 布 局则 是 在广 阔的 自然背 景 中 , 用 人 为 的殿 堂 布局 , 封 闭对 称来 强 调理性 、 佛性 。
和主要建筑问以回廊和花墙联接 、 穿插 , 形成一个个廊院空间, 在院内以山池佳木构成园林景观问 。 并使宗教空间和园林空间渗
纵观昆明的寺庙 , 其园林环境 主要包含 , 毗邻于寺观而 单独建设的园林 ; 寺庙 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 园林 ; 郊野地

建筑 结构PPT

建筑  结构PPT

木 框 架 示 意 图
古代木结构建筑艺术特征
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 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 精神。


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木结构的房屋多是低层(以单层为主),所 以组群序列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空间的 基本单位是庭院,共有3种形式:

十字轴线对称,主体建筑放在中央,这种庭院多用于规格很 高、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建筑和宗教建筑,数量不多; 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主体建筑放在后部,形成四合院或三 合院,大自宫殿小至住宅都广泛采用,数量最多; 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的轴线,多用于园林空间。序列又有 规整式与自由式之别。现存规整式序列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明 清北京宫殿。

木结构的优点:
结构自重小,方便架接
木头可塑性强,宜于加工 取材方便,施工周期短 木构架用榫卯连接,结构逻辑好,活性接点,抗
震 用的是生物资源,绿色环保,能耗小,无污染
木结构的缺点:
使用年限短,需要不时的维修
木结构建筑的保温不太好
木制别墅的特性优点
抗震性
耐久性 防火性 防潮性 绿色环保、保温节能性
木结构建筑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轻型木结构房屋 有自身的抗震优势,木结构建 筑是地震多发地区适合推广的建筑形式之一。 之所以拥有如此优异的抗震性能主要归功于其 重量轻,抗变形,在冲击下尚能保持良好的延 展性,建筑结构整体冗余性大,框架连接紧密 不易垮塌等自身性能特点。
实例 :应县释迦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是中国
组冯顾徐尚向葛 员喆晓晓明忠元 威颖雪慧红
:
木结构在我国古代很为普遍,它以汉族木结 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 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 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

云南民居建筑思考——对话云南省“非遗”专家施宇峰

云南民居建筑思考——对话云南省“非遗”专家施宇峰

文化、生活的真实性显现;“有机”表现为建筑内外 之相适应。丰富的民族文化与复杂的自然环境叠加,
空间灵活分隔,并和环境、文化融为一体、相互渗透。 使得云南的民居建筑类型比别的省份更为丰富和复杂。
“简明、真实、有机”亦是云南民居建筑最有魅
云南民居建筑类型虽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寻,
力的地方,它们更多体现了建筑最基本、最原始的需 主要的有“干栏式”“井干式”“土掌房”与“合院”
INTERVIEW
文 ·图 /
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丰富的民族文化叠加复杂的自然 环境,使得云南的民居建筑类型尤为丰富,且各具特点。文字记载、考古挖 掘和建筑遗存为我们了解云南各民族民居建筑发展的历程及脉络提供了坚实 的资料,而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对云南民居建筑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 此次访谈旨在通过青年学者施宇峰多年调查实践及理论研究,解读云南民居建 筑的概况、民居建筑与“非遗”的关系以及当下对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于云南腹地以及与汉族交往频繁的坝区。主要类型有: 民居建筑材料具有竹木多、砖石少的特点,造成了保
滇中地区的一颗印,滇西白族、纳西族的“三坊一照 存不易。从考古遗迹方面我们也只能从柱洞的大小和
壁”“四合五天井”合院,滇东北“四水归堂式”的彝族、 分布,大致推断出建筑的体量和布局。建筑遗存成为
汉族民居建筑,滇南建水、石屏“三间六耳”“四马推车” 现在民居建筑研究的主要材料支撑,这一原因在于现
45
INTERVIEW
存的民居建筑主要集中于明清以后,各民族传统民居 建筑异常丰富。这也让云南的民居建筑脉络出现了一 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即明清之前分期不明确,明清 以后数量特别大,类型特别丰富。
日民 :
项目也只有在建筑空间这个环境中才能保存下来。目 前我们“非遗”工作对“非遗”本体关注得比较多, 相对忽视了建筑空间对“非遗”的重要性,下一步的 工作应该慢慢转向对建筑空间整体的关注。现在一直 在申报、保护的“非物质文化生态保护区”其实是对“非 遗”环境关注的很好体现。

姚安彝家根谱梅葛的发源地

姚安彝家根谱梅葛的发源地
第一 、 省第三。 全
姚安县官屯乡马游村 就能 深刻地 体
会这 一文化 的魅力 。上世纪 5 年代 , 0 马 游坪彝族 艺人罗学 胡曾到 人民大会蚩演
喁 . 8 年 出席 “ 国 少数 民旗 文 艺 调演 ” 1 2 9 全
除 此之外 , 安历史文 化名人荟 萃 , 姚 唐代孪蔷 、 骆宾王 , 明代李贽 、 徐鼹 窖等 均
县, 唐武 德 四年设 姚州都 督府 及南 中统 部, 节制令川南 、 西 、 东南和滇西大片 黔 溴 领地, 南调时 置弄栋节度 , 宋为大理 国的
八大 名府之一 , 元置姚安 路军 民总管 府 , 明设 姚安军 民府, 民国玻姚 州为 县. 史称
“ 六诏之中分 , 三川之 门户, 南中之锁钥 ” 。
有诗文留姚 : 安籍文人陶延 、 珙 兄弟 . 姚 陶
获文 化部 嘉奖 抑∞年 . 郭沫若 赋诗“ 百
花齐放在边 疆 , 二兄弟 聚一堂, 地造 十 造
则有 诗集传世 ; 清代 高霸映博 学多才 . 著 书八十余鄢 ; 氏一门著述 甚丰 、 甘 流传 于 世; 清代姚安军民府知府纪容舒 。 称“ 史 姚 安公 ” 其子纪晓 岚在《 , 阅微 革堂笔记 》 中
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  ̄ 噪护名录。 f 产 e j 千百年来 。 世世代 代勤劳 智慧、 能歌
善舞的马游坪彝族人 。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 中创造了彝 族史诗梅 葛 , 其演喁 分为“ 老 年梅 端” “ 、 中年 梅糟” “ 、谢年梅蒋” “ 、娃娃 梅 葛” 四种类 型 。每逢 民族节 日、 婿丧嫁 娶、 起房盖 屋 . 男女老 幼同聚篝 火或火塘 旁. 兰弦奏芦 攘吼梅葛 , 弹 演唱彝族歌舞 . 通宵达旦 古朴的 民援民间歌舞 反映了 彝 族人民热情 奔nn _ b 5 - . 1 r

《园冶》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园冶》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园冶》原文及翻译园冶简介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在江苏仪征所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1634)刊行。

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卷一·序》原文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

”遂播名于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于公闻而招之。

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于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

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

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

先生曰:“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

”时崇祯辛未之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卷一·兴造论》原文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

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

姚安故城风物考略

姚安故城风物考略

姚安故城风物考略姚安县城,面积不大,但历史很长。

从唐景元年间(710年)开始建城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这座小小的城里,有了一些传说、一些典故、一些风俗、一些物件……如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曾经的那些传说典故,如七星塘、如聚远楼、如栋川桥等已经随着曾经的人和物或成为了文献里的方字,或成为老人们隐约的回忆。

七星塘姚安老县城的七星塘,说法已久。

如今,由于时隔久远,加之县城发展较快,老县城的布局早已被打破,人们对七星塘的认识也五花八门,说法众多。

在范围上,一种说法认为七星塘既有城外的,也有城内的。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七星塘就仅指老城内的七个水塘。

在布局上,说法也很多,一一列举出来,有十几个。

关于名字,说法就更多。

为了弄清七星塘的具体布局和名字,近期,我们查阅了大量清末到民国年间的文史资料,访问了一些学者、当地的老人、长期从事城市建设的同志。

综合各种说法和查看相关资料,对于七星塘,提出如下观点。

一、关于七星塘的布局考察古时挖塘筑池的动因,大体上是两个。

一是“沃土嫌无泉”,掘池“储水以防火,遇旱以救灾”。

二是风水的需要。

古人讲究风水,认为建筑以坐南朝北、负山面水为最好。

如果自然里找不到这样的小环境,就采取开渠引水或筑塘蓄水的方式来对小环境进行改造,所以一些建筑门前必筑池。

从姚安县城的水塘来看,有的是为防火蓄水而修筑的,也有的是为改造建筑物的小环境而修筑的。

姚安县城的七星塘自然是指七个水塘,但到底是哪七个呢?从范围上看应该仅指老城内的七个水塘。

原因是城外的范围太广形成于不同时期的水塘也较多,难以界定哪一个是七星之列。

根据光绪年间的姚安《城池之图》来看,城内有标注的水塘正好有七个,史传的七星塘应该就指这七个。

原因是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城市布局,城内的水塘有时多,有时少,正好七个的水塘至少在光绪年间已经形成。

七个水塘分别为:现梅葛广场南面两个,老工商局里面一个,县委大院里文昌宫前面一个,金荷公园内一个,原栋川小学东北角一个,现大成中学体育场一个。

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略论

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略论

摘要 以剑川地区为代表的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是云南较为成熟的匠作体系之一。

由于历史、地域及人口分布等原因,使白族成为了滇西北剑川匠系中匠群的构成主体。

论文全面解析了滇西北剑川匠系的历史成因、传统师承,列举了历代著名匠师及其建筑作品,同时厘清了当代滇西北剑川匠系的传承发展模式。

这一传承上千年的古老匠作体系是汉族及白族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其营造技艺作为活体技术仍在城市及乡村的建筑营造活动中使用传播,至今维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建筑匠作体系中难能可贵的鲜活案例,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传统建筑;匠作体系;滇西北剑川匠系;滇南通海匠系;营造技艺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略论*S tu dy on Arc hite c ture Cra fts m a n S ys te m in No rth we s t Y unn a n宾慧中1 闫爱宾2Bin HuizhongY a n AibinAB S TR AC T The Jia nc hua n a rc hite c tura l c ra f ts ma n syste m in northwes t Y unna n i s one of th e m a tu re c a rp e nte r s yste m in Y unn a n.For historic a l,g e ogr a phic a l a nd p opula tion dis tr ibution re a sons ,mo st of the J ia nc hua n c ra fts me n a r e Ba i na tiona lity.Th e p a p e r c o m p re h e n s ive ly a n a lyz e s the h is to ric a l c a us e s of J ia n c hua n c ra ftsm a n f or s ys te m a nd its skill in he rita n c e ,introd uc e s e ve ra l f a mous m a ste rs a nd the ir a rc hite c tura l works ,c la r ifie s th e inhe r ita nc e a nd d e ve lop me nt p a t te r n s o f c o n t e m p o ra r y J ia n c h u a n c ra f tsm a n for s ys te m a t the sa m e time.The Jia nc hua n c ra fts m a n for syste m inte g ra te d the Ha n a nd Ba i tra d itiona l a rc hite c tu re c ulture ,As a n a nc ie nt te c hnolog y he rita g e ,itha s p re c ious re se a rc h va lue.K E Y WO R D S tr a d itio n a l b u ild in g ;c ra fts m a n sys te m ;J ia nc hua n a rc h ite c tu ra l c ra fts m a n s ys te m o f no rth we s t Yun na n;Tong ha i a rc h ite c tura l c ra ftsm a n s ys te m of s outh Y unna n;b uilding te c hnique*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090813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0YJC 850031。

姚安县西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问题及对策

姚安县西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问题及对策

㊀2018年7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13期收稿日期:2018G04G17作者简介:班云学(1973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方面的工作.姚安县西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问题及对策班云学(云南省姚安县林业局,云南姚安675300)摘要:指出了西山森林公园是姚安县城生态安全的重要核心部分,也是栋川镇重要的森林植物生态系统,改善公园的相关林相,为广大群众打造与家居临近的旅游胜地,切实地保障了当地物种的繁衍生息,营造丰富多彩的游憩活动植物空间,对保护森林,促进城市与绿化的协同发展,创建 生态姚安 , 休闲宜居荷城 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公园林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林相改善方法.关键词:西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问题及对策;姚安县中图分类号:T U 856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G9944(2018)07G0215G021㊀基本情况1.1㊀地理位置西山森林公园地处于姚安县城以西侧,地处东经101ʎ10ᶄ58ᵡ~101ʎ13ᶄ24ᵡ,北纬25ʎ27ᶄ32ᵡ~25ʎ28ᶄ52ᵡ,海拔高度达到1900~2260m 之间,全部占地面积达6000余亩.公园的核心景区位于姚安县栋川镇境内,公园地貌大致呈现出北低南高,东低西高的形势.1.2㊀气候水文西山森林公园属于低纬高原的季风气候区.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十分显著,形成了 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如春 的气候特点,十分适宜外出度假休闲,是修身养性的绝佳之处.1.3㊀交通条件西山森林公园交通枢纽十分便利,有姚苴公路与南永高速公路相连,在这里可以和全省㊁全国高速公路交通网相通相连.公园的主景区距离姚安县城只有4k m ,距楚雄78k m ,距昆明220k m ,由此可与西南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组成黄金旅游圈.境内的交通环境四通八达,而且邮电通讯也相当方便,移动通讯覆盖率可以达90%以上.1.4㊀景区建设情况园内风景群峦叠翠㊁万木峥嵘,空气清新㊁环境幽雅,气候温和㊁风景秀丽,是姚安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森林公园之一.公园中拥有的古山寺和寿山寺文化历史悠久,曾是道教仙山,底蕴深厚,有着 古山霁月 之称(«甘志»): 深秋雨霁,月出东方,有如霜铺雪积,更呈奇观, 若重九登高,醉把茱萸,纵目之际,黄云平铺,则更可觇丰乐之景象焉 的奇美状观,更是组织开展森林旅游㊁休憩疗养㊁避暑休闲㊁度假的绝美胜地.2㊀目前林相存在的问题2.1㊀稀有物种观赏性差根据相关部门的信息报道,姚安县西山森林公园内的植物树类的形式过于简单化,长年来只有固有的几种树种,而且随着林内的管理缺乏,使得本身数量不多的植物存在老化现象,即使在茂盛节气也不能形成给人以美感的视觉效果.森林内由于林树结构的单一化发展,也使得人们置身林树深处不能体会到树木层峦的改变.随季节变化,树木的色彩和植物组织结构呈现出朴素质感发展,变化并不是十分明显,且物种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森林动植物发展的参观要求,因此也造成了公园资源效益低㊁观赏性差的发展趋势,如果不进行积极地维护保养,森林公园的未来形式不容乐观.2.2㊀部分树种存活性差森林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受天气㊁季节变换的影响程度较大,所以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主要以种植松树为大类植物,因为松树的地理和环境适应性更加优于其他的物种,所以也就造成了园内大片位置的松树林园[1,2].但是,由于松树的生长习性其受虫类侵蚀的现象极为普遍,而且大面积的林树更加容易产生危害,在此条件下也使得林园内树木的种植结构单一,护林能力较低,水土资源匮乏.根据林业报道,松毛虫类病虫是最近以来在景区内造成树林破坏最为重要的物种,如果树木受到虫类的入侵,短时间内的生长习性会发展严重影响,而且病情的把控程度不易控制,特别针对这样的大范围的林树,更是病情扩张的主要区域,恶劣的情况下会导致树木枯亡而死,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大面积的虫害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威胁,因此针对虫害现象,也需要进行相关政策治理和维护.2.3㊀园区生态破坏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也逐渐增多,城市内的居住环境早已不为群众所满意,郊区旅游观光则是假期首选.所以,长期以来园内的旅游数量不断攀升,人为的观赏破坏行为也随之增加,使得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调查发现,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森林内的一些原始性物种几乎不见踪迹,而且动物512㊀班云学:姚安县西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问题及对策资源与产业的种类也表现出递减趋势,而绝大多数的植物都为后期种植的大众物种,也使得园林的发展收益受到影响.林树的减少造成园林的组织结构受到波动,人为种植的方法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森林破坏的发展,虽然种植松树对于景区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是物种的减少不能通过种植的方法继续改善,因此失去的其他鸟类或者稀有动植物也不能得到恢复,面对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应该立即采取相关措施保护森林的健康发展.3㊀改善公园林相的相关方法3.1㊀采用关键的种植技术针对景区内种植的大部分植物,采用科学的造林方法进行改善,由于园内的松树种量占多,所以可对其进行相关的种植处理,更加符合当地林区的景观发展.在不扰乱林区物种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伐植面积在3~7h m2范围内最好,对植物伐除之后,要及时地对采伐地区保护打扫,将一些碎石㊁垃圾㊁杂物清理,保障后续的种植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种植时要因地制宜,选取最适宜的地区同时也要考虑物种的生长习性,使二者相结合考虑完成种植工作.3.2㊀完善林区景貌3.2.1㊀改善树木形貌组织相关林业部门进行林区的部分枯老树木的砍伐行动,主要针对一些虫害树木㊁腐朽植物以及其他枯枝树干进行砍伐,同时对完好树木的枝叶进行整理剪除,使得其观赏效果更佳.对砍伐后的地域重新种植树苗,保障生态绿色发展.3.2.2㊀林区产业化制度为提高园区质量和当地居民的个人收益,可以对本地的特色优势产品进行包装,大力保护稀缺品种,可以根据林区的产业发展结合当地的产业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林区的资源作用.在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可以得到丰富的产品回报,然后再利用这些资源改善林区面貌,以此重复循环,可以保障林区的稳定发展.3.3㊀物种混搭种植公园内的树种目前来看较为单一,为了更好地提高林区观赏质量,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提高收益,可以根据山区的地势特点㊁植物特点以及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有科学依据地种植其他混合物种,以此来丰富林区资源.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林区的发展概况,积极引用适宜的品种,结合自身的发展形式制定相应的整治策略,保障林区的长久发展.4㊀相关建议4.1㊀坚持生态优先森林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其对于地球的绿色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平衡是森林植物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生态系统和谐友好的发展,森林才能得到长久发展的保障.因此,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根据公园的地理环境为基础,以保护地区的健康生态环境为目标,坚定不移的实行环境友好的方针策略,建立美观和谐㊁高水平㊁高质量㊁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为森林公园的长久性建设以及当地城乡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坚实保障.4.2㊀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种植改善林区的健康发展仅限于现阶段种植的植物并不能满足产区的长远规划,只有广泛地吸取其他物种的生成习性,结合林区形貌发展,以及当地城乡的产业条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指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建立更加系统的森林园区.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现阶段林区内已有物种的发展状况,为了能与之形成美观上的林次结构,可以首先选用生命性强㊁形貌多姿㊁适宜生长的本土物种,充分展现出本地优势.改善林区的同时也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一定些可观的收入,积极倡导居民保护生态环境,为了防止森林破坏,可以对居民进行意识培养与普及,在思想上防止治乱砍乱伐现象发展,充分保障物种的稳定生长.4.3㊀坚持为人服务考虑到林区的规模较为庞大,且部分区域涉及到周边的城乡地域,因此在园区改造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居民生活,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居民生活不会受到干扰.而且,在建设林区过程中,也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服务的原则,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可以适当地构建林区休闲场所或者其他娱乐设施,为广大的当地居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舒适惬意的林区生活,提高园区观赏水平.5㊀结语通过对姚安县西山森林公园的林相改造,充分挖掘和利用目前所拥有的资源,结合当地城乡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特色,积极提倡居民保护生态平衡绿色发展,林区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高个人收入,满足各方面的生活水平.为了能够做到在林相改造中创造绿化美化山体,加强道路沿线山体整治,坚持经济林改造营造山岩地貌,丰富森林植物群落.构建姚安森林生态系统,营造丰富多余的游憩活动植物空间,弘扬森林文化,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打造 生态姚安 , 休闲宜居荷城 .参考文献:[1]袁剑雄,马㊀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初探[J].矿业工程研究,2017,30(3):81~83.[2]尚杨娟,蒋㊀裁.大蜀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思路探讨[J].现代园艺,2016(12):190~191.[3]张㊀江.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景观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3).[4]何㊀伟.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更新改造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7.612。

丽江传统木构建筑榫卯节点防火性能调查

丽江传统木构建筑榫卯节点防火性能调查

在的火灾隐患,为古城防火工作作出相关参考信息。

图1丽江古城修建中的仿古建筑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阅读、收集云南古建筑、木构建筑相关的基础资料,学习了解记载中对云南木建筑受力论述、防火工程实例的相关信息。

(2)实地调研参观法:实地调研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

研究当地少数名族的特有民族文化。

另请当地知名木匠工给予讲解、访谈。

(3)比较分析法:对云南丽江木建筑历史、结构、民俗、经济等进行分析,对古建筑的防火措施、结构受力与全国各地古建筑进行比较。

2丽江传统木构建筑榫卯节点现状调查2.1现有木结构建筑的选材云南的森林资源丰富,在滇西地区,丰富的树木就为居民的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

木材属于易燃材料,特别是云南的传统木构建筑,包括柱、椽、楼板、地板甚至部分建筑的隔墙都用木材进行加工。

在云南的传统木构建筑中,云南松用得最多,云南松几乎遍布于整个统木建筑中。

图2丽江大研古镇房屋应用透榫连接图3石膏板及石膏板的运用(2)电线电缆采用电缆防火涂料保护丽江古城古建筑中存在大量电线电缆,这些为被保护的电线在一定工作条件下可以安全运行,但当其在过载、短路、局部过热等故障状态及热作用下,就会失去绝缘作用,甚至燃烧,引发火灾。

电缆防火涂料是一种特殊的电缆防火保护涂料,当它涂覆于电缆表面时,平时可起一定的装饰及物理防护作用,一旦发生火灾,电缆表面的防火涂料遇火时膨胀,产生20~30mm厚的泡沫层,隔绝火源,使电缆受火时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完好,并阻止火焰沿电缆蔓延。

图4古城房屋中布置好的电线电缆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滇西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榫卯节点防火性能研究”(2014Y338)。

. All Rights Reserved.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一般都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图5古城实际运用中的感烟探测器(4)自动水喷淋系统丽江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丽江古城采用湿式喷水自动灭火系统。

一种剪叉式伸缩支架的研发及有限元分析

一种剪叉式伸缩支架的研发及有限元分析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项 目(编 号 :50974068) 收 稿 E1期 :2015年 11月
2 剪 叉 式 伸 缩 机 构 的 动 力 学 分 析
2.1 剪 叉 式 伸 缩 机 构 的 力 学 模 型 笔 者 以丝杆 驱动 两层 剪叉 臂 为基本 模 型进 行 力学
关键 词 :可展 机构 剪 叉式伸 缩支 架 应 力 分析 有 限元分 析
中图分 类号 :TH122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000—4998f2016)05—0004—04
Abstract:Aiming at the issues that the display is difi cult to place in the position with proper viewing
angle due to limited available space resources in the internet cafe. a scissor—type retractable bracket wa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esigned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expandable mechanism.It took two layers of scissor arms as the basic unit
Key W ords:Expandable M echanism Scissor-type Retractable Bracket Stress Analyses
FiIlite Elem ent Analysis
支 架 作 为 起 支 撑 作 用 的 构 架 .其 结 构 的 稳 定 性 直 接 影 响 构 架 的 使 用 。 在 现 代 网 咖 实 现 跨 界 经 营 的过 程 中 ,网 咖 可 利 用 的 空 间 资 源 有 限 ,致 使 原 先 普 遍 使 用 的 静 止 摆 放 式 支 架 难 以 满 足 发 展 需 要 。因 此 .研 发 一 种 安 全 可 靠 、能 够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支 架 ,对 于 网 咖 跨 界 经 营 显 得 十 分 重 要 。支 架 的 类 型 多 种 多 样 ,但 利 用 剪 叉 单 元 式 可 展 机 构 原 理 实 现 横 向 方 向 伸 长 或 缩 短 距 离 的 支 架 却 还 未 曾 出 现 。

滇中傣族土掌房的现代化改造

滇中傣族土掌房的现代化改造

滇中傣族土掌房的现代化改造滇中傣族土掌房是傣族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建筑形式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改革,传统的土掌房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建筑结构不稳固、防火防水能力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傣族的传统建筑文化,以及满足现代居住需求,近年来在滇中地区开展了土掌房的现代化改造工作。

本文将从现代化改造的背景、意义、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代化改造的背景和意义滇中傣族土掌房的现代化改造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需求的交融下进行的,其背景和意义有以下几点:1. 保护传统建筑文化。

土掌房作为傣族传统建筑的代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傣族人民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家园。

通过现代化改造,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傣族土掌房的建筑文化。

2. 提升房屋建筑质量。

传统土掌房在抗震抗火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代化改造可以提升土掌房的结构稳固性,增强其抗灾能力,从而提高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 满足现代居住需求。

传统土掌房在居住条件、卫生设施、通风透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通过现代化改造可以提升土掌房的居住舒适度,满足当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4.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现代化改造涉及到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室内装饰等方面,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在进行滇中傣族土掌房现代化改造时,应该结合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建筑技术,采取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改造:1. 结构加固和防灾设施。

通过对土掌房结构的加固和改造,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提升土掌房的抗震抗灾能力,增加防火、防水等设施,提高房屋的安全性。

2. 设施完善和环境改善。

在现代化改造中应该充分考虑土掌房的居住条件,增加室内采光和通风设施,引入现代化的卫生设施和暖通系统,提升土掌房的居住舒适度。

3. 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

在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保护土掌房的传统文化特色,保留原有建筑形态和装饰风格,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美丽乡村。

滇中傣族土掌房的现代化改造

滇中傣族土掌房的现代化改造

滇中傣族土掌房的现代化改造1. 引言1.1 背景滇中傣族土掌房是传统傣族建筑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意义。

这种建筑形式在滇中地区广泛存在,成为当地傣族人民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滇中傣族土掌房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传统土掌房存在着结构老化、设施简陋、防火防震能力差等不足之处,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和要求。

对滇中傣族土掌房进行现代化改造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是为了提升傣族人民居住环境质量,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200】1.2 问题提出滇中傣族土掌房作为传统民居建筑,虽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但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土掌房的结构、功能、环境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居住需求。

如何将滇中傣族土掌房进行现代化改造,保留其文化传统的同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滇中傣族土掌房中,存在着诸如房屋结构老化、功能单一、能源利用低效、环境卫生问题等,给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诸多困扰。

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对土掌房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其居住舒适度和功能性,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滇中傣族土掌房的现代化改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滇中傣族土掌房的现代化改造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使这些古老的建筑融入现代化生活,提升居住舒适度和实用性。

研究目的旨在寻找一种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改造方案,促进傣族土掌房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提高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深入探讨现代化改造对滇中傣族土掌房的影响,旨在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传统民居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2. 正文2.1 传统滇中傣族土掌房的特点传统滇中傣族土掌房是傣族人民居住的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

云南姚安文峰塔建筑特色及保护研究

云南姚安文峰塔建筑特色及保护研究

云南姚安文峰塔建筑特色及保护研究毕忠松;李沄璋;曹毅;汪杨【摘要】姚安县文峰塔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砖木结构密檐式九层空心砖塔,塔身全由青砖支砌,塔内是“剪刀”形交错式排列的木构件。

本文分析了其历史沿革、建筑特点和建筑价值,从修缮技术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对云南塔类建筑的保护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Wenfeng Tower is one of the ke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s under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government protection, in Chuxiong Yunnan Province. It is a centre-hol owed nine-floor wood-brick tower with dense brims, whose body was built with black bricks. Its internal is scissor-shaped wood pieces staggered-arrang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value of the tower,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o repair and protect such ancient buildings in terms of repair technology a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Yunnan.【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160-162)【关键词】日云南姚安;文峰塔;建筑特征;修缮保护【作者】毕忠松;李沄璋;曹毅;汪杨【作者单位】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日本爱知工业大学大学院;安徽徽州文物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01.文峰塔平面图一、文峰塔历史沿革姚安县位于云南省中部,隶属于楚雄彝族自治州,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姚安县德丰寺

姚安县德丰寺

姚安县德丰寺姚安县德丰寺作者:不详德丰寺位于姚安县城南大街,现为姚安县博物馆址,始建于明初,永乐二年(1404年)移建南关今址,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重修。

德丰寺古建筑群,由山门、前堂、二堂、正殿、两厢、两耳和地藏寺组成。

正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单檐歇山顶,梁柱为抬梁式,系叠木而成,无钉楔痕迹。

正殿施斗拱以增强荷载力和延伸出檐。

整个建筑,布局严谨,是云南现存明代较为完整的木结构建筑。

中有明代铸造的金身释迦铜像1尊,高约2米。

德丰寺内所存《兴宝寺德化铭》与《嵇肃灵峰明帝记》碑,两碑同刻于一石。

碑立于大理国元亨二年(1186年),碑文记述建寺经过,高氏功德及祭祀嵇肃山盛典。

此碑原置阳派村兴宝寺,1962年移至德丰寺,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丰寺坐落在姚安县城的南大街,现辟为县博物馆。

寺内殿宇宏敞,古雅壮观,布局严谨,是目前云南省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

德丰寺初建于明初,原址不详。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移到今址,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99年)重修。

寺院由山门、前堂、二堂、正殿、两厢、两耳及地藏寺组成。

正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单檐歇山顶,梁柱结构为抬梁式,系叠木而成。

全无钉锲痕迹。

这是以木架为骨干,下面立柱,上面为立方檩子构成的骨架,用以承载屋顶重量。

因此,墙壁实际上并未起支撑屋顶的作用,仅是间隔内外,防御风雨侵袭而已。

正殿施“斗拱”,结构美观,位于立柱与横柱交接处,其作用是增加荷载力和加远出檐,实用美观融为一体,具有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殿门由18扇木雕门组成,每扇门都雕有山水、人物,千姿百态,生动形象,是木雕艺术的佳作。

正殿内有明代铸造的金身释迦牟尼铜像1尊,高约2米。

此外,殿内还保存有不少珍贵文物,如1957年从兴宝寺迁入元代木雕佛像、清代铜铸高奣睡像等。

颇值得一提的是高奣映睡像,铸造工艺精致、体态安详。

高奣映(公元1646-1707),字雪君,清康熙年间世袭为姚州府土同知,自幼好学,过目成诵,有“神童”之誉。

滇中伽蓝姚安龙华寺建筑布局特点

滇中伽蓝姚安龙华寺建筑布局特点

滇中伽蓝姚安龙华寺建筑布局特点
毕忠松;李沄璋;曹毅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4(0)11
【摘要】作为滇中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龙华寺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光禄镇西山(民间称为龙华山)山麓,其建筑庄严雄伟,中轴线居中布局,系古代宫殿式建筑,具有北方建筑的特色,同时又体现了浓厚的云南地方色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龙华寺历史沿革龙华寺原址名卧佛庵,始建于后唐天佑年间(公元
907-923年)。

元初,元兵入大理,段氏相国高泰祥殉国,其女菩提痛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乃出家于卧佛庵。

【总页数】8页(P186-193)
【作者】毕忠松;李沄璋;曹毅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日本爱知工业大学大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辽金佛教建筑的空间布局和风格特点——以大同市佛教建筑华严寺为例 [J], 吴晓舒
2.云南滇中明清宗庙建筑人文艺术特点——以云南通海常氏先祠古建筑群为例 [J], 常勋有;徐舰
3.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J], 龚硕
4.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商业布局特点 [J], 周梦杰;刘亚中
5.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商业布局特点 [J], 周梦杰;刘亚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云南根艺紫陶

浅谈云南根艺紫陶

浅谈云南根艺紫陶田家祥【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2(046)012【总页数】3页(P15-17)【作者】田家祥【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据传,树根陶艺术作品始于清朝光绪年间。

在北京通州有一位名叫杨孟臣的老先生,此人心灵手巧、悟意颇通,闲来无事时喜好用胶泥做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而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有一次,由他制作的树根造型的笔筒和花盆被人献到了皇宫,光绪帝见了甚是喜欢、大加封赏,一时间,树根陶艺品名声大噪。

至民国年间即有商业部注册,所有产品皆印有“民国年月杨宇专受印记”。

后来,杨先生害怕此技失传,曾收过四个徒弟。

由于生活所迫,四徒弟都先后另谋生路了。

时至今日,此技命脉虽在,但已气息微微。

陶,是泥土团捏焙烧而成,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制作己趋成熟,诸如仰韶、马家窑、龙山、良渚、二里头等文化遗址都有大量出土物证。

至秦兵马俑,为商周以来陶艺之集大成者,雄伟震撼;汉代滥觞,亦为可观。

大唐三彩,陶上施釉,辉煌惊世。

李唐以降,乏善可陈。

宋元瓷盛,陶艺泯然。

于明则出紫砂,另立旗幡,(已非一般意义上的黏土);釉陶精彩,唯有石湾。

清代重瓷,末朝复有陶艺小作,影响式微。

民国乱世,百业凋零,陶艺几乎断绝。

而现代陶艺发展严格说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百艺待兴,复生萌动,虽缓慢艰难,却探索有望,也偶尔引人关注。

中央工艺美院、景德镇、广东产区院校先行,宜兴、浙江产区相继介入,我就是在这一时期幸运地成为陶艺工作者,赶上了早班车。

经过三十余年的艰苦努力,古老的陶艺真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期。

树根陶也以他独特之魅力立于陶艺之苑,犰如沐浴春风的一枝奇葩。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陶器制作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它首先要满足先人生存生活生产以及祭祀活动的需求,因而实用器、冥器是其主流(秦汉陪葬俑、唐三彩皆属此类,虽有极高之艺术水准,但当时制做初衷并非艺术品);大量实用陶器工艺较为简疏。

楚雄凉亭工程方案

楚雄凉亭工程方案

楚雄凉亭工程方案项目背景楚雄市是云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滇中高原,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为了提高城市的景观品质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市政府决定在市区重点建设一个凉亭,供市民休闲娱乐。

本文就是对该工程的方案设计及施工策划的说明。

设计方案整体设计本工程的凉亭设计采用了传统的木制结构,主体结构由檀香木和柚木搭建而成。

凉亭的檐口设计采用了传统的飞檐式,四周采用了透风及隔音效果良好的半透明隔断,从而实现了最佳的采光和空气流通效果。

该凉亭总面积为120平方米,设计为一个多功能空间,可供市民休憩、聚会和举办各类文艺活动。

设计采用了现代简约风格,为市区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

结构设计凉亭的主体结构采用了檀香木和柚木,檀香木作为主要结构材料,柚木作为次要结构材料。

檀香木特别适合作为建筑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久性和韧性。

结构设计遵循了木结构的基本原则,采用了传统的榫卯结合方式,强化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美感。

环保设计楚雄市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本工程也不例外,采用了环保材料和能源节约措施。

檀香木和柚木是天然环保材料,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符合楚雄市的环保要求。

同时,为了增加建筑的能效,本工程还采用了隔热、遮阳等节能措施。

施工策划施工准备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全面评估和清理,确保建筑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清理完毕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土方整理和地基开挖工作。

切实保证施工质量和环保要求。

施工过程本工程采用木质结构,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锯材、刨材、加工、拼接等工作必须要规范操作,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质量。

同时,施工期间要注意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竣工验收当凉亭建筑全部完成后,必须进行竣工验收,检查建筑品质、环保、安全和造价等各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结论楚雄市凉亭工程是一项具有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木结构特点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强化环保和安全生产意识,确保质量和安全。

云南寻甸南峰中新世木化石及其古环境

云南寻甸南峰中新世木化石及其古环境

云南寻甸南峰中新世木化石及其古环境本文对发现于滇中寻甸县南峰煤矿的木化石进行了研究,鉴定出6个木化石种群:南峰铁杉Tsuga nanfengensis、单行松Pinus uniseriata、南峰松Pinus nanfengensis、松属未定种Pinus sp.、寻甸冷杉Abies xundianensis和李属未定种Prunus sp.,根据所发现的木化石对化石产地的古环境进行了讨论。

主要结果如下:南峰铁杉Tsuga nanfengensis:生长轮明显,早材至晚材渐变。

管胞径壁、弦壁具缘纹孔单列,棒状加厚明显。

射线常单列。

树脂道未见。

交叉场纹孔云杉型及柏木型。

单行松Pinus uniseriata:生长轮明显,早材至晚材渐变。

管胞径壁、弦壁具缘纹孔主为单列。

轴向薄壁组织无。

具单列射线和纺锤状射线。

射线管胞常在射线边缘1列,横壁光滑。

兼具轴向和径向树脂道,泌脂细胞壁薄。

交叉场纹孔式杉木型,偶见柏木型。

南峰松Pinus nanfengensis:生长轮明显,早材至晚材渐变。

管胞径壁、弦壁具缘纹孔主为单列。

轴向薄壁组织无。

具单列射线和纺锤状射线。

射线管胞常在射线边缘2列,横壁光滑或具微小锯齿。

兼具轴向和径向树脂道,泌脂细胞壁薄。

交叉场纹孔式松木型和杉木型。

松属未定种Pinus sp.:生长轮明显,早材至晚材渐变。

管胞径壁、弦壁具缘纹孔主为单列。

轴向薄壁组织无。

具单列射线和纺锤状射线。

射线管胞常在射线边缘1-2列,横壁光滑,少数具纹孔。

兼具轴向和径向树脂道,泌脂细胞壁薄。

交叉场纹孔式窗格状。

寻甸冷杉Abies xundianensis:生长轮明显,早材至晚材渐变。

管胞径壁、弦壁具缘纹孔单列。

轴向薄壁组织无。

射线常单列;无射线管胞。

交叉场纹孔式杉木型。

树脂道未见。

李属未定种Prunus sp.:生长轮略明显,半环孔材至散孔材。

导管主为单管孔;多为径列;弦径30-80μm;螺纹加厚明显;单穿孔;管间纹孔式互列。

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2项)一、国家级项目(11项)火把节(彝族火把节)、彝族梅葛、大姚彝剧、姚安坝子腔、姚安花灯、元谋花灯、彝族酒歌(彝族民歌)、彝族老虎笙、查姆、彝族左脚舞、彝医药二、省级项目(32项)1、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区(10个)双柏县大麦地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武定县环州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禄丰县叽啦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南华县岔河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姚安县左门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楚雄市子武镇以口夸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谋凉山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姚安县马游坪传统文化保护区、楚雄市大过口乡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大姚县昙华乡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传统文化艺术之乡(2个)双柏彝族老虎笙艺术之乡、牟定彝族左脚舞艺术之乡3、传统项目(20项)阿鲁举热、镇南月琴、彝族刺绣、禄丰大刀舞、彝族十二兽舞、姚安莲花落、双柏打陀螺、元谋彝族摔跤、武定彝族服饰、永仁赛装节、大姚插花节、永仁苴却砚制作技艺、创世史诗《开奔勒笃—六祖古歌》、阿苏者跳歌调、彝族器乐、禄丰醋制作技艺、拨云锭传统配方及制作技艺、老滔村“赶鸟”习俗、火草纺织技艺、铜器制作技艺三、州级项目(79项)1、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17个)楚雄紫溪山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武定麻栗棵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牟定九条沟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永仁直苴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大姚三台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南华五街镇咪黑们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禄丰大箐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双柏李芳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楚雄市西舍路达诺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大姚县百草岭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武定县猫街镇罗婺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禄丰县高峰乡大小花箐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南华县马街镇秀水塘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南华县五顶山乡牛丛回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南华县雨露白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姚安县太平各苴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牟定县蟠猫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传统文化艺术之乡(14个)楚雄大过口乡彝族歌舞之乡、楚雄三街镇刺绣之乡、楚雄云龙镇传统工艺之乡、双柏鄂嘉民族歌舞之乡、禄丰仁兴镇大箐苗族歌舞之乡、武定万德石雕之乡、姚安花灯之乡、南华天申堂乡三弦舞艺术之乡、南华兔街乡歌舞艺术之乡、牟定凤屯腊湾玛咕民间歌舞之乡、牟定蟠猫乡彝族歌舞之乡、元谋花灯之乡、大姚彝剧之乡、大姚龙街乡塔底彝族刺绣之乡3、传统项目(48项)彝族毕摩典籍、彝族十月太阳历、马樱花节、土主祭祀习俗、楚雄市阿苏则说唱、三女找太阳、五兵哥、阿左分家、妥甸酱油制作技艺、恐龙文化节、大箐苗剧、彝族迁徙舞、九渡造纸技艺、皮影戏、禄丰花灯、剪刀制作技艺、鸡街子苗族服饰刺绣技艺、银器制作技艺、菖河蜂蜜制作技艺、沙街调、南华阿苏则说唱、扭柴河太平乐会、詹官屯铁器制作技艺、牟定油乳腐制作技艺、喜鹊窝酒制作技艺、元谋大刀舞、花筒彝族服饰制作技艺、姜驿石板房制作技艺、彝族十八月历、小把粉丝制作技艺、野坝子蜂蜜制作技艺、永仁彝剧、宜就民间器乐演奏、彝族服装节、金山羊老鼓舞、阿乖佬、楚雄彝文古籍收藏与研究、楚雄彝族毕摩文化、彝族啊噻调、彝族葫芦笙舞、彝族大三弦舞、彝族羊皮鼓舞、和平镇苗族传统芦笙制作技艺、一平浪英歌哨苗族传统纺织技艺、弥兴镇上屯村土陶传统制作技艺、大姚县彝族服饰制作技艺、穿花衣、双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姚安德丰寺概论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毗邻四川,古为滇国地,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始置弄栋县,曾是中国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书称“西夷道”或“云南路”,又称“灵关古道”。

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记要》中记述:“(姚安)府通道越(今四川凉山地区),络绎滇洱,为南北之要会”[1],自古为云南重镇,是巴蜀通滇的必经之道,也是中原汉文化传入云南的必经之地。

姚安德丰寺位于姚安县城南正街,初为习仪僧纲司[2]。

万历年间,知府李贽(著名思想家)以禅堂改设“三台书院”;光绪时改祀文昌;后又改德丰书院、县立中学、县立高小。

现为姚安县博物馆所在地。

据明《姚安府志》记载“德丰寺旧在城南,因遭兵燹,永乐二年(1404年)移建南关西(今南正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知府杨日赞重修”,可知德丰寺大殿建造时间至迟在明初或元代。

现存德丰寺由山门、前殿、大殿和两厢组成,除大殿之外的建筑均为清代遗存。

前后两院落进深75m,宽32m,建筑环境古朴拙雅。

山门面三进二,单檐悬山顶,明间略微外凸,做成牌楼式门楼,两侧筑有八字形墙垛。

前殿高二层,重檐悬山顶,面宽五间,前后带檐廊。

德丰寺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屋顶正脊两端升起显著,屋架举势平缓,翼角平直,整体造型舒展俊逸。

大殿出檐深远,檐下现有一圈明显为后期加建的细小檐柱。

二、德丰寺大殿结构剖析1、德丰寺大殿斗构造分析(1)外檐铺作外檐铺作置于普柏枋上,补间铺作当心间、次间、尽间各两朵。

内外各出一跳,外跳华上不施令而以交互斗直接承风。

耍头木里跳为麻叶头,外跳做成象鼻卷曲状,富有云南地方色彩。

里跳华上施令,上托罗汉枋,与衬方头相交出麻叶头。

罗汉枋上再施扁长木以承椽子。

铺作正心泥道承牛脊(图1)。

由表1可知:①外檐铺作材高18.0cm,材厚11.6cm,高7.5cm。

取宋尺30.9cm[3],推算出材等截面为0.583×0.362尺。

即外檐铺作用材,1分°=0.0389尺。

相比《营造法式》中六等材截面为0.600×0.400尺,接近于六等材之用料。

滇中伽蓝姚安德丰寺木构技术探微宾慧中作者: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50908137)[1][清]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卷一百十六[2]《鹤庆县志》P751,明、清时期,境内政权机构中有专理佛教事务的“僧纲司”,研究大乘经典佛家说法、弘扬佛法、调解内部纠纷等,下设掌印都司图1 德丰寺大殿内檐及外檐斗大样图②泥道用材断面20.2×12.5cm ,较令用材(18.0×11.6cm )高而厚,如上法计算,材等截面为0.654×0.405尺,约为五等材用料。

③外檐铺作外跳高二材一,内跳高三材二,每跳长32.35 cm 。

(2)内檐铺作内檐斗置于普拍枋上,硕大华美。

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紧密排列,以扶壁、眼壁、柱头枋及层层出跳的罗汉枋连成一体,一圈围闭共计三十朵。

斗之间相连的枋雕饰各色纹样,使得大殿室内空间犹如笼罩在一个精美的藻井之下,极富装饰效果,是结构技术与装饰艺术完美结合的彻上明造例证(图2)。

内檐铺作外出三跳,里转四跳,里外跳均计心。

外三跳华呈卷鼻昂状,第三跳出象鼻状耍头;里四跳华,第二跳瓜子上施鸳鸯交手,第三跳瓜子两端雕三福云装饰纹样。

铺作正心施足材扶壁、柱头枋及眼壁,隐出第一层泥道、第二层慢以及枋、斗、眼等。

两朵斗之慢相交,隐出鸳鸯交手,与内第二跳瓜子上所施鸳交手相对应。

因明间与次间补间铺作间距不同,正心隐出之慢长随间距而定。

内檐铺作,自栌斗底至衬方头上皮总高1.38m 。

由表2可知:①内檐铺作材高18.0cm ,材厚11.6cm ,高7.5cm ,用材等级与外檐铺作相同。

依《营造法式》计算,材等截面0.583×0.375尺,内檐铺作用材1分°=0.0389尺,约为六等材。

②各铺作最下层之泥道,华取材较大,比其它高出4.25cm ,约为五等材用料。

推测这种做法有利于增强斗下部的支承力量。

③铺作内出四跳,外出三跳,每跳长36.6cm 。

内跳多于外跳,为大殿斗之特色,可有效缩短所支承六椽栿的净跨度。

《营造法式》在“总铺作次序”中规定:“若铺作数多,里跳恐太远,即里跳减一铺或两铺”[4],可知唐宋之斗外跳数应大于或等于里跳数;至明清之斗,通常里外跳相同。

④ 铺作外跳出假昂三跳,做法同宋《营造法式》昂之规定:“昂背斜尖,皆至下斗底外,昂底于跳头斗口内出……”[5]。

昂的形式独特,端部做成象鼻卷头式样并杀出斜楞,为云南地方风格之表现(图3)。

⑤ 铺作正中扶壁、柱头枋均用足材。

散斗则紧贴扶壁两侧,形似隐出。

明清以前铺作柱头枋不用足材,而在其透空处填满泥灰。

明清官式建筑柱头枋虽用足材,图2 德丰寺大殿斗及梁架仰视图表2 德丰寺大殿内檐铺作各构件尺度表[3]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宋尺有几种,本文选用1宋尺=30.9cm计算[4]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P122。

[5]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P118。

表1 德丰寺大殿外檐铺作各构件尺度表但不贴斗。

大殿此做法是两个时期的过渡形制,就此推测大殿主要木构应为元代遗存。

2、德丰寺大殿水平断面分析(1)台基据杨玉柱1957年在《云南姚安德丰寺大殿》中记载:“……建在仅三十二公分高的台明上”[6],现状是1989年修缮后的结果:台基整体抬高到1.4m ,因德丰寺大殿地势低缓,为防水患,修缮时特意将地平台高。

(2)平面柱网布置德丰寺大殿面五进四,明间、次间、稍间宽度依次减小,山面当心二间宽同正面次间。

通面阔17.2m ,通进深12.8m 。

A 、柱之特征① 内外柱同高,明间檐柱高约4.47m 。

② 檐柱及室内金柱均有升起,每间依次升高约3cm 左右。

③ 柱头有卷杀,与普拍枋柔和过渡。

B 、柱础据杨玉柱《云南姚安德丰寺大殿》记载:“柱础有两种,檐柱和前明间两间内柱的柱础,均为覆盆式。

但埋在地面之下,柱脚入地十公分……覆盆直径54公分,高11公分。

另一种是外露的青石鼓镜柱础,形状近方形,每边各为64×69公分,鼓镜高5公分。

内外柱高根据推测是相同的,但是檐柱的柱础高出内柱6公分,可见原来地面前部低于后部”[7]。

1989年修缮时因原柱础损坏、碎裂、全部更换成水泥柱础,影响了大殿原型风貌。

(3)构架结构组合德丰寺大殿内外檐斗体量差距较大,内檐铺作层形成的整体构架,与外檐铺作层形成的构架,相互之间联系比较单薄。

内檐斗外出三跳内出四跳,均重计心,与各层枋木、壁板相互交连成一圈有机组合的铺作层,外檐斗内外各出一跳,其上不置梁栿与内檐铺作相连。

檐柱与金柱之间以阑额、由额相连,转角处没有顺应角梁走向的45°梁枋相连。

前文已知“德丰寺永乐二年移建南关西,嘉靖三十八年重修”。

从大殿内外铺作层结构不够紧密推测,内檐铺作层应是移建之前原有构架;外檐铺作层及檐柱可能在永乐二年(1404年)移建时改建,也可能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重修时加建的木构。

又从内外檐铺作用材一致、泥道用材较大等特征推测,外檐铺作层之加建或改建仍沿袭初始用材制度。

大殿最外一圈细小外檐柱,为支撑檐口出跳深远而于近代加建,与原有构架在尺度、组合关系上,均不合谐。

3、德丰寺大殿垂直断面分析(1)横架结构A 、细部构件分析① 普拍枋:大殿内外柱同高,柱头上置普拍枋。

内檐普拍枋断面为37.5×11.5 cm(宽×厚),外檐普拍枋断面为35.8×9.3cm ,略宽于栌斗底面(28.0×28.0cm ),与其下的阑额相交成“T ”字形断面。

普拍枋于柱头末端出挑成菊花头式样。

由大殿普拍枋与阑额断面形式推断德丰寺大殿为元或明早期之木构。

② 阑额及由额:殿内金柱间相联之阑额断面为36.5×16.5cm ,阑额向下34.0cm 处置由额一圈回闭,由额断面34.0×16.5cm ,阑额、由额断面高厚比约为2:1。

檐柱间亦施阑额及由额相联,断面均为29.0×12.0cm ,高厚比近2.4:1。

阑额、由额间以雕花垫板垂直支撑相连,金柱及檐柱间的由额之上,则施成对的丁头支承阑额。

阑额穿榫出柱头做霸王拳式样。

殿身金柱、檐柱上由两圈阑额、由额形成圈梁围箍内外槽柱身,两圈柱网如同“双套筒”式结构,使大殿具有良好的整体刚度。

③梁栿、驼峰及:明间梁架横跨7.8m ,仅六椽栿下有顺栿串,高一材一,与中平搭接找平。

梁栿端做麻叶头式样,梁间以驼峰支撑。

大殿每品梁栿上用驼峰五个,脊处驼峰犹大。

驼峰造型为“圆讹两肩,两头卷尖”样式,与山西榆次永寿寺雨华宫(宋)、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宋)驼峰造形相似。

平梁顶施蜀柱承脊,蜀柱叉骑在驼峰上。

用驼峰而不用合踏来稳定柱脚,是唐、宋时期风格。

如《营造法式》中规定:“凡屋内彻上明造者,梁头相叠处须随举势高下用驼峰”[8]。

大殿各断面近圆形,直径约22.0cm 。

有脊、上[6]《姚安县文物志》P138。

[7]《姚安县文物志》P139。

[8]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P149。

图3 德丰寺大殿内檐斗外跳之假昂平、中平(两根),下平、牛脊及风,另有晚期所加外檐柱上的檐。

下各施枋木一根。

④ 特殊构件——两缝草架随柱子:大殿次间缝内檐铺作第二跳跳头上,有随而置的两缝草架柱子,每缝柱子为五根,高低不同,分别置于脊、上平、中平之襻间枋下,柱头置替木承,柱脚以合踏稳固于罗汉枋上皮。

柱径均为16.0cm ,与各之襻间枋厚度相同。

五根草架柱子的中心线又与其下五朵内檐铺作的中心线重合(图4)。

两缝草架柱子分别缩短之净跨73.2cm ,有效增强构架的整体刚度。

⑤ 椽:大殿椽径约10.0cm ,椽间距约20.0cm 。

椽上直接承瓦而不用望板苫背。

檐椽上不加飞子,使檐部稍显单薄,檐口平缓,反宇之势较弱。

大殿椽长由内檐铺作布局而定,各椽长度不一。

脑椽与第一根花架椽水平投影为1.218m ;第二根花架椽平长为内檐铺作内出四跳之长1.464m ;第三根花架椽平长为内檐铺作外出三跳之长1.098m 。

B 、举折之制大殿前后风心距13.447m ,举高为3.333m 。

举高:前后风心间距=1:4.03。

《营造法式》大木作举折之制,举高:前后檐枋心间距=1:3.5,可见大殿举折比《法式》之规定更平缓,有如唐风建筑。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大殿第一折高约22.32cm ;第二折高约8.56cm ;第三折高约7.08cm ;第四折高约3.57cm ,屋面起坡因举折而形成缓和伸展曲面(图5)。

2、纵架结构A 、歇山收山德丰寺大殿歇山收山很大,檐柱中线至山花板外皮距离为1.735m ,占稍间宽度(2.5m )的69.4%。

两山面不用采步金梁,檐椽尾直接搭在承椽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