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多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心理韧性,适应大学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为了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1. 全面性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等各个方面。
2. 个性化原则: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各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给予个性化的教育和服务。
3. 领导力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多元化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多途径的进行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俱乐部等多种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5. 实效性原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注重实效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有效的给予干预和帮助,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全面性、个性化、领导力、多元化和实效性,并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 1 ) 理 性价值观 , 该价值观 的 出发 中心在于知 识和真 理, 一旦
人们 具有 了这样 的价 值观 , 便 会偏 重于追 求真 理 。
在 价值多元化 背景下 , 要 想更好地 对学生 价值观进行 引导则
( 2 ) 美 的价值 观 , 其主 要核 心在于 外形 的协调 以及外 形是否 需要注 重大学生心 理健康 教育工作 , 在 对大学 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
价值 多元 化背景 下的学 生价值观 实质上指 的是: 学生对 自身 学 生对 问题 的分析和判 断能力不足 , 正是 由于这些 问题 的存在 使
价值 的认知 以及在生 活中应 该如何更好 地去实现 自身价值 , 正确 得 大学 生 自身 具有 的价 值观存 在不 少的 问题 , 比如 个人主 义、 拜
化 背景 下对 学生 的价值观 进行 正确 的引导是 十分有 必要 的 。 二、 价值 观 的多元化
的性和 实 际利益 的获取 , 导致忽 略 了人 伦道德 和人格 修养等 。
2 . 大 学生缺 乏对 民族传统 文化 价值 的认 同。随着科 技 的不
具 有不 同人 生观 和世 界观 的人 , 其往往 会具有不 一样的价 值 断发展 , 随着 网络的不 断发展 , 随着 西方文化 的不 断渗入 , 当代大
学 生价值 观形成 主体 的差异 性和适 当地 调整 大学生价值 观评 价标 准等 。 关键 词 多元化 价值 观 引导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0 3 . 2 3 0 . 0 2
就 当代大 学生的价值 观而言 , 其 呈现 的主 流态势可 以归纳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和解决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并从传统形式向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呈现出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不仅仅是以专业心理学教师为主导,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将参与其中。
大学教师、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等都将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教育能力。
通过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中,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教育体系。
二、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种类繁多,涵盖面广。
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注重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不仅关注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还将扩展到心理韧性的培养、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等方面。
不同学院、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有所不同,未来的教育内容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智能化的教育工具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教育工具将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将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丰富的心理体验。
通过智能化的教育工具,可以更好地模拟和训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心理问题时的应对能力,提高其主动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应用未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可以对学生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互联网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等服务,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五、立体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大学生期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和发展空间,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与职业指导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立体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
价值观多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观多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olding disparate values龚 成,曾 兵G ON G Cheng ,ZEN G Bing【中图分类号】R84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9982(2005)09-0690-03【关键词】 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观问题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因此还更多地处在“自我循环”状态。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习惯性地归结为学习、就业、经济等压力,以及环境、交际、恋爱等不适,但是在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总是感到情况要复杂得多,有时候甚至感到难以入手。
实际上,这里涉及到对价值观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认识问题,尤其涉及到如何认识价值观多元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
价值观多元化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我们正处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而且这种多元化具有纵横交织的特点。
可以说,大学生正好处在这张大网的中央,既无力摆脱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价值观的纠缠,又时刻面临现实生活中各种流行价值观的诱惑。
在判断与选择、固守与放弃、超越与怀旧中,当代大学生心理负重与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都是不言而喻的。
11价值观多元化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复杂多样 从深层次来看,价值观问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不同价值观下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更是千人千面。
美国密歇根大学英格莱哈特教授的“世界价值观调查”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
英格莱哈特教授指出,当今世界的价值观存在从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转变和从现代价值观向后现代价值观转变的两个维度的变迁,他还进一步从社会目标、个人价值观、权威系统3个方面,分析了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与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区别[1](见表1)。
表1 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后现代价值观的区别内 容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后现代价值观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维持人的生存实现经济增长的最大化实现个体幸福的最大化个人价值观传统的宗教价值或共同体规范成就动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后现代价值观权威系统宗教权威理性———法律权威不再强调现存的任何制度性权威【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8【作者简介】龚 成(1973-),男,四川巴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价值观,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引言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这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近些年来,我国的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也发展的很快,很多学者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大部分的研究学者都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心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去,却忽视了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其价值的多元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当今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二、产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一)社会多元化发展带来的学业压力。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之后除了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外,面对社会发展的压力,还需要拓展自身的许多知识技能,比如说计算机技术和英语掌握水平,要不断地适应社会多元化带来知识经济的发展,给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社会抱有很大希望和寄托。
(二)人际交往问题。
现如今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都面临了很大的人际交往障碍。
很多学生在家里都备受宠爱,而在校园生活中常常会因为琐事和同学发生争执,对事物的看法也过于偏激,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还有些学生从高中迈进了大学校门,没有人际交往的社会经验,更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
加上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男女生交往问题很突出,部分同学生在心理上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之都面临毕业找工作的社会压力,自然会造成很多大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出现问题。
三、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它包含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同时也体现出了稳定的价值理念,是支撑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行为标准,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就提出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处于最高的层次。
价值观多元化新常态下的“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路径探究
价值观多元化新常态下的“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路径探究作者:陈旭东吕志娟赵冬颖刘茵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05期摘要:在国际社会全球化以及我国价值多元环境的影响下,“95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探索价值观多元化新常态下的“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对新常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新常态下的“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育路径、创新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路径目前,大学生主体由“95后”构成,他们大多享受着较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没有过多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而随着文化水平和知识储备的不断提升,处于思维敏感期的“95后”大学生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前提,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新常态背景下,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新解读”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生力量,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而良好的心理素养是新时代青年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
从育人角度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常态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凸显的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有责任和义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而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新常态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又一大重点,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也成为心理育人工作的必然趋势。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但是在解 决心理问题 的时候总是感 到情况要复 杂得多。其中一 标和方案 的合 理性 难 以界定。 比如,对于 一个持有传统价值 观
个重 要 的原因就在 于价值 观 多元化 对 大学 生心理 健 康及 其教 的教育者来说 ,“ 毫不 利己,专 门利A-的心理 是正常的,可是 育 的影响问题 。
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 出了 建议。
关键词 : 社会主义杨 价值观 ; 高校 ; 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 : 白丽丽 (95 ) 18 - ,女,辽宁鞍山人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 究方向 : 管理心理学 ; 余林 (90 ) 17- ,
男,四川岳 池人 ,西 南大学教 育科 学研 究所, 副教授 ,心理 学博 士,主要 研 究方 向 :管理 心理 学。 ( 庆 4 0 1) 重 506
三如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率先垂范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统一起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践行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这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基础
中国 电力教育 CE E P
—
D I O 编码 : 0 36 / . s . 0 — 0 9 2 1 .10 1 1 .9 9 j sn 1 7 0 7 .0 02 .6 i 0
一
对于那些 持有 现代价值观的教育者而言, 利人利 己,公私兼顾 ” “ 才是值得提倡的, 而在 持有后现代价值 观的教育者看来, 那种 “ 毫
,
大学生价值观 多元化对心理健 康及其教 育的影响
价值 观是指周围事 物以及人和社会 的关系在个体 心目中的 不利 己,专门利 _ 的心理 简直就 是 “ 、 不可思议” 。这样 的例子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视角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视角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愈加复杂多样,心理健康问题乃至心理疾病的发生率逐步上升。
这一背景下,从多元化的视角入手,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对于推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心理知识传授,更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社交技能发展的综合性教育。
多元化视角体现在多个维度,包括学科教育的融合、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不同需求的个体化教育、社会支持的强化等。
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丰富而立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从学科融合的视角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如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例如在语文课中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来帮助学生理解情绪与人际关系;在生物课上讲解心理生理的关系,加深学生对自身情绪的理解。
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素养。
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也应成为关注的重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文化背景,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应对方式可能大相径庭。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具备文化敏感性,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独特性。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观,从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和支持。
文化多样性不仅反映在对知识的传授上,也应体现在教育者的态度和方法上,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
个体化教育亦是多元化视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需求、应对策略和心理素养均存在差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是一刀切的,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
例如,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辅导等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而对那些心理韧性较强的学生,则可以给予更多的挑战,鼓励他们参与更复杂的心理探讨与实践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策略探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策略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为了更好地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多元化的教育策略。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策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的设立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校应设立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中心,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此中心可以提供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在线咨询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宣泄、疏导压力、解决困惑,这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压力管理策略的探索等内容。
通过开设这些课程,学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面对学业和生活的压力。
3.经验分享和互助小组的建立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经验分享和互助小组,鼓励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4.校园心理活动的开展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园心理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评、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
这些活动旨在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羞耻感和孤立感。
5.家校合作的推广家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可以向家长传递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指导,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策略进行教育。
通过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验分享和互助小组的建立、校园心理活动的开展以及家校合作的推广,可以更全面地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策略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为了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始重视多元化策略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多元化策略,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情绪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
心理咨询形式多样,包括个体咨询、小组咨询和在线咨询等。
提供不同形式且定期的心理咨询服务,能够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与自己心理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实自我、树立积极的心理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心理活动与讲座心理活动与讲座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组织心理活动,学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和分享的平台。
心理讲座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或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讲解,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热点问题,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心理活动和讲座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四、心理健康宣传与媒体借助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设计海报、横幅、宣传册等形式的宣传材料,放置在校园重要位置,提醒师生关注心理健康。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内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相关的资讯和信息,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与支持。
五、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学校可以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这包括组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和心理辅导志愿者团队,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此外,学校还可以依托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方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一些学生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甚至发生了一些严重的心理疾病。
因此,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势在必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建立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推广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公告、电子屏幕、宣传展板等形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将相关内容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和教职员工。
三、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可以开设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程,如心理学导论、心理咨询技巧、自我管理与情绪调节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专家开展讲座或研讨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丰富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四、建设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建设心理健康辅导机制是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支持。
此外,可以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团队,由教职员工和学生志愿者组成,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成员的专业素养。
五、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除了课堂教育,学校还应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以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关系
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健康心理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息息相关。
然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以及与其价值观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环节。
父母的关怀和引导、家庭的和谐氛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
其次,学校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一定影响。
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培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价值观的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大学是大学生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他们在这一时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加深,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一旦形成的价值观与他们的心理需求不一致,就会导致心理压力和不适。
因此,价值观的培养和价值观的选择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也会影响他们对价值观的认同和选择。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更容易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目标,确定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更加积极、健康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与价值观的策略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并结合价值观,应提出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设置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
其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形式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形式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为了帮助大学生改善心理健康,提升其学习和生活质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然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探索更多多元化的形式来适应大学生的需求。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海报等形式,向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此外,可以在大学校园内设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板,定期更新相关知识,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到心理健康知识,增加他们的专业素养。
二、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在大学课程中增加心理健康相关的选修课,让大学生主动选择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维护的基本知识、情绪管理、压力调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三、开设心理健康工作坊心理健康工作坊是一种以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工作坊,可以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各类心理健康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工作坊可以包括团体辩论、情景模拟、沙盘游戏等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大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和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辅导和指导。
四、建立心理健康社团建立心理健康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心理健康社团可以组织各类座谈会、讲座、心理健康活动等,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与他人分享心理健康经验,获得心理支持和启发。
此外,通过社团的组织,大学生还可以参与志愿者工作,为其他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从而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
五、借助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是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重要途径。
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和自助调适工具。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心理评估、自助心理训练等功能,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健康服务。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这些压力和挑战可能来自于学业、就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导致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和隐蔽性。
多样性指的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种类繁多,既有常见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有自卑、社交恐惧等人格问题,还有学习困难、职业规划等发展性问题。
复杂性则是指大学生心理问题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经历、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心理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隐蔽性则是指大学生心理问题往往不易被察觉,许多学生选择隐藏自己的问题,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出发,探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不容忽视。
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不仅要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要在社交、情感、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做出选择和努力。
这种多元化的需求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点。
由于大学课程的多样性和深入性,许多大学生在学业上感到力不从心,产生了焦虑、抑郁等情绪。
他们担心自己的成绩无法达到预期,害怕未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受到影响。
社交和情感问题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途径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途径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愈发重要。
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更关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身心健康。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探索多元化的途径来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课程体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关系处理、自我认知等方面。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思考。
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心理咨询服务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学生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心理咨询师要以尊重、理解和保密的原则,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梳理情绪、解决困惑。
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还应及时转介给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心理拓展训练等。
心理健康讲座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主题班会则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个心理健康话题进行讨论和分享,增强他们的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心理拓展训练通过各种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信心和挫折承受能力。
教师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因此,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等。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多角度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多角度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多角度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到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教育方式的选择,一直是学界和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生需求,因此,多角度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运而生,其目的是达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多角度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义和实践方式。
一、多角度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生命过程各个阶段的知识,它促进了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并展示了如何应对各种生活压力。
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真正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养成成熟和自控的行为习惯。
而多角度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现在它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1、从学生自身的情况角度进行教育: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但是他们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这些需求很可能是被市场需求忽视或低估的。
比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学习这些特点,帮助学生在这些方面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做好自我管理。
在各自的天赋和个人差异上,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特性和知识水平,保护学生个人权益。
2、从家庭教育、校内教育等角度入手:家庭和学校是培育学生最重要的教育机构。
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会学到很多的内容和经验,并且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持和保护。
以家庭教育为例,学生的家庭情况多种多样,家中可能存在纯主义的父母、母亲过度关注孩子和家中出现了的各种生活问题等等。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3、从社会角度入手: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他们将来要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让学生懂得如何摆脱社会压力的限制,客观推进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在正能量的推动下,面对社会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的多元化需求与策略
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的多元化需求与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面对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都存在着多元化的需求。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和家长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的多元化需求与相应的策略。
一、学习压力与情绪管理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往往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抑郁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1. 提供情绪管理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情绪管理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应对学习压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应对压力。
2. 搭建支持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辅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心理支持,解决学习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
二、人际交往与社交技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如何与同学、老师以及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帮助学生满足多元化的需求:1.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学校可以通过语言课程和社交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和适应,从而减少交往中的压力。
2. 开展团体合作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学会相互尊重和包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和人际交往,也包括对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的关注。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帮助学生满足这方面的需求:1. 提供自我认知课程:学校可以设置自我认知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学 术 论 坛211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纵观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仍然存在着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教育内容单调、教育反馈机制不健全、教育效果不佳等状况,特别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相结合的研究较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具有健康心理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教育研究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高校大学生因多元化价值观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确切地说,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和问题。
1 环境适应问题学校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有重要影响。
尤其对于新生来说,面对新的学习及生活环境以及陌生的群体会产生恐惧心理。
意味着今后将开始独立生活,面临的问题要独自解决,这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从而会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
学习条件和方法的变化也会带来学业压力,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并进而造成学习心理问题。
2 自我发展问题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不适应会使大学生对现实和未来充满憧憬,容易造成期望值过高或过于理想化,这种矛盾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结果是有的大学生试图努力重建被现实排斥的自我,重新树立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
但也会有学生逃避现实,造成厌世心理。
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逐渐完善,大学阶段的青年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不适。
青年人需要形成人生目标,建立正确人生观,并完成自我同一性地确定,否则,一旦出现混乱,他们往往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很难找到自己的目标以及人生观。
3 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人格缺陷、人际交往缺陷和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与他人交往和独自接触的经验较少,缺乏必要的技巧和经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压力。
甚至有的大学生人格特质方面存在缺陷,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又进一步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成为困扰着大学生群体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一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出发,探讨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合,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朋友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基本价值目标的概括和升华,是指导社会发展、治国理政的根本价值体系。
在2012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包括民族,国家,社会,民族文化,道德纯洁,敬业、互助友爱、诚信争良等12个方面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贯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生动的现实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它为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人生导向和行为准则。
作为大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因素与现今时代要求和年轻人的成长需要相契合,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家庭关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创新和自我实现的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合1.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守法、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都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该树立和发展的品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观多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olding disparate values龚 成,曾 兵G ON G Cheng ,ZEN G Bing【中图分类号】R84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9982(2005)09-0690-03【关键词】 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观问题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因此还更多地处在“自我循环”状态。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习惯性地归结为学习、就业、经济等压力,以及环境、交际、恋爱等不适,但是在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总是感到情况要复杂得多,有时候甚至感到难以入手。
实际上,这里涉及到对价值观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认识问题,尤其涉及到如何认识价值观多元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
价值观多元化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我们正处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而且这种多元化具有纵横交织的特点。
可以说,大学生正好处在这张大网的中央,既无力摆脱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价值观的纠缠,又时刻面临现实生活中各种流行价值观的诱惑。
在判断与选择、固守与放弃、超越与怀旧中,当代大学生心理负重与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都是不言而喻的。
11价值观多元化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复杂多样 从深层次来看,价值观问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不同价值观下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更是千人千面。
美国密歇根大学英格莱哈特教授的“世界价值观调查”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
英格莱哈特教授指出,当今世界的价值观存在从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转变和从现代价值观向后现代价值观转变的两个维度的变迁,他还进一步从社会目标、个人价值观、权威系统3个方面,分析了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与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区别[1](见表1)。
表1 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后现代价值观的区别内 容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后现代价值观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维持人的生存实现经济增长的最大化实现个体幸福的最大化个人价值观传统的宗教价值或共同体规范成就动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后现代价值观权威系统宗教权威理性———法律权威不再强调现存的任何制度性权威【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8【作者简介】龚 成(1973-),男,四川巴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会发现,转型时期的中国恰恰既是一个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与后现代价值观并存的社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个人的价值追求各异、急需磨合的社会。
正是在这样一个各种价值观相互交织的特殊的发展阶段,青年大学生中才出现了认同缺失、抉择失据、方向难定等问题,进而造成心理上的极度“失态”和失衡,心理问题急剧增加,而且在形式上表现出了空前的复杂和多样,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21价值观多元化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合理性与心理健康的标准难以界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在吸收借鉴别国相关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众多心理学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谋求一套适合中国大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和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但至今・096・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September 2005,Vol 121,No 19仍没有形成一套能够获得“共识”的成果。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界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与健康的心理所依据的价值指针不够明朗,或者说,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合理性难以界定,心理健康与否的评判标准难免各执己端。
比如,对于一个持有传统价值观的教育者来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心理是正常的,可是对于那些持有现代价值观的教育者而言,“利人利己,公私兼顾”才是值得提倡的,而在持有后现代价值观的教育者看来,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心理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31价值观多元化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难以巩固 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意味着社会成员多元行为选择的“合法”化和个体对行为结果“合理性”解释的多样化,以及最终由此形成行为责任承担的“个性化”。
也就是说,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里,社会个体,尤其是那些持有“后现代”价值观的人,更愿意自己对自己的“自由”负责,外在的干预常常被他们看作是一种对个人自由的妨碍。
虽然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很多人在心理感觉不适的时候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心理救助,但这并不能表明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效度很高的教育,否则就不能清楚地说明为什么“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正以10%的速度递增”。
事实上,一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了一定的“反感”;而很多的大学生习惯于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对自我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多少“感觉”,反而总是以为周围其他人“不正常”、“有问题”;还有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接受了教育咨询之后,由于价值观的“作怪”还经常出现心理反复,甚至依然“我行我素”。
做好价值观多元条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解决好3个问题做好价值观多元条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当务之急,应该重点解决以下3个问题。
11切实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明确的以价值观教育为中心,甚至也不以提高大学生德行品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己任,但毫无疑问的是,青年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值观问题的存在。
因此,在价值观多元、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的转型时期,那些有着丰富的教育学、哲学、社会学、青年学、心理学、医学等综合学识修养的专家教授必须加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业中来;那些人生阅历丰富,对生命有深刻体念,懂青年教育的教育家必须加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中来。
只有依靠一支真正高水平高素质的队伍,才能实现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协调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在更深的层次上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方向,只有依靠一支真正高水平高素质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改变自己的“附属”地位,进而向学科化、专业化迈进,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也只有建立一支真正高水平高素质的队伍,才能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整体的学术与实践水平不高、学识与年龄结构不合理、教育效果整体欠佳等状况。
21必须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推进的新理念 大学生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群体,可以说是一个集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后现代价值观于一体的群体。
在这个群体里,基于不同的人生、事业价值取向,以及不同的生活、学习价值选择,心理需求与心理问题也自是“样样都有”,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树立起整体推进的新理念。
应该说,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大多停滞在处理局部问题和个案问题上,或者说某些问题关注得多些,某些问题还不太被关注,比如各学校对于经济、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重视,而对于那些没有“显性”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较少。
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已经超越了生存(经济)性心理需求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发展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常常带有“后现代”特征。
比如对待人生的“游戏”心理,对待生活的“玩”心理,对待学业的“混”心理,甚至对现存秩序、规章制度的“敌视”和“反叛”心理,他们在行为上往往是漫不经心、随心所欲,与现实的许多要求格格不入。
虽然许多的“传统的”、“现代的”心理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但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角度看,前瞻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已是大势所趋,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推进的新理念,更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31必须加强价值观多元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价值观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指导,影响人活动的方向和选择,任何个体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着或深层或浅层的价值观原因。
而在多元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复杂环境中,许多大学生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容易产生心理失调、病态心理,甚至形成相互冲突、矛盾的双重人格乃至多重人格。
因此,当・196・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9月第21卷第9期 ・心理健康教育・前对于大学生而言,很多时候,与其说心理问题突出,不如说是价值观问题突出,与其说是心理失衡,不如说是价值观迷失。
但是,毫无疑问,心理问题并不全等于价值观问题,反之亦然,有的时候甚至还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生理缺陷带来的自卑心理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价值观多元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来进一步明确社会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生影响的强度和范围,发生影响的机理与表现,进而更加明确价值观多元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改变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现象。
做好价值观多元条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处理好3个关系价值观多元条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以下3个关系。
11个别教育与整体教育的关系 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是从个别教育开始的,心理咨询成为个别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常见的形式,各高校也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在及时帮助一些同学摆脱心理困扰,重塑健康心理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和价值观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大大超越了个别的概念而成为了群体性的特征,“迷失的一代”成为了最形象、最流行的话语。
显然,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新形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处理好个别教育与整体教育的关系,尤其是要实现由重视个别教育向个别教育与整体教育并重的转变,实现由重视个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向重视整体心理素质提高的转变,通过多种形式来普及健康知识,力争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自助能力。
21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是一个社会阅历浅、理想化较浓、容易情绪化、心理较为脆弱、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在多重价值观的交织影响下,高校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相关的教育,来消除这个群体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最大的努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但同时也要看到,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的空前释放,正体现了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特色,社会的包容度在增加,个人独立生存的意识在增强,人们的价值评判更加宽容,而相比之下教育的影响力在减弱,影响范围在缩小,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自我教育、自我剖析以弥补正规教育的空位性或缺位性不足,提高清除不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心理自我完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