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合集下载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所以这里分了四块儿,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是提高阅读文学作品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概括作品主题,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归纳作品的内容要点,二是概括作品的中心思想。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着眼于作品整体,又必须认真关注局部和细节,将宏观和微观、综览和细读、表层和内里、具体和抽象等妥善结合,统筹思考,去粗取精,斟酌组合。

兼顾内容结构,分析句段作用1.内容方面:文章语言的遣用,都是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确定,所以分析句段作用,关键要与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相联系。

2.结构方面:在文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句段,其作用也往往不尽相同。

位置:开头作用:开篇即点题,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未点题,则多为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景物描写,从结构看可能是铺垫,从内容看则多为衬托、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气氛。

连续发问,或述逸闻趣事,则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展现深沉思想或饱满情感,比如连续感叹,则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小说常用开头方式及作用中间作用:过渡(物→人,景→情,事→理,实→虚等) 篇幅较长且描写主要物象,则考虑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或照应前文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结尾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升华感情,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小说常用结尾方式及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特殊段落: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分析作用时要分析出运用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

线索及主题线索:线索是小说中贯串作品始终的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可以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事件,也可以是作品中所灌注的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具体的时间、空间,线索常见的有单线及双线两种形式,也有多线并行或者复合结构的。

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及分析.docx

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及分析.docx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或。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体看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ppt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ppt

13)释悬 17)误会
结尾的类型及艺术技巧: 1)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2)喜剧式 3)悲剧式 4)戛然而止留白式 5) 抒情式 6)写景式
解题方法
•术语先行1.术语切入,精准定位。 紧扣文本2.立足文本,顺藤摸瓜。 探究鉴赏3.带入自我,由内到外。
2017全国卷1卷《天嚣》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 品进行分析。(6分)。 答案:(1)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是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 戏剧张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 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 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的审美体验,感受 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 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形象、作用、探究
高考试卷 2014 2015 2013 《喂影子吃 选文题目 饭的人》 《古渡头》 《马兰花》 (外) “影子”对 渡夫有哪 小说的艺术 些性格特 表现有什么 点 作用 明暗两条线 索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 何好处? 2016
《锄》
2017《天嚣》源自主观1小说以“锄”为标 小说以“渴”为中 题,有什么寓意? 心谋篇布局,这有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什么好处?请简要 析。 说明。
(2)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
(3)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这一 温暖主旨,因为听不懂蒙古族群众的话所以成了谜,深化了各族人民支持

国科研工作这一主题。

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41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含解析)

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41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含解析)

考点41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探究题中比较难的一种,对考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文本中很少有现成的答案,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

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命题人对文本的内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等提出问题,给出几种不同的理解,问你同意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或直接提供一种见解,问你这种见解是否合理。

还有的是问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请谈谈你的一点体会……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题干会给出相对明确的答题方向,或者要求考生结合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思考,或者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进行探究。

预计2018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然会考查这一考点,考生要做好复习备考。

考向一探究文本启发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盲犬的眼睛毛丹青①去东京的那天早上气温很低,穿大衣还觉得冷,可能是海风太大的缘故,我的脸上有点儿像被细沙撒了一把一样,十分痒。

②去车站的途中,看见几位遛狗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大家都穿得很厚,棉帽子也戴得很严实,唯独那活蹦乱跳的狗狗显得非常洒脱,它们不顾主人睡眼惺忪的样子,一个劲儿往前跑,狗狗是主人,而人是奴仆!而且,有位女人的嘴里一直唠叨,大致意思是:“狗狗别着急哦,一大早都是你的呀!”这是挺动漫的一个情景!③从神户到大阪坐车的时间不过30分钟,到了新大阪车站以后再换乘新干线开往东京。

距离上很远,但交通方便,我要办个什么急事儿,从家里到东京当天去当天回也是来得及的,只不过坐在新干线上的时间很长,往返路程加到一起需要5个多小时。

④坐列车坐得时间一长,遇见的事情就多。

除了看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也会遇上令人难忘的情景。

这回我遇上的是一个男人和他的导盲犬。

⑤当时他坐在我的边上,一直到他牵着的狗趴在他脚下的时候,我都没注意到他是盲人:看上去,他是一位长者,衣冠楚楚,很有绅士风度。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5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5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

专题35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并进行归纳和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具体的内容要概括全面;2.抽象的内容要阐发准确;3.含蓄的内容要解说清楚。

“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1.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和作者的创作目的。

设问角度主要有: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3.考查对段意、定义等某一具体内容的归纳、概括;4.揭示文章的目的、价值、意义、影响等。

归纳和概括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在论述类文章中,论题、论点(或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

二是要有切块分层意识,即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属种关系取其“属”,并列关系取其“和”,偏正关系取其“正”。

三是要有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不能先入为主,以偏概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音乐艺术的特征音乐以声音为物质手段,但现实生活中自然物所发出的一切音响,人的一切言语声音等,就不一定能成为构成音乐语言的主要物质材料。

音乐艺术的声音,主要是由人们根据审美原则,加工创造出来的一种乐音,而且这种乐音,又不是单个独立的音,而是由一系列根据不同音高排列有序而发展出来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乐音体系中,它又有自己律动美的法则,如调性、节奏等规则。

这些美的律动的法则,就像我们说话、写文章的语法规定一样,构成了音乐艺术语言美的形式。

造型艺术可以较长时间地让人欣赏,但音乐一旦演奏、演唱结束,就不复存在了。

如我们听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的演奏,持续时间为8分钟左右。

这些音乐表演,时间到了,音乐也就完了。

它是随音乐的演奏、演唱的开始而开始,结束而结束的。

这就要求人们欣赏音乐,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觉和听觉记忆,否则,音乐过去了,就等于你没有欣赏。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汴京的星河叶文玲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声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

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朱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

三年高考2018-2019_2018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2278

三年高考2018-2019_2018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2278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喝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备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及分析

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及分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或。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体看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备战 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6论述类文本浏览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含解析-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备战 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6论述类文本浏览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含解析-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考点36 论述类文本浏览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结构等内容或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句子。

次要包括以下几种:1.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或者能揭示文章题旨或宗旨(文眼)、概括段意的句子。

2.从结构上说,指能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的句子,或者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3.从表达技巧上说,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对比、意味等手法的句子和比较含蓄且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4.从地位上说,指段首的观点性、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段末的总结性、论断性的句子。

该考点或结合有关句子设置选项,或针对具体句子设置成主观题,要求考生理解其含意。

常见的设问方式次要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话的深入含意;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甚么;3.根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等。

选项中常设置的圈套有扩大或减少概念范围,混淆与其他概念的关系,更换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等。

1.浏览上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标题。

好的诗词是抽象思想的产物。

写诗填词就是借助于观察、联想和想象构成表象、意象,进而把意象组成意境,创造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抽象的过程。

其中观察、联想和想象属于思想过程,表象、意象、意境则是思想的对象和产物。

写出的诗词又是由言语文字组成的句子、篇章。

关于表象、意象、意境的区别和联系,可以经过郑板桥的一段话来加以粗略阐明。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这是对绘画过程的概括,也能够说是对抽象思想过程的概括。

这里的“眼中之竹”就是“表象”,“胸中之竹”就是“意象”,“手中之竹”则是组织意象、构成“意境”、构成作品的过程。

“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留在头脑中的抽象,是人们经过感知活动获得的关于事物的表面抽象(包括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声响、气味、软硬等特点,也就是我国古人称之为“象”的东西),它构成于感觉知觉过程中,保存在大脑里。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结构归纳作品主题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6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结构归纳作品主题

专题36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结构归纳作品主题结构与内容的分析归纳类题,在小说、散文中都有所涉及。

结构的分析往往着眼于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行文线索等角度设题,多与内容的分析融合在一路考查。

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益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涉及结构、内容两个方面。

内容的分析与归纳,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关注的热点,设题多着眼于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对文段内容、文章要点的归纳。

有时,就文章表达主旨的关键句命题,要求考生着眼全篇作答;有时也会与结构、修辞手法等融合在一路命题。

考向一情节分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亲的石头宫殿回望我座落在黄河口平原上的故乡,第一映入脑海的确实是那两间石头小屋。

那个昔时温馨而今已荒凉的小院子,那排昔时高大而今已破败的土坯房,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高高的房台,现在已被更高的路基覆盖;那蜿蜒曲折的黄泥小路,此刻已是柏油罩面,小车奔驰。

固然,院子东南角上,那两间石头垒就的小屋,这大平原上的奇怪建筑,也早已没了影踪。

现在,那里是一片菜园子,枝叶茂盛,花木葱茏。

父亲对此毫无伤感,他曾慨然道:“本来确实是牛棚嘛!”固然,老牛也早已不在。

父亲视之如命的老牛,与光阴一路走入了经历深处。

而那些石头,后来也送给村里的邻居们盖房用了。

那是整整一卡车石头,那时花了父亲连年的积蓄。

提及来惭愧,这本来仍是预备给我娶媳妇的。

在农村,家有男孩必要早做预备,置办下新房才有姑娘肯嫁。

而在咱们这大平原上,石头做基础的瓦房要比土坯房的档次高许多。

因此,石头,就成了重要的资产储蓄。

可是,新房一时半会儿盖不了,石头一直堆着也碍观瞻。

后来又有算命先生说,石头过重,会压下小孩的前程。

那时我正在读高中,这让母亲额外担忧。

父亲一生坚持马列不信鬼神,在那个问题上也不由动摇了。

他说:“要不就垒个牛棚得了,也让牛享受享受。

”父亲内心,除我确实是牛。

父亲属牛,与共和国同龄,也像牛一样执拗刚烈不通融。

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34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含解析)

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34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含解析)

专题34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所谓“文章结构”,就是指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搭配。

从近年高考来看,所选用的论述类文章早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段论”结构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因此,考生在阅读论述类文章时,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行文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具体来说,要辨识观点句与支撑句;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

设问角度:1.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将其概括出来。

2.要求弄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虽然不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高频考点,却是重要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离不开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梳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史学的“求真”与“向善”①史学有什么功用?这是许多史学工作者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关于史学的功用,众说纷纭,但有两个方面应该是最基本的,这就是“求真”与“向善”。

②史学作为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其存在当然以历史的存在为前提。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认识已经消逝又具有客观性的历史,是史学的首要任务。

因此,“求真”是史学的基本功用。

正如李大钊所说,“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为尤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主要是以“符号”形态存在的,我们认识历史通常是通过对历史记载、遗迹、遗物等一系列“符号”内涵的分析与综合而接近历史本来的面貌。

在“求真”的过程中,史学工作者像是破解历史之谜的“侦探”,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求得真相。

③“求真”固然重要,但史学仅仅停留在“求真”层面上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另一功用,即“向善”。

我们经常说“以史为鉴”,这个“鉴”的过程就包含着价值判断,历史要为现实提供“向善”的指导。

如果史学丧失了价值判断,不能为现实提供“向善”的指导,其功用无疑会大打折扣。

在这方面,古代史学家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9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欣赏作品的形象!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39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欣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 39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赏识作品的形象对作品形象的赏识包含赏识作品的人物形象与特定物象,此中人物形象又分主要人物形象与次要人物形象。

这三种形象在作品中作用不一样:主要人物形象平常只有一个,是小说刻画的核心对象,常常用来揭露小说主题;次要人物形象常常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作为故事的表达者、目睹者,推动情节发展;特定物象常常是小说的线索,是某种精神的象征物,是主要人物形象的衬托物。

对于主要人物形象,命题角度多重视归纳与剖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对于次要人物形象和特定物象,命题角度多重视对其作用的剖析。

此中主要人物形象剖析题是近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高频考点,以主观题的形式表现,分值一般为4— 6 分。

别的,高考对物象的考察也多次波及。

考向一主要人物形象1.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后边的题目。

烦忧的土地周碧华外面的鸟喊声明显地浓密起来,卧床一个冬季的刘老倌有些躁动不安,他推开儿子递过来的药,颤巍巍地到达露台上,第一眼扫射到的就是楼下围墙里的那片菜地,菜地已经荒凉。

儿子感觉到父亲的身子有些抖,连忙搀着他往房间里移。

儿子想自己真懊悔选择这个地方住。

刘老倌卖了乡间的房子进了城,儿子是记者,三天两端不回家,这让刘老倌很不习惯。

刘老倌一闲着就拖地,那拖把在地上拖来拖去,刘老倌的眼前常常出现金黄的谷子,握在手中的忧如是晒谷的耙而不是拖把。

进城半年后,本来身子骨很硬朗的刘老倌明显地衰弱了。

儿子急了,取出钱来递给父亲:“爸,你到茶社里听戏去吧。

”刘老倌白了儿子一眼,“我是个劳碌命。

”儿子没方法。

几日后,儿子在露台上朝楼下围墙围着的土地一指:“爸,那是一个老板买了修房子的,已经闲置几年了。

”刘老倌的眼珠子只差掉下来,“我还认为是国家有大用处的,糟践了糟践了!”“你假如硬过,你得答应我,你只准开一小垄,供家里人吃就行了。

”刘老倌想了想,就答应了。

几个月后,儿子竟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片以前长满荒草的土地,此刻已经是一片绿色了。

刘老倌的气色同刚进城时是相同的了,饭量也明显地增加。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向1 小说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Ⅰ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Ⅱ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Ⅲ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都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

预计2018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40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40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考点40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

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发掘。

常见设问形式有:1.结合文意,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词、句、段)内涵的理解。

2.本文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原则是:1.立足文本。

尽管是探究题,但是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要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发掘。

2.讲究深度。

探究题要求考生有自己的见解,得出一个结论,考生要围绕题干中的问题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3.有理有据。

首先给出观点,其次结合文本内容及自身实际支持观点,最后回扣观点。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诚实的考验【英】赤哥黎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维持生计,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

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那年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法官多恩那儿去要1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

多恩把钱给了他。

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

“你打算什么时候还钱?”法官问约翰。

“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则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

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

塞夫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

塞夫告诉他,靠狩猎他能够挣到很多钱,但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过冬的食物。

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一间小木屋前。

这所小房子是塞夫几年前搭建的。

这年冬天,约翰学到了很多东西,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高考全国卷小说阅读2018.3.25

高考全国卷小说阅读2018.3.25

如何读懂小说
小说的常识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 文学体裁。
1,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的主题 3,关于小说的表达技巧:人称运用;
不同顺序的作用;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 和作用;小说表达技巧常见提问方式; 小说表达技巧解题基本思路。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
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 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 夏瑜是影射了秋瑾的。
二常见题型
⑴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⑵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
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二) 小说阅读 ·手法
第一类,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对 比、类比、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悬念、 铺垫、巧合、伏笔、线索、抑扬、呼应、 侧面描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
第二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 说明、议论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 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 欲扬 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
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 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
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 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 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 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 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 可忽视的技巧。
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6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结构与内容的分析概括类题,在小说、散文中都有所涉及。

结构的分析往往着眼于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行文线索等角度设题,多与内容的分析融合在一起考查。

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涉及结构、内容两个方面。

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关注的热点,设题多着眼于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对文段内容、文章要点的概括。

有时,就文章表达主旨的关键句命题,要求考生着眼全篇作答;有时也会与结构、修辞手法等融合在一起命题。

考向一情节分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亲的石头宫殿回望我坐落在黄河口平原上的故乡,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那两间石头小屋。

那个当年温馨而今已荒凉的小院子,那排当年高大而今已破败的土坯房,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高高的房台,如今已被更高的路基覆盖;那蜿蜒曲折的黄泥小路,现在已是柏油罩面,小车飞驰。

当然,院子东南角上,那两间石头垒就的小屋,这大平原上的奇怪建筑,也早已没了影踪。

如今,那里是一片菜园子,枝叶茂盛,花木葱茏。

父亲对此毫无伤感,他曾慨然道:“本来就是牛棚嘛!”当然,老牛也早已不在。

父亲视之如命的老牛,与时光一起走入了记忆深处。

而那些石头,后来也送给村里的邻居们盖房用了。

那是整整一卡车石头,当时花了父亲多年的积蓄。

说起来惭愧,这本来还是预备给我娶媳妇的。

在农村,家有男孩必要早做准备,置办下新房才有姑娘肯嫁。

而在我们这大平原上,石头做基础的瓦房要比土坯房的档次高许多。

所以,石头,就成了重要的资产储备。

可是,新房一时半会儿盖不了,石头一直堆着也碍观瞻。

后来又有算命先生说,石头太重,会压下孩子的前程。

那时我正在读高中,这让母亲分外担心。

父亲一辈子坚持马列不信鬼神,在这个问题上也不禁动摇了。

他说:“要不就垒个牛棚得了,也让牛享受享受。

”父亲心里,除了我就是牛。

父亲属牛,与共和国同龄,也像牛一样执拗刚烈不通融。

而我属羊,我出生的时候,祖国这艘大船正在转舵。

童年的我“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当时有了拖拉机,也有了白面馒头。

而父亲那时候,牛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

父亲把牛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农忙早晨喂麦糠,夏天晚上打蚊烟。

让牛住个石头宫殿,在父亲心里不算啥。

说干就干,当时父亲不到四十岁,正是黄河口汉子最精壮的时候。

他抱起一块又一块椅子大小的石头,把它们垒成石头墙,垒成石头房子。

路过的乡亲们看到刚刚卸任的生产队长的惊人之举,都不禁停住了脚步。

父亲从十三岁务农,十六岁就干生产队长。

那时候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父亲就和他的队员们一铁锨一抬筐地改天换地,深入黄河三角洲的腹地,在蒿草没人的百里荒原修水利,开荒田。

领导看中了他的实在肯干,问他“吃公家饭咋样?”,父亲闷着头吭哧半天,回说还是想回村里,“你不是说在哪里都是干革命嘛!”。

领导被问住了,只好随他。

生产队改村委会了,父亲又回头继续当农民。

他牵着心爱的黄牛,一垄一垄地流下辛勤的汗水,换来孩子们的衣食。

孩子们嬉笑打闹,他从不过问。

“树大自直”,他说。

收罢了秋,他也会把我扛到脖子上去看马戏。

我一直记得那年的马戏,魔术、杂技、狗熊、奔驰的骏马,那是多么美妙的世界呀!忘记了是整整一上午还是一下午,我始终在攒动的人头上空看着。

前些天偶然谈起来,我说“您当时应该累得不轻”。

“有过吗?”父亲笑着,他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父亲的石头宫殿落成的时候,很多人都跑来参观。

逢到赶集,邻村人也都停下车子,指指点点。

后来,它几乎成为了一个标志。

人们说起来的时候,都说“在石头屋哪里哪里”。

毕竟,这里是大平原嘛,方圆千里无山无石。

老牛住得倒很坦然。

干活归来,它便急切地奔进石屋歇乏。

我放牛回来,缰绳随意搭在牛背上,它也能穿过村街,经过院子,直接走进石屋里去。

牛在这里生儿育女,步入晚年。

我接父亲离开的时候,牛已经很老了。

牙口也像父亲一样已经不行了。

父亲把它卖给了邻村的老光棍。

那天是我陪他去的,父亲又给牛顺一遍身上的毛,嘴里嘟哝着,“我属牛,你妈身体不好,这辈子也多亏了牛。

”不知道是说给我听还是给牛听。

我们走出院子的时候,我看见牛眼里滚出了花生仁大小的泪珠。

父亲走在前面,用手擦着眼睛。

父亲没有收老光棍的钱。

我们选择给他,是觉得他无亲无伴,也许会给老牛一个善终。

石屋拆除的时候,我正在忙着装修城里的楼房,好把父亲接出来。

石屋拆了,院子卖了,他最后的脐带断了,父亲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进城老人,开始变得多话,絮叨,惶恐,木讷,魂不守舍,现在越来越像一段呆木头。

在不合时宜的年代,父亲确曾发出过耀眼的光亮,像暗夜里的一道闪电,虽然在转瞬之间就消逝了。

(原文有删改)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照应标题“父亲的石头宫殿”,为全文叙事、抒情张本。

(2)突出“石头小屋”在作者心灵深处的位置。

(3)睹物思人,抒写“我”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

解答此题时要兼顾结构、内容两个方面。

解答此题的步骤与过程如下:第一步,审题,明确命题着眼点是第一段,命题要求是“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第二步,带着问题,回读原文第一段,分析其内容,如什么人(“我”)、什么物(石头小屋)。

第三步,分析作用。

一是结构方面,这里的“石头小屋”既照应了标题“父亲的石头宫殿”,又引出了下文一系列对与“石头宫殿”相关的事物、事件的描述。

二是内容方面,从“首先映入脑海”可以看出石头小屋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突出“我”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第四步,整合答案,分条陈述。

名师点睛1(1)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统领全文,交代写作原因;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等。

如上述题《父亲的石头宫殿》一文的开头部分,结构上的作用就是“照(2)文章中间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照应或承接前文,引出下文某个情节,起承上启下(3)文章结尾部分情节的作用常常是照应标题、开头,强化、深化某种思想或情感;卒2(1)根据人物在具体情节里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情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2)根据情节的发展趋向、设计某一情节的目的,分析情节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

如上题《父亲的石头宫殿》一文的开头部分,从表达主旨的角度看,突出了“石头小屋”在(3)根据作者设计情节时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褒、贬等),分析情节里蕴含的思想情感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满肖复兴立夏过后,小满就快要到了。

二十四节气中,有几个节气,我一直不甚了了。

小满是其中的一个。

最初认识小满,是读孙犁先生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里面有个人物,名字叫小满,是个十九岁的姑娘,性格活泼,挺招人喜欢的,孙犁先生突出了她的纯洁和天真。

小满和孙犁先生以前笔下的女人不一样,甚至有些另类。

我猜想,孙犁先生给她起这样的名字,就是让她在那个变革的年代里,更充满对爱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吧?只有这样年轻的年纪,才会有这样清新的朝气和天真的憧憬。

最近,新上映的电影《万物生长》,男主人公秋水初恋情人的名字,也叫小满。

这可是真有点儿“英雄所见略同”。

我想,我们的文学作品中,爱用节气给自己的人物作名字,是因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真的适合给人起名字,这里暗合民俗中的文化密码。

电影中的这个小满只有十七岁,和孙犁的小满一样,也是对爱情和新生活充满渴望和憧憬,让人心存怜爱的纯真小姑娘。

是的,只有年轻小姑娘的名字,只有初恋小姑娘的名字,才可以叫小满。

年龄稍微再一大,不要说熟女了,就是涉过初恋这条清澈小河的姑娘的名字,可以叫小雪,叫立秋,不会叫小满了。

小满小满,小麦渐满。

民谣里这样说,说的是小满节气到来,小麦刚刚灌浆,青青的麦穗初露,还没有到一片金黄的成熟时节。

节气和姑娘初恋的形象完全吻合,和那时节姑娘的身体与心理完全吻合,只是小满,远非丰满;只是灌浆初始的青涩初恋,远非血脉偾张的炽烈热恋;只是麦穗在初夏的风中羞涩地轻轻摇曳,和清风说着似是而非的缠绵情话,远非在酷烈的热风中沉甸甸垂下金碧辉煌的头,摆出一副曾经沧海看穿一切、万事俱备只待开镰收割的骄傲样子。

小满,真是人生的一个好节气。

如果说寒风料峭的立春和春分,还是个生牤子一般的小姑娘;萧瑟的小雪和小寒,已是一头霜雪的老太太了;小满是立在这两者之间最富有生机和朝气的年轻姑娘。

这个节气的姑娘,涉世未深,清浅如水,却已经不再是一汪雨过地皮湿没心没肺的小水泡,更不是一潭千尺幽深莫测深不见底的桃花水,也不是一道被外界排放被自身滋生污染得早已经混浊不堪却偏要修起漂亮的桥与堤的江河水。

纵使如孙犁笔下的小满,是载不动许多愁的一泓池水;纵使如电影屏幕中的小满,是载着一叶扁舟驶向对岸的一湾湖水。

她们都是清澈的还没有被污染的水。

小满,之所以让人怜爱,正在于此。

世界上还有比初恋更让人觉得美好而值得回忆的吗?而初恋之所以叫做初恋,正是因为“小荷才露尖尖角”,因为“轻翰掠雨绡初剪”,因为“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那样的清浅可爱,那样的天真纯洁,那样的美好动人。

小满,这个节气,如此和人生与情感交融,和心理和生理契合,是二十四节气里少见的。

小满大风,树头要空。

这是另一句民谣。

说的是在这样的节气里,最忌讳刮大风。

因为树的枝头上结出刚刚小满尚未长饱满结实的果实,禁不住大风,会被吹掉。

小满时分,对待人生中同样节气的孩子们,特别是年轻的姑娘们,要格外仔细才是,切忌大风来袭。

有一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年轻的时代,讲究的是年轻人要到大风大雨中去锻炼,所谓经风雨,见世面。

那时候,高尔基的一篇《海燕》格外风靡,号召年轻人像海燕一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自然,这一切都是过去那个时代的口号。

人生和节气一样,不是口号,而是客观的过程,要有个自然的成长,和自然的验证。

小满时哪里经得住大风甚至暴风雨的洗礼呢?正如民谣所说的那样,小满大风,树头要空。

我和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是两手空空,就像林子里的过火木一样,徒留下历史大风掠过之后千疮百孔的痕迹斑斑。

在北大荒,这个节气正是放蜂人来到林子和荒原里安营扎寨的时候。

这时候,林中的各种花和草地上的野花相继盛开了。

有民谣说,小满时候置蜂箱,放蜂酿蜜好风光。

北大荒的椴树蜜和野花蜜,一直都很有名。

大自然懂得,小满是蜜蜂采花酿蜜的好时候。

我们人更应该懂得,这样的节气里,是年轻人花朵般开放的初恋好时候,少挑刺多栽花,少刮风多酿蜜,才是正经的事由。

(选自《黑龙江日报》,有删改) 文章的标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为什么要从一部小说和一部电影写起?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小说和电影中的人物名字叫“小满”,她们的特征和小满的节气特征相吻合;②照应前文作者对小满这一节气“不甚了了”这一内容,将小满这一节气的生机和年轻女孩的纯洁、活泼、朝气联系起来,引出下文的写作内容;③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