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合集下载

先秦最有名的十大诗词

先秦最有名的十大诗词

先秦最有名的十大诗词
先秦时代,诗歌以民间歌谣和士人诗歌为主,其中一些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以下是先秦最有名的十大诗词:
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其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等诗句广为人知。

2.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其中最有名的是屈原的《离骚》。

3. 《九歌》:《九歌》是屈原创作的一组诗歌,包括十一首歌曲,是楚辞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4. 《九章》:《九章》也是屈原的作品,包括九首诗歌,是《楚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易经》:《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卜筮之书,其中的卦辞和爻辞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

6. 《尚书》:《尚书》收录了古代的各种文书、信札、讲话等,其中有些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7. 《左传》:《左传》是《春秋》的注释和阐述,其中收录了一些古代的诗歌和谚语。

8. 《国语》:《国语》是一部各国史书的汇编,其中收录了一些古代的诗歌和民谣。

9. 《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些章节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10. 《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些章节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这些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诗歌、戏曲等文学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六个分期:一.先秦时期(——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兴起】二.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专制大一统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1年)【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五.宋元时期(907年——1368年)【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六.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1912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古代社会由胜而衰】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前221年)分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政治宗法制礼乐制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夏、商、西周经济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发展、城市文化:甲骨文、日食记录齐国改革政治鲁国改革秦国:商鞅变法春秋战国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设施、土地制度经济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私商、重农抑商政策文化:思想、科技、文学一.原始社会【政治】:禅让制【经济】:原始农业1.农作物:粟和水稻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3.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二.夏、商、西周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一)夏商国家制度1.夏王朝王位世袭与公共权力2.商王朝:神权色彩与内外服制度(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王位世袭制1.分封制:(1)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

(2)内容:分封土地和人口①受封对象:功臣、宗族姻亲、先代贵族②受封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见述职③诸侯的权利:对下属进行再分封(3)特点: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②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纽带。

③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拓展了疆域。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课件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课件
XX
XX
小无名 DOCS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课件
01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分

先秦时期的定义与历史范围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 起始于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 结束于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
• 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时期
• 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市场交易活跃,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市场管理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及特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特点
•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
•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如犁耕、灌溉技术等
• 铁器制造、冶炼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手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铸造技术、陶瓷技术、丝
等伦理道德
• 学术思想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等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及其影响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影响
• 有青铜器、陶器、丝织品等艺术品
• 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有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
• 有甲骨文、金文、青铜器、陶器等考古发现
• 考古发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先秦时期的考古发现意义
• 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对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先秦时期的历史遗迹与旅游开发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1、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间献王传》颜师古注))3、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4、“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5、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

《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

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

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

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先秦是指中国秦朝以前(即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时代的统称,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这个阶段。

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 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先秦文学常识》课件

《先秦文学常识》课件
究古代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
《春秋》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词:鲁国史书详细描述:《春秋》是鲁国的一部编年史书,主要记述了鲁国在春秋时期的历史 事件。它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左传》
要点一
总结词
注释《春秋》的著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左传》是一部注释《春秋》的著作,主要对《春秋》中 的史实、人物、事件等进行解释和补充。它不仅对《春秋 》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也是研究先秦历史和古代文学的重 要著作。
先秦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将先秦文学的优秀传统与现代文 学、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
代特色的文学新作。
跨文化交流
通过先秦文学的国际传播,促进 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
国际化发展。
创新表达方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影视、网 络等,创新先秦文学的表达方式
和传播途径。
如何推广先秦文学文化
学术研究推广
05
先秦文学的现代意义与 传承
先秦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文化传承
先秦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价值
先秦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的代表,对 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 能力以及审美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学术研究
先秦文学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古代 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 料。
提供了重要的土壤。
详细描述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也是中国文化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社会政治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为先 秦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背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先秦文学逐渐形成了

中国先秦历史文化(精品)

中国先秦历史文化(精品)
炎帝还发明了医药,陶器。
神农教 稼图 明刻本
●黄帝号有熊氏●相传, 黄帝时代发明了铜器。还 发明了舟车。●黄帝时代农 业有所发展,发明了历法。 ●炎、黄时代的传说,已被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 考古发掘所证实。
黄帝是时代的象征
传说中的黄帝,不能视为一个简单的个 人,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这个时代,正是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 转化的开端,后世常把有关向文明时代转 化的创造发明,如文字、历法、舟车、蚕 丝等等,大都集中到黄帝的身上,正反映 了这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
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卯榫构件
马 家 窑 文 化
●首次在甘肃临洮马家 窑发现而命名。 ●受仰韶文化影响并有 地区特点。 ●其时代稍晚于仰韶文 化,目前一般认为 是仰韶文化晚期的 一个地方分支,故 又名甘肃仰韶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 3300~前2050年。
彩陶罐
一、 原始社会
• 3.神话和传说
• 中国传说最早的人物是盘古,说他将一个混沌世界开 辟成天地,身躯化作万物。后又有女娲氏抟土造人,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巣,伏羲氏教人 们捕鱼打猎,驯养家畜;神农氏教人种植五谷、发明 农业。父系氏族时期又有黄帝,炎帝、尧、舜、禹的 故事。有“三皇”、“五帝”之说。伏羲、神农、女 娲后世称三皇。司马迁依据《世本》、《大戴礼》的 记载,将黄帝列为五帝之首,在史记中称黄帝、颛 • 顼 、帝喾、尧、舜为五帝。
中国先秦历史文化
• 中国古代史分为:
•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诸阶 段。
• 秦朝统一之前叫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 春秋和战国六个时期。夏、商、西周合称三代,春秋 和战国合称东周。
一、 原始社会
(距今约200万年前~前2070年)

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常识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译文
?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姑娘文静又秀 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
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忆绵绵恨重
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
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是谁
造成这景象?、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
经·秦风 ·蒹葭》 ?译:河边 芦苇 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
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诗经《关雎》赏析
? 结构
? 全诗共分三章。 ? 第一章(第 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诗经 ·邶风 ·击鼓 》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诗经》中的名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 何人哉 ? 《诗经 ·国风 ·王风·黍离》
主义传统,列为“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之一 。
《诗经》略读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大约 五百多年 的诗歌(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 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 儒家经典 ,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 《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
就。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至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信仰和政治制度,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文学体裁1. 诗歌- 风、雅、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和风格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是战国时期楚地特有的文学形式。

2. 散文- 史传:如《左传》、《国语》等,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行。

- 诸子散文: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法家的《韩非子》等,反映了各家各派的思想。

3. 戏剧- 先秦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戏剧形式,但有一些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表演艺术。

三、重要文学理念1. 儒家文学观- 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认为文学应当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 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应承载和传播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念。

2. 道家文学观- 倡导自然无为,认为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不受外界约束。

- 主张文学应表达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情感。

3. 法家文学观- 认为文学应当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强调实用主义。

四、代表性文学作品及作者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屈原:楚国诗人,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3.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4.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5.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术。

五、先秦文学的影响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儒家的文学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先秦文学讲义(完整版)

先秦文学讲义(完整版)

先秦文学讲义(完整版)先秦指的是秦朝之前的几个朝代。

讲义先从纵项解说各朝代,再从横项总结先秦时期。

一、纵项解说(一)远古时期:远古时期是距今170万年前至1.8万年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为了生存,元谋人使用石器捕捉野兽,根据现在考古的情况,在化石层出土的碳屑和烧骨,有可能元谋人就已学会使用火。

从此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氏族社会后期,祖先逐渐形成了三大部落,即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

黄帝部落定居现在的河北涿鹿附近,黄帝很有本领,他发明了车、船和弩。

炎帝部落最后到了山东地区。

蚩尤部落一部分与炎、黄合并,一部分迁移到湖北、湖南一带。

三大部落互相征战,互相融合,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黄帝之后,尧、舜、禹三位部落联盟首领非常出色。

尧在担任首领时,为人和善,总是努力为百姓服务。

最后把首领之位让给了诚恳、朴实、善良的舜。

这就是所谓的“禅让制”。

指在位君主自愿将首领之位让给更贤能的人能管理。

尧经过不断考察,反复考验,决定让舜代行政事。

舜代行政事期间,政绩亲力亲为,制定刑法,统一音律和度量衡,实施礼制,还希望百姓提意见和建议,让人民安居乐业。

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将君主之位让给了舜。

远古时期的传说有几个非常有名:1、女娲补天: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人首蛇身,传说她神通广大,创造万物。

有天,不周山崩塌,天上出现了大窟窿,地上也有了一道道裂纹,山林起火,洪水喷涌,猛兽吞食人类。

女娲看到人类遭遇大难,决心补天以终止灾难。

她擒杀猛兽,堵住洪水等等,终于让人们过上了安乐的生活。

2、后羿射日:古时侯,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百姓痛苦不堪。

后羿得知此事,利用自己的神力,拉动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解救了百姓。

3、嫦娥奔月:羿偶然求得一包不死药,即刻可以升天成仙。

但因他不舍妻子,没有服下此药。

这事被心怀鬼胎的逢蒙得知,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为了不让逢蒙得逞,吞下此药,向最近的月亮飞去,成了仙。

“先秦”大概是什么时代?

“先秦”大概是什么时代?

“先秦”大概是什么时代?
先秦就是秦朝以前的时代,是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之前中国的历史。

“先秦”一词,最早是《汉书·河间献王传》说“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颜师古注说“先秦,犹秦之先,谓未焚书之前”。

先秦史在台湾一般被称为上古史。

“上古”一词见于《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本指有文字以前的远古时代,但在后世文献中“上古”一词意义多有变化。

先秦史可以划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史前史,也就是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这一阶段大部分还处于原始社会,研究主要依靠田野考古。

而后世文献记录的这一阶段的传说,经过科学分析后才能作为史前史的重要材料。

第二个阶段历史时代,也就是商周时期历史。

这一阶段除了依靠文献资料,很大程度仍然要借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

具体来说,传统说法认为先秦包括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按照西方的史学观点,还可以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或者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在又多提倡游团、部落、酋邦、早期国家等。

先秦史是中国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第一,它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时代;第二,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基的时代;第三,它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均开辟了后世先河,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举足轻重。

感谢阅读!。

先秦历史的名词解释

先秦历史的名词解释

先秦历史的名词解释先秦历史是指中国历史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期,也被称为中国古代史的起始阶段。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历史、哲学、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起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一些与先秦历史相关的重要名词。

1. 春秋时期(770年-476年)春秋时期是先秦历史的开端,自公元前770年左右的春秋时代开始,持续到公元前476年左右。

这一时期的名称来自《春秋经》(也称为《春秋左传》),是一本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史书。

春秋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代,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政治斗争。

尽管春秋时期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但它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战国时期(476年-221年)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之后,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强国相争、战乱频繁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了七个大国:秦、赵、魏、楚、韩、燕和齐。

这七个大国互相争夺领土和资源,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和战争。

同时,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哲学、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兴起就是在这个时期。

3. 兵法兵法是战国时期兵学的重要分支,指的是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学说和方法。

在战国时期,为了争夺领土和实力,各国统治者纷纷重视军事力量和技巧。

兵法的出现和发展使战争变得更加复杂和精细化,其中最着名的兵法书籍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等。

这些兵法书籍不仅是军事家们的指南,也具有重要的政治及哲学意义。

4.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指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系列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

这些思想流派代表着不同的政治、伦理、哲学观点,为先秦的学问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家注重道德伦理和教育,道家追求自然和道的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法家注重法律和统治的有效性,兵家则专注于军事技巧。

5. 秦朝(221年-206年)秦朝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个朝代,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的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先秦知识点总结历史

先秦知识点总结历史

先秦知识点总结历史一、先秦历史概述先秦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的时代,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等。

先秦时期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诸侯争霸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都出现了,如大禹治水、商汤建立商朝、周武王灭商、孔子等。

二、先秦政治和社会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为主。

商朝时期,王权逐渐强大,形成了类似封建制的统治体系。

西周时期,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并奠定了周天子封建诸侯的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春秋战国时期,中央政权开始衰弱,导致诸侯相互争霸、战争不断。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分裂、混乱的局面,同时也促进了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 社会制度和文化风貌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主要是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农民、工匠、商人、奴隶等阶层为主。

在文化风貌方面,先秦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繁荣,如楚辞、诸子百家等。

三、先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仁政。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他们提出了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教育理念等许多观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另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是道。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他们提出了相对主义、自然无为等观点,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墨家、法家、农家等除了儒家和道家之外,先秦时期还有许多其他的思想体系,如墨家的兼爱、法家的法治、农家的务实等。

这些思想体系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先秦文化1. 文学艺术先秦时期的文学艺术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如楚辞、诸子百家等。

在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2. 科技发展先秦时期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农业生产技术、冶炼技术、工艺制作等方面都有所进步。

先秦文化故事

先秦文化故事

先秦文化故事摘要:一、先秦文化的概述1.先秦文化的概念2.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二、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1.儒家2.道家3.法家4.墨家5.其他诸子百家三、先秦文化的故事1.孔子的故事2.孟子的故事3.老子的故事4.庄子的故事5.其他先秦诸子百家的故事四、先秦文化的意义和影响1.对后世中国文化的贡献2.对世界文化的启示和影响正文:先秦文化,指的是公元前1046 年周朝建立至公元前221 年秦朝统一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化。

在这个时期,各种思想流派不断涌现,诸子百家争鸣,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先秦文化。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十分复杂。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衰落,各诸侯国争霸,战争不断。

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更加激烈,社会变革加快,思想活跃。

这样的历史背景为各种思想流派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先秦诸子百家,是指在先秦时期涌现出的一系列思想家和学派。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儒家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主张仁爱、礼治、忠诚、孝顺等道德观念。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提倡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孟子则主张君主要爱民如子,实行“王道”,使百姓安居乐业。

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强调“无为而治”,即不干预自然规律,让事物自然发展。

庄子则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阐述了道家的哲学观念,如“逍遥游”、“庖丁解牛”等。

法家以韩非子、李斯等为代表,主张法治、权谋。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

韩非子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以实现国家的强盛。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提倡无差别地关爱所有人,反对战争和杀戮。

墨家主张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百姓互助互爱。

先秦文化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它奠定了后世中国文化的基石,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道家、法家等学派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所知道的先秦历史

我所知道的先秦历史

诸子百家
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 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huán公》、 《五蠹dù 》、《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 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 《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 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 后的朝代。共传30代37王,共计867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其中东周时期又称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武王姬(jī)发(约前1087年―前1043年),公元 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纣王,夺取全国政 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 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赧(nǎn)王(?-前256),是东周最后一位国王。 在位59年,是两周在位最长的君主;但他在位时期, 东周王室的影响力已经很弱,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 周天子的地位。公元前256年,秦灭周,东周亡。
诸子百家
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 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 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 shāng》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 江》、《橘颂》等9篇)。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 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 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 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 “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一、什么是先秦时期 二、先秦时期的帝王 三、先秦时期的文化 四、先秦时期的服饰 五、先秦时期的货币
《诗经》略读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先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先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先秦先秦,即秦朝统一之前,包括“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时代,东周春秋时代、战国时代。

战国时期的“士”人,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他们敢想敢说,也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敢于争辩,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里达到了高峰;二是作品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不断下移。

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农家、名家、小说家、阴阳家、杂家、纵横家等;1.儒家:(1)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先师。

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儒家亚圣。

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荀子,名况,尊号“卿”,又称“孙卿”,战国时赵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性恶论和“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代表作《劝学》、《成相》、《赋篇》,《成相》被称为“后世弹词之祖”。

《赋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赋名篇的作品,被后来汉赋所继承,成为赋体文学的基本形式。

(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的艺术特色: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

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孟子》为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孟子还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智”的文艺见解。

专升本先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先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先秦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1. 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春秋时期,是战国前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以周朝的诸侯国为主,其中以齐国、楚国、晋国、秦国、鲁国、魏国等为代表。

在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外交斗争,控制和争夺领土是主要的目标。

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形势更加紧张,各国之间的对峙以及内部的变革都在这一时期发生。

2. 礼乐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在春秋时期,礼乐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的礼乐思想主要表现在礼仪、音乐、舞蹈等方面,这些文化形式在当时被看作是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把握礼乐思想是通过礼仪、音乐、舞蹈等形式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统一和稳定。

同时,礼乐思想也与政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君主统治的手段,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

3. 百家争鸣的思想盛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盛衰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思想流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各有特色,影响了后来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二、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1. 儒家儒家是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主张仁德、礼乐,主张以德治国,强调人的品德修养和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

儒家提倡“仁”的原则,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价值观念之一。

2. 道家道家是先秦时期的另一个主要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道家主张“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强调“无为而治”,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墨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墨子、荀子等。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主张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人对人的关爱和和平共处。

墨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先秦时期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先秦时期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先秦时期知识点总结一、社会制度1. 封建社会的形成先秦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贵族地主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封地,形成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2. 封建国家的兴起在这一时期,贵族地主建立了一系列的小国家,形成了封建国家的雏形。

这种封建国家的兴起,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3. 社会阶级的出现在先秦时期,社会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社会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等不同的阶级。

这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4. 儒家思想的形成在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形成了,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仁德治国,强调人伦之道,提出了“君子”和“小人”的道德标准。

5. 法家思想的兴起同时期,法家思想也逐渐兴起,其核心思想是“法治”,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提出了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

6. 道家思想的发展在先秦时期,道家思想得到了发展,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追求自然,超越世俗。

二、思想文化1. 春秋时期的分裂与统一先秦时期的历史事件中,春秋时期的分裂与统一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在这一时期,各国相互争霸,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 贵族文化的兴盛在先秦时期,贵族文化得到了兴盛。

封建社会的出现,各国君主和地主纷纷举行盛大的宴会、游戏和祭祀活动,形成了独特的贵族文化。

3. 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家和学派纷纷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农家等思想家和学派各自表达自己的主张,为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4. 《诗经》的传世《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收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珍品,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春秋》的编纂与传世《春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史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事件,为后来中国史书的编纂奠定了基础。

6. 《楚辞》的创作与传世《楚辞》是中国古代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反映了楚国的山川人物和民族风情,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历史知识点总结

先秦历史知识点总结

先秦历史知识点总结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先秦历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先秦历史知识点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具体细节)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先秦历史知识点:会盟西周时周天子约见诸侯和春秋时天子、诸侯、大夫间的约会及相互间的结盟。

西周中期,穆王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见诸侯,称涂山之会。

春秋初中期,政权由周王下移到诸侯,侯国间有事,君主共商。

如前561年,齐桓公和鲁、卫等六国君主在葵丘(今河南考城东南)相会,订立巩固嫡子嫡妻制和发展侯国间经济关系的文约。

春秋晚期,一些侯国出现大夫专政,某些侯国间会议以大夫主持。

如前517年,晋赵鞅等九国大夫在黄父(今山西泌水西北)进行商议,结果次年将周王子朝赶出王城,送敬王回王都。

西周晚期至春秋,常通过盟誓来调整和巩固贵族内部等级关系。

盟誓有一定仪式:盟誓人先凿地为坎(穴),以牛羊或马为牺牲杀于其上,割牲左耳以盘盛之,取其血以敦盛之。

读盟书(古称载书)以告神灵,然后参加盟誓者歃(饮)血。

歃血毕,加盟约正本于牺牲上,埋入坎中,副本则归与盟者收藏。

西周末期,周幽王召集诸侯在太室(今河南登封嵩山)结盟,称太室之盟,为周王与诸侯盟誓之例。

春秋时期有多种盟誓:①侯国间盟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内容
1.皇帝制; 2.中央行政机构 3.地方行政制度 4.官吏选拔制度; 5.思想控制(文化专制)
4、内部矛盾
1)地方:中央---地方 2)中央:皇权---相权
5、兴衰过程
萌芽于战国:理论—韩非子;实践—商鞅变法
建立于秦朝 完善于隋唐 加强于北宋 发展于元朝 强化于明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特点)
西 周
实行分封制
实行宗法制
“封建亲戚,以 蕃屏周”。
划分宗族内的嫡 庶系统,与分封 制互为表里的制 度。 维护等级差别的 工具;当时文明 中最为高贵、典 雅、精致的文化。
礼乐秩序
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 点:神权与 王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 为纽带形成 了国家的政 治结构,最 高执政集团 尚未实现权 力的高度集 中。
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政权和神权的结合 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是通过占卜进行决策的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前1046——前771) 起止时间: 建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 战灭亡商。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 灭亡
灭亡:
西周分封制
②后:诸侯争霸,周天子权威削弱
西周分封
周 王
异 姓 功 臣
同姓 王室 贵族
先代帝 王后代 和边远 部落首 领
姜 尚 (齐)
周公子 伯禽 (鲁)
召 公 子 (燕)
成 王 弟 (晋)
尧 后 代 (蓟)
舜 后 代 (陈)
商 后 代 (宋)
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 维护周王室的稳定和统治秩序
实质: 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趋势一:中央--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趋势二:地方--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趋势三:思想控制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皇帝制度
⑴来源及建立: 三皇五帝,秦王嬴政首创、自称始皇帝 ⑵特点: A.皇帝至尊 -----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B.皇权至上(核心)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皇帝一人的意 志,君主主宰国家政治,没有任何制约 C.皇位世袭 ⑶君臣关系:主子与奴才关系
支 支
铁 铁
隋 唐 三 省 六 部
吏 吏 部 部
户 户 部 部
礼 礼 部 部
兵 兵 部 部
刑 刑 部 部
工 工 部 部
元代:?中书一省制
皇 帝
宋代: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
行政
度 支
财政
盐 铁
财政
户 部
枢密院
军政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归入
尚书省
归入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隋 唐 三 省 六 部 制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后期引起割据混战。
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联 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相辅相成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一 中 国 早 期 政 治 制 度 的 特 点
夏朝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位 世袭制度。 商朝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 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刑 部
工 部
元代:中书一省制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位低权轻
皇 帝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影 响 ? 内 阁
亲自掌管 中书省
归入 归入
明成祖:位高权重 五都 军察 都院 督 府
锦 衣 卫 、 东 西 厂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废除丞相制度
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明太祖 设立殿阁大学士 时期 明成祖 设立内阁 时期
核心: 等级: 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
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 1 )政治:( 嫡长子继承制)巩固周王统治以及国 家稳定;减少了权力的继承纷争,加强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 等权利受到忽视。 ( 2 )思想观念: 宗法制促使“忠”、“孝”观念深 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国”与 “家”密不可分的观念。 ( 3 )社会生活: 受宗法制社会的长期熏陶,使国人 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 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特点 ①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 ②办事效率高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③地处内廷,决策封闭
4)如何认识军机处设立的作用。 a、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 作效率; b、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管 理 军 事
处协 理助 政皇 事帝
监 察 百 官
宫廷 宫门 宫廷 警卫 屯卫 御马 宗庙礼仪 教育事务
皇室 事务
皇室 财政
司法 少数民族 外交事务
国家 财政
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①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②分权而设、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较高; ③丞相位高权重; ④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
(前1046—前221年)
⑴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臣属,让 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⑵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巩固统治
⑶对象: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⑷权利: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享有世袭统治权
⑸义务:军赋、力役、朝贡、朝觐
⑹影响:①初:稳定政治秩序;传播文化。
12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现实 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①积极:
重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②消极: 家庭本位,重人情关系,分远近尊卑,违背现代 的平等和法制意识 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唯上是从、 干部职务终身制 ③中性的影响: 如儿女都随父姓,而不随母姓等等。
政治
经济
文化
隋唐时期 五代宋元 时期 明清时期
581—907年 907—1368年
1368年 --—1840年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汉唐宋元)
夏、商、周(分封 制、宗法制)

清朝
形成 发展 顶峰
●早期国家产生: 过程: 氏族 部落联盟 部落
阶段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
时间
170万年 —BC221年 BC221年 —公元220年 220—589年
特征
中华文明的基础初 步奠定 封建社会的初步发 展和大一统时期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 民族融合 封建社会的繁荣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 展和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 建社会由盛而衰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进一步加强
分封制和宗法制比较
分封制 宗法制
相 1)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集团利益。2)盛行于西周时期, 同 以周天子为核心。3)施行前期维护社会安定,促进了社 点 会发展,4)影响以后中国社会发展。
①直接目的:是“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 ①直接目的:是巩固父系家 长在本宗族中地位,以保 证王权的稳固。
不 同 ②作用:前期巩固和扩大统治, ②作用:防止了贵族内部的争 点 促进边疆开发,形成交通网络; 斗,巩固了分封制,宗法观念
皇 帝 皇 帝
相权再被分割
宋代:二府三司
部 部
度 度 财政 盐 盐 户 户 中书门下 中书门下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枢密院 枢密院 财政 财政 财政
军政 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军政 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门下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中书省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不参与政事 之一。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行政 行政
认识:三公九卿制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
决策机构

帝 外朝
执行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 中书省 决策 制和监督,既保证君权独尊又减少决策 礼部 礼仪、科举 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加强 皇 尚书省 执行 了皇权 帝 兵部 军政 门下省 审议 刑部 刑狱 政事堂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一.中国历史分期图解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 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距今约 170万年
封建社会
当今
公元前 2070年
公元前 476年
1840年
1949年
秦 汉 时 公元期
三 国 两 晋
隋 唐 时 期
宋 元 时 期
明 清 时 期
先秦 时期
前 221 年
中 国 古 代 史
中国 中国 近代史 现代史
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例如,重男轻女; 修族谱;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男子继承父 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 母称呼为“外公”、“外婆”。
11
(4)落后性: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 平等”、“等级观念”、“盲从”等封建落后的东 西成为两千年来扼杀人性,迟滞民族进步和发展的 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 “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 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