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课件
合集下载
2018高考世界地理(新课标):世界气候复习课件(65张ppt)
气
要 素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候
其他要素:气压、风、日照、蒸发量
1.降水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 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2.降水形成的条件: (1)有足够的水汽. (2)有凝结核(尘埃). (3)降温
3.降水的类型:(1)对流雨.(2)地形雨.(3)锋面雨. (4)台风雨.
B
1月
10ºC
北半球
15ºC A气温16℃,属热源; B气温12℃,属冷源。
20ºC 北半球一月份为冬季, 大陆为冷源,所以B
为陆地, A为海洋
一、天气、气候概念
气温: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
世 二、 气
日较差、年较差 1)时间分布: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空间分布:
界 候 降水:定义、形成条件、类型、降水量
考
2、C、D两点,C处气温比D处气温( ),原因( )册第 21页
AC D
B
规律:(1)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2)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3)同纬度地带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读图探究:《世纪金榜》P.15 (1)分析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特点的差异及其成因; (2)比较说明同纬度地区海陆之间等温线的特点;
台风雨
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登陆的主要地区,台 风雨所占比重相当大。
1.降水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 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2.降水形成的条件: (1)有足够的水汽. (2)有凝结核(尘埃). (3)降温
3.降水的类型:(1)对流雨.(2)地形雨.(3)锋面雨. (4)台风雨.
(3)看地图册P.21,归纳世界一月、七月等温线弯 曲规律。
(课标版)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讲主要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解析 比较气候特点的差异,可从气温(冬季气温、夏季气温、气温年 较差)和降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变化)两大方面来比较分析。根据 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B城位于欧洲西部,Q城位于我国东北地区。B城 主要受西风影响,Q城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可推知造成两城降水差异的 因素是大气环流。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
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 素。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 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 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 洋流因素的影响。
陆西岸
交替控制
干燥
(3)温带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 我国华北、东 海陆热力性质 冬季寒冷干燥, 间的大陆 东岸 北,日本北 部,朝鲜半岛北 差异 夏季炎热 多雨
部
温带大陆性气 南北纬40°~60° 亚欧大陆和北 终年受大陆气 冬寒夏热,全年 候 之间的大 陆内部 美大陆的内 陆地区 终年受西风带 全年温和多雨 控制 团控制 干旱少雨
是 ( ) B.降水少 D.距海远
A.海拔高度低 C.人口密度大
答案 C 甲地位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中产生大量的余热、 废热加热了空气,形成热岛效应,故C项正确。
3.[2016天津文综,13(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巴西1月降水量分布图 图2 巴西7月降水量分布图 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
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 素。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 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 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 洋流因素的影响。
陆西岸
交替控制
干燥
(3)温带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 我国华北、东 海陆热力性质 冬季寒冷干燥, 间的大陆 东岸 北,日本北 部,朝鲜半岛北 差异 夏季炎热 多雨
部
温带大陆性气 南北纬40°~60° 亚欧大陆和北 终年受大陆气 冬寒夏热,全年 候 之间的大 陆内部 美大陆的内 陆地区 终年受西风带 全年温和多雨 控制 团控制 干旱少雨
是 ( ) B.降水少 D.距海远
A.海拔高度低 C.人口密度大
答案 C 甲地位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中产生大量的余热、 废热加热了空气,形成热岛效应,故C项正确。
3.[2016天津文综,13(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巴西1月降水量分布图 图2 巴西7月降水量分布图 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量。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 稀薄,固体杂质少,大气 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 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 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 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 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因为地面热源太 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和 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
A地热,气流上升,易形成 阴雨天气。BC地冷,气流 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
气压降低 C’ 风
气压升高 A’ 风
气压降低 B’
风 C
冷
风 A
B 冷
① 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 状况而言。 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 增加而减小。
② 空气垂直运动是近地面热胀冷缩导 致的。
③热力环流中,热低压,冷高压。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三一轮
目录 0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 的热状况 02 大气环流 03 气候 04 常见的天气系统
• 0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热状况
contents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垂直分层
知识梳理
大气随着海拔的升高,密度减小、 气压降低、水汽和尘埃减少。
①对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降低。 ②平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升高。 ③高层大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先降后升。
1.据图判断,A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关于图中气压带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主要成因是动力因素
C.主要成因是热力因素
D.冷暖气团相遇的抬升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 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 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题。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 稀薄,固体杂质少,大气 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 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 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 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 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因为地面热源太 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和 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
A地热,气流上升,易形成 阴雨天气。BC地冷,气流 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
气压降低 C’ 风
气压升高 A’ 风
气压降低 B’
风 C
冷
风 A
B 冷
① 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 状况而言。 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 增加而减小。
② 空气垂直运动是近地面热胀冷缩导 致的。
③热力环流中,热低压,冷高压。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三一轮
目录 0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 的热状况 02 大气环流 03 气候 04 常见的天气系统
• 0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热状况
contents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垂直分层
知识梳理
大气随着海拔的升高,密度减小、 气压降低、水汽和尘埃减少。
①对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降低。 ②平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升高。 ③高层大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温度先降后升。
1.据图判断,A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关于图中气压带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主要成因是动力因素
C.主要成因是热力因素
D.冷暖气团相遇的抬升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 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 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题。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件
温 带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亚寒 亚寒带针 带 叶林气候
北纬35°~ 55°之间的大 陆东岸
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 陆内部
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 陆西岸
我国华北 、东北, 日本,朝 鲜半岛
亚欧大陆 和北美大 陆的内陆 地区
西欧
北纬50°~ 亚欧大陆
70°之间的大 和北美大
陆
热带雨林 南北纬
气候
10°之间
南北纬
热带草原 10°~南
气候
北回归线
之间
典型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亚
非洲中部、南 美巴西、澳大 利亚大陆北部 和南部
气候成因
赤道低气 压带控制 ,盛行上 升气流
赤道低气 压带和信 风带交替 控制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 多雨
全年高温 ,干、湿 季明显交 替
热带季风气 候
北纬10°~北 回归线之间的 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 岛、印度半 岛
热
带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和气压带 、风带位 置的季节 移动
全年高温 ,旱、雨 两季分明 ,雨季集 中
热带沙漠气 候
南北回归线~ 南北纬30°之 间的大陆内部 和西岸
撒哈拉地区 、阿拉伯半 岛、澳大利 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 气压带或 信风带控 制
丁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故选 B。
答案:(1)C (2)B
考向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 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具体分析如下: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热量带和气温 的高低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候变化
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气溶胶形成一定浓度后会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能量,而使能够
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可能引起全球变暗的多种因素中,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太阳辐射减弱
√B.使用矿物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飞机飞行产生的飞行云迹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 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特别是我国有关专家长期以来对气溶胶 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气溶胶形成一定浓度后会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能量,而使能够 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据此完成1~2题。 2.全球变暗可能产生的后果还无定论,但下列可能产生的后果最不可信的是 A.全球蒸发量增加 B.农作物产量变化不大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 清洁 能源;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 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保持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 植树种草 。(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 来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 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 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 分析如右:
√C.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D.马铃薯分布高度降低
我国某地区粮食作物以喜温凉的春小麦、喜温的玉米和喜凉的马铃薯为主,如 图为“该地区1961~2018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完成3~4题。 4.该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春小麦播种面积 B.减少玉米播种面积
√C.推广多熟制种植制度
D.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 冷暖 和 干湿 变化。 (3)分类: 地质历史 时期气候变化和近现代气候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课件新人教版
2.(2018·高考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1)~(2)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 10°之间 南北纬 10°~20°之间
赤道低气压 带控制,盛 行上升气流 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交 替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干、 湿季明显
大致在10°N~25°N 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
全年气温高,旱、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雨两季分明
思维导图
[基础自查]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知识清单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 冷暖 和 干湿 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①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 变暖 。 ②主要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2.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 沿海 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气候变暖只有害而无利吗? 提示 不是。气候变暖会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 善,其产量将增加。但中低纬地区因这种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更大。所以从全球 衡量,气候变暖害大于利。 3.全球变暖是不是完全由人为因素造成? 提示 不是。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 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加快是由于人类 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的程度。
【点拨】 1.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加上人类占用的土地限制了生态系统的 自然迁移,导致物种灭绝。 (2)海水温度变化及某些洋流的潜在变化,导致鱼类聚集地变化,使某些渔场消失, 或某些渔场扩大。 (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加重。
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课件
(3)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 1 月份 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解析:第(1)题,直接根据图例判断,从公元前 500 年至公元 1838 年,野象活动北界从黄河流域逐渐移动到长江流域直到珠江 流域,反映了其活动北界不断南移。第(2)题,结合图示公元前 500 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 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2019/8/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42
thank
you!
2019/8/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43
答案:(1)B (2)A
体系构建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解析:选 B。本题考查气候变化。读图可知,甲到乙时期云 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北移,说明气温上升,故 A 项错误;乙到丙 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南移,但幅度较小,说明气温略有下 降,B 项正确;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应该导致气温持续 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C 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沿 岸暖流加强,气温应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D 项错误。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3.4天气系统(27张ppt)
② 、④为阴雨天气。
冷气团
②①
1006 1008
1010
④ ③
暖气团
北半球 锋面气旋
暖气团
④
③
②①
1006
1008 冷气团
1010
南半球 锋面气旋
3.4 天气系统
一、锋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锋面雨带的移动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三、锋面气旋 四、特殊的天气
四、特殊的天气
(一)台风
1.定义:形成在热带和副热带洋面上(温度大于26℃), 属于热带气旋。
•
2.如果没 有博爱,他就无 法观察 数年来 地坛的 变迁,以 及每一 位进出 地坛的 人的特 点,只 有对生 活充满 热爱,情 感升华 到博爱 的人,才 能那么 细致地 观察一 切,精心 地记载 一切,用美丽 的文字 描述一 切;
•
3.只有心 底有爱 的人,才 能感悟 出人生 的意义,从痛苦 境地爬 过,走 向光明;只有心 底有爱 的人,他 才会如 此懂得 感恩,知 道忏悔 ,才能 勇敢面 对自己 年轻时 犯下的 错,才能 把一切 写出来,让世人 得到教 育与启 迪。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8. 不会讲述。史 铁生的 故事只 是我们 生活中 的一个 个例,与 地坛传 统的文 化风格 不相符 合,参观 地坛的 人,大 多只是 想了解 中国丰 厚的文 化底蕴 和历史 知识,讲 史铁生 的故事 与地坛 本身所 代表的 旅游文 化出入 太大。
•
9. 会讲述,但不会 讲得太 多。毕 竟史铁 生的故 事与地 坛本身 的文化 、历史 结合不 太大,只 是借史 铁生的 故事提 高一下 地坛的 知名度 ,并借 此表现 自己知 识的丰 富,以引 起游客 的兴趣,使自己 的导游 工作做 得更好 。
冷气团
②①
1006 1008
1010
④ ③
暖气团
北半球 锋面气旋
暖气团
④
③
②①
1006
1008 冷气团
1010
南半球 锋面气旋
3.4 天气系统
一、锋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锋面雨带的移动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三、锋面气旋 四、特殊的天气
四、特殊的天气
(一)台风
1.定义:形成在热带和副热带洋面上(温度大于26℃), 属于热带气旋。
•
2.如果没 有博爱,他就无 法观察 数年来 地坛的 变迁,以 及每一 位进出 地坛的 人的特 点,只 有对生 活充满 热爱,情 感升华 到博爱 的人,才 能那么 细致地 观察一 切,精心 地记载 一切,用美丽 的文字 描述一 切;
•
3.只有心 底有爱 的人,才 能感悟 出人生 的意义,从痛苦 境地爬 过,走 向光明;只有心 底有爱 的人,他 才会如 此懂得 感恩,知 道忏悔 ,才能 勇敢面 对自己 年轻时 犯下的 错,才能 把一切 写出来,让世人 得到教 育与启 迪。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8. 不会讲述。史 铁生的 故事只 是我们 生活中 的一个 个例,与 地坛传 统的文 化风格 不相符 合,参观 地坛的 人,大 多只是 想了解 中国丰 厚的文 化底蕴 和历史 知识,讲 史铁生 的故事 与地坛 本身所 代表的 旅游文 化出入 太大。
•
9. 会讲述,但不会 讲得太 多。毕 竟史铁 生的故 事与地 坛本身 的文化 、历史 结合不 太大,只 是借史 铁生的 故事提 高一下 地坛的 知名度 ,并借 此表现 自己知 识的丰 富,以引 起游客 的兴趣,使自己 的导游 工作做 得更好 。
全国版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课件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 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 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下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 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 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 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 易凝结成雨
02 角度2 逆温分析
概念: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海拔的增加气温的降低速率小于每千米6℃。
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有利方面
③逆温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 伊犁河谷,逆温从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 温度,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3.谚语解读
(1)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早
晨出现大雾,多数是晴天。
(2)露重见晴天:露的形成类似于雾,气温低才会形 成露。
考法2 气温垂直变化及逆温的分析
01 角度1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应用 1.一般规律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
2.应用
可根据规律计算海拔或是判读区域地形特征等,同时也可以根据海拔变化计算 温差等。
专题3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9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10 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考点11 等压线图中的风向问题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综合考法1 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 综合考法2 等压面的判读技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课件(必修1)
问题探究:全球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正确 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全球变暖会对大部分地区造成不利影 响,但对部分地区也会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如高纬度地区 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 面上升,具体影响如下所示:
给农业生产 带来影响
影响整个水 循环过程
有利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 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不利影响: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 重,造成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 降水量 和降 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 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2.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减少 温室气体 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 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 植树种草 ,防止森林火 灾。 (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解析] 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 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所以说,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 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
[答案] B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措施
1.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 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
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名师课件)3.1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章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第1讲
考点一
经纬网与地图三要素
考点二
-14-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第一章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第1讲
考点一
经纬网与地图三要素
考点二
-4-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基础梳理 1.大气热源 (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
。 。
第一章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第1讲
考点一
经纬网与地图三要素
考点二
-5-
2.受热过程
第一章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 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章
第1讲
考点一
经纬网与地图三要素
考点二
-3-
考纲 考情 2017 全国Ⅰ 卷,9~10 题 2017 全国Ⅲ 卷,36(1)题 大气 2015 全国Ⅰ 受热 卷,37 题 过程 2013 全国Ⅰ 卷,9 题 2013 全国Ⅱ 卷,6~8 题
考 向 知识网络 以等温(压)线 图、 气象要素 统计图为载 体,结合具体 实例考查大 气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原 理的应用和 风的方向及 大小判断
解析 答案
第一章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第1讲
考点一
经
真题探究 (2017全国Ⅰ卷,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 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 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 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第1~2题。
高中人教版地理2018年秋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课件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在气候变化面前,
人类怎么办?
阅读课本p49-50课文找出答案, 并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第四题。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减少废弃物排放
❖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植树种草 防止森林火灾
小结
全球气候变暖 的人为原因
全球气候在 不断变化中
说说地质历史 时期气候的特 点?
波动变化,
冷暖干湿交替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读P46课文第一段,思考: 1. 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 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划分为几种类型? 3.观察图2.28说说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特点? 4.读P46课文第二段结合图2.29完成导学案第一题。
人为原因
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 森林的大量破坏
全球气候变化会 带来什么影响?
阅读p48-49页课文请你找出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可能影 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全球变暖
▪冰川融化 ▪海水膨胀
海平面上升
图瓦卢,即将沉没的国度
请你来推测:世界上哪些地区将可能重蹈图瓦卢 的覆辙?
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温度和水分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 的重要外部条件,讨论全球气候 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还是不利?
▪有利:生长期延长提高总产量,尤其高纬度国家 ▪不利:升度温国加家剧干旱使农作物减产,特别是低纬
3、影响水循环 ▪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全球气候变暖
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的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动上升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全球气温的总趋势是 上升的,气候是变暖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
解析:选 B。本题考查气候变化。读图可知,甲到乙时期云 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北移,说明气温上升,故 A 项错误;乙到丙 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南移,但幅度较小,说明气温略有下 降,B 项正确;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应该导致气温持续 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C 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沿 岸暖流加强,气温应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D 项错误。
答案:(1)A (2)B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具体分析如 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对农业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1.(2014· 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 1972~2011 年我国西北地区 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 题。
答案:(1)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2)海平面下降。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 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排放的 温室气体 (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的增加。解决全球气气体吸收。
另外,还可采取政策手段,如政府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 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培育新的 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 生产结构 的工程等。 、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
解析:第(1)题,直接根据图例判断,从公元前 500 年至公元 1838 年,野象活动北界从黄河流域逐渐移动到长江流域直到珠江 流域,反映了其活动北界不断南移。第(2)题,结合图示公元前 500 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 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第(3)题,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 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 期,与现代全球气候变暖恰好相反;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我 国 1 月 0 ℃等温线位臵不断南移。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CO2 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 C.反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D.负相关关系
)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 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干旱程度加剧,C 项正确。冰川面积减少,冰蚀作用减弱, 因此 A 项错误;短期内冰川融水量增加,从长远看则会减少,因 此绿洲面积会减小,B 项错误;从长远看河流水量会减少,河流 长度会缩短,流域面积会缩小,D 项错误。故选 C 项。
答案:(1)A (2)C
2.2013 年 5 月 2 日《中国科学报》 :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 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 5 月 初超过 400 ppm。下图是 CO2 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 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 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历史时期 距今 1 万年以来 近百年有气象观 测记录以来
近现代
[以练促记]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 环境里。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 读图回答(1)~ (3)题。
(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 公元前 500 年至公元 1838 年野象活动 北界( ) B.不断南移 D.不断西移 )
解析:第(1)题,图示 CO2 浓度上升与气温的波动上升同步, 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例关系,是一种正相关关系。第(2)题,如 果 CO2 浓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那么二者的 波动应该是一致的。但图示二者的波动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各地 年平均气温波动除受 CO2 浓度的影响外, 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答案:(1)B (2)A
体系构建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C.流水搬运 B.地壳抬升 D.风力侵蚀
)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 C.干旱程度加剧 B.绿洲面积增大 D.流域面积扩大
)
解析: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第(1)题,西北地区的冰川 面积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因此 A 项正确。其他选项均 不能导致冰川面积的缩小,因此 B、C、D 三项错误。故选 A 项。 第(2)题,如果冰川快速减少的趋势不变,在不久的将来,冰川面 积急剧缩小,必然会导致冰川融水量的减少,使主要依赖冰川融 水补给的地区水资源短缺,
)
B.海陆分布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 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 的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臵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选 A。
第(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 温速度快,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 较大,升温速度慢,故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选 B。
答案:(1)B (2)D (3)C
1.树木的年轮疏密与气候的关系:树木的年轮密,说明生长 缓慢,气候寒冷或降水稀少;树木的年轮疏,说明气候温暖或降 水丰富,树木生长快。 2.地球寒冷时期可能会出现的现象:世界上冰雪量增加,冰 川面积扩大,海平面下降。
(2016· 高考浙江卷 ) 云杉( 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 ) 分布与全球 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 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1 万年(图甲)、距今 5 千年(图乙)和距今 5 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时规范训练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2.理解气候变化的原 因。3.能够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气候变化的影响。
考点一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 冷暖 和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地质历史 时期 时间 距今 1 万年前 特点 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 长 全球气温变化呈 波动上升 趋势 全球气候呈 变暖 趋势
[以练促记] (2015· 高考海南卷 )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 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 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 C.巴西高原 )
B.亚马孙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2 . (2017· 华中师大附中月考 )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 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温度的变化,据图分析其变化 规律。 (2)在 M 时期,试推测其海平面的变化特征。
解析: 获取信息 (1)由图可以看出, M 时期树木生 长缓慢,可能这一时期气候寒冷 呈温暖 — 寒冷 — 温暖 或降水稀少,而其前后气候却温 交替变化 暖或降水丰富 (2)M 时期为寒冷时期, 世界上冰 由于大量水受冷结冰, 雪量增加 海平面下降 推断结论
A.不断北移 C.不断东移
(2)公元前 500 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3) 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 1 月份 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