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预防接种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预防接种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1 2 3 不 规 范 的 操作 ( ) 菌操 作 意 识 不 强 , .. 1无 接种 人 员操
3 mi灭 活疫 苗 超 过 l 应将 疫 苗 废 弃 。 0 n h, 2 2 预 防接 种 过程 中危 险 因素 的防 范 .
2 2 1 按 种 场 所应 安 排 在 通风 良好 、 度 适 宜 的地 方 , 种 .. 温 接
1 12 疫 苗 的运 输 运 输疫 苗过 程 中未 按 要 求 使用 冷 藏 设 . .
备。
够; ③稀 释 液 不 配 套 , 成 抽 取 稀 释液 减少 或 过 多 ; 造 ④百 自破 类吸
附剂 , 易沉 淀 , 使 用 前 未将 疫 苗 摇 匀 , 造 成 人份 疫 苗 间抗 原浓 在 会 度高 低 不 等 。
I 3 预 防接 种 前后 的危 险 因素 . () 种后 未 按 要 求 观 察 3 mi , 1接 0 n 发生 反应 未 能 得 到 及 时 的 处 理 。2接种 前 后 未进 行 正 确 的指 导 , 服 脊灰 糖 丸后 3 r n () 如 0 i 内喂 奶 a
或 饮 热水 , 的接 种 完 回家 后 , 接 种部 位 上 热 敷 等 , 些 现象 会 有 在 这
反应 。
准 确 : 相 同的 接 种 途 径 下 , 种 剂 量 与 产生 免 疫 力 成 正 比 , 在 接 随着 减 少 或 增 加 剂 量 都 会 影 响 产 生 免 疫 力 。 成 这 种 现 象 的 原 因有 : 造 ① 接 种次 数 未 完 成 全 程 免疫 , 影 响免 疫 效 果 t 可 接种 次 数 过 多 , 可 加 重 反 应 [; 2 ②注 射 器 不 配 套 : 射 器 内残 留量 多 , 注 射 剂 量 减 】 注 使 少 , 响 免 疫 效 果 ; 管 与 针 头 接 触 不 良 , 成 疫 苗 外 溢 , 量 不 影 针 造 剂
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预防接种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对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疫苗接种率不均衡在我国,疫苗接种率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疫苗接种率较高,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疫苗接种率较低。
这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布、群众健康意识等因素有关。
疫苗接种率的差异导致部分地区的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2. 疫苗管理不规范疫苗管理是预防接种工作的关键环节。
部分基层接种单位存在疫苗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疫苗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疫苗过期或变质、疫苗使用记录不完整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疫苗接种效果降低,甚至引发疫苗安全事故。
3.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处理不当疫苗接种过程中,部分群众对疫苗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的关注度较高。
然而,部分接种单位和医务人员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理不够及时、规范,导致群众对疫苗接种产生恐慌和抵触情绪。
4. 疫苗接种宣传和教育工作不足疫苗接种宣传和教育工作是提高群众疫苗接种意识的重要手段。
目前,部分地区的疫苗接种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不足,群众对疫苗接种的认知程度不高,影响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
5. 接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预防接种工作专业性较强,对接种人员的要求较高。
然而,部分基层接种单位的接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影响疫苗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 加强疫苗接种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率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疫苗接种工作的投入,优化疫苗采购、储存、运输、接种等环节的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
同时,加强疫苗接种信息化建设,提高疫苗接种率。
2. 规范疫苗管理,保障疫苗安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疫苗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规范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流程,确保疫苗质量。
免疫接种的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
免疫接种的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摘要] 从疫苗的运输存储、实施接种前后和接种过程中等环节进行免疫接种潜在危险因素分析,提出加强疫苗管理,严格掌握疫苗接种技术操作规程,降低疫苗接种风险,安全接种。
[关健词] 免疫接种;潜在危险因素;安全接种免疫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的核心,在接种过程中重视安全接种工作,将直接关系到疫苗的接种质量和儿童的安全,减少儿童应不洁注射受传染的威胁。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工作,消除不安全注射行为:针对疫苗潜在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受种儿童接种安全和健康。
1 疫苗接种的潜在危险因素1.1 疫苗运输存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1.1.1 疫苗运输运输过程中不按要求使用冷藏设备、监测温度。
1.1.2 疫苗存储存放过度密集导致疫苗存放间距不足0.8cm,或者离冷藏设备内壁距离过近。
1.1.3 冷链设备长时间的断电,冷链室内温度过高等导致冷链运转不正常。
1.2 实施接种前后的危险因素1.2.1 接种人员资质非卫生技术人员容易导致接种操作错误。
1.2.2 健康体检未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接种禁忌即行接种,引起接种异常反应。
1.2.3 接种前未告知、询问或查验接种证接种前未告知所接种的疫苗,未认真核对接种证,确认受种对象,容易引起接种事故。
1.2.4 接种后未进行正确的指导口服脊灰糖丸后半小时内口服热开水或奶以及当天在接种部位上热敷,使疫苗被灭活,导致无效接种;接种后未按要求观察30分钟,发生异常反应得不到及时处理,引发医疗纠纷。
1.3 实施接种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1.3.1 接种环境不适室内温度过高、疫苗被阳光直射或在阳光直射下的室外进行接种,导致无效接种。
1.3.2 受种者体位不当在接种过程中家长未固定好受种者体位,致使针头移位或脱出,造成局部损伤或感染。
1.3.3 思想麻痹接种前未仔细核实接种对象、年龄、应接种疫苗时间、疫苗名称、剂量、部位、途径,导致接种事故。
儿童预防接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儿童预防接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儿童预防接种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普及率逐年上升。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儿童预防接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儿童预防接种存在的问题1. 疫苗种类和接种程序不规范目前,我国儿童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较多,接种程序也较为复杂。
部分家长对疫苗接种的知识了解不足,容易导致疫苗接种种类和程序的混乱。
此外,部分医疗机构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违规操作,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
2. 疫苗接种率不均衡我国城乡、地区之间疫苗接种率存在较大差异。
城市地区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疫苗接种率较低。
这主要与地区经济水平、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有关。
疫苗接种率的差异可能导致传染病在不同地区间的流行。
3. 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不足部分家长对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疫苗接种率不高。
此外,部分家长对疫苗接种存在顾虑,担心疫苗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影响孩子的健康。
这些认识误区可能导致疫苗接种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4. 疫苗接种管理不完善疫苗接种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等。
目前,我国疫苗接种管理尚存在漏洞,如疫苗接种记录不完整、疫苗接种信息共享不畅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疫苗接种工作的不规范,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二、解决儿童预防接种问题的措施1. 完善疫苗接种政策和法规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疫苗接种政策和法规,明确疫苗接种种类、程序和接种单位的责任。
同时,加强对疫苗接种单位的监管,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规范开展。
2. 加强疫苗接种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疫苗接种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
可以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普及疫苗接种知识,消除家长对疫苗接种的顾虑。
3. 优化疫苗接种服务医疗机构应优化疫苗接种服务,提供便捷、高效的疫苗接种服务。
可以设立专门的疫苗接种门诊,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家长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全文)
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全文)预防接种工作是控制和消除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预防接种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接种人员业务水平不高部分基层接种单位存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情况。
接种人员学历偏低,专业知识匮乏,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所接种疫苗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
这导致对疫苗接种程序不熟悉,疫苗接种剂量掌握不准确,甚至出现盲目接种、提前接种或重复接种的现象。
2. 流动儿童管理难度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流动儿童的管理成为预防接种工作的难点。
流动儿童家长来自偏僻的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同时,流动儿童接种记录难以追溯,增加了疫苗接种的管理难度。
3. 疫苗供应不足疫苗供应不足是预防接种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部分地区由于疫苗供应不足,导致部分儿童无法按时完成疫苗接种。
这不仅影响了免疫效果,还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4. 公众对疫苗安全性和效果的疑虑近年来,疫苗安全事件频发,公众对疫苗安全性和效果的疑虑增加。
部分家长担心疫苗的副作用,导致疫苗接种率下降。
这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对策探讨1. 提高接种人员业务水平加强接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水平。
对接种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加强对接种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
2.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建立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登记制度,对流动儿童进行疫苗接种跟踪管理。
加强与社区、学校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做好流动儿童疫苗接种工作。
同时,加强对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
3. 保障疫苗供应加强与疫苗生产企业的沟通与合作,确保疫苗供应充足。
同时,建立疫苗储备制度,保障疫苗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及时供应。
此外,加强对疫苗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疫苗质量。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分析及对策
11注射部 位不 当。操作过 程中 , 防接种人 员往往 凭经验 选择 注射部 方 法 。明确 区分 各种疫 苗采 取的注 射方法 。掌握 皮 内注射与皮 肤呈 1— 5 . 预 O l 的注射 部位 。注射部 位不 当会影 响疫 苗 的吸收 , 导致 出血和 神经性 水肿 。 1 . 2注射方 法不 正式确 。在操 作过 程 中, 注射方 法不 正确 。 也会 影 响疫
随着儿 童 预 防接 种 的普及 和 疫苗 总类 的 、 群不 断 增 多 , 防接 种安 人 预 全 注射 已成为 国 内外 关注 的重大公 共卫 生问题 。而然不 安全 注射引起 的感 染 和非感 染性 疾病 的危害 。 时有发 生。 也 其原 因是 多方面 的 , 就护士 而育 预 防接种不 安全 注射 的原因 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 面 。 现分 析如下 :
的 。引起 惧怕感 染症状 。
1 . 接种者 烦动不 安。体位变 化。在 接种 过程 中, 防接种人 员操 之 5被 预 过急 . 家长 没有把 小孩 固定 好时 就冒然进 针 。往往会 针头脱落 、 伤他 人 在 误 或接 种部 位误差 。 1 . 6由于计 免 日人数太 多 、 工作 量过 大, 使计 划 免疫工 作增 加 了不 安 也
1引起不 安全 注射的 原因 . 位. 有些 部位 不是 偏 上就是 偏 下 . 特别 是 当接 种者 多 时就会 忽 视选 择正 确
2 . 2选择正 确 的注射方 法 是安全 注射 必不 可少 的。首 先我们 要有 高度
的责任 心 , 一切 以病人利 益为重 。严格 执行 各项操 作规程 . 掌握操 作步 骤及
预防接种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预防接种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预防接种工作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疫苗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预防接种工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预防接种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1. 疫苗管理不规范疫苗管理是预防接种工作的基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疫苗管理存在不规范现象。
部分接种单位对疫苗的储存、运输和接种环节管理不到位,导致疫苗失效或变质,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此外,疫苗信息追溯体系不完善,一旦发生疫苗安全事故,难以及时追踪和处理。
2. 接种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
部分接种人员对疫苗知识、接种技术和规范操作掌握不足,导致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失误,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此外,接种人员对疫苗接种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了解不足,容易引发纠纷。
3. 公众对预防接种认知不足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疫苗接种率。
目前,部分公众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疫苗接种存在疑虑和恐惧,导致疫苗接种率不高。
此外,部分公众对疫苗不良反应的了解不足,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容易引发恐慌和质疑。
4. 疫苗接种覆盖率不均衡疫苗接种覆盖率不均衡现象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疫苗接种率较高,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疫苗接种率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配置和公共卫生政策等因素造成的。
二、预防接种工作对策1. 加强疫苗管理加强疫苗管理是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的关键。
首先,建立健全疫苗储存、运输和接种环节的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在各个环节的安全。
其次,完善疫苗信息追溯体系,实现疫苗从生产到接种的全过程监管。
最后,加大对疫苗管理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疫苗安全。
2. 提高接种人员业务素质提高接种人员业务素质是保障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的前提。
接种门诊风险排查与防范措施
接种门诊风险排查与防范措施
为保证百分百安全接种,提高接种服务质量,顺利完成上级各项指令与任务。
现结合当前接种门诊的现状,加强风险排查,特做好如下防范:
一、加强疫苗管理:
1、严格按照冷链要求,认真做好各类疫苗温度监测和出入库登记,定期检查疫苗有无过期,破损等情况,确保疫苗质量。
2、严格掌握好库存疫苗数量、有效期、疫苗使用情况,有计划的领取、分发和使用,杜绝疫苗浪费。
3、常规疫苗与急救用品分开放置,定期检查常备急救用品效期与质量,确保其安全有效。
二、加强人员管理:
1、教育科室人员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一切以单位形象为准则,正确处理家庭与工作的矛盾。
登记台、接种台合理定岗定职,分工明确,搞好内部团结。
2、严格掌握好接种禁忌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人员自身业务素养与应急处置能力,相互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取长补短。
4、客观公正宣传一、二类苗,让家长自主选择收费疫苗;认真履行各项告知义务,合理预约安排一、二类苗。
5、加强接种后留观,发现不良反应及时上报,正确处理。
6、正确处置医疗废弃物,并做好相应登记。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日定期紫外线消毒室内,保证接种场所清洁、安全。
7、工作场所有醒目标识,防止擅闯误入,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二0一六年三月二十日。
谈谈预防接种的不安全隐患的措施
谈谈预防接种的不安全隐患的措施关键词:预防接种;隐患;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各种新的传染病不断显现,免疫预防接种成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同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各种纠纷明显上升,接种风险大大增加,对安全接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人通过对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差错的根本原因,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提高预防接种的工作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防接种安全隐患1预防接种的常见隐患1.1疫苗管理不当,范操作意识薄弱疫苗试剂因其药效特点、制造工艺、附加世界、外源因子的不同,若在运输过程中未进行冷藏处理、未按要求置于冰箱冷藏、超过最佳存储使用时间、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都会引起疫苗试剂药效降低或滋生细菌,一旦接种到体内势必会引发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部门接种单位存在接种、等候、观察共处一室的情况,因此在日常接种过程中极易造成药物污染、疫苗混杂的不良情况,因此进一步提高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很多护士并不具备足够的无菌操作意识,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没有佩戴口罩、手套,消毒方法选择不当、消毒处理不够规范,不仅容易诱发机体感染,同时还容易导致疫苗接种效果不佳。
1.2工作人员接种经验不足,后期巡视不及时很多护士缺乏完善、系统的岗前培训,很多实习人员还未全面了解预防接种工作就开始进行疫苗接种,由于经验欠缺、能力不足,常常会出现接种位置不佳、儿童不配合、家长不理解等不良情况,进而降低了疫苗接种工作效率与质量。
有些服务站的预检、接种、观察工作仅有一人完成,一旦接种儿童数量过多,势必不能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操作原则完成预防接种工作,一旦巡视不及时就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护士在接种完毕后并未准确告知家长相关注意事项,由此也会引起抗原灭活等疫苗失效问题。
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1. 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公共卫生领域中的重要工作,它是预防传染病和控制疫情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预防接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许多传染病被有效控制或消灭。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预防接种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2. 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 疫苗安全问题疫苗是预防接种的核心,而疫苗的安全性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前提。
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多起疫苗安全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例如,2018年底我国山东省一家疫苗企业生产的狂犬疫苗存在质量问题,造成了社会广泛恐慌和不信任。
2.2 预防接种工作中的管理漏洞尽管我国拥有完备的预防接种制度和管理规定,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
例如,一些地方的疫苗接种点存在不规范的管理和服务、疫苗信息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疫苗接种工作对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2.3 公众意识和信任问题公众对于预防接种的了解和支持是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因素。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流言满天飞的现状,部分公众对于疫苗产生了疑虑和拒绝,甚至对疫苗进行攻击和谣言制造,影响了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3. 防范和解决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1 加强疫苗研发和监管疫苗的研发和监管是保障疫苗安全的关键。
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疫苗研发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疫苗监管工作,维护公众对疫苗的信任和支持。
3.2 完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和流程应当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针对疫苗接种点的不规范管理和服务等问题,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引导疫苗接种点规范操作,加强服务质量和效率。
3.3 加强预防接种宣传和教育加强预防接种宣传和教育是保障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遏制谣言和假信息传播的有效手段。
应当结合互联网等现代化工具,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公众对疫苗的认识和信任。
4. 结论预防接种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疫苗研发和监管、完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预防接种宣传和教育等方式来抓住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预防接种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预防接种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预防接种工作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预防接种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预防接种工作,本文将对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不足尽管预防接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仍有部分公众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家长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疑虑,导致疫苗接种率不高。
此外,一些公众对疫苗的接种程序和间隔时间不够了解,影响了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2. 疫苗接种管理不规范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疫苗接种单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如接种人员资质不足、疫苗储存和运输条件不达标、接种记录不完整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疫苗接种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引发疫苗不良反应事件。
3. 疫苗接种服务不均衡在我国,疫苗接种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区差异。
城市地区的疫苗接种服务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疫苗接种服务则相对滞后。
这导致疫苗可及性和接种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整体免疫水平的提升。
4. 疫苗接种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疫苗接种信息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尚未实现疫苗接种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导致疫苗接种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存在困难。
此外,疫苗接种信息化建设不足也影响了疫苗接种服务的便捷性和实时性。
5.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机制不健全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局部硬结等。
然而,部分地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机制不健全,导致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二、预防接种工作对策探讨1.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针对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不足,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网络、社区宣传等,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公众对疫苗的认识和信任。
同时,加强疫苗接种政策的宣传,提高疫苗接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规范疫苗接种管理加强疫苗接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接种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
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预防接种是现代医学在预防传染病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病原体,保护人民健康。
然而,预防接种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对接种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保障接种者的健康安全。
一、风险分析1. 疫苗不良反应疫苗不良反应是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一大风险。
疫苗不良反应是指接种疫苗后,接种者出现的某些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疼痛、红肿、硬结等,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虽然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会给接种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2. 疫苗接种误区在预防接种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疫苗接种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接种者的健康受到影响。
例如,一些人认为疫苗接种次数越多,就越能增强免疫力,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疫苗接种的次数应该根据疫苗的种类和接种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另外,一些人认为接种疫苗能够彻底预防疾病,实际上疫苗并不能保证100%的预防效果,因此还需要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3. 疫苗质量问题疫苗质量问题是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另一个风险。
疫苗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接种者的健康受到威胁,甚至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疫苗质量问题包括疫苗存储条件不当、疫苗失效、疫苗交叉污染等问题。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疫苗的质量安全。
二、防范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为了防范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风险,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接种者的健康意识和接种知识水平。
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如电视、广播、互联网、宣传单等,宣传内容包括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疫苗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等。
2. 严格管理疫苗为了确保疫苗的质量安全,必须严格管理疫苗,确保疫苗的存储、运输、使用等环节符合规定。
疫苗存储应该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避免疫苗受到过度热或过度冷的影响。
疫苗运输应该采取专业的运输方式,避免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预防接种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预防接种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是以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为目的的医疗干预行为[1],预防接种存在各种危险因素,疫苗的储存、预防接种前后不规范的操作等都可能影响接种效果或引起副反应。
现就预防接种各种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报告如下,为科学、安全、有效进行接种、预防疾病提供裨益。
标签:预防接种危险因素对策1预防接种危险因素1.1疫苗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因素1.1.1疫苗自身因素疫苗生物学特征、制造工艺、疫苗中的附加剂、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这些因素可不同程度引起接种反应[2]。
1.1.2疫苗的运输运输疫苗过程中未按要求使用冷藏设备。
1.1.3冰箱的管理情况未按要求监测冰箱温度,不能及时了解冰箱是否在正常运作,疫苗能否在规定的温度内保存,冰箱中混杂私人物品。
1.1.4对使用中的疫苗管理不当未用完的疫苗存放超过规定的时间,效价下降,暴露在空气中也容易被细菌污染,会产生无效接种或引起接种后反应。
1.2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危险因素1.2.1接种现场及接种时间选择不正确如果接种场所窄小拥挤,空气不流通,容易造成受种者的心因性反应。
如果疫苗被阳光直射,或在阳光直射下进行接种,这样会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活疫苗,导致无效接种。
空腹饥饿或剧烈运动后接种,容易造成晕针。
1.2.2受种儿童体位固定不当儿童因害怕打针,难以主动配合完成接种工作,在注射过程中乱动,造成针头移位或脱出,造成损伤。
1.2.3不规范的操作(1)无菌操作意识不强,接种人员操作中不戴口罩。
(2)消毒方法不当或消毒部位不规范:75%酒精消毒接种部位,在接种过程中如果酒精与疫苗直接接触就会杀灭疫苗,导致无效接种;用2%碘酊消毒会杀灭活疫苗,接种部位消毒方位小,扫把式的消毒,消毒区用手触及,都是不规范的操作,容易引起感染。
(3)接种途径错误:各类疫苗的接种途径不尽相同,且有的疫苗因接种剂型不同,接种途径亦不一致,在实施中稍有疏忽,即因接种途径错误而影响免疫效果。
基层预防接种的安全风险与对策建议
基层预防接种的安全风险与对策建议基层预防接种是指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的预防接种工作。
它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然而,如何确保基层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基层预防接种的安全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安全风险1.人员不足: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预防接种人员可能有限。
这会导致工作负荷过大,容易疏忽或出现错误,增加安全风险。
2.接种器具管理不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接种器具管理可能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器具的清洗消毒不彻底、存放方式不当等。
这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3.冷链物品管理不到位:疫苗和其他预防接种所需的物品需要进行冷链保存。
如果基层医疗机构对冷链物品的管理不到位,比如温度控制不准确、运输方式不当等,会导致疫苗失效,从而影响预防接种的效果。
4.不良反应处理不妥:部分人群可能出现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皮肤红肿等。
如果基层医疗机构对不良反应的处理不妥当,比如无法及时识别并处理,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二、对策建议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大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和招募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接种管理能力。
同时,要合理安排接种人员的工作量,避免过度劳累。
2.建立规范的器具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器具管理制度,明确器具的清洗消毒流程和频率。
加强对器具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使用安全。
3.健全冷链物品管理体系:基层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冷链物品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冷链物品管理方案。
严格控制疫苗和其他冷链物品的温度,定期检查冷链设备和运输工具的运行状况。
4.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和处理流程,培训医务人员对不良反应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及时收集、记录和上报不良反应的信息,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相应措施。
5.强化监督和评估: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预防接种门诊护理安全隐患讨论记录
预防接种门诊护理安全隐患讨论记录预防接种门诊护理安全隐患讨论记录引言:预防接种是保护人们免受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为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机构,门诊护理人员在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安全隐患,以确保接种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讨论预防接种门诊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工作环境安全隐患1.1 接种区域布局不合理在门诊设置接种区域时,应考虑空间布局合理性,确保足够的操作空间和通风条件。
如果区域过于拥挤或通风不良,可能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解决办法:合理规划接种区域布局,确保操作空间充足,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1.2 药品存储不当疫苗是预防接种的核心药品,存储不当可能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疫苗质量。
解决办法:建立专门的疫苗存储设施,确保温度恒定在所需范围内,并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
1.3 缺乏应急设备在接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如过敏反应等。
如果缺乏应急设备,将无法及时处理。
解决办法: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培训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操作。
二、操作规范安全隐患2.1 不洁操作接种前后的手部卫生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如果护理人员不按规范洗手或戴手套,可能会引入细菌或病毒。
解决办法:加强护理人员洗手和戴手套的培训,并建立监督机制。
2.2 接种针头污染接种针头是直接与患者接触的部分,如果未正确消毒或频繁使用同一针头,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解决办法:每次接种前必须更换新的针头,并进行正确消毒。
2.3 疫苗误用不同年龄段和疾病状态的人群需要接种不同种类或剂量的疫苗。
如果护理人员未正确判断和使用疫苗,可能导致接种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
解决办法:加强护理人员对疫苗种类、剂量和接种途径的培训,并建立明确的操作指南。
三、患者安全隐患3.1 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某些疫苗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如果未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解决办法:在接种前询问患者过敏史,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接种自查报告与整改措施
预防接种自查报告与整改措施一、引言预防接种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减少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国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报告对某地区预防接种工作进行了自查,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自查内容1. 预防接种政策落实情况2. 预防接种工作流程3. 预防接种人员培训与管理4. 预防接种设施与设备5.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6.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理三、自查发现的问题1. 预防接种政策落实不到位(1)部分疫苗接种率未达到国家标准。
(2)部分预防接种点未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
2. 预防接种工作流程不规范(1)接种前告知不足,部分家长对疫苗了解不充分。
(2)接种过程中,部分接种人员操作不规范。
(3)接种后观察时间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3. 预防接种人员培训与管理不到位(1)预防接种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2)预防接种人员服务态度有待提高。
4. 预防接种设施与设备不完善(1)部分预防接种点设施简陋。
(2)疫苗存储条件不达标。
5.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不规范(1)接种信息记录不完整。
(2)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6.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理不及时(1)异常反应报告制度不完善。
(2)异常反应处理能力不足。
四、整改措施1. 加强预防接种政策宣传与落实(1)加大预防接种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接种意识。
(2)对疫苗接种率未达标地区进行重点排查,确保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到位。
2. 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流程(1)加强接种前告知,确保家长了解疫苗相关信息。
(2)加强接种过程管理,规范接种人员操作。
(3)延长接种后观察时间,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3. 提高预防接种人员培训与管理水平(1)加强预防接种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2)改善预防接种人员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
4. 完善预防接种设施与设备(1)加大投入,改善预防接种点设施条件。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分析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预防接种已经成为了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像其他医疗行为一样,预防接种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
为了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探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分析的相关内容。
我们需要认识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存在是正常的。
因为预防接种通过在人体内引入疫苗或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不同人群的免疫系统状态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等症状,全身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
少数情况下,预防接种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其他并发症。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预防措施。
针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首先需要做好接种前的评估。
接种者应该向接种医生提供个人疾病史、过敏史、免疫系统状态等相关信息,以便医生能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接种计划。
接种时需要严格遵循规范操作程序,注射时采用无菌器具进行接种,避免外源性感染。
接种人员应该在接种后留在现场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等,需要特别谨慎对待,可能需要在更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接种。
针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分析,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可能并不是立即显现的,有的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显现出来。
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非常重要。
这就需要全面、准确地记录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信息、接种时间等详细信息,以便在后续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追溯原因。
我们还需要加强接种后的监测和反馈机制,鼓励接种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汇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还需要开展针对不同疫苗种类的不良反应的研究,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预警信号。
针对不同人群的免疫状态差异以及可能存在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我们需要建立更加详细的风险评估体系,以便提前发现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
计划免疫整改措施
计划免疫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免疫接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免疫接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整改和改进,以提高免疫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问题分析1. 免疫接种率不高:部分地区的免疫接种率较低,无法达到免疫接种的目标覆盖率。
2. 免疫接种信息不准确:部分免疫接种信息记录不完整或存在错误,影响了免疫接种工作的监测和评估。
3. 免疫接种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的免疫接种设施条件较差,影响了免疫接种的顺利进行。
4. 免疫接种宣传不到位:部分家长对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和安全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
三、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制定以下整改措施:1. 提高免疫接种率:a. 加强对免疫接种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免疫接种工作的全面推进。
b. 完善免疫接种服务网络,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
c. 加强对免疫接种工作的宣传,提高家长对免疫接种的认知和接种意愿。
d. 加强对免疫接种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提高免疫接种信息的准确性:a. 完善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免疫接种信息的准确记录和及时更新。
b. 加强对免疫接种信息录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工作质量和准确性。
c. 加强对免疫接种信息的核对和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改善免疫接种设施条件:a. 加大对免疫接种设施的投入,改善设施的硬件条件。
b. 加强对免疫接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4. 加强免疫接种宣传:a. 制定免疫接种宣传方案,明确宣传目标和内容。
b. 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广泛宣传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c.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免疫接种宣传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免疫接种率,达到免疫接种的目标覆盖率。
2. 提高免疫接种信息的准确性,为免疫接种工作的监测和评估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分析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预防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疫苗接种已经成为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接种疫苗不良反应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将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重要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接种疫苗是为了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但如果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不仅对个体的健康造成危害,也会影响到团体免疫效果。
接种不良反应也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和质疑,影响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甚至可能引起传染病的暴发。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1. 选择合格的疫苗和接种点要做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措施,首先要选择合格的疫苗和接种点。
疫苗是预防接种的关键,只有经过严格检验和质量认证的疫苗才能确保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选择正规的接种点也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保证接种程序的规范和操作的专业性。
2. 了解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前,要做好充分的了解工作。
首先要了解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确保接种者不处于禁忌接种的情况下。
也要针对接种者的年龄、健康状况、过敏史等进行评估,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3. 接种后的观察和监测接种后的观察和监测也非常关键。
接种后要对接种者进行观察,观测其有无不良反应的情况。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进行处理或者上报。
还要做好接种后的随访工作,关注接种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 提高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教育也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安全性,让公众了解预防接种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增强接种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发生,也可以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任和认可度。
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疫苗接种工作需要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和设备,这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预防接种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张学奎宁夏中卫市第三人民医院(755000)
李学霞中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55000)
摘要【目的】为保证计划免疫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升计划免疫工作的整体水平,了解免疫预防合格接种情况,分析安全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以2005-2007年预防接种中,每月随机抽取一个免疫日,对建卡在册儿童合格接种情况、存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结果】2005年合格接种率95%,2006年合格接种率97.9%,2007年合格接种率99.9%。
不合格接种原因主要有错种、提前接种、超期接种、间隔不符、记录不全。
主要隐患有跨地段接种现象普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难以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与技术失误,接种前健康查体不细致及冷链管理存在漏洞。
【结论】应通过加强免疫接种机构与队伍建设,巩固机构、稳定队伍,加快对免疫预防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加强疫苗管理和安全接种管理,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及时报告和处理预防接种反应,做好托幼机构及学校儿童的预防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制定流动人员管理措施,加强免疫督促检查与考核等对策,使计划免疫工作得到深入开展。
【关键词】免疫接种安全隐患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各种新的传染病不断显现,免疫预防接种成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新的免疫制品、剂型不断问世和更新,预防接种安全问题也显得更为重要和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预防接种引发的不良反应也屡见报道。
杜绝不安全因素、避免对儿童身心造成伤害及不良影响、消除公众的误解是计划免疫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现对我院近两年安全接种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在强化接种安全措施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所有接种情况。
1.2、方法查阅2004—2006年计划免疫安全接种隐患登记本。
每月随机抽查一个计免接种日,查阅电脑记录、儿童计免接种登记明细本、疫苗出入库记录、计免日注射单及当日疫苗分类明细表,从每个计划免疫日随机抽取10名儿童,查阅儿童接种册、证,同时进行询问登记。
1.3、合格接种判断标准按照卫生部的有关标准【1】执行。
2、结果
2.1、合格接种情况2004年实接种2048 人次,全程合格接种率95%;2005年接种2036 人次,全程合格接种率97.9%;2006年接种1568人次,全程合格接种率99.9%。
2004年发生预防接种后反应11例,2005年6例,2006年6例,均为一般反应,未发生异常反应、疫苗合并症、预防接种偶合症及预防接种事故。
2.2、不合格接种原因所查36个计免接种日5652接种人次(其中2004年2048人次、2005年2036人次,2006年1568人次)记录中,不合格接种原因各不相同,详见下表。
2004—2006年不合格接种原因分析
3、分析
3.1、跨地段接种现象普遍,是漏种及重复接种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种情况:①有些家长对原接种点熟悉,虽人已搬走,仍计划回原地段接种,但因不及时接种致漏种,有时求方便又在当地接种而未能及时登记,或者没有入卡,医生只注意建卡内记录而未认知查对接种本,造成重复接种。
②医院产妇在儿童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时预约乙肝疫苗第二针及第三针,计算机建卡时又自动生成新的预约,时间长或监护人并不知情,导致重复
接种或同一天接种数种疫苗出现副反应无法判断。
3.2、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难以开展。
随着新市区建设扩大,市区建卡在册儿童中流动人口儿童占有比例达35%以上,外来儿童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儿童免疫史大多不详,卡、证登记管理几乎空白,有免疫接种而已记录的现象较为普遍,不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也是突出问题,给以后的计划免疫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另外,在一些地区计划外生育的孩子没有出生证,农民仍就习惯于将小孩出生以阴历记录,如不反复核对便容易导致接种间隔不符及提前接种。
3.3、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与技术失误。
计免接种人员岗位人员流动过频,培训学习不够是造成不安全接种的重要隐患之一。
3.4、接种前健康查体不细致,禁忌症把关不严,接种后留察不规范,亦是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3.5、冷链管理存在漏洞。
2005年曾发生两次冰箱断电未及时发现,造成不必要的疫苗浪费及经济损失,做好预防接种安全的环节不容忽视。
4、对策
4.1、坚决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通过培训学习,找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并予以解决。
对疫苗使用、冷链系统管理、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等均应遵照相关规定,加强和规范预防接种门诊管理,提高工作质量,防止差错事故,保证免疫接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
4.2、加强免疫接种机构与队伍建设,巩固机构,稳定队伍。
合理解决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稳定计划免疫人员队伍,调动工作积极性。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软、硬件配套建设,实行定时定量接种,有效地控制免疫接种安全隐患。
4.3、加快对免疫预防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和知识结构的更新。
严格计免工作的准入制,实行合格上岗证制度。
4.4、加强疫苗管理。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苗的损耗系数等做好疫苗的需求及购进计划,对每种疫苗都做到及时记录,项目齐全,账物准确相符。
在其储藏、运输过程中按要求纳入规定冷链条件管理,建立冷链设备检测记录薄,专人负责管理。
4.5、加强安全接种管理,及时报告和处理预防接种反应。
设立登记点,询问被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确定无接种禁忌症,符合接种程序和接种条件者予以安排。
填写接种档案,做好体检及宣传的方法值得推广【2】。
健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和安全接种有关规定,强调规范操作。
定人、定岗、定责,每次接种保证有三个护士参加,即登记者、疫苗准备者、注射者。
核对接种对象姓名、疫苗名称、颜色、剂量、接种时间、针次、间隔、注射部位和接种方法,三者反复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接种。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深度也是保证安全注射的重要因素【3】。
采用自毁型注射器,落实一人一针一管制度。
严格接种后接种对象留在现场观察20—30分钟。
切实落实好预防接种前告知同意、预防接种反应月报告等制度。
建立疫苗接种反应调查登记薄,发生预防接种反应后及时调查处理。
详细记录名称、批号、产地、免疫针次、剂量及临床症状,接种对象的年龄、性别等。
做到工作积极主动、处置方法恰当,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4.6、会同教育部门做好托幼机构及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积极做好学生的预防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
接种时必须班主任到场,由医生、接种者、校医、班主任4人同时核对无误方可执行。
接种后及时上卡上册。
4.7、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及计划外生育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建立流动儿童登记制度,使进入辖区的儿童及时入册建证,积极向儿童家长宣传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告诉预防接种的时间、地点及相关事宜。
4.8、免疫督促检查与考核。
严格管理,定期考核,落实奖惩措施,是杜绝预防接种安全隐患的重要环节。
建立计免接种安全隐患及差错登记本,每周进行质控活动,发现不规范现象及时纠正,每月全面检查考核一次。
把计划免疫接种质量与资料建档列入考核范畴,并与工作人员的劳务报酬结合起来,保证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同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升计划免疫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章程.1998.84—85
【2】张传英,李生光.1998—2002年接种百白破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强度及相关因素的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