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时间医学专辑

合集下载

最新中医十二时辰养生(子午流注)PPT课件

最新中医十二时辰养生(子午流注)PPT课件

在 志 为 悲
过悲则伤肺
皮毛防御功能减退,容易感冒, 皮毛憔悴枯槁,皮肤易发炎,毛 窍多闭塞现痤疮粉刺,肤质差, 疤痕难消等肤质问题。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 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 做“鸣天鼓”。
大肠经调理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 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 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 的清理和排出;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并且统管人 体的阴血,经常调理脾经可以改善脾 胃不合,月经淋漓不尽,水肿虚胖的 症状,并有效改善预防松弛下垂的肌 体;
专注养生 传递中华养生智慧
五行五脏
脾——“后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 源
脾运失健:唇色淡白; 脾火上炎:唇色血红; 湿热困脾:唇燥褪皮;
运化失调:腹胀,食欲不振, 大便溏烂,疲倦,消瘦,湿症、 痰症、饮症,甚至水肿。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
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
做强度锻炼。
胃经是人体长寿的保证,调理胃经可以有效改善胃部不适,眼歪斜, 面部萎黄等现象,脾胃经的气血不足直接影响您25岁以后的身体机 能;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开窗 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 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 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
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 的关系。
五行五脏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
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 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 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时间医学观:看时辰治病

中医时间医学观:看时辰治病

中医时间医学观:看时辰治病如何利用时间治疗学来矫正身体异常的情形,以维持人体的“生物时钟”来控制身体各部分的稳定,这种医疗观念的好处是:一来可以减少所需要的药量,二来尊重原有的平衡。

我们在此不讨论出生挑良辰吉时是否科学?但是治病挑时辰可不是标新立异哦!我们都知道一天当中有白昼与黑夜,因此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调节,根据生理学专家的观察也有日夜的变化,这就是时间医学的主要内容。

简单的说,每个人体有其“生物时钟”并藉此缘故来控制身体各部分的稳定,如果这种稳定性遭受破坏,人体便会生病,而时间治疗学正是利用这种规律来矫正身体异常的情形,这种医疗观念的好处是:一来可以减少所需要的药量,二来尊重原有的平衡。

中医的时间医学观透过临床经验,掌握生理正常节律,藉择时给药以发挥最大疗效;不仅有助于疾病防治、保健养生,甚至依此也可预测病人死亡时间。

中医很早以前就已经发展出一套“时间医学”的理论,不仅用来诊断、治疗、疾病的预防、身体的保健和养生,有时也用来预测病人的死亡。

虽然古代中国医学艰涩难懂,但若能透过现代医学做一番新的诠释,想必新鲜、有趣,又有意义。

仅举数例与读者分享。

冬病夏治,趁病人处于缓解期扶正固本加强抵抗力。

即容易在冬天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气喘、十二指肠溃疡等,最好在夏天便开始调养治疗,如此可以降低冬天严重发作的次数及程度。

冬病夏治法是趁病人正处于缓解期,利用一些扶正固本的药物,来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再加上大自然的阳气可减少病人虚寒的情形。

临床上,常见到鼻过敏、气喘等属于虚寒型的患者,经过冬病夏治法,确实降低了急性发作的情形,而且感冒次数明显减少、体质也变得比以前健壮。

顺势施治,根据疾病昼夜变化配合生理节律服药。

顺势施治法是顺从人体生理活动变化的节律性,来施治用药,并力求与其同步。

目的是为了利用与促发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节律,及对病理变化的影响,而达到药物调整的作用,亦即利用药物与生理活动发生协同作用,来达到顺水推舟的治疗目的。

中医时间医学几个争议问题的探讨

中医时间医学几个争议问题的探讨

中医时间医学几个争议问题的探讨【摘要】中医时间医学是一门探讨中医理论与时间关系的领域,目前存在着一些争议。

本文从中医时间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入手,详细探讨了中医时间医学的科学性、治疗效果、应用范围以及未来发展等四个争议问题。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向,探讨了中医时间医学的发展前景。

中医时间医学对于中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解决争议问题有助于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该领域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也有望为时间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中医时间医学、争议问题、科学性、治疗效果、应用范围、未来发展、解决方向、发展前景1. 引言1.1 中医时间医学概述中医时间医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医学中时间规律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影响的学科,也被称为“时间医学”或“生物时间学”。

在中医理论中,时间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医时间医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医时间医学主要包括研究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和时间规律对健康的影响,探讨不同时段的人体生理功能变化及病理过程的时间特点。

通过研究人体在不同时间点的生理状态和病理表现,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和药物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规律混乱,导致许多健康问题。

中医时间医学的研究对于调整生活作息、改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时间医学是中医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有望为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带来新的突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时间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1.2 争议问题的重要性争议问题在中医时间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能够促使学者和医生们思考和讨论相关议题,还能够推动领域内的创新和发展。

争议问题所引发的争论和探讨能够促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中医时间医学,探索其内在的科学原理和临床实践的效果。

争议问题也能够激发学者们的研究热情,推动中医时间医学领域的学术进步和发展。

中医时间医学

中医时间医学

• 形成于宋金元时代:约在公元1153年 (金代贞元元年)何若愚撰,阎广明注 《子午流注针经》一书,是目前所能见 到的最早的子午流注针法专著,该书对 子午流注针法论述有两种,一是养子时 刻注穴,一是针经井荥歌诀,以歌诀结 合图表的形式,论述了子午流注纳甲法 和养子时刻法。本书原书刻本早已亡佚, 元·窦桂芳《针灸四书》收录了本书的内 容,明·《普济方》载有子午流注针经序。
• 时干支推算法: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 时辰,十二时辰和十二地支有固定的配 合关系,每一时辰等于现代时间2小时。 • 时间与时辰关系表
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辰 时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间 - - - - - - - - - - - -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 各月干支加减数:歌诀: 一五双减一,二六加零六,三减二加十, 四减一加五,七零九加二,八加一七走 十上加二八,冬三腊三七。 闰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
• 各月干支加减表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天 减 加 减 减 减 加 加 加 加 加 加 加 干 一 零 二 一 一 零 零 一 二 二 三 三 地 减 加 加 加 减 加 加 加 加 加 加 加 支 一 六 十 五 一 六 零 七 二 八 三 九 闺 年
• 在我国民间用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符号, 称为“十二生肖”或“十二属相” 。
十 二 生 肖 十 二 地 支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 日干支推算法: 元旦干支与元旦干支代数:元旦干支是指每 1月1日的日干支,元旦干支代数是指元旦干支 的顺序数,如2008年1月1日的日干支是庚子, 则2008年元旦干支是庚子,元旦干支代数为7、 1。 1.查表法 1. 2.简易推算法:上一年的元旦干支 2. 数平年加5,闰年加6,即可求得本年的元旦干 支和元旦干支数。如2008年(闰年)元旦干支 是庚子,则2009年元旦干支为丙午(加6); 2010年元旦干支是辛亥(加5)

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年表

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年表

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年表古代中国传统医学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在千百年间对健康与疾病的认知与探索。

以下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年表,将带您回顾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

1.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BC)- 《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典籍,它记录了黄帝与医仙对话的经典问题,涉及了医学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BC)- 针灸疗法:古代医生开始运用针灸疗法治疗疾病。

《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针灸的记载。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BC-公元220年)-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创作的古代医学经典,系统总结了辨病与治疗的重要原则,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方剂研究:药方和草药配方的研究开始兴起,医生们通过试验和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并且形成了多种方剂。

5.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 医学院校:唐朝时期建立了中国的第一所医学院校——太医局,致力于培养专业医生,扩大医学知识的传播。

6.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 《本草纲目》:李时中在明朝时期编纂的草药学著作,它系统地记录了大量草药的功效、用法与剂量。

7. 近代医学影响的涌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医传入:近代西方医学开始传入中国,不少传统医师开始接受西方医学知识,西医与中医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也逐渐展开。

8. 中医药现代化(20世纪中叶至今)- 中药研究与应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中药的药理机制被揭示,中药疗效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

9. 传统医学保护与继承(21世纪)- 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政府意识到传统医学的宝贵价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护、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医学。

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医时间医学:天地阴阳,人体时间,三阴三阳病欲解时

中医时间医学:天地阴阳,人体时间,三阴三阳病欲解时

中医时间医学:天地阴阳,人体时间,三阴三阳病欲解时《内经》最早论述了天地阴阳、人体时间节律,如六十年甲子节律、年节律、五运节律、六气节律、季节律、月节律、日节律、脉象变动节律、疾病的时间节律等,一部《内经》,约有四分之一的篇幅论述各种时间节律。

中医时间医学是研究时间节律与疾病关系的学说。

中医时间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对人体时间节律规律诊断和治疗、用药的时间规律、时间预防和养生、采药的时间等研究内容。

一、天地阴阳节律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年,历经春夏秋冬,年年如此,岁岁不移,因此,地球上万物也随地球的运动而受影响,地球自转产生日夜二十四小时,地球公转是产生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

”1.六十甲子节律《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会,命曰岁立。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

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又云:“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六十年又为气令变化的一大周期,每年各有不同,充分说明了天地阴阳的运行规律,古人用甲子记年、月、日,这与现代天文学所论太阳、地球、月亮的周期规律是一致的。

2.日月运行节律《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灵枢·岁露》云:“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

”《素问▪厥论》云:“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

”《内经》指出,人体机能随月盈亏而变动。

《素问·八正神明论》云:“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

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

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12时辰无痛法”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23:00-1:00 子时养胆最好不要晚于这个时间睡觉1:00-3:00 丑时养肝这一过程应在睡眠中进行3:00-5:00 寅时养肺深度睡眠中5:00-7:00 卯时大肠培养此时排便的习惯7:00-9:00 辰时养胃早餐要吃好、吃饱9:00-11:00 巳时养脾消化和吸收的时间11:00-13:00 午时养气小憩一会儿13:00-15:00 未时小肠吸收营养中15:00-17:00 申时膀胱多喝水多吃水果17:00-19:00 酉时养肾晚饭不能吃太饱19:00-21:00 戌时心包经可以进行娱乐活动21:00-23:00 亥时情绪心平气和准备休息啦子时,指夜里11点-3点,这一时刻本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之时。

中医气机升降沉浮理论认为:人身之气机,日日俱从子时生发。

“子后则气生,午后则气降”(张介宾)。

子时气血流注于胆经。

这也是《内经》“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一说的根本由来,也就是脏腑功能都取决于胆气能否生发。

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人们一般夜里九、十点钟会有困倦的感觉,但熬到11点时又精神了,这就是胆经生发的缘故,但子时阳气的生发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为“鼠”,这时阳气虽小如老鼠,但异常活跃。

中医时间护理学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中医时间护理学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第 1 1卷 第 1 1期 ・总 第 1 6 3期 2 0 1 3年 6月 ・ 上 半 月 刊

观察 ,能较好地 缓解患者 咳痰 喘的症状 。中医的辨证 体
质衍生出呼吸专科 的 中医的辩证食 疗 ,能较好 地运用 于 患者的 日常生活 ,疗效是 显著 的,患者 也 比较 容易接 受 及依从 。中医的运动康 复训练 也能从 整体上调 理患者 的 气机 ,增强患者 的免疫 能力 ,达 到防病治病 之效 。中医 的耐寒锻炼 简单易懂 ,患 者能持之 而行 ,能大 大减少 患
“ 天人相应”哲学思想 的影 响下建立 的 ,它 的形成的理论体 系 。时间 医学理
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 的重要 内容在其 中得到 了集 中反 映。
它不但 认识 到人体有多种 生理 时 间节 律 ,而且 还提 出 以 脉象和五色的变动节 律来诊 断疾病 ,同时确定 了 “ 因时
为疾病 自我管理的模 式。
参考 文献
[ 1 ] 陈如 冲, 赖克方 , 钟南 山 慢性咳嗽 的临床评价 E J 3 . 中国呼吸与危重 监护 杂志 ,
2 0 0 5 , l l ( 4 ) : 4 9 4 - 4 9 8 .
临床上通 常将 咳嗽时间≥8周 ,以咳嗽为主要表 现 , 胸部 x线检查无 明确病变者称为不 明原 因慢性 咳嗽 ( 简 称慢性 咳嗽 ) 【 2 ] 。l 临床以咳嗽 、咯痰为主要表 现 。顽 固性 的咳嗽为此病 的特点 ,对 患者 的生活 、工作 带来非 常大 的影 响 ,本 中医护理方案是从 临床工作 中不断总结经验 , 不 断探索 中制定 出来 的。从 中医特 色治疗 的执行及 疗效
2 . 1 中医时间医学
中医时间 医学 ,是在 中医理论 的指
导下 ,从整体上研 究人体 生命活 动 的周期 性 ,并指 导临 床诊断 、治疗 、预 防和养生 的一 门科 学 ,它是 中医学 的

中医时间医学

中医时间医学
推广中医时间医学
通过多种途径,如举办学术会议、建立研究机构 等,加强中医时间医学的交流与合作,推广先进 的学术成果和经验,促进中医时间医学的传承与 发展。
06
中医时间医学的未来展望
中医时间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中医时间医学可以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和方法,如基因组学、大数 据和人工智能等,提高其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扩大应用领域
中医时间医学可以扩展到现代医学中的多个领域,如肿瘤科、心 血管科、神经科等,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服务。
建立标准化体系
中医时间医学需要建立标准化体系,制定相应的诊疗规范和操作流 程,提高其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前景
完善理论基础
中医时间医学需要进一 步完善理论基础,包括 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理论,并探索其在现代 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疗法的机制和原理
中药疗法的机制和原理主要包括扶正祛邪、调理脏腑、调整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等。中药 的成分复杂,其作用机制也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 的作用。
中药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中药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 况下,中药疗法也存在禁忌,如孕妇禁用峻下逐水药、有毒药物慎用等。
疫状态和内分泌功能。
03
推拿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推拿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肌肉疼痛、关节扭伤、头痛、失眠等。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推拿疗法也存在禁忌,如骨折、皮肤破
损等。
中药疗法的时间医学应用
中药疗法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中药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药疗法通过使用 天然的药物,经过配伍和加工,达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医时间医学-四季的环境

中医时间医学-四季的环境

3
地理
《异法方宜论》中的地理
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 水……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 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 冽……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 弱,雾露之所聚也……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冬季,始于农历的立冬,止于次年的立春,,包 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 节气,即农历的10、11、12月。 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寒冷。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 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 零落的景象。人们大都相对减少户外活动,早睡早 起;平时则添衣加被,避免受寒潮之侵袭。因此, 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使人容易发生各种风寒引起 的疾病。
四季与环境
2018
张健强、黎明
1
四季气候特点

春季,是指我国农历从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一、二、三月,包括了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其气候特点为温暖潮湿。春季是由冬寒向
夏热过渡的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万物 复苏,带来了生气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季,是指从立秋到立冬这一段时间,即农历七、八、 九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 节气。秋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干燥,人们常以“秋高 气爽”、“风高物燥”来形容它。
秋季是一个金风送爽、气候宜人的季节,这是因为人们刚刚度 过了炎热的盛夏,每当凉风吹来的时候,不觉为之头脑清醒、 精神振奋。但由于其天气不断收敛,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而 成为肃杀的气候,这时候人们常常会觉得口鼻干燥、渴饮不止、 皮肤干燥,甚至大便干结等。所以人们常把初秋的燥气比喻为 “秋老虎”,其意思是指燥气易伤人。

中医时间医学专辑

中医时间医学专辑

中医时间医学专辑时间医学(chronomedicne),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

时间生物学是1950年在国外诞生的一门新兴生命科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生命现象的时间特点。

时间医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论文发表。

并且,时间医学也出现了自己的亚分支,如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时间治疗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护理学等。

其实时间医学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个新名词,但不应该成为新内容,因为我国古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中早已有时间医学的理论。

古人所谓“天人相应”等理论其实就是现代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

1中医时间学浅说作者:沈福道1993年12月第1版002中医时间医学作者:胡剑北1990年04月第1版时间医学是一门以时间生物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本书应用现代时间生物学、时间医学理论,结合作者临床研究体会深入探讨有关机理,总结了中医时间医学的丰富内涵。

003中医时间医学作者:周铭心等编著1989年04月第1版004实用中医时间医学作者:张年顺1991年04月第1版本书介绍了中医时间医学的概况及发展,中医对人体节律变化的认识,时间性病症如定时疼痛、定时咳喘等80余种病症的案例分析,以及按时施针、择时用药、养生康复的时间等,其中还包括有灵龟八法、子午...005中医时间医学理论及应用作者:瞿岳云1993年11月第1版本书介绍了中医古典时间生物学思想,并具体阐述了辨时论治、按时针刺、择时用药的规律与原则。

006针灸时间治疗学作者:李磊1994年10月第1版007最佳时间针灸法作者:刘炳权编著1987年10月第1版008实用最佳时间针灸精义作者:李友林1994.06内容包括:时间医学与针灸时间疗法、十二经流注针法、时间针灸疗法临床应用举例等。

009中医时间证治学纲要作者:程士德1994年03月第1版本书分:概说、中医学中的生命时间节律、生命节律的现代研究、时间辩证、时间治疗、时间与康复养生6章。

医学发展年表

医学发展年表

医学发展年表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医学出现,开始使用草药和魔法治疗疾病。

公元前2600年:尼泊尔和印度开始使用植物、矿物和动物提取物进行草药治疗。

公元前460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将医学视为一门科学,并建立了现代医学原则。

公元前273年:中国出现了《黄帝内经》,成为最早的中医典籍之一。

公元前200年:古罗马医学家加里恩(Galen)发表了诸多关于解剖学和疾病的著作。

公元1025年:阿布·穆罕默德·伊本·赞吉(Avicenna)的《伊本·赞吉全书》成为包含世界各地医学知识的权威著作。

公元1543年:尼古拉·科波尼克斯(Nicolaus Copernicus)的《天体运行论》推动了现代解剖学的发展。

公元1628年:英国诺里奇出生的医生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发表了《动物的运行和血液运输》一书,揭示了心脏的功能和血液循环。

公元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牛痘疫苗,为现代免疫学奠定了基础。

公元1846年:美国医生威廉·莫顿(William Morton)首次成功使用麻醉剂(乙醚)在手术中实现无痛手术。

公元1867年:德国博士约瑟夫·利斯特(Joseph Lister)提出了消毒的重要性和外科手术的无菌技术。

公元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oentgen)发现了X射线,开创了医学成像技术的新时代。

公元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发现了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

公元1944年:埃塞尔·阿克鲁奇(Esler E. Archer)首次成功实施心脏手术。

公元1953年: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现了DNA的结构,为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时间医学”与人体健康

“时间医学”与人体健康

“时间医学”与人体健康
时间医学是研究时间与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

近十多年,时间医学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论文发表。

时间医学的概念是现代医学根据时间的规律提出来的,但是早在2500年以前的《黄帝内经》和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了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以及年节律的论述。

《子午流注针经》为中国最早的较完整的时间针灸学专著。

在中医学中,医家非常善于把握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现代人把这种治疗手段称为时间医学。

时间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在医疗上的具体应用,医圣张仲景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就对这方面的情况有所记述。

研究发现,月亮和太阳引力对人们生老病死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和有些老年人,就可能使其突然发病,甚至猝死,而这样的病例还是很多的。

按照我囯农历计算,月亮和太阳每月有四个时间对地球形成强和较强的吸引力。

这四个时间是:
一每月初一,叫朔日;
二每月初七,初八或初九,叫上弦日;
三每月十五,十六或十七,叫望日;
四每月廿二,廿三或廿四,叫下弦日。

人们特别是老年人应了解这四个时间对自己健康不利。

故在强引力期间,特別要重视自我保健。

要保持心境平静,切忌劳累,恰当地调整工作,生活节律,以防止实然发病,确保身体健康。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只有顺应它的变化并及时调节自己,按照“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才可以使自己生活节律中的同步因子不断维持动态平衡,健康永驻,延年益寿。

中医时间医学

中医时间医学

中医时间医学中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它注重人与自然、人与时间的和谐关系。

中医时间医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研究人类的生物节律和时间规律,探索和运用时间因素以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从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天时、地利、人和的观念。

在中医理论中,天时即指天象、天气、气候和季节变化,地利即指地理环境和地域特点,人和则强调人体内部生物节律的运行和人体对时间变化的适应能力。

中医认为地球是一个开放的自然生命系统,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物信息交互作用,而时间因素则是衔接这种信息交流的重要纽带。

二、中医时间医学的实践方法1. 时间观察法:中医时间医学强调观察和分析个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变化,如血压、体温、脉搏等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而找出与时间相关的规律性,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2. 时间调控法:中医时间医学认为,人体在不同时间段对药物、食物和运动的反应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来优化治疗效果。

例如,早晨阳光充足,适合进行体育锻炼;而夜晚人体代谢减缓,应避免摄入过多的食物。

三、中医时间医学的应用前景1. 时间调整健康管理:中医时间医学可以帮助个体根据自身生物节律合理调整作息、饮食和运动,维持身心健康。

例如,根据体内经络经脉的运行规律,调整针灸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2. 疾病治疗与预防:中医时间医学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通过结合个体的生物节律和时间因素,可以更准确地选择治疗时机,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在中医治疗哮喘的过程中,结合时辰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增加疗效。

3. 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中医时间医学的发展将与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相结合,不断推动医学的进步和创新。

通过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可以建立更加准确的中医时间医学模型,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中医时间医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人体与时间的和谐关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运用《内经》时间医学治疗五更泻临床观察

运用《内经》时间医学治疗五更泻临床观察

运用《内经》时间医学治疗五更泻临床观察
周汉清
【期刊名称】《新中医》
【年(卷),期】1994(26)11
【摘要】运用中药四神丸和四君子汤,采取择时服药治疗五更泻40例,并随机设立对照组4O例,使用同样的方剂按常规服药。

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总页数】2页(P20-21)
【关键词】腹泻;中医药疗法;四神丸;四群子汤;中医时间医学
【作者】周汉清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源县城郊地段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4
【相关文献】
1.温补止泻汤治疗五更泻76例临床观察 [J], 孙盛;高丽华
2.论五更泻不可忽视从肝论治的时间医学基础 [J], 毛佩;张宇忠
3.利福平治疗五更泻32例临床观察 [J], 贾黎;张飞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时间医学专辑
时间医学(chronomedicne),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

时间生物学是1950年在国外诞生的一门新兴生命科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生命现象的时间特点。

时间医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论文发表。

并且,时间医学也出现了自己的亚分支,如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时间治疗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护理学等。

其实时间医学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个新名词,但不应该成为新内容,因为我国古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中早已有时间医学的理论。

古人所谓“天人相应”等理论其实就是现代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

1中医时间学浅说作者:沈福道1993年12月第1版002中医时间医学作者:胡剑北1990年04月第1版时间医学是一门以时间生物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本书应用现代时间生物学、时间医学理论,结合作者临床研究体会深入探讨有关机理,总结了中医时间医学的丰富内涵。

003中医时间医学作者:周铭心等编著1989年04月第1版004实用中医时间医学作者:张年顺1991年04月第1版本书介绍了中医时间医学的概况及发展,中医对人体节律变化的认识,时间性病症如定时疼痛、定时咳喘等80余种病症的案例分析,以及按时施针、择时用药、养生康复的时间等,其中还包括有
灵龟八法、子午...005中医时间医学理论及应用作者:瞿岳云1993年11月第1版本书介绍了中医古典时间生物学思想,并具体阐述了辨时论治、按时针刺、择时用药的规律与原则。

006针灸时间治疗学作者:李磊1994年10月第1版007最佳时间针灸法作者:刘炳权编著1987年10月第1版008实用最佳时间针灸精义作者:李友林1994.06内容包括:时间医学与针灸时间疗法、十二经流注针法、时间针灸疗法临床应用举例等。

009中医时间证治学纲要作者:程士德1994年03月第1版本书分:概说、中医学中的生命时间节律、生命节律的现代研究、时间辩证、时间治疗、时间与康复养生6章。

0010内经五运六气学——中医时间气象医学作者:徐振林1990年05月第1版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