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装卸料设计说明书
小车自动往返装卸料讲解
自动往返装卸料
1
工程分析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添加PLC设备
3
设置PLC设备属性
4
设备通道连接
5
设备调试
自动往返装卸料最终效果图
2. 添加PLC设备
(4)双击“PLC设备”,弹出能够与MCGS通 信的PLC列表。选择“欧姆龙 ”→“HostLink”→“扩展Omron HostLink” ,双击“扩展Omron HostLink”图标,该设备 也被添加到“选定设备”栏,如图所示。
2. 添加PLC设备
(5)单击“确认”,“设备工具箱”列表中出 现以上两个设备。
1.工程分析
数据对象:
1.工程分析
流程控制:
按启动按钮后,小车停在左边,左行程开关动作, 开始装料,3s后装料结束,小车右行,当右行程 开关动作,开始卸料,3s后卸料结束,小车左行, 回到原始位置,自动循环3次后结束。 按下复位按钮后,小车回到原始位置。
2. 添加PLC设备
在MCGS系统中,由设备窗口负责建立系统与外 部硬件设备的连接,使得MCGS能从外部设备 读取数据并控制外部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对 应工业过程的实时监控。因此MCGS与PLC设备 的联接是通过设备窗口完成的,具体操作如下:
(1)选中通道1,双击”对应数据对象”栏,在其中输 入在实时数据库中建立的与之对应的数据名“启动 ”,单击“确认”按钮就完成了MCGS中的数据对象 与PLC内部寄存器间的连接,具体的数据读写将由主 控窗口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自动完成,如图所示。
装卸料小车
用PLC实现装卸料小车的自动控制
1、操作内容
控制要求:
小车初始位置在原点(SQ1被压下)。
按启动按钮SB1后,小车在1号仓装料Xs后由1号仓送料到2号仓。
到达限位开关SQ2后,停留(卸料)Ys,然后空车返回到1号仓,碰到限位开关SQ1后停车,然后重复上述工作过程,直到按下停止按钮SB2,小车立即停止。
各元器件说明和输入输出端口配置表由鉴定软件自动生成。
(1) 在鉴定装置上进行接线;
(2) 根据控制要求设计PLC梯形图或语句表;
(3) 进行程序输入并完成系统调试。
2、操作要求
(1) 用FX2N系列PLC按控制要求写出梯形图或语句表;
(2) 按输入输出端口配置表接线;
(3) 用基本指令编制的程序,进行程序输入并完成系统调试。
(4) 未经允许擅自通电,造成设备损坏者该项目零分。
毕业设计(自动送料小车设计)[管理资料]
1 绪论全自动送料小车简介全自动送料车(即称AGV),是一种物料搬运设备,是能在某一位置自动进行货物的装载,自动行走到另一位置的全自动运输装置。
它是以电池为动力源的一种自动操纵的工业车辆。
装卸搬运是物流的功能要素之一,在物流系统中发生的频率很高,占据物流费用的重要部分。
因此,运输工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AGV的使用场合最广泛,发展十分迅速。
全自动送料小车的分类自动送料小车分为有轨和无轨两种。
所谓有轨是指有地面或空间的机械式导向轨道。
地面有轨小车结构牢固,承载力大,造价低廉,技术成熟,可靠性好,定位精度高。
地面有轨小车多采用直线或环线双向运行,广泛应用于中小规模的箱体类工件FMS中。
高架有轨小车(空间导轨)相对于地面有轨小车,车间利用率高,结构紧凑,速度高,有利于把人和输送装置的活动范围分开,安全性好,但承载力小。
高架有轨小车较多地用于回转体工件或刀具的输送,以及有人工介入的工件安装和产品装配的输送系统中。
有轨小车由于需要机械式导轨,其系统的变更性、扩展性和灵活性不够理想。
无轨小车是一种利用微机控制的,能按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沿规定的引导路径行驶,并具有停车选择装置、安全保护装置以及各种移载装置的输送小车。
无轨小车按引导方式和控制方法分为有径引导方式和无径引导自主导向方式。
有径引导方式是指在地面上铺设导线、磁带或反光带指定小车的路径,小车通过电磁信号或光信号检测出自己的所在位置,通过自动修正而保证沿指定路径行驶。
无径引导自主导向方式中,地图导向方式是在无轨小车的计算机中预存距离表(地图),通过与测距法所得的方位信息比较,小车自动算出从某一参考点出发到目的点的行驶方向。
这种引导方式非常灵活,但精度低。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AGV是伴随着柔性加工系统、柔性装配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日本人认为柔性加工系统诞生于1981年,这样计算AGV大规模应用的历史也只有15至20年。
一种物流轨道式搬运小车的设计说明书
目录目录 (1)前言 (3)第一章绪论 (4)1.1 物流仓储行业发展现状 (4)1.2 AGV小车发展现状 (5)第二章方案设计 (8)第三章模块设计与选型计算 (12)3.1 顶升平移模块 (12)3.2 Z轴升降模块 (23)3.3 X轴平移模块 (30)第四章装配维护 (35)4.1 装配准备 (35)4.2 顶升平移模块的装配 (35)4.3 Z轴升降模块的装配 (35)4.4 X轴平移模块的装配 (36)4.5 轴承的装配 (36)4.6 同步轮同步带的装配 (36)总结 (37)致谢 (39)前言本毕业设计是在当前世界大范围内的自动化大潮的背景下基于我国日益发展越来越快的物流行业的自动化所提出的。
在设计的前期通过到实际使用现场去调研使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书籍网络等的渠道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及向从事自动化行业的相关人员了解实际情况来一步步的对物流行业的自动化的需求和使用方面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根据调研到的一家公司的实际使用需求作为本设计的设计场景,即在实际使用中产品的尺寸,运输储存的要求等进行设计参数的制定以及针对这些参数进行了方案的设计;然后根据所制定的方案采用逆向构造的方式来进行整体的结构设计,即从最终要实现的运输存放功能以及产品的各种参数作为设计的起点,反向推导设计出各个结构、各个模块,以及对各个结构的标准件进行计算选型。
最后,对所设计的零部件和使用的标准件进行了装配,得到最后整体的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本设计的核心要点有两个:第一个是基于实际使用现场进行了设计的向导,使得最终的设计更加符合实际生产使用的要求,可以直接对接到实际应用当中,而不是一般的道听途说的进行设计,使得设计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第二个就是采用了逆向构造的思维方式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方法更具指向性和目的性,使得设计更加贴合与使用场景和需求,而不是按照虚拟的参数进行设计,从而避免了在设计过程中因为某部分设计过量或不足而造成的多次重复的修改以及再次过程中所造成的时间的浪费。
小车装卸料设计说明书
题目:自动装料卸料演示设计姓名:专业:日期:年月日自动装料卸料演示设计一、课题设计目的本课题设计通过生活中的一个较简单的工作过程,如何进行系统的分析它的工作流程,画出主电路原理图、PLC端子分配图、状态转移图,在三菱FX2N系列编程平台上编梯形图、软仿真、调试;同时学习了用上位机组态软件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合理的监控界面、脚本程序、变量的链接、数据的通信与交换方式等等。
这样就有PLC的软硬件设计和上位机的监控程序设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
二、课题内容及要求设计:小车在S1、S2间作往复运动,由M1拖动。
小车在S1点加入物料(由电磁阀YV控制),时间10S。
小车装完料后从S1点运动到S2点,由电机M2带动小车倾倒物料,时间3S,然后M2断电,车斗复原。
小车在M1的拖动下运动退回S1点,再次循环。
小车每循环3次后,要求停30秒后再开始工作。
要求根据工作示意图,画出端子分配图、梯形图和主电路图。
如果采用经验设计法,要求画出工作流程图;如果采用顺序控制方法,要求画出状态转移图。
项目示意图见图2.1。
图2.1 项目示意图三、课题设计仪器、设备及材料由三菱FX2N可编程控制器及其编程软件、MCGS组态软件通用版、模拟版、计算机等组成设计平台。
四、课题设计原理1、MCGS组态软件功能1.1 MCGS组态软件的整体结构MCGS 5.5软件系统包括组态环境和运行环境两个部分。
MCGS组态环境是生成用户应用系统的工作环境,由可执行程序McgsSet.exe支持,其存放于MCGS目录的Program 子目录中。
图4.1组态软件整体结构用户在MCGS 组态环境中完成动画设计、设备连接、编写控制流程、编制工程打印报表等全部组态工作后,生成扩展名为.mcg 的工程文件,又称为组态结果数据库,其与MCGS 运行环境一起,构成了用户应用系统,统称为“工程” 。
MCGS 运行环境是用户应用系统的运行环境,由可执行程序McgsRun.exe 支持,其存放于MCGS 目录的Program 子目录中。
装卸料小车分析
等级:课程设计课程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课题装卸料小车多方式运行控制系统设计专班学姓指导2016年6月17日电气信息学院附录:课题简介及控制要求(1)课题简介在生产现场中,尤其是在一些自动化生产线上,经常会遇到一台送料车在生产线上根据要求,多地点随机卸料;或是装料车多地点搜集成品。
在图中的卸料小车,可根据要求在五个位置卸料,因此,它有三个状态:左行(电动机正转)、右行(电动机反转)、及停车。
SQ1~SQ5为五个停车位置的行程开关,小车压上时为ON,SB1~SB5为选择小车停车位置的按钮。
(2)控制要求1.如果所按选择小车停车位置的按钮号与小车所压下的行程开关号相等时,按下起动按钮SB,小车仍停车。
2.如果所按选择小车停车位置的按钮号大于小车所压下的行程开关号时,按下起动按钮SB,小车右行,直到两者相等时停车。
3.如果所按选择小车停车位置的按钮号小于小车所压下的行程开关号时,按下起动按钮SB,小车左行,直到两者相等时停车。
二.进度安排1.第一周星期一上午:课题内容介绍。
2.第一周星期一下午:仔细阅读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与要求,收集设计资料,准备设计工具。
3.第一周星期二~第二周星期一:确定控制方案。
绘制装卸料小车多方式运行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PLC I/O接线图和梯形图,写出指令程序清单。
选择电器元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4.第一周星期一:上机调试程序。
5.第一周星期二~星期五:编写设计说明书,答辩。
三.参考资料[1]廖常初.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方法与工程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万太福.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3]刘祖润.毕业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谢桂林.电力拖动与控制.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5]工厂常用电气设备手册编写组.工厂常用电气设备手册.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目录第1章装卸料小车的特点和发展 (1)1.1 装卸料小车的发展 (1)1.2控制系统的发展 (1)1.3装卸料小车的特点 (2)第2章控制要求和系统设计 (3)2.1 装卸料小车的控制方法 (3)2.1.1 装卸料小车的控制要求 (3)2.1.2 装卸料小车的控制方法 (4)2.2 系统设计 (4)2.2.1 硬件配置 (4)2.3 PLC外部接线图 (5)2.4 PLC的I/O符号与地址明细 (6)第3章控制系统具体设计 (7)3.1控制系统操作设计 (7)3.2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7)3.3 控制系统的梯形图 (8)第4章 PLC程序的调试 (9)第5章结束语 (11)第1章装卸料小车的特点和发展1.1 装卸料小车的发展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负担,要求整个工艺生产过程全盘自动化。
装卸料小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中文摘要可编程控制以其可靠性高、逻辑性能强、体积小、可在线修改控制程序、具有远程通讯联网功能、易于与计算机接口、能对模拟量进行控制、具备高速计数与控制等高性能模块等的优异性能,正在日益取代大量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继电器等组成的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在机械、化工、石油、冶金、电力、轻工、电子、纺织、食品、交通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PLC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只要经过精心的布置安排,PLC能够实现几乎所有目前实际生产中的动作。
本课题要求三台电动机分别控制小车的加料、卸料和上升下降的动作,在启动后开始加料,5秒后停止,再过1秒小车上升,到位后停止,1秒后自动卸料,需要10秒,然后小车复位并下降,到原位后停止,同时要求能实现单周及连续循环操作。
自动装卸线通过PLC控制能够按规定顺序自动完成所要求的所有动作。
本设计课题仅较浅层次的讨论了 PLC控制自动装卸线的动作控制过程。
关键词:PLC控制;装卸料;单周控制;循环控制目录第1章引言1.1设计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 PLC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2.1 PLC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2.2 梯形图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2.3 语句表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2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2.1 主电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2流程图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3控制电路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3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3.1 I/O点的分配与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2 I/O接线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3 梯形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4 语句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设计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谢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第1章引言1.1设计要求电动机M1驱动装料机加料,电动机M2驱动装料车升降,电动机M3驱动卸料机卸料。
装卸作业指导书
装卸作业指导书标题:装卸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装卸作业是物流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货物的安全运输和准时送达。
为了保障装卸作业的顺利进行,制定一份装卸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安全操作、装卸流程、装卸设备、人员配备和应急措施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装卸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一、安全操作1.1 穿戴防护装备:在进行装卸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手套、防护鞋等。
1.2 注意货物重量:在装卸作业中,要根据货物的重量合理安排人力或机械设备,避免因负重过大导致意外伤害。
1.3 防止货物倒塌:在搬运货物时,要注意货物的稳定性,避免货物倒塌导致人员伤害或货物损坏。
二、装卸流程2.1 装卸计划编制:在进行装卸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装卸计划,包括货物种类、数量、装卸地点等信息。
2.2 装卸操作流程:按照装卸计划进行操作,确保装卸作业按照流程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2.3 装卸记录保存:对每次装卸作业进行记录保存,包括装卸时间、人员配备、装卸设备使用情况等,便于后期查阅和总结经验。
三、装卸设备3.1 合适的搬运工具:根据货物的种类和重量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如叉车、手推车等,提高搬运效率。
3.2 定期检查设备:对装卸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装卸作业中断。
3.3 设备操作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提高他们对装卸设备的操作技能,减少操作失误的风险。
四、人员配备4.1 合理分工:根据装卸作业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人员的工作任务,确保每个人员都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4.2 培训和考核:对装卸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4.3 人员数量保障:根据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合理配备足够的人员,确保装卸作业顺利进行。
五、应急措施5.1 火灾防范:在装卸作业中,要注意防止火灾的发生,配备灭火器材和进行消防演练。
5.2 人员伤害处理:一旦发生人员伤害事故,要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车辆装卸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中职二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车辆装卸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车辆装卸操作,提高装卸效率。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安全规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车辆装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车辆装卸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车辆装卸操作过程中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2. 复杂环境下的车辆装卸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车辆装卸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
2. 实物车辆:用于演示和练习。
3. 装卸工具:叉车、托盘、绳索等。
4. 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车辆装卸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车辆装卸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二、新课讲授1. 车辆装卸的基本原理:a. 车辆装卸的基本流程;b. 车辆装卸的操作步骤;c. 车辆装卸的注意事项。
2. 车辆装卸的操作步骤:a. 车辆停稳;b. 确认货物位置;c. 选择合适的装卸工具;d. 装卸货物;e. 货物固定;f. 车辆启动。
3. 车辆装卸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a.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b. 操作过程中注意车辆平衡;c. 遵守装卸操作规程;d. 注意货物装卸过程中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装卸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汇报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纠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车辆装卸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新课讲授1. 车辆装卸操作中的协调性和准确性:a. 操作人员之间的配合;b. 装卸工具的使用;c. 货物装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复杂环境下的车辆装卸操作:a. 高空作业;b. 狭窄空间作业;c. 跨越障碍物作业。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复杂环境下的装卸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车辆装卸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学科:车辆工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车辆装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培养学生安全操作车辆装卸设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装卸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车辆装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车辆装卸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车辆装卸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2. 复杂装卸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车辆装卸设备(如叉车、吊车等)3. 实习场地4. 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车辆装卸吗?它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车辆装卸是指将货物从车辆上卸下或装载到车辆上的过程,它是物流行业中的重要环节。
二、讲授新课1. 车辆装卸的基本原理- 介绍车辆装卸的基本原理,如重力、摩擦力等。
- 讲解车辆装卸设备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2. 车辆装卸的操作流程- 讲解车辆装卸的操作流程,包括装卸前的准备、装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装卸后的检查等。
-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装卸场景下的操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教育- 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讲解装卸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发放安全防护用品,让学生穿戴。
2. 分组实践-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辆叉车和若干货物。
- 指导学生进行装卸操作,观察并纠正不规范操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掌握了哪些车辆装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巩固提高1. 实践操作-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增加操作难度,让学生尝试解决复杂装卸场景下的实际问题。
-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
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装卸案例,分析装卸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车辆装卸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并安全操作。
装卸料小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方案
第1章小车类型以及设计要求1.1小车类型特点自动填沙小车,传统的加料小车需要劳动力大,加料不均匀,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差,而且需要人工时刻监督,既耗时又耗力,本文设计的小车居有按时加料,均匀填料,过量警报等特点,运用PLC程序编制,以为压力传感器控量。
1.1.1应用功能图1-1中文摘要可编程控制以其可靠性高、逻辑性能强、体积小、可在线修改控制程序、具有远程通讯联网功能、易于与计算机接口、能对模拟量进行控制、具备高速计数与控制等高性能模块等的优异性能,正在日益取代大量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继电器等组成的传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在机械、化工、石油、冶金、电力、轻工、电子、纺织、食品、交通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PLC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只要经过精心的布置安排,PLC 能够实现几乎所有目前实际生产中的动作。
本课题要求三台电动机分别控制小车的加料、卸料和上升下降的动作,在启动后开始加料,5秒后停止,再过1秒小车上升,到位后停止,1秒后自动卸料,需要10秒,然后小车复位并下降,到原位后停止,沙子过多则停止加料,同时要求能实现单周及连续循环操作。
自动装卸线通过PLC控制能够按规定顺序自动完成所要求的所有动作。
本设计课题仅较浅层次的讨论了 PLC控制自动装卸线的动作控制过程。
关键词:PLC控制;装卸料<沙子);单周控制;循环控制第二章系统方案组成软件采用PLC编程技术实现整体电路的控制。
本课程设计是关于自动装卸线控制系统设计,完成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和PLC控制。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采用时间继电器进行延时,由行程开关控制自动循环,PLC控制选用CPU222,不需要扩展,采用计时器延时。
两种控制都可完成单周和连续循环控制。
装卸料采用PLC控制,体积小,重量轻,控制方式灵活,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维修容易。
实用该设计不仅准确安全可靠,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车——地坑卸原料作业指导书范文
车——地坑卸原料作业指导书范文1、司机上班前检查车辆是否正常有无安全隐患。
2、行车上机前检查吊具是否正常无异常,钢丝绳是否在槽位。
3、理货员确认现场工人佩带安全帽,船上工人穿有救生衣等事项正常后通知行车开始作业。
4、车辆按照现场理货员的指挥实行由西向东流水式作业。
5、车辆倒车时应在现场理货员的配合下慢行并按住喇叭以防撞伤人员或者撞坏公共财产。
6、车辆装好货物后要匀速行驶以防货物掉落,车辆拐弯时应当慢行并按住喇叭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7、车辆如果需要过磅则应该在磅房缓冲带前停下在地磅员铃声提示下再慢慢开上地磅,并且保证车辆停靠在电子秤的几何中心处,严禁在地磅上高速急刹车,在地磅员保存完数据铃响后才可慢慢驶离地磅。
8、在向地坑倾倒货物的时候司机要听现场理货员的指挥,不能在地坑上高速行驶;在无现场理货的情况下,司机要视实际情况卸载货物,地坑因为机械故障引起货物堵塞时严禁卸货,要及时和地磅员联系由地磅员和生产部沟通或者直接向当班调度反映;如果地坑是因为流量太小引起的堵塞,司机也应停止卸货并及时向当班调度或者司磅员反映,由调度或者司磅员和生产部联系解决恢复正常后才可以向地坑卸货。
9、在过地磅时地磅员如要求空车回皮则司机要积极配合,空车回皮后仍要遵守前面程序严格执行。
10、现场理货员随时保持和调度联系保证现场工作正常有效完成,对道路上撒落的货物要及时通知工人清扫干净并归货计算。
11、现场理货员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在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应该及时向当班调度反映;地磅员要负责地磅的正常运行,保证地磅上方无散落物,有则停止秤重直到散物清除。
如有不能解决的故障则需暂停使用地磅并联系机修求援,向当班调度反映直到问题解决才可以开工。
12、包装割包作业,现场理货员负责督促检查个人必须将包内粮食全部倒清,若发现余粮需要求个人重新倒净。
小车装卸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车装卸料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小车装卸料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提高对物料装卸作业安全性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 小车装卸料设备一台2. 物料若干3. 秤重一台4. 计时器一个5. 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三、实验原理小车装卸料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小车装卸料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小车装卸料设备利用电机驱动,通过轨道进行物料的装卸作业。
实验过程中,对小车装卸料设备的装卸速度、装卸量、装卸效率等进行测试。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安全。
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2. 实验一:测试小车装卸料的装卸速度(1)将物料放置在小车装卸料设备的指定位置。
(2)启动小车装卸料设备,观察并记录装卸时间。
(3)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3. 实验二:测试小车装卸料的装卸量(1)将物料放置在小车装卸料设备的指定位置。
(2)启动小车装卸料设备,观察并记录装卸量。
(3)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4. 实验三:测试小车装卸料的装卸效率(1)将物料放置在小车装卸料设备的指定位置。
(2)启动小车装卸料设备,观察并记录装卸效率。
(3)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一:装卸速度实验次数 | 装卸时间(秒) | 平均装卸时间(秒)--- | --- | ---1 | 10 |2 | 12 |3 | 11 |平均值 | 11.3 |2. 实验二:装卸量实验次数 | 装卸量(kg) | 平均装卸量(kg)--- | --- | ---1 | 200 |2 | 210 |3 | 205 |平均值 | 205.0 |3. 实验三:装卸效率实验次数 | 装卸效率(%) | 平均装卸效率(%)--- | --- | ---1 | 90 |2 | 92 |3 | 91 |平均值 | 91.3 |六、实验结论1. 小车装卸料设备的装卸速度较快,平均装卸时间为11.3秒。
汽车装卸专项施工方案
汽车装卸专项施工方案背景随着物流业务量的增加,汽车的装卸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然而,汽车装卸作业中存在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本文档提供了一份汽车装卸专项施工方案,以确保装卸作业的安全和高效。
目的该方案旨在规范汽车装卸作业流程,确保安全操作和高效率。
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检查装卸设备的完好情况,如传送带、装卸台、起重机等;- 安排好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安排好现场秩序,确保车辆和人员运动畅通。
2. 操作步骤- 要求司机停车,并给予解释说明整个操作的步骤;- 人员在做任何卸载工作之前,要先记录车辆的状况,比如损坏、凹位等等;- 根据需要,使用叉车等卸载工具进行卸载;- 当卸载过程中发现货物损坏或者箱子打开后,应立即暂停卸载,目视检查,给相应方案。
3. 完成工作- 完成卸货后,需要清扫现场,确保场地干净、整洁,并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拍照或者进行记录,把装卸情况与物流记录一同交给仓库管理员。
安全注意事项汽车装卸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风险,因此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工作人员穿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头盔、手套、安全鞋等;- 禁止在车下面、车轮、货物下面等危险区域停留和行走;- 车辆释放液压后,方能进行相关卸劳;- 确认装卸区域没有电缆等容易被碾坏的地方,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关防护措施;- 礼貌交流,保持工作秩序。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汽车装卸专项施工方案,目的在于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安全、高效、有序的完成每一次装卸作业。
所有参与人员都需要完全遵守安全注意事项,才能确保作业的安全和高效。
汽车装卸操作范文
汽车装卸操作范文一、准备工作1.检查车辆状况:检查车辆的轮胎、车身、车辆底部等是否存在损坏或漏油等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维修。
2.确定装卸点:确定装卸点的位置和空间情况,确保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操作和存放其他物品。
3.准备工具设备:准备好所需的装卸工具,例如千斤顶、起重机、拖车等。
4.制定操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装卸操作计划,包括操作步骤、操作人员分工和时间安排等。
二、卸载操作1.安全措施:在进行装卸操作之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佩戴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例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2.降低车辆高度:使用千斤顶或其他工具,将车辆缓慢地抬升,让车辆的高度与卸货台的高度相匹配。
3.固定车辆:在将车辆卸下之前,需要使用绳索、钢链等工具将车辆固定在卸货台上,防止车辆在操作过程中滑落或翻倒。
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卸载车辆:使用起重机或其他工具,将车辆从运输工具上卸下,并慢慢放置在卸货台上。
注意控制卸货速度,避免车辆受到冲击或损坏。
5.检查货物:在车辆卸下后,需要检查货物的完好程度,确保没有损坏或丢失。
三、装载操作1.安全措施:在进行装卸操作之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佩戴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例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2.移动车辆:将需要装载的车辆移动到装载点附近,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
3.确定装载位置:根据货物的尺寸、重量和车辆的结构,确定合适的装载位置和方法。
4.固定车辆:在装载车辆之前,需要使用绳索、钢链等工具将车辆固定在运输工具上,防止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滑落或翻倒。
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装载车辆:使用起重机或其他工具,将车辆慢慢提升,并将车辆缓慢地移动到运输工具上。
注意控制装载速度,避免车辆受到冲击或损坏。
6.固定货物:在车辆装载完成后,需要使用绳索、钢链等工具将货物固定在车辆上,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滑动、碰撞或丢失。
四、注意事项1.进行安全检查:在进行装卸操作之前,必须对车辆和装卸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自动装料卸料演示设计姓名:专业:日期:年月日自动装料卸料演示设计一、课题设计目的本课题设计通过生活中的一个较简单的工作过程,如何进行系统的分析它的工作流程,画出主电路原理图、PLC端子分配图、状态转移图,在三菱FX2N系列编程平台上编梯形图、软仿真、调试;同时学习了用上位机组态软件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合理的监控界面、脚本程序、变量的链接、数据的通信与交换方式等等。
这样就有PLC的软硬件设计和上位机的监控程序设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
二、课题内容及要求设计:小车在S1、S2间作往复运动,由M1拖动。
小车在S1点加入物料(由电磁阀YV控制),时间10S。
小车装完料后从S1点运动到S2点,由电机M2带动小车倾倒物料,时间3S,然后M2断电,车斗复原。
小车在M1的拖动下运动退回S1点,再次循环。
小车每循环3次后,要求停30秒后再开始工作。
要求根据工作示意图,画出端子分配图、梯形图和主电路图。
如果采用经验设计法,要求画出工作流程图;如果采用顺序控制方法,要求画出状态转移图。
项目示意图见图2.1。
图2.1 项目示意图三、课题设计仪器、设备及材料由三菱FX2N可编程控制器及其编程软件、MCGS组态软件通用版、模拟版、计算机等组成设计平台。
四、课题设计原理1、MCGS组态软件功能1.1 MCGS组态软件的整体结构MCGS 5.5软件系统包括组态环境和运行环境两个部分。
MCGS组态环境是生成用户应用系统的工作环境,由可执行程序McgsSet.exe支持,其存放于MCGS目录的Program 子目录中。
图4.1组态软件整体结构用户在MCGS 组态环境中完成动画设计、设备连接、编写控制流程、编制工程打印报表等全部组态工作后,生成扩展名为.mcg 的工程文件,又称为组态结果数据库,其与MCGS 运行环境一起,构成了用户应用系统,统称为“工程” 。
MCGS 运行环境是用户应用系统的运行环境,由可执行程序McgsRun.exe 支持,其存放于MCGS 目录的Program 子目录中。
在运行环境中完成对工程的控制工作。
组态软件整体结构见图4.1。
1.2 MCGS 组态软件五大组成部分见图4.2:图4.2 组态软件五大组成部分1.3基于MCGS 可完成以下工作:建立一个新工程 设计画面流程 定义数据变量 进行动画连接添加模拟设备,使整个画面能模拟运行。
2、编制“装料卸料演示设计”的PLC 控制程序,使之能够完成课题设计要求。
3、通过连接MCGS 和PLC ,完成整体的监视和控制功能。
MCGS 组态软件与外部设备的通讯:MCGS 通过设备驱动程序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包括数据采集和发送设备指令。
设备驱动程序是由VB 、VC 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DLL (动态连接库)文件,设备驱动程序中包含符合各种设备通讯协议的处理程序,将设备运行状态的特征数据采集进来或发送出去。
MCGS负责在运行环境中调用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将数据传送到工程中的各个部分,完成整个系统的通讯过程。
每个驱动程序独占一个线程,达到互不干扰的目的。
本设计需要利于MCGS中FX2N的驱动程序进行设备的通道连接,使组态软件与PLC相联系。
五、主要设计重点、难点PLC程序的模块化设计,MCGS的动画制作、脚本程序,上位机与PLC的综合调试。
六、课题设计步骤1、PLC系统设计:1.1首先根据工作过程,分析主要有哪几步组成,然后画出工作流程图见图6.1图6.1工作流程图1.2根据工作过程分析I/O信号,画出I/O分配表见图6.2和PLC端子分配图见图6.3。
输入I信号:启动SB1(X0),停止信号X3,左限位开关S1(X1),右限位开关S2(X2);输出O信号:装料Y0(由电磁阀YV控制),由电动机M1控制的右行出发KM1(Y1)和卸料返回KM2(Y2),由电机M2控制的卸料KM3(Y3)。
图6.2 I/O分配表图6.3 PLC端子分配图1.3根据要求设计主电路图见图6.4要求小车右行和返回由电动机M1控制,小车倾倒物料由电动机M2控制,因此主电路就需要两台电机的正反转电路。
图6.4 主电路图1.4这里采用顺序控制法设计比较简单,根据设计要求画出状态转移图见图6.5图6.5 状态转移图1.5为了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丰富上位机动画效果和画面,必须要有必要的中间变量来实现设计,编程中用到的中间变量功能用途表见图6.6图6.6 中间变量功能用途表1.6编写梯形图如下:2、上位机MCGS监控系统的设计2.1设计“自动装料卸料演示设计”监控画面组态图见图6.7图6.7 监控画面组态图首先在用户窗口,点新建窗口,生成窗口0,在窗口0属性中重命名为装料卸料组态,选择背景颜色为绿色,然后在工具条中点工具箱选择图中需要的元件组态即可。
2.2在实时数据库中新增所有需要的数据对象,并定义数据变量的名称、类型、初始值和数值范围等等,必要时可以添加注释。
实时数据库见图6.8图6.8 实时数据库2.3 窗口、实时数据库和PLC三者建立链接:将用户窗口中图形对象与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建立相关性链接,再通过设置通道与PLC三者建立链接,并设置相应的动画属性。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图形对象的外观和状态特征,由数据对象的实时采集值驱动,从而实现了图形的动画效果。
窗口、实时数据库和PLC 三者链接关系见图6.9图6.9窗口、实时数据库和PLC三者链接关系2.4编写必要的脚本程序,使动画更加丰富、形象和达到设计的需要,所以一般上位机组态当中脚本程序是必须的。
双击运行策略进入循环策略,由循环策略进入策略组态,在策略组态的工具栏中点策略工具箱和新增策略行,从策略工具箱中选择脚本程序拖到新增策略框中,策略工具箱见图6.10,策略组态见图6.11图6.10策略工具箱图6.11 策略组态双击策略组态的脚本程序进行编写,本设计的脚本程序如下:IF 车1<=0 THEN %当车1的位置小于等于0时,左限位开关等于1,M1=1 即左限位开关压合。
ENDIFIF 车1>0 THEN %当车1的位置大于0时,左限位开关等于0,即M1=0 左限位开关打开。
ENDIFIF Y1=1 THEN %当输出信号Y1等于1时,车1开始以一定车1=车1+10 速度前进。
ENDIFIF 车1>=720 THEN %当车1的位置大于等于720时,右限位开关等M2=1 于1,即右限位开关压合。
ENDIFIF 车1<720 THEN %当车1的位置小于720时,右限位开关等于0,M2=0 即左限位开关打开。
ENDIFIF 车1>=780 THEN %当车1的位置大于等于780时,车1的位置车1=770 被默认到位置770。
ENDIFIF Y2=1 THEN %当输出信号Y2等于1时,车1开始以一定车1=车1-10 速度后退。
ENDIFIF 车1<=0 THEN %当车1的位置小于等于0时,车1的位置被默车1=0 认到位置0。
ENDIF2.5进行设备组态:首先进入设备窗口,双击进入设备组态,在设备组态的工具栏选设备工具箱,在工具箱中选则通用串口父设备和三菱FX-232,生成设备组态中的通用串口父设备0和设备0,设备组态图见图6.12图6.12 设备组态图双击生成的通用串口父设备0,进入通用串口属性编辑的基本设置,通用串口设备设置见图6.13图6.13通用串口设备设置双击生成的设备0,在设备0的设备属性设置中对基本属性和通道连接进行设置。
点击基本属性中的内部属性,后再点击设置设备内部属性右端生成的省略号,生成三菱-FX232通道属性设置,点击增加通道,设置需要的通道类型、通道地址、连续通道个数、数据位的位数、操作方式,输出Y0的设置见图6.14图6.14输出Y0的设置注:中间继电器M的设置同上在此省略,数据寄存器D的设置见图6.15图6.15 数据寄存器D的设置最终的通道属性设置结果见图6.16图6.16 通道属性设置结果最后对设备属性设置中的通道链接进行设置,左键点击通道连接后,进如通道连接设置,使对应数据对象和通道类型匹配,例如数据对象Y0对应读写Y0、数据对象M0对应读写M0、数据对象D0对应读WB0,总之有多少项,就要有多少对应数据对象。
通道链接设置结果见图6.17图6.17 通道链接设置结果2.6将所建立的工程存盘,并运行该工程:上位机监视PLC的运行:按下可编程控制器模拟版的启动按钮X0,观看上位机中的监控画面的动画效果是否与按照PLC的输出同步进行:按下模拟版的停止按钮X3,观察上位机中的监控画面是否停止工作。
上位机控制PLC的运行:通过监控画面中的启动、停止按钮控制PLC的工作,观察PLC是否正常工作。
如果有问题,调试程序或上位机监控画面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七、课题设计的总结1对设计的小结:这个课题设计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较简单工作实例,由分析工作过程,从设计PLC程序,到对上位机监控画面的设计,再到PLC与监控画面的联机调试,这样一步步的扩展开,最终实现了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
2对设计的收获与体会: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虽然是一个较简单的监控画面,但是它基本包括了设计一个监控系统的方方面面,很庆幸在恩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独立完成了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到上位监控界面的设计,听从了恩师的建议,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设计想法,通过这次设计极大的增强了本人对学习工控领域的信心,相信任何复杂的工程设计,都是由小块较简单的组成较复杂的庞大工程,只要肯钻研和勤奋,最终会一块一块地解决,直到解决所有问题。
3对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PLC设计程序还不够理想,比如急停设计的不够;也没有自动和手动程序的切换,只有自动程序;上位监控系统界面在下料结束后,让小车再动,这样显得更形象,可以通过修改梯形图来实现;同样在小车运料过程中,不能看到小车里的料,如果能看到运送的料,那么动画会更好一些,这个可以通过增加脚本程序和改进动画实现,不过有一定的难度。
八、参考文献[1] 廖常初.FX系列PLC编程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7.[2] 郑萍.现代电气控制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12[3] 吴作明.工业组态软件与PLC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01.[4] 岳庆来.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及触摸屏综合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5.[5] 郑萍.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M].西华大学出版,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