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心理课堂——情绪ABC理论教案

合集下载

第3课《 情绪ABC》教案

第3课《 情绪ABC》教案

第3课《情绪ABC》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应用方法。

3. 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情景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情绪ABC理论的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情绪的态度,学会积极应对情绪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情绪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对于情绪的认知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对于情绪ABC理论的了解较少,对于如何应对情绪问题缺乏有效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情绪ABC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应对情绪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情绪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情绪是怎么理解的呢?请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学生:情绪是人的内心感受,比如开心、生气、难过等。

学生:比如,当我考试考得很好的时候,我会感到开心和满足。

教师:很好,情绪就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那么,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呢?2. 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体验情绪的变化,引发学生对于情绪的思考。

教师:现在,我要给大家出一个小游戏。

请你们每个人想象一下,你们正在看一部非常悲伤的电影,里面的故事让你们感到非常难过。

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此时此刻的情绪。

学生:我感到很伤心,想哭。

教师:那么,现在请你们再想象一下,你们正在看一部非常搞笑的电影,里面的情节让你们觉得非常好笑。

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此时此刻的情绪。

学生:我感到很开心,笑得前仰后合。

公开课教案-情绪ABC理论

公开课教案-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和解决生活中情绪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情绪观,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情绪ABC理论的介绍A(Activator):激发事件B(Belief):信念C(Consequence):结果2. 情绪ABC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情绪产生的原因。

2. 讲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激发事件、信念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3. 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解析,让学生体会情绪ABC理论的应用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的情绪问题,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对情绪ABC理论的应用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情绪ABC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自己的生活中的一个情绪问题,并写下分析过程和结论。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绪问题场景,运用情绪ABC 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

2. 情绪日记:鼓励学生在课后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尝试用情绪ABC理论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

七、教学资源:1. 情绪ABC理论PPT:展示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案例分析。

2. 情绪问题案例集:提供一系列情绪问题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在案例分析环节,充分让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情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定义和种类。

2. 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对生活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情绪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对特定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和心理反应。

2. 情绪的种类:喜、怒、哀、惧。

3. 情绪的作用:情绪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理状态。

教学活动:1. 情绪猜谜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猜猜他人的情绪。

2. 情绪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最近经历的情绪波动,并谈谈感受。

第二章:情绪ABC理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教学内容:1. A:事件(Activating Event):触发情绪的事件。

2. B:信念(Belief):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

3. C:情绪和行为(Consequence):基于信念产生的情绪和行为。

教学活动:1. 情绪ABC故事分享: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情绪ABC理论。

2. 情绪ABC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第三章:正面情绪的力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正面情绪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正面情绪的定义和种类:如喜悦、感激、喜悦等。

2. 正面情绪的作用:增强心理抵抗力,促进身心健康。

教学活动:1. 正面情绪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正面情绪,并谈谈感受。

2. 制作正面情绪手册:让学生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正面情绪经历,以激发更多正面情绪。

第四章:负面情绪的应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如压力、挫折、失落等。

2. 负面情绪的影响: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

教学活动:1. 负面情绪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负面情绪,并谈谈感受。

2. 负面情绪应对策略:让学生学习运用积极心理技巧应对负面情绪。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情绪1.1 情绪的定义:解释情绪是什么,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

1.2 情绪的类型:介绍常见的情绪类型,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1.3 情绪的作用:阐述情绪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包括情感表达、心理调节等。

1.4 情绪与身体反应:探讨情绪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心跳加速、泪水等。

第二章:情绪ABC理论2.1 情绪ABC理论的介绍:解释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A事件、B信念、C情绪。

2.2 A事件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事件A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如何触发情绪反应。

2.3 B信念的探索:引导学生探讨自己对事件A的信念B,如何影响情绪反应。

2.4 C情绪的识别: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C,以及它们与信念B 的关系。

第三章:情绪管理技巧3.1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强调情绪管理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

3.2 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教授学生深呼吸和放松技巧,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压力。

3.3 情绪表达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通过沟通技巧与他人交流。

3.4 情绪调节策略:提供一些情绪调节的策略,如情绪日记、情绪释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

第四章:积极情绪的力量4.1 积极情绪的定义:解释积极情绪是什么,以及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4.2 积极情绪的培养:指导学生如何培养和增加积极情绪,如感恩、乐观等。

4.3 积极情绪的应用:探讨积极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学习、人际关系等。

4.4 积极情绪的挑战:讨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保持和利用积极情绪。

第五章: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情绪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5.2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强调情绪调节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情绪调节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5.3 情绪与压力管理:探讨情绪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情绪管理来应对压力。

8.1-心理课堂——情绪ABC理论教案

8.1-心理课堂——情绪ABC理论教案

08心理课堂——心情ABC理论教案一、教学背景心情的好坏干脆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中学生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情丰富而猛烈,心情起伏变更很大,不稳定而且易冲动,因此,让他们相识心情以及心情产生的缘由,驾驭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初步了解心情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实力目标:相识“心情ABC理论。

培育学生分析自己心情产生缘由的实力。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学会调整自己心情,培育学生健康、主动的心态。

三、教学过程1、两可图导入师:同学们看上面的图片发觉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过渡语)同样的一幅图,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现象。

同样,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一个角度考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换个角度去思索,豁然开朗。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习爱好,营造气氛。

2、秀才做梦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秀才,寒窗苦读十载,到了科举的时候就进京赶考,住在一间出过许多状元的客栈,一天晚上他连续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见他扛着锄头在墙上种白菜;其次个梦见自己在大雨中戴着斗笠还披着蓑衣;其次个梦见自己跟心爱的表妹躺在床上,但是背对着背。

醒来后,秀才觉得很惊异,于是他就去旁边的庙里找一位大师给他解梦,大师听完他的描述后连连摇头说不好了。

秀才问为什么?大师就把他的见解娓娓道来:第一个梦你在墙上种白菜,那不是白种吗?其次个梦你戴着斗笠还披蓑衣,那不是多此一举吗?第三个你和你心爱的表妹躺在床上但是背对着背,那不是没戏吗?所以说啊,我劝你还是别参加考试了。

秀才听完后觉得很有道理,就确定放弃考试回去准备明年再来,在客栈退房的时候,客栈老板觉得很惊异,这小伙书读得不错啊,怎么还没到考试的时候就要回家去呢?于是他就问秀才怎么回事?秀才见老板平常对他挺照看的,就把事情的经过跟他说了,老板听完,连连摇头说秀才糊涂,明明是好兆头嘛,怎么会是白种、多此一举、没戏呢?秀才问为什么?老板也娓娓道来:你在墙上种白菜,那不是中学吗?你戴着斗笠还披蓑衣,那不是有备无患吗?你跟你表妹背对着背,那是说你小子到了翻身的时候啦!秀才听完茅塞顿开,确定留下来参加考试,结果,秀才中学状元。

高中语文《情绪abc理论》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情绪abc理论》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情绪abc理论》教案高中语文《情绪abc理论》教案三篇篇一:做情绪的主人教案情境导入1、出示刘翔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情绪认识他吗?这就是被称为亚洲飞人的刘翔。

让我们一起重温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精彩瞬间。

赛场上瞬息万变,意外随时都会发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的沮丧情景。

学生表情发生变化,学生交流此刻的心情。

师:刚才大家所谈到的兴奋、激动、骄傲、自豪、伤心??就是人的情绪。

情绪是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时的反映。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到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境,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情绪就像“神奇果”,会对人产生神奇的作用。

有时,它会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有时,它会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情绪对人的影响对学习的影响例如:考试时,情绪紧张,脑中一片空白,想不出答案来。

对健康的影响例如:给予猴子电击,使其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结果造成了胃溃疡。

对能力的影响例如:演讲时,因为情绪紧张,忘了台词,不知所云,影响表现。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过韶关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结果因极度焦虑而须发全白。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直到50多岁时,终于听到自己金榜题名,“喜极而疯”。

三国时期,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心胸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终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欢,最终积郁成疾,满怀愁怨离开人世。

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良好的、积极的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可以使人振奋,提高活动效率,对身心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总有一些事会让我们产生消极的情绪,有的时候我们也会伤心、失望、生气、难过??那么这些消极情绪会带给我们什么影响呢?据研究发现:消极的情绪会使人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出现头晕、失眠等身心疾病,严重者将导致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每年这些人群的死亡率要超出正常人死亡率的37.45%。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特点,认识到情绪对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情绪ABC理论,学会运用该理论调节自己的情绪。

3. 提高学生应对生活中情绪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情绪的类型及特点2. 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3. 情绪调节的方法4. 情绪ABC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5. 情绪调节实践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情绪的类型及特点,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难点:情绪调节的方法,情绪ABC理论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绪的类型及特点,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情绪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情绪调节。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情绪调节的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4. 实践训练法:设计情绪调节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特点。

2. 讲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3. 分析生活中的情绪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情绪调节。

4. 讲解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情绪宣泄、认知重构等。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情绪调节经验和心得。

6. 进行情绪调节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情绪ABC理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情绪类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情绪ABC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情绪调节实践训练中的表现和进步。

七、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情绪类型及特点。

2. 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一个生活中的情绪案例。

3. 尝试运用学到的情绪调节方法,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

八、课程延伸活动1. 开展情绪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心得和感悟。

2. 组织情绪管理主题活动,如情绪日记、情绪绘画等。

初中情绪abc理论教案

初中情绪abc理论教案

教案:情绪ABC理论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内涵。

2. 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诱发事件,调整自己的信念和看法。

3. 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调节情绪,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

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案例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负面情绪和事件。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负面情绪和行为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二、讲授情绪ABC理论(10分钟)1. 介绍情绪ABC理论的创始人艾利斯。

2. 讲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A(诱发性事件)、B(个体对事件的信念和看法)、C(情绪和行为后果)。

3. 阐述情绪ABC理论的观点:个体对事件的信念和看法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的直接原因。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案例:小明在考试中遇到了一道难题,结果影响了他的心情和接下来的考试表现。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小明的情绪和行为后果是由什么引起的。

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换一种信念和看法,结果会怎样?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负面情绪和事件。

2. 每组选出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情绪和行为后果产生的原因。

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心得。

五、情绪ABC实践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情绪ABC理论调整自己的信念和看法,从而调节情绪?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强调情绪ABC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情绪ABC理论,调整自己的信念和看法,成为情绪的主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情绪ABC理论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能否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生活中的情绪问题。

3. 学生对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情况。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情绪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定义和类型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表达和识别自己的情绪1.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类型: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以及害羞、焦虑等复杂情绪情绪的重要性: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情绪与行为的关联情绪的表达和识别: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识别他人的情绪1.3 教学活动情绪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互相了解情绪卡片游戏:让学生通过卡片游戏学习情绪的识别和表达情绪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情绪,学会理解和表达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情绪管理技巧让学生能够运用情绪管理技巧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问题2.2 教学内容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基本情绪管理技巧: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情绪管理实践:运用情绪管理技巧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问题2.3 教学活动情绪管理重要性讨论: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技巧学习:教授学生基本的情绪管理技巧,进行实践练习情绪问题处理: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运用情绪管理技巧处理实际情绪问题第三章:积极心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积极心态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积极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3.2 教学内容积极心态的重要性:积极心态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积极思考、感恩练习、自我激励等积极心态的应用:运用积极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3.3 教学活动积极心态讨论:让学生了解积极心态的重要性积极心态培养练习:教授学生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进行实践练习积极心态应用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运用积极心态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第四章:情绪与人际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与人际关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在人际关系中表达和管理情绪让学生能够运用情绪智慧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4.2 教学内容情绪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情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在人际关系中表达和管理情绪: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如何处理他人情绪运用情绪智慧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如何处理人际冲突4.3 教学活动情绪与人际关系讨论:让学生了解情绪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情绪智慧学习:教授学生在人际关系中表达和管理情绪的技巧人际关系问题处理: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运用情绪智慧处理实际人际关系问题第五章:情绪与学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与学习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管理和调节情绪让学生能够运用情绪智慧提高学习效果5.2 教学内容情绪与学习的关系: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在学习中管理和调节情绪:如何保持专注,如何处理学习中的压力运用情绪智慧提高学习效果: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有效复习5.3 教学活动情绪与学习讨论:让学生了解情绪与学习的关系情绪智慧学习:教授学生在学习中管理和调节情绪的技巧学习方法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运用情绪智慧提高学习效果第六章:压力管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定义和来源让学生学会压力管理的技巧让学生能够运用压力管理技巧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6.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来源: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环境压力等压力管理的技巧:时间管理、放松技巧、积极心态等压力管理的实践:运用技巧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6.3 教学活动压力讨论:让学生了解压力的定义和来源压力管理技巧学习:教授学生压力管理的技巧,进行实践练习压力管理计划:让学生制定个人的压力管理计划第七章:自我认知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自我认知提升自我价值感7.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认知的方法:自我反思、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等自我认知的应用:运用自我认知提升自我价值感7.3 教学活动自我认知讨论: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练习:教授学生自我认知的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自我价值提升:让学生通过自我认知提升自我价值感第八章:同理心培养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同理心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培养同理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同理心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8.2 教学内容同理心的定义和重要性:同理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同理心的培养方法:观察他人、换位思考、倾听等同理心的应用:运用同理心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8.3 教学活动同理心讨论:让学生了解同理心的定义和重要性同理心培养练习:教授学生同理心的培养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良好关系建立:让学生通过同理心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第九章: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类型让学生学会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识别和干预方法帮助自己和他人9.2 教学内容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类型:焦虑危机、抑郁危机、人际关系危机等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方法:观察症状、倾听、提供支持等心理危机的应对实践:运用识别和干预方法帮助自己和他人9.3 教学活动心理危机讨论: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和类型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学习:教授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方法,进行实践练习危机应对计划:让学生制定个人的心理危机应对计划第十章:心理健康维护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健康维护方法提升生活质量10.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心理健康维护的应用:运用方法提升生活质量10.3 教学活动心理健康讨论: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维护练习: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进行实践练习生活质量提升:让学生通过心理健康维护方法提升生活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情绪:情绪的定义和类型:学生可能对复杂情绪如害羞、焦虑等难以理解和识别。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情绪认知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情绪认知的定义和作用。

常见情绪的识别和表达方法。

情绪对个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案例分析。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互相交流。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扮演不同情绪的角色,提高情绪认知能力。

案例分析:分析情绪对个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情绪认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情绪认知测试:设计一份简单的情绪认知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情绪管理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培养学生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习惯。

2.2 教学内容情绪管理技巧的分类和介绍。

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有效方法。

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习惯的策略。

2.3 教学方法情绪管理技巧演示: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情绪管理技巧。

压力管理练习:学生参与压力管理活动,提高应对压力能力。

情绪调节习惯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习惯,互相学习。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情绪管理技巧演示中的参与程度和掌握程度。

学生压力管理测试:设计一份简单的压力管理测试,评估学生的应对能力。

第三章:积极情绪的力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培养积极情绪的策略和方法。

引导学生将积极情绪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2 教学内容积极情绪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积极情绪的策略和方法。

积极情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3 教学方法情绪体验活动:学生参与情绪体验活动,感受积极情绪的力量。

积极情绪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互相鼓励。

案例分析:分析积极情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情绪体验活动和积极情绪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3.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情绪ABC理论介绍2. 情绪的认识与理解3. 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4. 情绪与人际关系5. 情绪与心理健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情绪ABC理论的掌握,情绪的认识与理解,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的学会。

2. 难点: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的灵活运用,情绪与人际关系,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绪ABC理论,情绪的认识与理解,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情绪与人际关系,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情绪调整与控制的方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情绪调整与控制的方法。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情绪ABC理论介绍2. 第二课时:情绪的认识与理解3. 第三课时: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4. 第四课时:情绪与人际关系5. 第五课时:情绪与心理健康六、教学内容:1. 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3. 情绪与学业压力4. 情绪与自我保护5. 情绪与时间管理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 难点:情绪与学业压力,情绪与自我保护,情绪与时间管理的平衡。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情绪与学业压力,情绪与自我保护,情绪与时间管理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九、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第七课时: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3. 第八课时:情绪与学业压力4. 第九课时:情绪与自我保护5. 第十课时:情绪与时间管理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初中情绪ABC教案

初中情绪ABC教案

教案:情绪ABC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内涵。

2. 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并非由事件直接引起,而是由个人对事件的看法所致。

3. 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修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

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讨论法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PPT中的图片,询问他们图片中的事物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情绪。

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情绪的理解。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介绍情绪ABC理论的提出者艾利斯以及理论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情绪ABC理论的具体内容:A(诱发性事件)→B(信念和解释)→C(情绪和行为结果)。

3. 通过实例解释情绪ABC理论的应用。

三、视频解析(15分钟)1. 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视频中的故事与情绪ABC理论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分析视频中的角色是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解释来调控情绪的。

四、实践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并尝试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

2. 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情绪ABC理论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情绪ABC理论来调控情绪,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情绪ABC理论的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情绪ABC理论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视频解析和实践应用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情绪ABC理论的内涵,并认识到情绪并非由事件直接引起,而是由个人对事件的看法所致。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热烈,表现出对情绪ABC理论的兴趣。

但在实践应用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情绪问题分析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心理教案_情绪abc

大学心理教案_情绪abc

课程目标:1. 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内涵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学会识别和分析自身情绪困扰的ABC模式。

3. 掌握通过调整信念B来改善情绪C的方法。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资源:PPT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遇到过情绪困扰?请分享一次你感到特别沮丧或愤怒的经历。

2. 引导: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情绪的理论——情绪ABC理论。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介绍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 A: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 B:信念(Belief)- C:情绪或行为后果(Consequence)2. 解释ABC理论的核心观点:- 诱发事件A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情绪或行为后果C,而是个体对事件的信念B 起到了关键作用。

- 信念B决定了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ABC理论:- 案例一:小明考试不及格,他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感到沮丧。

- 案例二:小红被朋友误会,她可能会因为“朋友不信任自己”而感到愤怒。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情绪困扰?- 这些情绪困扰可能是由哪些信念引起的?- 你认为如何调整这些信念来改善你的情绪?2.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情绪ABC理论的主要内容。

2. 强调调整信念B对改善情绪C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0分钟)1. 提问:请回顾一下情绪ABC理论的核心观点。

2.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

二、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案例中个体的信念B,并提出调整建议。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

《 情绪ABC》教学设计 八年级全一册

《 情绪ABC》教学设计 八年级全一册

《情绪ABC》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情绪ABe理论的基本观点。

2.掌握如何运用情绪ABC理论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3.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情绪ABC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如何灵活运用情绪ABC理论来应对各种情绪问题。

三、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文字和视频等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案例和故事,以便在教学中举例说明。

3.准备一些心理小测验,帮助学生理解情绪ABC理论。

4.准备一些教室互动道具,如纸匕机、橡皮筋等,用于∙情绪调节的实践活动。

5.安排教室,确保环境安全、舒适,适合学生进行心理活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情绪ABC》课程的第一部分,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情绪的影响因素,理解情绪的ABC理论,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过程如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引出情绪对于个人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关注。

2.介绍情绪的影响因素:a.环境因素:天气、氛围、环境变化等;b.生理因素:身体状况、睡眠质量、饮食等;c.认知因素:个人的信念、态度、价值观等;d.社交因素:人际干系、沟通方式等。

通过具体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情绪的影响,加深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

3.介绍情绪ABC理论:a.A为诱发性事件,B为信念、看法和诠释,C为情绪和行为反应。

b.引导学生理解情绪的ABC理论,认识到情绪的产生并非由事件本身直接决定,而是由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诠释所影响。

c.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情绪的ABC理论,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4.传授调节情绪的方法:a.认知重构法:改变消极的信念和看法,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b.积极心理暗示法:通过自我鼓励,增强自大心和自我控制力;c.放松训练法: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式,降低紧张和焦虑感;d.行为调整法: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如浅笑、深呼吸、运动等,来调节情绪。

情绪abc初中教案

情绪abc初中教案

情绪abc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情绪,学会调节和管理情绪;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2. 学会正确看待情绪,调节和管理情绪;3. 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情绪ABC理论的深入理解;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情绪ABC理论。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3. 情绪ABC理论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愤怒等;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吗?如何调节和管理这些情绪呢?二、讲解情绪ABC理论(10分钟)1. 介绍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A(事件)→B(信念)→C(情绪);2. 通过PPT课件和教学视频,讲解情绪ABC理论的具体内容和案例;3. 强调情绪ABC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三、情绪ABC理论的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如考试焦虑、与同学矛盾等;2. 每组根据情绪ABC理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信念,并提出解决方案;3. 各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探讨和总结。

四、情绪ABC训练(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绪问题,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自我分析和调节;2.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情绪,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2. 提问:你们觉得情绪ABC理论对你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理论?3. 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看待和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延伸:1. 开展情绪ABC主题班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运用情绪ABC理论;2. 推荐学生阅读情绪管理相关书籍,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3. 组织情绪ABC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情绪问题。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情绪的认识1.1 情绪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情绪是什么,情绪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感受。

1.2 情绪的类型: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基本情绪有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等,复杂情绪有焦虑、羞愧、嫉妒等。

1.3 情绪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第二章:情绪的表达2.1 情绪表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情绪表达的途径,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语言表达等。

2.2 情绪表达的技巧:让学生学习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注意场合、语气、措辞等。

第三章:情绪的管理3.1 情绪管理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包括认知重构、情绪调节、情绪释放等。

3.2 情绪管理技巧的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运用情绪管理方法,如通过运动、写日记、呼吸练习等调节情绪。

3.3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韧性等。

第四章:积极情绪的培养4.1 积极情绪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是什么,积极情绪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如喜悦、满足、兴奋等。

4.2 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培养积极情绪,包括积极思考、感恩练习、自我激励等。

4.3 积极情绪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幸福感等。

第五章: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有助于心理健康,而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5.3 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让学生学习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积极情绪培养、寻求心理支持等。

第六章:情绪与学业的关系6.1 情绪对学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情绪可能影响学习成果。

《情绪ABC理论》教案

《情绪ABC理论》教案

《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ABC理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来调控情绪。

【教学重点】了解情绪ABC理论,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教学难点】如何改变不正确的想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体验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双关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出不同角度不同结果。

二、讲授情绪ABC理论1、创设半杯水的情景,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心情。

2、结合半杯水的情景,讲解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的内涵——转换角度看问题,通过改变不正确的想法来改变情绪。

3、学以致用。

引用学生案例来运用情绪的ABC理论。

案例:初一学生小丽家境很一般,爸爸是保安,妈妈是清洁工。

她很羡慕同学有钱买零食,有漂亮的衣服,而她土得像个乡巴佬。

每次看到爸妈就觉得很丢脸,总想朝他们发火。

自卑烦闷的心让她根本就不想读书。

她觉得就算考上大学,将来也肯定没钱交学费,还不如不读。

思考:1、在这个案例中ABC分别是什么?2、爸妈没钱就丢脸的想法正确吗?不正确在哪里?能举例子证明吗?3、没钱就不能上大学的想法正确吗?又不正确在哪里?4、方法体验——让学生灵活使用情绪ABC理论,体验通过改变不正确的想法来调控情绪的方法,学会情绪管理。

1)原先想法:爸妈没钱很丢脸改变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先想法:没钱就不能上大学改变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师总结:转化角度看问题,通过改变不正确的想法来改变情绪。

我们要不断的审问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是否正确,通过改变不正确的认知来改变情绪,达到我的情绪我做主的理想状态。

《情绪ABC》教案 心理 健康八年级全一册

《情绪ABC》教案 心理 健康八年级全一册

“HO1.D住情绪,调节有方”教案
一、团辅名称
“HO1.D住情绪,调节有方”小型团体辅导
二、团体目标
1.体验积极情绪,察觉自身存在的消极情绪和想法,
2.了解信念与情绪的关系,并使用合理信念来管理情绪。

3.成员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团辅性质
结构式、同质团体、封闭式、发展性。

四、活动地点
阶梯教室1
五、活动原则
遵守自愿与保密的原则。

六、团体设计理论依据
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是认为激发事件A (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 (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八)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七、团辅方案
指导语:
大家好!欢迎大家初次来到这里。

我们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润心灵•促成长”,我会带大家一起体验几个活动,希望大家来到这里可以完全放松下来,在获得轻松愉快的同时,也学到一些缓解情绪的小妙招。

同学们需要遵守以下约定:
1)认真倾听
2)大胆分享
3)互相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心理课堂——情绪ABC理论教案
一、教学背景
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中学生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易冲动,因此,让他们认识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过程
1、两可图导入
师:同学们看上面的图片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过渡语)同样的一幅图,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现象。

同样,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一个角度考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换个角度去思考,豁然开朗。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气氛。

2、秀才做梦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秀才,寒窗苦读十载,到了科举的时候就进京赶考,住在一间出过很多状元的客栈,一天晚上他连续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见他扛着锄头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见自己在大雨中戴着斗笠还披着蓑衣;第二个梦见自己跟心爱的表妹躺在床上,但是背对着背。

醒来后,秀才觉得很奇怪,于是他就去附近的庙里找一位大师给他解梦,大师听完他的描述后连连摇头说不好了。

秀才问为什么?大师就把他的见解娓娓道来:第一个梦你在墙上种白菜,那不是白种吗?第二个梦你戴着斗笠还披蓑衣,那不是多此一举吗?第三个你和你心爱的表妹躺在床上但是背对着背,那不是没戏吗?所以说啊,我劝你还是别参加考试了。

秀才听完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决定放弃考试回去准备明年再来,在客栈退房的时候,客栈老板觉得很奇怪,这小伙书读得不错啊,怎么还没到考试的时候就要回家去呢?于是他就问秀才怎么回事?秀才见老板平时对他挺照顾的,就把事情的经过跟他说了,老板听完,连连摇头说秀才糊涂,明明是好兆头嘛,怎么会是白种、多此一举、没戏呢?
秀才问为什么?老板也娓娓道来:你在墙上种白菜,那不是高中吗?你戴着斗笠还披蓑衣,那不是有备无患吗?你跟你表妹背对着背,那是说你小子到了翻身的时候啦!
秀才听完恍然大悟,决定留下来参加考试,结果,秀才高中状元。

(过渡语)相同的事件,评价角度(积极、消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情绪结果。

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就是说明评价和情绪结果之间的关系的。

设计意图:用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认识到情绪并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与对事件的评价有关,从而引出艾利斯的ABC理论。

3、知识导读
3.1 情绪(生理、认知、心理)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

3.2情景再现
李伟曾获得美术比赛一等奖,他是班级的宣传委员。

一天中午,正在出板报,很多同学围观,不少同学赞叹,李伟听后心里美滋滋,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画得更起劲。

这时,小刚过来,对板报提出了一些批评,李伟不高兴了,回头生气地看着小刚,小刚还在说,李伟扔下粉笔冲着小刚大声地说:“你行,我不干了。

”说完就走了,剩下小刚和其他同学尴尬地站在那里。

想一想
情境中的李伟表现了怎么样的情绪?
师:情绪是可以管理的,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快乐生活。

3.3 情绪ABC
A(Activating events)表示诱发性事件,B(beliefs)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事情的一些看法、解释。

C(Consequences)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是直接由诱发情绪A引起的,即A——C,同样是进行高中会考,结果两个人的数学都没过。

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过渡语:我们通常认为“某某事情使我产生了某某情绪”,其实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对事件有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则引起不同的情绪。

生活实例:
1.我这么努力学习,这次应该考好的。

(付出了应该要有收获)
2. 学习成绩不好,还没有什么特长,是个没用的人。

(把学习成绩、爱好特长等同整个人生)
3. 几次考试都没有考好,没有信心了。

(糟了,没有希望了)
不合理想法的三特征
1.绝对化:一定、必须、应该、怎么能不这样。

2.过分概括: 以偏概全,用一个方面否定全局。

3.糟糕透顶:发生了事情只看到最坏的结果。

学生活动:请就以下事件,尽可能多地写出你的想法,并注明每一种想法下的情绪。

(1)有人对你说:“你这人真好”,你会想到什么?
他喜欢我,真好!---- 高兴、开心
他仅在安慰我吧!----伤心,生气
我不怎么样,这人干嘛?----怀疑、困惑
哼,讨好我,想利用我!----厌烦、敌意
(2)在路上,你主动给老师、朋友打招呼,对方没有理你。

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不理他呢?
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他了,她生气不理我?
他或许是没看见我或者有急事呢?
(3)你的好友说周末会找你去逛街,但整个周末他都没有和你联系。

想法1:情绪1:行为1:
想法2:情绪2:行为2:
想法3:情绪3:行为3:
想法4 情绪4:行为4:
想法1:这个人一点都不讲信用
情绪1:讨厌、生气
行为1:不理他
想法2:他根本不当我是朋友
情绪2:气愤
行为2:不理他
这些想法都是消极的想法,因而产生的情绪也是消极的。

想法3:他可能突然有急事来不及通知我
情绪3:谅解
行为3:不受影响,继续做自己的事
想法4:他不会是来找我时出了什么意外吧?
情绪4:担心
行为4:马上想办法联系他
积极的想法,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4)1、写下一件最近让你特别烦恼的一件事情(无须写姓名)交上来;注明ABC;
2、随机抽取,看看我们能否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该同学。

4、管理情绪的方法
a.转移注意力。

b.合理发泄情绪。

(踢猫效应)
①哭--适当地哭一场;
②喊--痛快地喊一回;
③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④动--进行体育运动。

c.认知调节法(情绪ABC)
5、课后拓展:踢猫效应
故事: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

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合理宣泄情绪)6、教师总结
可见怎么想决定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当事件无法改变时,若想改变情绪,首先要改变想法。

发生相同的事情,若我们的认知想法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只要找到非理性的认知想法并驳斥它,以合理的认知和想法取代之,人就会产生新的情绪,拥有较好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