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房价:房价便宜 普通人一年收入就能买一套房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清朝的房地产贷款 借钱局提供短期的无息贷款

历史趣谈清朝的房地产贷款 借钱局提供短期的无息贷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清朝的房地产贷款借钱局提供短期的无息贷款
导语:在晚清的江南,借钱局俯拾皆是,多由官员富商发起设立,专为贫民提供经济上的短期救助,具体来说,就是提供无息贷款。

深秋夜半,万籁俱寂
在晚清的江南,借钱局俯拾皆是,多由官员富商发起设立,专为贫民提供经济上的短期救助,具体来说,就是提供无息贷款。

深秋夜半,万籁俱寂,浙江省乐清县大柳村青年匡超人正挑灯夜读,忽听门外一声响,几十人吆喝起来,顷刻间几百人一起大喊,窗纸变得通红。

他叫一声:“不好了!”忙开门去看,原来是本村失火。

一家人一齐跑出来道:“不好了,快些搬!”那火头已有丈把高,一个个火团子往天井里滚。

等村民们逃到稻场上,全村房子都已烧成空地。

——这是江南民居怕火的典型例证。

不过今天我们并不关心江南民居怎样防火,而是想借上述事例,谈谈在清朝贷款买房的事儿。

且说匡家被火烧了房子,没处存身,只好托人在村南大路口租下一间屋,搬了进去。

此后到匡超人考中秀才,出门远游,娶妻生子,参加工作,一直到他故事结束,匡家都住在那间小屋里,而没有像别的村民那样重建家园,更没有在大城市里买房置业。

原因很简单:他们家没钱,盖不起房,也买不起房。

换在今天,匡家只要拿得出三四成首付,就可以在全国任意一个城市买下一套房子,然后乔迁新居。

要是嫌大城市房价太高,还可以退而求其次,就近郊区或者小城市置业。

但是很遗憾,《儒林外史》写的是明朝故事,描述的是清朝生活,无论在明朝还是在清朝,都没有哪家银行经营房屋贷款。

银行不搞房贷,不代表就没有贷款买房的希望了,事实上,匡家还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同治年间房价 1300两白银能买四五千平米的豪宅

历史趣谈同治年间房价 1300两白银能买四五千平米的豪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同治年间房价 1300两白银能买四五千平米的豪

导语:中间有一个“七室一厅”的大院落、周围还有6个小院落,在清朝时期买这么一座宅子要花多少钱?近日,重庆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中心在整理馆藏
中间有一个“七室一厅”的大院落、周围还有6个小院落,在清朝时期买这么一座宅子要花多少钱?近日,重庆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中心在整理馆藏的可移动文物时,一件清光绪年间的碑帖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这件碑帖是从“重庆书帮会所地界碑”上拓下来的,此碑上讲述的故事便与重庆书帮会所梓潼分会在当地购房置业相关。

从中可看出,当年他们买下一个“大小七院”的宅子,总共“去银壹千叁百两整”。

界碑或立在绵阳梓潼县
近日,记者在重庆图书馆看到了这份“重庆书帮会所地界碑”碑帖,碑帖2米多长、1米多宽。

从落款时间可看出,这块界碑制于清光绪九年,立碑的人是“渝城书帮梓潼会”。

碑文开头便讲述了立碑缘由:“今将置买公所房屋地基界址胪列于后”。

“梓潼会于同治癸酉年置买南纪坊地名砍井周姓房屋大小七院……”碑文中说道,重庆书帮会所梓潼分会在清同治年间,在南纪坊砍井购买周姓人家的房屋,大小有7院,总共花去银两1300两整。

接下来,便将该房屋四面八方的边界进行了说明:“前抵街心,后抵本己崖上垣墙……”
梓潼在哪里?重庆图书馆文史专家王志昆推测,这应该是指当今四川绵阳的梓潼县。

据了解,梓潼历史渊源较早,秦朝时期便置县。

清朝“大小七院”的宅子到底有多大?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副秘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房价最贵的朝代 普通民宅45万人民币

历史上房价最贵的朝代 普通民宅45万人民币

现如今的高房价,使得不少人都成了房奴,于是很多人都想穿越到古代,毕竟那时候的房价低呀,没准都能买一下一座很大的庄园。

可是,古代的房价真的就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低吗?先不说豪宅别墅之类的,就算是一般人家的房子,价格也是高得让人咋舌!在中国历史上,房地产市场最活跃的朝代非两宋莫属,当时的房地产市场换手率极高,甚至有“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说法,为了满足市场上繁荣的房地产,宋朝满大街上都是房地产中介,他们还有一个比较文雅的名字,叫做“庄宅牙人”,那在宋朝,为什么房地产市场这么活跃呢?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那时候的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发展也极为迅速,一点不比当今的发展趋势差。

那时候的人也向往大城市,向往大城市的繁荣,于是就有了很多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闯荡。

那新到一个城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房问题,于是这些外来人口或是自购住房,或是廉价租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催生了一个火爆的房地产市场。

据历史学家包伟民先生估算,北宋后期,汴京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12000--13000人/每平方公里,南宋淳祐年间,临安府市区内的人口密度约为21000,咸淳年间,甚至达到了35000。

而今天纽约、巴黎、伦敦、香港的人口密度大致在8500以下,东京与广州市区的人口密度约为13000,北京约为14000。

换言之,宋朝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居然和现在的北京人口密度相当,而如此之高的人口密度也势必会导致宋朝大城市的商品住房供不应求,房价也是越推越高,当时汴京的一套豪宅少说也要上万贯,一户普通人家的住房,大概在1300贯,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是45万。

而到了北宋末年,京师豪宅的价格更是暴涨至数十万贯,折算成人民币的话,至少需要5000万元以上,难怪宋人要感慨“重城之中,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熏戚世家,居无隙地”。

清朝的房价

清朝的房价

例 三 : 隆 十二 年 (7 7 )北 京 内 乾 14 年 ,
城西北 角太平湖 东 ( 新街 口)七 间半 8 , 5
两。
部 尚书侍 郎加 倍支 给” 称 “ , 俸米 ” 三 者 ; 相加 , 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 资了。

例四 : 乾隆 十i(7 8 ) , 京内 14 年 年 北

个 七 品知县 T资 4 两 加 4 斛 米 5 5
( 斛 相当 10 ) 年 收入约 合 5 两 银 , 1 0升 , 6
相 当 95 (6×17 元 。 325 6)
清五 品郎 中何 刚德《 明梦 录》 : 春 云
“ 初 列 京 , 雇 车 而 坐 , 年 后 始 以 2 余 皆 数 4
了 1 房 , 买 地 带 盖 房 , 了 10 银 0间 连 花 8两
子。
得用比当年多 4 0 0 倍的粮食 去换 。
如果每 间房子按 照 2 平 方米计算 , 5 新街 口房子 面积 17 平方米 , 8. 5 新帘子 胡
房 价 与收入 比较
《 清会 典 》 二一 “ 职 官 之俸 ” 大 卷 文
条 : 一 品 岁 支 银 10 , 品 10 , “ 8两 二 5 两 三 品 10 , 品 15 , 品 8 两 , 品 6 3两 四 0两 五 0 六 0
例二 : 道光 十八年 (88 , 13 年)天津任 秀坡花 2 0 0 两银子 , 丁予范在刘家胡同 把 二道 街开发 的这套 四合 院接 了下来 , 加 盖一 问客房 、 问 门楼 、 问书房 、 一 三 三间 板房 。 总共 投 资 了 30两 , 5 最后 卖 了 6 0 0
金买一骡 , 雇一仆 月需 六金 ; 因公事较 后

历史解密老北京房价不便宜 按白布计算高的可达千匹以上

历史解密老北京房价不便宜 按白布计算高的可达千匹以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北京房价不便宜按白布计算高的可达千匹以上导语:房价,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老北京的房价如何?从整体上看,北京房价一直较高,但也有相对低的时期。

清代没有相关统计数据,只能根据具房价,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老北京的房价如何?从整体上看,北京房价一直较高,但也有相对低的时期。

清代没有相关统计数据,只能根据具体案例来判断。

比如乾隆十二年,太平湖东(今新街口一带)七间半卖出价为85两。

当时普通旗兵的工资是每年12两左右,要买这样的房,得7年多。

加上契税(清代一般为9%,光绪时一度为3.3%)和中介费(3%)等因素,需要时间更长。

此外,还需考虑家庭开支的状况,老北京绝大部分开支在饮食,直到解放初期,仍占收入的80%。

旗兵每年有20斗禄米(约250斤),如果家庭人口多,还要另行买粮,想买房也不那么容易。

一些文章用米价来换算当时工资水平,有失客观。

因为在小农经济的背景下,米价波动最为剧烈,甚至相差百倍。

民国初期,北京房价相对低迷。

一是房屋供给量大,特别是定都南京后,各机关南迁,空房更多,二是城市人口少,需求有限。

据1929年《土地房产评价暂行规则》,当时北京城区各类建筑物,每间价格从300元到25元不等,郊区为260元到20元不等。

其中洋楼最贵,城区普通瓦房一间只要100元。

到1933年时,甲等瓦房也才160元一间。

以鲁迅先生为例,1919年在八道湾买了“三进的大院子”,只花了3675元,相当于他十五个半月的收入,1925年,鲁迅又在阜成门内购买了一套小四合院,不过800元左右。

但两次置业的位置都非“黄金地段”,且房屋质量不高,皆为不合“规矩”的四合院。

特别是后来的“老虎尾巴”,地处顺城街,邻居多为贫民。

鲁迅在当时属中高收入阶层,他生活常识分享。

百年房价_今昔对比

百年房价_今昔对比

2010.12当代工人Contemporary Worker数字调查3个月四合院1924年,鲁迅花了不到1000元,在北京买下阜成门内一套四合院。

当时鲁迅的收入是月薪300元,还有其他稿费和讲课费。

算下来这套四合院只值他三个月收入。

过去的购买力怎么和现在比较呢?不妨用米价作为衡量尺度。

1924年北京米价每百斤平均价格为7.94元。

这样,四合院的房价约值12500斤米。

如今的米价在2元/斤左右,换算一下,那套四合院等于现在的2万5千元。

600元和3毛2再看两宗交易。

1915年,北京阜成门内王府仓胡同某四合院出卖,瓦房11间,售价150块大洋。

1927年,北京宣武门西大街某四合院出卖,瓦房18间,售价2500块大洋。

借助粮价折算后,两宗交易的房价都不到每平米600元。

如果认为以粮价来算房价不准确,还有房价收入比这一指标。

民国初期,北京政府一位十二级三等科员,月薪50块大洋,如果他专门攒钱买房子,一年工资便可买套四合院。

当时土地便宜也直接导致了低房价。

还是1927年,北京东直门外一块土地,面积一亩五分,喊价仅16块大洋。

按粮价折算之后,每平米3毛2分钱。

天价2万5但在1927年,上海南城一幢两层小楼,占地半亩,有单独大院,卖主喊价两万五千大洋,可谓天价。

当时上海大学教师年收入960大百年房价,今昔对比□孙东强The Change of House Price for a Century222010.12当代工人Contemporary Worker洋,这幢洋房要他们26年不吃不喝的收入才能拥有。

但那年的上海爆发了武装起义,这个房价或许并不代表真实价值。

彼时,民进可入城市谋生路,退可居乡里度年华,无经济效率标杆,无城市化挤压,且因战事频繁,购房无力增进安全感,房价上涨条件皆无。

最贵8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工资水平大约是人均每月50—60元,那时商品房很少,市场上大体上卖每平米600—800元。

房价收入比在10:1到16:1之间。

清朝最牛开发商 炒一套四合院如何净赚三倍

清朝最牛开发商 炒一套四合院如何净赚三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最牛开发商炒一套四合院如何净赚三倍导语:更厉害的一位个体开发商是同治年间北京宛平县的缪子集缪老板。

缪老板慧眼识珠,在同治十年(1871年)农历八月,瞧中了北京城区西坊二铺大马神更厉害的一位个体开发商是同治年间北京宛平县的缪子集缪老板。

缪老板慧眼识珠,在同治十年(1871年)农历八月,瞧中了北京城区西坊二铺大马神庙西头一套四合院,当机立断,花150两买了下来。

然后他一不翻建,二不装修,只在大马路口贴了很多张小广告,就拉来很多买主。

他让买主竞价,最后竟然按600两的高价卖了出去,不考虑税费的话,净赚450两,利润是成本的3倍!乾隆年间,天津有位个体开发商,姓丁,叫丁予范。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丁予范在天津县城(当时天津还是县,不是市)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丁予范180两银子。

丁予范盖这套四合院的目的,就是想高价卖掉,哪知没人买,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才低价出手,卖了177两银子。

丁予范丁老板花了几年工夫,倒赔了几两银子。

到了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又出了位个体开发商,姓任,叫任秀坡。

任老板比丁老板精明,他花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开发的这套四合院接了下来,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院子中间用一道月亮门隔开,本来一望到底的低级四合院,变成了前后两进的高档四合院。

任老板为改造这套四合院,花了150两银子,加上当初的购买成本,总共投资了350两,可他最后卖了多少钱呢?整整600两,净赚250两。

更厉害的一位个体开发商是同治年间北京宛平县的缪子集缪老板。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解密解密伪满洲国的房价 买一套房需要3600元

历史解密解密伪满洲国的房价 买一套房需要3600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密伪满洲国的房价买一套房需要3600元导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扶持前清皇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叫做“满洲国”,后来我们称之为“伪满洲国”,简称“伪满”。

伪满是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扶持前清皇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叫做“满洲国”,后来我们称之为“伪满洲国”,简称“伪满”。

伪满是傀儡政权,在它的治下,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跟我们的幸福生活比起来当然差别很大。

不过差别再大也有相似的地方,举例言之,我们有暂住证制度(现在某些城市改叫“居住证”了),在非户口所在地长期逗留,得办暂住证;伪满有寄留簿制度,在非户口所在地长期逗留,得办寄留簿。

我们的税收政策对作家有歧视,单笔稿费超过800元就得扣税,税率高达20%(承蒙有关部门开恩,一直按七折扣税,实征14%);伪满的税收政策对作家也有歧视,单笔稿费超过600元(伪满币)就得扣税,税率竟然也是20%!这种神奇的相似之处一度让我时空错乱,不知道是我们在跟伪满接轨,还是伪满的政策制定者穿越时空抄袭了我们。

还有更神奇的:现在房价居高不下,多数人买不起房子;在伪满时期的长春和哈尔滨,房价也是居高不下,也有多数人买不起房子。

跟现在比,伪满的房价并不高,1938年的长春市郊,一间瓦房也就240元。

这240元当然不是人民币,而是伪满自己发行的货币,用这种货币买东西,两角钱能买一块香皂,3角钱能买一斤白糖,7角钱能买一斤猪肉,6分钱能买一斤豆腐,8分钱能买一个鸡蛋,花5元钱可以买一袋面粉(那时候一袋面粉的标准重量是44斤)。

综合起来看,一元伪满币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15元人民币,所以240元伪满币也就等于是3600元人民币。

3600元就能买一间瓦房,一个小家庭买上三四间,不过一万多元而已。

生活常识分享。

蒲松龄买房记

蒲松龄买房记

龙源期刊网
蒲松龄买房记
作者:
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2012年第03期
蒲松龄第一次拥有的房子是分家得来的。

蒲松龄排行老三,兄弟四人成家之后,因几个嫂子酷似母夜叉,经常吵架闹矛盾,吵闹的结果就是分家。

蒲松龄得到的“唯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

蒲松龄19岁参加童试,21岁时第一次参加乡试未中,就做起了廪生。

按照清朝时期的规定,廪生只是每月能得到6斗米的补助。

换算下来,就是每个月能得到100多斤大米。

康熙时期买一间瓦房子大概需要11两银子就够了,11两相当于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

这个房价应该算是很低了。

但蒲松龄依然买不起房,于是只能自己建。

他曾给毕家做私塾,使得他的生活有了些改善。

蒲松龄49岁那年的端午,也就是在毕家工作了11年后,给自己建了一栋窄小的房子。

说是房子,其实是茅草屋,“日出当门松似壁,庭开方丈屋如拳”,从这些诗句中都可验证其屋小如拳,相当于现在的隔板房了。

房子虽小,但蒲松龄从心底里喜欢,并赋诗庆祝,称其为绿屏斋。

(摘编自《重庆晚报》2011年10月31日)
【点击运用】
买房,是当代中国人的哀痛与无奈,可是在古代的蒲松龄那里,我们却只看到了他的达观,顺应天命,踏实努力。

他不热衷于钱财,只是沉醉于做个教书先生,写写鬼狐神话,其人生境界不能不让我们心生钦佩。

同时也告诉我们,买房无论在何时都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我们能做的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奋斗,实现安居乐业。

适用话题:乐观,执著,自立,心态,生存与生活等。

谈古论今清朝人不愁住房:普通人一年收入可买一套房

谈古论今清朝人不愁住房:普通人一年收入可买一套房

谈古论今清朝人不愁住房:普通人一年收入可买一套房谈古论今清朝人不愁住房:普通人一年收入可买一套房(小编注:本文写于2010年,文中提到的当今物价,是2010年的情况,不过依然可以为古今对比做一参考)清朝末年人口大约4至5亿,是现在的1/3。

那么,清朝房价是现在的多少呢?最靠谱的比较,是用普通人的年收入来比,看到底多少年的收入可以买一套房。

七个例子由于清朝人不研究房价,所以查不到系统的材料,只能找几个例子,不知道是否能全面反映出当时的情况:例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180两银子。

例二: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任秀坡花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开发的这套四合院接了下来,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总共投资了350两,最后卖了600两。

例三: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两,相当于现在12750元。

例四: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两,相当于现在10500元。

例五: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当于某某街道)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卖了210两(参见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

例六:乾隆五十八年(1793),安徽休宁县二十一都二图(“都”相当于乡镇,“图”相当于行政村)也有一所楼房出售,不临街,但宅基较大,房子共4间,卖了270两(同上)。

例七:咸丰七年(1857),浙江山阴县三十六都三图有人卖房,共计平房3间,卖了60两(同上)。

(备注:下面按每间大约15平方比较)当时米价为了能与现代可比,按大家常用的粮价来做衡量。

在清朝米价的波动比较大,按最太平盛世的清乾隆年间算,粮价大约15文钱/升。

清代官员的住房标准大全

清代官员的住房标准大全

清代官员的住房标准大全清代官员的住房标准(图)刚看到一篇文章讲述“封建社会官员住房制度”,所谓:“将军租房,丞相买屋。

”实际上那说的是唐宋时期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到了清代,官员住房实际上采取近似于“福利分房”的制度,原则上依照级别分配房屋。

本文简单介绍清代官员的住房标准。

清代专制皇权之下,在中央朝廷任职官员的称为“朝官”,在国都顺天府京师(北京)任职的称为“京官”,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俸禄。

在各省、府、县任职的是地方官,他们的生活来源比较多,除了俸禄以外还有其他丰厚收入如养廉银等等。

因此许多地方官的经济生活比朝官、京官更阔绰。

而官员的住房标准,则是基本统一的,由政府按照级别分配。

清代官阶级别,沿袭明代官制分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两级,共18级。

大致说来——一品官给住房20间;这20间住房,特别有气派。

在北京就是三进的大四合院官邸,叫做“大宅门”。

正一品的职务(及加衔)——文官:大学士(常加太师、太傅、太保等衔);武官: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的职务——文官: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常加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衔);武官:将军、都统、提督。

如: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1830—1904)、御史杨深秀(1849—1898)皆官居一品。

说明:清雍正九年(1731),置协办大学士,乾隆十三年(1748)定制,置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官衔以保和、文华、武英三殿及体仁、文渊、东阁三阁为称(通称三殿、三阁),其中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

清大学士官阶一品,为文臣最高级,名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清初有议政处制其权力,雍正年间置军机处后,其职权被取代,但军机大臣及内外官员之资望特重者仍为大学士,以示尊崇。

依照不严格的类比说法,正一品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或国务院总理;从一品(六部尚书)的级别,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或各部委党组书记一把手。

二品官给住房15间;也是三进的大四合院官邸。

清朝房子简介

清朝房子简介

清朝房子简介一、清朝房子的历史背景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始于17世纪中期,持续了近300年的时间。

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和艺术欣赏能力的王朝,清朝的房子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宏伟豪华的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繁荣和鼎盛。

二、清朝房子的分类清朝房子根据不同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宫殿、府第、民居、园林和墓葬等几类。

2.1 宫殿宫殿是清朝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代表了清朝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

北京的故宫便是清朝最重要的宫殿之一。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到了17.12万平方米!它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包括了黄道、太和、中和、保和和乾清宫等众多建筑。

故宫建筑严谨庄严,富丽堂皇,以黄色作为主色调,展现了清朝皇家建筑的独特魅力。

2.2 府第府第是清朝官员及达官显贵的住所,既是居住的场所,也是展示社会地位和享受权势的象征。

府第大多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严谨,分为前庭、中厅、后院等不同功能的区域。

府第的建筑规模和装饰豪华程度与官员的职位和地位密切相关。

2.3 民居清朝的民居主要分为北方和南方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

北方民居较多采用四合院的布局,屋顶呈瓦当顶,墙壁常用灰泥涂料。

南方民居则以水村和团圆式的建筑风格为特征,使用石板屋顶、青砖墙面和木雕装饰。

这些民居往往精雕细刻,展示了清朝百姓的智慧和勤劳。

2.4 园林清朝的园林以古人类创造的自然景观的合理布局和人为构造的建筑景观为主要特征。

园林从建筑、树木、水池和山石等元素出发,通过精心布置和恰到好处的摆放,营造出一种极具诗意和哲学意味的空间氛围。

清朝著名的园林有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北京的圆明园等。

2.5 墓葬清朝的墓葬以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陪葬品而闻名。

清代的帝后墓葬往往依山傍水,树立在宏伟的建筑群中,规模浩大,气势磅礴。

其中最著名的墓葬是位于河北省易县的清东陵,是清朝最大的帝王陵墓。

三、清朝房子的典型建筑风格清朝的房子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装饰手法而闻名。

明清时期的房地产市场研究

明清时期的房地产市场研究

明清时期的房地产市场研究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级的差异化趋势加剧,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本文将就明清时期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一些简要分析和研究。

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变化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时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从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变化来看,一方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呈现出南方发达、北方落后的特征,城市质量也明显提高,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也开始出现了多种变化;另一方面,市场结构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从最初的拍卖制度、即买即卖的交易方式扩展到了租赁、抵押、按揭、票据等多个层面,许多房地产经济结构也逐渐形成。

二、社会阶级与房地产市场随着社会分层的逐渐加剧,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房地产市场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行为。

对于封建地主阶级来说,他们往往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和房产资产,而这些不仅是他们劳动的物质实现,同时也成为了他们在以后日子中保持权力和地位的重要手段。

在房地产市场中,地主们尤其喜爱投资地皮、房产和水利资源,这也是他们的财富来源。

而对于农民和商人阶层来说,他们看待房地产市场则是有所不同的。

他们通常将房地产视为一种投资和储蓄的手段,常在市场上买卖土地或房屋,以期获得可观的回报。

三、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在明清时期,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也进行了一些干预。

一方面,政府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制定了一些政策来保护房屋所有权,提高地产的产值,使得土地和房产资源达到合理的利用,缓解城市间土地资源不平衡的现象,使民众能够在合适的时间买的自己心仪的房屋。

另一方面,政府也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限制,例如明朝期间便出台了《海禁令》,禁止国人在亚洲海域外进行海外贸易。

此外还有清朝时期封建主义的地租制。

四、明清时期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明清时期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使得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名人名胜和历史遗存,加快了中国城市文化的积淀和演化。

古代人也“炒房”?看看清朝地产商怎么做的

古代人也“炒房”?看看清朝地产商怎么做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人也“炒房”?看看清朝地产商怎么做的
导语:“寸土休夸值寸金,盛衰消长系人心。

忽然买卖声沉寂,为鉴前车汉与浔。

”写的正是民国时期,一段炒房的历史。

那时的天津英租界房子供不应求
“寸土休夸值寸金,盛衰消长系人心。

忽然买卖声沉寂,为鉴前车汉与浔。

”写的正是民国时期,一段炒房的历史。

那时的天津英租界房子供不应求,看到这个局势,许多地产商从中买卖,获取差价,发了大财。

其实“炒房”这个概念并非近代才有,其实早在乾隆年间,就有精明的商人,从房价中,发现了房子升值的商机。

乾隆十六年,天津一个名叫丁予范的商贩,在天津的一个小胡同里买下了一块地皮,盖了一座四合院,面积大约是一亩。

这个四合院十件房屋,修的十分齐整漂亮。

丁予范为这房子投资了差不多180两白银。

最初的想法,便是将这套四合院高价卖出,可惜丁予范并没有赶上好时候,他的四合院盖好几年内,一直无人问津,最后迫不得已,一直到了乾隆九年(1754年),他才低价出售,将这套四合院以177两银子的价格卖了出去。

花了几年时间,丁老板不赚反赔,可以算是地产商中一个失败的例子。

道光十八年,天津另一位地产商叫任秀坡。

他为人精明能干,头脑灵活,他出资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当年修建的四合院买了下来,重新改良,加盖了一间门楼、一间客房、三间书房、三间板房。

院子中间一改之前空荡的格局,加了一道月亮门,让原本看着低级的四合院,变得顿时高档起来。

作为一个成功的地产商,任秀坡这一装修,虽然投资了不少银两,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房价到底是怎么样 为什么很多人都买不起呢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房价到底是怎么样 为什么很多人都买不起呢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房价到底是怎么样为什么很多人都买不起呢本文导读:房子一直是中国人心头的一个大事情,为什么会有安居乐业这个词语,就是从房子里面演化而来的,只有有了房子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活。

所以古往今来,房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其实想想看,中国的古代地广人稀,其实那么广阔的土地上买套房子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好像不是那么回事,这又是为什么呢?白居易在中国的古代,各个朝代的都城房价其实都是很贵的,有很多人都买不起房子,比如说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他在诗里就说了曾经在京城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穷的没有地方住,自己特别羡慕蜗牛和老鼠都有自己的住所。

还有一个诗人就是韩愈,他在京师里面有辛勤工作了三十多年,才赚钱买了一所房子。

陋室由此看来当时的社会只有辛勤工作大几十年才能有一套房子,也说明当时的房价很贵的。

跟现在比也是差不多。

在当时还有一个诗人就是刘禹锡,他也曾经写过陋室铭一文,说当时没有钱买一个好的房子,只好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房子。

苏泽也说过,到老了,都没有房子,只能靠自己的儿子。

陆游也曾经说过一生当中没有房子,是对不起祖宗啊!其实中国古代的诗人很多,辛辛苦苦一辈子,是买不起房子的,现在的房价也是很高的,那么我们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房价到底是怎么样?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子呢?长安在当时汉朝的时候,那个朝代里比较繁华的的城市,比如说汉中,房价也是根据地段来划分,有的很贵,一万钱的,有两万五钱的和七万钱的。

而那个时候的官员,每年只能领到不到一万钱,如果每个月省一点,大概两三年就可以买一套房。

而在南北朝的时候大多数的居民收入只有几千钱,而房价是几百万钱一套,很多人是买不起房子的。

唐朝在唐朝的时候,一开始房价很便宜,十几万文就可以买到一套了,但是后来房价上涨,比如说当时的白居易,他做为一个九品的官员,一个月的工资,有一万多文钱,那么除去家里的正常的开销,存了十年后,他还是没有办法在长安买一套房。

其实在当时古代大城市工作是在大城市买不起房的,只能在小城市买房子,这和现在的北京上海是一个情况的。

清朝房价:普通人一年收入够买一套房无公摊面积

清朝房价:普通人一年收入够买一套房无公摊面积

清朝房价:普通人一年收入够买一套房无公摊面积
何来
【期刊名称】《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年(卷),期】2010(000)017
【摘要】@@ 清朝末年人口大约4至5亿,是现在的1/3.那么,清朝房价是现在的
多少呢?rn最靠谱的比较,是用普通人的年收入来比,看到底多少年的收入可以买一
套房.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何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景城关爱普通人普通人更爱大景城——谁来关心城市中低收入“居者有其屋” [J],
2.首套房贷利率下调,房价是涨还是跌? [J], 姜兆华
3.重庆明确控制房价目标:全家奋斗六七年买一套房 [J],
4.二套房首付至少五成专家称房价将加速出现由涨到跌的拐点 [J],
5.中国的房价与居民收入相称吗?居民住房负担轻还是重? 测算房价收入比应区分
目标层次 [J], 耿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朝生活水平

清朝生活水平

清朝生活水平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其生活水平也是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清朝
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朝时期的生活水平。

首先,清朝时期的皇室和贵族享有非常高的生活水平。

他们住在豪华的宫殿和
府邸里,拥有大量的财富和奢侈品。

他们的生活非常奢华,可以享受到各种美食、服饰和娱乐活动。

他们的生活水平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其次,清朝时期的士大夫和文人也有着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平。

他们通常拥有一
定的土地和财产,可以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

他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机会成为官员或者学者,享受到一定的特权和荣耀。

然而,清朝时期的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他们大多数是农民,生活在
贫困和艰苦之中。

他们的生活主要依靠种地和务农,收入微薄,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

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比较简朴,很少有奢侈品可言。

总的来说,清朝时期的生活水平存在着明显的阶层差异。

皇室和贵族生活奢华,士大夫和文人过着相对富裕的生活,而普通百姓则生活在贫困之中。

这种阶层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也在不断改变,但清朝时期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

从《金瓶梅》看明朝房价

从《金瓶梅》看明朝房价

从《金瓶梅》看明朝房价《金瓶梅》是一部世情小说,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从中可看出宋朝的房价行情。

卖烧饼的武大郎凑了十几两银子,在县城典得一栋小楼房,上下两层,还有两个小院,可以说是一栋不折不扣的小别墅。

当然,美中不足的是“典”,形同“当”,而非“买”。

典得的房子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

也就是说,武大郎可以一直住,但不能买卖房子。

不过,这也够划算了。

从购买力上来说,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500元。

这么算来,武大郎大概花了六七千块钱就可以在县城的小别墅里一直住下去,等到原来的主人把房子赎回去。

不过,一般来说,原主人赎回的概率很小。

尽管一直没有产权,但起码住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就算有人赎回房子,也要付赎价,武大郎也没什么损失。

现在二三线城市的小白领在老旧小区租一个小单间,按每月租金800元算,一年下来也近万元。

这样一对比,武大郎的居住条件真是令人艳羡。

在明朝西门庆和武大郎生活的那个时期,如果连房子的产权一起买下也不算贵。

西门庆买了一处房产,“门面二间,到底四层”,总共120两。

折算成当今的钱币,也就是6万块钱。

6万元买了一栋带两间门面房的四层楼房,哪怕用今天小县城的标准来衡量,也是便宜得不可思议。

低门小户的房子如此,豪宅大院当然要贵一点。

夏提刑卖了一处房子给何太监的侄子,看在西门庆的面子上要价一千两。

“门面七间,到底五层”,厅很大,亭台楼榭应有尽有,典型的豪门大宅。

一千两,相当于如今的50万。

以今天的房价看来,那是多么值当!西门庆的房子本来和夏提刑卖的这一处差不多,后来西门庆花了500两增盖花园,又花500多两买下隔壁的园宅,还用700两买了对面乔家的宅院,合成了后来的超级豪宅。

总价差不多3000两,折算下来150万元左右。

早在几百年前的明朝,西门庆所在的不过是个外省的小县城,150万的房子堪称天价豪宅。

再来看看当今的房价,一栋位于荒郊野外的别墅动辄上千万,一套普通高层住宅披上高端楼盘外衣也是上百万。

[天天趣闻]趣闻:晚清官员一年花多少银子才算活得不错

[天天趣闻]趣闻:晚清官员一年花多少银子才算活得不错

[天天趣闻]趣闻:晚清官员一年花多少银子才算活得不错清朝灭亡前,1860到1900年前,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生活相对安宁的,物价上涨也不夸张,对于当时的富裕阶层来说,生活还是很宽裕的,那么,在19世纪末的中国城市,什么样的生活品质才算是富裕的?我们找到当时一位北京官僚李慈铭写的生活日记,里面对自己每年的开支收入精确计算,甚至连自己每天晚上到底是和小妾还是老婆睡的都有记载。

他在当时属于普通富人的一员。

比较有代表性。

我们看看他一年的开支吧。

网络配图一,住房今天北京的四合院没有1千万以下的,像图中这么大的院子,在当时的北京算是富人的基本配置,当然,那时代没什么房地产开发商,于是房价其实不高,李慈铭租了一间。

每年租金72两银子。

你问为什么不买?你以为清朝是今天的北京,每年都有很多新楼盘推出么? 二,佣人:用不起佣人怎么算是富人呢,那时代的北京富人一般使用6人左右,其中男仆1名,女佣2人,厨师1人,更夫1人(值夜班),车夫1人,其中车夫和厨师的工资比较高,车夫一年72两(包括养牲口),厨师一年24两,而其他人的年薪大约平均是10两一年。

这样一年开给佣人的薪水合计是136两支出。

三,名车,一匹不错的骡马在清末可以卖到140两银子,而加上车30两。

一辆骡车合计170两,大约可以可以用6年。

骡马一年饲料10两,算起来,大约出行开支平均每年38两。

四,穿衣。

这个简单说,一家五口,包括男主人,女主人,孩子,2名小妾,一共一年平均150两。

网络配图五,家中伙食(不算在外吃的)家里含佣人一起,每年包含做饭的煤和各种米,菜,油,一年大约是300两银子。

六,男主人出去应酬吃饭,当时一桌6人吃的酒席价格是3两,李慈铭是官僚,自然每天不是请别人就是别人请,一年他在外吃饭花费54两银子。

七,教育开支:请了个先生在家教育孩子,每年96两银子。

八,娱乐开支:包括看戏,赏赐戏子,和朋友交际等等,一年开支200两。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开支一百多两,一个富裕的五口之家,一年的开支算起来有1200两,才能维持住李慈铭这样的官员在北京的富裕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房价:房价便宜普通人一年收入就能买一套房
清代住宅四合院
清朝末年人口大约4至5亿,是现在的1/3。

那么,清朝房价是现在的多少呢?
最靠谱的比较,是用普通人的年收入来比,看到底多少年的收入可以买一套房。

七个例子
由于清朝人不研究房价,所以查不到系统的材料,只能找几个例子,不知道是否能全面反映出当时的情况:例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180两银子。

例二:道光十八年(1838 年),天津任秀坡花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开发的这套四合院接了下来,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总共投资了350两,最后卖了600两。

例三: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两,相当于现在12750元。

例四: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两,相当于现在10500元。

例五: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当于某某街道)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卖了210两(参见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

例六:乾隆五十八年(1793),安徽休宁县二十一都二图(“都”相当于乡镇,“图”相当于行政村)也有一所楼房出售,不临街,但宅基较大,房子共4间,卖了270两(同上)。

例七:咸丰七年(1857),浙江山阴县三十六都三图有人卖房,共计平房3间,卖了60两(同上)。

(备注:下面按每间大约15平方比较)
当时米价
为了能与现代可比,按大家常用的粮价来做衡量。

在清朝米价的波动比较大,按最太平盛世的清乾隆年间算,粮价大约15文钱/升。

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按照最多1.25斤来算,现今超市的米价1.8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2.25元/升。

1两银合1000文,1000/15×2.25=150元,清乾隆的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50元。

房价与米价比较
1两=1000文,则新街口的房子(七间半)换算=85000文,新帘子胡同的房子(四间)=70000文,分别相当于5667升米和4667升米。

如果每间房子按照25平方米计算,新街口房子面积187.5平方米,新帘子胡同的房子面积100平方米,则新街口的房价为30.23升米/平方米,新帘子胡同的房价为46.67升米/平方米。

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姑且按照最多1.25斤来算。

超市的米价1.5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1.88元/升。

目前,新街口的二手房单价在3万元/平方米。

用升米来衡量,今天的房价就是15958升米/平方米。

今天的房价粮价比,是清代的528倍!也就是说,今天要想买同样的房子,得用比当年多527倍的粮食去换。

房价与收入比较
《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

此为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中央机关和京城地方官员)例支双
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称“恩俸”;此外“每正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给”,称“俸米”;三者相加,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资了。

一个七品知县工资45两加45斛米,年收入约合56两银,相当56×150=8400元。

(1斛相当100升)
清五品郎中何刚德《春明梦录》云:“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24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忙,添买一跟骡,月亦只费十金而已。

”一只骡子24两×150=3600元,一个仆人月工资6两×150=900元,比现今的标准略低。

从以上可以看出,清代的官吏收入是很低的,一个七品知县的工资抵不上一个仆人,所以清代的官员贪污是必然的,所谓3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在与工资不成比例,所以实际收入高得吓人,相当于年收入500万元。

清代无论官吏还是仆人,在北京市区范围内买得起一套四间瓦房(草民买差一点的),相当现在10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多少银子呢?
答案是:普通人一年的收入就够买一套房子了。

(现在说的一人多少年收入买一套房,也是取普通人。

不要拿一个穷困农民的收入来算,那样的话,他1000年的收入也买不起北京新街口一套房)
并且,清朝人买的,基本上还是连排别墅型,还没有公摊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