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合集下载

古诗:2018年高考真题

古诗:2018年高考真题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 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 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 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 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 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 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 代指襄阳。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D 尾联“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诗人纵横走笔的 气势,所以纵横的是诗人走笔,不是烛光。故选D。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18高考
诗歌鉴赏
真题汇编
【新课标I卷】
• • • • • • • 阅读下面这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B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 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 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 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 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 • • • • • •
本题考查“酒”的作用,结合诗歌第二联,“酒为旗鼓”“ 势从天落银河倾” 可以看出运用比喻修辞,为下文积蓄了气势。“须臾收卷复把酒” 瞬间就完 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 畅淋漓,表现了其踌躇满志。 故答案为:D;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 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 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 意足、踌躇满志。 【点评】本题考察内容侧重句意理解和情感赏析,比较基础,难度不大。 考查意象的作用,属于常考题型,难度属于中等。 【参考译文】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 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 感觉酣畅淋漓。
• 【考点】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2018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Ⅱ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橫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Ⅲ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幕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2018届各地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20190803212155)

2018届各地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20190803212155)

2018届各地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一、【201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15.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15.【精准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2018年语文高中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中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边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闲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晨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己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有名诗人。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

②略洗:略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霜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织缠结。

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傲慢,放诞不羁,经常东游西逛,以后干脆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剖析。

答:(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剖析。

答: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盛,衬着幽静之氛围。

②衬托诗人文雅的志气、节操。

③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2)同样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望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赏识竹林风光,整天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味,寄望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

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一样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示意他有高远的情怀,盼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立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安闲的生活。

(能联合诗歌内容进行剖析,言之成理即可)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2.阅读下边的唐诗,达成(1)~(2)题。

独不见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哭泣空自知。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哭泣,款款深情,动人至深。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欣赏。

C.诗歌所绘风光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黄昏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参军行〔其四〕王昌龄XX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二句描写XX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辛,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诗歌鉴赏2018全国卷高考真题及几道练习题共22页文档

诗歌鉴赏2018全国卷高考真题及几道练习题共22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诗歌鉴赏2018全国卷高考真题及几道 练习题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2018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 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

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霜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

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

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独不见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诗歌鉴赏2018全国卷高考真题及几道练习题PPT共22页

诗歌鉴赏2018全国卷高考真题及几道练习题PPT共22页
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2018年语文全国2卷古诗词鉴赏题

2018年语文全国2卷古诗词鉴赏题

2018年语⽂全国2卷古诗词鉴赏题阅读下⾯这⾸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路空峥嵘。

酒为旗⿎笔⼑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烟尘清。

14.下列对这⾸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这⾸诗看诗⼈观看⾃⼰已完成的⼀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中郁闷。

C.诗⼈把书法创作中的⾃⼰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吞⼭河,势不可挡。

D.诗⼈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D15.第⼀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把它⽐喻成战场上的旗⿎,起到酝酿情绪、积蓄⽓势的作⽤;第⼆个“酒”则⽤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的⼼理状态,他“如见万⾥烟尘清”,似乎赢得了⼀场战役的胜利,⼼满意⾜、踌躇满志。

译⽂:胸中⾃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以壮声威,⼿中的笔好似战⼠的⼑枪,其⽓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端杯饮酒,就像打了⼀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有志男⼉当建⽴功业,有所⽴⾝,⾦⼈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

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没有⼈语声。

注释:磊落:众多错杂的样⼦。

五兵:即古代⼽、⽎、戟、酋⽭、夷⽭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兵韬略。

《宋史·范仲淹传》:“胸中⾃有数万甲兵谓。

”峥嵘(zhngróng):⼭势⾼峻的样⼦,此处喻满怀豪情。

槊(shuò):长⽭,古代兵器之⼀。

银河:天河,晴朗夜空中云状光带,望去像河。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赏析: 精卫:精卫鸟。相传它原是上古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她在游东海时,被海水淹死,变成精卫鸟,从此她不断衔来西山。 的木石发誓填平东海。精卫填海的精神为历代诗人所咏赞。本诗 咏赞了精卫填海的诚意、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第 一二句以设问开篇,描绘出海边石头堆积的情况,让人为精卫的 成就惊叹不已。第三四句回答了第一句的设问:精卫填海,是为 了让兴风作浪的鱼龙再也不能作恶。第五至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 海的艰辛:精卫的嘴都磨穿了,山中的草木残缺不全;她一天天 不停的奔波,以至于羽毛都折断掉入海中。最后两句以第一人称 的口吻表达决心:只要大海未被填平,高山还在,我就要世世代 代地填下去。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不假藻饰,有一种 质朴之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 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 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 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另一 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 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诗人以肥衣冲风、带 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 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 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 “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 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 冷漠。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 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 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 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4.(2018•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古诗词鉴赏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

古诗词鉴赏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
(2)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忍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 的自我抒发; 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 也 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 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 以自己的 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 的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诗歌对田园 生活的细致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 所欣。”“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可以看出诗人躬耕田园、避 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但是“行者无问津”“ 长吟掩柴门, 聊为 陇亩民。”又可以看出诗人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人的心情。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 点染手法。
答案:(1)久留(逗留);依依不舍
(2)“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 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 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悠 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考点】表达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 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把握诗歌的情感, 可从两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 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做题步骤:先“点”, 再“染”,最后落到情感上。可以根据《雨霖铃》推出来这首诗怎么 鉴赏。
七、(201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 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 句作简要阐述。

2018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知识点真题及答案

2018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知识点真题及答案

2018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知识点真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注]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

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

“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眉峰碧无名氏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①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②!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 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

答: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

“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

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

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

作者用具体可感的雨水,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

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5. 错误的一项是()A. 第一句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B. 前两句的环境描写,对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烘托作用。

C. 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

D. 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高》写于杜甫经历“关内大饥”和辗转流离之后的一个重阳节.B.诗中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感情都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C.诗歌通过所见秋江的景色,倾诉长年漂泊、病老孤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D.诗人熔铸宇宙人生的苍茫百感,感叹人生沧桑同时,也不失坚定的生活信念.7.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 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 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 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朗朗上口。

尾联两句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抒发的感情。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8.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第一、第二句的意思是山川依旧,但石头城往昔的繁荣已空无所有。

B、第二句用拟人的手法写“潮水”,它拍打着城郭,仿佛也感觉到了古城的荒凉冷落,也默默地退去。

C、第三、四句中的“旧时月”、“还过”,点出明月也已失去往日的光辉,但它仍留恋故都过去的豪奢繁华。

D、全诗句句写景,但景物中处处流露作者对繁华易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含蓄蕴藉。

9.《锦瑟》不正确的一项()A.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诗的第一、二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似水流年的追忆.B.“珠”、“玉”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C.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D.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和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创造出了欢快轻松、悠然自得的艺术境界.10.下列关于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居秋暝》是王维写的一首山水名篇,诗人在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话别离的词,上阕通过“寒蝉”“烟波”“暮霭”等词渲染了别离的气氛,突出了临别时难舍之情;下阕写出别离之后实际的秋江伤离的场面.C.《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上阕写赤壁的壮丽,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下阕写人物事迹,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向往和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感慨.D.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他登北固亭时写下的,上阕赞扬孙权、刘裕,表现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之情;下阕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错误主张,结尾写到廉颇,抒发了未能尽展才能的感慨.《蜀道难》11.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12.下列对《蜀道难》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B. 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C. 李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D. 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13.对《琵琶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

“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

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1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乱石穿空”三句,运用比拟手法,展现出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B.“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

C.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背景、大战的场面。

15.下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岩石壁立,怒涛汹涌,浪花千叠.“穿空”二字勾出山崖高耸入云的气势;“拍岸”用了拟人的手法;“雪”字写波涛色彩,寥寥数语,有声有色.C.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成功.“羽扇纶巾”写他的服饰,突出他风度闲雅,“谈笑间”写他指挥若定的非凡胆略与才智.D.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酹”,把酒洒在地上,这句表明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超脱.16.《声声慢》不正确的一项是()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

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16.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虞美人》乃李煜绝笔词B.词作从眼前景物入手,生发联想和想像,追怀昔日帝王生活,描摹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隐晦地表达出叛逆之情,惹恼了宋太宗,铸成了词人悲惨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