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09章第03节动量守恒教案06人教版
动量守恒定律优质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优质教案
简介
本节课将围绕动量守恒定律展开。
首先,我们将讨论动量是什
么以及动量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们将详细解释动量
守恒定律,包括什么是动量守恒、什么情况下动量守恒、以及如何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应用动量
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 理解动量的概念,并掌握动量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并能够判断在何种情况下动量守恒;
- 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动量是什么?
- 动量的概念
- 动量的计算方式
- 动量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2. 动量守恒定律
- 动量守恒的定义
- 什么情况下动量守恒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弹球碰撞问题
- 案例二:火车头碰撞问题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示范法
- 实践演练法
教学过程
1. 简介(5分钟)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动量是什么?(10分钟)- 讲解动量的概念
- 计算动量的方式
- 解释动量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3. 动量守恒定律(15分钟)
- 讲解动量守恒的定义
- 探讨什么情况下动量守恒
- 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 动量的实际应用(15分钟)
- 通过案例一题演示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通过案例二题演示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5. 总结(5分钟)
教学评估
- 学生课前预笔记
- 课堂提问
- 学生课后作业。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标题: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动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3. 能够解析和计算简单的动量守恒问题。
4. 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一个生活例子引入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例如描述车辆碰撞时的情景。
- 引导学生思考,车辆在碰撞前和碰撞后动量的变化情况。
2. 理论阐述(15分钟)- 讲解动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动量 = 质量 ×速度。
- 引入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动量守恒。
- 通过示例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等情境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 提供实际的碰撞问题,如火车相撞、弹球碰撞等,引导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给予彼此反馈,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问题求解。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体育运动、交通事故等。
- 分组让学生自主选定一个领域,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和解答。
- 学生展示并互相评价彼此的设计和解答过程。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对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 帮助学生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答疑解惑,澄清疑惑。
教学资料与资源:1. PowerPoint/投影片:包含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公式和相关示例。
2. 实际碰撞问题的案例分析材料。
3. 团队合作讨论时的小组工作记录表。
4. 学生小组演示评价表。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情况,包括发问、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等。
2. 分组讨论:评估小组中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包括问题分析和解答过程。
3.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收集、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学扩展:1. 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碰撞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和应用。
3.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与动量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动量的计算方法。
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二定律,并解释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在相同的力下,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不同。
步骤二:动量的概念1.定义动量的概念: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引导学生理解动量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
3.通过例子计算动量:让学生计算不同物体的动量,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步骤三:动量的计算方法1.讲解动量的计算公式:动量(P)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速度(v)。
2.讲解动量的单位: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动量的计算方法。
步骤四:动量守恒定律1.引入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系统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2.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动量守恒:无论物体间发生何种相互作用,总的合外力为零,因此总动量不变。
3.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步骤五: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运动冲量:引导学生理解冲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例子让学生掌握冲量的计算方法。
2.运动冲量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解释冲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之间的关系,即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率。
3.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与冲量有关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通过例题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力学物理动量守恒教案
高中力学物理动量守恒教案
教学内容: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理解动量的概念;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碰撞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碰撞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个小球被撞击后加速度、速度的改变来引出动量的概念,并介绍动量的定义。
二、讲解动量守恒定律
1. 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解释动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中的适用条件。
三、案例分析
1. 给出一个简单的碰撞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2. 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碰撞问题中的动量守恒原理。
四、练习与检测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解决几个碰撞问题,以检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五、总结与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力学物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一重要物理定律。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案例分析和练习,加深他们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高三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应用场景;2.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3.学会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物理问题;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在复杂情境下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2.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3.观察、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内容及流程安排1. 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讲解和实验探究1.1 讲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引导学生通过动量的定义公式$ p=mv $来理解动量的物理意义,然后阐述动量守恒定律的主旨和表达式:对于一个系统,在无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是不变的,即总动量守恒。
1.2 进行简单的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将一个小的弹性小球钩在一根轻质细绳上,将细绳高高举过头顶静止,然后让学生从侧面推向小球,观察小球撞击后的运动变化。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动量守恒定律的实现方式。
1.3 通过复杂案例来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设计一个实验,如:让一个人站在一辆轻质滑板上,当他拍板子时,滑板向前移动,人和滑板的运动情况是什么?由此进一步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动量的转移和守恒的机制。
2. 动量守恒定律计算方法的讲解2.1 讲述动量守恒方程的表达及其应用范围。
通过大量经典问题的引入,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
同时,通过展示理论和实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方程的具体计算过程。
2.2 通过对经典问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和应用动量守恒方程。
如“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等案例,让学生自行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性和计算方法。
3.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案例的讲解与探究3.1 引导学生分析复杂案例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实现方式。
如去掉简单实验中的轻绳,改为用弹簧连接两个小车进行碰撞,则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弹簧弹性系数的影响以及其产生的合力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影响。
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应用牛顿定律推导出适用于两球碰撞模型的动量守恒定律,能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过程。
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守恒条件),会分析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的动量守恒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2.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1.动量守恒定律。
2.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1.动量守恒的条件。
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让学生回忆、提问:动量、冲量、动量定理的相关知识。
动量:p=mv冲量:I=Ft动量定理:Ft=mv-mv’二、新课教学(一)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改变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物体A、B,质量分别是m1和m2,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2>v1。
当B追上A时发生碰撞。
碰撞后A、B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
碰撞过程中A所受B对它的作用力是F1,B所受A对它的作用力是F2。
碰撞时,两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时间很短,用Δt表示。
根据动量定理,物体A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它所受作用力F1的冲量,即:F1Δt=m1v1′-m1v1物体B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它所受作用力F2的冲量,即:F2Δt=m2v2′-m2v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F2,两个物体碰撞过程中的每个时刻相互作用力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有:m1v1′-m1v1=-(m2v2′-m2v2)m1v1′+m2v2′=m1v1+m2v2这说明,两物体碰撞后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前的动量之和,并且该关系式对过程中的任意两时刻的状态都适用。
那么,碰撞前后满足动量之和不变的两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呢?两物体各自既受到对方的作用力,同时又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基本的动量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学生对动量的概念,帮助其理解运动过程中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问题:当我们打篮球的时候,为什么只需要轻轻一打,篮球就能飞出远处的篮筐?2.讲解(30分钟)1) 动量的概念: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公式为:p = mv2)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定律。
公式为:m1v1+m2v2=m1v1'+m2v2'3.实验(20分钟)准备实验装置,展示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一:采用弹性碰撞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二:采用不同质量物体的非弹性碰撞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和讨论(20分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5.练习(2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6.展示和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教学资源:实验装置评价方法:学生的小组合作练习和实验结果观察、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
四、教学延伸1.在同理心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究和实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身边事物中动量守恒的现象,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设计和进行更复杂的实验,以探究不同条件下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性。
五、教学反思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的设计要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课程标准1.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释现象和计算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养成根据实验分析问题,总结理论的习惯,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材理解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是研究微观粒子所必须的知识,要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内容之前学习它,其也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整个高中的重点内容,其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在教材中本节有两个三级主题:“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因为要分四个课时,所以本节课是第二个三级主题“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
主要是在前面动量定理的学习和理解中引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到系统中各物体的动量关系,引导学生得到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主要从实验出发,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引导学生从分析实验入手,总结规律。
因为定律应用广泛,所以要从各方面引入“系统”概念,指明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实验方法只要是通过气垫导轨帮助取得数据。
四、教法与教具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讨论总结、推导学习的方法。
需要带投影展台的多媒体平台、气垫导轨、光电门计时器两个、滑块两个、砝码若干、弹簧两个、细线、双面胶。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实验探究总结得到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六、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动量定理”知识:——目的是温故知新,为新课学习作准备。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引言: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学习到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该定律解决与动量相关的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和实例分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一、什么是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性之一,也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量度。
可以简单地将动量看作是物体的“动力”或者“推动力”。
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用公式p = mv表示,其中p为动量,m为质量,v为速度。
二、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物体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或者作用力之和为零时,系统总动量守恒。
也就是说,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在时间上保持不变。
三、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前后物体的动能完全转化,并且动量守恒的碰撞过程。
在弹性碰撞中,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和动量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
实验活动:实验目的:验证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性。
实验器材:两个小球、直尺、标尺。
实验步骤:1.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直尺,使其有一段悬空。
2. 将两个小球分别放置在直尺的两端,使其恰好悬空的一侧各自装上磁体。
3. 轻轻使一个小球离开直尺,观察碰撞前后小球的运动情况。
4. 重复实验多次,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例分析:小球A和小球B的质量分别为0.2kg和0.3kg,初速度分别为2m/s和-1m/s,发生完全弹性碰撞。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方程:m1v1 + m2v2 = m1v1' + m2v2'其中,m1、m2分别为小球A和小球B的质量,v1、v2为碰撞前各自的速度,v1'、v2'为碰撞后各自的速度。
带入上述数值,可以求解出小球A和小球B碰撞后的速度。
2. 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是指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不完全转化,部分能量损失的碰撞。
在非弹性碰撞中,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和动量同样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
实例分析:两个物体发生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的速度和质量已知。
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理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理教学设计引言动量守恒定理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定律,在力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关于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理的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中学物理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理解动量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动量守恒定理的原理和应用;3.掌握动量守恒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阶段:引入动量的概念(课堂活动)使用示意图和实例引入动量的概念,解释动量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对动量的理解。
第二阶段:介绍动量守恒定理(课堂活动)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说明动量守恒定理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动量守恒定理的规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解释和应用动量守恒定理的例子。
第三阶段:应用动量守恒定理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应用所学的动量守恒定理解决问题,并进行结果验证;学生在小组中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结果,进行讨论和反思。
第四阶段:课堂总结和评估(课堂活动)教师总结动量守恒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学生通过小测验和问题讨论,进行对所学知识的评估。
教学资源示意图和实例展示的投影仪或白板;实验材料和设备,用于演示动量守恒定理;实际问题或案例的练材料。
教学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讨论表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对___和问题讨论的回答和展示。
结论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研究效果,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注意:教学设计中的具体教学活动和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图解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图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守恒的概念;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3. 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动量守恒的概念;2.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仪器:小车、轨道、弹簧等。
五、课前准备:1. 复习前一节课内容;2. 对动量守恒的概念有一定了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碰撞现象,引出动量守恒的概念。
2. 理论讲解:通过PPT展示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推导过程。
3. 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练习: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5.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动量守恒的应用进行展望。
七、板书设计:1. 动量守恒定律:Σm1v1 = Σm2v2;2.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八、教学反馈:1. 提出几道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2.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练习情况进行评价。
九、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作业;2. 预习下节课内容。
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动量守恒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并能够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实验操作也增强了学生对动量守恒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动量守恒的原理。
动量守恒实验教案
动量守恒实验教案摘要:动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描述了系统内部不受外力作用时动量的守恒。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量守恒的概念及其应用。
实验将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小推车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和结论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测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2.实验原理动量(momentum)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用数学表示为p=mv,其中p为动量,m为质量,v为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不受外力作用时,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实验器材和材料- 弹簧测力计- 小推车- 不同质量的物体- 平滑的水平轨道- 计时器4.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将平滑的水平轨道放在桌面上。
2)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小推车的前部。
3) 准备不同质量的物体。
步骤二:实验测量1) 将小推车放在轨道的一端,使其保持静止。
2) 将质量为m1的物体放在小推车上,并使其静止。
3) 用计时器测量小推车上的弹簧测力计示数T1。
4) 移除m1物体,再次用计时器测量小推车上的弹簧测力计示数T2。
步骤三:数据处理1) 计算动量根据动量的定义p=mv,计算m1物体的动量p1和小推车的动量p2。
p1 = m1 * 0(初始速度为零)p2 = m2 * 0(小推车静止)2) 计算动量变化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的总动量应保持不变。
因此,计算动量变化量∆p = p2 - p1。
步骤四:实验观察和结论1) 实验观察观察小推车上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记录T1和T2的数值。
2) 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出结论: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小推车和物体的动量守恒。
5.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确保实验器材安全可靠。
2) 操作实验器材时要小心轻柔,避免产生意外。
3)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严谨。
6.拓展实验除了上述实验测量小推车和物体的动量守恒,我们还可以进行以下拓展实验内容:-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探究不同物体质量对动量守恒影响的实验;- 探究动量守恒在碰撞实验中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课题: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能够解决与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黑板、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物体演示,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并向学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注意到动量的存在?”2. 引导学生思考,将动量与速度、质量的关系联系起来。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动量的定义和公式: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公式为p = mv。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动量的物理意义。
3. 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守恒不变。
4. 指出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条件:没有外力作用和没有动量交换的情况。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变化,并总结实验结果。
3.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个与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尝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问题的具体要求,并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五、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动量守恒问题。
2.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讨论并尝试解答问题。
3.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思考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并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其重要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选择适当的例题,要求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案动量守恒
高中物理教案动量守恒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定义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动量守恒?为什么动量守恒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定律?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系统的总动量在闭合系统内是守恒的;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及推导过程。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 分发案例分析题目,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2. 适时提醒学生注意问题的关键点和解题方法;
3. 汇总学生的答案,让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1. 展示一个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说明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应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依据及意义。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2.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3. 提出学生可能有的疑问,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答。
拓展练习(可作为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学习材料,进一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完成几道与动量守恒相关的习题,巩固知识点;
3. 自主探究一些实际场景中动量守恒的应用,写一份小结,与同学分享。
注: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第09章第03节动量守恒教案01 人教版
[高二物理教案8-3]8.3 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的:1.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2.学会沿同一直线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
二、教学重点重点是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及其守恒条件的分析三、教学难点难点是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守恒条件的分析。
四、教具气垫导轨、光门和光电计时器,已称量好质量的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
旱冰鞋两双五、教学过程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下面再来研究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二者发生相互作用前后各自的动量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物体系统的动量又将如何?●【从生活现象引入】请两个同学穿上旱冰鞋,静止在教室水泥地上,总动量为0,相互用力推开后,问总动量为多少?(接下来通过实验建立模型分析)●实验:〖利用气垫导轨、光门和光电计时器进行实验探索〗1) 【准备】 在已调节水平的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相等的滑块,用细线连在一起处于被压缩状态2) 解说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3) 实际操作〖请学生上台操作,记录实验数据,比较得出结论〗4) 实验结论: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它们的总动量是一样的●理论推导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成立条件【推导】〖物理情景〗如图表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 1 和m 2,沿着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υ1和υ2,且υ2>υ1。
则:碰撞之前总动量:P=P 1+P 2=m 1υ1+m 2υ2经过一段时间,后一个小球追上前一个小球,两球发生碰撞,设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υ1’和υ2’,则碰撞之后总动量:P ’=P 1’+P 2’=m 1υ1’+m 2υ2’那么碰撞前后的总动量有什么关系呢?设碰撞过程两个小球所受的平均作用力为F 1 和F ,则分别用动量定理,AB V2`V 1` 甲:初始状态乙:相互作用 丙:最后状态对第一个小球有:F1·t= m1υ1’- m1υ1对第二个小球有:F2·t= m2υ2’- m2υ2由牛顿第三定律有:F1·t=- F2·t即:m1υ1’- m1υ1= -(m2υ2’- m2υ2 )整理: m1υ1+m2υ2=m1υ1’+m2υ2’即:P= P’〖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碰撞前后总动量没有变化〗5)引入概念: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高一物理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人教版
动量守恒定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电教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我们进行了“利用计算机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尝试。
在尝试过程中,我们认真分析了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的课堂试验,以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为例。
教具准备1、气垫导轨、光电门,接口箱, 已称量好质量的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 。
2、计算机(程序已输入) 、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量定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动量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生: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师: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力一段时间以后,其动量变化的规律,那么相互作用的物体,情况又怎样呢?〔展示动画〕站在静止的船上的人,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时,船就会后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两个物体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动量变化服从什么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利用气垫导轨上两滑块相撞过程发现动量变化的规律。
(1)两滑块弹性对撞(将弹簧圈卡在一个滑块上对撞)①向学生介绍仪器装置:师:这是水平气垫导轨,上面放有事先测好质量的滑块,冲气时,空气就从小孔中喷出,这样,导轨上的滑块就被悬浮起来,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呢?生:使滑块不受摩擦力或所受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师:轻推一下滑块,滑块做什么运动?生: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师:这是两个光电门A和B,当滑块经过光电门时,滑块上的挡光片就会遮住经过光电门的光线。
挡光片的宽度是10cm,他会遮光一段时间t,这个时间可由接口箱测出,并自动输入计算机。
②介绍实验做法:师:将弹簧圈卡在一滑块上,让两滑块对撞后返回。
光电门测定滑块m1和m2第一次(碰撞前)通过A、B光门的时间t1和t2以及第二次(碰撞后)通过光门的时间t′1和t′2,并将t1、t2和t′1、t′2输入计算机,由编好的程序计算出v1、v2和v′1、v′2进一步计算出碰撞前后的动量p1、p2和p′1、p′2以及前后的总动量p和p′。
高一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二.能力目标1. 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2. 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3. 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德育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民的巨大推动作用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五.教学难点正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六.教学过程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这尖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谁一下,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
一.系统为了便于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个引入几个概念1. 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这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而要灵活选取。
2. 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称为内力。
3. 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内力和外力和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
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演示]在气垫导轨上放两物体,中间系一弹簧,用一细线相连,在两力分别放两档板,移动其位置,使烧断细线后两物体能同时撞击两档板上,这样,就可以用物块两力的两距离表示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这是一种转化思想],测出两滑块的质量的作用后的位移,比较质量和位移的乘积。
1. 实验条件:以两物体为系统,外力很小可以忽略2. 实验结论:两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B A P P ∆-=∆,或0=∆+∆B A P P .注意:因为动量的变化是矢量,所以不能把实验结论理解为B A ,两物体的动量变化相同。
动量守恒教案
动量守恒教案教案标题:动量守恒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动量守恒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实验材料:小球、弹簧等;3. 实验器材:光滑水平桌面、弹射器等;4. 学生实验记录表;5.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尺子等。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动量守恒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动量守恒的现象和意义。
2. 提出问题:你有没有观察到在某些情况下,物体碰撞后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探究:3. 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使用实验材料和器材进行动量守恒实验,例如:使用弹射器将小球射出,观察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
4.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总结实验数据。
5.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情况,并引导学生归纳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概念讲解:6. 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动量守恒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解释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7. 结合实例,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方法,例如:碰撞问题、爆炸问题等。
巩固与拓展:8. 分组讨论和解决动量守恒相关问题,例如:两个物体碰撞后速度变化、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关系等。
9.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推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践应用:10. 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守恒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例如:交通事故中的动量守恒、运动员比赛中的动量守恒等。
11. 分组或个人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课堂总结:12. 对动量守恒的概念、原理和运用进行总结,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1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延伸:14.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量守恒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
15. 鼓励学生进行小研究或实验,深入探究动量守恒的特殊情况或扩展应用。
教学评估:1. 实验记录表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3. 学生对动量守恒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2 •学会沿同一直线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3 .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是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条件的判定。
2 .难点是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三、教具
1 .气垫导轨、光门和光电计时器,已称量好质量的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
2 计算机(程序已输入)。
四、教学过程
(―)弓I入新课
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下面再来研究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二者发生相互作用前后各自的动量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物体系统的动量又将如何?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以两球发生碰撞为例讨论“引入”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论推导。
画图:
设想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匀速运动的球,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和m,速度分别是
V1和V2,而且则它们的总动量(动量的矢量和)p p1 p2 m1v1 m2v2。
经过一
定时间m 追上m,并与之发生碰撞,没碰后二者的速度分别为V2和V2,此时它们的动量的矢量和,即总动量p p1 p2 m1v1 m2v2
板书:p p1 p2 m1V1 m2V 2
p p1 p2 m1V1 m2V2
下面从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出发讨论产p 和p 有什么关系。
没碰撞过程中两球相互作用力分别是F i和F2,力的作用时间是t。
根据动量定
理,m1 球受到的冲量是F1t m1V1 m1V1 球受到的冲量是F2t m2V2 m2V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 和F2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t F2t
板书:F1 t m1V1m1V1
①
F2t
m2V2m2V2
②
F1t F2t③
将①、②两式代入③式应有
板书:
m1V1m1V1(m2V
2
m2V2
)
整理后可得
板书:
m1V1m1V1m1V1m2V2
或写成p1p
2p1p2
就是p p
这表明两球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是相等的。
分析得到上述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这是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便它们彼此平衡。
桌面与两球间的滚动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和m 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2.结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它们所受外力
之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做此结论时引导学生阅读“选修本(第三册)”第110页。
并板书:
F外°时p P
3•利用气垫导轨上两滑块相撞过程演示动量守恒的规律。
(1)两滑块弹性对撞(将弹簧圈卡在一个滑块上对撞)
二次(碰撞后)通过光门的时间b和t2。
光电计时器记录下这四个时间。
将t l、t2和和t2输入计算机,由编好的程序计算出V I、V2和V*和v2和。
将已测出的滑块质量m和m输入计算机,进一步计算出碰撞前后的动量p i、p2和
P i P2以及前后的总动量P和P和。
由此演示出动量守恒。
注意:在此演示过程中必须向学生说明动量和动量守恒的矢量性问题。
因为V1和V2和以及V i和V2方向均相反,所以P计P2实际上是|p i|-|p 2| ,同理P i P2实际上是| P i | | P2|。
(2)两滑动完全非弹性碰撞(就弹筑圈取下,两滑块相对面各安装尼龙子母扣)为了简单明了起见,可让m静止的在两光门之间不动(P2=°),滑块m通过光门A 后与滑块m相撞,二者粘合在一起后通过光门B。
光门A测出碰前m通过A时的时间t,光门B测出碰后m+ m2通过B时的时间r。
将和r输出计算机,计算出P i和P1 P2以及碰前的总动量P=(p i)和碰后的总动量P。
由此验证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
(3)两滑块反弹(将尼龙拉扣换下,两滑块间挤压一弹簧片)
将两滑块置于两光电门中间,二者间挤压一弯成形的弹簧片(铜片)。
同时松
开两手,风簧片将两滑块弹开分别通过光电门A和B,测定出时间和。
将t 1和t 2输入计算机,计算出V1和V2以及P l和卩2
引导学生认识到弹开前系统的总动量p o 0,弹开后系统的总动量
P t | p, | | p2 | 0。
总动量守恒,其数值为零。
4•例题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甲的速度是3m/s,乙物体的速度是。
碰撞后甲、乙两物体都沿积压自原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的大小都是2m/s,求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对甲、乙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来说,由于其不受外力,所以系统的动量守恒,即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大小、方向均一般。
由于动量矢量,具有方向性,在讨论动量守恒时必须注意到其方向性。
为此首先规定一个正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
板书解题过程,并边讲边写。
板书:
miw m2v2 miw m2v2
m, v2 v2 m2 v, v,
m, v2v22(1) 3
m2 v, v, 32 5
讲解:规定甲物体初速度方向为正
方向。
贝U v i=+3m/s,v2=-1m/s。
碰后
v, 2m/s,v22m/s。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应有
移项整理后可得m比m为
代入数值后可得m/m2=3/5
即甲、乙两物体的质量比为3: 5
5. 练习题质量为30kg的小孩以8m/s的水平速度跳上一辆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平板车,已知平板车的80kg,求小孩跳上车后他们共同的速度。
分析;对于小孩和平板车系统,由于车轮和轨道间的滚动摩擦很小,可以不予考虑,所以可以认为系统不受力,即对人、车系统动量守恒。
板书解题过程:
跳上车前系统的总动量p=mv
跳上车后系统的总动量p/= (m+M V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m+M V 解得
V30 8 m/s 3m/s
m M 30 50
6. 小结
(1)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守恒。
(2)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通适用的基本规律,对高速或低速运动的物体系统,对宏观或微观系统它都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