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5全国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景物描写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分析和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分析和例题解析一、环境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散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在景物特点及技巧等方面绝大部分是相同的。
如果有区别的话,区别在于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更尊重小说的文本特征,更贴切小说的文体特征来分析、作答。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故事气氛。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4.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5.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社会环境。
二、情节“梳理概括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一般有两种:①概括小说的部分情节,如概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某一部分的情节。
②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这种试题有时候要求考生用--句话概括故事情节,有时候要求考生就某一角度对小说情节(情感变化)进行概括。
概括情节的角度:1.找出线索,理清文脉。
线索是贯串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一篇小说可以以物或人为线索,也可以以时间、空间为线索。
找出了小说的线索就把握了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2.明确冲突,把握矛盾。
小说情节的发展是矛盾冲突。
激化的体现,因此概括小说的情节要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
3.简明扼要,全面概括。
概括情节要言简意赅。
一般采用“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的形式概括情节。
概括时不要遗漏要点,一定要概括全面。
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三、鉴赏小说的结构艺术(一)叙述技巧1.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高考真题——小说环境描写手法
高考真题——小说环境描写手法1.(2015·湖南高考)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童年随之而去》)2.(2009·安徽高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董师傅游湖》)3.(2010·江苏高考)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溜索》)(2015·湖南高考)童年随之而去木心(1)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2)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
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3)“碗!”(4)“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5)“那饭碗,越窑盌(注:同“碗”)。
”(6)“你放在哪里?”(7)“枕头边!”(8)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9)“回去可以买,同样的!”(10)“买不到!不会一样的。
”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11)“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12)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13)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
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杜鹃花,山里叫“映山红”,是红的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
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我就这样动作着。
(15)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
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16)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
夜里下过雨。
(17)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高考小说阅读“景物描写”类试题应答指导打印 (1)
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2013、12、24 好的小说离不开成功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那么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呢?首先,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景物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
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理解景物中蕴含着相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再次,理解景物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具体来说,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例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已》开头的描写,作者就刻意渲染了酒店顾客“短衣帮”与“穿长衫”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实际上是为下文孔乙已出场作了铺垫,提供了一个舞台。
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 模糊”、“ 惨淡”、“ 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
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
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写景衬托人物心理是我国的传统写法。
在这方面,鲁迅可谓是行家里手。
《社戏》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课文是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三个方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美。
2015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_环境2
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
用。
注意:景物(环境)特点与景物(环境)描写
特特点是不同概念。描写特点是要答技巧的。
解题步骤
1、根据题干要求,分清描写的种类,是自然 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2、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自然环境语句好找, 在找社会环境语句时需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场 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 人物的对话、情节发展过程以及写作时间等。 3、根据句段,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 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4、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 概括环境的特点。
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
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
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
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
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
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思路指引: 一、明确作用 二、规范答题
自然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 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③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环境) ④烘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暗示 人物的命运。(人物)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情节) ⑥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主题)
景物的特点:
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
孤寂、沉闷等。
万里无云 草长云飞 风平浪静 万物复苏 百花争艳 姹紫嫣红 白雪纷飞 绿意盎然 山清水秀 春暖花开 桃红柳绿 蜂飞蝶舞 春雨绵绵 冰天雪地 白雪皑皑
冰封雪盖 骄阳似火 鸟语蝉鸣 鸟语花香 景色宜人
秋高气爽 桃红李白 郁郁葱葱 千岩竞秀 虚无漂缈
【总结】
环境 (自身作用)
2015高考小说复习总结之环境描写
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描写社会环境的语句是: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2.文段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反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反映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了“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 根源。
家渡过难关后的安宁与温馨。(1分) (3)揭示出这一家庭备受生活苦难折磨的生存现
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表达了对这个苦难家庭 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亲情的由衷赞美。(2分)
课堂小结
解答小说环境描写作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1、审清题干的要求,明确答题的角度。 2、看清环境描写段在文中的位置。 3、注意踩点,多角度切入。 4、注意规范答题(不可贴标签)。
人物心境,烘托、衬托人物性格;③暗示人物命运。
4、从主题角度思考:揭示或暗示或深化主旨。
课堂巩固 严冬海猎
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 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分)
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 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 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多了 酒,醉醺醺地投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 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 的海湾冷冷清清。
自然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照应题目。 ②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打基础。 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 示世态风情。 ⑥深化作品主题。
练一练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 去。
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 悲凉起来了。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题指导与训练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题指导与训练2004年高考辽宁卷,2007年高考海宁卷、湖北卷,2008年高考海宁卷、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均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
从历年高考考查的情况来看,小说文本阅读有走热的趋向,估计09年高考全国小说阅读文本的试卷应该在5~8套之间。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便是常考题型之一。
07高考湖北卷、08高考海南宁夏卷和08年高考浙江卷均对此题型进行了考查,09年考此题的可能性很大。
一、分值预测。
07年高考湖北卷的考查此题的分值是4分,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考查此题型的分值是6分,查此题型的分值是5分由此可见,09年高考此题型的分值区间应是4~6分,估计不会突破7分。
二、考题提问方式预测。
07年高考湖北卷提问方式是“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提问方式是“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08浙江高考提问方式是“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由此可见,09年考此题型的提问方式应该为以下几种: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本文第*段和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本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4.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考查知识点预测。
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
2.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4.象征和暗示。
5.衬托人物心情。
6.交代人物活动环境。
7.深化文章主题。
07年湖北卷考查了第1和第5点作用,08年海南宁夏卷考查了第2点作用,08年浙江考查了第1点、第4点和第5点的作用。
根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往年的高考试题看,09年的考查点应该集中在对第1、2、3、5、7点作用的考查上。
四、高考仿真训练。
灰袍子作者:石舒清当了努尔舅爷的面表现出这惊讶来。
高三语文:小说1.1:环境描写的作用探究学案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2018年高考小说专题探究——环境描写【考纲要求】了解小说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学习目标】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角度,扎实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准确赏析环境描写。
【设题角度】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2013年山东卷《活着》,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2.环境描写的特点:2014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文中第②段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3.环境描写的手法:2015年湖南卷《童年随之而去》,分析文中画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4.环境描写的寓意: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含意,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5.环境描写的赏析: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自主构建深度探究【课本范例】《祝福》认真阅读全文,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请结合相关语句多角度分条作答)1.文章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①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
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辛亥革命后称革命党人)。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高考真题 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1、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靜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
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
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
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
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
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
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
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
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
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
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
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
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
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
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
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靜。
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 考点3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考点3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命题规律1.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高考小说阅读试卷中,一般是围绕自然环境描写设题。
环境描写题选材的切入口有两种方式:第一方式切入口较小,一般为一段文字;第二种方式是对散见于小说的环境描写文字作综合性考查。
2.重点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题的命题,一般是分析描写手法和作用,或是分析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某某的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②指出某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③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某某(具体景物),请你分别说说其各自的作用;④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⑤小说多次写到某某(具体景物),这样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入题套路在小说文本的阅读中,环境描写类题型以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主要内容。
如何解答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角度加以思考。
1.交代烘托等角度从纯环境角度考虑,小说环境描写如下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作品的基调。
如鲁迅《祝福》第一次写飞雪:“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这里的环境描写就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
2.塑造人物的角度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小说环境描写主要有如下作用:①烘托人物的心情;②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在《祝福》第二次描写飞雪:“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这里写雪,表现了“我”的雪一样的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
3.情节发展的角度从情节发展的角度考虑,小说环境描写主要有如下作用: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2008全国卷Ⅱ_高三作文
200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自然之道”启人心全国卷II的作文题,以“海龟和老鹰”的故事为材料。
该故事原作者是美国人伯罗·蒙塞尔,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将其选为课文,取名《自然之道》。
课堂内外杂志社《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编辑部在其编订的《作文素材》中也有详尽的介绍。
材料中心是明确的:好心的游客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是莫大的伤害;正面的启示则是做事一定要遵循规律,要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
顺着这个主旨,可以多侧面地展开思考,因为在大自然面前或人类社会中,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以对待自然界而言,人们灭掉草原狼后导致鼠害及草原沙漠化;在人类的干预下,澳洲绵羊没有了天敌而过度繁殖;有人用剪刀帮蝶蛹破茧而出,以致蝴蝶不能飞翔……这些都是典型事例,由此可确立“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一类的主题。
把材料放到社会生活中,还可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游客一时的“爱护”,害苦了按既定法则生存、活动的海龟,这种“爱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否存在类似现象呢?家长过度呵护,容易导致孩子丧失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学校教育总是不愿让学生接触社会阴暗面,许多老师习惯于强调“校园是最纯净的”,有谁能像钱钟书先生那样直言“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读〈伊索寓言〉》)?放弃挫折教育、苦难教育或“黑暗教育”,孩子们就能避开挫折和苦难,永远生活在光明中了吗?在家长、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殷殷庇护下,孩子们看不到“老鹰”的利爪,只能得到错误的讯息:外面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沙滩上尽可放心嬉戏……关注现实的同学,可以谈有些地方大搞“政绩工程”,给农民建别墅却让他们欠下巨额贷款。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含答案一、文学常识1. 什么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在文学作品中,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艺术手法,描写自然风光和物品的外形、颜色、气息、声音、质地、纹理等方面的特征。
2. 为何要进行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表现人物和情节的必要手段,可以揭示社会生活的背景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加强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度,增强读者的感受体验。
3. 景物描写应注意哪些方面?景物描写旨在传达作家的情感和思想,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构合理,与情节和人物相协调(2)条理清晰,用亮丽的语言、细致的笔墨展现物象(3)突出重点,让读者对与情节和人物有关联的景物印象深刻二、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1. 以精细的笔触描绘物品的特征例如:(1)《阿Q正传》里的破草鞋(2)《荷马史诗》里的盔甲武器2. 以情感描写突出特征例如:(1)庐山云雾、黄山升旗、泰山日出,描写了山的雄伟、瑰丽的景象(2)《湘行散记》里描写的岳阳楼,揭示出作者忧愁和离散的情怀3. 以暗示等修辞手法传递意象例如:(1)《西游记》里的火焰山、五行山,通过暗示传递出世界的可怕和难以逾越(2)《苏三起解》里描写的雨苏,寄托了主人公爱国精神三、阅读理解1. 什么是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艺术手法,描写自然风光和物品的外形、颜色、气息、声音、质地、纹理等方面的特征。
2. 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可以揭示社会生活的背景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加强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度,增强读者的感受体验。
3. 景物描写的创作方法有哪些?可以通过以精细的笔触描绘物品的特征、以情感描写突出特征、以暗示等修辞手法传递意象等方式进行创作。
2008-2015全国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小说开头结尾作用
小说开头·结尾作用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浙江魔盒)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
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
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3.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
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难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
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饉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看到水渠工地上去了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涵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轻易地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小说现代理念。
(辽宁遗璞)4.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08 年高考现代文阅读 4 篇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马缨花季羡林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
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
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
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
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
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
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
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
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
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
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
没有一点活气。
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
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
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
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
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但是。
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场景(场面、景物、风景)描写导学案及练习
小说场景(场面、景物、风景)描写【知识储备】1.描写景物的方法:动景和静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实景和虚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空间顺序:由高到低、由远至近、由近至远等;复杂的内容分层描述、移步换景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衬托、对比2.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有:①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②烘托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或表现某种心理;③推动情节发展,或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④深化小说主旨;⑤象征和暗示社会环境。
3.环境描写一般考虑角度。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知识回顾:复习并掌握课本《外国小说欣赏》P29专题知识。
※常见题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链接高考】一、真题展示①2008浙江卷: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②2008宁夏海南卷《二十年以后》: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②2009浙江卷: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④2009安徽卷《董师傅游湖》: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文章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⑤2011江西卷《晚秋》:请指出小说开头划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⑥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请探究文中自然景观描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⑦2011广东卷《严冬海猎》:阅读文中两处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作者的描写意图。
⑧2011浙江卷4:请赏析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二、命题角度1.指出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2.赏析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3. 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解题要加强意识:1、内容和形式相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2、主题意识(注意结合作品主题)3、生命意识(人文性)[真题演练]1.(2009年浙江卷《魔盒》)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 语文课标卷(余闻)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余闻全国卷课标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
“常形”是指显示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五香反映带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
在显示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边县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氛围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不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
”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
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
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
”其实,湖带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
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怒的改变。
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
2008-2015全国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物象多次出现作用
多次出现作用1.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
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
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
下面讲发现朋友是嫌疑犯。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
他俩谁也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下面讲抓朋友。
1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2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宁夏二十年以后)2.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浙江乌米)3.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我困惑地摇了摇头。
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
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是无用的东西。
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①显示人物的情态。
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③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4.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和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
5.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6.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含义:①第一处“歌声”体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日快乐;②第二处“歌声”体现出他们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
作用:可使情节跌宕,前后呼应,人物鲜活,更能彰显主题。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知识点(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模板)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知识点
(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模板)
题型一概括、分析自然环境特点及作用
知识点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景观。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题型二概括、分析社会环境特点及作用
知识点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对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具体如下: 社会环境:时--时间,时代背景、写作时间
地--地点,场所、场合、地域等
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虚化的社会环境)
事--事件、情节,在事件和情节中寻找社会环境相关的内容
题型三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题型四探究环境描写
知识储备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015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环境
题
型
体
答
验
题
感
规
悟
范
点
拨
考 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核
心 探
第二节 环 境
究
训
练
解
高
题
效
技
提
法
能
突
破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三部分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
型 体
[考点解读]
答
验
题
感
规
悟
一、考纲要求
范
点
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拨
考
二、命题特点和命题形式
点 核
练
解
高
题 技
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效 提
法
能
突
破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三部分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
型
体
答
验 感
(4)步骤
题 规
悟
第一步,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
范 点
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
拨
考 是一致的。
点
核 心
第二步,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
探 究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
写(多是景物描写),分析其特点,鉴赏其技巧,概括 拨
考 其作用,俗称“一景三考”。“三考”中,景物描写
点 核
技巧虽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技巧一样,但在小说里一
心
探 般不是考查重点,而景物特点、作用是考查重点,尤
究
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物描写
1.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
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
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
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3.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
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
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全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
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安徽罗永才)
4.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
1)、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
在世俗人的眼光里,做人体模特也是“丑”的。
2)、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地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赵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山东审丑)
5..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
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
海肚天脚一片胭红。
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
这是霜冻的征兆。
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开头部分:(1)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海面、海肚天,交待了故事的地点——海边。
夕阳、暮霭,交待了时间。
(2)渲染冷寒的气氛,为故事的开展做好铺垫。
“硕大无朋的冰块”“严寒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为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
暗示少年正是因为生活所逼不得不下海,烘托出少年坚强的性格。
结尾:深化小说的主题。
结尾用“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来衬托少年完成海猎之后家庭的宁静快乐,揭示出这一家庭备受生活苦难折磨的生存现状,同时也衬托出少年坚强、懂事、富有责任感的性格,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广东严冬海猎)
6.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分)
答:“雪”:一是自然界的雪,二是象征着笼罩着的越来越近的外敌入侵的战火,三是象征应征入伍作翻译的消息,四是象征师生之间的亲疏关系。
“雪”与“腊梅林”:象征青年们志愿献身保卫祖国的纯洁无瑕、迎难而上的爱国情。
“雪”由大到停到消融的变化过程,喻示人物关系的和缓,更喻示着救国有望的情结。
7.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第九车厢)
8.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
【参考答案】(1)句子短小、简单、紧凑,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
(2)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才子赵树理湖北)
9.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
⑴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2分)
⑵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⑴运用比喻,将牛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⑵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10.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
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11..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①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
②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