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断句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断句示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这是《易经》中的开篇,通过断句的方式将天地日月四时自然界的规律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节奏感强,给人以美感。

2.断句示例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通过断句的方式凸显了其中的反问和辞章之美。

每一个问句或者陈述都独立成句,使得篇章更具有古典文言的特色。

3.断句示例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此句出自《庄子》,只有五个字,却展示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通过断句,使得每个字都得到彰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4.断句示例四夫以官人之言是可以入耳也,非宜以道术相误也。

这是《荀子》中的一句话,通过断句将文句的重点和逻辑关系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的意思都比较明确,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论述和观点。

5.断句示例五吾道一以贯之,有悔无他。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通过断句将思想的精义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独立成章,表达了孔子道德思想中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以上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通过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意思。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断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是阐述文意和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法之一,它能够使文章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

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技巧。

一、句末标点断句法1. 逗号断句:在表示并列关系、举例、列举、解释、转折等情况下,可以使用逗号进行断句。

例如:「盛德之人,其地载之」。

2. 顿号断句:适用于较长的复杂句子,可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例如:「非一日之寒(顿),无以相知也(顿)」。

3. 分号断句:适用于并列句或复杂句中,用于分开两个意义相对独立但有关联的句子。

例如:「嘉靖辛未(分),陛见」。

4. 句号断句: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

例如:「生也无情,乎?」。

二、语法结构断句法1. 主谓结构断句:根据文句提供者的意图和需要,将文句按照主语和谓语分为不同的部分。

例如:「人生乃江湖,江湖亦如人生」。

2. 主谓宾结构断句:以谓语动词和宾语为依据,将句子分为不同的部分。

例如:「吾闲居洛阳數载,于市朝正眩」。

3. 定状定补结构断句:以定语和补语为依据,将句子断开。

例如:「终日不见其所燕者,则心之所存,亦不復知所將之」。

三、内涵断句法内涵断句法是根据句子的意含和表达的情感特征进行断句的一种手法,重点放在理解文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上。

1. 概括性断句:根据句子的总体表达意境,通过词语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断句。

例如:「志和者天下,心正者道也」。

2. 强调性断句:根据句子中需要强调的内容,突出某一部分的意义。

例如:「亦可以本造则生恶,亦可以矫世则善行」。

3. 对照性断句:通过对比、对照的手法,将句子分割成两个对立的部分,以表达强烈的对比感。

例如:「得见于天者庆,受感于物者忧」。

四、情感断句法情感断句是一种根据表达的情感变化和力度的不同,将句子分段的断句法。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以上仅是文言文常用的断句技巧,断句的准确与否,还需要根据具体句子的语义和句子结构来决定。

在文言文的断句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地运用这些技巧,使句子更加通顺、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曰”后冒(:),“哉”问叹(?!)。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文言文中,
如果遇到“曰”字,其后通常会有冒号;如果遇到“哉”字,通常表示
疑问或感叹,其后可能会有问号或感叹号。

2.“于”、“而”一般在中间。

这句话说明,“于”和“而”这两个词在
文言文中通常位于句子的中间。

3.“耶”、“乎”经常表疑问(?)。

这句话表示,“耶”和“乎”这两个
字在文言文中常常用来表示疑问,其后可能会跟问号。

4.“则”前断句常加逗(,)。

“则”字在文言文中的出现,常常表示一种
条件或转折,其前可能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时需要在“则”字前断
句,并在断句处加上逗号。

5.“矣”、“耳”、“焉”后常加句(。

)。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文言文中
出现“矣”、“耳”、“焉”这些词时,它们后面通常会是一个完整的
句子,需要在这些词后断句,并加上句号。

6.“者”、“也”作用表停顿,或句(。

)或逗(,)酌情看。

这句话表示,
“者”和“也”在文言文中可以用来表示停顿,其后可能是句号,也可
能是逗号,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酌情判断。

7.仔细琢磨只等闲。

这是断句的总口诀,意思是在做文言文的断句时,需
要仔细琢磨句子的意思和结构,不能马虎从事。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
能准确地进行断句。

请注意,以上口诀只能作为断句的辅助工具,实际断句时还需要结合语境和文意进行理解。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句号(。

)为界断句:这是最基础的断句方法,一般情况下,在
句号处断句。

2.以问号(?)和叹号(!)为界断句:问号和叹号通常标志一个完
整的疑问句或感叹句的结束,可以根据其位置进行断句。

3.以连词为界断句:连词是连接两个句子或词组的词语,例如:“而且”、“乃至于”、“然则”等,可以根据连词的位置进行断句。

4.以感叹词或插入语为界断句:感叹词或插入语一般是独立的词语或
词组,常常用逗号与句子分隔开,例如:“哎呀!”、“不过”、“无非”等。

5.以顿号(、)为界断句:顿号用于列举词、名词、句子等,可以根
据顿号的位置断句。

6.以逗号(,)为界断句:逗号是最常见的断句标点符号,用于分隔
句子中的短语、修饰语、并列词等,在逗号处可以进行断句。

7.以书名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为界断句:书名号和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作品,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位置进行断句。

8.根据意群断句:意群是文言文中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一般由
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可以根据意群的意思和成分进行断句。

以上是文言文常见的断句方法,根据具体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断句时
应考虑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今天,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且它仍然被广泛地使用。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没有语言的界限,它往往有很高的难度。

因此,学习文言文的学生至关重要的是要熟悉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总的来说,文言文断句有6种主要方法,它们分别是“以逗号停顿法”、“以句号停顿法”、“以冒号停顿法”、“以问号停顿法”、“以顿号停顿法”和“以叹号停顿法”。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并且提供一些实例:1. 以逗号停顿法:用逗号来分隔句子,分隔句子时必须注意,在逗号前的句子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逗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今日,乘舟而行乃是乐,更见山水之秀丽”。

2. 以句号停顿法:用句号来分隔两个句子,在句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在句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极乐之处,乘舟而行乃是乐;无边之境,更见山水之秀丽。

”3. 以冒号停顿法:用冒号来分隔句子,凡是在冒号前的句子,都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冒号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以问号停顿法:用问号来分隔句子,问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问号后面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必须是疑问的。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 以顿号停顿法:用顿号来分隔句子,此外,顿号前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是往往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例如:“天地之间,苍茫无尽;星辰之间,浩渺无垠”。

6. 以叹号停顿法:用叹号来分隔句子,叹号前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叹号后的句子必须表达出在感叹的语气。

例如:“先祖历尽千辛万苦:可是现在,却是国泰民安。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的六种方法的介绍,以及各种方法的例句介绍。

学习文言文的学生,以上提供的六种断句方法一定要掌握,熟练归纳,才能运用到正确的地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速度,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1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帮助读者把握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断句示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

1.《红楼梦》:石、夏、芸、李、箫、金、芷、等诸姑娘,自东府游后,无别说,只说何其苦夫!之是水月庄矣。

2.《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史记》:高祖乃平天下,创业未半,而五帝分裂,天倦人杰,使高祖兴起,此特为高祖崛起之际人杰地利所为也。

4.《左传》:楚子使相孟尝君使于吴。

吴子曰:“寡人有三宝,谓之不堪与?”对曰:“何宝?请闻之。

”曰:“一宝去女,二宝去臣,三宝去亲。


5.《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尽量按照意义和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
用以及句子的词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断句的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透过古文的断句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加油!。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在文言文中,断句的准则主要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

第一章停句停句是在文言文句子中,在意义完整的地方停下来,使句子更易读懂。

停句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例1:________其治李林甫者,可别也。

例2:________人不可镕于器,器不可附于人。

第二章顿挫顿挫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断句规则之一,它是指在一个长句中适当地断开,以增加语气的变化和表达的准确性。

顿挫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逗号、分号和破折号。

例1:________人之初,性本善。

例2:________天生万物,以养人为本。

第三章停息停息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用于表示句子的停顿、呼应或起承转合关系。

停息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顿号、句号和问号,也可以省略标点符号而靠意义的变化进行断句。

例1:________春秋之时,战国之际。

例2:________身世这等,真是可怜。

第四章停滞停滞是文言文中的断句方式之一,它用于表示句子中的一种停顿,延缓语气的表达。

停滞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顿号。

例1:________言者,无罪也。

例2:________平常心,看世间百态。

第五章分句分句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是在句子中适当地划分出多个分句,以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晰。

分句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逗号、顿号和句号。

例1:________君子贤者,其言也信。

其行也动。

其忠也君。

其义也勇。

例2:________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不思而问之,不亦愚乎。

第六章总结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几种方式。

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结构。

1.本文档涉及附件: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附件的详细描述和附加)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法律名词进行详细解释)。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

郑 国 将 有 诸 侯 之 事 子 产 乃 问 四 国 之 为 于 子 羽 且 使 多 为 辞 令
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省略。
4、修辞断句法: 古人写文章非常讲求句式的整齐对仗, 所以借助“对称、对偶、排比、顶真”等修 辞,也能找到断句的路径。
其 行 虽 不 轨 于 正 义 然 其 言 必 信 其 行 必 果 已 诺 必 诚 不 爱 其 躯 赴 士 之 厄 困 既 已 存 亡 死 生矣 光 召 尚 书 玺 郎 郎 不 肯 受 光 光 欲 夺 之
1、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 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在句中常作主语 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 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注意:1、名词动用 2、名词省略
2、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虚词标志:夫、盖、安;于、以、而;乎、矣…. 对话标志:曰 连词标志:遂、是故、然、由是…
5、文意断句法: 下 视 其 辙 登 轼 而 望 之 曰 可 矣 车把
可见,断句是以正确理解文意为前提和关键的,所 以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的积累文言词汇是学好文言文 的本。 一切方法都是技巧,是末,过于看重方法,就犯了 舍本逐末的错误。
或 何 稻 中 甘 足
谓 以 耕 有 泉 而
郊 知 白 樵 釜 岛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 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 者也则事寡败矣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 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仪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 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 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 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太 少 无 非 不 发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

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

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

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

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

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答案: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 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 若人有其宝。
【译文】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 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 我把它拿给玉 石匠看,匠人认为是块宝玉,因此才敢献上 它。”子罕说:“我把不贪心当做宝,你以玉为 宝,如果把玉给了我,我们都会丧失宝。不如 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
总结:文言断句的主要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对话、引文定句读。
4、据修辞,定句读。 5、依总分,定句读。
6、借助文言句式及固定结构断句
实际 操作 中要 综合 运用
断句口诀
做前: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先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探究四:(2)朗读下列语段,看有什么特点?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偶
方法4:明确修辞,定句读
(1)、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 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2)、句式整齐,前后照应,四六句多又 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4、答案: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
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
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看样子您好像有些
不痛快。以前我曾经听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 人。’”
做中:
词性词义要精研, 句法结构帮助判。 紧抓“曰”“云”“言”,对话标志易 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更有规律供参看。 排比对偶与反复, 修辞提供好条件。
做后: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方法在手心不慌,灵活运用把分赚!
译文: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 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 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 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 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 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 "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 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方法2:看虚词,定句读
1.句首标志词
(1)发语词、叹词、表敬副词:夫、盖、若夫、嗟 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惟、则、凡、 其、窃、敬、请、若、岂,等等。
(2)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 顷,顷之、向之、未几、已而、须臾,等等。
(3)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4)关联词: 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 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等。
2、答案: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 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 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珠宝,把珠宝放 在一个用木兰香木做成的匣子里。这个匣子用桂、 椒一类香料熏得芳香袭人,镶缀着珍珠,装饰着 玫瑰石,装嵌着绿翡翠。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 下来,而退还了里面的珠宝。这个楚国人可说是 善于卖匣子,不能算是善于卖珠宝。
二、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断句前先要读几 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 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 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和方法,巧妙断句。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断句常用的一些方法
探究一: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 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匡衡)以光映 书而读之。
探究二: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 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探究五: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 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 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 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 者,知胜之道也。
方法5:依据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 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文言断句,继续总结归纳断句 的其它基本方法。 2、加强断句训练,提高断句能力。
探究四:(1)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 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汉宫 秋》第三折[梅花酒])
顶真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 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汉 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本课小结:文言断句的三种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实际 操作 2、找虚词,定句读。 中要 综合 3、对话、引文定句读。 运用
课堂巩固练习
请给同学们完成活页卷。
活页卷答案参考 1、答案: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 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 孤 此 四者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 也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 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断句
我们还可以借助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等)和一些文言固定句式 来断句,这里就不再详述。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 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 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 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 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 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 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 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译文: 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只不过十 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所有富贵人家的子弟, 意气豪放、志得意满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 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 唯独这五个人声名显赫,为什么呢?
探究三: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 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 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 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 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 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及步骤。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基 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一、基本概念 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 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 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 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 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 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 古书断句也叫断句读。
方法2:看虚词,定句读
(4)复音虚词: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等。 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 3.句尾标志词 (1)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 (欤)、耶(邪),等。 (2)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 云云,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 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 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 者亦已众 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 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 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 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 也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 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 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 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 定句读
文言文中,一般完整的句子,都含有主语、 谓语、宾语。主语和宾语,由名词、代词或名词 短语充当,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有 利于准确断句。此方法也可称巧用语法断句法。 文言文中,这些名词包括朝代名、国名、人名、 物名、地名、官职等。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 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 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或 者省略。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方法3:依据对话、引文,定句读 对话、引文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 据。对话、引文常用“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为标 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 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