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
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
第一篇: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翻译20练(教师版)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对他很是惊异。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一、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
(译文)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译文)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译文)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译文)
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
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
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8.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译文)
9.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译文)
10.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送翻译)高中生都在做~
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送翻译)高中生都在做~
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行断句。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不能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7、根据文章结构断句。文言中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写的。如总分或分总结构,在论述类文章中,运用较多。可以利用文段中的结构关系断句。
习题操练
1.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文言文句式翻译及断句训练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句式翻译及断句训练
2013-10-8
一、把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并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
2、居则曰:“不吾知也。”
3、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见陵之耻除矣
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6、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7、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8、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9、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10、初十日,遂被逮
11、环村居者皆猎户12、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1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4、秦王不怿,为一击。
15、刘备,天下袅雄。1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1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8、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1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0、巫妪弟子是女子也。
21、吾不能举全吾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2)
(3)
(5)
(二)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
(二)汉滨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答。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也,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译文:
(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断句翻译练习
3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 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 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断句】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 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 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 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 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 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翻译】商鞅制定新法完毕,尚未颁布。 他恐怕百姓们不信赖自己,于是在秦国 都城的南门口竖立了 一根三丈长的木杆, 召集百姓,告示说:“如果有人能将木 杆移至北门,赏赐十金。”众百姓听了 很奇怪,不知他是什么意思,都不敢贸 然去移。商鞅又说:“能移木杆的人, 赏 五十金。”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人 来,将立木搬至北门,商鞅当众赏赐了 五十金,以表示 自己言而有信,不欺骗 百姓。事后,他便颁布了新法。
断句翻译练习: 1、金钩桂饵
பைடு நூலகம்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 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 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则是然 其得鱼不几矣。
【断句】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 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 则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翻译】鲁国有个爱好钓鱼的人,用珍 贵的桂花香料制成的食品作鱼铒,又锻 制了黄金的鱼钩,在上面镶嵌着闪光的 银丝和翠绿的玉石,还用翡翠鸟的羽毛 编织成钓丝。(一天,他兴冲冲地抡着 这副罕见的鱼具钓起鱼来,)虽然他操 持鱼竿的姿势和位置都很准确,然而, 钓上的鱼却没有多少。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考查题型:
大致命题形式:主观点断,一般只要求在句中关键处断开。
解题策略:
断句时,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高考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只需要用“/”断开即可。湖南省的断句题通常会以客观选择的形式出现。
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烛之武退秦师》)这段文字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根据这些内容,点断就很方便。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高考语文翻译专项训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翻译专项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高考文言文翻译得好不好,是否贴切,很能体现考生的古文理解水平。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翻译专项训练习题,请考生认真复习。
翻译专项训练习题一
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节选自《资治通鉴》)
答案: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
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
答案: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
3.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翻译。
①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的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的习题及答案关于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的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6分)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1.用“/”给划线部分断句(3分)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2.翻译下面文字(3分)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翻译:
二、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3分)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②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咻:喧哗打扰。②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和居民区。
1、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3分)
译文:
2、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3分)
译文:
3、王谁与为不善?(2分)
译文:
4、用斜线(/)给画线的句子断句(5分)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及词句释义》练习题
李生论善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②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⑥炯戒⑦。”
【注释】①或:有人。②悉:全,都。③还:通“旋”,掉转身。④盍:何。⑤迨:等到。⑥昭:展示。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或谓.君不善学() (2)王生不说.()
(3)王生益愠.() (4)余不敏.()
2、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友李生问之.
A.是吾剑之.所从坠 (《刻舟求剑》)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C.至石之.半(《河中石兽》)
D. 曲肱而枕之.(《论语》)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
君但识之而不思之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5、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
......来回答)
6、读完上面这则故事,说说从王生
.......?
..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学习方面的启示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答案版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一)孙武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
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①,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
”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
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
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
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有力焉。
注:①鈇钺:砍刀和斧子。
1.用斜线为全段断句。
2.解释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将意思写在原文中)
3.翻译句子,字字落实,又要保证译文通顺。
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⑵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二)孙膑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②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
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③。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训练
高三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日日练
1.韩褒智逞豪强
(韩)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林)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
4.程敏政舞弊案
弘治乙未科会试程学士敏政主考仆辈假通关节以要赂举人唐寅辈因而夤缘喻窃高第为言官华昶等所发逮赴诏狱。孝皇亲御午门,会法司官鞠问,以东宫旧官从轻夺职。
5.汉武帝执法不私亲
久之,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狱系内官。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请论,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
6.尹赏捕盗
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江湖中多盗贼,以赏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
7.唐临纵囚
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30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30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30题
1.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2.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4.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置思之法因得其玄秘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王以为奇进于中国诏举朝能弈者与较又求四方有高手名者敌之皆败。或言杨靖善弈;时靖以事系狱③,诏释出之。靖请以盘满贮桃实于前而弈,猴心牵于桃,遂连败。诏椎杀之。
5.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7.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文言断句及翻译
2.文言断句、翻译训练: 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任新蔡令。先时, 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肃至,命树畜 繁者不加赋,民遂殷富。濒淮民有窜入宋境,间 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不如渡 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 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奏可。
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 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 八十/奏可。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 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 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七。文言文断句、翻译训练。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
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
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余岁,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亦非
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吾尝使人觇元昊,状貌异
常,他日必为边患。”鬷殊未以为然。比再入枢密,元昊反,
帝数问边事,鬷不能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未决。帝怒,
鬷与陈执中、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始叹玮之明识。
鬷少时,馆礼部尚书王化基之门,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
至建武中/司徒掾班彪以为其言鄙俗/不足以踵前史/又 雄歆褒美伪新/误后惑众/不当垂之后代者也/于是采其 旧事/旁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五篇。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之:②适:③特:
2.翻译句子
顾反,为女杀彘。
答:
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用/表示),并翻译。
断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1.断句并翻译。
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
2.翻译: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三)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文:②获:③鲜:
2.翻译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一、诸葛亮认错
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顒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之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家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变劳乎亮谢之及顒卒亮垂泣三日(司马光《资治通鉴》)
二、勤训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媮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选自《战国策》
三、韩信将兵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上:指刘邦。
四、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今王动②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③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④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②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③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④王:称王。名词作动词用。
文言文断句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专项训练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与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
门。
3.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
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
4.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
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5.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之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
世之奸臣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6.曹公问裴潜曰卿昔日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
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
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8.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
9.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曰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
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而醉。
10.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前朝今虽欣
逢圣化犹义形于色。
11.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所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较二反自好读书
憎人学问三反。
12.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如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
美。
1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之: ②适: ③特:
2.翻译句子
顾反,为女杀彘。
答:
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用/表示),并翻译。
断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1.断句并翻译。
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
2.翻译: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三)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文: ②获: ③鲜:
2.翻译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3.断句并翻译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宫之奇知虞将亡
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 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而归图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吾不去,惧及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亡。(《国语?晋语二》)
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 ②衅:破绽,弱点。 ③孥:妻子儿女。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谏: ②图: ③及:
2.断句并翻译。
断句: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
3.翻译句子: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4.宫之奇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城: ②益: ③更: ④辍:
2.翻译: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
3.断句并翻译。
断句: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翻译:
4.请说一说这段文字的主旨。
(六)中山君飨士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
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飨: ②亡: ③顾: ④饵:
2.翻译句子: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3.断句并翻译。
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
4.中山君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答:
(七)上下其手
二十六年,楚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 颉遇王子弱焉。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戍: ②正: ③上: ④获:
2.断句并翻译。
断句: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
3.翻译:颉遇王子弱焉。
4."上下其手"后来成为一个成语。从文中内容判断,请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
(八)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大夫,名蔑。乡校:当时地方公众
聚会议事的场所。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损: ②克: ③信: ④信:
2.断句并翻译。
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翻译:
3.翻译句子: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4.这则故事表现了子产的什么品质?
答:
(九)曾参杀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战国策?秦策二》)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处: (2)走: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一、1.①到 ②往、到 ③只,不过
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 1.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1、①文雅 ②得到(正确的方法) ③少
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
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4.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四、1、①劝告 ②图谋 ③累及
2.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
3.(这种做法)已经拔除了自己的根本了,凭什么能长久(存在下去)呢?
4.忠信是立国之本。
五、1.①修筑城墙 ②增加 ③再 ④停止
2.失去齐国,即使把薛地的城池修到天那么高,也还是没有用处。
3.断句: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翻译: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不能逮住它,用钩不能牵住它,一旦跳荡离开了海水,蚂蚁就可以称心如意的把它吃掉了。现在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么呢?
4.文章主旨是说只有保持国家的强大才能长治久安。
六、1.①宴请 ②逃亡 ③回头 ④给吃
2.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
3.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4.说明两点:一是怨恨不在大小,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使人怨恨的事;二是要急人之难,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才是最可贵的。
七、1.①守卫 ②评定是非 ③向上,这里指抬高 ④俘虏
2.断句: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皇颉)出兵与楚国军队交战,打了败仗。穿封戌抓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夺这个俘虏
。
3.我是碰上王子才打了败仗的。
4.比喻耍弄政治手腕,营私舞弊。
八、1.①减少,消除 ②能 ③的确 ④相信
2.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翻译: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3.不如稍微疏通,使河水疏导;不如我听到(这些意见),把它们当作药物啊。
4.表现了子产善于体察民情,充分尊重民意的从政作风。
九、1.①在,住在; ②逃跑
2.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翻译: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
3.我恐怕您也会听了有人说我的坏话而怀疑我。
十、1.①确实,实在 ②疲倦 ③努力 2.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翻译: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桀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灭亡呢?
2.断句并翻译。
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翻译:
3."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一句的言外之意是:
答:
(十)襄子饮酒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西汉?刘向《新序?刺奢》)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1)诚: (2)病: (3)勉:
2.断句并翻译。
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