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3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城市化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所有人的期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城市化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板书第三节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板书:1、城市化的概念)从概念分析城市人口的增多,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在这个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什么变化?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长就是城市化的三大标志。
(板书:2、城市化的标志)(强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承转)那么,促进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呢?读图思考——讨论——归纳(调查学生)(板书)3、城市化的动力——推力、拉力(完成学案)(活动)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城市化带来哪些变化?(板书:4、意义)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带来聚落形态变化;3、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城市化的动力、意义2.结合实例和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2.分析城市化的阶段、特点及地区差异难点:1.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及逆城市化的原因2.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教学方法】五步三查(分五步,并进行三查)第一步:自学。
依据学案个人自学,找出疑惑;(课前自习时间完成)第一查:学习进度及疑惑;第二步:互学。
互助合作,解决疑难;第三步:展示。
展示成果;第二查:暴露出的问题;第四步:共学。
师生互动,全班共学,解决暴露的问题;第五步:整理。
总结整理。
第三查: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案】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2.城市化的动力(1)推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化水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
2.阶段和特点在图中如何读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及速度快慢?(1)A(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________;(2)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____,市区出现了___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城市化;(3)C(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____,城市人口比重增长____________;城市化速度_____;出现____城市化,整个大城市人口______。
3. 案例分析:①归纳:英国的城市化之路。
将下面内容填写在下面横线上:①逆城市化②人口增长微弱,再城市化③城镇数目迅增,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城市化起步④出现郊区城市化;形成英格兰城市带19世纪:________-- 20世纪________---20世纪下半叶_______—近20年来____【课堂探究案】【自主探究】据城市化的概念归纳总结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城市数目: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从第_____产业逐渐向第_____产业转移注:其中城市化水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第一课时)以深圳为例班级:小组:姓名:【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与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学习目标】1.结合区域资料,理解城镇化的含义和标志。
2.通过案例和资料,综合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特点和差异。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思考城市中新市民的来源、城市的发展与变化,感受青龙县城城镇化的过程。
【认知内化】材料1:1979年3月5日设市以前,深圳叫做宝安县,总人口约30万,是一个以基塘农业为特色的农业县,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民生活穷困。
材料2:2022年,深圳市常住人口达1768.1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87.68亿元,已成为中国超大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来自于深圳市统计局网站)材料3:深圳街区发展变化图1.什么是城镇化?2.城镇化的标志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活动探究】活动探究一: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材料1:深圳市地区生产业结构的变化(右图)材料2:2022年1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在赤石镇新里村实现了水稻从育秧、插秧到收割的全过程机械化,这大大提高了当地粮食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品质,节约了农业种植成本,科学推进农药、肥力减量化亦取得成效,深汕农业现代化探索示范迈出极具意义的一步。
根据上述材料探讨:1.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关系?活动探究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以中国为例)材料1:深圳的城镇化过程是中国城镇化过程的一个缩影,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右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率数据。
3.结合材料并利用1978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材料2: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已超过60%,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但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不到50%。
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2
高一地理导学案编制:孙仁杰审核:审批:时间:2014-3-13 No.XA0072.3城市化二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2、针对问题,能够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产生影响的原因: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_______日益扩大,____________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2、产生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__________________。
(2)不利影响: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噪声污染、________________。
4、改善措施:建设________________。
(1)发展低污染的________________和绿色交通,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城市景观与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1、城市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
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居住的城市具体有哪些问题?2、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加以解决?3、结合案例:合肥市环城公园成为生态城市给我们常州市今后的建设有什么启示?第三部分当堂检测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2、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浩瀚宇宙,探求真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保护和改善环境,不应该()A.加强城市管理B.控制经济发展C.进行全面规划D.扩大绿地面积4、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5、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6、伦敦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分散和减少大城市职能 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C.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 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7、上海市提出限制新建楼房高度的规定,其目的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中的()A.城市住房紧张 B.城市热岛效应C.城市水体污染 D.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8、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A.煤烟、粉尘 B.工业废水 C.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酸雨9、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2.3《城市化》课程教学设计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地理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地理志趣、习惯、地理能力、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随着广州的快速发展,作为广州人的学生们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教学过程着重体现地理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教学过程注重贴近生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志趣。
【学情分析】高一4班大部分为广州市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大城市,而近年广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学生能很好地体会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解这一课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影子,所以,讲解本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影响系统的思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许多例子发生在学生周围,因此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会体现出特别感兴趣,回答问题也较为主动。
由于高一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不足,需要教师适时给予正确的点拨引导和恰当的语言总结。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内容是《第三节城市化》的第二课时,是对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材中完整地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2、难点:联系实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能够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通过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分析,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Word版含答案
材料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 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 有毒物质。目前我国约 1/5 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 的城市空气质 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
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乙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
11
D.甲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各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其次 需要结合所学城市化的知识,判断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及相应特点。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⑤→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降低,反映的是逆城市化现象,所以 C 正确。(2)该现象为逆城市 化现象,产生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便捷、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与农村劳动力丰富无关。 (3)乙阶段劳动 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分别约为 48%、30%、22%, 因此乙阶段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百分比大约是 52%,应处于城市化 中期阶段,对应图 a 中的③阶段。 (4)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工 业、服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高),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工业、服 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较低),因此甲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缓 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代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城市环境质量低。 [答案] (1)C (2)C (3)A (4)D
[问题] 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是什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 这种现象是逆城市化。原因:大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人 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交 通发展,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中地理 2.3.1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3城市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2.让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二、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三、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电视录像机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通过P31图2.17分析城市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①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②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③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问: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点拨:城布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讨论结合图2.18 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然后采取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 2.3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类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城市功能区的作用、形态和区位特征。
3、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发展变化。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2、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解释其成因。
难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解决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案例论证法、读图分析法、主题讨论法【板书设计】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有哪些主要标志?城市化水平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三、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二)、解决办法:1.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3.控制城市规模【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一、城市化的含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5教材内容,思考: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城市化。
即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城市化有哪些主要标志?城市化水平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5城市化阶段时间城市人中比重城市化进程第一阶段 1750年前 1%—2% 缓慢增长第二阶段 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3.3%(1900年)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第三阶段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1%(1990年)城市化速度、规模、范围达到空前程度综合上述表述,可以看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教学设计《城市化》的第一个小知识点“城市化”【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 在新课标中,对《城市化》的第一个小知识点“城市化”有如下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课标分析: 本次课程内容主要学习四个内容,根据上面课标的要求,本节课不仅要求学生对城市化有理性的概念及特点的认识,还要求学生在感性上去感知城市化。
同时,课标说明了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运用图片对比及学生参与活动来让学生对城市化形成更深的认识。
【教科书分析】本次课包括四个内容:一是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过程;二是衡量城市化的标志;三是推动城市化的的动力;四是城市化的影响。
重点为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过程;城市化的特点;推动城市化的的动力。
难点是城市化特点的概括。
对于“城市化的影响”这一内容,只要求简单了解。
【学情分析】“城市化”研究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从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粗浅的、片面的,本节教学将以图片、讲解及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更加理性、深入地了解城市化相关问题。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城市化。
【设计理念与思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
主要以讲解+小组讨论为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影像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的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其衡量标志。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3、理解城市化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展示武汉的一些照片,让学生从感知上认识城市。
2、展示课本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化的定义。
3、以城市化的概念入手,讲解衡量城市化的标志。
4、小组讨论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设计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出一套关于城市化的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并附上答案。
5.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城市化”的短文,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对城市化的认识、感受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典型现象,如城市扩张、高楼林立等,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现象的关注。
-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弥补。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 第三节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判断1.城市化仅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 × ) 2.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
( ×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发展中 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C 高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 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合理城市化——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今日上步——华强北商业中心 华强北商业中心 今日上步
标志一: 标志一 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
上步区平整土地(1982) 上步区平整土地
上步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 上步第一座高楼 电子大厦(1983) 电子大厦 )
背景资料——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背景资料 年份 1980年 1996年 2004年 城市面积 KM2 3.8 101 551.0 城市人口 数量(万) 数量 万 1.0 160.3 597.5 总人口 (万) 万 33.3 482.9 800.8
率先在中国进 行改革开放的深 圳市, 圳市,又将率先 迈出历史性的一 新年伊始, 步。新年伊始, 深圳市宣告: 深圳市宣告: 2004,深圳要全 , 面城市化, 面城市化,做全 国第一个没有农 村的城市! 村的城市!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推动城市化发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展的因素。 展的因素。 •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进程、特点及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 异及特点。 异及特点。 •
1 、按照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 阶段, 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 加速(中期 加速 中期) 中期 阶段。 阶段。
30
20
2,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城市 10 , 化水平 低 , 发展速度快 , 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略高于经济 环境、 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带来了 环境、 ,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社会秩序等 问题。 问题。
19世纪 ——20世纪 ——20世纪下半叶——1985年以来 世纪 世纪下半叶 世纪 年以来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高中地理 2.3 城市化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2
《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城市化》是人教版地理下册第六单元《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拘泥于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由于本节地理数据繁多而枯燥,教学效果往往不佳。
能否找到既便于老师的教学,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充分达到教学效果,本人对该节作了如下的处理: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学习。
2、挖掘传统教学优点,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
3、在教学中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加强对图表的运用,培养学生利用图表提供的地理信息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有助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能力的培养。
二、设定教学目标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老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可能定位于”应该如何教?”,而淡化了“学生如何学?”,在如此教学思维方式之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因此,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新的理念,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的设计表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2、教学难点:运用地理数据,分析解释地理现象\地理事实的基本能力四、多媒体的运用地理摄影照片及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启发教学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城市化”。
城市化,简言之就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动态过程,它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有什么特征?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二)、新课讲解1、城市化的含义①城市化的概念(板书)[师]:什么是城市化?[生]:阅读教材的文字系统并回答(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师]:概念剖析,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为人口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为地域城市化。
高中地理 2.3.2城市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3.2城市化一、产生的问题:1来源危害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出的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所排放出的尾气人们的健康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固体垃圾污染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人体健康和环境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思考: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讨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你赞成哪种看法?还有别的有效方法吗?城市住宅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最近几年来,我市的就业状况如何?为什么?就业状况差还会带来哪些问题?城市化还会带来什么问题?二、解决办法:(以上海市为例,讲解解决的办法。
)1.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为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全面展开对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的治理工作。
如苏州河的治理、降低城市污染物浓度、加强绿化建设,截止1990年,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3%。
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扩宽主干道,修建环城公路,修筑了南浦大桥和扬浦大桥,新修城市高架公路和地铁,改造住宅。
3.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思考:什么时候许多国家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上海的卫星城有哪些?上海新建了哪个新区?目前浦东新区在上海的地位如何?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上海市为改善交通条件,做了哪些工作?上海如何解决住房问题?为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上海市做了哪些工作?我市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说说峡山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给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
(2)过快城市化会带来哪些问题?试提出缓解这些问题的措施。
2、小结。
总结反刍,整理笔记
学生整理思路和规律,落实基础知识。
反馈练习:白板展示课堂练习,学生进行作答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题
2.3城市化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主备人
集体备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2、熟练掌握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3、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措施。
过程
方法
1、通过对地理图表和地理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3、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读课本32页第一段,明确。)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读P32图2.19,完成下表。
的国家和地区
3、补充:各阶段发展新趋势
中期阶段:郊区城市化
后期阶段:逆城市、再城市化
4、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5、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表格)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表格)
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作业
设计
完成学案练习。
教学
反思
武威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补充修改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城市人口变化、面积变化、城市群的出现,说出有什么变化。引入新课:什么是城市化?
4、案例分析: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阅读课本P33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思考下列问题:
(1)伦敦市的城市化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2)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伦敦城市人口开始减少?伴随着这一现象,城市中心出现了哪些问题?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根据图2.18完成表格
国家
类型
学习新课。
一、什么是城市化?
教材导读:
1、城市化的概念
2、城市化的标志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4、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5、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结合多媒体展示,点拨指导:
1、城市化的标志与概念(读课本31页第一段,图2.16明确。)
2、城乡人口迁移的主要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分别是什么?(读图2.17总结)
起步
水平
目前
速度
特殊现象
发展中
国家
发达
国家
2、问题探究
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不合理有哪些表现?
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
3、完成P35页活动。
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以打造半岛水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中心为目标,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加强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等服务业配套设施建设,开发潍河滨河休闲度假产业带、郑玄经学文化、朱熹理学文化、潍河历史文化、三河生态湿地、环湖观光、水上运动等高端旅游产品,建设潍坊市区的生态后花园、诗意栖居地。面向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发展,启动旅游地产、商住地产开发,规划设计潍水佳苑公寓、峡山湖国宾馆和海新度假酒店等大项目,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为蓝色经济区高端人才聚集居住、生活休闲提供优质平台。重点项目涉及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主要有商贸区、主城区供水厂、污水处理厂、供热管线、区内公交车开通等项目。
2、通过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掌握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激情投入,享受成功,体味人和城市的和谐。
教学
重点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初期、中期、后期的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
难点
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型
新课
主要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表格归纳法。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点评质疑,老师适时点拨提升。
教学
模式
参与式
教学手段
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一、城市化
1、概念.
2、标志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