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 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知能优化演练
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
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1.丈夫很晚才回来,水生嫂却一直在等待,说说这个情节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很晚才回去,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所以必须等到水生回来才能放心。
2.“端饭”这个细节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细节形象地表达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淳朴和一个妻子的温柔,在丈夫很晚才回来的时候,她下意识的想要“端饭”,就是忘掉已经很晚了,忘掉自己已经等了很久了,在这一瞬间,才是真正的让人心动的体贴。
【优化方案】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必修2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诗歌的第一节开头两句为过渡句,说说这个过渡句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其特点是不仅起了内容上的衔接作用,而且通过“沉吟”“敛容”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琵琶女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沉重,为自叙身世起了“铺垫”和“蓄势”的作用。
2.诗歌的第一段用笔不多就塑造了一个琵琶女艺人的鲜明形象,请你简要分析一下作者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叙述中自然运用对比、反衬——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船,用昔日“欢笑”衬眼下酸楚,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突出了琵琶女人生两个阶段的反差;(2)在叙述中自然揭示琵琶女命运转折的原因,深化诗旨。
第二单元第6课《游园惊梦》: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技巧
住的房子里。
(2)异常· 非常 两者都表示程度高。 异常:程度比“非常”高,一般不修饰 单音节词,后面一般不能加“之”。 非常:表示程度高,十分、极,可以 修饰单音节词,后面可以加“之”,常 作状语、定语。
例:①近期期货行情较大,各交易
所加强了对______交易行为的监管 异常
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
等。
2.资料链接 台北人 《游园惊梦》是《________》系列小 说中的一篇,完成于1966年。所谓的
“台北人”,实际上是沦落台北的大
陆人,是历史的遗弃者,虽然身居台 北,甚至还富贵如往昔,但内心深处 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钱夫人蓝田玉,曾是南京夫子庙得月 台唱昆曲的名角,被国民党将军钱鹏 志娶去做了续配。到台湾后钱将军去 世,她孤单落寞,寓居台南。一天, 她到台北当年得月台的姊妹、艺名桂 枝香的窦夫人家赴宴,触景生情,联
显示出主人的财大气粗,势力不凡, 也预示着今晚的夜宴必将极为奢华, 为下文作铺垫。这种未见其人,先写
其景的手法,颇有《红楼梦》里“林
黛玉进贾府”的写法之妙。
●随堂练笔
请写一段关于环境的文字,引出以“落
花”为主题的下文。
答案:略。
美文佳作欣赏
草堂· 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
为秋风所破的季节。
歌,却立即收住歌喉;想笑,却先皱起 了眉头。艺术地将歌女内心的矛盾、
凄苦的情怀和不得不强颜欢笑的处境
都融入这一“敛”一“颦”的面部表情之
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思考】 【提示】 这首诗通过什么描写手法 画线部分即思考答案。 来表现主人公的什么感情的?
基础自主学案
第二单元第6课捕蝶者
2.资料链接 作者详细描绘了捕蝶者捕杀蝴蝶,特别是绝世 之蝶的过程,并提出诘问与反讽,既表达了对 绝世之蝶遽然失去生命的哀悼,也表达了对捕 蝶者为了追求美、荣誉等外在价值而扼杀生命 的愤激,强烈地提出了美的价值与生命的价值 孰轻孰重的命题引发读者深思。
六、整体预知
捕蝶者
作者细致描绘捕蝶者为捕蝶所 捕蝶者精湛的技
(2)操纵· 支配 操纵: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 支配: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作用。 支配 例:①在北京,一个中、小学校长能______的资 金是多少?从目前审结的案件看,超过1个亿。 操纵 ②公安厅在全区开展了打击整治组织_____未成 年人流浪乞讨违法犯罪活动。
四、词语释义 (书)灿烂多彩。 ①斑斓:________________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 ②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众多。林林,众多的样子; ③林林总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脑部贫血引起供氧不足而短时间失 ④昏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知觉。 _____________ 非常悲哀。 ⑤悲恸:____________
第6课 捕蝶者
诗海探珠 基础自主学案 第 6 课 捕 蝶 者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蝶恋花 赵令畤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 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 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高二】高二语文下册知能优化演练试题(附答案)
【高二】高二语文下册知能优化演练试题(附答案)高二语下册知能优化演练试题(附答案)一、语段下面的字,完成1~4题。
方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推崇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逃跑C.余谪居于黄谪:贬官D.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妻子和儿女解析:选B。
B项,遁:隐居。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晚乃遁于光、黄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因谓之方子因击沛公于坐C.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犹且从师而问焉D.徒步往中,人莫识也方子,光、黄间隐人也解析:选C。
焉,代词,他。
A项,乃:于是/竟。
B项,因,于是/趁机。
D项,也,句末语气词,不译/判断句标志。
3.下面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
B.方子就是陈季常,黄州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冠”,就称他为方子。
C.方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遇;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
D.好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
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
解析:选A。
A项,“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错,苏轼和方子是老朋友,没有想到在黄州相见了。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
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谋攻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分战,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能集中反映孙子军事思想的最著名的论断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心论点: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最著名论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孙子认为攻城的弊端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优化方案】2012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6课琵琶行(并序)精品课件 语文版必修2
联写“春夕”,极为精粹,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
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
颈联中“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 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唯”字, 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将何 以解脱?尾联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 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意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 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 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 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 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 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
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
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写乐曲的终止,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 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 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
乐曲的境界里。
3.《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的表演,为什 么在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 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提示】 首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 ”比报之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 “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 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 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痴如醉,这是一种最 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 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 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
2.资料链接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 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 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 府运动”。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 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居易 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 白居易 的重要作家。________的《新乐府》五十首、 元稹 《秦中吟》十首,______的《田家词》、《织 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 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演讲与辩论_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第6课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野蛮 (má n) . 匮 乏(kuì ) . 2.多音字 予jǐ 给 . 给 送给ɡěi . 冷漠 (mò ) . 恩赐 (cì ) . 濒 死(bīn) . 邂逅 (xièhò u) ..
3.演讲者在文中高度赞美了特里萨修女的奉献精 神,那么她的这种奉献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提示】 在桑内斯看来,特里萨修女精神的伟 大之处在于“对个人、对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 重”,这正是特里萨修道会与其他慈善机构的最 大的区别。 虽然其他组织与机构也在这方面做出 了巨大的工作,有大量的统计数字可以证明这一 点,但从对个人和对个人的价值的尊重上,特里 萨修女及其修道会更能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做到这 一点。
其一是深刻的思想性。一篇好的演讲词不能只靠 辞藻与文采,而必须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与心灵 感悟。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始终站在世界和平 与人类发展的立场上来评价特里萨修女工作的意 义,立意高远,言辞得体。在文章的第一部分, 演讲者立足于时代背景揭示特里萨修女荣获1979 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高屋建瓴地阐明特里萨 修女的意义,指出肯定她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是人类社会和平与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文章的第 三部分中,约翰· 桑内斯代表诺贝尔委员会又阐明 了特里萨修女对当今世界的巨大意义。
4 .通观全文,概括 1979 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特 里萨修女的原因。 【提示】 特里萨修女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 世界上最贫困、最孤独、最悲惨的人,几百万社 会最底层的人从她所领导的修道会的社会福利与 救援工作中受益。更重要的是,特里萨修女将博 爱与平等意识注入到她的工作中,无论多么卑微 的贫民、病人、弃儿,都能在她这里得到不带任 何屈尊恩赐意味的热诚帮助,对个人、对个人的 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正是她工作的最重要标志,而 这种精神正是人类和平与社会发展的希望。
2013学年高二(语文版)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菴菴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下列加点的“相”字的意思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蹑履相.逢迎②儿已薄禄相.③怅然遥相.望④黄泉下相.见⑤仰头相.向鸣⑥会不相.从许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③/②/④⑤⑥解析:选A.①③⑥代焦仲卿,可译为“他”;②相貌;④⑤相互。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B.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解析:选C。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必修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豹——在巴黎植物园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
1.诗人写关在铁栏里的豹,为什么要选择从豹的眼神入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眼睛是动物内心世界的窗户,诗歌抓住豹的眼神进行细致描写可以深入地刻画出豹的内心世界。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诗节,“铁栏”是囚禁和压抑的象征。
B.第二诗节“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生存在逼仄的空间,豹已经习惯于不停地旋转,这是它“昏眩”的主要原因,诗人用豹无聊的举动来影射人们的无聊。
C.诗歌的最后一节,“在心中化为乌有”,明指豹生机的丧失,实际上暗含人类精神家园的崩溃。
D.诗中的豹,既是现实中动物命运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现代人在异化的文明中艰难挣扎的困境的艺术再现。
解析:选B。
B项,“诗人用豹无聊的举动来影射人们的无聊”,这是对诗人原意的误解。
3.诗中分别用了十分形象的一个动词“撩”来描写豹的动作情态,实际上透视的是豹的内心世界,请你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这个动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这个“撩”字可以看出豹的眼帘由下垂到轻轻“撩起”,细微的变化体现出豹的精神和意志并没有完全被打垮,好像在瞬间又一次获得意志和力量,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 北师大版必修5
【优化方案】201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知能优化演练北师大版必修5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又过了许多天,表演也总算告终。
一天,一个管事发现笼子,感到诧异,他问仆人们,这个里面铺着腐草的笼子好端端的还挺有用,为什么让它闲着。
没有人回答得出来,直到一个人看见了记数字的牌儿,才想起了饥饿艺术家来。
他们用一根竿儿挑起腐草,发现饥饿艺术家在里面。
“你还一直不吃东西?”管事问,“你到底什么时候才停止呢?”“请诸位原谅,”饥饿艺术家细声细气地说;管事耳朵贴着栅栏,因此只有他才能听懂对方的话。
“当然,当然。
”管事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指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以此向仆人们暗示饥饿艺术家的状况不妙,“我们原谅你。
”“我一直在希望你们能赞赏我的饥饿表演,”饥饿艺术家说。
“我们也是赞赏的,”管事迁就地回答说。
“但你们不应当赞赏,”饥饿艺术家说。
“好,那我们就不赞赏,”管事说,“不过究竟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赞赏呢?”“因为我只能挨饿,我没有别的办法,”饥饿艺术家说。
“瞧,多怪啊!”管事说,“你到底为什么没有别的办法呢?”“因为我,”饥饿艺术家一边说,一边把小脑袋稍稍抬起一点,撮起嘴唇,直伸向管事的耳朵,像要去吻它似的,惟恐对方漏听了他一个字,“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胃的食物。
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
”这是他最后的几句话,但在他那瞳孔已经扩散的眼睛里,流露着虽然不再是骄傲、却仍然是坚定的信念:他要继续饿下去。
“好,归置归置吧!”管事说,于是人们把饥饿艺术家连同烂草一起给埋了。
而笼子里换上了一只小豹,即使感觉最迟钝的人看到在弃置了如此长时间的笼子里,这只凶猛的野兽不停地蹦来跳去,他也会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小豹什么也不缺。
看守们用不着思考良久,就把它爱吃的食料送来,它似乎都没有因失去自由而惆怅;它那高贵的身躯,应有尽有,不仅具备着利爪,好像连自由也随身带着。
它的自由好像就藏在牙齿中某个地方。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 北师大必修2
【优化方案】2013届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北师大必修2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吊(到城下)B.越国以鄙.远鄙:以……为边邑C.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D.唯君图.之图:图谋,对付解析:选D。
D项“图”的意思是“考虑”。
2.下列句中加点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 )①秦军.汜南②贰.于楚③东.封郑④因人之力而敝.之⑤阙.秦以利晋⑥国危.矣⑦君亦无所害.⑧以乱易.整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解析:选C。
①名词作动词,②数词作动词,③名词作状语,④形容词作动词,⑤使动用法。
3.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解析:选D。
D项中的“其”为句中语气助词,相当于“还是”;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大纲版)优化方案同步创新课堂_高二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六知能优化训练
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倡.(chānɡ)女憔.(jiāo)悴六幺.(yāo)B.铮铮.(zhēnɡ)贾.(jiǎ)人荻.(dí)花C.嘈.(cáo)杂虾.(há)蟆钿.(diàn)头D.浸.(qìn)水呕哑.(yā)嘲哳.(zhā)解析:选C。
A项“憔”应读qiáo,B项“贾”应读ɡǔ,D项“浸"应读jì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使快.弹数曲快:畅快,尽情东船西舫悄无言.言:说话B.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暂时,短暂转轴拨.弦三两声拨:拨动C.满座重闻皆掩泣.泣:哭泣曲终收拨.当心画拨:拨子D.莫辞.更坐弹一曲辞:推辞转.徙于江湖间转:辗转解析:选A.言:说话的声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歌.以赠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梦.啼妆泪红阑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商人重.利轻.别离简能.而任之D.外连衡而斗.诸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解析:选C.“重"“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重视”、“轻视”;“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A项中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B项中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中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千里,百二十城A.今齐地方..暮去朝来颜色故..长句,歌以赠之B.因为..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所以..C.失向来之烟霞..凄凄不似向前声..D.世间行乐亦如此..自安予出官二年,恬然..解析:选D。
“行乐”:消遣,取乐,古今同义;“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古今同义。
A项中“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泛指空间的一部分。
“颜色",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B项中“因为”,古义:于是创作;今义:①介词,表示原因;②连词,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高中语文课堂互动系列:第一单元第2课《给我的孩子们》知能优化演练(北师大版必修2)
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
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
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
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broken heart,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
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笛。
宝姐姐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姐姐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姐姐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
……1.文中“何等”一词多次用到,它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多么。
起强调作用,用感叹的语气表达出了瞻瞻不管“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的特点。
2.你最喜欢瞻瞻的哪件趣事?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瞻瞻的趣事:瞻瞻哭泥人、瞻瞻开车、瞻瞻听故事。
(任选一个即可)3.瞻瞻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瞻瞻率真、自然,天真无邪尤其可佩服,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优化方案】高二语文上册同步创新课堂 第二单元六知能优化训练 大纲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倡.(chānɡ)女憔.(jiāo)悴六幺.(yāo)B.铮铮.(zhēnɡ) 贾.(jiǎ)人荻.(dí)花C.嘈.(cáo)杂虾.(há)蟆钿.(diàn)头D.浸.(qìn)水呕哑.(yā) 嘲哳.(zhā)解析:选C。
A项“憔”应读qiáo,B项“贾”应读ɡǔ,D项“浸”应读jì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使快.弹数曲快:畅快,尽情东船西舫悄无言.言:说话B.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暂时,短暂转轴拨.弦三两声拨:拨动C.满座重闻皆掩泣.泣:哭泣曲终收拨.当心画拨:拨子D.莫辞.更坐弹一曲辞:推辞转.徙于江湖间转:辗转解析:选A。
言:说话的声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歌.以赠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梦.啼妆泪红阑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商人重.利轻.别离简能.而任之D.外连衡而斗.诸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解析:选C。
“重”“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重视”、“轻视”;“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A项中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B项中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中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暮去朝来颜色..故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失向来..之烟霞凄凄不似向前..声D.世间行乐..亦如此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解析:选D。
“行乐”:消遣,取乐,古今同义;“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古今同义。
A项中“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泛指空间的一部分。
“颜色”,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B项中“因为”,古义:于是创作;今义:①介词,表示原因;②连词,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语文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第6课(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
语文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第6课(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一】基础知识(18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僇.人(l ù)遁.隐(d ùn)引觞.满酌(sh ān ɡ) B 、累.积(l ěi)颢.气(h ào)颓.然就醉(tu í) C 、茅茷.(f èi)箕.踞(j ī)施.施而行(y í) D 、衽.席(r èn)攒.蹙(cu án)假设垤.假设穴(di é) 2、以下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始得西山宴.游记 :进行宴会 恒.惴栗 :常常 B 、穷.回溪 :尽,穷尽 到那么披.草而坐 :拨开,分开 C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到达,至缘.染溪缘:沿着 D 、攒蹙累积攒:聚集引觞满酌引:拿起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①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B.⎩⎪⎨⎪⎧ ①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②故木受绳则.直 C.⎩⎪⎨⎪⎧ ①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②吾尝终日而.思矣D.⎩⎪⎨⎪⎧ ①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那么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柳宗元忧抑激愤的一组是()①其隙也,那么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③到那么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那么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④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
⑤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⑥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A 、①②③ 、④⑤⑥C 、③⑤⑥ 、①③⑤6、以下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是作者被贬谪永州时所作的“永州八记”中的首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方案】201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北师大版必修2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谋攻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分战,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能集中反映孙子军事思想的最著名的论断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心论点: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最著名论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孙子认为攻城的弊端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3.孙子认为战争胜利的条件有五,请加以归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2)识众寡之用(3)上下同欲(4)以虞待不虞(5)将能而君不御4.你认为孙子的“谋攻”和墨子的“非攻”矛盾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
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产物,有时不可避免,所以孙子从很人性化的角度提出了全胜、破中求全的战争原则。
这和墨子“非攻”的主张也不矛盾。
墨子反对掠夺性的战争,也主张保家卫国和讨伐不义之君的正义战争,正义之战仍需“孙子兵法”。
二、语言运用5.根据下面的调查,请你写出两条结论。
根据奇数公司的调查: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只有32%,美国高达70%,即使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0%,仍然低于那时城市化率的平均水平。
根据奇数公司的调查:如果没有发现新的能源,中国如果达到美国的GDP水平的话,三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费!中国人无疑具有像美国人一样消耗地球资源的权利,然而别奢望像美国人那样“大度”地消费全人类共有的自然资源。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实际上是一种变形的压缩题型。
应注意三点:一是要抓住核心问题,即“什么”“为什么”;二是要谈出自己的独到之见;三是要深刻、新颖。
答案:结论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
结论二:对于中国来说,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6.下面这首小诗借“梅花”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请选择另一事物表达对另一话题的思考。
梅花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剥落了生命,你召来燕语和莺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修辞手法。
本题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事物作为主体,用比喻、拟人等常见修辞手法,表达对生活及生命真谛的思考。
答案:蚌:一颗沙粒,是一种痛苦;历经了痛苦,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路:一道车辙,是一段历史;走过了历史,你迈向了今日与未来。
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选B。
B项,“械”读xiè。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用兵之法.法:方法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殆:危险C.故兵不顿.而利可全顿:困顿、疲惫D.是谓乱军引.胜引:失却,失去解析:选A。
A项,“法”的意思是“法则”。
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国..为上,破国次之B.不知三军..之事C.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D.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解析:选D。
可以:古今均为“能够”。
A项,“全国”这里的意思是“使敌国完整地降服”,今义为“整个国家”。
B项,“三军” 这里的意思是“军队的统称”,今义为“陆海空三种军队”。
C项,“大敌”的意思是“大部队”,今义为“强大的敌人”。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必以全.争于天下B.不若则能避.之C.十.则围之D.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解析:选B。
B项,“避”的意思是“避开”,其他三项分别是形容词作名词、数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刑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也。
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
易姓字,适右北平,从田畴游。
积五年,而太祖定冀州。
颙谓畴曰:“黄巾起来二十余年,海内鼎沸..,百姓流离。
今闻曹公法令严。
民厌乱矣,乱极则平。
请以身先。
”遂装还乡里。
田畴曰:“刑颙,民之先觉也。
”乃见太祖,求为乡导以克柳城。
太祖辟颙为冀州从事,时人称之曰:“德行堂堂刑子昂。
”除广宗长,以故将丧弃官。
有司举正,太祖曰:“颙笃于旧君,有一致之节,勿问.也。
”更辟司空掾,除行唐令,劝民农桑,风化大行。
入为丞相门下督,迁左冯翊,病,去官。
是时,太祖诸子高选官属,令曰:“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刑颙辈。
”遂以为平原侯植家丞。
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由是不合。
庶子刘桢书谏植曰:“家丞刑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玄静淡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
桢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
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
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为上招谤,其罪不小,以此反侧。
”后参丞相军事,转东曹掾。
初,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
太祖问颙,颙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
愿殿下深重察之!”太祖识其意,后遂以为太子少傅,迁太傅。
文帝践阼..,为侍中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出为司隶校尉,徙太常。
黄初四年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颙笃于旧君,有一致之节,勿问.也问:追究B.文帝践阼..,为侍中尚书仆射践阼:帝王即位C.家丞刑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秉:坚守D.海内鼎沸..,百姓流离鼎沸:议论纷纷解析:选D。
D项,“鼎沸”意为“形势动荡”。
6.下列句子分别表现刑颙受重视和有远见卓识的一项是( )A.①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②求为乡导以克柳城B.①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刑颙辈②民厌乱矣,乱极则平。
请以身先C.①以故将丧弃官②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D.①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②除行唐令,劝民农桑,风化大行解析:选B。
分别表现受重视和有远见卓识。
A项,①表现刑颙有节操,②表现想依附曹操。
C项,⑤表现刑颙有情义,⑥有远见卓识。
D项,⑦表现刑颙秉持正义,⑧表现他有政绩。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颙被举孝廉,司徒征召,都不去就任,后来改换姓名,与田畴交往。
B.刑颙感到现在只有太祖能够平定天下,所以投靠太祖后,亲自请求做向导来攻打柳城。
C.刘桢害怕受到曹植的礼遇,招来别人对自己的诽谤,所以辗转反侧,不能自安。
D.刑颙在追随太祖之后,一直受到曹操的赏识和重用。
解析:选C。
C项“招来别人的诽谤”错,文中说的是“为曹植招来诽谤”。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但是刘桢受到的礼遇很是特殊,刑颙反而被疏忽简慢,私下里恐怕旁观的人将会说您接近不贤之人,而对贤者礼遇不够。
(2)当初,太子尚未确定,而临淄侯曹植受到宠幸,丁仪等人一同赞颂他并帮助成就美誉。
参考译文:刑颙,字子昂,河间国鄚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