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
幼儿园科学作业中的小组合作
幼儿园科学作业中的小组合作在幼儿园的科学课堂上,小组合作是一种激动人心的探索方式。
它不仅让孩子们通过协作学习科学知识,还在玩乐中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孩子们在互助中成长,在探索中找到乐趣。
当老师宣布“今天我们要进行科学小组活动”时,教室里的氛围立即变得活跃起来。
孩子们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面对的都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惊喜的科学任务。
这些任务可能是观察植物的生长、制作简单的实验模型,或者探索不同物质的特性。
每一个任务都是孩子们用心协作的舞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首先需要讨论和规划他们的策略。
小组成员们开始用他们天真的语言交流,分享自己对任务的想法和见解。
这时候,他们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一个小组都在探讨如何最有效地分配任务,如何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随着任务的展开,孩子们开始实际操作。
他们动手制作实验装置,记录观察结果,甚至尝试调整和改进他们的实验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们彼此协助,互相鼓励。
一个小组可能在尝试过程中遇到困难,但大家总是会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并互相帮助,共同克服挑战。
这种合作精神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当小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往往会进行一次分享和展示。
这时候,孩子们会用他们的语言和表现方式,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的发现和成果。
这个环节不仅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工作,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众人面前自信地表达自己。
通过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他们还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这些小组合作的科学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是在完成一个任务,他们实际上是在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个过程教会他们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见,如何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深入理解了科学概念和原理。
如何在科学课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果。
人 ,若 把 学 生 分 成 4 一 组 ,分 组 就达 1 组 以上 之 多 , 人 5 教 师在 辅 导 小 组探 究 学 习 时 ,很 难 做 到 到 每个 小 组 去 指
导 和 点 评 。 冈 此 ,我 把 小 组 数 控 制 在 1 组 以 内 , 根 据 学 0
不 管是 听教 师 的 提 问还 是 听 同 学 的发 言 都要 听完 整 ,不
的难 度 ,亓 不 好 小组 合作 学 习 会 流 于形 式 、效 果 不 佳 。
在 开 展 小 组 学 习时 ,教 师 要 给 予 充 分 的 时 间 汁学 生 讨
=、组 织 引导 ,有效合 作
在科 学 课 巾进 行 分 组 合作 学 习 ,关 键 在 于 如 何组 织
教 学 。 我 在 自 己 {蜾 和 听 其 他 教 师 上 课 时 就 出 现 过 这 样
素质敦育
如何在 科学课 中有效地开展小 组合作学 习
彭 国秀 四川省江油市太平镇 学校 ,四川 绵阳 27 0 10
科 学 课 重 在 培 养学 生动 手 操 作 、实 验探 究 的 能 力 , 探 究 过程 就 得 分 组 实验 、合 作 学 习 。新 课 标 明 确 指 出合 作 学 习有 利于 调 动 学生 学 习 的 主 动性 ,发 挥 学 牛 群体 的 优 势 ,促 进 学 牛 通 过探 究 掌 握科 学知 识 ,促 进课 程 三维 目标 的达 成
一
个 渚 葛亮 ” 。合 作 学 习后 制 作 的桥 必 能 达 到理 想 的 效
( 2)培 养 学 牛学 会 倾 听 .善 于辩 说 科 学 课 教 师 要 经 常培 养 和 训 练 学 生 “ 听” 能 力 , 会
、
通过小组合作学好物理
通过小组合作学好物理物理是一门涉及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它的学习需要动手实践和深入思考。
为了更好地学好物理,小组合作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我们可以相互激励、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物理的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好物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小组合作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小组合作的重要性1.1 加强互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以进行积极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理解。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物理往往涉及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通过小组合作,我们可以相互讨论,澄清疑惑,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1.2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物理学习需要实验和探究,而这些都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分工,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对于学生的将来也是有益的,因为团队合作能力对于社交和职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1.3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习中经常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而小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们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在小组中,同学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路和策略,相互启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有效的小组合作策略2.1 灵活的角色分配在小组合作中,合理的角色分配可以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专长。
例如,可以将一个学生指定为组织者,负责统筹和组织小组工作;将另一个学生指定为研究者,负责查找相关资料和内容;还可以有学生担任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和成果等。
通过这样的角色分配,可以让小组合作更加高效。
2.2 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小组合作的核心是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在小组中,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其他成员也应该积极倾听和提供反馈。
通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的目标。
2.3 共同监督与督促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共同监督和督促。
(完整)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完整)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案例赏析背景介绍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是一种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形式。
通过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通过赏析一个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案例,探讨其价值和效果。
活动案例赏析在这个活动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通过抽签方式确定一个研究主题,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或“物体的浮与沉”。
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他们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料等。
同时,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讲解,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科学知识。
在小组合作研究活动中,学生们相互协作,共同分工,互相研究和帮助。
他们可以进行实验观察、讨论交流、问题解决等多种研究活动,从而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每个小组在研究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但通过合作和讨论,他们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并取得进步。
效果评价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具有许多价值和效果。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与他人共同研究和合作完成任务,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与他人协作等重要的合作技能。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相比于传统的单向教学,小组合作研究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研究科学知识。
此外,小组合作研究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结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一种有益的教学形式。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浅谈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基础•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实施•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的效果与问题01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和目标,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学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学生主体性、互动性、责任分工明确性、集体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与特点小学科学课的特点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组合作学习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得到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和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培养,更加注重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发展趋势小组合作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02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基础保证小组之间的基础水平大致相同,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多元,以便实现优势互补。
组内异质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以4-6人为宜,既保证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又避免人数过多导致讨论效率低下。
适宜人数按座位分组:根据学生座位临近的原则,将相邻的学生分成小组。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可能造成小组间能力水平差距较大。
按兴趣分组:根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组队。
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组员分工
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组员分工理论十胡红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称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集体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探究能力。
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了这种教学手段,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明确组员分工在科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首先,必须要有一个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
教师可以通过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与分析后,将各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
同时,既要注意小组成员间能力的搭配,又要注意使组员愉悦地接受这一小集体,并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开展小组合作时,还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组员分工要明确,并指导不同的角色(如材料员,汇报员,记录员,操作员等),促使其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如材料员:领取、归还小组活动器材,整理器材及器材使用分配;汇报员:汇报小组活动的成果;记录员:整理小组活动的成果,并进行记录;操作员:在简单实验的操作中,由其代表小组进行活动操作。
每个组员根据不同的分工,进行有效的合作,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充分发挥,中等水平的学生得到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切实的帮助和提高。
这里要值得注意的是,组员在小组中的角色要定期调整、变换,让每个组员从不同的角色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这样既能让学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又能学会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
小组合作学习,摆在首要的任务是自控。
一堂课,学生自控方面做不好,合作效率肯定不会佳。
(完整word版)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愿意讨论争辩了,乐于合作交流了,主动进行探究了。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繁华”的背后,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有的教师就认为所有的课都应该有学生的讨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告知学生现成的知识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因此新课程在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时候,非常强调合作学习,在我们太谷县“二十四字"模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二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进行合作学习。
尤其是在复述巩固环节二人小组先让学习困难的学生给学习好的复述已学知识,如有困难及时解决,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
而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不一定各种课型都适用合作学习解决,所以硬是合作时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新的内容又没掌握.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状态,也就是对学习投入的情感与态度的品质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上。
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
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
还有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科学教育的推进,小学科学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研究的效果和兴趣,学者们将小组合作研究引入教室,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知识的掌握。
小组合作研究是指小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并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了解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知识掌握、学业成绩以及研究兴趣的影响。
通过对比小组合作研究和传统研究方法的差异,我们将分析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两个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将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而对照组将采用传统的个体研究方式。
研究期间,我们将收集学生的研究成绩、研究兴趣以及合作情况的相关数据,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研究相比,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小组合作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增强对学科知识的共同探究和理解。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减少研究的枯燥感,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研究。
最后,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学业成绩,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然而,小组合作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小组合作研究需要良好的合作氛围和相互信任的基础,而这需要教师在研究环境的创设和引导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容易出现个体懒惰和依赖他人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对小组研究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五、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创设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信任。
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流程及方法
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流程及方法龙泉十小万辉小学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以探究实验为主,让小组成员同过小组实验完成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知识获取科学技能。
其合作过程及方法可以归纳如下:一、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1、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合作学习。
2、要求各小组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句能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格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3、班内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标语,各小组的口号等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
二、构建和谐的合作探究小组1、每个小组以4至6人为一组。
小组组建伊始,教师要让各个小组积极运用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协助下给自己小组取个组名,而且人人要知道并牢记取名的理由。
实际上,这就是各组明确奋斗目标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共同奋斗目标的团队是一个无魄之躯,如组建起的是这样的团队,还不如不要。
2、组内分工职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清楚楚,因为这是活动落实到实处的基础。
所谓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清楚楚”,就是要让学生都明确组里所有角色,如组长、材料员、记录员等的职责。
这既有利于小组成员个人的各司其制职,又为他们以后的角色转换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组内分工采用“月轮换”制。
特别是每个学年的前两个月,组长和发言人员一定要精心安排。
力求使“优等生”经历一个提高的过程,“中等生”经历一个强化的过程,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使人人都能得以提高,为以后的合作探究活动有效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要时刻关注小组成员职责的落实程度,但是这样的关注是建立在评价整个小组活动成效优劣,即小组整体达标的基础之上的。
5、进行“月评价”制,即每月对每一小组的合作成效进行分析、评价,为完善下一个月的小组合作导航。
三、积极指导小组讨论1、从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质疑、讨论。
科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现象和诱人的奥妙。
一种现象往往透射出一定的科学道理,这就需要去了解、去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关注细节,预设并注意到探究过程中能发生的每一个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下,小组研讨、合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法。
其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合作学习可以使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验科学家的合作探究活动……在发挥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完成研究任务。
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现了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形成了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局面。
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了知识保持力度。
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作为讲授者的学生必须对所要解释的对象认真地分析与研究。
在这里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懂得零碎的知识,而是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我们对未来人才在善于合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所以我们要在科学课堂上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注意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我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实验是最多采用的学习方式。
因为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强,我一般会分成4至6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在实验时使学生养成乐于与人合作、乐于探究的良好科学品质。
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确定活动的课题后,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商进行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特别是要兼顾那些平时在班里处于弱势的学生,让他们肩负一定的任务,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和自信。
1.精心设计小组学习活动。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
五年级科学 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五年级科学小组合作实施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每组4-6人。
每个小组要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活动。
2. 合作目标:明确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共同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以及如何完成任务。
3. 合作内容:根据科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
例如,可以是一些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等。
4. 合作过程: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鼓励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合作评价:对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不仅仅是成果的正确与否,还要包括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
6. 合作反馈:在合作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合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小组合作提供参考。
7. 教师的角色: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协助者,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但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8. 合作时间: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合作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
9. 合作资源:提供必要的合作资源,如实验器材、书籍、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合作任务。
10. 家长的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如何在小学二年级科学课上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
如何在小学二年级科学课上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在小学二年级的科学课上,有效的小组合作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下面是一些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在科学课堂上实现有效小组合作的方法。
首先,老师们可以通过担任导师的角色来引导小组合作。
就像一位悉心的导航员一样,他们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理解任务的要求和目标。
老师们可以向学生们解释为什么小组合作是重要的,鼓励他们分享想法并彼此学习。
其次,每个小组都应该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例如,可以有一位“记录员”负责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还可以有一位“讨论者”主导小组讨论,并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意见。
这种角色分工不仅能够提高小组的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另外,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挑战,鼓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和解决。
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使他们在小组内部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合作。
例如,可以问:“如果我们想知道种子是如何发芽的,我们应该做哪些实验来找出答案?”此外,建立一个积极的小组氛围也非常重要。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互相支持和尊重彼此的观点。
当一个小组面临挑战或困难时,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鼓励他们庆祝成功和取得的进展。
最后,通过定期的小组反馈和评估,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升他们的团队技能。
老师可以定期与每个小组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在合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如何改进下一次的合作体验。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们可以在小学二年级的科学课堂上促进有效的小组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在科学知识上的学习和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议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留格庄镇第二小学山东海阳265100)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
特别是在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更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这种组织形式已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与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探究能力。
但是在笔者的教学和听课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时也会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从学生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缺乏合作,各持己见。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
它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也是合作的基础。
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
2.缺少主见,人云亦云。
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
对于同一个问题,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
这一现象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常见,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常见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全体参与的目的。
3.缺乏主动,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
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
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4.不够专心,易受干扰。
仔细观察一下平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不够专心,精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易受干扰,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从何来
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从何来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
为了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真正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结合自己的实践,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起:一、效从科学组建的合作小组中来在小组的组建方面应该让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要有意识地把成绩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和成绩不理想、也不善言辞的同学分为一组。
同时,给学生明确分工,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使小组长真正起到指挥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各小组之间情况均衡,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另外,在合作学习一开始,教师就应不断强化学生的合作行为,提出一些明确的规则与要求,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你所期望的,哪些行为是有价值的,而哪些行为又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如:当对方发言时,其他人应保持安静并注意倾听,当教师对全班讲授时,小组活动应先停下来,全神贯注于老师的问题;如果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应心平气和地与对方探讨,而不是大声争吵;当个人完成学习任务时,应主动帮助组内有困难的同学,多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愿望。
小组中每个人都必须从小组整体目标达成出发,而不是自己完成任务后,便开始与同伴说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二、效从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中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那怎样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首先,要看看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是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合作学习必须全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束缚住学生的手脚,如果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老师事前安排好的,课堂上学生只是按步骤做一下,这样的小组合作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裨无益。
教案中的小组合作技巧
教案中的小组合作技巧小组合作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案中常用的小组合作技巧,旨在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一、角色配对角色配对是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组内给予每位学生不同的角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为表演者、解说员、提问者等不同的角色,通过配合和协作,完成课堂任务。
这样的安排既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互助学习互助学习是指在小组中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作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交流,分享个人的见解和经验。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为互相关注组,每个小组成员观察其他成员的解题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
通过互助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收获新的思维方式,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指利用小组的力量,共同进行实验、观察和研究。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给予学生一项具体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研究和探索。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研究动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地考察和记录数据,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相关知识。
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协作设计协作设计是指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一个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
学生将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协商,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活动设计方案。
通过协作设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策划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五、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指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评价和反馈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在小组中相互交换作业、作品等,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互评的方式,发现自身的不足,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实施方案一、前言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有效途径。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小组合作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方案1.确定小组成员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要尽量均衡,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以便相互帮助和促进学习。
2.确定小组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小组任务。
任务可以是小组讨论解决一个科学问题,或者是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实验项目等。
任务的设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制定小组规则每个小组都需要制定一些小组规则,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方式、交流方式等。
小组规则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规则的执行性和合理性。
4.指导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合作情况,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5.评价小组成果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小组展示、小组讨论、小组成员互评等。
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总结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首先,确定合作小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互补性强,有助于彼此合作、互相促进。
其次,设定合作任务。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定合适的合作任务。
合作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然后,组织合作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研究、课堂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成果。
接下来,实施合作探究。
在合作活动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最后,总结评价。
合作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回顾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总结收获和经验,分享感悟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激励和肯定,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可以在多个学科和教学环节中进行。
例如,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文本中的难点和争议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课上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让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协助和互相补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再次,合作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原理、方法和具体技巧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为幼儿园科学教学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中,将幼儿分为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给予幼儿充分的合作机会,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旨在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原理1. 激发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它能够培养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 促进思维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因为它能够通过交流和合作的过程,激发幼儿的思维潜能,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强化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强化幼儿的学习效果,因为它能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角度,让幼儿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学习,有效地加深和巩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1. 组建小组: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性别、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因素,合理地组建小组。
同时要注意确保每个小组的人数适中,以便于每个成员都能够充分参与和发挥作用。
2. 给予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具体的任务,既可以是操作性任务,也可以是讨论性任务。
通过任务的设置,可以引导幼儿在合作中进行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提供资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实物、图片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幼儿进行信息搜集和交流,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4. 提供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技巧1. 灵活分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如随机分组、兴趣分组、能力分组等,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提高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论文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提高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课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交往与探究能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目前科学课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才能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取得最好学习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培养合作意识,明确责任和分工教学活动要努力与孩子的爱好兴趣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意识和方法,激发小组合作的欲望。
当学生有了合作的自我需要和意识时,再组织学生一起探讨,合作学习效果才会更佳。
合作学习大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意考虑成员之间的搭配,每个小组成员要按好、中、差三个层面搭配好,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的,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
确定小组长,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让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实验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明确这些角色只是本堂课中要承担的主要角色,而不是说你是汇报员,不用动手,不用动脑。
每一节课小组内的角色是要互换的,一学期下来,让每位学生都在尝试不同的角色中锻炼不同的能力。
特别是实验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让自己总结出实验结果,那种满足感可以充分调到学生上科学课的积极性。
二、充分交流,有效指导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所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汇报交流时,还要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作者:张瑜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科学课堂上,常常要用器材来做实验,而实验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环节是否紧凑、有效、关乎实验的成败。
按理说,整理试验器具不难,但对于一群孩子来说,要有效迅速,有条理地把器具整理好,还不是件容易事。
于是我经常开展小组间比赛,哪个组收拾好,并且组织纪律观念强,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忙而不乱、安全稳妥。
通过这样的比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强了,组员之间团结了,整体纪律面貌提升了,看来这分小组,来比赛这种方式对科学课这种灵活性,开放性,管理难度大的课程很适用。
小组合作是按学生座位初步分成小组,这样组员相对稳定,学生间交往比较稳定而融洽,讨论问题时,相互间可以畅所欲言,而不拘谨,也可能因为彼此常常相处在一起,免不了有些小摩擦。
比如有时在上课时,尤其是在分组做实验时,常常有学生给我报告说,其他同学不让他参与,怎么办呢?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实验效果更理想,人人都能参与其中,首先要明确小组内分工,四人一个小组,按照他们的能力,特长以及爱好兴趣,各个分管相应职责,卫生员负责实验过程的卫生清洁及保持,纪律员控制噪音及提示操作过程的规范,汇报员代表本组汇报组内学习情况,小组长,负责发、收实验器材,并协助其他三位成员做好相应具体工作,这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组实验效果显著提升。
当本节课结束时,我再评出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贴切的评价,当然不只限于口头表扬,还让他们在这种表扬激励下,去实验室进行有目的地参观,促使他们对科学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课堂参与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学会了互相尊重,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可以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讨论中,他们的观点看法被认同,被肯定,被补充完善,他们就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每一次成功的体验都会增强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张瑜小学的科学课是建立在探究的基础上,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课。
探究式学习要求老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式学习,教师得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应如何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呢?我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以下几点: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问题动态生成。
执教五年级《怎样移动重物》一课时,我出示了一个“阿华田”饮品罐,询问谁愿意帮我徒手打开它?之后出示工具——起子,请同学再来打开它,两次尝试我强调要学生说出开盒盖的感受。
活动中孩子们争先恐后,虽然生活中所有的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没有人认真的去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
把这样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来,一下子成了学生们争论的焦点,可以很好的集中探究的问题,使它成为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导火索。
二、精心准备材料,成就高质量的探究。
执教三年级《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中,我记录了“把固体放入水里后”学生们交流汇报的一些片段:“实验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我问道。
一个小组回答:“我们组发现,如果把啤酒瓶盖轻轻地朝上放在水里,它会浮;如果把它朝下放,它会沉下去。
”另一小组补充:“我们还发现,把粉笔放在水中,开始是浮的,过一会儿,它才沉下去,而且还会冒出泡泡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他小组发现了吗?”我追问。
一名学生解释道:“开始粉笔很轻,在水中浮起来,过了一会儿,粉笔吸了水后,变重了,就会沉下去,冒泡是因为粉笔中有空气。
”大家一致评价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
课前老师为学生精心挑选的材料,能让学生感受到同一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间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看来准备材料,也是有讲究的。
充分的准备是探究的基础。
三、层层推进的主活动,是探究的关键。
有些探究目标不是一个实验能实现的,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准备,展开层进式的实验。
例如教授《简单电路》一课时,实验(一):两根导线、一个灯泡、一节电池;画出灯泡发光的连接方法;讲究科学的第一和独创性;要求连得方法要与众不同强调创造思维,求异思维。
然后看看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实验(二):增加材料,增加变化,增加难度;提供电路草图,要求两两合作把它连起来。
刚才是顺向思维由物到图,现在逆向由图到物。
实验(三):提供开关、独立设计、画出草图、创新思维、综合运用;连接并画出能用开关控制的电路。
实验(一)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实验(二)需要协商,实验(三)小组合作时需要听从指挥综合运用。
层层推进的探究实验也体现了思维层面的递进,科学探究活动中就要强调探究的层次性和结构性。
四、关注不可忽视的细节,使探究更高效。
雕琢细节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对科学理解得更深、更透,对课堂把握得更稳、对学生把握得更准,用睿智捕捉教学细节,以细节成就高效探究。
首先,在探究中要提出明确、具体的实验要求,要求不能宽泛不具体。
例如在学生们做高锰酸钾溶解实验时,我提出“放入高锰酸钾颗粒后,请你们两分钟后再搅拌”——正是这一操作细节上的简单要求让学生看到了精彩的溶解现象。
其次,实验探究中,控制好学生实验的材料,不要把材料一股脑的发给学生,必要时应分层发放。
甚至将实验材料“藏”起来。
例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要用到平衡尺,但如果一开始就将平衡尺摆在孩子们面前,他们的注意力难免会落在平衡尺上,无暇顾及其他,考虑到课堂短短的40分钟,材料现场发放会浪费宝贵的探究时间,这就需要先将平衡尺“藏”起来,这样,既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可谓一箭双雕。
科学课堂要追求高效探究不等于教师彻底放手、教师要巧妙的引导,敢于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别样精彩“接生”。
小组合作中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张瑜实验是科学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同时,学生在实验中体会获取知识的过程,获得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怎样才能上好科学实验课呢?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比较重要:一、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课需要课前准备很多东西。
因为在短短的40分钟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很多和实验有关的事情,如计划制定、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汇报交流。
所以课前教师应充分构思每一节课的总体思路,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准备实验器材,把握学生操作的时间,填写实验报告的时间等等。
另外还需要熟悉每节课的实验程序,找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上课时才会更有针对性,更好的达到预期的目的。
记得在做“单摆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由于课前我亲自做了一遍实验,所以计划用一课时完成两个分步小实验:即摆长和摆角对运动快慢的影响。
结果一个班上下来,我就发现了问题,一节课根本完成不了,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实验速度和能力。
在接下来的实验课上,我及时调整了课时安排,由一课时变为两课时来完成这两个操作任务。
这件事也说明,做好实验准备工作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实验能力和水平。
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
1.注重实验中合作习惯的培养。
按照课标要求,科学课上有很多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完成。
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分组实验的形式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材料往往是以组为单位发放的,而不是人手一份。
在实验时孩子们都喜欢争夺“操作权”,不愿意承担实验记录的任务,实验自然也不能正常进行下去。
因此,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至关重要。
实验前,我要求每个小组长事先安排好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哪位同学记录,哪位同学做实验,哪位同学记录和填写实验报告,哪位同学整理实验器材。
为了大家都有不同的锻炼机会,我建议同学们轮留承担各项任务。
大家分工明确,各行其事,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保证实验顺利完成。
另外,设臵小组间比赛,调动大家合作的积极性:比如:比一比那个小组实验时纪律最好;比一比哪个小组实验完成的最快;再或者比一比哪个小组成员间配合最好。
经过坚持不断训练培养,同学们在做实验时都能互相合作,实验效率越来越高,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强。
2.注重观察记录习惯的培养。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喜欢做实验,但经常是只顾忙着做实验,而没有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也没有主动记录观察到的实验数据,等到要用实验数据分析时,当然也就没有完整的数据可用,无法分析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实验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目的。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学生做实验之前,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细读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方法。
强调观察记录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提醒大家尤其是负责记录的同学做好记录。
实验巡视中也要注意检查他们的记录情况。
如《摆》一课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摆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需要学生做两个以上的对比实验,通过多次测量不同长度的单摆在相同摆角下,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的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出影响摆运动快慢的因素。
要想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就必需较准地测出不同摆长下摆动次数的具体数据。
要想得出较具体的数据,就必须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认真观察计数,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由于我明确告知学生这次探究实验能否成功关键就是:能不能做到细致的观察和准确及时的记录。
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在认真观察和记录,才采集到完整、可靠的数据,顺利得出实验结论。
可见,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与动手操作同样重要,不可缺少。
3. 注重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
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鼓励、多引导是小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培养的关键。
比如在上《小车的运动》一课,先呈现一个情境:马路上有两辆汽车,一辆汽车运动的很快,另一辆汽车却运动的很慢,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猜测:有的学生说出,拉力大小不同运动快慢不同;有同学提出,与小车重量有关;还有的说,与路面平整程度有关。
我再次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吗?比如你想验证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越快,你要怎么做呢?“老师,给小车施加大小不同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