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精品文档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式之一,用好了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就会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课堂活力得到不断提升。然而,在实践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常常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就“雀”声四起,热闹非凡,看似在激烈讨论,相互合作,其实并不合作。所以,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分组合理分工,为小组合作学习注入活力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首先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化。采取动静结合、男女搭配、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兼顾。这样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其次,每组人数不宜过多,6人左右为好,同时要注意小组内的合理分工,一般设置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实行定期轮换。只有小组内分工明确了,才会使探究过程“活而有序”,每个人有事情做,各尽所能地参与其中。反之,容易出现“争抢”和“坐等”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小组团体意识的增强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就会形成较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为以后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和实现的可能。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为小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1.找准兴趣点,创设有效问题情景,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游戏、故事、多媒体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适当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科学课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课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优势互补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明确任务
1、对开展合作学习的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探究的先决条件,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之前一定要有具体的学习、探究内容作指向。
2、对提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要充分考虑。凡是要求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或个人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不能全面、完整的得出答案,需要发挥小组力量进行讨论、完善的,这样的问题才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3、要把握问题的难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学习形式时,探究的问题不宜过难,否则会启而不发,无从下口;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增强,逐步提升问题的难度。
二、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而是一种群体活动。科学地分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特征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在合作中小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实行自主承担,轮换负责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指挥,获得管理、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在角色互换中,也学会了服从与尊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奠定基础。三、独立思考
在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前,应根据合作的任务,先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
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见解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也可避免在合作过程中由组内优等生唱独角戏,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的现象,进而增强合作的广度、深度,加强组内的凝聚力,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小组里的几个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在许多课堂中,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合作。小组里虽然是几个学生在一起,但这几个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小组长一般都是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都是组长占主导地位,什么意见都是组长拿,起来发言的也总是集中在个别人身上。
在学生操作实验时,往往也只是个别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人就在那里看他做。如我在教学《摆的研究》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结果我发现有一个小组只有一个男学生在研究,而其他三人是坐在旁边看他做,听他说,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而且多个小组总有个别学生没有参与研究。这些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觉得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造成的。
小学科学教学叙事.---小组合作学习doc
小学科学教学叙事
——教育叙事之小组合作探究
---三四年级科学教师张小艳小学科学教学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寻求科学的答案,其间更多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动手实践,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共同研究怎样改变物体的轻重,不能改变的条件有哪些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在一边独自“偷闲”。但我询问原因时,学生纷纷诉说,“老师,(小组长)太霸道,从来不听我的,也不让我“玩”实验器材。”“老师,他总是把仪器抓在手中,不让我动。”孩子的一席话,使我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
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到底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活动,才能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呢?如何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如何正确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在小组合作探究时,出现有学生“无所事事”了应该怎么办?于是我查阅
了很多资料,很多书籍上都介绍说在小组合作去探究或发现某一规律的时候,出现上述情况是很普遍的,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要处理好这些因素,教师应先从自身处理好很多问题,例如,教师应先想清楚到底什么是小组活动、小组内是怎样分工的、什么问题需要组内研究,什么问题个人解决就可以了、组内如何研究,谁先发言,顺序是什么、如何记录,谁记录,记录者何时发言、在组内研究时教师应如何参与等等,先处理好这些问题后,小组讨论就应该会比较有序了,孩子们通过各种实验渐渐的能够理解合作的力量有多大了,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了解决的方案,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先让某些同学发现了问题,在小组里提出,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合作的行为在教学中也能更好的体现出来了,通过这种方式,班里的实验活动课明显有了提升,更多的孩子愿意参与进来,合作的意识越来越强了。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
效性的思考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分组是基础
在日常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身高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因此,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规则是保证
在科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或者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未说明目标、要求就让学生分组实验,或许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或分组实验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场面混乱;有的小组只是个别
浅谈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
案例三
学习任务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分组方式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 通过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 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式进 行学习。
学习效果
通过制作生态瓶和观察生态系统 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式, 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生态系统 的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 系。同时,分组学习也增强了学 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 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从而增 强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
学习任务
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转化。
分组方式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
学习效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水的三态变 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分组学习也增强了学 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小组合 作学习的分组策略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分组策略的重要性 • 分组策略的基本原则 • 分组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 • 分组策略的注意事项 • 分组策略的实践效果及案例分析 • 分组策略的改进与展望
CHAPTER 01
分组策略的重要性
提升学习效果
01
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
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
作者:张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科学课堂上,常常要用器材来做实验,而实验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环节是否紧凑、有效、关乎实验的成败。按理说,整理试验器具不难,但对于一群孩子来说,要有效迅速,有条理地把器具整理好,还不是件容易事。于是我经常开展小组间比赛,哪个组收拾好,并且组织纪律观念强,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忙而不乱、安全稳妥。通过这样的比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强了,组员之间团结了,整体纪律面貌提升了,看来这分小组,来比赛这种方式对科学课这种灵活性,开放性,管理难度大的课程很适用。
小组合作是按学生座位初步分成小组,这样组员相对稳定,学生间交往比较稳定而融洽,讨论问题时,相互间可以畅所欲言,而不拘谨,也可能因为彼此常常相处在一起,免不了有些小摩擦。比如有时在上课时,尤其是在分组做实验时,常常有学生给我报告说,其他同学不让他参与,怎么办呢?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实验效果更理想,人人都能参与其中,首先要明确小组内分工,四人一个小组,按照他们的能力,特长以及爱好兴趣,各个分管相应职责,卫生员负责实验过程的卫生清洁及保持,纪律员控制噪音及提示操作过程的规范,汇报员代表本组汇报组内学习情况,小组长,负责发、收实验器材,并协助其他三位成员做好相应具体工作,这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组实验效果显著提升。当本节课结束时,我再评出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贴切的评价,当然不只限于口头表扬,还让他们在这种表扬激励下,去实验室进行有目的地参观,促使他们对科学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组合作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小组合作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引言
小组合作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尤其重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
可以在团队中相互交流、互相合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本文旨在探讨小组
合作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运用,以及其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小组合作的定义及意义
小组合作即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解决一个问题。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等方式进行。小组合作不
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在科学
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分享观点、探讨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
识。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运用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的常见形式之一。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让他们就一个课题进行讨论。在学习物理学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
就某个物理现象展开讨论,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2.小组实验
小组实验也是小组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习科学课程时,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
实验。在学习化学课程时,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化学实验,从而探索化学知识。通过小
组实验,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三、小组合作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1.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研究表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引言、正
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在
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在分别阐述了小
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实施方式、具体运用
和效果评估。结论部分则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做了全文的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
现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促
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小组
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推动小学科学教学的创
新发展。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教学、优势、实施方式、具体运用、效
果评估、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关键
阶段,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
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难
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1.2 研究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激发出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创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共同探索科学知识,还可以享受到分享、合作、竞争和共同成长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能够更好地发掘和运用自己的思维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提高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提高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在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以及形成分工、合作意识等方面实效显著。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4--6人),创设一种小组成员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例如: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3、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这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如: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小组讨论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等。
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流程及方法
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流程及方法
龙泉十小万辉
小学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以探究实验为主,让小组成员同过小组实验完成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知识获取科学技能。其合作过程及方法可以归纳如下: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1、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合作学习。
2、要求各小组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句能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格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3、班内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标语,各小组的口号等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
二、构建和谐的合作探究小组
1、每个小组以4至6人为一组。小组组建伊始,教师要让各个小组积极运用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协助下给自己小组取个组名,而且人人要知道并牢记取名的理由。实际上,这就是各组明确奋斗目标的过程。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共同奋斗目标的团队是一个无魄之躯,如组建起的是这样的团队,还不如不要。
2、组内分工职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清楚楚,因为这是活动落实到实处的基础。所谓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清楚楚”,就是要让学生都明确组里所有角色,如组长、材料员、记录员等的职责。这既有利于小组成员个人的各司其制职,又为他们以后的角色转换打下坚实的基
础。
3、组内分工采用“月轮换”制。特别是每个学年的前两个月,组长和发言人员一定要精心安排。力求使“优等生”经历一个提高的过程,“中等生”经历一个强化的过程,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使人人都能得以提高,为以后的合作探究活动有效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要时刻关注小组成员职责的落实程度,但是这样的关注是建立在评价整个小组活动成效优劣,即小组整体达标的基础之上的。
五年级科学 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五年级科学小组合作实施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每组4-6人。每个小组要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活动。
2. 合作目标:明确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共同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以及如何完成任务。
3. 合作内容:根据科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例如,可以是一些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等。
4. 合作过程: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鼓励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合作评价:对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不仅仅是成果的正确与否,还要包括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
6. 合作反馈:在合作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合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小组合作提供参考。
7. 教师的角色: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协助者,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但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8. 合作时间: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合作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
9. 合作资源:提供必要的合作资源,如实验器材、书籍、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合作任务。
10. 家长的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一、前言
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小组合作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方案
1.确定小组成员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要尽量均衡,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以便相互帮助和促进学习。
2.确定小组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小组任务。任务可以是小组讨论解决一个科学问题,或者是小组合作完成
一个实验项目等。任务的设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制定小组规则
每个小组都需要制定一些小组规则,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方式、交流方式等。小组规则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规则的执行性和合理性。
4.指导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合作情况,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5.评价小组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小组展示、小组讨论、小组成员互评等。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总结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小学科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学科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
势
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目标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以及合作精神等。合作学习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法,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互相帮忙、互相配合、互相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组学习是学生之间进行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等交流的良好机会。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借此机会相互之间进行问答式的讨论,寻求答案并进行相互间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补充。同时,在小组内,学生会学会听取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从而培养了他们的交流技能和沟通能力。通过这一个过程,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相互启发,拓宽了思维和知识边界,提高了经验和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换,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且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小组分工协作的方法最为实用。每个学生的任务不同,需要在课前分工,进行实验相关资料的搜集、要点总结、实验步骤展示等,然后集体进行实验操
作,相互研究探讨后,撰写实验报告,内外核查,操作人员共同分析失败原因上的不足之处,并探究改进,错误思考上的省思分析等。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学生在日后工作和生活中尤为重要的素质之一。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尤其是实验教学中,小組合作学习的模式随处可见。例如,在运用互联网查询资料的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协助在进行搜索和总结方面取得更好的效率,可以帮助和配合群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快速地完成任务,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在实验教学中,一些有关物质性变化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初学时,有比较强的复杂性,需要实验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协助,相互传递和沟通信息,以达到最佳的成果。这样的经验能够使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更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应用合作学习到面对复杂任务时的实践中。
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课教学中的有效应
用
如今,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催生了多种多样的新型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被广泛提倡的学习模式。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增进了他们的团队意识。本文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重点,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小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当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都推广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效率。这种学习模式被广大教师和家长所喜爱,并得到了大力提倡。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提高学生情商,促进人际交往
在学习中,学生与教师及同学处理好人际关系,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那一部分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的学生的情商,从而促进他们以后在社会中更好地与人进行交往。
(二)增加学生的集体意识感
每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学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使关系更加紧密,更有利于学习。小组合作的模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为集体做出贡献,赢得属于自己的荣誉。
(三)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拥有一份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使学生的成绩有效提高;而僵硬的师生关系,则与良好的师生关系效果完全相反。因此,要想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有利于良好師生关系形成的好方法。
小学科学课合作实验分工的研究
(四)、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开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 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效度,从而有效促 进小组合作的开展。
及时而有效的评价能使每位成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合作学 习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合作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包括了小 组内成员自评、他评,小组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评价的内容 全面,包括了小组合作活动各个阶段的各方面的评价;评价注重小组的整体 性和全程性。有效的评价定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更有效的开展。也使评价 本身成为学习的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重要组织形式, 但也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我们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积极的措施更有效得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将它与班级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有机得结合在一起来 使用,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小学科学课合作实验分工 的研究
信息技术、科学组理论学习资料
整理ppt
整理pp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景: 随着学校的实验装备不断普及和完善,这样 就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利的 条件,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经常采取合作 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科学的奥秘。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来培养学生在科学 课中的小组合作是更有效呢?
整理ppt
二、合作学习要实施合作的策略 1. 科学地分组分工。分组为学生合作提供前提,集体活动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
作者:张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科学课堂上,常常要用器材来做实验,而实验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环节是否紧凑、有效、关乎实验的成败。按理说,整理试验器具不难,但对于一群孩子来说,要有效迅速,有条理地把器具整理好,还不是件容易事。于是我经常开展小组间比赛,哪个组收拾好,并且组织纪律观念强,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忙而不乱、安全稳妥。通过这样的比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强了,组员之间团结了,整体纪律面貌提升了,看来这分小组,来比赛这种方式对科学课这种灵活性,开放性,管理难度大的课程很适用。
小组合作是按学生座位初步分成小组,这样组员相对稳定,学生间交往比较稳定而融洽,讨论问题时,相互间可以畅所欲言,而不拘谨,也可能因为彼此常常相处在一起,免不了有些小摩擦。比如有时在上课时,尤其是在分组做实验时,常常有学生给我报告说,其他同学不让他参与,怎么办呢?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实验效果更理想,人人都能参与其中,首先要明确小组内分工,四人一个小组,按照他们的能力,特长以及爱好兴趣,各个分管相应职责,卫生员负责实验过程的卫生清洁及保持,纪律员控制噪音及提示操作过程的规范,汇报员代表本组汇报组内学习情况,小组长,负责发、收实验器材,并协助其他三位成员做好相应具体工作,这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组实验效果显著提升。当本节课结束时,我再评出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贴切的评价,当然不只限于口头表扬,还让他们在这种表扬激励下,去实验室进行有目的地参观,促使他们对科学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课堂参与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学会了互相尊重,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可以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讨论中,他们的观点看法被认同,被肯定,被补充完善,他们就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每一次成功的体验都会增强他们对科学学习的
兴趣和信心。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张瑜
小学的科学课是建立在探究的基础上,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课。探究式学习要求老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究式学习,教师得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应如何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呢?我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问题动态生成。
执教五年级《怎样移动重物》一课时,我出示了一个“阿华田”饮品罐,询问谁愿意帮我徒手打开它?之后出示工具——起子,请同学再来打开它,两次尝试我强调要学生说出开盒盖的感受。活动中孩子们争先恐后,虽然生活中所有的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没有人认真的去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把这样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来,一下子成了学生们争论的焦点,可以很好的集中探究的问题,使它成为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导火索。
二、精心准备材料,成就高质量的探究。
执教三年级《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中,我记录了“把固体放入水里后”学生们交流汇报的一些片段:“实验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我问道。一个小组回答:“我们组发现,如果把啤酒瓶盖轻轻地朝上放在水里,它会浮;如果把它朝下放,它会沉下去。”另一小组补充:“我们还发现,把粉笔放在水中,开始是浮的,过一会儿,它才沉下去,而且还会冒出泡泡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他小组发现了吗?”我追问。一名学生解释道:“开始粉笔很轻,在水中浮起来,过了一会儿,粉笔吸了水后,变重了,就会沉下去,冒泡是因为粉笔中有空气。”大家一致评价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课前老师为学生精心挑选的材料,能让学生感受到同一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间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看来准备材料,也是有讲究的。充分的准备是探究的基础。
三、层层推进的主活动,是探究的关键。
有些探究目标不是一个实验能实现的,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准备,展开层进式的实验。例如教授《简单电路》一课时,实验(一):两根导线、一个灯泡、一节电池;画出灯泡发光的连接方法;讲究科学的第一和独创性;要求连得方法要与众不同强调创造思维,求异思维。然后看看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实验(二):增加材料,增加变化,增加难度;提供电路草图,要求两两合作把它连起来。刚才是顺向思维由物到图,现在逆向由图到物。实验(三):提供开关、独立设计、画出草图、创新思维、综合运用;连接并画出能用开关控制的电路。
实验(一)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实验(二)需要协商,实验(三)小组合作时需要听从指挥综合运用。层层推进的探究实验也体现了思维层面的递进,科学探究活动中就要强调探究的层次性和结构性。
四、关注不可忽视的细节,使探究更高效。
雕琢细节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对科学理解得更深、更透,对课堂把握得更稳、对学生把握得更准,用睿智捕捉教学细节,以细节成就高效探究。
首先,在探究中要提出明确、具体的实验要求,要求不能宽泛不具体。例如在学生们做高锰酸钾溶解实验时,我提出“放入高锰酸钾颗粒后,请你们两分钟后再搅拌”——正是这一操作细节上的简单要求让学生看到了精彩的溶解现象。
其次,实验探究中,控制好学生实验的材料,不要把材料一股脑的发给学生,必要时应分层发放。甚至将实验材料“藏”起来。例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要用到平衡尺,但如果一开始就将平衡尺摆在孩子们面前,他们的注意力难免会落在平衡尺上,无暇顾及其他,考虑到课堂短短的40分钟,材料现场发放会浪费宝贵的探究时间,这就需要先将平衡尺“藏”起来,这样,既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可谓一箭双雕。
科学课堂要追求高效探究不等于教师彻底放手、教师要巧妙的引导,敢于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别样精彩“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