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1章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 第一章 绪论
• 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是国际经济学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 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
• 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相同 • 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相同 • 经济运行范围的异同: • 经济运行机制的异同 • 经济运行形式的异同:都是市场在运行 • 经济交流方式的异同 • 经济交流场所的异同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结构
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 封闭经济状态 • 开放经济状态 • 国际分工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
• 宏观微观相结合 •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 • 理论与政策相结合 • 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济学 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基础上发展 的,它不是与经济学同步产生的,首先是西方 经济学的产生。
二、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 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 • 国际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后期,是微观经济学与
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国际经济学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与其
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 国际经济学是在人类经济不断发生的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 产生与发展
一、总体经济学自身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脉络体系
1、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家庭 企业 国民经济 开放经济 家政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
国际经济学讲稿
《国际经济学讲稿》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发展概况及学习方法、意义和基本框架。
重点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发展概况。
难点是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课时数为3学时。
第一节研究对象及特点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简而言之,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目的是解释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
⏹与西方经济学相似,国际经济学也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前者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后者则主要讨论在国际格局下资源利用的决定因素及其国际传递机制。
不过更多的时候国际经济学的微观和宏观部分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按马歇尔观点,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属于实物面研究;而国际金融理论则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工具,属于货币面研究。
➢有的学者把国际贸易理论称为开放经济的微观经济学;把国际金融理论称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或国际货币经济学或宏观开放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国际贸易理论旨在说明贸易的起因与利益,以及贸易政策的影响和依据,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纯理论(包括贸易基础、贸易影响、贸易所得等内容)和贸易政策理论(贸易限制、贸易鼓励等)。
➢而国际金融理论则主要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这些内容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以及各种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其主要内容包括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与政策及国际货币制度等。
当然,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所引发的种种问题构成了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体。
其主题有七大:●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间政策协调●国际资本市场二、特点⏹研究对象的特点——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shenlong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shenlong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
国际贸易,是指商品及劳务的跨国流动,分为 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 广义的国际贸易包括商品贸易和要素贸易。 狭义的国际贸易仅指商品贸易。 在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以商品贸易 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的流动 问题。
shenlong
二、主要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表示在一 定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 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shenlong
图1-1
shenlong
在图1-1中,埃奇渥斯盒状图的长度表示劳动的总供应 量L,宽度表示资本的总供应量K,图中曲线X0表示以 Ox为原点的X的一条等产量曲线,Y0表示以Oy为原点的 Y的一条等产量曲线。对于一个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 衡状态(利润最大化)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 切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 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或相对价格), 即:
1.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 的流动程度低; 2. 国际贸易常常会受到一些人为障碍的影响。
shenlong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分类
1.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
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例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 制定(是采用自由贸易的作法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作法) 提出依据; 2.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 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 原因、贸易型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 (如 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响等问题。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篇)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⑴ 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在李嘉图的两国贸易模型中,一个隐含的假设是,两国的规模大小相似。
因此,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各自放弃不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将所有的资源用于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但在现实世界中,贸易中两国的大小可能相差很大。
例如:中国与斯里兰卡相比,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面积,前者都是后者的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
即使中国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斯里兰卡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两国进行自由贸易,中国也不可能只生产小麦而不生产大米,因为即使把斯里兰卡全部生产的大米都出口到中国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最低消费。
因此,如果大国与小国发生贸易,小国可以只生产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大国则不会实行专业化只生产一种产品。
大国仍然需要两种产品都生产。
⑵ 小国(Small nation)与大国(Large nation)进行贸易,谁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会更大呢?一般来说,贸易所得与贸易前后相对价格的变化幅度成正比。
换句话说,如果产品出口价格越高,或是进口产品的价格越低,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那么,小国与大国贸易,谁的价格变化会更大一些呢?假设:贸易前中国的大米市场的交易量为 1 亿吨,价格为每吨 1000 元。
斯里兰卡大米市场交易量为 100 万吨,价格为每吨 500 元。
发生贸易后中国从斯里兰卡进口了 50 万吨大米。
这 50 万吨大米对于 1亿吨的中国市场来说,只占 0.5%份额,影响甚微,对中国大米市场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
但是,对于斯里兰卡来说,50 万吨意味着相当于原有市场的 50%现在出口到了国外,大米价格会大幅上升。
虽然自由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大米价格都发生变动,但相对于封闭时两国的市场价格来说,中国只降了一点点以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斯里兰卡的大米价格则可以涨到非常接近于中国市场价格(将近每吨 1000 元)。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正确)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正确)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正确)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正确)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错误)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错误)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正确)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国际经济学 第1章 导论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贸易理论 Trade theory
贸易政策 Trade policy
国际收支与外汇分析 Balance of payment and foreign exchange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调节 Adjustment policies in open-economy
生命周期理论 • 2、用不同偏好解释贸易基础的需求模型。 • 3、用收入不同来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16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供给面: 要素禀赋 技术 ——要素生产率 ——规模经济
市场结构: 完全(不完全竞争) 同质(差异产品)
需求面: 消费者偏好
国际贸易基础
17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 1. 资源配置: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2. 资源的利用程度及积累:研究国际间的商品、资本和 劳动的流动和积累。
2
二、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贸易和要素流动 受限
• 劳动力、资本流动性弱于国内; • 关税、非关税壁垒限制贸易; • 国际经济交易是在不同货币媒介下进行的;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conomy and Commerce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1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的研究目 的是要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其政 策含义。
3
• 2、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 间
• 没有统一的“中央计划”。 • 没有总的“世界预算”。 • 没有总的发行银行。 • 不同的国家都有各自的货币金融体系。 • 国际经济学的民族国家性。
国际经济学习题 课后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正确)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正确)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正确)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正确)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错误)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错误)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正确)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自考 国际经济学 第一二章学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 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 简述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1)研究以独立的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科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6)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3. 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直观差别之一,就是国际经济交易存在着汇率的风险。
在宏观经济层次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仍然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前提。
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现代国际经济理论三个阶段。
是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 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一国范围内不会增加。
贵金属的流入标志着一国财富的增加。
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主张贸易保护。
重商主义作用:将政策的制订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并反映了当时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水平。
5. 斯密、李嘉图: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参加国都是有利的。
一直作为自由贸易论的基本出发点。
6. 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或一国政府对外国垄断和政府的支持采取某种对策,是一国贸易政策的最佳选择。
新贸易理论经典之作《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作者是保罗·克鲁格曼对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差异产品贸易进行论证。
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商品流动最容易,主要是因为其利益结果直观上就是“非零和”的,其次是资本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最难。
稳定的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是保证国际间资源顺利流动的条件。
7. 不断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是保持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际价值:各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数。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课件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 础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 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 不涉及货币因素 。相对价格、实际工资(购买力)、 等价物、物物交换,没有货币幻觉。
• 在分析框架上,本科阶段的贸易理论模型采用 2×2×2模型:假定世界上只有两国(A国和B国)、 两商品(X和Y)、两要素(K和L)。 便于二维几何 图示。
•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 。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
8
础
二、主要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 础
下面引入埃奇沃思盒 (1) 等成本曲线?等成本曲线的斜率? (2)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3)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相切,切点斜率 (4) X、Y两部门的等成本曲线平行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易有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旨在解
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型态的决定、
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 (如价格、生产、
消费、收入分配)的影响等问题。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
6
础
国际贸易理论分为国际贸易纯理论和国际贸易 政策理论。
国际贸易纯理论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贸易动机、 贸易方向及贸易结构的决定因素、国际市场的均衡 以及贸易对各国生产、消费与福利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
• 国际贸易: 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在广义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 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 反应要大。
3、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即一体化密切程 度较差的一种形式。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各自仍然保持 独立的关税。
4、 关税同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除了在成员国 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 进行分配。
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
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 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 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 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
第5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 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 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方式。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 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3、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 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 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 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P16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作者: ————————————————————————————————日期:ﻩ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1) 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3)递增原因:2、机会成本: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2) 表达式:-△dY/△dX3)解释: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
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3) 用途: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b)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 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2) 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 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B) 推导:P21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2) 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
国际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国际要素流动微观基础1、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最大量产组合。
2、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也就是MC=△TC/△Q。
边际报酬(MR):也称边际收益,是指既定技术水平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
MR=△T R/△Q。
MPP(或MP):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PP=dQ / dL。
MRP: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MRP=MP * MR。
3、个体无差异曲线:描述单个消费者的偏好与福利4、社会无差异曲线:描述社会整体需求与福利。
用途:5、埃奇沃斯盒状图:指方形的盒的长和高分别代表两个消费者(或生产者)所拥有的两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总量,盒状图中各点表示两种商品(或要素)的总供给量在两个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的配置状态。
条件:6、生产者剩余(考):指由于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最低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间的差额。
7、消费者剩余(考):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市场出清9、MRT(边际转换率):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多少。
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10、MRS(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11、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国际经济学1-5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对象是(D )A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2、以下关于机会成本叙述错误的是(B )A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B 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C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D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为直线时机会成本是不变的3、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B )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4、一个国家(C ),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5、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C )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6、相对价格(A )A剔除了货币因素的影响B容易受货币币值波动影响C是商品的名义价格D是一种名义变量7、机会成本递减时对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 C )。
ABC D8、商品市场均衡条件是( D )A边际转换率等于机会成本B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成本C机会成本等于边际成本D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9、一国消费达到均衡时( B )A.MRT=P X/P YB. MRS= P X/P YC. MRTS= P X/P YD.以上都正确10、国际均衡价格(D )A一定低于两国贸易前各自的相对价格B一定高于两国贸易前各自的相对价格C是由两国各自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决定的D以上都不对11、国际贸易利益可以用( B )来衡量A生产可能性边界线B社会无差异曲线C国民收入预算现D过剩供给曲线12、以下关于贸易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A )A是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之比B贸易条件改善说明某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C是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P X W/P Y WD假定X为出口商品,Y为进口商品,则X的相对价格线变陡峭说明贸易条件得到改善13、不同国家间资源禀赋或偏好不同,通过商品交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这是国际贸易带来的( C )A专业化利益B分工深化利益C交换利益D供求平衡利益14、一国开放后和封闭状态时相比,( B )A生产可能性曲线达到更高的水平B社会无差异曲线达到更高水平C国民收入预算线达到更高的水平D生产均衡点和消费均衡点重合15、以下不属于一国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条件的是(D )A生产均衡B消费均衡C市场出清D贸易平衡二、多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理论(BCD )A以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B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C研究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问题D既包括商品贸易又包括要素贸易2、相对价格(BCD)A受货币因素影响很大,是一种“货币幻觉”B表示用以单位某商品代替货币,作为另一种商品的计价单位C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D 与货币因素无关,不受货币变化影响3、社会无差异曲线(ABC )A向右下方倾斜B切线斜率的绝对值是边际替代率C凸向原点D向远离原点方向移动时表示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了4、一国开放状态下一般均衡的条件为(ABD )A生产均衡B消费均衡C市场出清D贸易平衡5、开放条件与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相比的区别在于(ABD )A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B市场出清的条件不再成立C消费均衡的条件不再是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D 要满足贸易平衡条件6、国际均衡价格是由(CD )决定的A国民需求曲线B国民供给曲线C过剩需求曲线D过剩供给曲线7、国际贸易利益可以分解为(AB )两部分A来自交换的利益B来自专业化的利益C来自生产过剩的利益D来自消费过剩的利益8、国际贸易可能是由于(ABCD )原因而发生A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不同B两国消费者偏好不同C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D两国相对要素禀赋不同三、判断题1、生产可能性曲线外凸说明每多生产1单位横轴所代表的产品机会成本是递减的(F )2、相对价格P X/P Y表示用1单位商品X能换回商品Y的数量(T )3、当两种商品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时,其相对价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F )4、国际贸易是建立在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基础上的(T )5、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和消费点是由过剩供给曲线和过剩需求曲线决定的(F )6、社会无差异曲线由低处向高处移动,表明国家整体福利水平提高(T )7、如果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就一定不会发生国家贸易(F )8、生产技术差异是国家贸易的重要原因之一(T )9、如果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完全相同,则两国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相同的(T )10、如果两国供给条件完全一样,只有需求方面的差异不会引起国际贸易的发生(F )四、名词解释1、相对价格2、生产可能性边界3、机会成本4、国际均衡价格5、贸易条件五、问答题1、结合图形分析一国在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2、结合图形分析一国在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3、试分析一国在封闭与开放情况下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何差异?4、结合图形分析如何衡量贸易利益5、结合图形分析贸易利益的分解6、简答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B4.C5.C6.A7.C8.D9.B 10.D11.B 12.A 13.C 14.B 15.D二、多项选择题1.BCD2.BCD3.ABC4.ABD5.ABD6.CD7.AB8.ABCD三、判断题1.⨯2.√3. ⨯4.√5. ⨯6.√7. ⨯8.√9.√10. ⨯四、名词解释1、相对价格表示用一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本章不是考试的重点章节,建议读者对本章内容只作大致了解即可,本章没有相关的课后习题。
第1篇国际贸易理论第2章世界贸易概览一、概念题1>(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答:发展中国家是与发达国家相对的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又称“欠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
通常指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
衡量一国是否为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标准有很多种,如经济学家刘易斯和世界银行均提出过界定发展中国家的标准。
一般而言,凡人均收入低于美国人均收入的五分之一的国家就被定义为发展中国家。
比较贫困和落后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
2>(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答: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存在及广泛应用,服务外包得到蓬勃发展。
从美国到英国,从欧洲到亚洲,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把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公司的核心能力上而将其余业务交给外部专业公司,服务外包成为“发达经济中不断成长的现象”。
3>(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答:丁伯根和波伊赫能的引力模型基本表达式为:其中,是国与国的贸易额,为常量,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两国的距离。
、、三个参数是用来拟合实际的经济数据。
引力模型方程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把整个世界贸易看成整体,可利用引力模型来预测任意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
另外,引力模型也可以用来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4>(第三世界(third world)答:第三世界这个名词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阶级)。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E3
UB1 E2
E1
0B
UA3
交换的契约线上任何一点都对应着交换双方一定的效用水平。 比如E1点表示A获得的效用为UA3,B获得的效用水平为UB1;
0A
X14
效用可能性边界
如果将契约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效用水平组合描绘在坐标为效用的空间上, 可以得到效用可能性边界图。图中红色线条就是效用可能性边界
UB UB3 UB2 UB1 C
界向右上方移动,例如移 到P'P'
0
X1
X2 P
P'X
8
2.机会成本
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时,(A点)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 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 须以牺牲另一产品的生产为代价。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以内的点如C点,所反映的 不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就是生产无效率;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以外的点如D点, 仅就现有资源和技术而言是无法实现的;
PX/PY=2
Y
D
Y
D E F
H PX/PY=1/2 当相对价格升 为1/2时,消费 时 者愿意选择D1 D1 单位的X;
0
PX/PY 2
X
NX
0
PX/PY
X
1 1/2
在封闭情况下,H 消费点是无法达到 的,因为它超出了 该国生产可能性边 界线。 D3 D2 D1
0
S1
S2
S3
X
0
X
24
X商品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
Y
A
—△Y
B
△X
C
假设现在该国的生产点位于生产可能性 边界线上A点处,它可以通过将生产要素 从Y部门转向X部门来增加X的生产,这 样一来,生产点就会改变。若生产点转 移到B点,那么,这时增加X生产的机会 成本就是以Y的生产的减少量来衡量的, 即机会成本为—△Y/△X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P S* Pw PA*
D* 0 出口国 Q
P S* e Pw f PA* g h
D* 0 出口国 Q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贸易前: 贸易前:e + f 贸易后: 贸易后:e 消费者损失: 消费者损失: - f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贸易前: 贸易前:g 贸易后: 贸易后:f + g +h h 生产者所得: h 生产者所得: f +h
Y C F
U3 E U2 U1 Q
P* O
pw X
图1-15
(三)进口国的贸易得失
1、基本概念 、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 消费者在一次购买中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她实际 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市场消费者剩余的总 和等于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线以上部分的面积。 和等于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线以上部分的面积。
汽车数量 C B A
C
0
R 大米数量
2.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数量。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数量。
汽车 汽车 汽车
大米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递增
大米 机会成本递减
大米
3.商品市场均衡: 商品市场均衡: 商品市场均衡
均衡条件: 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 于机会成本 。 均衡图示: 均衡图示:
出口供给曲线( ) 出口供给曲线(XS)表示当国际市场价格高于一国 的均衡价格时, 的均衡价格时,该国的出口价格与出口数量之间的 关系。 关系。
Px/Py
Px/Py
2
B国过剩需求曲线 国过剩需求曲线
O
(a)
X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w ' Ew ' Ew Iw Iu W"
开放经济均衡
U
X U' W' 图1-4-1
12
大国经济模型
大国经济模型的构造
放松U为小国的假设,我们得到由两个济规模相当
的国家组成的世界经济。其中U生产X有优势,W 生产M有优势。 大国经济模型的假设,使得我们可以把两国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相加而得到下图:
重商主义学派的政策建议:
产生上面想法的原因:把财富与金银等贵金属直接等
同起来。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4
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政策建议:国家应对出口与生产加以保护和奖励,
而对进口则采取保护主义的措施加以限制,特别是 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
重商主义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
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的住脚,并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8
比较利益原理
斯密假定的放松
绝对利益论中的假设:两个国家中各自有一个商品
的生产率高于另一个国家。如U国生产X的成本绝 对低于W国; W国生产M的成本绝对低于U国。 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参与贸易的双方往往 其中一方同时在生产M和X两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 这意味着斯密定理的失效,但贸易仍在进行,这是 为什么呢??
比较利益原理
国家 U W 生产X的成本 生产M的成本 生产X的机会成本 生产 的成本 生产 的成本 生产 的机会成本 3 2 5 3 3/5个M 个 2/3个M 个 低 高 生产M的机会成本 生产 的机会成本 5/3个X 个 3/2个X 个 高 低
(单位:小时劳动时间) 单位:小时劳动时间)
从上表中可看出,U国生产X的机会成本比较低,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国际经济学 华民 著
本章主要内容
导言 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绝对利益论 比较利益原理 大国经济模型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2
导言
全部贸易理论基础——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是在批判重商主义贸易思想 重商主义贸易思想的基础 重商主义贸易思想 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9
比较利益原理
李嘉图假定和机会成本
李嘉图假定:一国(如U) 生产两种商品(M和X)
的绝对成本都要大于(或小于)另一国(如W).
在上述假定下贸易依然进行,李嘉图认为这是机会
成本在起作用。我们通过下表中的例子来说明。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10
6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绝对利益论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T
M
I1
开放经济条 件下的均衡
A I0 Z QM
封闭经济条 件下的均衡
C
E
O
QX
J
P
图1-3-1
X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7
绝对利益论
封闭经济下的均衡
U国的生产均衡点在E点,在该点Px/Pm=Lx/Lm, 即边际生产率
非在一般意义上成立; 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是零和博弈,即贸易一方 的顺差必然要以另一方的逆差为代价这一观点是错 误的; 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5
绝对利益论
由亚当斯密在200年前创立 前提假设:
有两种商品:制成品M和初级产品X. 有两个国家:W国,生产M有生产率优势;U国生产X有生产
O
图1-5-1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X G
G: 两国全部生产 时 两国全部生产X时 X的最大产量 的最大产量 14
大国经济模型
各种均衡状态的福利比较
世界无差异曲线It相切于E,这表示U国与W国两国
均实行专业化生产,X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就是U 国的贸易条件)正好处在U国与W国的相对成本之 间(即Iu)。由此,U国可以把X卖的贵些,而W 国则可以买的便宜些。此时社会福利最大。 相切于EG段,此时U国专业化生产X, W国两者都 生产,这种情况与U为小国模型时基本相同。 相切于EH段,此时W国专业化生产M, U国两者都 生产,与上面结论完全相反。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13
大国经济模型
大国经济贸易模型
H: 两国全部生产 两国全部生产M 时M的最大产量 的最大产量
M Iu H
It
E: U国专业化生产 国专业化生产X, 国专业化生产 W国专业化生产 国专业化生产M 国专业化生产
E
EH: W国专业化生产 国专业化生产 M, U国两者都生产 国两者都生产 EG: U国专业化生产 国专业化生产 X, W国两者都生产 国两者都生产
率优势。 只有一种稀缺要素(劳动),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这 意味着可以只用一个参数来概括生产技术,即劳动的“投 入—产出”系数。根据上述假定,我们可以得到: ,即 Lu > Lw m m U国生产M产品的成本要绝对大于W国生产M产品的成 Lw Lu < x x 本; , 即U国生产X产品的成本要绝对低于W国生产X产 品的成本。P / P x m 贸易条件为 (对于U国来说),即以出口价格比进口价 格。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15
与边际替代率正好相等,因此作为社会福利象征的无差异曲 线I0也就必然在此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整个经济处在其 资源条件所许可的帕雷托最优状态。
开放经济下的均衡
U国将获得一种有利的贸易条件(上图中的TP线)。这种贸
易条件根源于U国在生产X商品时所具有的生产率方面的绝 对优势。它决定了U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X商品,却可 以以较高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出售X,由此增加国民福利。 同样W国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由此可见,贸易是一种正和 博弈,不是零和博弈。
其一,亚当斯密的首创阶段; 其二,大卫李嘉图的继承与发展阶段。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以比较利益为支柱的古典 贸易便最终确立起来。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3
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
贸易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提供国际收支顺差的机会。
出口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因为它可以促进本国工业 的发展,并导致贵金属的流入。 相反,进口却是一种负担,因为它减少了对本国产品 的需求。这不仅会导致国内就业的下降,而且还会使 贵金属流失。
W国生产M的机会成本比较低,如果这两个国家按 照各自的比较利益进行专业化分工,那么他们都可 以通过贸易来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福利的增进。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11
比较利益原理
李嘉图均衡
我们可以从下图的演变过程来看李嘉图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M W U" Iu' Eu' Eu 45°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