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前抢分必备完全历史大纲版
2011年高考考纲
2011年高三历史考试范围说明:以下内容作为高三、高二历史教学和复习参考的范围,正式内容以今后下达考纲为依据。
高三1-7册考试内容:(第二版教材页码仅大字部分,小字部分不考.)★后高考的要求,没有标识的表示水平与高考都要掌握的内容。
(共158课,整课删掉共31课)第一分册:(删掉2课)第1课P2王国的更替第一段,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P3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第二段;P4《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与历史价值,P5第一段。
第2课P7法老专制统治埃及位置,法老专制统治;金字塔与来是信仰;P8第一段;象形文字P8第1段,P9第1,2段。
第3课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种姓制度P10第2段,P11第1段;佛教的创立和发展P11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佛教的鼎盛和传播,《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第4课P15中美洲文化三个代表(玛雅、阿兹特克、印加),P16第二段玛雅文化地位及贡献。
第6课P24古代希腊地位与位置,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P25第2、3段(“古典时代”);P26雅典民主政治全部。
第7课P29《荷马史诗》;★雅典卫城;P31哲学与史学第8课P34罗马共和国开始;P35罗马进入帝国;P36第2,3段(环地中海,跨三大洲)段,★罗马帝国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灭亡及影响;P37基督教兴起的地点、时间与经典。
第9课“十二铜表法”全要;★公民法与万民法第10课伊斯兰教产生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东罗马帝国灭亡。
第11课P49第一段,★1299年奥斯曼人首领宣布建立独立国家;P50第一段,P51第一段。
第12课P53封建制度的产生,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与自治p58 第三段;★等级君主制第15课:大学的兴起第二分册:第1课原始农耕全要;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第2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二里头文化遗址第3课P9,甲骨文与信史,方国联盟,青铜时代(司母戊鼎);第4课P14第一、二段,第5课社会大变革全要(C);P19百家争鸣(B)全要。
2011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2011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2)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2课苏联的崛起一、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的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内容: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②政治方面: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③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④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⑤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委任统治”(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和称霸世界)。
拓展:中国问题: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二、《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的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中国重新变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2011届大纲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7讲
从材料中的“台民”“台湾,„„全输之倭
奴”等信息,可以判定此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根
据《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
练习4 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 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 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解析 ( C ) B.《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 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 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 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 (1)原因 ②直接原因:英法 修订条约,扩大侵略 的要求遭到 拒绝。 ①1856年秋, 英军 首先进攻 广州 ,随后 法国 也 (2)经过
练习6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
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面。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 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B )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考点综合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
(1)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侵华的开始阶段,包括鸦片
(2)平壤战役:清军 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 主力尚存 ,日军乘 机控制 黄海制海权 。 (4)辽东战役:结果日军占领了大连 、 旅顺 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 ,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1)割 辽东半岛、 台湾 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给日本。
2011年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201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三星堆”青铜文化位于成都平原,与商周同期.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南朝的祖冲之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早近1000年. 祖冲之著《缀术》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科书.医学:战国扁鹊提出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被人称为“神医”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早1000多年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人称为“医圣”,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唐朝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学书籍,是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等的总结. 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誉为“ 中国"%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美称。
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明朝北京城布局严整,建筑壮丽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011年高考冲刺历史复习要点
【答案要点】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 略反封建斗争。 (2) 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 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 封建陋习; 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 局限性。
解题指导:选C。这道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题目 材料引自李宗仁将军的言论,材料的关键词是“引敌深入"、“予敌主力 以打击”,反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特征。题中A项虽然也是正面战 场上的重大事件,但当时国民党军队作战是以防御为主,不符合题目“引 敌深入”的特点。C项台儿庄战役抗击的是日军主力,题中材料与之完全 相符。B、D两项是中共指挥的战役,与题中“予敌主力以打击”的特征 描述不相符合。
透过文明的生态史观看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孕育着深刻的危 机: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酸雨现象、森林资源大量毁 灭、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垃圾成灾和环境污 染等。这迫使人类必须创造新的文化来挽救支撑人类文明的环 境,这种新文化就是生态文化。 6、革命史观: 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注重从革命的视角审视来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思想、社会变迁等。 不同阶级、不同派别探索与抗争是革命史观的基本内容。 7、唯物史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 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2、解题方法: 历史阶段特征主要是指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区别于其他历史 阶段的某些特殊方面的历史特点。 历史阶段特征常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 生产关系等方面归纳。 学会从纵向和横向历史发展的趋向去分析、概括、综合、归 纳和比较相关问题。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1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提纲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政治一: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2、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商朝是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3、周朝实行分封制,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异姓分封包括姻亲、功臣及殷商旧族,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4、为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西周实行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宗法制中的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朝制定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皇帝——三公九卿——郡——县3、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图籍,监查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者相互配合、互相牵制。
4、秦实行严刑峻法,官员由中央任免,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员的制度。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1、汉朝实行同姓分封,“天下一家”的格局。
2、汉武帝强化皇权,强干弱枝的措施:建立中朝;设刺史(位卑权重);实行推恩令。
3、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收精兵:统兵权和发兵权(枢密院)的分离;削实权,设置通判,位卑权重,重文轻武;制钱谷。
——中央集权强化,但“冗官”“冗兵”“冗费”——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四: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维护统治:1、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相互牵制,互为补充。
2、宋: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度支、盐铁、户部。
3、元朝:一省制:中书省。
4、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
2011历史大纲c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Ⅳ、考查内容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西周的经济与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4.秦汉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东汉的政治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的民族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的政治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科举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7.宋、辽、西夏、金、元宋朝建立于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宋元的社会经济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8.明清(前期)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明清国家制度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二、中国近现代史1.列强的对华侵略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2.清统治的衰落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政局义和团运动3.近代化的启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早期维新思潮洋务运动商办企业戊戌维新运动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科举制度的废除核晚期教育改革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会党与民变5.辛亥革命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证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6.民初政局民初政党与议会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民初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9.抗日战争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的爆发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沦陷区与伪政权侵华日军暴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0.国共内战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史前人类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2.古代西亚诸文明苏美尔一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3.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王朝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4.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5.古代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政治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6.古代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罗马帝国的危机古代罗马文化7.中世纪的西欧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与农奴制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中世纪的城市中世纪基督教文化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9.中世纪的东欧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的兴起10.中世纪东亚与南亚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中日文化交流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11.古代美洲文明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四、世界近现代史1.近代初期的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科学革命2.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明君主专制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工业革命19世纪的英国改革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3.近代的亚非拉大西洋奴隶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瓜分非洲埃及阿里改革土耳其坦志麦特日本明治维新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4.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两大军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5.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7.两战之间的世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甘地主义凯末尔主义卡德纳斯改革8.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一体化进程当代科技革命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苏南冲突赫鲁晓夫的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历史试卷答题标准及方法介绍(全)1、选择类题型: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历史2011江苏高考复习考试提纲
经济生活部分(共48个考点)一、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1)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概念、本质(A)(1)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①表现形式: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
)②特点: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特点: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②注意:与支付手段的区别。
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5、信用卡功能(A)含义及其功能: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信用卡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等功能。
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单位外币兑换的本币越多,说明本币贬值,本币汇率下降;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
反之,…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所以,需要金钱。
(2)态度: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出现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出现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买方市场:“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1]
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提纲近代部分(一)近代中国考点6.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鸦片战争(1)背景:①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要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国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1840年-1842年(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英法以“修约”讹诈遭拒绝为机会,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2)经过:1856年---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
(3)结果:签订《天津条约》(1858俄美英法)、《北京条约》(1860英法俄)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三)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1851-1864年)1、过程:金田起义(1851年)—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1853年南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西征、东征—军事全盛、天京变乱—转折、天京失陷—失败。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1)内容:①土地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
②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③理想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
(2)评价:①革命性: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现实,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③落后性: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
3、《资政新篇》(1)提出:1859年,洪仁玕(2)内容:(政治)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教育)开设新式学堂。
2011年历史小高考复习冲刺纲要
垄断组织的产生
• • • • • • • 垄断组织: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1.产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影响: (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斯大林模式的教训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 ②要从国情出发; • ③斯大林模式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 式;再优越的社会制度也需要自我完善。 • ④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 展战略;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 道家:老子和庄子; • 观点: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 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 • 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 • 墨家:墨子; • 观点: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反对任 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 法家:商鞅、韩非子。 • 观点:以法(严刑峻法)治国、中央集权、变法。 • 迎合了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 冷战影响: • 消极:引发了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战后世界长期 不得安宁。 • 积极:①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 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②促进第三世界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 • 古巴导弹危机 • 时间:1962年;二战后的核大战一触即发,但和平 解决,结果说明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国
• 两极格局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 • 多极化趋势 出现:20世纪60、70年代(欧共体、日本、 中国、第三世界) • 加强: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后,当今世界 (欧盟、日、俄、中)” • 原因:生产力发展
了解二月革命的结果(表述改变) 了解“四月提纲”和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 成立(新增) • 《四月提纲》(作者:列宁): • 时间:1917年4月(二月革命后) • 内容: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 义革命转变,“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 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011年中考历史 备考必备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2011年中考中外周年大事1、1月11日——太平天国运动160周年。
1851年1月11日,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某某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囯”,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某某,把某某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1864年7月,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了。
2、3月3日——俄国农奴制改革150周年。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进行农奴制改革。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3、4月15日——美国南北战争150周年。
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
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但是,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4、3月18日——巴黎公社革命140周年。
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巴黎的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
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成立。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月28日,巴黎公社失败。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5、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110周年。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1年第一轮历史复习提纲(1)
2011年第一轮历史复习提纲(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禅让制——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民主“传贤”:(1)含义: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
禅让制时代,是指的“五帝”的时代,即尧舜禹的时代。
按儒生们编造的神话,尧年老之后,自动让位给舜,而舜年老之后,自动让位给大禹。
从而,表现出这些氏族领袖们的大公无私。
(2)禹的功绩:①治水有功;②部落联盟中威望高;③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引导学生看《戴冠冕的夏禹》图画,并指出“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持的玉器;此图已不是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形象,而是表示其帝王身分。
2、夏商的政治制度:(1)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王位世袭制:建立:夏启实质:政治权力由“传贤”→传子,“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公天下→家天下)特点:具有神秘的王权色彩(天的意志,占卜;以宗法制为核心;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
)商代政治的突出特点: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B、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商王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
相卿士等设立:夏商时期,最高统治者为王,身边辅佐自己的重臣往往被赐予“相”“尹”“保”等官名,是当时最高的政务官。
下面的官员可大致分为事务官(如臣、尹等)、武官(师)和史官(如卜、册、史等)三类。
(2)地方:封侯、伯。
夏商时期方国林立,周王或商王可封赐方国首领为“侯”“伯”等,并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
如周方国的首领文王就曾被商纣王册封为“西伯”,并赐弓矢斧钺,赋予其征伐的权力。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内服u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控制着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
西周时,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3、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经济上实行井田制)(1)分封制:(周武王首创;周公旦推行。
安徽省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纲要
2011年中考某某历史复习纲要(根据最新考纲整理)古代篇1、先秦时的某某经济(1)、肥东大城墩、五河壕城镇的新石器遗址(四五千年前种植水稻),亳州钓鱼台遗址(西周时种植小麦)。
说明古代江淮农业发达。
(2)、水利工程:芍陂(安丰塘),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寿县城南,春秋时孙叔敖主持修建。
(3)、青铜冶铸业:商周时今某某铜官山是当时全国炼铜业中心。
(4)、商业:郢爰(楚国时金币),鄂君启金节(寿县出土,楚国时商业免税证)。
反映江淮地区商业的发展。
2、名相管仲:春秋时政治改革家,颍上人,任齐国相,被孔子誉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3、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今涡阳),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
庄子:战国时蒙(城)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4、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今某某市郊,遗址“涉故台”,“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5、名医华佗:今亳州人,东汉末年民间名医,制成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
以医济民,深受爱戴。
6、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前秦,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成语“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草木皆兵”“鹤风声鹤唳“。
7、曹魏屯田:在某某、江淮地区大兴屯田,屯田形式:民屯和军屯。
江南开发:北方居民南迁,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皖南,促进民族融合、文化发展。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并推广小麦。
三国时梅根冶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
8、文房四宝:宣纸(宣州泾县)、徽墨(歙县)、宣笔(宣州)、歙砚(歙县)。
9、包拯:庐州人(某某),北宋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清官。
10、宋画第一:李公麟。
今桐城人,北宋大画家,号龙眠居士,代表作《五马图》、《牧放图》。
被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
11、宋元某某经济:“圩田”,北宋时某某、某某至池州出现,旱涝保收;“烤田”,田间管理方法,水稻栽培技术进步。
农作物有越南占城稻、棉花、甘蔗、柑橘等。
“交子”或“淮交”,两淮地区通行的纸币;商业中心:寿春、某某。
2011年华师大版高考历史全部整理(遵照考纲)之中国史部分
中国史部分第二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A)一。
原始农耕(A)1、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2、表现: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人类历史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3、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4、特点:南稻北粟的格局(粟类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别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5、意义:⑴、是生产性经济活动,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⑵、为人类提供了可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
⑶、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典型的早期农耕聚落: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
表明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当时处在农业文明起源的最初阶段。
)二、炎黄传说(A)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三皇五帝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著作已有反映;西汉时,人们已把黄帝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近代以来,国人以炎黄子孙自称,祭黄帝陵。
)三、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A)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考古学家苏秉琦:满天星斗说)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的儿子启杀伯益自代,破坏尧舜以来的禅让制,后为世袭制取代。
2、夏王朝和国家的基本特征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世袭制、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等是其具体体现.二、二里头遗址(A)1.考古发掘显示: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900-3500年)。
2.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和居民的经济生活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
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骨质的铲、镰、斧等;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羊等。
2011届上海市高中历史高考及学业考试考纲
2011届上海市高中历史高考及学业考试考纲(★指代高考内容;▲指代学业考试的内容)第一分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1、王国更替(地理位置、方位)2、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汉穆拉比法典》1、埃及的地理位置2、法老的专制统治3、金字塔与来世信仰4、象形文字1、种姓制度2、佛教的创立和发展(时间、地点、人物、经典、对外传播)3、《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1、美洲三大代表▲2、玛雅人生产的农作物▲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1、古希腊的地理位置、方位2、希腊城邦的形成、全盛时期3、雅典民主政治1、史诗与戏剧2、雅典卫城★3、哲学与史诗1、从王政时代过渡到共和时代2、罗马帝国3、基督教的兴起(时间、地点、人物、经典)1、十二铜表法2、公民法与万民法★3、公民法▲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伊斯兰教(时间、地点、人物、经典)1、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2、奥斯曼帝国的影响★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1、封建制度的产生(主要关注采邑改革)2、中世纪庄园1、城市的自治2、等级君主制大学的兴起★第二分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1、原始农耕2、黄河中游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核心地区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2、二里头文化遗址1、内外服制2、青铜时代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1、封建国家2、周公“制礼作乐”1、社会大变革(C级要求)2、百家争鸣(B级要求)1、战国七雄2、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开始强大3、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C级要求)1、秦的暴政2、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3、楚汉战争刘邦建立西汉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1、汉承秦制2、布衣将相之局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汉武帝时期的民族关系1、光武中兴2、东汉的衰败1、三国鼎立格局的最终形成2、区域经济的发展★1、北朝与南朝2、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1、贞观之治的解释2、唐与吐蕃的关系★3、开元盛世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丝绸之路的全盛2、遣唐使第三分册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1、文官体制2、科举制度的完善1、与北宋、南宋对峙的政权,靖康之变后南宋建立▲2、辽、夏、金的建立与澶渊之盟★3、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1、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2、海上丝绸之路1、活字印刷(发明传播)2、火药武器(发明使用)3、沈括与《梦溪笔谈》1、元朝的行省制度2、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3、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1、清朝建立2、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记住这句话即可)1、军机处的设立1、社会经济的繁荣2、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1、“朝贡贸易”特点2、民间海外贸易3、从海禁到闭关1、西学的传入第四分册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君主专制1、新航路开辟动力2、新航路开辟过程、影响3、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放在影响里面)1、意大利文艺复兴原因、内容、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