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与语用需求

合集下载

语言接触——精选推荐

语言接触——精选推荐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接触研究摘要: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方言和标准语因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两者长期共存并用必然会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尽管方言口音普通话和方言自身的变异分别是普通话和方言两个系统的演变结果,但语言接触是两个系统演变的外在诱因之一。

本文通过研究不纯的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探讨了语言接触的深层次特点和语言变化的规律,主要介绍了语言接触的类型、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以及接触中的相互变异。

关键词:语言接触普通话方言变异语音一、语言接触的主要类型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

人类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总与别的语言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接触,收的别的语言的影响,可以说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的一种动力和自然法则。

纵观语言接触的定义,多数是围绕不同民族语言和地域方言展开的,因此对语言接触的研究也分为两大阵营:方言接触和不同系属语言接触。

近二十年来,语言接触成为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成为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民族语言学的关注对象。

所谓的语言接触主要涉及三种类型:1.外语和本族语,比如英语和汉语的接触;2.汉语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的接触,或者方言和方言的接触;3.口语跟书面语的接触,比如历史上文言和当时口语的接触。

其中汉语标准语(普通话)和地域方言之间接触的广泛性是其他语言或方言间的接触所无法比拟的。

二、方言与标志语接触的相互变异模式如果说方言是社会分化的产物,那这种局面的维持也一定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统一而被打破。

随着交流的频繁和商贸往来的增多,人们为了确保不同地区的顺利交际,迫切地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来进行沟通,这就是标准语。

标准语的出现是政治经济集中的结果,因此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语言问题,而是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状况相伴随。

方言和标准语的接触是语言接触的一个特例,在语言接触中存在着源语(source language)和接受语(recipient language),两者存在一种转换关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几种语言同时使用就会发生借用、代用、夹用、混用、交叉、错位、嫁接,乃至于产生两种语言要素交融的新型变体。

语言接触名词解释

语言接触名词解释

语言接触名词解释语言接触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不同语言的人之间互相接触,并且由此产生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语言接触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文化交流、移民、媒体传播等。

语言接触不仅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也会影响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

语言接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1. 双语习得与双语教育双语习得是指在儿童阶段,同时处于两种语言环境下,通过自然的方式获得两种语言的能力。

而双语教育则是在教育阶段,通过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同时掌握两种语言。

很多国家都以双语教育为主,如加拿大、瑞士等。

2. 混杂语与语系交替混杂语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在使用时混合成一种语言的产物,如印尼语。

而语系交替是指在一次交流过程中,使用两种或以上语系的语言,如粤语和普通话的混合使用。

3. 借词与伪借借词是指在一种语言中借助其他语言的词汇来补充自己本来没有的词汇。

如英语中借用了法语单词“chic”来形容时尚。

而伪借则是指在一种语言中使用与另一种语言相似但实际上没有的词汇,比如汉语中的“面包车”。

4. 语言再现语言再现是指在双语或多语交际中,一方使用一种语言表述事物时,在对方语言中使用类似表达方式的现象。

如德语中说“das ist nicht mein Ding”,中文也可以表达为“不是我的菜”。

5. 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是在语言接触中形成的一种混合语言,通常基于一个主要语言,在其中加入其他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如海地克里奥尔语。

语言接触的影响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负面的。

正面影响包括丰富了词汇、提高了语言交际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等;负面影响则包括出现语法混淆、融合程度不一致、词汇表面借用等。

但总的来说,语言接触是必然的社会发展趋势,不能完全避免,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对。

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

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

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语言是人类思维交流的工具,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演变。

语言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本文将重点探讨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并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之一:语音1.语音的物理基础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表达语义和构建语言意义的基本单位。

语音的发展受到人体生理结构的限制和影响。

不同的语音系统反映了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发音器官的使用方式。

例如,舌尖发音和喉音发音的区别就是基于发音器官的差异。

2.语音的易学易用性语音的发展还受到易学易用性的影响。

人们倾向于使用发音方式简单、易于掌握的语音,而对于复杂的发音方式则往往避免使用或通过演化简化成更易掌握的发音形式。

这种演化过程可以通过跨语言比较来观察和验证。

3.语音的社会认同语音也与社会认同紧密相关。

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中的语音差异反映了不同社会认同和身份的象征。

人们通常会使用自己所属社会群体中被广泛接受的语音,这种趋同性将推动语音的演化和发展。

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之二:词汇1.词汇的意义表达需求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它是人们为了表达特定概念和意义的需求而形成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认知的深化,新的概念和意义会不断涌现,这就促使了新词汇的产生和旧词汇的演化。

2.词汇的社会文化因素词汇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人们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将塑造他们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认知。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也推动了词汇的变化和扩散。

3.词汇的语音变化语音变化对于词汇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语音变化可能导致词汇的发音产生变化,进而影响词汇的形态和意义。

这种语音变化可以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也可以是跨语言的相互影响。

4.词汇的诗化和美化需求词汇也受到艺术和文学的影响。

人们追求表达美感和情感的需要,会不断创造新的词汇来满足这种需求。

这种创造力和诗化的趋势是词汇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教导孩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需求

教导孩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需求

教导孩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需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需求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教导孩子如何正确运用语言表达需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教导孩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需求的方法和技巧。

1. 倾听孩子的需求首先,要教导孩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需求,我们首先要倾听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有话想说时,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关注,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不要打断孩子的发言,让他们有充分的表达空间。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

2. 鼓励积极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无论是对于物质上的需求还是情感上的需求,都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说出来。

同时,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尊重。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运用语言表达需求的能力。

3. 教导礼貌用语在教导孩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需求时,我们还要注重教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社交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让孩子在与他人沟通时显得更加文明和友善。

比如,在请求帮助时说“请”、“谢谢”,在表达不同意见时使用委婉的措辞等。

通过教导礼貌用语,可以提高孩子与他人交往时的沟通效果。

4. 给予实际案例演练除了理论知识外,给予孩子实际案例演练也是教导他们正确运用语言表达需求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孩子亲身体验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正确表达需求的技巧。

5.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正确运用语言表达需求不仅仅是简单地说出来,还需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因此,在教导孩子运用语言表达需求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逻辑推理游戏等方式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清晰地陈述自己的需求,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表达。

语言学知识点

语言学知识点

语言学知识点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结构、历史、发展、语音、语法、语义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语言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一、语言的定义与特征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双重系统:语言包含语音和文字两个层面,通过语音传达信息,通过文字记录和传承。

2. 交流功能: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用于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等。

3. 语法系统:语言具有一定的语法规则和结构,用于组织词汇和句子,使其具有意义和逻辑性。

4. 文化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主要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以下是一些语音学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1. 音素:语音学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不同语言中的音素数量和种类各不相同。

2. 语音合成: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语音产生过程,生成人工语音。

3. 语音识别: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语音转化为文字的过程,用于语音输入和语音翻译等应用。

三、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的学科,以下是一些语法学的重要知识点:1. 词类:语言中的词汇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的词类。

2. 句法:句法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包括句子成分、语序、句子类型等。

3. 句子的层次结构:句子可以分为短语、从句等不同的层次结构。

四、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以下是一些语义学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1. 词汇语义:研究词汇的意义和词义关系,包括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位关系等。

2. 句子语义:研究句子的意义和句义关系,包括逻辑关系、语用关系等。

3. 语义推理:通过语义规则和逻辑关系,推导出句子的隐含意义或推断结果。

五、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目的的学科,以下是一些语用学的重要知识点:1. 言语行为:研究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效果,包括陈述、疑问、命令等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一节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语言接触的类型有五种:1.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如果不同的社会、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邻,接触上也只有一般的贸易往来或文化交流,则语言的变动就只限于吸收对方语言中有而自己语言中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也即只有文化层面的、为数有限的借词。

2.语言(区域)联盟和系统感染:•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深度接触(指有大量同地混居的人口,有通婚关系)的若干民族,许多人会成为双语或多语者。

如果接触是相对平衡的,则各民族的语言会长期地“和平互协”:不仅各民族的词汇会互相大量借用,音系和语法上也会互相感染而趋同。

结果是一片区域内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结构类型上都十分相似(即系统感染),但各个语言仍保持着相当数量自己语言的核心词根,这就是语言联盟。

3.语言替换和底层残留•如果若干民族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接触极为密切但不平衡(指经济文化、人口的不平衡),则经过长期的双语或多语并存阶段后,各语言相对平衡的状态会打破,经济文化和人口占优势的民族的语言会替换其他民族的语言,成为唯一的胜利者。

被替换的语言不再使用,只在优势语言中留下自己的一些特征,这就是“底层”。

4.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随着社会的发展,通用书面语发展成为更高形式的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

语言的这些高层形式通过读书识字等特别途径传播,所及之地不一定地域相邻。

因社会分化程度的不同,通用书面语或民族共同语与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差异程度不同,对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影响也有不同。

推平方言或替换民族语言是一种常见的可能。

5.洋泾浜和混合语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叫做洋泾浜。

如果后来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就叫做混合语。

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一、借词(一)概念:借词是指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或外方言的词。

意译词: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不把这些词看做借词。

例如:语种英英英原语microphonecementpiano借词麦克风士敏土皮亚诺意译词扩音器水泥、洋灰钢琴(二)意译词的特点:1. 所谓意译,实际上是用汉语的材料和规则为词义重新命名的创造过程,所创造出的汉语意译词的内部形式与外语原词没有关系。

第八章_语言的接触

第八章_语言的接触

二、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
1、几个民族融合为一个民族,必须需要一种共同的 交际工具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民族的融合要求 语言的替换。 2、经济、文化上是否占优势,是决定哪种语言在融 合中取胜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 地位不是决定因素。 例如:汉民族一度被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 族所统治,但由于他在经济上、文化上处于先进地 位,汉语成为语言接触中的胜利者。
通用书面语可以指同一个民族内使用的,例如中国古 代的“雅言”“通话”;也可以指不同民族使用的同 一种语言。如日本、朝鲜、越南都曾以汉语作为通用 的书面语。
书面语具有高于地方语的地位,联系着不完全同意的 社会。
二、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 文白异读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 /俗白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 通用书面语相对于方言更正式,就被赋予“文”的色 彩,书面语的读法就是“文读”,本地的读法就是 “白读” 如:闻喜方言的“水”在“河水”中读/fu44/,“自 来水”读/fi44/,“汽水”读/suei44/。 从语言历时变化的角度看,这是通用书面语或外来的 强势方言对当地方言影响的结果。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一、语言替换
语言替换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 种语言现象。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 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语言替换是不同民族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 语言深度接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是优势语言排挤 替换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的交际工具, 弱势语言则因被替换而停止使用。
仿译词 意译词里面还有一种仿译词,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 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 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如: 黑板 blackboard 足球 football 牛津 Oxford 鸡尾(酒)cocktail 机关枪 machine gun 铁路 railway 成语的借用也往往采用仿造的方式,例如“鳄鱼 眼泪”“泥足巨人”“走钢丝绳”‘施加压 力”“鸵鸟政策”‘替罪羊”等。

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

特点: 1.词汇数量增多
2.语法规则变得严密、完善
3.有书面形式,较为规范 4.是“洋泾浜”的发展形式
洋泾浜与混合语的区别
洋泾浜使用的场合有限,不作为母 语传授给下一代,一旦社会的环境 改变,就会自动消失。
混合语已经成为某一语言社团的唯 一交际语,并且成为后代学习的母 语。
2.音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 语的某个词移植进来。如: 语种 原词 借词 音译词 英语 telephone 德律风 电话 英语 microphone 麦克风 扩音器 英语 cement 水门汀 水泥 英语 science 赛因斯 科学 英语 violin 梵阿铃 小提琴
•仿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 语素,使意义和构词形式与原词相对应。如: Blackboard--黑板 Football---足球
语言接触
Language Touch
邵小丽
语言接触的定义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语言接触的类型
语言的融合 特殊形式
什么是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是一个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发 生在不同的语言系统相互互动或影响之时。此 种研究又称接触语言学。
当不同语言的说话者密切的接触时,这种接 触会影响至少一种语言,并带来语音、句法、 语意或社会语言学形式的变化。
沙龙(salon)
蒙太奇(montage)
戈壁(gobi)
拷贝(copy)
奥林匹克(Olympic) 阿司匹林 (aspirin)
•音译兼意译:绷带(bandage) 引擎 (engine)) 浪漫 (romantic) 乌托邦 (Utopia) 幽默(humor) •音译加汉语语素:啤酒(beer) 卡车 (car) 芭蕾舞(ballet) 酒吧 (bar)高尔夫(golf) 华尔街(Wall Street) 冰淇淋(ice cream) 霓虹灯 (neon lamp) •形借词(借形不借音):VCD OPEC GDP WTO

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

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

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和学习。

然而,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有许多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效果和英语技能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一个学习者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激励和支持,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英语技能的增长。

例如,一个有资质的英语教育者、资源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设备、以及与其他英语学习者互动的机会都是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一个人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可以受到内在因素(如个人兴趣、需求、目标)和外在因素(如家庭、社会期望、奖励)的影响。

有强大的学习动机的学习者通常更有可能坚持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3.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如重点记忆、组织信息)、元认知策略(如目标设定、自我评估)和社交策略(如与他人合作学习)。

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以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4.语言输入和输出: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接触和理解英语的过程,而语言输出是指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丰富的语言输入可以提供学习者接触新单词、语法结构和语言用法的机会,而积极的语言输出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语言流利度。

因此,英语学习者应尽可能地接触英语材料(如听力、阅读)并积极参与口语和写作练习。

5.学习器官:学习器官是指学习者用于感知和处理英语信息的语言器官。

这包括听觉、视觉、口语、写作和阅读等技能。

每个人对这些器官的敏感性和发展速度都不同,因此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高。

6.学习策略和技能:学习策略和技能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这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以及如何词汇记忆、语法应用等学习策略。

学习者应培养和提高这些技能和策略,以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教导孩子如何通过言语沟通需求

教导孩子如何通过言语沟通需求

教导孩子如何通过言语沟通需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通过言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因此,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教导孩子如何通过言语沟通需求。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教导孩子有效地进行言语沟通。

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要想教导孩子有效地通过言语沟通需求,首先要教会他们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只有倾听对方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想法。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互动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比如在孩子向你倾诉问题时,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在家庭聚餐时,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识。

表达需求的技巧除了倾听外,表达需求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导孩子如何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培养他们良好沟通能力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帮助孩子提升表达需求的技巧:1. 使用肯定语言肯定语言是指积极、正面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传达自己的需求。

比如,“我想要…”、“我需要…”等表达方式可以让对方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意图。

2. 表达感受在表达需求时,也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对方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比如,“当你这样做时,我感到…”、“我希望你能够…”等表达方式可以增加沟通的效果。

3. 使用“我”语言“我”语言是指以第一人称来表达需求和感受,避免使用指责性语言或“你”语言。

比如,“我觉得…”、“我希望…”等表达方式可以减少冲突,增进理解。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倾听和表达需求外,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勇于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鼓励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最后,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也是培养他们言语沟通需求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言接触的名词解释

语言接触的名词解释

语言接触的名词解释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或语言方言之间相互接触和交流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语言接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本文将对语言接触这一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1. 语言接触的概念解析语言接触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如语言的迁移、移民、城市化过程中,不同地区或不同社群之间的交流等。

在这种接触中,语言之间会出现相互影响、变异和融合等现象。

语言接触的过程可以造成语言的变异、演化甚至衰退。

同时,语言接触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 影响语言接触的因素语言接触的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社会经济背景、政治环境、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态度等。

在某些情况下,较强的语言接触可能导致一种语言成为主导语言,而其他语言则处于劣势地位。

此外,人们的语言选择与语言习得能力也会影响语言接触的结果。

例如,在双语社区中,个体对于使用哪种语言进行交流的选择,可能受到社会认同、就业需求或教育机会等因素的影响。

3. 语言接触的形式语言接触的形式可以是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指的是不同语言使用者通过互动、交流或共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而接触到其他语言。

间接接触则是指个体通过书籍、电视、互联网等媒介来接触其他语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便利,间接接触逐渐成为更加常见和普遍的形式。

4. 语言接触的意义和效应语言接触的意义和效应是多方面的。

首先,语言接触可以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的交流。

通过语言接触,人们有机会学习并了解其他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从而增强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其次,语言接触可能加速语言的演化和变异。

语言接触使不同语言之间的特点和结构相互影响,导致语言的演化和变化。

最后,语言接触还可以产生新的语言形式,如克里奥尔语和混合语言等。

这些新的语言形式是语言接触中一种新的生成方式,反映了语言接触的具体效应。

5. 语言接触的挑战和机遇语言接触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机遇。

在一些语言接触的情境下,存在着社会上的不平等和权力差异。

14语言接触与语言演

14语言接触与语言演

其一,以语言使用人口的多少作为判断 濒危语言的依据;其二,以掌握母语的 年龄段为标准,认为40岁以下的人如已 不掌握或虽懂一点但已不使用的语言是 濒危语言。
2)量化标准
量化标准
应以量化的多项综合指标体系为依据, 来判定一种语言是不是濒危语言。 综合指标体系可分为核心指标和参考指 标。 核心指标有三个方面:其一、丧失母语 人口的数量比例;其二、母语使用者年 龄段的分布比例;其三、母语能力的大 小。
2、统计与预测 3、濒危语言的界定
统计与预测
1)世界语言6760种中,使用人口在一 万以下的有3248种,占总数的48%;使 用人口在10万以下的有4611种,占总数 的7%。 2)在21世纪,使用人口在10万以下的 语言有可能消亡,即世界语言中的三分 之二将在21世纪消失。
濒危语言的界定
1)两种主张
语言兼用
1、含义
语言兼用指一个民族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还兼用 另一民族的语言。语言兼用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实际语言生活中,不少人能兼用几种语言,比如:1) 在瑞典、荷兰等国,许多人除掌握本国语言外,还兼 用英法德等国语言;2)我国新疆的锡伯族,除用锡 伯语外,大部分人还兼用汉、维吾尔和哈萨克等多种 语言。
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
语言接触 语言兼用 语言转用 语言濒危
曾少波
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是指不同民族、不同社群由于社会 生活中的相互接触而引起的语言交往、语言 影响关系。 语言接触导致语言影响和语言结构、功能的 变化。由语言接触引起语言演变包括: 1)语言结构的变化,包括词汇、语音和语法 的变化;2)语言功能的变化,包括语言功能 的升降、语言兼用、语言转用等。
2、语言兼用和双语现象
语言兼用和双语现象
语言兼用又称双语现象,但这两个术语在实际使用 上,有时存在一些差别。在我国,“双语”这个术 语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兼用汉语;人们对双语概念的 界定不完全一致:1)有些地方把方言区的人学习使 用普通话(包括中文)也称为双语,如香港就把当 地说粤语的人学习普通话(包括中文)称为双语, 还在香港理工大学设立了双语学系;2)有些学者认 为,把不同方言的兼用称为双语是不妥当的,应称 之为“双方言”,“双方言”与“双语”并列就是 “双语双方言”。

借词名词解释语言学

借词名词解释语言学

借词名词解释语言学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领域,涉及语言的结构、历史、发展、使用和认知等方面。

借词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用词汇的现象。

在语言学中,借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外来词和内部借词。

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引入的词汇,如英语中的'coffee'和'pizza',这些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保持了原始的形态。

内部借词则是指在一个语言中从其他方言、方言群体或者专门术语中借用的词汇,比如普通话中的'饺子'和'酸梅汤'就是从方言中借来的词汇。

借词的存在可以反映出语言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语言借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文化接触、技术进步和语言需求。

文化接触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当两个文化接触时,借词的现象就会发生。

比如,在英语中借用的一些词汇来自法语,这是由于英国与法国的文化接触导致的。

技术进步则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概念和事物出现,需要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来表达。

最后,语言需求是指当一个语言中缺乏某个词汇时,为了满足表达需要,就会借用其他语言中已存在的词汇。

借词的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种语言中。

借词的词汇可能会逐渐适应本土语音、语法和词汇的规则,形成新的词形和词义。

借词对语言的
发展和丰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丰富了语言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借词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仅反映了语言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也对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借词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孩子如何用言语沟通需求

孩子如何用言语沟通需求

孩子如何用言语沟通需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言语是他们表达需求、情感和想法的重要工具。

通过有效的言语沟通,孩子可以更好地与家人、老师和同伴交流,满足自己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引导孩子学会如何用言语沟通需求,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能力。

本文将探讨孩子如何用言语沟通需求的方法和技巧。

倾听孩子的需求首先,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倾听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情感时,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尊重,认真倾听他们说话的内容。

不要打断孩子的发言,让他们有充分的表达空间。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沟通氛围。

鼓励孩子表达情感除了满足生理需求外,孩子还有许多情感上的需求。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情绪问题而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时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引导他们用言语表达情感。

比如,当孩子感到生气、难过或害怕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告诉他们这些情感是正常的。

通过表达情感,孩子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合适的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

教导积极表达需求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用言语沟通需求,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教导他们积极表达需求。

这包括学会礼貌地请求帮助、分享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议等。

当孩子学会了如何用积极的方式表达需求,他们就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培养倾听能力除了教导孩子如何表达需求外,家长和教育者还应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沟通中同样重要的一环,通过倾听别人的需求和意见,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倾听他人的机会,鼓励他们尊重别人的意见,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良好沟通环境最后,在家庭和学校中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也是培养孩子用言语沟通需求的关键。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在处理矛盾和分歧时保持冷静和理性。

《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范文

《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范文

《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篇一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化一、引言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发展、变化和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语言接触是导致语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语言接触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并探讨语言变化的类型和机制。

二、语言接触的定义与类型语言接触指的是不同语言或方言之间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这种影响可能发生在不同的语言社群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同一社群内部的不同语言或方言之间。

语言接触的类型包括借词、语言融合、语际影响等。

三、语言接触对语言变化的影响1. 借词:借词是语言接触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当一个语言的词汇无法满足交流需要时,人们会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

这些借词可能会改变原有语言的词汇系统,增加新词汇或改变原有词汇的含义。

2. 语言融合:当两种或多种语言在交流过程中相互渗透、融合时,会产生新的语言变体。

这种融合可能导致原有语言的语法、发音、词汇等方面的变化。

3. 语际影响: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还会导致语音、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使语言的某些特征逐渐消失或产生新的特征。

四、语言变化的类型与机制1. 词汇变化:词汇是语言中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新的词汇不断产生,旧的词汇逐渐消失或改变意义。

2. 语法变化: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包括句法、词法等方面。

语法变化可能涉及句子结构、词序、时态等方面的调整。

3. 发音变化:发音是语言的声音表现形式。

由于地域、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发音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不同方言或语族的出现。

4. 语言联盟与演进:在多种语言接触的环境下,一些语言可能通过联盟、融合等方式逐渐演变为新的语言。

这种演进过程可能导致原有语言的消失或新语言的产生。

五、实例分析以中国为例,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存在着多种方言。

这些方言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交融导致了词汇、语法和发音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普通话的推广使得一些方言词汇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同时普通话的某些特征也影响了方言的发展。

《2024年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范文

《2024年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范文

《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篇一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化一、引言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的概念、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语言接触的概念及原因语言接触指的是不同语言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交流和互动可能是由于地理上的接近、人口迁移、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政治统治等原因而产生的。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语言接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成为了常态。

三、语言变化的概念及原因语言变化是指语言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语言变化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有的是逐渐的、渐进的,有的则是突变的、剧烈的。

四、语言接触对语言变化的影响语言接触对语言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语言接触可以促进语言的融合和演变。

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语言的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次,语言接触可以推动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在交流和互动中,人们会创造出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新的元素会逐渐被纳入到语言中,推动语言的发展。

此外,语言接触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进一步推动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五、应对策略面对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首先,应该尊重语言的多样性,保护各种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应该加强语言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此外,还应该推动语言的创新和发展,鼓励人们创造出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和规范性,防止语言的过度变化和失真。

六、结论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我们应该尊重语言的多样性,加强语言的交流和互动,推动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和规范性,防止语言的过度变化和失真。

普通语言学教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每个章节可以包含不同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主题。

1. 语言与沟通:介绍语言的定义、特征和作用,以及沟通的目的和方式。

2. 语音学:介绍音素、音节和重音等语音单位,以及他们在不同语言中的变化和规律。

3. 语法学:讨论句子结构、词类和句法关系等语法要素,以及它们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影响。

4. 语义学:研究词义和句义的构成和解释,包括词汇的多义性、上下文的语义推断等。

5. 语用学:探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规范和意义,包括礼貌用语、语用歧义等。

6. 语言变异与语言接触:研究语言变异现象,如方言、口语和社会语言学,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借词和语境转换。

7. 语言发展与儿童语言:探讨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习得过程和影响因素。

8. 语言与文化:分析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包括语言对文化的塑造和承载作用。

9. 跨文化交际: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交际习惯,以及如何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10. 计算语言学:介绍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语言的方法和应用,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等。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主题,实际每个章节的内容会根据教程的特定目标和读者需求而有所不同。

让“语用”离小学生更近点

让“语用”离小学生更近点

让“语用”离小学生更近点语用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是语言理解和沟通的基础。

在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语用往往成为一个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

我们有必要让“语用”离小学生更近点,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实际生活中的语用实例小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观察和体验实际生活中的语用实例,如家庭、学校、社交场合等,让他们亲身感受语言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用在具体交际中的应用。

2. 实践性的语用活动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用,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语用活动,如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语用的概念,还能够实际运用语用知识进行语言实践,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交际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语言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用的概念和规则。

3. 各种语境下的语用分析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语境下语言的使用规则和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语境下的语用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灵活运用和多样表达。

可以通过解析不同类型的语境和交际情境下的语言表达,让学生了解语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和掌握。

4. 结合文学作品的语用学习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用现象。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语言使用和交际方式,让他们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和感受语用的魅力。

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知语用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并进行相关的语言实践。

通过以上几点的方式,我们可以让“语用”离小学生更近点,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和沟通。

汉语演变的趋势有哪些

汉语演变的趋势有哪些

汉语演变的趋势有哪些
汉语演变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法简化: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汉语的语法趋向简化。

例如,古汉语的重叠复句和多重修辞逐渐减少,句法结构趋向简洁明了。

同时,汉语的句子成分也逐渐趋向简化,如主语(特别是省略主语的用法)、谓语、宾语等。

2. 词汇增加: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新的事物、观念和科技术语不断涌现,汉语词汇也不断增加。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汉语中引入了大量外来词汇和新词汇。

3. 发音变化:汉语的发音也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浊辅音逐渐变为清辅音,声调变化也较为明显。

而在现代汉语中,语音特点更多地体现在声调上。

4. 字形简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状也在发展变化。

例如,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到今天的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演变,字形趋向简化。

5. 语用变化:汉语的用法也受到社会文化发展和语言接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汉语的用词用法逐渐趋向简洁明了,趋向实用化。

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演变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主要趋势。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交流的需求不断变化,汉语的演变将会继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接触与语用需求———一项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研究*何雅媚周维江(厦门理工学院,厦门361024)提要:语用需求对语言的发展、消亡具有重要影响,语言接触会触发语用需求。

本文借助小说Gone with the Wind (《飘》)22个译本平行语料库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CNCorpus),探讨英汉翻译对原创汉语“把”字句历时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现,“把”字句便于调整语序格局和依循“主语规约”,满足英汉翻译的语用之需,奠定其在译语中的优选地位;英汉翻译触发“把”字句活跃使用,巩固和发展其在汉译语言和原创汉语中的句法地位,顺应和推动汉语处置式的历时演进。

源语渗透而形成的结构扩展,被汉语逐渐接受并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原创汉语“把”字句的发展变化。

本研究旨在丰富“把”字句的研究,深化书面语言接触对目的语发展影响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接触;语用需求;平行语料库;“把”字句;历时发展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19)04-0051-5DOI编码:10.16263/j.cnki.23-1071/h.2019.04.009Language Contact and Pragmatic Needs—A Study Based on Parallel CorpusHe Ya-mei Zhou Wei-jiang(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361024,China)Pragmatic needs play a key role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or extinction while language contact triggers pragmatic needs.With a parallel corpus created out of22Chinese translations of Gone with the Wind and CNCorpus for reference,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ba”construction in original Chinese.It is found that“ba”construc-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adjustment of word order and to subject’s binding force for unity and coherence.Such pragmatic functions help to maintain its syntactic status in translated Chinese.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entails its active use,which adapts to and promotes the diachron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isposal constructions,and consolidates its syntactic status in both translated and original Chinese.Its structural expansion with the source language shining-through effect is slowly accepted and absorbed,affec-ting its change to a certain extent.The paper aims to enrich the sphere of“ba”construc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written language contact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 language.Key words:language contact;pragmatic needs;parallel corpus;“ba”construction;diachronic development1引言语言发展变化除受语言内部、社会、认知和文化因素等影响外,来自外部的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也同等重要(Weinreich1953:1;Heine,Kuteva2005:34)。

作为语言接触重要而又特殊的形式,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目的语原创语言的发展,包括句式的发展。

汉语“把”字句的研究始于1924年黎锦熙提152019年第4期总第209期外语学刊FOREIGN LANGUAGERESEARCH2019,No.4Serial No.209*本文系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从《飘》22个译本的历时对比看翻译语言在现代汉语演进中的作用”(FJ2017B1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电子邮箱:yameihe1971@126.com(何雅媚)出的“提宾说”。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结构研究扩展到结构、语义和语用3个平面的交叉研究(郝冰2016:14)。

已有的主要学说包括:王力的“处置”说、吕叔湘的“提前宾语”说、叶向阳的“致使”说、Tai等的“影响”说、张伯江以及张旺熹的“位移”说、沈家煊的“主观处置”说、邵敬敏等的“焦点标记”说等(张黎2007:52)。

处置式“将/拿/把”字句的历时演进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这些研究多从汉语本身进行探讨,如果把研究视野扩大到这一句式在译语中的真实应用,尤其是当源语英语缺少这种把受事宾语提到动词之前的主动结构时,会更为清晰地看到这一句式的语用价值,以及语言接触———翻译在该句式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2研究思路和语料库情况本研究借助英文小说Gone with the Wind (《飘》,别译《乱世佳人》)22个译本平行语料库,观察汉译语言中的“把”字句特征,研究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探究英汉翻译对“把”字句发展变化的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克服朱一凡(2016:46)指出的目前基于语料库的汉译语言特征研究中存在的3方面缺陷:数据多、具体的语言实例少;数据的罗列多于解释;共时的研究多、历时的研究少。

将语料库方法与传统语言研究的典型实例分析法相结合,在呈现数据的同时,加强现象分析和阐释。

《飘》自1936年问世以来畅销不衰。

傅东华于1940年首次将该书译介到中国。

迄今为止,共有四十余部全译本相继问世。

因《飘》堪称英语小说之经典,篇幅巨大,译本丰富,在近八十年的跨度中,吸引着几代读者,适合历时研究。

对同一作品多译本考察,可以保证各译本译语成分与源语中的成分有对译关系,句法位置和语用功能相似。

不同译者对某一译语结构的共性选择,会间接甚至直接反映出源语对译语的触发机制、译语自身结构的形成过程以及语境制约机制。

为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

语料选取遵循初版时间分布均匀、具有广泛流行性的原则,遴选出22个译本。

译本语料库的汉语字符数为17,102,672个(含标点、英文、数字等),其中汉字14,769,415个。

《飘》单文本英文全文2,310,405字符(含标点、空格、数字等),英文词语数433,300个。

原创汉语参考库选取“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CNCorpus),库字符数19,455,328个(含汉字、字母、数字、标点等),用来对照原创汉语的使用情况。

3语料检索及发现为保证语料检索精度,检索之初排除含有“把”却不是“把”字句的情形,例如:把握/vt,一(大)把/mq,火把/n,门把手/n等。

检索语句采用正则表达式(^(.*)(?<!大|一|二|那|门|放|(投机倒)把(?!握|手|戏|柄|持|关|式|(扇子散)|(扇子搭)).*\r\n)。

原创汉语参照库依据网页赋码的词类标记进行,在获得全部索引行后,又进行人工检验。

3.1译语中的“把”字句特征3.11出现频率高《飘》译本语料库中共有37,981个“把”字句,CNCorpus库中有23,568句,标准千字比值为2.22:1.21。

经过SPSS成对样本t检验检测,t值(双尾)为.146,两库呈现显著差异,即译语库中“把”字句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参考库。

3.12句内复杂研究发现,译语中“把”字句句内复杂程度增加。

为保障人工干预的可操作性,下文数据来自《飘》译本库(共63章)的前15章(约占全文1/ 4)的平行语料库。

检索到“把”字句10,482例,其中“把”字结构达到15个字以上的有1,603个,有些高达38个字,可见,改变了原创汉语中“把”字句短小精悍的常规或传统。

3.13“将/拿/把”字句此消彼长语料库检索显示,傅东华译本中有多处“将/拿/把”字句出现在同一或相近句子中的例子。

“将/拿”字句与“把”字句用法基本相同,处于大都可以互相替换的共时共存时期,例如:①“And to anyone with a drop of Irish blood in them the land they live on is like their mother.‘Tis ashamed of you I am this minute.I offer you the most beautiful land in the world—saving County Meath in the Old Country—and what do you do?You sniff!”/傅东华译:“凡是身上含有一滴爱尔兰血的人,总是把他们所居住的土地当做自己母亲一般看待的。

你这刻儿拿我当做耻辱了。

我拿世界上最最美丽的一片土地给了你,你怎么样啊?嗤之以鼻呢!”②Having maneuvered them away from the bo-ring subject of war,she went back with interest to their immediate situation./傅东华译:她既施展了战略,将“战争”这个厌人的题目挡了开去,便把兴味重新灌注到目前的问题上来。

平行库检索到1,163个处置式“将”字句:252000年前8个译本中出现608个,每译本平均76个;14个2000年后译本中出现555个,平均每译本39.6个。

1,163个“将”字句中只有58个出现在对话中,1,105个(占比95%)出现在叙述语体,满足刻画情境的需要。

检索到72个处置式“拿”字句:2000年前8个译本中有40个,每译本平均5个;2000年后14个译本中有32个,平均每译本2个,其中7个译本有0-1个“拿”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