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精品教案(第2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精品教案(第2课时)

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回顾关于新闻的常识,把握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的结构,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文六要素,以及新闻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同学们,关于新闻的知识,你了解多少?能说说吗?二、熟读课文,品读细节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感知文章内容。

1.本课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提示: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

根据时间先后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2.这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提示: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二十日夜起”和“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衔接第一、二层;“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衔接第二、三层,第二层的“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与第三层的“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衔接,这些语句使全文连接成一个整体,被统领于导语之下,结构十分严密。

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提示: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

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1.消息二则 导学案2公开课

1.消息二则 导学案2公开课

答案答案:书写略。

2.(2)锋利无比,不可阻挡。

(3)已经。

4.(1)毛泽东,(2)MM,:真实、及时、准确简明;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________ 【初步感知文本】1答案: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答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IOOO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探究重点难点】1.答案:(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时间:1949年4月21日;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人物:我三十万大军;事件发生的原因:人民解放军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经过:渡江作战;结果:胜利南渡长江。

(2)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一一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一一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一一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2.答案:消息的标题,与一般文章的标题不同,一般文章的标题,以词语为主,消息的标题大多为不加标点的语句,而且包含较多的消息要素和主要内容或主要新闻事实。

其作用为高度概括新闻事实,为读者传递最重要或最主要的信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个标题,均从人物、地点、事件、结果四个方面揭示新闻核心内容。

3.答案: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

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4.答案:(1)准确。

消息二则导学案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消息二则导学案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1、消息二则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炼、铿锵有力的特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领略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二、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2、文体知识
消息:消息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或者狭义的新闻。

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用叙述表达,简明扼要。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三、夯实基础1、字音
芜()湖荻()港溃()退泄()气督()战要塞()摧枯拉朽()锐不可当()
四、阅读新闻
1、新闻六要素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2、在文中标出这两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3、列表格。

《消息二则》导学案

《消息二则》导学案

《消息二则》导学案一、了解学习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依托情境活动,从新闻六要素、结构和特点方面熟知文本。

3、通过揣摩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把握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和立场。

二、发布预习任务1、创设任务情境我校新闻社于近期发布了一条纳新消息:请有意向加入新闻社的同学前往学生活动中心进行面试。

面试流程为根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新闻作品进行相关问题的考核,考核内容为新闻四维能力测试:●新闻素养——新闻知识我知道●审稿能力——新闻稿件我来审●点评水准——新闻内容我讲解●播报技巧——新闻消息我会播考核形式:个人问答和小组合作接下来,请各位选手以最昂扬、最自信的姿态做好准备,期待各位的精彩表现!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溃.退()泄.气()督.战()要塞.()芜.湖()阻遏.()荻.港()锐不可当.()3、请默读课本第2页和第17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利用工具书或者网络资源,查找新闻相关知识。

①新闻的定义:②新闻的体裁:③新闻的六要素:④新闻的五结构:⑤新闻的三特点:三、课堂学习任务1、假如你是报社的编辑,这天你收到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稿件,你立即召集团队开会。

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新闻的要素、结构、特点等多个方面研讨这两则消息是否可以发表,并给出合理的理由。

①从新闻的六要素看审核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新闻的五结构看审核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新闻的三特点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审核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时,你的团队里有人提出异议,他认为这两则消息均报道的是我军顺利渡过长江,内容上重复,选择其一发表即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导学案表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导学案表格

精选试卷1信息二则教课目的课题信息二则课型新讲课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分派建议本课依照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应及整体感知、构造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细感知的沟通展现及当堂检测。

可适合调理。

知识与技术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闻的有关知识,掌握新闻的“六因素”和“倒金字塔结构”;认识本文内容,明确渡江战斗的规模与意义。

掌握本文的新闻因素和构造层次,领会本文的写作特色,赏识新闻写作的艺术。

感觉作者的感情与立场,感悟人民解放军勇敢善战、锐不行当的英豪气派,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 — 1976),字润之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办者。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

课三大战斗 (辽沈战斗、淮海战斗、平津战斗)结束后 ,公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前预背景习资料基本被消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愿失败,一面与我军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妄图依靠长江天险阻挡我军南进。

1949 年 4 月 20 日 ,公民党反动派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署名。

人民解放军受命于当晚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长达五百余千米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斗,公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一击即溃。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宣布公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新闻(1)观点:广义的新闻,泛指信息、通信、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文体专指信息 ,是以简洁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心义的事实进行的及知识时、客观的报导。

精选试卷读准字音辨清字形(2)特色:真切性、实时性、公然性。

(3)构造: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行少的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有时省略。

标题:新闻一般采纳多个标题 ,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

引标题常用来说明局势、交代背景、衬托氛围等;主标题常用来归纳新闻的主要事实,说明新闻的思想内容;副标题一般用于增补、说明和说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第2课时【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第2课时【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二)教学目标1.品味消息的语言,感受语言的准确与精练。

2.结合电头,体会两则消息的及时性。

3.体会作者的自豪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消息的语言,感受语言的准确与精练。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语上课前先请同学们读下面这首诗,读完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铺开了攻占南京的战场,展示了革命胜利的景象,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诗中流露出的豪壮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

可以说,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同样作为文学家,他写的文章也是气势不凡。

二、复习巩固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闻的结构,请同桌互相提问一下新闻的结构分为哪几个部分。

同桌相互提问。

同学们掌握的很扎实。

对于新闻的结构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吗?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新闻导语开始之前有一句黑体字。

这句话里包含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发电时间,这就是新闻的电头。

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2.大家都摘抄了一段新闻,现在我们在组内各自举行自己小组的新闻发布会,10分钟后,请组长选出你们组中最有语言特色的新闻进行全班展示。

小组交流。

小组展示的时候,老师有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己摘抄的和小组评选的新闻体会一下,新闻有何基本特性?小组展示。

同学发言。

明确:真实性、简洁性、及时性(时效性)三、品读重点语句1.你从下列加粗的词语中读出了什么?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明确:通过词语的赏析,突出这则消息表达缜密(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

(板书:表达缜密)2.请你对照课本,老师可以这样表达吗?改文:歼灭一切抵抗之敌,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占领江阴要塞,切断长江。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导学案《消息二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二则》的背景和作者。

2.学习文章的整体结构。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型。

4.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1.复习《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重点内容。

2.准备教学课件和相关练习。

三、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家中早上吃饭的场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消息二则》的标题。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消息二则》的正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哪一部分?(2)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4)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5)第四段和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3.词语解释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语法练习让学生完成以下语法练习:(1)连词“而且/并且”用在句中起什么作用?(2)第五段中的“此外”是什么意思?5.拓展阅读让学生阅读同一话题的其他文章,比较不同文章的写法和表达方式,并讨论哪一篇文章更好。

6.学案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要求。

四、课堂延伸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1.课堂小练习:让学生以《消息二则》为话题,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个他们听到或看到的相关新闻。

2.背诵赏析:让学生背诵《消息二则》中的部分句子,并让他们分析这些句子的用意和含义。

3.探索写作: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现代通讯工具的短文,包括现代通讯工具的种类、用途和优劣。

五、教学反思《消息二则》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

此外,通过课堂延伸活动的设计,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01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重点难点】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2、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1、查字典,给下列字词注音荻.港( ) 锐不可当.( ) 泄.气( ) 要塞.( )溃.退( ) 签.订( ) 督.战( ) 歼.灭(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锐不可当:溃退:要塞:业已:歼灭:3、知识回顾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③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 、内容________ 、报道________ 、语言________ 。

【初读感知】4.听一听,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5.读一读,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

【精读品味】6、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导学案新部编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导学案新部编版

1.消息二则国学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芜.湖()歼.()灭要塞.()督战..()芜.湖()阻遏.()管辖.()2.解释下列词语。

(1)溃退:(2)要塞:(3)业已:(4)锐不可当:(5)摧枯拉朽:3.常识填空:(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所以新闻,又叫,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事件发生的、、。

(3)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B、报道迅速及时;()C、、语言简明扼要。

()(4)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答案:1.yù kuì dǎng jiān sài dū wúè xiá2.(1)失败而退却。

(2)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

(3)已经。

(4)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5)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3.(1)消息,(2)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3)A、(真实性)B、(及时性)C、(准确性)(4)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合作探究4.分别找出找出两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克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过程第1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基础积累1.给加点生字注音。

摧.枯拉朽( ) 璀璨..( )溃.退( ) 馈.赠( )2.解释词语溃退:摧枯拉朽:3.这则消息的标题是;“三十万大军”突出了,“胜利南渡”点明了。

本则新闻的电头是,它交待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二、解读探究,把握文本4.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本文的导语是什么?5.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6.结语:对消息达到的结果或后期将要发生的事实做概括介绍。

文章的结语是什么?这篇消息让我们及时了解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第2课时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泄.气(xiè)荻.(dí)港芜.(wú)湖B.要塞.(sài)督.(dū)战锐不可当.(dàng)C.业已.(yǐ)溃.(kuì)退摧枯拉朽.(xiù)2.选出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A.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B.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C.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D.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3.下列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A.渡渡江度度日B.歼歼灭纤搬纤C.溃溃退遗遗忘D.塞要塞赛比赛4.填空新闻也叫,它的六要素是: 、、、、、;五部分包括: 、、、、。

二、解读探究,把握文本5.课文共有十七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 消息二则第一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前预习助读资料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

2.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3.知识链接新闻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1消息二则 第2课时导学案

1消息二则  第2课时导学案

初二年级语文科自学探究学案班级:姓名:主备:时间:年9月12 日学习内容:第1课消息二则第2课时学习目标: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重难点:了解新闻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就一定行!)(一)自学指导(熟悉课文是我们研读的前提哦!)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2、新闻的五个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新闻结(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二)自学检测1、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2、新闻,又称,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中。

(三)自学小结:二、小组学习(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有你课堂才会更精彩)1、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2、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三、展示反馈:(积极主动,展示风采)1、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情绪。

2、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与“”,对比的作用是。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导学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暑假抢先知(1)消息二则知识点讲解: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dí)港锐不可当.(dāng)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2)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3.文体知识。

(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再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就成为新闻六要素。

(3)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4)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5)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有时省略。

标题,消息一般采用多个标题,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

引标题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

主标题概括或说明新闻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交代新闻事件的结果。

(6)消息通常所用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消息二则》导学案及答案

《消息二则》导学案及答案

《消息二则》导学案及答案《消息二则》导学案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了解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的作用及写作方法。

2、学习两则消息,理解消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简明性特点,把握消息的写作技巧。

3、通过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关注时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预习导学1、文体知识:消息即新闻,是用 ( )及时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 ( )或 ( )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 ( )、( )、( )、( )和( ),其中导语是消息的( ),它以简洁的文字扼要地介绍( )、( ),使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3、阅读消息首先要把握消息的( )、( ),把握了这两个要素,也就把握了消息的价值所在。

4、阅读消息要注意消息的( )和( ),这是消息最有价值的内容。

三、探究与练习1、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探究回答问题:(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作用是什么?(2)这则消息的导语中包含的要素是否齐全?如果有不齐全的,请你补上。

(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句消息的核心内容,按新闻要素的要求应补足哪三个内容?2、阅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探究回答问题:(1)这则消息的标题采用的是什么形式?这种标题形式有什么特点?(2)这则消息的正标题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它和副标题“蒋军仓皇溃退”的关系是什么?有何作用?(3)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应该着重写哪几个方面?为什么?四、课堂小结两则消息探究的问题形式灵活,有的运用填空题,有的运用选择题,有的运用简答题;既有对课文的探究,又有拓展延伸题。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在探究中要合作、讨论,直至探究出较有价值的答案。

通过两则消息的探究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理解消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简明性特点,把握消息的写作技巧。

同时关注时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1、课后作业:根据学习所得,模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一则简短的消息。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消息二则 导学案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消息二则  导学案

1消息二则导学案【导学目标】1.学习读消息的方法。

了解消息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越开阔了。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消息报道。

消息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则消息,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消息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ū) 溃.退(uì) 荻.港(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教案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教案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教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区域泄气业己摧枯拉朽B.占领阵地扩展冲破敌阵C.督战协定突破风平浪净D.巩固鉴订拒绝横渡长江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冲在最前面)B.他决心从基础科学研究转向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以改变中国种业“四面楚...歌.”的被动局面。

(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C.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D.这个球队是临时拼凑的,根本不堪一击....。

(形容力量十分薄弱)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切断封锁占领)长江。

4.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仿照例句,用“从……中,我听出……”的句式写两句话。

例一:从“百万大军”中,我听出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例二:从“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中,我听出了汤恩伯的骄傲自负和毛泽东对敌人的嘲讽。

(1)从“”中,我听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中,我听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1.消息二则_第2课时-人教八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1.消息二则_第2课时-人教八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1 消息二则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把握消息的内容、特点和结构形式。

2.体会消息简洁、准确、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特点。

3.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关注时事新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阅读消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八句话: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憾人心、最震憾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无奈又最具神秘性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最充满希望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毛泽东写的另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课文学习(一)理解研读1.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的电头、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再进行简要分析。

(注意这则消息的背景和结语已经省去。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数之多(兵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战线)之长“冲破敌阵”——攻势之利Array (战况)“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3.主体部分写了什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

消息二则教案第二课时

消息二则教案第二课时

消息二则教案第二课时这是消息二则教案第二课时,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消息二则教案第二课时第1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遥想当年,诸葛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千古风流,世代相传。

一千八百年后,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谱写了雄壮的乐章。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鼓舞人心的重大事件。

如何把这一喜讯迅速传达给全国及至全世界人民呢?(学生思考,引出新闻这一体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写的一篇报道,去感受那宏大的场面和恢弘的气势。

二.展示目标:知识与技能:1. 积累重点字词;2. 了解新闻特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结构;3. 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过程与方法:1. 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2. 通过学习本则新闻,能总结出拟写新闻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

2.文体知识:新闻: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消息二则》导学案

《消息二则》导学案

《消息二则》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教学重难点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2.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一)基本概念1.消息的概念: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消息”,即。

2.新闻结构:、、、、。

3.新闻的特点:、、。

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为主,可适当。

5.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的“六要素”。

(二)生字新词。

1.给加点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荻.港:()2.解释词语。

经营:溃退:摧枯拉朽:(三)、析新闻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1)(2)2.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3.“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二、合作探究:议新闻研读课文,质疑、探究。

1.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

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情景?2.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找一找本文中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3.细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列举文中用语的精练、铿锵处,说说精妙处。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已”和“大约”能否去掉?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重点难点】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2、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1、查字典,给下列字词注音
荻.港( ) 锐不可当.( ) 泄.气( ) 要塞.( )
溃.退( ) 签.订( ) 督.战( ) 歼.灭( )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锐不可当:
溃退:
要塞:
业已:
歼灭:
3、知识回顾
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③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 、内容________ 、报道________ 、语言________ 。

【初读感知】
4.听一听,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
5.读一读,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

【精读品味】
6、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拓展探究】
7.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本篇报
道的主
体是写
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课后作业】
9、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用一句话(不超过20字)概括文段的中心。

(2)第⑥句中加点的“占领”一词与“控制”一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查字典,给下列字词注音
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溃.退(kuì) 签.订(qiān) 督.战(dū) 歼.灭(jiān)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

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歼灭:消灭(敌人)。

3、.①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③鲜明真实及时简明准确
4、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5.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6、第一小题,第2句好。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

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第2句好。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7、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8、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

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

次写西路。

最后写东路。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

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9、(1).我东路军顺利突破敌军防线,渡过南岸。

(2)不能。

因为两词含义不同,“占领”是“取得”这地方,而“控制”不仅有“取得”之意,而且有“已在我军掌握之中”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