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学期大学语文阶段导学2
201703学期大学语文阶段导学1
201703学期大学语文阶段导学1本阶段学习中国先秦时期散文,包括先秦诸子散文和先秦历史散文两部分,共六篇课文。
具体要求如下:一、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提示】《侍坐》三百多字,是《论语》中最长的一章。
由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和孔子评志三部分组成。
叙事简洁而完备,生动而含蓄,虽寥寥数语,却传神再现了人物情态性格以及师生间融洽、平等的教学氛围。
孔子问志,子路“率尔而对”: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内忧外患,只需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
子路的言语坦诚,雄心勃勃,也反映出他性格中鲁莽、轻率的一面;冉有、公西华从“夫子哂之”中隐隐感到老师的态度,回答得谨慎和缓:冉有在孔子点名发问后一再强调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小国,而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可见其说话斟酌,为人谨慎;公西华也是在被指问后才表明自己有志于礼乐教化,但因冉有说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自居君子,他表示“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
”言辞中两个“愿”,一个“学”,一个“小”显出公西华谦恭知礼、娴于辞令的特点;曾皙由“鼓”到“舍”、由“舍”到“作”,瑟声由“希”到“铿尔”,传神刻画出他的个性气质,而他所向往的暮春逸游,更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图。
孔子自始至终平和亲切,端庄宽厚。
开始时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接着引用弟子们的牢骚,既激发学生发言,又有含蓄的批评意味;虽然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只是“哂之”微笑,不加褒贬;曾皙没有立刻说出志向,孔子耐心引导、热情鼓励。
述志后孔子答问析疑中给予学生由衷赞赏和中肯评价,“夫子风采,溢于格言”(刘勰《文心雕龙•征圣》),显示出非凡的气度与人格魅力。
【思考与练习】1.理解四位弟子所言的“志”的意思。
2.了解孔子对四位弟子所申述的不同志向的评价和感情。
3.体会本文成功运用语言和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阅读提示】这是一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大学语文》导学策略 张凯林
◆ 2、知识技能要靠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即所谓“习得”。 因此除课堂听讲外,还应及时完成形成性考核规定的 各种练习,尤其是作文更要多练习,杜绝抄袭。否则, 不仅与事无补,还会在期末大考中翻船。此类先例比 比皆是。
《大学语文》导学策略 张凯林 10
◆ 3、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所以同学们应该善于在生活、工作中学习 语文。比如利用各种媒体加强阅读训练,注意与各种人的沟通交流, 随时记下生活中的心得、以为作文的素材等等。这样在“学中做”、 “做中学”、“边做边学”,才能既学到语文知识,又全面提高自己 的文化综合素养。 ◆ 4、学习古文,先要消除畏难心理。因为课本中的古文,无论哪一 篇,只要朗读2——3遍,都能读懂70%以上。比如“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段话中, 只有“所欲”、“得兼”两词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而其在整段话中所 占分量微乎其微(大家不妨打开课本,任意找篇古文试试)。因此学 习古文的关键一是摆正心态,二是重视朗读,三是勤于积累,即掌握 常用的虚、实词。 ◆ 5、学习写作亦如学习古文,但除了摆正心态、勤于积累之外,更重 要的是要热爱生活,用真情实感写作。只要付出真情,就能成就一篇 好文章。因为处在同学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既有生活积累,又有一定 的写作能力;况且写作训练的内容十分贴近生活,便于发挥——试想, 谁能不了解自己,谁又能一点也不关注现实社会呢?因此,有了上述 基础,再经过教师的传授和辅导,增加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就可以从容 写作了。但前提是必须付出真爱,此为写作的要义。
《大学语文》导学策略 张凯林 3
• (二)教学方法: 该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应以 面授为主,同时,充分利用网上课堂的内 容资源与工具形式,使师生交流尽可能达 到互动的效果。
大学语文(2)教学辅导(二)
大学语文(2)教学辅导(二)《秋夜》辅导1.文章主旨:本文是195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而作的。
作者有幸结识鲁迅,颇有交往,多得教益,为此作者谱下这"秋夜"之思,从波光荡漾的记忆之流中,闪映出鲁迅先生飘忽的身影,再现了他的音容笑貌,突现出"民族之魂"浮雕般的伟岸形象。
2.文章特色:(1)另辟蹊径,以梦入文,在诸多悼念鲁迅的文章中,独树一帜。
(2)时空交错、今昔重叠、虚实渗透。
(3)在似真似幻,或实或虚中,凸现出"民族之魂"浮雕般的伟岸形象,非大家手笔,难有这等气势。
重难点提示一、名词解释1.巴金(1904年-),四川成都人,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旅途随笔》、《随想录》等。
代表作《家》,揭露封建大家族的腐朽、堕落,描写了它全面崩溃的历史进程,同时歌颂了新生力量的觉醒与抗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2.《秋夜》本文是195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而作的。
作者另辟蹊径,以梦入文,以象征手法,突现出"民族之魂"浮雕般的伟岸形象,在诸多悼念鲁迅的文章中,独树一帜。
二、简答题简述本文是如何前后呼应的?提示:文章开始,写夜读《野草》,走向梦境。
寥寥几笔,勾勒出风声、雨声中的书斋环境,尤其那忽明忽暗的灯影更增添了雨夜的迷茫气氛。
文笔洗练,直接入题,文章由实入虚。
文章最后写梦醒。
由虚入实,化幻为真。
紧紧围绕"燃烧的心"再挖新意,拓展出新的视野,给人以道德净化与精神升华的神圣感。
而其中的景物描写,再次点出秋夜雨声,渲染了梦境的氛围,与开篇呼应,使文章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的整体。
三、分析1.试析本文梦境描写的作用。
提示:梦境,给了作者以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将一个个并不联系的生活片段、瞬间感受衔接起来,形成连续不断的电影镜头,让时空交错、今昔重叠、虚实渗透,在似真似幻,或实或虚中,凸现出"民族之魂"浮雕般的伟岸形象。
越秀学校高三语文导学案2(学生版)
2017年越秀学校高三语文基础训练002主备:季贵国审核:熊利文、吴昕、班世澄、王远友、季贵国编号:越秀高三语文002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载.(zài) 巷.道(xiàng)前倨.后恭(jù) 擢.发难数(zhuó)B.嵯.峨(cuó) 草茎.(jìng)戛.然而止(jiá) 装模.作样(mú)C.侘傺.(chà) 歆.羡(xīn)强.颜欢笑(qiǎng) 呱.呱而泣(gū)D.踉.跄(l iàng) 应.届(yīng)徇.私枉法(xún) 方兴未艾.(à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中国古典作品进入教材,让莘莘学子重视中国古典文化,这样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B.尹先生骑摩托车载妻子回家途中,不幸被一辆高速行驶的黑色小轿车撞飞,肇事车辆逃逸,夫妻俩面对巨额药费一愁莫展。
C.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沿途欣赏良晨美景,放松心情,让灵魂归于空白,看看别人的人生百态,以缓慢步伐体验旅行的乐趣。
D.烟花爆竹是深受人们亲睐的“年货”,由于利润高,总有人铤而走险生产、私囤,这些违法行为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很多商品广告吹得比什么都响,但商品本身却不过如此,多少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B.在电脑、手机的冲击下,汉字书写面临着日渐式微....的窘境,不少人动笔写字的兴趣不再浓厚,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下降,“提笔忘字”成了他们真实的书写状态。
C.前段时间,有人传言称地铁上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随后便意识模糊,醒来时发现身上的财物已不胫而走....。
专业人士提醒,对于陌生人提供的水和食品,不要随意接受。
D.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减少,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必杞人忧天....,传承鲁迅精神的重任不全在教科书上,鲁迅的精神实质也不会因某些作品的隐退而消失。
专题二 文本12文本导学
文本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文本导学学习重点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的方式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沉溺.(nì) ②赤裸.(luǒ) ③麻痹.(bì) ④时髦.(máo) ⑤符箓.(lù) ⑥戕.害(qiānɡ) ⑦瞬.间(shùn) ⑧狭隘.(ài) (2)多音字①钥⎩⎪⎨⎪⎧ 钥.匙(yào )锁钥.(yuè) ②教⎩⎪⎨⎪⎧ 教.书(jiāo )教.育(jiào ) ③嚼⎩⎪⎨⎪⎧ 咀嚼.(jué)倒嚼.(jiào )嚼.舌头(jiáo )2.理解词义(1)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2)气象万千:形容景象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3)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4)息息相通:息息相关,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3.选词填空(1)教养·修养①中国共产党把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
②不同气质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照应,按孩子的气质特征进行对号入座的教养,会更有利于他们健康地发展,有效地学习。
解析 “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教育培养,侧重于“教育培养”;“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侧重于自身内在。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①这个班的学生虽然年纪较大,但由于他们都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学得灵活,能够联系实际,触类旁通,因此,成绩并不比其他班差。
②南京禄口机场针对行风评议中的问题举一反三,整改措施从地面延伸到空中,继取消“天价面”后全面提高航空服务质量,确保在禄口机场乘飞机的旅客满意。
解析二者都指在接受新事物时有较强的类比能力,但“举一反三”侧重于理解知识,“触类旁通”侧重于掌握知识和技能。
高二一部语文导学案NO2
高二一部语文导学案NO.2春末闲谈设计人:审核人:使用日期:四、读一读,议一议-----类比之中找同异开头写细腰蜂与小青虫之间的关系,好象真是在闲谈,阅读课文的4 - 6段,看看它们分别代表什么阶级?两种关系又有怎样的不同?设想:认真研读课文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回答问题并找出类比点。
同学之间分小组讨论。
五、想一想,练一练-----思想引领题不难设想:同学们通过讨论明白人因为有思想,所以统治阶级的各种麻痹术都难以奏效。
引导同学们思考问题,人如果没有思想会怎样?为了锻炼大家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特设计下面的语言表达训练。
幻灯片展示以”如果人没有思想”为开头,写一个排比句六、读一读,说一说------看看句子啥特色设想:通过句子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特色。
1.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2. 人民与牛马同流,——此就中国而言,夷人别有分类法云,——治之之道,自然应该禁止集合:这方法是对的。
其次要防说话。
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
3.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4.所以苍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何况于官?5.引用广泛,思路无拘无束,熔知识性、趣味性、说理性于一炉.七、.总结:(1)由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语言幽默,好用反语,笔力犀利,入木三分.(2)联系1925年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课文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战士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促使鲁迅无法缄口。
(3)“闲谈”不“闲”,“闲谈”是鲁迅“对存在进行思考”的一种成熟的高级形式,坚持韧的战斗的有力武器。
封建统治级迷惑民众的精神控制术终难奏效,因为人民不是“小青虫”,人民不是牛和马,人民必将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第一次课论语五则
第二次课晋公子重耳之亡(节选)
第三次课淮阴侯列传(节选)
第四次课为学与做人
第五次课金岳霖先生
第六次课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第一次课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第二次课原毁
第三次课诸葛亮舌战群儒(节选)
第四次课给青年的忠告
第五次课女人
第六次课谈生命
第七次课大人格与小人格
第一次课有所思
第二次课恨赋
第三次课代悲白头吟
第四次课闺怨
第五次课题桃花夫人庙
第十一次课乡愁四韵
第十二次课怀念萧珊
第十三次课倾城之恋
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第一次课山中
第二次课把酒问月
第三次课花非花
第四次课蝶恋花
第五次课后赤壁赋
第六次课渔家傲·秋思
第七次课少年游
第八次课雪花的快乐
第九次课呼兰河传
第十次课边城
第十次课江南小镇
第一次课渔父
第二次课《放言五首》之一、三
第三次课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第四次课像山那样思考
第五次课生死疲劳(节选)
第六次课梵·高的坟茔
第七次课个狗主义
第八次课民主是个好东西。
大语导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免费
大语导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免费1、修辞手法选择:有的石头错落成桥。
[单选题] *夸张拟人未用修辞比喻(正确答案)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外甥(shēn)窘迫(jiǒng)刮痧(shā)秩序(zhì)B、筹划(chóu)供给(gěi)家谱(pǔ)惦记(diàn)C、蛮横(hèng)拥挤不堪(kān)发愣(lèng)济南(jǐ)(正确答案)D、私塾(shú)廿三(niàn)丧事(sāng)撮土(chuō)3、《故都的秋》作者是()[单选题] *柳永郭沫若周树人郁达夫(正确答案)4、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判断题] *错(正确答案)5、1老刘庆祝生日,对好友说:“明天是我的生日,特邀请你来贵府一叙,你不会拒绝吧?”他这样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54.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在抗击疫情时期,众多“莘莘学子”通过空中课堂网络直播等方式在家学习。
B.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正确答案)C.夕阳西下,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D.在演讲比赛中,钟明“夸夸其谈”,最终以优异表现获得一等奖。
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率尔shuài 长乎尔zhǎng 为小相xiàngB、饥馑jǐn 千乘之国shèng喟然kuìC、鼓瑟sè以俟君子sì冠者guànD、哂之xí浴乎沂yí铿尔kēng(正确答案)8、1“念奴娇”“雨霖铃”是词牌名。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脉脉mò忏悔chàn(正确答案)B、狙击zǔ鸟瞰kànC、抨击pēng 发酵xiàoD、干涸hé百舸争流kě10、1“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上一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错过》导学案及答案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二十一错过一、目标导学1.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2.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3.体会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贻.误()斑斓.()颟顸..()渊薮.()情愫.()驾驭.()憬.悟()滞涩..()写出文中你认为需要补充且应该积累的词语:(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文体是,作者是,代作家。
其短篇小说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长篇小说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3)文体常识积累。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和,基本结构是、和,基本论证方法是和,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和,论证方式有和。
2.二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1)本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话题?(2)找出文章中表现作者观点的语句。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作用?2.作者认为“错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意识到“错过”有什么意义?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意义的?4. 读了本文后,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错过”呢?5. 文章最后两小节能删去吗?为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四)三读课文,深入探讨。
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论证,相得益彰,请找出两例加以分析。
(五)品味语言本文语言鲜明、生动、含蓄,具体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请从文章中找出具体材料加以分析。
1.广泛使用比喻句2.设问与反问并用3. 长句与短句并用4. 整句与散句并用(六)小结。
本文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们要“”和“”“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
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贻.误yí斑斓.rán 颟顸. hān B. 渊薮. sǒu 情愫. shù驾驭. yùC. 憬.悟jǐng 滞涩. sè侥.幸 jiǎoD. 咀嚼. jué酿.出 liàng 惆.怅chóu2.“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高一语文必修3人教版语文导学第二单元 (共299张)精选教学课件
今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红润的脸色 红颜色 (2)徒,空 把臀部放在椅子、凳 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预习学案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可以横绝.峨眉巅( (1)绝枯松倒挂倚绝.壁(
佛印绝.类弥勒(
【答案】
)
(1) 动词,越过 形容词,极其陡
预习学案
但.见悲鸟号古木(
卿但.暂还家( (4)但但.使主人能醉客(
但.坐观罗敷(
) )
) )
【答案】 (4)副词,仅,只 副词,只 管,尽管 副词,只要,只需 副词,只是
预习学案
5
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
【答案】 (1) 动词,越过 形容词,极其陡 峭的 副词,非常
预习学案
6
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第二单元
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 6 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单元写作指导
4 蜀道难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通过诵读品评鉴赏,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加强诵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阅读,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的李白的内心世界。
)
峭的 副词,非常
)
预习学案
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2)危正襟危.坐(
危言危.行(
【答案】
)
(2)形容词,高 名词,危险
)
端正 形容词,正直
)
)
预习学案
以手抚膺坐.长叹(
项王、项伯东向坐.( (3)坐因击沛公于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03学期大学语文阶段导学2
本阶段学习中国秦汉时期散文、唐宋时期散文,共五篇课文。
具体要求如下:
一、李斯《谏逐客书》
【阅读提示】
《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的一篇奏议。
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以简胜繁地提出了统领全篇的中心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中心词是“过矣”。
第二段援古证今,列举史实说明客卿的功劳,进行了正反论证。
首先由回顾历史入题,从正面叙述史实,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阐述了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先君重用客卿而致强的典型材料,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说明重用客卿对秦国有利。
接着又以假设的形式,从反面论述了逐客之害。
第三段用秦王政对于异国宝物的喜爱来说明逐客之荒谬。
第四段再从理论上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第五段总结深化,呼应前文,指出逐客必然造成秦国的危亡。
总观全文,李斯在论证驱客之过时没有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分析阐明利害得失,显示出作者的战略眼光和卓越见识。
本文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面论述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突出逐客之害,利害并举,两相对照,是非分明;采用了极力铺陈的手法,大量列举事实作为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
文中排比句接踵联翩,对偶句相间迭出,增强了句式的对称之美和节奏感,气势连贯、文采斐然。
【思考与练习】
1. 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列举秦国四位君王“以客之功”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什么?
3.文章铺陈秦王的喜好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4.本文采用了正反对比、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试举例说明。
5. 本文的说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6. 说服秦王最终收回成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韩愈《答李翊书》
【阅读提示】
《答李翊书》属书信体,是阐述中唐古文运动理论的重要作品,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论文。
全文可分为五段,其中首尾两段前后呼应,对李翊的来信略作酬答;中间三段展开议论,是主体部分。
文章主要阐述了为人与为文、立言与立行之间的关系。
作者以自己学文的亲身经验,阐明了道德修养对治学、为文的重要意义,认为学习古文应以立德为本,立言为表,“仁义之人,其言蔼如”;学习古文要勇于创新,“惟陈言之务去”;学习古文贵在深造自得,长期磨练,“无望其速成”;学习古文要以气为先,以气主文,气盛言宜;学习古文要有高远目的“无诱于势利”,不必汲汲求用于人。
作者善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准确贴切,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而易于接受。
而文章中丰富多变、长短参差的句式,奇偶并用、骈散兼行,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思考与练习】
1.韩愈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著名文学主张?
2.结合作品,谈谈作者借助比喻说明了哪些抽象道理。
3.思考从韩愈为学作文的经验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三、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阅读提示】
《张中丞传后叙》是韩愈气盛言宜、不平则鸣的典范之作。
文章“章法混成,直起直落,言尽则意止,而生气奋动,笔有余势,跌宕俊迈,盖学太史公而神行气化,不为字模句拟之貌似者。
”(钱基博《韩愈志》)
本文是韩愈为李翰《张巡传》所作的后序(叙)。
名为“后叙”,不是要给张巡等人重新立传,也不是在写《张巡传》的读后感。
韩愈沿用了《史记》传后论笔法,就有关《张巡传》的内容发表议论并补充以自己搜集的史料,形成了本文文体和结构上的特色以及议论、叙事并重的写作特点。
全文紧紧围绕着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前半部侧重议论,驳斥了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在驳斥中补叙和赞扬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英勇事迹;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的经过,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
前后两部分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相辅相成,情理交融。
事理昭昭,激情烈烈,收到了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双重效果。
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
这一特点首先得力于细节描写的运用:南霁云拒食、断指、抽矢射塔;张巡诵读《汉书》、起旋众泣等细节描写如颊上添毫,传神写意,形象栩栩如生,光采照人;其次是正面人物性格的互相映衬以及反面人物卑劣行径的反衬。
【思考与练习】
1.体会并说明本文叙事与议论并重的特色。
2. 本文为许远立传时采用了什么方法?了解其批驳的谬论。
3. 概述南霁云的性格特征,说明作者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
4. 文中补叙了张巡哪些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 了解本文采用的叙述方法。
四、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阅读提示】
《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为《永州八记》中的首篇,在这一山水游记系列中起着开宗明义的作用。
文章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题,强调此文不只是写宴游西山,而首先是要写发现西山。
作者游山玩水并非始自西山,而对于像西山这样能够形成自然与人格默契的独特风光却是首次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了作者生活的一个转机。
(清)浦起龙称“始得有惊喜意,得而宴游,且有快足意,此扼题眼法也……”(《古文眉诠》)
文章从作者被贬之后的忧惧和漫游写起,使笔下的探幽揽胜同自己的身世遭遇紧密结合。
接着记述了发现和游览西山的全过程,对西山的特异景致作了传神描绘。
文章以自然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映照,借描绘西山的高峻气势,暗寓作者虽处谪地不堕青云之志:“西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在物我合一的境界中,西山成为作者出尘拔俗、卓立不群的崇高品格的化身。
“文有诗情,此文即为显例。
”(林纾《柳文研究法》)作者善于绘景状物,笔墨简洁、形象鲜明。
铺垫和侧面衬托的运用形成了本文艺术上的两个显著特色。
文章中心是记游西山,但落笔却从游众山开始,开篇并不切入正题,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是为了对“始得西山”进行铺垫;对于西山的高峻,作者没有作正面描绘,而是从虚处落笔,烘云托月,着力刻画登临眺望中收入眼底的远景,用众山与西山的高下对比,来表现西山的非凡气势,勾勒出高远阔大的境界。
【思考与练习】
1.理解本文的铺垫反托手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2.分析文中登临西山一段的写景层次和侧面烘托手法。
3. 说明题目中“始得”二字的含义及其贯穿全文的作用。
五、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阅读提示】
苏轼和文与可是亲戚,是挚友,更是艺术上的知音。
文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
”惟其如此,与可的离世尤令苏轼肠断。
在文与可逝世后的半年光景,苏轼曝晒与可所赠画作《筼筜谷偃竹》时,睹物思人,痛哭之下写了这篇传世之作。
形散神凝,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色之一。
文章看似行止无端,随意挥洒,但所有的议论、叙事始终紧紧围绕着追思、缅怀亡友这个中心,赞美了与可的艺术成就和高尚人品,表现了两人间的深厚情谊,抒发了作者痛失挚友的悲慨。
文章从文与可的画论落笔,阐发了“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的创作思想,展示了艺术创作观察——构思——表达的基本过程,既高度肯定了文与可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也反映了作者卓越的艺术见解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作者继而以诙谐的笔调,叙述了文与可的逸闻趣事,以及两人之间关于“万尺竹”的辩论和诗画赠答,既扣住了题目,达到了题画的目的,也进而突出了文与可的性格和人品,同时体现了两人间的切切真情。
文章最后才点出写作缘由并以“车过腹痛”的典故作结,对逝者的深切追怀、沉痛悼念之情跃然纸上,感人至深,也充分体现了苏文“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的特点。
文章议论、叙事、抒情熔于一炉,逸闻趣事、诗文赠答、义理辨究交融一体,风趣之中体现着深情厚谊,谈笑之间寄寓着名言至理。
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以“竹”为线索贯穿始终。
行文如胸有成竹,神气凝聚;文笔似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极具大家风范。
既是阐发艺术理论的文论名篇,又是抒发哀悼之情的散文力作。
【思考与练习】
1.本文阐发了哪些创作思想?理解其深刻涵义。
2.本文记叙了文与可哪些逸事?表现了文与可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析本文的结构线索。
4.理解文中所用典故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