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最新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
专题06:诗词赏析(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6 诗词赏析1.(2022·江苏·中考真题)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芜、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雁”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
(3)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骨肉分离战乱频年(2)离别漂泊(3)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月抒情,表达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
苏诗尾联是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意思是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
“世业空”“田园寥落”写出家园荒芜之景;“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写出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的骨肉分离之景;“时难年荒”“干戈”写出那个时代战乱频年的社会现实。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
“千里雁”,诗人以“雁”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
写出了诗人的离别之苦。
“九秋蓬”,诗人以“蓬”作比,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就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意思是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诗人借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
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表达了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
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5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1分)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5分)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山行留客”中的“留客”的意思是。
(1分)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2分)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三、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5分)[唐]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释]①翠微:青山。
1.“每到渔家不欲归”中“归”的意思是。
(1分)2.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分)3.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5分)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这首诗是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夔州秋景的?(1分)2.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5分)送万巨①卢纶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尽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注释]①万巨:人名。
1.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1分)2.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
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2分)3.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2分)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专题06 古诗词赏析(课内)-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大通关(基础篇)
专题06 古诗赏析课内(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故C项分析不正确。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
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含解析)
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4.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3·全国·统考全国乙卷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经典基础题一、古代诗歌阅读(2020·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①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①荒戍:荒废的防地营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及时节,荒凉的古垒边,黄叶飘零,强烈渲染了此时此刻远行友人的悲伤离愁。
B.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
”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
C.“江上几人在”句想象归客一个人归还将遇见哪些故人,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及对故交的情意。
D.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当此送别之际,设想他日重逢,开怀畅饮,更见惜别之情。
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021·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
4.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2020·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精讲精练专项汇编 专题06 文学及文化常识(考点讲解)
专题06 文学及文化常识七年级上册【课内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春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济南的冬天文学常识老舍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3.四季的雨文学常识刘湛秋安徽省芜湖市人。
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4.古代诗歌四首文学常识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朝代)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朝代)诗人,洛阳人。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抑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文学常识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当代作家。
专题06 古诗鉴赏(第02期)-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6古诗鉴赏1.(2023·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社日王驾鹅潮山下稻柔肥,豚栅鸦栖半掩扉。
桑柘①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柘(zhè);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游山西村》的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情谊。
B.《社日》前两句并没有写社日,而是从村居风光写起,描绘了苍凉萧索的南方农村的景象。
C.《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表现地形复杂,《社日》中“醉人”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参加春社的喜悦。
D.两首诗都提到“春社”,《游山西村》颈联写了春社将近时的情景,《社日》后两句写春社散后的情景。
【答案】B【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描绘了苍凉萧索的南方农村的景象”有误,描绘了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的景象。
“鹅潮山下稻柔肥,豚栅鸦栖半掩扉”,意思是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
起笔两句,从村居风光着墨,“稻粱肥”叙写的是庄稼的长势,一个“肥”字,跃然纸上的是丰收的景象,而孕育其中的则是农人的喜悦;故选B。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3.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答案】2.出使塞上时轻车从简、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3.“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专题06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名校阅读试题精选
专题06 课外文言文阅读,【注释】①上述材料中的“意园”和“蓼花庄”都是作者虚构的。
②或________。
③焉:________,同“必有我师焉”中“焉”之义(《<论语〉十二章》)。
④克:________(结合语境推测)。
⑤息:________。
11.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戴名世为什么要多次虚构他的园林蓝图?小助手:关注园林特点....。
....,联系人物生平....,归纳园林背后作者的精神追求(三)(2023年3月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中考调研语文试题)阅读回答问题。
①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
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
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
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
还,进左谕德。
父忧.归。
②久之还朝,进左庶子。
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
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除闯难。
人心畏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
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
”帝善其言,为下诏申饬。
时寇警日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
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
”③十七年三月,城陷。
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出城,或言崩,或又言东宫二王被执。
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
”将自经,二妾朱、李盛饰前。
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世奇曰:“有是哉!”二妾并自经.。
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
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
世奇曰:“勉哉元升。
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①矣。
”④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
为人廉,父死,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锾②三千助丧。
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
”座主周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
及还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世奇经纪其丧。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核心素养精讲讲义)(解析版)【考纲解读】高考语文大纲对古诗词阅读的考查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诗歌鉴赏的核心素养。
考生通过对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艺术技巧、思想情感等的赏析,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创造审美形象。
【考情分析】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客观选择题加上一个主观题,选择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2017年全国卷的客观选择题是5选2,而2018和2019年则变为4选1。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以考查唐宋诗歌为主,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知识体系】(一)诗歌的题材分类1.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如《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2.送别怀人诗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折柳送别、摆酒饯行、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类诗歌的感情有的是谢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表达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
专题06 行旅闺怨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专题6 行旅闺怨诗【考点分析】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望月怀远”;“鸿雁传书”;“折柳送别”;“杜鹃啼血”等。
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主要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情。
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人的思念,次写羁旅漂泊之苦。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例:《征人怨》。
羁旅诗的创作手法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其一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其二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
闺怨诗: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闺怨诗。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专题06 分析诗歌情感主旨(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高分突破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孟浩然《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
《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命题趋势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 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 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部分地区习惯结合课外诗词考查,或者只 考查课外古诗词。部分省市考查诗歌鉴赏选择题,难度较小。
考查方向
1.分析诗歌的主旨 2.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 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
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 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 愉悦、欣喜;惆怅、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 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
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 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不必将“情语”直 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 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2023·云南德宏·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简析首联“昔人”在诗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2.这首诗颔联和尾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河北通用):古代诗词阅读(含解析)
4 古代诗词阅读说明:共十四大题,28小题,满分7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5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甲】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象,烘托了的氛围。
【乙】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以乐景写哀情, (表现手法)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2分)2.这两首诗中诗人的境况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相同,【甲】诗抒发了诗人和的情感,【乙】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3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3~4题。
(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诗极富想象力。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四句诗所呈现的画面。
(2分)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气势。
C.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表明了诗人的志向。
D.这首诗借大海吞吐日月的宏大景象,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远大抱负。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5~6题。
(5分)【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宿甘露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5.《望岳》一诗紧扣“望”字,写出了泰山和的景象,《宿甘露僧舍》中诗人以豪放的笔法描绘了江水的景色。
(3分)6.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景象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答案】(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
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解析】【分析】(1)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又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惜”字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2)“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这两个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
前面的这些是为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做铺垫,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故答案为:⑴“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最新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习题
考点技法突破
古代诗歌主要类别与特点
类别
特点
主旨
例诗
情感
类
送别抒怀诗
设酒折柳
多带“送”“别”
写依恋与不舍
表安慰与祝福
陈担忧与思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 出了诗人对将要远去蜀州的友人的勉励,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边塞征战诗
格调昂扬
多含“塞”“征”
渴望建功立业
抒写征战惨烈
痛表山河沦丧
《十五从军征》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
山水田园诗
白描衬托
借景抒情
钟情归隐田园
热爱祖国河山
表达高洁品质
《游山西村》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羁旅思乡诗
触景生情
思乡怀人
旅人羁旅之愁
游子思乡之情
征人念家之痛
《次北 固山下》表达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旅居外地时的思乡之情
咏史怀古诗
缅怀酬
抨 击社会现实
同情人民疾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抨击统治者压迫百姓的现实,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哲理
类
咏物言志 诗
由物到人
托物言志
表达高洁志向
展示生活思考
评价世态人情
《望岳》表现自己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敢于进取、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度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
送别抒怀类意象
边塞征战类意象
旌旗、铁 衣、宝剑、楼兰、天山、大漠、烽烟、长河、孤城、羌笛、琵琶、号角、箫笛等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展 示出塞外 风光,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
咏史怀古类意象
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习题324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杨花”“子规”等意象都表示“离情别恨、 凄凉 悲伤”的意象,是用来表达“我寄愁心”的
羁旅思乡类意象
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杜鹃、鸿雁、芭蕉、双鲤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 的“月”“梧桐 ”等意象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技法突破
古代诗歌主要类别与特点
类别
特点
主旨
例诗
情感
类
送别抒怀诗
设酒折柳
多带“送”“别”
写依恋与不舍
表安慰与祝福
陈担忧与思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 出了诗人对将要远去蜀州的友人的勉励,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边塞征战诗
格调昂扬
多含“塞”“征”
咏史怀古诗
缅怀古人古迹
借昔盛讽今衰
悲叹壮志难酬
抨 击社会现实
同情人民疾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抨击统治者压迫百姓的现实,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哲理
类
咏物言志 诗
由物到人
托物言志
表达高洁志向
展示生活思考
评价世态人情
《望岳》表现自己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敢于进取、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度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
送别抒怀类意象
山水田园类意象
明月、清泉、古寺、茅屋、柴门、桑麻、菊花、燕子、黄鹂等
“枯藤老树昏鸦”中“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描绘了一幅深秋凄凉的图画
咏物言志类意象
竹、兰、菊、梅、柳、蝉、荷、月、松柏、冰雪、草木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春泥”这两个意象表达关心民众、心系国家的志向
2019年中考语文(江西专用)高分一轮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训练(六) 古代诗歌阅读一、[2018·南昌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每小题2分,共4分)村行①[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②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④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⑤似吾乡。
[注释] ①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
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②野兴:指陶醉在山林美景中,怡然自得的乐趣。
③晚籁:指秋声。
籁,大自然的声响。
④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
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⑤原树:原野上的树。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诗人在领略风景的时候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B.首联在动态中写景,交代了时、地、人、事。
C.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
“有声”和“无语”写出了山村傍晚的沉寂。
D.尾联,诗人村行的情绪由悠然转入怅然,这也是他仕途失意心情的显露。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B.作此诗时,诗人正处于被贬谪期间,故而整首诗风格沉闷,读来让人怅然不已。
C.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契合无间。
D.诗歌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一问表明闷闷不乐的心情,一答表明闷闷不乐的原因。
二、[2018·高安三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每小题2分,共4分)社日[宋]谢逸①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 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北宋“江西诗派”诗人。
隐居乡里,布衣终身。
②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③羹芹:煮芹为羹。
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⑥东皋:水畔高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六) 古代诗歌阅读一、[2018·南昌第二次调研]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每小题2分,共4分)村行①[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②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④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⑤似吾乡。
[注释] ①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
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②野兴:指陶醉在山林美景中,怡然自得的乐趣。
③晚籁:指秋声。
籁,大自然的声响。
④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
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⑤原树:原野上的树。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诗人在领略风景的时候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B.首联在动态中写景,交代了时、地、人、事。
C.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
“有声”和“无语”写出了山村傍晚的沉寂。
D.尾联,诗人村行的情绪由悠然转入怅然,这也是他仕途失意心情的显露。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B.作此诗时,诗人正处于被贬谪期间,故而整首诗风格沉闷,读来让人怅然不已。
C.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契合无间。
D.诗歌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一问表明闷闷不乐的心情,一答表明闷闷不乐的原因。
二、[2018·高安三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每小题2分,共4分)社日[宋]谢逸①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 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北宋“江西诗派”诗人。
隐居乡里,布衣终身。
②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③羹芹:煮芹为羹。
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⑥东皋:水畔高地。
⑦举趾:举脚,下田。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中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练,用典贴切,感情真挚。
三、[2018·赣州模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每小题2分,共4分)答张十一①[唐]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⑤,莫令炎瘴⑥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⑦一半加。
[注释] ①张十一:人名。
此诗是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的作品。
②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③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④恩波:谓帝王的恩泽。
⑤死所:死的地方。
⑥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⑦霜毛:白发。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叙事抒情。
B.诗歌首联勾画出了春江明净、春山空阔、人烟稀少的空寂景象。
C.诗歌颔联写竹子长得蓬勃,花开得鲜艳,增添了春天的生气。
D.诗歌后四句是写诗人想到皇恩未报,头发都愁白了。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
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竞”与“闲”两个词语传神生动。
C.诗中景物体现了“闹”和“闲”的特点。
D.诗歌含蓄深沉中透露出了压抑激愤的情感。
四、[2018·泰州姜堰区一模改编]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每小题2分,共4分)金城北楼①[唐]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 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④更:经历。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见之景,“满晴空”“胜画”不仅写出了色彩的明丽,也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隐含归隐之意。
D.“怨无穷”传达出戍边战士对久战不息的忧怨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独特的边塞诗,前四句写出了边塞风光的苍凉雄壮。
B.首联“北楼西望满晴空”中的“满”字,用词十分巧妙,既写出了开阔壮丽的景象,也是哀景衬乐情手法的生动体现。
C.尾联是诗人对边塞生活高度凝练的概括,见解深刻独到。
D.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抒写胸臆,表达情怀。
五、[2018·随州模拟改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每小题2分,共4分)梦中作①[宋]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释]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的焦虑、失意之情。
B.第三句写人世间容易变换,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C.末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场的幻灭和厌倦,从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
D.全诗写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这不符合“梦中作”的特点。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看似写梦,其实是为了含蓄地抒发诗人心中的感慨,表达自己言外之意。
B.第二句描写的是现实之景,“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百种花”,表明时节是春天。
C.第三句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
D.全诗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
六、[原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每小题2分,共4分)淇上送赵仙舟①[唐]王维相逢方②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③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④,望君犹伫立。
[注释] ①题目,一作《河上送赵仙舟》《齐州送祖三》。
②方:刚刚。
③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
亦指送行的酒筵。
意同“祖席”。
④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
遥:远离。
此句意为:刚解开船缆绳,船就急速顺流而下。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逢方一笑”中的“方一笑”表明诗人此次与朋友重逢相聚的时间很短暂。
B.“荒城复愁入”是诗人的想象:到达目的地后,朋友祖三独自一人满怀愁情地进入一座“荒城”。
C.诗歌第三联交代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时间(日暮)和地点(长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伫立江岸,眺望朋友远去的情景,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逢之“笑”和相送之“泣”鲜明地衬托了诗人与朋友深厚的友谊。
B.“解缆君已遥”,体现了船行之快,更照应了前句“长河急”之“急”。
C.诗歌前面三联都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不舍和悲伤之情。
D.全诗感情真挚而深沉,而语言表达又很自然素朴,明白如话。
七、[原创]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每小题2分,共4分)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②水清浅,暗香浮动③月黄昏。
霜禽④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⑤断魂。
幸有微吟⑥可相狎⑦,不须檀板共金樽⑧。
[注释] ①众芳:百花。
摇落:被风吹落。
暄妍:明媚美丽。
②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③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④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
⑤合:应该。
⑥微吟:低声地吟诵。
⑦狎(xiá):亲近。
⑧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
金樽:奢华的酒杯。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独”“尽”二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
B.颔联中“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姿态;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
C.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写霜禽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D.尾联是说在赏梅中演奏乐曲,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
B.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描绘其倒映在水中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
C.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颈联上句写“霜禽欲下”是虚写,下句写梅花开放时没有粉蝶是实写。
D.尾联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和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主题。
八、[原创]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
(每小题2分,共4分)听筝①[唐]柳中庸抽弦促柱②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③。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④洛阳城。
[注释] ①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
②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③秦人悲怨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
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
”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
④江南歧路: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至南陲海涯。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凝神倾听,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并借“秦人悲怨声”来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之情。
B.颔联描写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陶醉之情。
C.颈联写人世的悲欢,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一“愁”一“思”写尽人间的无限幽怨。
D.尾联是说,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自己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描写筝声的诗,诗人的着眼点在于形象刻画弹奏者的动作情态,表现出弹奏者精湛的技艺。
B.“独”“空”二字,使诗歌意境分外凄清,渲染了离愁别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