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6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由多种生物种群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物社会单位。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学中常见的群落知识点。

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分布关系。

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可以分为主要种群和次要种群。

主要种群是指在群落中数量较多的种群,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次要种群则数量较少,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影响较小。

群落的结构还包括物种多样性,即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2.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原生演替是指从无机物(如裸岩)建立起来的群落,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群落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群落。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被称为群落的顶极群落。

3.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共生、捕食和寄生等。

竞争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同种群之间争夺资源的现象。

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益关系的现象。

捕食是指食物链中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寄生是指寄生虫或寄生植物对宿主的危害或依赖的现象。

这些相互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4. 群落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生态位可以细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物种在无竞争的情况下所能占据的生态位,而实际生态位则受到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位的差异是群落中物种共存和物种竞争的基础。

5.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指的是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相对稳定性以及环境稳定性等。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群落的演替知识点一:群落演替的定义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二:群落演替的原因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人类的活动。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三:群落演替的类型群落的演替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1、初生演替(1)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

)(2)过程:①旱生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②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乔木。

(3)特点:演替缓慢。

2、次生演替(1)概念: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

原来有过植被覆盖,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原有植被消灭了,这样的裸地叫做次生裸地。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3)特点:演替快速。

特别提醒: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四:群落演替的特征①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减低,群落有机总量增加。

③结构:营养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高,稳定性增强。

④生活史: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变短,生态位变窄。

⑤物质循环:开放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是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本文将介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一、群落结构的概念与原理群落是指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的总体,其中包含了相互作用密切的多个种群。

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丰度分布、空间分布、物种间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1. 丰度分布: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状况。

常见的丰度分布模式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2. 空间分布:物种在群落内的空间分布模式。

可以是聚集分布,即物种个体相互靠近;也可以是随机分布,即个体分布无规律性。

3. 物种间相互关系:群落内不同物种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如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共存等。

群落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环境条件、生物间相互作用等。

它们共同塑造了群落的特征和功能。

二、演替的概念与类型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表明了群落从初始阶段向成熟阶段的持续演变过程。

演替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 初级演替:发生在尚未有土壤或有极少量土壤形成的裸地上。

典型的初级演替是由岩石裸露开始,经过苔藓植物和草本植物的侵入,逐渐发展为乔木和林地。

2. 次生演替:发生在已被破坏的群落中,如火灾、风灾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

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后,通过残存植物种子、根茎或种间关系的再生和重建。

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位的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演替是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过程。

三、生物群落结构与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 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域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物种适应性的影响。

不同环境条件对物种多样性和个体数量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2. 竞争和捕食:物种之间的竞争和捕食关系会影响物种的分布和丰度。

资源的争夺和捕食行为是物种在群落中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生物群落是由生物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生物体可以是同种的,也可以是不同种的。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土壤、水源等。

群落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演替。

一、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群落由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体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这些生物体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群落的结构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横向结构指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物种间的相对丰度。

物种的丰富度越高,群落越复杂。

纵向结构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层次关系。

群落中的植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生境类型,例如森林的上层、中层和下层。

动物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形成不同的层次和种类。

二、群落的演替过程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它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级演替发生在没有生物存在的地方,例如火山爆发后的岩浆表面。

这时,最先出现的植物是一些耐寒和耐旱的物种,例如青苔和地衣。

它们通过生物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逐渐改善环境条件,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土壤基础。

次生演替发生在原有群落的基础上,当原有群落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时。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级演替快,因为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存在。

原有植被的死亡和土壤中的种子会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再次发芽和生长。

然而,次生演替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可能与原有群落有所不同。

三、演替的影响演替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演替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的多样性在群落中逐渐增加。

初期物种往往是对极端环境条件适应的物种,而后期物种则具有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其次,演替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群落发展,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生物体数量和种类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也相应提高。

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一、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群落(1)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以及这些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2.群落的垂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定义群落的垂直结构即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决定的。

生长型是指植物的外貌特征,主要生长型有苔藓、草木、灌木和乔木,它们自下而上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三大群落垂直结构①森林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②草原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

③水生群落从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种类。

3.陆地生物群落(1)热带森林①热带雨林②热带季相林③热带干旱林(2)温带森林①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的垂直分层不明显。

②温带阔叶林温带阔叶林通常可分为4层,即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由草本植物、蕨类和苔藓组成的地面层。

(3)寒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树种主要是各种云杉和松树,也有少量阔叶树。

(4)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①草原最明显的特征是几乎完全由绿色的禾草组成,草长得高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②热带稀树草原的垂直结构不发达,但水平结构很明显。

(5)荒漠荒漠共同特征是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

(6)苔原苔原又称冻原和冻土带,特点是严寒、生长季短、雨量少和没有树木生长。

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1.生态位的几个概念(1)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基本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按其生理上的要求及所需的资源可能占领的全部生态位。

(3)实际生态位是指由于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种间竞争,一个物种实际上所占领的生态位。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和研究范畴1.群落的概念:从种群角度分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往往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研究范畴:群落的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1.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群落的物种组成受环境影响。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常用统计物种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取样器取样法1.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醒】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知识点3 种间关系【提醒】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

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域内由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中的各种种群能够相互作用、依赖、共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群落内的种群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和共存等。

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性的因素(如植物和动物的依赖关系、竞争关系等)和非生物性的因素(如气候、土壤、地形等)。

因此,群落的形成和演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演替的类型根据群落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 原生演替原生演替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的自然条件下,植物从一个初始的无植被状态逐渐发展演替成为成熟的植被类型的过程。

原生演替的典型代表是以侵袭性植物为主的裸地逐渐演变成林相、草本植被或灌木丛等。

例如,在一个裸露的岩石表面,最初可能是一些青苔、藻类等原生植物先占领,然后逐渐有其他植物种群加入演替,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林相或森林生态系统。

2.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生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干扰后,重新开始演替过程。

次生演替一般由人类活动(如采伐、放牧、农耕等)、自然灾害(如火灾、风灾、水灾等)和动植物活动(如啃食等)等因素引起。

当原有植被遭受破坏后,裸地上会重新出现侵袭性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类型逐渐演替成为新的植被类型。

次生演替的典型代表是在森林火灾后的植被再生过程,破坏后的植被逐渐通过植物的再生和竞争过程,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植被类型。

三、演替的特点1. 演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演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无植被状态到最终稳定的植被类型,演替过程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的过程。

在演替的过程中,植物群落经历了从初级阶段到中期阶段,再到成熟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一个由低度物种丰富度到高度物种丰富度的演替序列。

2. 演替是一个多种群相互作用的过程演替是一个多种群相互作用的过程,植物群落内的不同植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和共存等。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6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6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和研究范畴1.群落的概念:从种群角度分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往往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研究范畴:群落的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1.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群落的物种组成受环境影响。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常用统计物种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取样器取样法1.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醒】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知识点3 种间关系【提醒】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 先达到最多,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 随着曲线A 的变化而变化,故B 捕食A 。

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 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 的,也可推出B 捕食A 。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知识点

4.3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概念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二、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一)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1、曲线图2、特点:(1)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这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2)先增加先减少的为被捕食者(甲),后增加后减少的为捕食者(乙);(3)一般而言,被捕食者在整体上的数量多于捕食者。

(4)举例:狼与兔、羊与草、青蛙与昆虫(二)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1、曲线图2、特点:(1)竞争的结果有两种:图a:争实力相当时,“你死我活”;图b:竞争实力相差悬殊时,“相互抑制”(2)举例: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象和狮子争夺水源等(三)互利共生: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1、曲线图2、特点:(1)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2)相互依存,彼此有利,(3)如果分开,则上方不能生存或一方不能生存。

(4)举例:地衣(真菌藻类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四)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1、曲线图2、特点:(1)对寄主有害,对寄生者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

(2)举例:蛔虫与人、噬菌体与细菌等三、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1、原因:植物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分层——主要与食物、栖息场所有关2、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植物分层为动物分层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二)水平结构: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情况1、表现为:大多数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2、原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不同,人和动物的影响等3、意义: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四、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1、原理:土壤中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利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过程:准备及取样采集小动物【使用诱虫器(原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或者简易采集法(解剖针拨找同时放大镜观察),采集到的小动物放入酒精中,活着的放入试管中】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4.4群落的演替一、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优势取代,不是“取而代之”)的过程。

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易考点总结

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易考点总结

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易考点总结_一、知识结构图二、重难点解析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结果(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2)群落演替的结果:群落演替到最后,形成稳定的、成熟的群落,也叫顶极群落。

2.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影响。

演替的类型: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原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从起点上判断:①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条件是初生演替。

②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条件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判断: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例1.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例1.【参考答案】能找到这些植物。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在的。

例2.通过演替最终一定会演替成森林吗?例2.【参考答案】并非所有的演替都能形成森林。

一般来说,在气候适宜的环境中,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可以形成森林,但在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由于受水分的限制,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森林,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高二生物群落演替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演替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演替知识点群落演替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个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的演变过程。

在高二生物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原因以及演替过程中的关键要素等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从最初的物种组成到最终稳定的群落结构经历的一系列演变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生态系统中群落的变化。

群落演替是动态的,涉及到多种生物之间的竞争、适应和交互作用。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根据演替发生的环境和原因,群落演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原生演替和继发演替。

1. 原生演替原生演替是指生态系统在没有受到明显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从裸地到逐渐形成永久性植被的演替过程。

这种演替通常发生在无人居住、没有植被存在的地区,例如新生的火山岛、河流冲积地等。

2. 继发演替继发演替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后,经历一系列的补偿性演替过程。

继发演替通常发生在被破坏的群落中,例如砍伐森林、火灾等。

三、群落演替的原因群落演替的发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

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竞争、合作和捕食关系等都会对群落演替产生影响。

例如,较早适应环境的植物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导致群落演替的发生。

2. 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要素,例如气候、土壤、水文条件等。

这些因素对植被生长和动物生存都起到重要的影响。

例如,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水分状况会影响不同植物的生长,从而导致群落演替的发生。

3.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指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例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和环境污染都会导致群落演替加速或改变其方向。

人类的活动主要通过改变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来影响群落演替。

四、群落演替的关键要素群落演替发生时存在一些关键要素,其中包括先锋种、演替种和气候等。

1. 先锋种先锋种是指能够在环境条件恶劣、资源稀缺的区域最先繁殖并定居的种群。

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定义及特点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同一地区内,不同种类的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它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物群体,在一个特定空间内以及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形成的群体。

2. 群落的特点(1)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群落内的物种是相互关联并相互依赖的。

(3)群落内的物种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二、群落的结构1. 物种多样性群落中包括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这些物种之间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

2.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群落中,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能量流动关系。

3. 群落的竞争关系在群落中,不同的物种之间会因为资源的竞争而发生相互竞争的关系,其中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4. 群落的生境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所占的特定的生存空间及其所处的生活方式,在生态位中可以包括生物种的营养方式、生长发育的特性,甚至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群落的演替1. 群落的演替概念群落的演替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物种和种群组成随时间发生相对连续的定向变化的过程。

2. 群落的演替形式(1)初演替:指的是在新形成、没有土壤的生态系统中,由于无土壤,很难找到适应这种环境的植物。

因此,在这种环境中,植物生长要依赖于落石沟、火山、湖泊等物理因素的作用,而不是依赖于土壤。

(2)次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之后,原有的群落被破坏,而在破坏后一段时间内,一些较简单的植物群落占据了主导地位。

(3)终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经过不同类型的先期性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之后,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植物群落。

3. 群落演替的影响(1)环境变化:群落演替导致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土壤营养物质的丰富度、水分的分布等。

(2)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会导致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生态位的变化:群落演替也会导致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新的生态位或出现物种生态位的重叠。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知识点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知识点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知识点生物群落,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内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包括了各种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生物种类。

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高三生物学课程中,群落演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探讨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演替的主要类型。

首先,生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地区完全没有生物群落,它的演替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原初阶段、假初阶段、中级阶段和稳定阶段。

原初阶段是指没有群落的初始阶段,其特点是土壤贫瘠、植被稀疏。

当土壤逐渐富集有机质,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种子迁入,便进入了假初阶段。

在假初阶段,一些耐荫蔓生植物与草本植物会逐渐占据地面,形成一种类似荒地的生态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级阶段中的灌木和矮乔木开始生长,其中一些植物可能会比其他植物更具竞争力,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最后进入稳定阶段后,群落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植被和动物的种类组成相对固定。

其次,演替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原位演替和迁移演替。

原位演替是指在相同的地点上,依次替代其他物种而发展形成的演替。

比如一个湖泊内部,最初可能是一些浮游生物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水植物取代了浮游生物的地位,再到最后湖岸边逐渐出现芦苇等植物。

而迁移演替是指在一个地区先有一种群落,然后随着自然因素或其他因素的改变,导致物种的迁移和占领新的生态位而形成的演替。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沙漠的演替,沙漠中的植物主要是耐旱性的灌木和仙人掌等植物,当降水增加或者沙漠地貌发生变化时,一些草本植物和更高的乔木逐渐取代了灌木的地位。

同时,生物群落的演替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也存在逆向演替。

逆向演替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内部,由于某些原因,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物种被其他物种所取代的过程。

逆向演替常常发生在一些干扰或破坏的环境中,比如林火、病虫害等。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生物组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是指在群落内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群落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群落结构是指在群落中各个物种的组成、相互关系和空间分布的方式。

而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从初始阶段逐渐演化为成熟阶段的过程。

群落结构可以分为物种组成和物种相对丰富度两个方面。

物种组成是指一个群落中具体存在哪些物种,以及它们共同构成的生物组合。

物种组成决定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程度。

而物种相对丰富度则是指在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物种相对丰富度反映了一个群落的多样性程度,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群落结构还可以从空间分布的角度进行划分。

例如,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的垂直分布可以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等。

不同物种的空间分布方式反映了它们对生境的适应能力和资源竞争的程度。

此外,群落结构还包括种内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因素。

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发展和变化的重要过程。

演替分为原位演替和外来演替两种类型。

原位演替是指一个原有群落内的物种通过竞争、适应和选择等过程,发展为不同类型的群落。

外来演替则是指一个新的生物群落通过入侵或移入,逐渐替代原有的群落。

演替过程中,物种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依赖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演替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先驱期、建群期和成熟期。

先驱期是演替序列中的初始阶段,此时种群数量较少,物种相互之间的竞争较小。

建群期是群落发展的快速增长阶段,此时物种数量增加,生态位分化,竞争逐渐加剧。

成熟期是群落内物种达到稳定状态,生态位分化达到最大,物种相对丰富度减少。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群落结构的稳定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而演替过程则使生态系统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维持动态平衡。

因此,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是理解生态系统演化和维持的重要基础,对生态学研究和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二生物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生物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一、群落演替的定義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隨時間的推移,一定區域內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所替代的過程。

二、群落演替的原因①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佈和動物的活動性。

②群落內部環境變化③種內和種間關係的改變。

④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

⑤人類的活動。

三、群落演替的類型群落的演替按發生的基質狀況可分為兩類:1、初生演替(1)概念:在一個從來沒有植被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發生於以前沒有植被覆蓋過的原生*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

)(2)過程:①旱生演替:*岩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②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濕生草本植物→灌叢、疏林植物→喬木。

(3)特點:演替緩慢。

2、次生演替(1)概念:在次生*地(原群落被破壞、有植物繁殖體)上發生的演替。

原來有過植被覆蓋,以後由於某種原因原有植被消滅了,這樣的*地叫做次生*地。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如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2)過程:棄耕農田→一年生雜草→多年生雜草→灌木→喬木(3)特點:演替快速。

特別提醒: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進行。

四、群落演替的特徵①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總生產量增加,淨生產量逐漸減低,群落有機總量增加。

③結構:營養結構複雜,物種多樣性增高,穩定性增強。

④生活史:生物個體增大,生活週期變短,生態位變窄。

⑤物質迴圈:開放轉為封閉,交換速度變慢。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例2: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 出二者的区别吗?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 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和类别有差别
数目 的多少 群落中物种______
群落的物种组成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 愈多 ,群落的结构也_________ 愈复杂 。 物种的数目_______
诱虫器
(3)种群丰富度的统计有两种方法:
一是 计名计算法 (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 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一般用于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 群落; 二是 目测估计法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 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 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 较多、较少、少、 很少),适用于 个体较小、数量较多 的群落。
只是“优势取代”非 “完全取代”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上的演替
裸 岩


地 衣 阶 段

苔 藓 阶 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 木 阶 段
森 林 阶 段
初生演替过程:
[例]光裸的岩石上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长出森林: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阶段
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次生演替过程:
次生演替一般都比初级演替进行得快,这
是因为原来群落中的一些生物遗体和有机质遗
留下来,环境条件较好之故。
我国很多林区如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几十年来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很快就有新的植
物进入,开始新的演替,这就是次级演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1.群落的概念:从种群角度分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往往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研究范畴:群落的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
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
1.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群落的物种组成受环境影响。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常用统计物种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取样器取样法
1.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
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醒】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知识点3 种间关系
【提醒】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 先达到最多,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 随着
曲线A 的变化而变化,故B 捕食A 。

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 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 的,也可推出B 捕食A 。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类型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人和大肠杆菌;白蚁与鞭毛虫等 寄生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
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
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同一培养液
中大小两种草履虫;牛与羊;水稻和稗草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
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羊和草;狼和羊
知识点4 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现象垂直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同(镶嵌分布)
决定因素植物分层:光照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
食物
地形变化、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盐碱度
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
动物的影响等
知识点5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
演替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
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
殖体的地方
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
林阶段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
年生杂草→灌木→乔木
(以弃耕农田为例)
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砍伐的森林、弃耕农田的演替
【注意】气候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可以演替出森林,而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只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灌木阶段。

2. 概括群落演替的特征
①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往往增加。

③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提醒】群落演替的几个易错点
1.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

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