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来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几分之一)时,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两组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猜想和验证,使学生专注于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直接出示一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验证和运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时,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总结、验证,自主探索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六、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给庄家清除害虫,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青蛙的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根据这一规律请继续回答并写出算式。

5只青蛙几只腿?10只青蛙几条腿?20只青蛙几条腿?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4=2010×4=4020×4=80追问:观察以上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第【1】篇〗3 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第51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的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地记住哪个数123412341234950382573014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记住了第一个数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积的变化规律。

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生1:有什么规律生2:学积的变化干什么生3:积的变化规律和什么有关系生4: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

小明的妈妈来到副食柜前,她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

妈妈提出问题想考考小明。

①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 包,一共多少元②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 包,一共多少元③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6×2=126×20=1206×200=1200师:非常好!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这组算式的特点再往下写2个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写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写得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019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_1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设计

2019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_1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2019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_1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出示两组数:2和3,4和6;让学生计算它们的积,并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 探究新知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例如,出示例题:计算24×5和48×5,让学生观察、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设计以下练习题:(1)计算:3×7,6×7,9×7。

(2)计算:8×5,16×5,24×5。

(3)计算:12×6,24×3,36×2。

4.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积的变化现象,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1. 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数学情感。

【说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说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1)6×2= (2)20×4=6×20= 10×4=6×200= 5×4=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3、组织学生汇报。

(1)第一组算式中每个算式都有一个因数6,第二组算式中每个算式都有一个因数4。

(2)第一组算式的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第二组算式的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

(3)当第二个因数不断变大或变小时,积也相应地变大或变小。

4、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1)观察第一组算式,探究规律。

引导学生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并验证。

(认真观察,发现:其中一个因数都是6,另一个因数由2变成20,积由12变成120。

另一个因数由2变成200,积由12变成1200。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完整地概括出来。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观察第二组算式,探究规律。

①继续观察,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②同桌之间一个人按规律写算式,另一个人用竖式验证。

2、在小组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1、完成51页“做一做”。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索,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准备练习(口答)。

A组:2×5=( ) B组:15×20=( )20×5=( ) 15×10=( )200×5=( ) 15×5=( )指名回答师板书,提问:为什么我们同学算的这么快?(指名回答)2.谈话引入新知,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二、探究新知1.引导发现规律:认真观察两组算式,按下面方法思考研究:(1)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别观察第一、二组的三个算式,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另一个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2)你能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吗?2.初步概括规律:先找学生说,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完整。

(师板书)3、师引导学生运用规律口算:师:6×2000等于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指名回答)4.出示例3第2组题:(2) 20×4=8010×4=405×4=20师:看后你又发现了什么?积是随着谁变的?(指名回答)5.验证总结规律师:根据上题经验,你得到什么规律?小组交流,然后找学生说,师再引导说完整,最后让学生齐说此规律。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1、按规律填空15×12=180 18×56=100815×24=()18×28=()15×48=( ) 18×14=( )a指名板演,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b口述填空的依据和理由2、总结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总结出积不变的规律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58页做一做)根据8×50=400直接写出各题的积16×50=()32×50=()8×25=()指名你是根据什么写出得数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算操作,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例题、练习题和相关的生活情境。

2.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如计数器、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买两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两个例题,分别是:例题1:2 × 3 = 6例题2:4 × 5 = 20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如:5 × 4 = 206 ×7 = 423 × 8 = 24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_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_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杨陵区大寨镇中心小学马保团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课本例题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乘法算式中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

此中,学生将会经历研究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过程。

学习中,学生将会用到观察、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并最终发现规律,归纳与验证规律,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探
1
2
3
度拓展,
而且还在不断享受着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分数、小数、负数乘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能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归纳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学素材。

2.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教学环节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发学生对乘法的思考。

提问:你们发现乘法中有哪些规律?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系列的乘法算式,如2×3、3×4、4×5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尝试找出更多的乘法算式,观察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学生的视野。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积的变化规律。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积的变化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相关推荐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

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62=() 8125=()620=() 24125=()6200=() 72125=()(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

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

(2)组织全班交流。

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

(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804=() 25160=()404=() 2540=()204=() 2510=()(2)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

2. 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积的变化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运用到积的变化规律的例子。

2.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适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和“案例分析”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以下是对这两个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产生直观的认识。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一个因数而保持另一个因数不变,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情况。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积的变化规律的基本概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教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和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老师也很喜欢看电影,这个周末想邀请朋友一起去看最新上映的电影《姜子牙》,你能帮老师做下预算吗?(1)课件出示问题①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2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②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4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③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8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2)生口头列式并计算25x2=50(元)25x4=100(元)25x8=200(元)(3)导入新课师:速度真快,老师为你们点赞,现在请你们再次认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25。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 :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 :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小,积也越变越小。

师 :说得真好,看来积的变化和因数之间还藏着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问题-—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二、自主合作、探究规律1、探索规律一(1)引导学生任选两个算式比较。

师:为方便研究,可以称这三个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

小学数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另外,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础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却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时应该关注练习的广度和新鲜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但也存在改进的地方:
1、对中差生的指导不足。由于本课例的例题较为容易,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对思维慢一些的学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会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解题速度。
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孩子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1、我引导孩子从上而下观察:因数到因数,积到积有什么规律。我引导孩子再次从下而上观察。
2、大家都看出规律来了,那么这些规律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的算式呢?下面请孩子自己来验证一下。
出示:8×50=400
16×50=
积先随第一个因数扩大2倍,再随第二个因数缩小2倍,还是360.
积先随第一个因数缩小2倍变为180,再随第二个因数扩大5倍。最终结果为900。
通过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四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用课件出示习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同学们学的高兴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计算、观察算式,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当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堂教案分享

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堂教案分享

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堂教案分享。

一、课程目标1.能够理解乘法的本质即相同数的累加。

2.能够熟练掌握积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口算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3.能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出积的变化规律,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涉及到积的基本概念、积的计算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掘出积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将用乘法计算出数的积,例如:2×7=14,3×5=15,4×6=24,5×8=40,让学生看数字的规律,进一步明确数字属性和变化规律。

2.新知讲解a.积的基本概念:积是指由若干个相同数加和得到的结果,例如2+2+2=6,可以简单的用2×3=6表示。

b.积的计算方法: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是横式计算法,乘数写在横线上面,被乘数写在竖线下面,将乘数的每一位数与被乘数相乘再将结果相加,最终得到积的大小。

c.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例如:将4乘以5,再将结果乘以2,最终得到40,也就是4×5×2=40,进一步明确数字属性和变化规律。

3.课堂练习a.课堂练习一:将数字2、3、4、5、6混合排列,让学生两两相乘求得积,发现乘积的变化规律。

b.课堂练习二:给出实际问题:“班级里有4个小组,每组5个人,班里共有2个这样的班级,班级中总共有多少人?”要求学生口算出2×4×5=40。

4.总结归纳让学生将乘积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将多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最后进一步推理发现了乘法的本质即相同数的累加。

五、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带家庭作业,让学生练习乘法口算,加深对乘法的印象,同时也巩固了积的概念和乘积的变化规律。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加深对乘法和积的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自主发掘乘积的变化规律,学习思维更为灵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3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合作交流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共同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2乘以3等于6,让学生回顾整数的乘法运算。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把2乘以3的结果6再乘以2,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如4乘以5等于20,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把4乘以5的结果20再乘以2,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怎么乘,只要乘以同一个数,积的结果都会扩大相应的倍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如让学生计算3乘以4等于12,然后把12再乘以2,再乘以3,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案数学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表现形式,是数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来支撑课堂实践的理论基础!下面店铺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P51例3二、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3.在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6×2= 6×20= 6×200=(二)探索发现1、组织小组交流[2、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20×4= 10×4= 5×4=4、组织小组交流[引导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5、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26×24= 17×24=26×12= 17×36=[观察算式。

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同伴听。

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6、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发散1、两个数的乘积是120,其中一个因数乘4,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应该是( ),如果另一个因数也乘4,这时的积应该是(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5,要是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3、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后,积变成424,原来的积是( )4、P51 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5、P51 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教师指导: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先求出长200÷8=25(米)再用25×24=600(平方米)方法二:因为宽扩大了3倍,在长不变的情况下,面积也扩大3倍,200×3=600(平方米)](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一些积的变化规律的问题,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积的变化规律的实例。

2.学具:小卡片、计数器等。

3.练习题:巩固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价格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积的变化实例,如2×3=6,2×6=1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积会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小卡片、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积的变化规律的操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积的变化规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符号意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学关系,掌握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乘法运算,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4.模型思想:通过建立因数与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让学生运用模型解释现实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计算,如32×3和320×3,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理解规律。
2.教学难点
(1)理解因数与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尤其是因数扩大(或缩小)与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关系。
(2)在具体问题中,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解决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求解。
举例:
-难点一:当因数从3变为6(扩大2倍),积并非扩大2倍,而是扩大3倍。需要解释清楚因数与积的倍数关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倍数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积的变化规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改变一个因数,观察积的变化,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4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再出示20×4=80,10×4=40,5×4=20,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提出猜想。

学情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

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2)式与(1)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2括大10倍是20,积12扩大10倍是120。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 ,积也乘相同的数。
生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乘几。
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活动”为主,探究学习过程,交流学习心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作用,形成合作意识。
(2)学法: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二)认知状况: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1)教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观察、验证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情境引入,猜想规律
(1)课件出示:我们班有6个女生,刚开始她们每人只能踢2个的,她们6个人能踢多少个?她们一到课间都来踢毽子,一周后,老师发现她们每人都可以踢到了20个,她们一共又能踢多少个?再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发现她们每人居然能踢到200个,真的很令我惊讶的!你们说她们6个人一共踢了多少个?
(2) 6 × 20 = 120
(3) 6 × 200 = 1200
(2)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同桌相互合作,写出任意一组算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用计算器或者笔算算出结果,进行比较。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进一步确认猜想成立。
(3)语言表述规律,小结探索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规律,然后讲出探索的方法:如用计算器计算,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不完全归纳等。
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6。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小,积也越变越小。
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提出数学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生1:以(3)式为标准,拿(2)式和(1)分别与(3)式比,看因数和积怎样变的?
生2:(2)式与(3)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 ,积也除以10。
生3:(1)式与(3)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0 ,积也除以100。
生4:老师,我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积也除以几。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但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的变化规律》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姓名:
魏国强
工作单位:
江油市贯山镇小学
学科年级:
四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2.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首先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出每题的结果并将得到的积与原来的积进行比较,然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初步验证猜想,老师进行小结:经过实际计算,发现这里每一题的计算结果都符合先前的猜想。并进一步提出:这个猜想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乘法算式?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积的变化
(1) 6 × 2 = 12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一)心理特征:四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2)引导学生列出第一个问题的算式,计算出结果。并使学生清楚地知道算式中的三个数分别叫做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和积。
6╳2 = 12(个)
6╳20 =120(个)
6╳200 =1200(个)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积会怎样变化。提出猜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
生:6和2是乘法中的两个因数,12是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