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新突变A165D、Q301X和R413G的检测鉴定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及与临床严重度相关性的研究
F7LE J7WM78L7 :E ;:JEAZE .J NHFJE;P F7KDFE79 H8 3IH8: EI:E 1/+63 O:J :KK;H79 H8 +./ T787 GME:EHD8 JLF778H8T :8:;PJHJA[*3#,"3 ![7 EDE:;;P 97E7LE79 $0 GME:EHD8JA\DMF 8DU7; GME:EHD8J O7F7 NHFJE;P H978EHNH79 H8 3IH87J7 +,- KDKM;:EHD8 :89 EOD DN EI7G
$$!!6 例患者中检出 6 例峰型异常 ! 经测序证实 $
表!
外 显 子 ! ’ ’ * * * * *
碱基 改变
检出的 &’( 基因的 !$ 种突变
氨基酸 改变
突变 等位 基因 数 纯 合 子 数 杂 合 子 数
突变 频率
突变类型
@A3 $ !"#"# 扩增 231 基因外显子
用 水 浴 锅 2EF 仪 和 2G %:77 2EF 仪 2EF 扩增 231 基因外显子 6%#%: %C%$7 %$$%$!! 用 8D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 2EF 产物 $ 综合 国内关于 231 基因突变的报道 ! 选择突变发生频 率最高的这 $ 个外显子 $
苯丙酮尿症 ,KI78P;Q7ED8MFH: !+,- & 是一种最
作者简介 " 梁海燕 #’%()* $! 女 ! 住院医师 ! 医学硕士 % 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
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一个新的切接位点突变的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utation Spl
中国人苯丙氨酸径化酶基因的一个新的
切接位点突变的鉴定①
马继红② 黄尚志 王 玫 李 辉 罗会元
( 中国医学科 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遗传室 北京 100 ) 005
摘 要 本文鉴定了苯丙氨酸经化酶基因35 5 位密码子上的一个新的错义突变Q 5H 此突变导致谷氨 35 , 酞胺变成了组氨酸。此突变位点恰位于外显子 1和内含子 1 的交界处, 0 1 因此将引起mR A形成过程中 N 的剪接错误而产生异常的m NA, 5H的鉴定为一例苯丙酮尿症胎儿的产前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R Q 5 3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经化酶, 切接位点, 突变
致精氨酸变成谷氨酞胺, 抑制了P H酶活性的 A 正常发挥.几和乌分别同时继承了突变基因R 4Q和Q5H 23 3 , 5
因此, 可以推断他们均为P KU患儿, 已由临床确诊为P 氏 KU患儿, 这与我们的结论相符。几为母亲再孕羊水中 的脱落细胞, 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 推断其母再孕胎儿仍为P KU患儿.Q 5H这一突变的鉴定对这一家系中的 35
1 Sn r 序〔 . ag 法测 3 4 e )
3川的测序反应体系中含: 6 测序缓冲液4 纯化好的模板 DN 3g已标记的引物5 DNA聚合酶2 U 川, A k, 川, . , 5 加双蒸水至 3川 混匀.取 4个05 的 E pnof 6, . m1 ped r管标记 A C G, 分别加人相应的dA P dC P , , T , d T , T , d dGT , T P知I d P d T d , 再分别吸取上述反应混合物8 川加人A C G, , , T管中.不同的外显子测序反应程序同各 自的P R反应程序相同, C 循环 2 0圈.反应结束后, 各管分别加人 5 川反应终止液, 存于 4 ℃待上样电泳。制b %的 测序胶, 预电泳 I 小时, 测序反应物于9℃变性 5 5 分钟, 3 取 川上样,0 3 瓦电泳 2 小时, 将胶转移至滤纸上,7* -0 C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家系PCR-SSCP分析
e o li cu i g t er p ril lt r l wi g r go s f P H g n f 1 h n l e0 u i a in s d a n s d a d t e r p r n s v a x n 1 (n l d n h i a ta ae a n e in )o A e e o 5 p e y k tn ra p t t i g o e n h i a e t i e
临
床
医
学
苯 丙 氨 酸 羟 化 酶 基 因 突 变 家 系 PCR— S P分 析 ① S C
邵诸 君 “ 王凤 羽 耿 尧 丰 慧根
( . 乡 医学 院生 命科 学技 术 系 河 南新 乡 1新 3 河 南省 人 口与计 划 生 育科研 院 遗 传室 .
【 要】目的 摘
n r l o t o . e a n r l e o s d t c e b PC o ma c n r 1 Th b o ma x n e e t d y R-S CP S we e b - d r c i n ly s q e c d n t e r i i e t o a l e u n e a d h n。 t e mut t o s n h o r e h a i n a d t e s u c
对1 倒确 诊的 经典 型P U 者及 其双 亲 的PA 基 . . .和 1
便 更好地 应 用于P U 因诊 断和 产 前诊 断 。 法 K 基 方
分 内含子行P R C 扩增和 非 变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分析 ; K 家族 史的正常人作 为正常对 照。C - SP 测出异常外显子行P R 反 无P U P R SC  ̄ c 正
o b te a p i a i n o g n i g s s nd r n t l i g o i f f e t r p l c to t e e d a no i a p e a a d a n s s o PKU . t o s Amp i i i t e x n3, x n Me h d l fy ng h e o e o 5, x n e o 6, x n a d e o 7 n
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
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
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及胎儿Ⅲ1(羊水细胞)的DNA经限制酶MspⅠ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kb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Ⅰ1、Ⅱ1的基因型分别为。
②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的基因型是。
Ⅲ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③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倍。
④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2和Ⅱ3色觉正常,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两对基因的基因是。
若Ⅱ2和Ⅱ3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
【解析】①由于Ⅰ1、Ⅰ2正常,而Ⅱ1患病,说明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1的基因型是aa,Ⅰ1的基因型是Aa。
②由图2电泳结果和Ⅱ1的基因型是aa,可推测Ⅱ2、Ⅱ3、Ⅲ1的基因型均为Aa。
正常异性的基因型是69/70AA、1/70Aa,与Ⅲ1(Aa)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A_)的概率是(69/70)×1+(1/70)×(3/4)=279/280。
其他计算方法:1-(1/70)×(1/4)=279/280。
③Ⅱ2和Ⅱ3的基因型都是Aa,其孩子正常的基因型是1/3AA、2/3Aa,与一正常异性(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2/3)×(1/70)×(1/4)=1/420,而两个正常男女(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1/70)×(1/70)×(1/4)=1/19600,前者是后者的46.67倍。
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及其两侧内含子的突变研究 Mutations in Exon 7 of the Phenyla
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 #%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性 研 究 ("& 项 目 基 金 !!$$#*+%#$&$’"和 北 京 市 卫 生 局 妇 幼 基 金 资 助 %,-../0123451627819/:8;<0/=08>?/0@25+8A9B
’ K\/:" ")$U"I U!)"e UU*$UI* E9AA2:A2 &$!()!
" K\/:" "%%U"R C!%!Q *UU$*RU E9AA2:A2 &$!()!
H K\/:" "’)I"* [!%%, IIU$I*U E9AA2:A2 #$!()#$
!!结!果
,,*< 筛查实验显示在 /’! 基 因 K" 及 两 侧 的 内 含 子 中 共 发 现 了 #) 种 异 常 带 型 "经 过 序 列 分 析 并 与 /’! 基 因 B_7R 序 列 比 较"确 定 了 #& 种 突 变 基 因"其中" 种突变在中国人中首次发现"每种突变基 因的频率(位点见表#’发生在 K" 的突变基因占全 部突变 /’! 基因的&$L’#P!($$!()#’此外"我们 还检 出 e!)%e 多 态 现 象"e!)%e 只 检 测 了 &’ 个 <@M 家 系 !"! 个 /’! 基 因 #"突 变 率 为 H&L&&P !’$$"!#’图#显示部分突变的 ,,*< 带型"图 ! 显 示&种新突变的测序 结 果 !另 外 ) 种 新 突 变 已 经 报 道%!&#’
错配引物法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错配引物法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孟英韬;宋力;舒剑波;党利亨
【期刊名称】《天津医药》
【年(卷),期】2011(39)3
【摘要】@@ 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酶学委员会1.14.16.1)基因发生突变是引发苯丙酮尿症的主要原因,PAH的合成障碍、活性降低或缺乏可导致苯丙氨酸在体内蓄积,轻者为高苯丙氨酸血症,重者为苯丙酮尿症(PKU)[1].笔者在对天津及周边地区99例高苯丙氨酸血症/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分析中发现2种新的错义突变G344D和P362L[2].为研究这2种基因新突变的性质,笔者对100例正常人群标本及2例患儿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65-266)
【作者】孟英韬;宋力;舒剑波;党利亨
【作者单位】300074,天津市儿童医院;300074,天津市儿童医院;300074,天津市儿童医院;300074,天津市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三引物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的FMR1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建立及其在自闭症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J], 孙莉;杨琳艳;叶倩平;杨旭;杨学习
2.PCR-SSCP银染法在检测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中的应用 [J], 陈峰;杨绍娟;祝金明;王巍
3.十堰市苯丙酮尿症儿童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检测研究 [J], 易燕;刘芳;柴艳婷;
纪宏先;李珍
4.应用DHPLC与SSCP法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外显子7基因突变 [J], 党利亨;宋力;孟英韬;单忠敏
5.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检测对苯丙酮尿症的诊断意义 [J], 韩宗兰;王兰英;王海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内短串联重复顺序进行苯丙酮尿症产 …
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内短串联重复顺序进行苯丙酮尿症
产…
姜莉;佟秉政
【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8(027)006
【摘要】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内高度多
态的短串联重复顺序(STR),以兹建立简便易行的苯丙酮尿症(PKU)产前诊断方法,杜绝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质量。
方法;通过PCR技术,对8个经典型PKU家系25个成员的STR等位片段进行了分析,完成8例PKU高危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
结果:1例胎儿患PKU,2例胎儿正常,4例胎儿为突变PAH等位基因携带者。
结论:提出了
【总页数】4页(P555-558)
【作者】姜莉;佟秉政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55
【相关文献】
1.Ion Torrent PGMTM测序仪检测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J], 周保成;穆原;尹婷;汤欣欣;许天龙;郑安舜;毛华芬;顾莹
2.十堰市苯丙酮尿症儿童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检测研究 [J], 易燕;刘芳;柴艳婷;
纪宏先;李珍
3.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内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应用分析 [J], 宋力;孟英韬
4.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在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及苯丙酮尿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J], 许琪;沈岩;吴冠芸;宋防;韩富天;林炳承
5.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检测对苯丙酮尿症的诊断意义 [J], 韩宗兰;王兰英;王海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家系PAH_基因新发突变分析
㊃论著㊃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新生儿四病筛查在出生缺陷预防中的应用和研究(20210689)通信作者:封纪珍,E m a i l :214674179@q q.c o m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家系P A H 基因新发突变分析马翠霞1a ,封露露1a ,李丽欣1a ,马倩倩2,李 扬1b ,封纪珍1a(1.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a .遗传科;b .产前诊断科,河北石家庄050000;2.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体检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目的 对一个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h y d r o x y l a s ed e f i c i e n c y ,P A H D )家系苯丙氨酸羟化酶(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h y d r o x yl a s e ,P A H )基因进行突变位点检测和分析,探讨此家系发病原因㊂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s e q u e n c i n g ,N G S )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 u l t i p l e xl i g a t i o n -d e p e n d e n t p r o b e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M L P A )对先证者及其父母的静脉血进行P A H 基因组测序和外显子缺失㊁重复分析㊂结果 先证者找到1个错义突变和1个剪接缺失,分别为:第6外显子c .630T>G 和第2外显子c .61-1G>A ,这两个变异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 u m a nG e n eM u t a t i o nD a t a b a s e ,H GM D )中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 m e r i c aC o l l e geo f M e d i c a lG e n e t i c s a n dG e n o m i c s ,A C MG )指南判定为临床意义未明和疑似致病性变异;信息软件R E V E L 预测结果为有害和未知㊂采用M L P A 对先证者进行外显子缺失㊁重复分析显示P A H 基因外显子拷贝数未发现异常㊂结论P A H 基因6号外显子c .630T>G 和2号外显子c .61-1G>A 可能是该P A H D 家系的致病突变㊂关键词:苯丙氨酸羟化酶;苯丙酮尿症;基因中图分类号:R 2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2)05-0441-06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2.05.010A n a l y s i s o nd e n o v om u t a t i o n s i nP A H g e n e s o f t h e f a m i l y w i t h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 h y d r o x y l a s e d e f i c i e n c yM aC u i x i a 1a ,F e n g L u l u 1a ,L i L i x i n 1a ,M aQ i a n q i a n 2,L iY a n g 1b ,F e n g Ji z h e n 1a1a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e r e d i t y ;1b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r e n a t a lD i a g n o s i s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M a t e r n i t y &C h i l d H e a l t h c a r eH o s p i t a l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e d i c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C e n t e r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G y n e c o l o g y H o s p i t a l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F e n g J i z h e n ,E m a i l :214674179@q q .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o faf a m i l y w i t h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h y d r o x y l a s ed e f i c i e n c y (P A H D )b y d e t e c t i ng a n da n a l y z i n g th e m u t a ti o ns i t e so f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h y d r o x y l a s e (P A H )g e n e so ft h ef a m i l y.M e t h o d s P A H g e n o m es e q u e n c i n g a n de x o nd e l e t i o no rd u p l i c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 i nt h ev e n o u sb l o o do f p r o b a n d sa n d t h e i r p a r e n t s b y t h e 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N G S )a n d m u l t i p l e x l i g a t i o n -d e p e n d e n t p r o b e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M L P A ).R e s u l t s T h e p r o b a n d w a sf o u n dt oh a v eo n e m i s s e n s e m u t a t i o na n do n es pl i c ed e l e t i o n ,n a m e l y c .630t>Gi nE x o n6a n dc .61-1G >Ai nE x o n2,r e s p e c t i v e l y ,w h i c hw e r en o t r e p o r t e d i n H u m a nG e n e M u t a t i o nD a t a b a s e (H GM D ),a n dw e r e d e t e r m i n e d a s c l i n i c a l l y u n k n o w n a n d s u s p e c t e d p a t h o ge n i c v a r i a n t s i nA m e r i c a C o l l e g e o fM e d i c a lG e n e t i c s a n dG e n o m i c s (A C MG )gu i d e l i n e s .T h e t w om u t a t i o n sw e r e p r e d i c t e d t ob eh a r m f u l a n d u n k n o w n i n p r e d i c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s o f t w a r eR E V E L ,a n dn oa b n o r m a l c o p y n u m b e ro f e x o no fP A H g e n e w a s f o u n d i n t h e e x o n d e l e t i o n a n d d u p l i c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p r o b a n d b y u s i n g M L P A.C o n c l u s i o n E x o n 6c .630T >Ga n de x o n2c .61-1G >Ao fP A H g e n em a y b e p a t h o g e n i cm u t a t i o n s o fP A H Di n t h e f a m i l y.K E Y W O R D S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h y d r o x y l a s e ;p h e n y l k e t o n u r i a s ;ge n e s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都会造成机体苯丙氨酸含量增高,引起高苯丙氨酸血症(h y p e r p h e n yl a l a n i n e m i a ,H P A )[1]㊂有研究显示,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近90%的H P A 病因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 h y d r o x yl a s e d e f i c i e n c y ,P A H D )[2]㊂而P A H D 临床表型复杂,新生儿期表现正常,出生后3~4个月皮肤逐渐变白,头发逐渐变黄,汗液㊁尿液有特殊的鼠臭味,同时也会表现行为㊁神经异常,对患儿智力造成的损害是永久性的,由于患儿缺乏典型的症状,可能会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3]㊂P A H D 的病因是苯丙氨酸羟化酶(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h y d r o x y l a s e ,P A H )基因发生突变,且P A H 基因突变位点在不同区域㊁种族间存在明显的差异[4-5]㊂本研究应用二代测序技术(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s e q u e n c i n g,N G S )和多重连接探针技术(m u l t i p l e xl i g a t i o n -d e p e n d e n t p r o b e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M L P A )对P A H D 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组进行测序,寻找P A H 基因突变位点并进行分析,旨在为P A H D家庭的遗传咨询提供有效的依据㊂㊃144㊃‘临床荟萃“ 2022年5月20日第37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20,2022,V o l 37,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此P A H D 家系由石家庄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治分中心收集,共3名成员,先证者为女性,确诊时出生45天,家系情况见图1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对象均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㊂图1 P A H D 家系图1.2 基因测序1.2.1 提取D N A 使用德国Q i a ge n 试剂盒提取受检者静脉血中D N A ,并且使用N a n o d r o p 2000分光光度计进行质检,若D N A 质量等级为D 级则不合格,不能进行基因组文库构建㊂鉴定按照以下标准:①D N A 浓度ȡ30n g /μl 时,1.7ɤO D 260/280吸收的比值(a )<2.0,质量等级为A 级;1.5ɤa <1.7或2.0ɤa <2.3,质量等级为B 级;a <1.5或a >2.3,质量等级为C 级㊂②20μg /m l ɤD N A 浓度<30μg /m l 时,1.7ɤa <2.0,质量等级为B 级;1.5ɤa <1.7或2.0ɤa <2.3,质量等级为C 级;a <1.5或a >2.3,质量等级为D 级㊂③D N A 浓度<20μg/m l 时,质量等级均为D 级㊂1.2.2 构建文库 采用C o v a r i s 打断法将检测样本打碎为小分子片段(100~700b p ),将小片段D N A 末端进行加 A修复,并对产物进行纯化㊂配置反应体系,充分混匀离心后98ħ预变性1个循环2m i n,98ħ变性8个循环30s ,65ħ退火8个循环30s ,72ħ延伸8个循环30s ,最后72ħ延伸1个循环5m i n ㊂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质检,若D N A 质量等级为D 级则不合格,不能进行下一步㊂鉴定按照以下标准:①D N A 浓度ȡ50μg /m l 时,1.7ɤa <2.0,质量等级为A 级;1.5ɤa <1.7或2.0ɤa <2.3,质量等级为B 级;a <1.5或a >2.3,质量等级为C 级㊂②30μg /m lɤD N A 浓度<50μg /m l 时,1.7ɤa <2.0,质量等级为B 级;1.5ɤa <1.7或2.0ɤa <2.3,质量等级为C 级;a <1.5或者a >2.3,质量等级为D 级㊂③D N A 浓度<30μg/m l 时,质量等级为D 级㊂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于200~500b p 处呈现清晰条带则建库成功㊂1.2.3 捕获目的区域 标记生物素的探针与文库D N A 杂交,60ħ孵育16h 以上,杂交后的探针共价结合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磁珠,磁珠及携带的目的基因经过磁力架的吸附作用达到洗脱纯化富集目的基因的目的㊂1.2.4 上机测序 采用 桥式 扩增反应,N e x t S e q500对加载到F l o w c e l l 测序芯片上的文库自动循环,采用末端可逆边合成边测序的方式,并对不同标记的核苷酸测序,根据标记的不同荧光信号确认碱基种类,经过数个循环后读取完整的核酸序列,最终保证核酸序列质量㊂1.2.5 生物信息分析 统计读取次数数量和测序质量,将处理后的数据与人基因组(h g 19)进行排序㊁比对㊁过滤,去除冗余读取次数,降低假阳性㊂对插入缺失标记(I n d e l )附件中读取次数重新比对,消除周边假阳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 i n gl e n u c l e o t i d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N P )㊂通过重新计算碱基质量值,对碱基进行纠正,之后将S N P 和I n d e l 结果关联到多个数据库,进行注释㊁解析㊂1.2.6 基因突变位点生物信息分析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 m e r i c a C o l l e g e o f M e d i c a lG e n e t i c s a n dG e n o m i c s ,A C MG )指南对基因测序检测到的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对于未报道的位点,使用S I F T ㊁P o l y P h e n _2㊁R E V E L 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预测㊂1.3 M L P A 使用D N A 提取试剂盒提取受试者核酸,并对提取的D N A 进行质检,若D N A 质量等级为D 级则不合格,不能进行下一步㊂鉴定按照以下标准:①D N A 浓度ȡ30μg/m l 时,1.7ɤO D 260/280吸收的比值(a )ɤ2.0及2.0<O D 260/230吸收的比值(b )<2.5,质量等级为A 级;1.5ɤa <1.7或2.0ɤa <2.3及1.0ɤb ɤ2.0,质量等级为B 级;a <1.5或a>2.3及1.0ɤb ɤ2.0,质量等级为C 级㊂②21μg /m l ɤD N A 浓度<30μg/m l 时,1.7ɤa ɤ2.0及1.0ɤb ɤ2.0,质量等级为B 级;1.5ɤa <1.7或2.0ɤa <2.3及1.0ɤb ɤ2.0,质量等级为C 级;a <1.5或a >2.3及b <1.0,质量等级为D 级㊂③D N A 浓度ɤ20μg /m l 时,质量等级均为D 级㊂D N A 质检符合要求后变性,加入探针混合液和M L P A 缓冲液,孵育杂交㊂产物与连接酶混合液孵育连接,加热使酶失活㊂然后加入引物㊁d N T P 和D N A 聚合酶进行反应,最终将扩增片段长度和结果峰导入软件并分析结果㊂2 结 果2.1 P A H 基因测序 先证者P A H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第6外显子c .630T>G 和第2外显子c .61-㊃244㊃‘临床荟萃“ 2022年5月20日第37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20,2022,V o l 37,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G>A ㊂其中c .630T>G 为错义突变,这一突变使P A H 基因第210号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苯丙氨酸变为亮氨酸(p.F 210L );c .61-1G>A 为剪接突变㊂这两个突变位点在正常人群数据库为低频变异,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 u m a nG e n e M u t a t i o nD a t a b a s e ,H GM D )中未见报道,见图2~3㊂图2 P A H D 患儿P A H 基因外显子6中c .630T >G 错义突变(箭头处为基因突变位置)图3 P A H D 患儿P A H 基因外显子2中c .61-1G >A 剪接突变(箭头处为基因突变位置)2.2 生物信息及致病性分析 使用软件S I F T ㊁P o l y P h e n _2㊁R E V E L 对c .630T>G 进行预测分析,分别为良性㊁有害㊁有害;对c .61-1G>A 进行预测分析,分别为未知㊁未知㊁未知㊂C .630T>G 为错义突变,S a n g e r 验证家系分析显示,先证者之父此位点杂合变异,其母无变异,A C MG 指南初步判定其为临床意义未明突变㊂c .61-1G>A 为剪接突变,家系分析显示先证者之父此位点无变异,其母杂合变异,A C MG 指南初步判定其突变为疑似致病性突变㊂2.3 氨基酸的保守性分析及蛋白质的三维结构预测 通过模式生物保守性分析,P A H 基因第210号编码的苯丙氨酸在人㊁黑猩猩㊁猕猴㊁家犬㊁黄牛㊁小白鼠㊁褐家鼠㊁鸡㊁斑马鱼㊁果蝇㊁冈比亚按蚊㊁秀丽隐杆线虫㊁热带爪蟾中高度保守,见图4㊂蛋白质三维分子结构预测P A H 基因突变型NM _000277c .630T>G (p .F 210L )第210号氨基酸附近氢键明显减少,由苯丙氨酸变为亮氨酸,见图5㊂图4 不同物种中P A H 基因第210号编码的苯丙氨酸位点保守性㊃344㊃‘临床荟萃“ 2022年5月20日第37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20,2022,V o l 37,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5P A H基因蛋白三维分子结构预测分析a.野生型P A H p.F210L;b.突变型P A H p.F210L2.4 M L P A结果 M L P A检测电泳峰图显示先证者的P A H基因外显子未发现拷贝数异常,见图6㊂图6M L P A检测电泳峰图a.对照样本;b.先证者3讨论H P A是苯丙氨酸在代谢过程中P A H或其辅酶缺乏造成苯丙氨酸增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㊂随着筛查技术的不断提高,P A H D患儿的诊断由临床症状逐步转变为生物化学及基因诊断,其中基因诊断是H P A的确诊方法㊂P A H D具有复杂的临床表型,迄今为止,国际上已经报告多达1000种P A H基因突变类型,在我国人群中有100余种[6-7]㊂不同地区㊁不同人群中P A H D的发病率和突变位点均有很大差异[8],我国也是如此,不同地区㊁人群的基因突变需要进一步验证[9-11]㊂有研究显示,我国北方汉族人群P A H基因突变的情况与其他民族存在差异[12],突变位点在不同地区中也有所不同㊂青岛P A H基因的突变热点主要为c.728G>A㊁c.1068C>A㊁c.158G >A[13];郑州主要为c.728G>A㊁c.331C>T㊁c. 611A>G[14];唐山主要为c.728G>A㊁c.331C>T㊁c.782G>A[15];而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如安徽P A H基因的突变热点主要为c.728G>A㊁c.158G> A㊁c.611A>G[16],四川主要为c.728G>A㊁c.721C >T㊁c.611A>G[17],以上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地区㊃444㊃‘临床荟萃“2022年5月20日第37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22,V o l37,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P A H基因突变位点不完全相同但又存在一定的联系㊂本研究P A H D患儿的突变方式为错义突变和剪接突变,突变位点在第6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630号核苷酸由胸腺嘧啶变为鸟嘌呤(c.630T>G)的错义突变,使第210号氨基酸发生明显的改变㊂A C MG指南对此突变判定为临床意义未明,在E S P㊁E X A C和千人数据库正常对照人群中未发现的变异㊂通过对先证者父母验证,发现在P A H基因反式位置检测到致病突变㊂先证者表型与单基因遗传病高度符合,采用S I F T㊁P o l y P h e n_2㊁M u t a t i o nT a s t e r 软件分析该突变位点位于P A H蛋白的高度保守区,氨基酸的变化导致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从而致病,预测软件R E V E L预测此突变有害,H GM D数据库没有相关报道㊂c.61-1G>A为零效变异,导致氨基酸发生明显改变,A C MG指南判定为疑似致病性变异,这一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丧失,在E S P㊁E X A C 和千人数据库正常对照人群中未发现此变异;软件R E V E L预测为未知,H GM D数据库没有相关报道㊂c.61-1G>A的剪接突变因外显子剪接位点发生改变使对应的外显子缩短㊁丢失,S I F T㊁P o l y P h e n_2和R E V E L蛋白功能预测软件对此剪接突变预测结果均为未知,然而这一突变对人体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㊁分析㊁确认[18]㊂第6外显子编码的氨基酸位于蛋白质的活性中心,所以这个区域发生大片段缺失时会严重影响酶的活性,然而发生片段缺失的患儿较少,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19]㊂对基因功能改变影响较大的突变有致病突变,反之为沉默突变㊂致病突变能够严重影响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生物合成各个环节以及蛋白质的结构,进一步对P A H催化活性产生影响㊂而发生沉默突变的基因碱基发生的改变可能使氨基酸发生改变,但不会影响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㊂N G S能够检测点突变和小片段缺失㊁插入,而M L P A虽然不适用于检测未知点突变,但对缺失的大片段㊁重排能够很好的检出,这两种技术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检测准确率㊂疾病相关基因测序发现,本研究P A H D患儿存在与疾病表型相关的疑似致病性突变,经基因测序确诊为P A H D,血苯丙氨酸浓度为2.4m g/d l,诊断为轻度H P A,定期监测苯丙氨酸浓度,最高为4.2 m g/d l㊂‘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20]指出,轻型H P A的治疗可以暂缓,但是要定期监测血苯丙氨酸浓度,如果两次连续血苯丙氨酸浓度>6.0m g/d l (360μm o l/L),应进行低苯丙氨酸治疗,治疗后3~6个月对患儿进行生长发育评估,1岁㊁2岁㊁3岁㊁6岁时进行智能发育评估,使其体格㊁智力接近或达到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㊂在患儿感染一些疾病,如脓毒血症㊁创伤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需要严密监测血苯丙氨酸浓度,可根据血苯丙氨酸浓度调整临床治疗方案[20]㊂如果后期对患儿进行治疗,尤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治疗造成苯丙氨酸缺乏㊂苯丙氨酸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如果缺乏会造成皮肤损害㊁营养不良㊁低蛋白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21]㊂通过早期筛查㊁规范治疗,可以使患儿发育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的水平㊂本研究阐明了一个轻度H P A家系的未报道致病基因突变,扩大了石家庄市苯丙酮尿症尤其是轻度H P A患儿P A H基因的突变谱,对了解该病的发生㊁发展以及患儿家庭的遗传咨询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于c.61-1G>A影响P A H基因的作用机制也需要深入的研究㊂参考文献:[1]顾学范.临床遗传代谢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 Y e J,Y a n g Y,Y u W,e ta l.D e m o g r a p h i c s,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256p a t i e n t sw i t ht e t r a h y d r o b i o p t e r i nd e f i c i e n c yi n m a i n l a n d C h i n a:R e s u l t so f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m u l t i c e n t r es t u d y[J].J I n h e r i tM e t a bD i s,2013,36(5):893-901. [3]叶军,顾学范.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 解读[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6):430-432.[4] C h e nT,X u W,W u D,e ta l.M u t a t i o n a la n d p h e n o t y p i cs p e c t r u m o f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h y d r o x y l a s ed e f i c i e n c y i nZ h e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C h i n a[J].S c i R e p,2018,8(1):17137.[5] Y a nY,Z h a n g C,J i n X,e ta l.M u t a t i o ns p e c t r u m o fP A Hg e n e i n p h e n y l k e t o n u r i a p a t i e n t s i n N o r t h w e s t C h i n a: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t w e n t y n o v e l v a r i a n t s[J].M e t a bB r a i n D i s,2019,34(3):733-745.[6] Z h u T,Q i n S,Y e J,e t a l.M u t a t i o n a l s p e c t r u m o fp h e n y l k e t o n u r i ai n t h e C h i n e s e H a n P o p u l a t i o n:A n o v e li n s i g h t i n t o t h e g e o g r a p h i c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h e c o mm o nm u t a t i o n s[J].P e d i a t rR e s,2010,67:280-285.[7]S o n g L,D a n g L,M e n g Y,e ta l.M u t a t i o n s p e c t r u m o f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 h y d r o x y l a s e g e n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p h e n y l k e t o n u r i a i nT i a n j i na n ds u r r o u n d i n g a r e a so fN o r t h e r nC h i n a[J].C h i n JM e dG e n e t,2010,27(1):7-12.[8] Y a nY,J i n X,W a n g X,e ta l.S c r e e n i n g o fP A H c o mm o nm u t a t i o n s i n C h i n e s e p h e n y l k e t o n u r i a p a t i e n t su s i n g i P L E XMA L D I-T O F M S[J].A C SOM E G A,2020,5:1805-1812.[9]王杰,朱博,张丽春,等.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c.158G>A(p.A r g53H i s)突变患儿随访及突变位点功能评估[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0(4):444-453.[10]张璋,张立琴,杜玮,等.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型和表型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20,38(9):671-678.[11] L u l e y a p U,P a z a r c i P,C o m e r t p a y G,e t a l.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h y d r o x y l a s e g e n e m u t a t i o n sb y s e q u e n c i n g a n d㊃544㊃‘临床荟萃“2022年5月20日第37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22,V o l37,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 R M S t e c h n i q u e s i n T u r k i s h p a t i e n t s[J].C u k u r o v a M e dJ,2016,41(4):702-708.[12] L i uN,H u a n g Q,L i Q,e t a l.S p e c t r u mo f P A H g e n e v a r i a n t sa m o n g a p o p u l a t i o n o f H a n C 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p h e n y l k e t o n u r i a f r o m N o r t h e r nC h i n a[J].B M C M e dG e n e t, 2017,18(1):1-7.[13]杜玮,杨桂芸,陆薇冰,等.青岛市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突变分析[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20,8(1):24-28.[14]李菲,张雪纯,张德山,等.P K U患者P A H基因突变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9,7(2):186-188. [15]鲁程绯,郭志义,鲁弼嘉,等.唐山市苯丙酮尿症患儿筛查及P A H基因突变情况分析[J].天津医药,2020,48(10):1006-1009.[16]胡海利,李卫东,邵子瑜,等.72例安徽地区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变异观察[J].山东医药,2018,58(3):70-72.[17]张亚果,叶飘,欧明才,等.四川省部分地区43例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相关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 28(11):1255-1258,1262.[18]王秋菊,沈亦平,陈少科,等.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7,47(6):668-688.[19]张展,刘昕,高峻峻,等.83例苯丙酮尿症患者p a h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检测[J].重庆医学,2018,47(34):4374-4378. [20]杨艳玲,叶军.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6):420-425.[21] L e eS G,Y i m Y S,L e eY H,e t a l.F a s t i n g s e r u ma m i n oa c i d s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s a s s o c i a t ed w i t h i n s u l i n re s i s t a n c e a n dp r o i n f l a mm a t o r y c y t o k i n e s[J].D I A B E T E S R E S C L I N P R, 2018,140:107-117.收稿日期:2021-10-15编辑:王晶璇㊃644㊃‘临床荟萃“2022年5月20日第37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20,2022,V o l37,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的研究张学红;杨莉;陆彪;桂玉芳【摘要】目的:了解宁夏地区苯丙酮尿症(PKU)儿童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的特征。
方法以经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确诊的30例宁夏PKU儿童为病例组,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扩增PAH基因的3、5、6、7、11和12,六个外显子,再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DNA测序分析PCR扩增产物。
结果在60个等位基因中检出51个突变基因,检出率85%;六个外显子共检出16种致病突变,包括8种错义突变(R 241 C、R 243 Q、R 252 Q、G 257 V、R 359 K*、R 408 Q、R 413 P、Q 419 R),3种剪接突变(IVS 4-1 G> A、Y 204 C、IVS 7+2 T> A),3种无义突变(R 111 X、Q 160 X、Y 356 X),1种同义突变(V 399 V)和1种缺失突变(N 183 del);R 243 Q突变频率最高,检出率为18.3%,其次是Y204C(11.7%)、IVS4-1G> A(10.0%)、R111X(6.7%)和IVS7+2T> A(6.7%)。
病例组中发现Exon 6的N183del (C.547-549delGAA)缺失突变和Exon 11的R359K (C.1078G> A)错义突变,为国内首次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检出V 245 V (C.735 G> A)和Q 232 Q(C.696 A> G)两种静止突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宁夏PKU儿童PAH基因六个外显子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错义突变,特别是R 243 Q;发现中国人群PAH基因的2种新的突变。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mutation spectrum of the PAH gene in PKU children in Ningxia, six exons of PAH gene were sequenced in each of the 30 phenylketonuria (PKU) children. Methods 30 children diagnosed as PKU by the neonatal sereening and/or GC/MS analysis in Ningxi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Meanwhile, 30 normal children were served as controls. Theexons 3、5、6、7、11 and 12 of the PAH gene were ampliif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amplicons were analyzed by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d sequencing. Results Mutations were identiifed for 51 of 60 alleles in this study, representing a mutation detection rate of 85%. A total of 16 different causative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cluding 8 missense mutations (R 241 C、R 243 Q、R 252 Q、G 257 V、R 359 K、R 408 Q、R 413 P、Q 419 R), 3 splicing mutations (IVS 4-1 G > A、Y 204 C、IVS 7+2 T > A),3 nonsense mutations (R 111 X、Q 160 X、Y 356 X), 1 synonymous mutation (V 399 V) and 1 deletion (N 183 del). R 243 Q ( 18 . 3%)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PAH mutations, and then Y 204 C ( 11 . 7%)、IVS 4-1 G > A ( 10 . 0%)、R 111 X ( 6 . 7%) and IVS 7+2T > A ( 6 . 7%). For the ifrst time in China, two novel mutations, deletion mutation N 183 del (C. 547-549 delGAA) in exon 6 and missense mutation R 359 K (C. 1078 G > A) in exon 11 , were identiifed in PKU children. Two silent mutations, V 245 V (C. 735 G > A) and Q 232 Q (C. 696 A > G), were observed in PKU children and the controls, but there were no signiif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 > 0 . 05 ). Conclusions The most common mutations were missense and R 243 Q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mutation. The identiifcation of 2 novel mutations expands the spectrum of Chinese PAH mutations.【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6(034)008【总页数】6页(P596-601)【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儿童【作者】张学红;杨莉;陆彪;桂玉芳【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宁夏银川 750004;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郑州 410100;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宁夏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宁夏银川 750004【正文语种】中文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大多是因肝细胞内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活性下降或者缺乏,而使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不能转化成酪氨酸(tyrosine,Tyr),致使Phe及其旁路代谢产物的堆积而损害脑及神经细胞,引起智力障碍、癫痫、精神情绪异常,甚至死亡。
云南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点突变及外显子5内
云南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点突变及外显子5内新突变Y166X(C→G)的鉴定汪宁朱月春徐葵邱志明宋文凤黄尚志【摘要】目的研究云南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点突变分布概况,以提高该地区苯丙酮尿症(PKU)的基因诊断率。
方法应用PCR-ASO探针斑点杂交,PCR-SSCP、ASPCR和DNA直接测序等技术,对13/14名云南籍PKU患儿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4、5、6、7、10、11和12进行了鉴定分析。
结果共检出5种错义突变:R243Q(5/26)、Y204C(3/28)、R413P(2/28)、T418P(1/28)及G247V(1/26),3种无义突变Y166X(C→G)(2/26)、W326X(1/28)及Y356X(2/26)和1种静止突变V399V(2/26)。
经检索国际PAH基因突变数据库,其中Y166X(C→G)为首次发现的新突变。
结论云南藉PKU与中国北方人群有相类似的最常见的PAH基因突变类型(R243Q、Y204C、Y356X、V399V和R413P),但与南方人群PAH基因突变特点则不同。
该发现有助于提高云南PKU 的基因诊断率,并对我国PAH基因突变不同地区及人群的分布、起源研究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Identification of Mutations in the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 and Exon 5 Novel Mutation Y166X (C→G) in Yunnan WANG Ning*, ZHU Yuechun, XU Kui, QIU Zhiming, SONGWenfeng,HUANG Shangzhi.*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Kuming, Yunnan,650031P.R.China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utations of the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 in Yunnan so as to enhance the gene diagnosis of classcial phenylketonuria (PKU) in that south-western province of China. Methods Exons 4,5,6,7,10,11 and 12 of the phenylalanie hydroxylase (PAH) were analyzed in 13/14 children affected with classical PKU from Yunnan by using 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phism (PCR-SSCP), PCR-ASO dot blot hybridization, allele spectific polymearse chain reaction (ASPCR) and PCR-driect sequencing. Results Five missense mutations, i.e. R243Q (5/26), Y204C(3/28), G247V(1/26),R413P(2/28) and T418P(1/28); three nonsense mutations, i.e. Y166X (C→G) (2/26), W326X(1/28) and Y356X(2/26); and one silent mutation (V399V) (2/26) were identified. The nonsense mutation Y166X(C→G) should be a novel mut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PAH Mutation Database.ConclusionFive kinds of popular PAH gene mutation (R243Q, Y204C, V399V, Y356X and R413P) indentified in the people of Yunnan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northern people, but such characteristic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southern people. This finding will enhance the efficacy in gene diagnosis of PKU and will be of reference value for studies of popula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in the pattern of PAH mutation distribution.【Key words】Phenylketonuria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 mutation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导致肝PAH合成缺陷,从而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引起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智力障碍。
应用双脱氧指纹法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应用双脱氧指纹法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摘要】目的提高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的检出效率,快速对苯丙酮尿症患儿进行产前诊断。
方法采用双脱氧指纹(dideoxy fingerprinting,ddF)检测技术,ddF法是将单链构象多态(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技术和双脱氧测序技术结合为一体的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它能有效地检测基因突变而不受扩增片段长度的限制。
用ddF法鉴定了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上的突变Y165X,Y204C和Q355H。
结果有多条泳带不同于正常对照泳带。
采用SSCP技术,也检测出突变Y165X和Q355H显示了不同于正常的泳带位移,而扩增片段较长的含突变Y204C的样本却未显示异常泳带。
结论ddF检测技术对大片段基因的突变检测比SSCP法更为敏感,是检测基因突变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双脱氧指纹法单链构象多态技术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DETECTION OF THE MUTANT PHENYLALANINE HYDROXLASE GENE BY DIDEOXY FINGERPRINTING Ma Jihong*【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with high efficiency in detecting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 gene mutations and hence to rapidly diagnose prenatal fetals with phenylketonuria. Methods Dideoxy fingerprinting (ddF) was used.It is a hybrid method of dideoxy sequencing and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it can effectively detect the presence of mutant genes and would not be limited by the length of the amplified products,by ddF,the mutant genes Y165X,Y204C and Q355H of PAH genes were detected. Results Many bands showed altered migration,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Abnormal band migration inY165X and Q355H was also detected by SSCP,but it was not detected in Y204C which had large amplified products.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SSCP, ddF is a more sensitive method detecting gene mutations in large fragments,ddF is a practicable method for detecting gene mutations.【Key words】Dideoxy fingerprinting method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technology Phenylalanine hydroxlase Gene mutation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由于肝脏中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lase,PAH)缺陷而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PAH基因的点突变所致[1]。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内点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内点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魏丽珠;伏洁;王晓燕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
【年(卷),期】1997(0)3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201)
【作者】魏丽珠;伏洁;王晓燕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exon6基因、exon7基因突变的研究 [J], 周永安;郁梁;李素云;张改秀;张全斌;刘建平;杨建萍;王钰;马云霞;张晓刚
2.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c.158G>A(p.Arg53His)突变患儿随访及突变位点功能评估[J], 王杰;朱博;张丽春;赵一桐;王晓华;贾跃旗
3.中国西北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构成分析 [J], 何江;强荣;毛新梅;徐发亮;闫有圣;余伍忠;史清海
4.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突变特点及临床研究 [J], 周怡;阙敏;王新静
5.石家庄市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的基因突变研究 [J], 马翠霞;封露露;李丽欣;白雪;马倩倩;封纪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患者中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患者中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余伍忠;仇东辉;宋昉;刘丽;金煜炜;余良宽;石小湘【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23)8【摘要】目的:研究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PKU)家系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方法:采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确定PAH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对患者及其父母PAH基因第7、6、11、3、12、5外显子分别进行了SSCP实验筛检,在外显子7中,患儿及父母双亲三者的SSCP电泳行为均与正常对照不同,并且三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测序结果显示,父亲的PAH基因cDNA第842位发生了C→T置换,是P281L突变型杂合子.母亲的PAH基因cDNA第728位发生了G→A置换,是R243Q突变型杂合子.患儿的PAH基因cDNA在上述两个位点都分别发生了类似突变,是P281L/R243Q双重突变杂合子.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P281L是欧洲较为普遍的基因突变,而R243Q为东方国家黄种人PAH基因的高频突变基因.结论:国内在维吾尔族中报道P281L/R243Q双重突变杂合子尚属首次.研究表明,受历史、地理及民族等诸多因素影响,新疆的PAH 突变基因已形成了我国与亚欧之间一个较为特殊的分布带,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总页数】3页(P1167-1169)【作者】余伍忠;仇东辉;宋昉;刘丽;金煜炜;余良宽;石小湘【作者单位】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100020,北京市,首都儿科研究所;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100020,北京市,首都儿科研究所;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宁夏地区回族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J], 毛新梅;何江;刘媛;马晓燕;余伍忠2.新疆地区汉族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J], 何江;高晓康;邹红云3.新疆维吾尔族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J], 余伍忠;仇东辉;宋防;邹红云;何江;桂俊豪;雷权;钱若筠4.吉林和辽宁地区80例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J], 李锦;李晶;李娜娜;陈宁;孟岩;潘亭亭;张蔓丽;朱军;田亚平5.北京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J], 张玉敏;秦金莉;宋昉;金煜炜;王红;张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1G使 用 内切 酶 TqI检 测 , 43 a 酶切 体 系 : a L 1 x T qIl , 0
b f r L P R产 物 5 l I 补 d HO至 2 L 6 酶 u e f 2 ,C ~0 , d: 0 。 5 切 2h .%琼 脂糖 凝 胶 电泳 检 测 。 。25 13 结 果 断 定 . ( ) 定 A15 1测 6 D突 变 的 P R产 物长 度 为 1 6 C 3
苯丙酮尿症 (hn l tn r , K ) p eyk oui P U 是一种常染色体 隐性 e a 遗传病 ,8 9 % 的P U是 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 h— 9 %一 9 K pe nll i y rxl e P H) ya nn hdoy s ,A 突变 导致肝脏 苯丙 氨酸 羟化酶 a e a 缺乏 , 使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酪氨酸 , 苯丙氨酸及其代谢 物在体 内异常蓄积而致病 。1 8 年 P H基 因被成 功克隆 , 93 A 迄 今 已经发 现 P H基 凶有 5 0 A 3 多种 致病 突变 可导致 P U。 K 突变大部分位于编码 区, 各种突变对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依赖 于 突变 的类型和位置 。笔者 在对 天津及周边地 区9 例 高苯 9 丙 氨酸 m症/K P U患者P H基因分析中发现3 A 种突变 A15 6 D、 Q 0 X和 R 1G 】 31 43 。本研究 通过 对正常人群 的检测 , 定其 鉴
Q 0 X R1 1 3 1 / 1X复合 突变 。检 出 R 1G突 变者 为成年 女性 , 43
P e 度 为 7 . I l , 氨 酸 (y) 度 为 4 . m l , h浓 42 x / 酪 mo L Tr浓 1 8& o L /
P eT r 1 7 P eT r 1 1 , h/y 为 . ,h 2 y 为 3 . 均符合 杂合 子的判定 7 / 7 。对 照组 10 0 例抗凝 【为本实验室冻存标 本 , f Ⅱ 为除外 P U、 K 无亲缘
90 6
d i O3 6 ̄i n0 5 — 862 1.00 9 o: . 9 .s.2 3 9 9 . 1.2 1 9 s 01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新突变 A15 Q 0 X和 R 1G的检测鉴定 6 D、 3 1 43
舒 剑波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 氨酸羟化酶
孟英 韬
党利 亨
宋
力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关 系 的正 常 个 体 。
1 研 究 方 法 . 2
能被 切成 19b 和 2 p 0 p 0b 两条带 , 而突 变的等位 基因不能被
切割 , 19b 一条带 。 为 2 p
2 结 果
1 . D A提 取 .1 2 N
外 周 血 标 本 采 用 盐 析 法 提 取 基 冈 组
是 否 为 新 发 突 变 , 进 一 步 研 究 突 变 位 点 对 酶 活 性 的影 响 奠 为
定 基础
1 . 限制性 内切酶鉴定 .4 2
突变 A15 6 D及 Q 0 X使用 内切 31
酶 H e 检测 , am 酶切体 系 : a I 1 L 1xb f r I P R H eI ,0 uf I C I e2x ,
突 变 患 儿 为 1 月 大 女 孩 , h 浓 度 为 1865 ̄ o L 为 个 Pe 0. m l , /
碱基后 , 正常等位基 因形成 t/ A限制性 内切 酶 7 I CG 位点 ,
而突变等位基 因为t C C A不能形成酶切位点 , 中t 其 为引入 的 错 配碱基 , 下划线 C为突变位点 , 正常等位 基 因P R产物 故 C
b, p 引入错配碱基后 , 正常等位基因形成 g / C限制性 内切酶 GC
H eH位 点 , 突变 等位 基 凶 为 g A 不 能 形 成 酶 切位 点 , aI 而 G C 其
中g 为引入的错 配碱基 , 下划线 A为突变位点 , 正常等位 基 故 因 P R产物能被切成 15b 和 2 p C 1 p 1 两条带 , b 而突变 的等位 基 因不能被 切割 , 16b 一 条带 。2 测定 Q 0 x突变 的 为 3 p () 31 P R产 物长度 为 1 1 p 引入错 配碱基后 , C 6 , b 正常等位 基 因形 成 G / C限制 性 内切 酶 H eI 点 , 突变 等 位 基 冈 为 g C a I I位 而 GC , g T 不能形 成酶切位点 , 巾g 其 为引入的错 配碱基 , 下划线 T为突变位点 , 故正常等位基 冈P R产物被切成 1 1 p 2 C 4 和 0 b b p两条 带 , 突 变的 等位 基 因不 能被切 割 , 1 1b 一 条 而 为 6 p
21 A15 . 6 D突 变 检 测 结 果 见 冈 1 对 照 组 均 可 见 1 5b 。 p 1 条带 , 见 16 p 未 3 条带 , 全部 为 正 常 等 R 1G突 变 的 P R产物 }度 为 19b , 入 错 配 () 43 C 乏 2 p 引
1 对 象 与 方 法
11 研究对象 .
检 的 A15 6 D突变患儿中 1 例为 1 个月大女
孩, 血浆苯丙氨I (hn l aieP e浓度为 l159t l ,  ̄ p e y ln ,h ) a n 5. z / mo L 为 R1 1 / 6 D复 合突变 , 例 为 7 1X A15 1 个月大男孩 ,h 浓度 为 Pe 1 0 . t o L, AI5 / 16 0 m l 为 6 D R 7 X复合突变 。检 出的 Q 0 X 4 6x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