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创新教案】2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教学设计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教学设计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 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 会用图表表示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等物质的相互关系,并能用化学方程式准确表示各种化学变化事实。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2. 从知识归纳整理建网,再到知识的应用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对零散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方法——构建知识网络和对比学习的复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有意识的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展现出来。

2. 感受生活、生产实际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准确表示各种化学变化事实。

教学难点用图表表示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等物质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引导—归纳,建构知识网络复习法。

教学过程(1)溶洞形成的化学方程式:CaCO3+ CO2+H2O===Ca(HCO3)2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 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 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的形成(1)溶洞形成的化学方程式:CaCO 3+ CO 2+H 2O===Ca(HCO 3)2(2)钟乳石、石笋形成的化学方程式:Ca(HCO 3)2=====△CaCO 3↓+H 2O+CO 2↑ 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a .一氧化碳的生成:C + O 2=====点燃CO 2 、C + CO 2=====点燃2CO b .氧化铁被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3CO + Fe 2O 3=====高温3CO 2 + 2Fe 2.木炭燃烧①2C +O 2=====点燃2CO ②2CO +O 2=====点燃2CO 2③C +O 2=====点燃CO 2④CO 2+C=====高温2CO 3. 碳在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转化 4.水垢Ca(HCO 3)2=====△CaCO 3↓+ H 2O+CO 2↑ 课堂小结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当堂检测1. 向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

高中化学 3.1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2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3.1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2 鲁科版必修1

教学难点 含碳化合物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教师答疑
可编辑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精品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 P65-P67,完成下列转化示
意图,体会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之间




学生独学,在书上画出相关 重点和概念
学生先独学 5 分钟
完成导学案上对应的预习内
(1)高炉炼铁的原料是什么?
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一道习题,包含了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的所有知识点
知识与
了解 C、CO、CO2、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换
技能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教学目标
过程与 方 学会用对比的方法区分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感受小组合作的高效率
情感态度 1、感受小组合作的积极氛围,体会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角色
价值观
教学重点 含碳化合物间的相互转换
精品教案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2)
课题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换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郭文
教材分析
本课时从木炭燃烧、水沟形成和消除、工业炼铁等实例阐述了自然界和生活生 产中碳元素的转换,为学生提供了解释或解决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方法
现阶段,每个班都进行了高效课堂培训,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与组间竞争意识 学情分析 很强,课堂几乎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模式正在趋于成熟,所以本节课拟采用
精品教案
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的相
互转换,在本次探究中,学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转化关系(重点) 生能够类比以上方法,探究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之间的相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碳的多样性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碳的多样性教案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2、查阅资料,了解C60、碳纳米管的用途,大胆想像,对于C60这种结构独特的物质,化学家们可能进行哪些研究工作?3、设计活动探究方案(二)教师准备1、将学生每四人编为一组;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3、针对学生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与药品。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 教案

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实例,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2、学会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探讨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过程(1)碳的循环图:(2)溶洞及石笋、钟乳石的形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 CaCO3+CO2+H2O(3)温室效应2.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高炉炼铁原料:焦炭、铁矿石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CO、CO2、Fe2O3、N2等CO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C+O2= CO C+ CO2 = 2CO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Fe2O3 +3CO ∆2 Fe +3CO2(2)木炭燃烧:C+O2= CO2 2C+O2=2CO 2CO+O2=2CO2 C+ CO2 = 2CO 生成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CO+H2二、思考:1.如何防止煤气中毒?提示: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室内燃煤要安装烟囱等2.水垢的形成: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H2O3.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提示:加入酸,可以将CaCO3物质等溶解4.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间的转化小结: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对人的生活、生产来说意义重大。

三、【归纳总结】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习小结】四、生活中多样的碳闻名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

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

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 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 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能举例说明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并加以简单分析,能写出相关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

(2)过程与方法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时从木炭燃烧、水垢形成和消除、工业炼铁等实例阐述了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元素的转化,为学生提供了解释或解决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对碳及化合物间的转化反应在初中有一定了解,而对这些转化在自然界中、生活生产中的意义和影响了解不多。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含碳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2.难点:含碳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模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师:准备实验仪器及药品,高炉炼铁装置模型,编制学案板书设计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2.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学设计复习提问1.举例说明什么是同素异形体。

它们的物理性质是否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为什么?2.Na2CO3和NaHCO3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和不同的化学性质?3.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4.Na2CO3和NaHCO3如何转化?情景导入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多样的碳单质,也有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它们之间进行着永不停息的转化,而碳的转化与我们的生存和环境密切相关。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创新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创新教案】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各种碳单质的介绍,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及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性质,能够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体会实验、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C60和碳纳米管知识体会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重点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过程方法重点难点: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离子反应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

【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微观模型【教学方法】展示模型、实验探究、比较归纳【教学过程】【引言】大家都知道成功总是青睐于那些勤奋的人,诺贝尔奖就是对那些勤奋科学家的最高奖励。

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了柯尔、克罗托因和斯莫利三位科学家,他们的成就是发现了一种新的碳单质——富勒烯,即C60【课件展示】罗伯特·F.·科尔、哈罗德·W.·克罗托、理查德·E·斯莫乐与C60的有关发现和用途。

【设问】你还知道哪些碳单质呢?你对他们的性质有哪些了解?【课件展示】C60、石墨、金刚石的性质、用途金刚石俗称钻石,晶莹美丽,光彩夺目,硬度大,熔点高,而且不导电。

除用作装饰品外,主要用于制造钻探用的钻头和磨削工具,是重要的现代工业原料,价格十分昂贵。

石墨乌黑柔软,是世界上最软的矿石。

鲁科版高中化学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案必修

鲁科版高中化学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案必修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转化过程2.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变澄清,然后加热该溶液,又变浑浊实验结论根据标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1Ca(OH)2+CO2===CaCO3↓+H2O;2CaCO3+CO2+H2O===Ca(HCO3)2;3Ca(HCO3)2错误!CaCO3↓+H2O+CO2↑【提示】“水滴石穿”即雨水、空气中的CO2、石头中的CaCO3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Ca(HCO 3)2,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

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高炉炼铁(1)设备:高炉。

(2)原料:焦炭、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

(3)原理:将铁矿石还原成金属铁的过程。

(4)过程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CO的生成:C+O2(足量)错误!CO2、C+CO2错误!2CO;2铁矿石被还原:Fe2O3+3CO错误!2Fe+3CO2。

2.木炭的燃烧(1)燃烧过程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转化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

12C+O2(不足)错误!2CO;22CO+O2错误!2CO2;3CO2+C错误!2CO;4C+O2(充足)错误!CO2。

微点拨:(1)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2)CO2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具有弱氧化性,属于酸性氧化物。

3.水垢的形成(1)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2)形成原理。

1Ca(HCO3)2错误!CaCO3↓+CO2↑+H2O;2Mg(HCO3)2错误!MgCO3↓+H2O+CO2↑;3MgCO3+H2O错误!Mg(OH)2+CO2↑。

微点拨:(1)H2CO3的酸性比CH3COOH弱,所以生活中可以用醋酸除水垢。

(2)溶解性:Ca(HCO3)2>CaCO3,NaHCO3<Na2CO3。

4.碳在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转化(1)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NH4CNO)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尿素[CO(NH)2],突破了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界限。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课标要求]1.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2.能够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1.溶洞形成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 3+CO 2+H 2O===Ca(HCO 3)2;Ca(HCO 3)2=====△CaCO 3↓+CO 2↑+H 2O 。

2.高炉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

3.高炉炼铁中碳的转化:C +O 2=====点燃 CO 2,C +CO 2=====高温 2CO ,Fe x O y +y CO=====高温x Fe +y CO 2。

4.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 3、Mg(OH)2。

5.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C ―→COCO2CO2-3HCO -3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CO 2的产生和消耗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的形成(模拟溶洞形成的实验)(1)溶洞形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Ca(HCO ==O 2H +2CO +3CaCO(2)钟乳石、石笋形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O 2H +↑2CO +↓3CaCO =====△2)3Ca(HCO1.将少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3+H2O。

提示:CO2+2OH-===CO2-2.将足量CO2通入少量NaOH溶液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提示:Na+、HCO-3。

CO2与碱反应产物的判断CO2与碱反应时,产物与二者的量有关,当碱过量时,生成碳酸盐;当CO2过量时,生成碳酸氢盐。

现以CO2与NaOH溶液反应为例,归纳如下:NaOH过量时:CO2+2NaOH===Na2CO3+H2O①NaOH不足时:CO2+NaOH===NaHCO3②(1)当≤1时,发生反应②,所得产物为NaHCO 3。

(2)当≥2时,发生反应①,所得产物为Na 2CO3和H2O。

(3)当1<<2时,发生反应①和②,所得产物为Na 2CO3、NaHCO3和H2O。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1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1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2、查阅资料,了解C60、碳纳米管的用途,大胆想像,对于C60这种结构独特的物质,化学家们可能进行哪些研究工作?3、设计活动探究方案(二)教师准备1、将学生每四人编为一组;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3、针对学生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与药品。

《碳的多样性》教案2(鲁科版必修1)

《碳的多样性》教案2(鲁科版必修1)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根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效劳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根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一课时【引入】在初中我们接触过碳,知道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根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

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第一局部: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指导阅读】阅读P60、石墨、金刚石的球棍模型【展示模型】展示C60【设问】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刚刚的阅读,你已获得了有关碳单质的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该局部内容由学生归纳,老师点评〕已经了解的知识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1、三者的结构特点〔简单介绍碳原子的排列情况〕;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案 鲁科版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案 鲁科版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及其生产生活中的转化,能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从原理上解释钟乳石、溶洞的形成,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的有关反应。

3.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氢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教学重点: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碳酸盐与碳酸氢盐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观察多媒体投影并回忆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复习并巩固游离态和化合态的碳元素各种存在状态。

【情境引入】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多样的碳单质,也有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它们之间进行着永不停息的转化,这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有关碳元素的转化。

阅读课本66页1-5段结合图3-1-1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阅读课本66页了解在自然界中碳的转化,总结碳元素在自然界中进行转化的几种途径观察图片结合课本文字,思考问题,了解并总结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形式1、CO 2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大气的?2、液体中的含碳物质从哪里来的?3、若大气中没有CO2会怎么样?CO2过量又会怎样?【探究活动】活动设计1播放模拟溶洞的“形成”的视频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6页活动探究,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以及视频,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模拟溶洞的形成:溶洞形成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溶洞的图片、以及溶洞形成的视频。

讨论溶洞形成过程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看图片激起好奇心、视频详细观察自然界中溶洞形成的过程。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溶洞的形成:2CaCO3 +CO2+ H2O === Ca2+ + 2HCO3-△Ca2+ + 2 HCO3- === CaCO3↓ +CO2↑+ H2O 【演示实验】观看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的视频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现象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行现象分析、并用方程式进行表达反应的能力【交流研讨】 1.工业炼铁观看工业炼铁的视频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的交流研讨部分写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对实例的交流研讨,体会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交流研讨,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以及视频,讨论工业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并写出下面的化学方程式:① CO是如何产生的② CO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2.木炭的燃烧写出上述碳“三角”转化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C→CO:2C+O2==2CO (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C为还原剂,O2为氧化剂。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创新教案】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创新教案】2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为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碳及其某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在初中化学已有涉及,本节继续较深入的介绍碳的多样性及碳转化的多样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了解碳的重要化合物Na2CO3与NaHCO3。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有关碳单质和一些碳的重要化合物(如CO、CO2、CaCO3)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有所学习。

因此,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设计思想设置情景、探究实验,运用媒体展示,交流研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这样,即可利用“似曾相识”的正面效应——学习基础,又可消除“似曾相识”的负面影响——“冷饭热炒”。

四、教学目标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性体的概念。

2.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主要性质。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设计〔引入〕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

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阅读〕课本P59一、二段〔展示〕金刚石、石墨、C60有关视频资料〔提问〕通过阅读和视频资料,联系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1.例举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含碳的物质?它们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根据物质的分类),分别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石墨、金刚石结构的异同,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

4.碳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5.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金刚石碳单质石墨C60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用途比较。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创新学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创新学案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CaCO3 +H2O3.以下气体因与人体的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是( )A.Cl2B. CO24.由CO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分析测知含氧质量分数为70%,则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为( )A.1∶3B.7∶∶7 D.3∶15.由10 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了0.1 mol CO2,推断杂质的组成可能是()A.KHCO3和MgCO3B.K2CO3和Na2CO3C.MgCO3和Na2CO3D.Na2CO3和NaHCO36.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

消耗H +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B.2∶∶4 D.4∶7.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CO3+2HCl=CaCl2+CO2↑+ H2OB.CaO+H2O=Ca(OH)2C.2H2O22H2O+O2↑D.CaCO3CaO+CO2↑8.用石灰水保存鲜蛋是一种化学保鲜方法,这种保存鲜蛋方法的原理是()①石灰具有强碱性,杀菌能力强②Ca(OH)2能与鲜蛋呼出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薄膜,起保护作用③石灰水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聚④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A.①②B.①③.②③D.③④9.下列几种情况都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其中生成物的化学成分相同的是( )①钠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粉末②盛放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内壁附着的白色物质③生石灰久置于空气中生成的白色物质④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A.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10.向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加醋酸,会产生相同气体的( )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D.是①②③④⑤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水蒸气)、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连续处理(假定每步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学案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学案2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习目标1. 了解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2. 了解高炉炼铁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

学习重点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学习难点高炉炼铁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学习探究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植物通过__________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形成_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________再转化为淀粉。

2.空气中的__________有很大一部分被海水吸收,溶于水中的__________逐渐转变为________。

这些________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________溶于水归入大海。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洞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防止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溶洞形成的反应原理:(1)Ca(OH)2溶液中通入CO2,。

(2)向CaCO3浊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

(3)加热Ca(HCO3)2溶液,。

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碳在无机物间的转化(1)高炉炼铁高炉炼铁的过程是将铁矿石还原成金属铁的过程,原料是____________,但实际起还原作用的主要是_________。

相关反应:①一氧化碳的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化铁的还原: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燃烧在木炭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碳单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之间的转化:①C→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为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碳及其某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在初中化学已有涉及,本节继续较深入的介绍碳的多样性及碳转化的多样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了解碳的重要化合物Na2CO3与NaHCO3。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有关碳单质和一些碳的重要化合物(如CO、CO2、CaCO3)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有所学习。

因此,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设计思想
设置情景、探究实验,运用媒体展示,交流研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这样,即可利用“似曾相识”的正面效应——学习基础,又可消除“似曾相识”的负面影响——“冷饭热炒”。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性体的概念。

2.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主要性质。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

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阅读〕课本P59一、二段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有关视频资料
〔提问〕通过阅读和视频资料,联系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
1.例举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含碳的物质?它们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根据物质的分类),分别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
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石墨、金刚石结构的异同,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

4.碳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5.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金刚石
碳单质石墨
C60
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用途比较。

金刚石、石墨结构分析。

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组成结构性质不同的单质。

〔阅读〕课本P60中的化学前沿。

〔转折〕尽管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但它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例如:蛋白质、淀粉、天然气等有机化合物;CO2、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

〔提问〕例举常见的含碳化合物,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化合物?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种类繁多的有机物: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天然气、煤、石油等。

2.碳的氧化物:CO、CO2
3.碳酸盐:CaCO3、ZnCO3、MgCO3、Na2CO3、NaHCO3、Ca(HCO3)2等。

〔阅读〕课本P61图
〔活动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药品: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石灰水、Ba(OH)2溶液、BaCl2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思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化合物?预测它们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2.方法引导:回忆碳酸钙的有关性质。

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

4.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5.分组实验:要求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6.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7.整合:
3
〔提问〕通以上探究,思考Na2CO3与NaHCO3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Na2CO3NaHCO3
〔讨论、归纳〕
1.如何鉴别一种无色溶液是Na2CO3溶液还是NaHCO3溶液?
常见方法: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2.如何证明NaHCO3与碱有发生反应?
常见方法:检验反应后溶液中的CO32-。

〔小结〕
作业:(建议补充使用以下部分习题)
1.科学家在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碳单质,对碳单质的研究现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碳科学。

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碳的各种单质都只含有碳元素
B.碳元素的各种单质结构虽然不同,但物理性质差别不大
C.碳元素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不同,其用途也不同
D.碳元素的单质只有金刚石、石墨和C60
2.活性炭因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你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吗?
3.单质碳和一氧化碳的高温下有很强的还原性,冶金工业上利用它们来冶炼金属。

请写出单质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4.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洒下大量的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

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有剧毒D.能导电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