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_3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美国内战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美国内战教案

20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3课美国内战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说出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南北方矛盾的焦点,南北战争的导火线,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举南北战争的意义。

2.通过合作探究,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评价林肯。

3.通过师生探究,说出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统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重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难点: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导入新课在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的“总统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著名的总统。

你最敬佩的美国总统是谁?有人在美国民众中做了一个民意测验,要大家选出心目中最尊敬的总统。

有三位总统名列前茅:第3位是美国第 1 任总统,领导过美国独立战争,被尊称为“美国之父”的华盛顿。

第2位是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他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战胜了世界敌人法西斯,深受人民爱戴。

第1位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

2016年4月特朗普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样子。

“开玩笑的说,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除了林肯。

”特朗普说,“因为,你没法超越林肯!”他的名字是与美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的,这场战争就是“美国南北战争”,也叫美国内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一、南北矛盾加剧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独立后的美国南北经济发展;2.南北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焦点问题。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美国的领土扩张2.两种经济制度(1)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2)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3.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4.图解南北矛盾:二、内战爆发和北方的胜利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内战的根本原因,导火线,战争的爆发,战争初期形式。

2.林肯政府为扭转战争局势采取的措施;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时间,内容和意义;4.林肯的贡献;5.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下册的内容,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教学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教学计划第一课:古代希腊-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希腊制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希腊的城邦制度、奥运会、希腊哲学家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二课:古代罗马- 教学目标:掌握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理解罗马法律和建筑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律制度、建筑和艺术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三课:中国古代科技-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

-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学生报告、作业。

第四课: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

-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线路、货物交流和文化交流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地图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五课:欧洲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

- 教学内容:介绍文艺复兴的起源、文化思潮、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观看艺术作品、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作业。

第六课:近代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改变。

- 教学内容: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美国内战》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美国内战》优质教案

第3课美国内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能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理解北方在美国内战中取胜的原因和美国内战的性质和意义。

分析内战原因、性质、意义,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

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对统一作用进行引申,培养学生联系现实拓展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辩论分析美国内战的起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影片,概括归纳知识点,学会从影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生讲述林肯在内战中的故事,对林肯作出评价,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北方战胜南方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先进的制度必然战胜落后、残暴的制度,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根本原因,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正确评价林肯,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教学重点:分析南北战争的起因和作用,了解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美国内战的起因,正确评价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展示表格:“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的结果和林肯像。

排名1948年1969年1998年2010年1 林肯林肯林肯林肯2 华盛顿华盛顿华盛顿罗斯福3 罗斯福罗斯福罗斯福华盛顿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排名第一的是林肯,从他入主白宫到遇刺身亡,只有四年的时间,四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领导了美国内战,这场战争导致美国损失618000个青壮年劳动力,伤亡人数超过了150多万,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

而与这场战争息息相关的林肯,为什么依旧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受尊敬的总统呢?让我们回到那场如火如荼的美国内战中去一探究竟。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世纪中期的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南方却以__种植园经济__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

部编版九年级年级历史第3课 美国内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年级历史第3课 美国内战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世界历史》(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单元: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课题:第3课美国内战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美国内战属于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的典型事件。

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也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2011版的课程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如下: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分别是“南北矛盾的加剧”、“内战爆发”和“北方的胜利”。

“南北矛盾的加剧”一目详细介绍了内战爆发的背景,“内战爆发”呈现的是内战的导火线和战争初期的形势,“北方的胜利”讲解了内战的转折、结果、性质及意义,了解了前两个子目,对于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及对战局的影响,对于理解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非常重要。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基于对本课的单元地位、课程标准要求、子目呈现方式的具体分析,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即:1.危机重重:一个国家两种制度;2.同室操戈:昔日盟友兵戎相见;3.北方获胜:维护统一迅速崛起。

二、教学目标1.家国情怀方面。

认识到奴隶制的罪恶,培养人道主义精神。

知道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重要前提,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学习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而孜孜不倦、死而后已的精神,形成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勤奋好学、志向高远、意志坚强的品质。

2.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林肯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及对战局的影响,形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认知。

3.时空观念。

能够利用历史地图、历史年代尺等工具,梳理内战的发展历程。

能够将美国内战放在特定的时空进行分析评价。

4.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二战期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了解二战对世界的影响,以及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3. 掌握主要的二战军事战役和主要国家领袖。

教学内容:第一课:二战的爆发和发展1. 二战爆发的原因2. 德意日对盟和同盟国的形成3. 二战的主要战役和事件第二课:二战的结束和战后国际关系1. 盟国在二战中的胜利和战后和平建设2. 联合国的成立和作用3. 冷战的爆发及影响第三课:二战主要国家领袖1. 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天皇的角色2.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领导作用3.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军事策略教学方法:1. 讲述和讨论:教师讲解二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视频资料:播放适合二战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历史。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和讨论。

教学评价:1. 认知能力:学生能够掌握二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和国家领袖,并理解二战对世界的影响。

2. 分析能力:学生能够用历史观点分析二战的原因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

3. 合作能力: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完成课堂任务。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二战历史展览,展示二战期间的图片资料和文献资料。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来了解更多关于二战的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二战期间的模拟战役游戏,体验战争的紧张与刺激。

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不仅仅是记忆历史事实。

2.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

3.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3课美国内战教案设计(pdf)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3课美国内战教案设计(pdf)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源自提出改进建议。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美国内战知识点和分析能力。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美国内战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对美国内战相关知识点的梳理:
1. 美国内战的原因:
- 经济矛盾: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
- 政治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方主张保留奴隶制,北方主张废除奴隶制。
- 社会矛盾:种族歧视和人权问题,黑人的自由权利和地位问题。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以及与美国内战相关的历史资料或阅读材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美国内战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时间线图表等多媒体资源,以及关于奴隶制、资本主义发展等相关话题的补充阅读材料。
3.视频资源:收集与美国内战相关的纪录片、历史事件重演视频等,以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
问题:
(1)美国内战期间,北方和南方的经济状况有何不同?
(2)内战结束后,黑人获得了什么,但他们仍然面临什么问题?
(3)内战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有什么影响?
答案:
(1)北方是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南方是种植园经济。
(2)黑人获得了自由,但仍然面临种族歧视和不平等的问题。
(3)内战结束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教学难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第一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

2. 掌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胜利的原因。

3. 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进程。

2.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和战争胜利的原因。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

2.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胜利的原因。

【教学难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战争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

3. 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胜利的原因。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章: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教学目标】1. 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和特点。

2. 掌握美苏争霸的过程和影响。

3. 认识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冷战政策的背景和特点。

2. 美苏争霸的过程和影响。

3. 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冷战政策的背景和特点。

2. 美苏争霸的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美苏争霸的过程和影响。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讲解冷战政策的背景和特点。

3. 分析美苏争霸的过程和影响。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教学目标】1. 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过程。

2. 掌握亚非拉国家独立和振兴的原因和影响。

3. 认识亚非拉国家在当代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10篇)九班级历史下册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改革。

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三级部共有4个班,从上学期的成绩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没有爱好。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两部分,从三四百年前人类的出现到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世界历史进展的基本进程,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

四、学期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世界古近代史的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制造的文明成果。

4、通过对世界历史的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进度及单元课时安排总课时46节六、教学措施1、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转变老师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2、精心设计#教案# 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爱好。

3、继续深化“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写好利用好教学反思。

4、乐观参加教科研活动,合理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准确定位教参的地位。

九班级历史下册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进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给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学生:由于西方列强忙于一战,在华盛顿会议前,中国被日本独霸。
教师:在“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下,对哪个国家会更有利?为什么?
学生:美国。因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教师:因此,《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谁在亚太的扩张受到了遏制?
学生:日本。
教师:日本以后有没有力图冲破这种遏制?
展示:
各方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德曼
这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
教师:通过谢德曼的话,我们能够看出德国人对于和约是什么态度?
讲述《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实质。
掠夺性条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际关系是暂时的、不稳固的。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评价。
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俄国,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则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建了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说明:通过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胜利者的会议——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
教师:哪些国家有资格参加巴黎和会?
学生:一战的战胜国有资格参加巴黎和会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标要求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2.能力: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2.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学习过程设计一、新时代的曙光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月革命十月革命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历史初中3单元教案下册

历史初中3单元教案下册

历史初中3单元教案下册
教材:《初中历史》下册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秦朝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朝的建立历程和发展特点;
2. 掌握秦朝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3. 理解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对秦朝的评价。

教学重点:
1. 秦朝的建立历程;
2.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中国;
3. 秦朝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 理解秦朝法家思想的内涵;
2. 分析秦始皇的统一中国的方法和成就。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历史》下册;
2. 复古教学课件;
3. 复古历史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秦朝地图,让学生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版图,激发学生对秦朝的好奇心。

二、讲授(30分钟)
1. 秦朝的建立历程和发展特点;
2. 秦朝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3.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对秦朝的评价。

三、讨论(15分钟)
请学生分组讨论:秦朝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及秦始皇的统一中国是否是好事,并结合具体历史事实展开讨论。

四、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预告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并准备相关问题,方便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述秦朝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秦始皇的统一中国,让学生对秦朝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2.认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3.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

教学难点:
1.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2.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并引出以下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
二、讲解新知识(20分钟)
1.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

三、展开讨论(1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四、总结知识点(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要点。

五、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预习下节课内容、查阅相关资料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同时,本节课也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和自豪感。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1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1.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2. 第2课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2.1 五代十国的政治局势2.2 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3 元朝的统一与大一统格局3. 第3课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3.1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3.2 清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3.3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近代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交融、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与转型。

2.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近代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 内容:1.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1.3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2)分析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原因。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B、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C、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问题讨论法。

在读书过程中认真思考、设疑、质疑并讨论。

教师作适当引导。

B、对比教学法。

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改革后的中国进行一些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明白社会主义的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的,只有实是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客观的评价,积极思考它们的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难点:能否认识到改革陷入困境不是不需要改革,而是未能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图表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工具:课本插图、挂图、地图册、粉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2、导入新课:由于斯大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赫鲁晓夫上台后,率先举起了大旗。

3、讲授新课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背景:斯大林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

2、主要措施
(1)经济改革。

A、农业改革。

减税、提价、投资、垦荒、种植玉米
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足: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B、工业改革。

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

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

(2)政治改革
A、背景:斯大林统治时期,个人崇拜现象严重,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重破坏。

B、主要措施: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并昭雪一批冤假错案。

C、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最终重蹈覆辙。

表格:说明了苏联的农业持续发展。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1、背景:改革势在必行
2、卡达尔改革:
A、经济上:由高度集中转为宏观调控。

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B、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C、成效: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家政局长期保持稳定。

D、启示:改革一定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持之以恒。

讨论:为什么苏联的改革成效不显著?匈牙利的改革成效显著?
苏联:小修小补,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强了个人和中央的集权。

匈牙利: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作用,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锐意改革,值得肯定;但独断专行,缺乏实事求是、全面研究、深思熟虑、反复实践、的精神品质。

认识:改革势在必行;社会主义的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须实事求是,坚定不移。

巩固小结
作业布置
第13课挑战“两极”
1、知识与能力: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知道欧盟的地理范围,提高识图能力。

简述日本在二战后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了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在政治上的要求及表现。

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学习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表格归纳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直观地表现基础知识。

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对比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B、阅读教材内外的资料,多角度地认识,解释历史事物并进一步提高阅读史料,归纳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B、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我国应当继续保持既定方针,把发展作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措施,欧盟的形成过程以及日本和西欧迅速崛起的道路对中国及世界的借鉴作用。

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图表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工具:课本插图、挂图、地图册、粉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如何?
2、导入新课:日本和西欧经济日益发展,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3、讲授新课
一、联合的欧洲
1、背景:
2、欧盟成立的过程:
A、1952年,德意卢荷比法(得意如何比法)六国政府成立了国际性的煤钢垄断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
B、1958年,六国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D、1973年,英国,丹麦,爱尔兰加入;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葡萄牙,西班牙加入;1995年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

E、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成立。

F、2002年匈牙利等东欧10个国家加入,共25个国家。

注意:要求学生掌握欧盟旗帜和欧盟成员国示意图。

三、走向经济大国之路
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分析其原因:
A、外部条件: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政治上迫使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经济上采取扶植日本的政策。

B、内部条件:战后日本政府和人民积极重建家园。

2、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它的政治方针随之改变。

实行“对美协调为主轴”,以恢复中日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政策,后又调整为以日美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A、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B、80年代,日本明确表示要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愿望。

C、90年代,日本把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地位作为实现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的出发点。

巩固小结
作业布置
第14课殖民废虚上的重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说出《印巴分治方案》和克什米尔问题,知道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B、了解印度民族振兴的概况。

C、了解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概况,说出“非洲独立年”的由来以及各国独立后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道路上的探索。

D、简述古巴独立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实。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二战前后世界地图的对比分析,了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概况,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B、列表归纳亚非拉代表国家在争取国家独立、捍卫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不懈努力的史实,提高归纳和表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亚非拉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重点:印度独立运动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实
难点:非洲的独立运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图表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工具:课本插图、挂图、地图册、粉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二战的后果有哪些?
2、导入新课:二战后印尼,越南,朝鲜,中国,等大批亚洲国家走向独立。

3、讲授新课
一、翱翔的“蓝孔雀”
1、展示《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问:二战后获得独立的亚洲国家有哪些?
2、印度是什么时候独立的?第一任印度共和国的总理是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