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1.2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选修3

高二地理选修3

高二地理选修3地理选修3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程,旨在深入学习和探索地球上不同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学习地理选修3,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养。

一、选修3基本介绍地理选修3是高二地理课程的一门选修课,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重点研究大气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

2.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关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了解水的循环、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3. 陆地生态与人类活动: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机制和调控措施。

4. 海洋资源与人类活动: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与保护。

5. 综合实践探究:通过实地调查和科学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地理选修3的学习意义学习地理选修3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拓宽知识面:地理选修3涵盖了地球的多个方面,学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2. 培养地理思维:地理选修3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养,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进环境意识:地理选修3的学习内容涉及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增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4. 发展实践能力:地理选修3强调实践探究,通过实地调查和科学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地理选修3的教学方法地理选修3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地理选修3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过程。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 科学实验:通过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高中地理_旅游地理教案_湘教版选修3全部教案

高中地理_旅游地理教案_湘教版选修3全部教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本章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旅游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旅游地理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各要素的职能。

2.了解旅游活动按游览区域划分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基本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并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旅游的发展史,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现实生活入手,分析按游览区域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类型的具体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旅游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人类旅游行为动机的认识,产生对“好奇、社会交往、荣誉、权力、社会权威和秩序”等人文基本欲望的了解,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从热爱大自然升华到探究自然美的境界。

[教学重点]1.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2.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教学难点]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图片、影像资料等[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远方充满向往。

从古代起,人们就一直在地球上旅行,并出现了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以及郑和、徐霞客等著名旅行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旅游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旅游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休闲消费形式。

那么,什么是旅游?想成为一名旅行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板书】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的概念【讲解】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是指人们以审美、休闲和社会交往为目的,暂时离开常居住地的一种活动。

包括游览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宗教朝勤等。

(高中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整套教案

(高中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整套教案

旅游地理授课日期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高二(3)班章节或课题第一章第一节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目标与要求1、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

2、认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3、加深对旅游资源的理解,能对所选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

重点与难点重点: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难点:旅游资源的内涵。

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后记: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你去哪儿旅游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休闲活动。

例如,200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0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7亿元。

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外,都市旅游、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等开始走俏,西部旅游持续升温。

思考最近的一个长假你去哪儿了?说一说你所去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

【学习新课】一、旅游资源的内涵1、概念: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2、旅游资源的内涵:(1)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一般不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2)能够被旅游者开发利用;(3)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观赏性等各种特性,其中多样性是旅游资源的主要特性。

1、在内容上:自然、人文;景观、文化;古代、现代;实物、体察。

2、在地域上:各有特色。

3、在季节上:季节不同,景观不同。

4、在组成上:多要素组合产生不同的旅游资源。

5、在价值上: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

5、旅游资源的价值(1)美学价值: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2)科学价值:自然科学考察与研究(3)历史文化价值:社会、历史、文化、建筑方面的考古与研究(4)经济价值:合理开发利用经济效益所在地区的重要产业部门教学过程美丽的丹霞地貌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正文: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对学生们进行地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学不仅涉及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还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紧密相连。

因此,一份精心准备的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范本,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包括知识目标,如理解不同地理概念和理论;技能目标,比如分析地图和气象数据;情感态度目标,则着重于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通过具体而清晰的目标设定,教案将指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学的奥秘。

接着,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围绕重点、难点展开。

例如,在探讨气候变化时,教案应包括温室效应的原理、全球变暖的影响以及人类应对措施等内容。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教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中心,因此,教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多媒体演示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式学习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案还应包含评价与反馈机制。

这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和作业,还包括对学生课堂表现、项目报告等的综合评价。

通过及时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学习策略。

最后,教案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案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环境规划项目,或是开展关于当地气候特征的研究活动。

总之,一份优秀的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范本,应当是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公正客观的。

它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这样的教案,我们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探索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在了解地球村的同时,更加热爱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旅行资源的分类与特征(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1.简述旅行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行资源的多样性。

2.比较人文旅行资源与自然旅行资源的差别。

● 课标解读1.运用图解法,认识旅行资源的观点和内涵。

2.运用表格归纳法,归纳并掌握旅行资源的种类,比较自然旅行资源与人文旅行资源的区别。

3.理解旅行资源的特征。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近几年来,大陆居民赴台旅行的人数不停增添,大陆不停扩大赴台旅行开放地区和组团旅行社的数目,台湾则将大陆组团人数从 10 人降至 5 人 (即可成行 ),在台湾逗留时间从 10 天延伸至 15 天,台湾旅行成了炙手可热的字眼。

台湾的旅行资源主要有阿里山、日月潭、花莲、西子湾等自然景观,还有中正纪念堂、 101 大楼、风俗风情等人文景观,台湾青山绿水,无穷风光,不愧为“祖国的宝岛”。

思虑:台湾日月谭属于哪一种类的旅行资源?它向我们展现了哪些主要美景?导入新课——旅行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 教课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旅行资源的内涵。

(要点 )1.认识旅行资源的内涵及其实质特点。

2.人文旅行资源与自然旅行资源的区2.经过事例剖析区分自然旅行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

别。

(重难点 )3.举例说明旅行资源的主要特点。

3.旅行资源的特点。

(要点 )旅行资源的内涵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行者产生吸引力,能够为旅行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样事物和因素。

2.形成条件3.核心:对旅行者的吸引力。

1.有人说“旅行资源是指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全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类说法正确吗?为何?【提示】这类说法不全面。

“ 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全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只重申了旅行对旅行者拥有吸引力,而成为旅行资源还须拥有必定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

旅行资源的种类分类观点内容意义又称自然景观,是在自然对于探险好奇、游玩、疗自然旅界中经过自然过程而形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养等性质的旅行拥有重要游资源的、拥有旅行吸引力的各物景观、天象与天气景观旅意义种自然因素和现象游又称人文景观,是在人类资社会中经过历史过程而形源更多地表此刻教育性 (知人文旅成的,拥有历史文化价旧址古迹、建筑与设备、识的、文化的 )旅行方面游资源值;或许是今世人建筑旅行商品、人文活动的意义的、拥有旅行价值的各样设备2.自然旅行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有什么联系?【提示】好多旅行资源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选必修3】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选必修3】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理解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教学难点】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材料及视频“电影《后天》片段”美国科幻电影《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北半球冰川融化,地球进入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全球肆虐,整个组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

而这一切都起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师: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板书)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讲授新课】(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全球变暖的危害师:结合影片资料,说说全球变暖会造成哪些影响?生:(可能的答案)全球气候变暖,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师: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有何影响?出示图片师: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有何影响?出示图片师:全球气候变化对工业有何影响?出示图片师: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出示图片: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影响的主要表现。

师:那么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结合开头提到的马尔代夫这个国家为例来思考。

马尔代夫为什么要在海底召开呼吁关注全球变化的会议?出示材料及图片“马尔代夫”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该国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为1.2米。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得马尔代夫成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马尔代夫和图瓦卢等一些小岛国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生存空间的丧失,而这也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因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这一类的小岛国面临被海水淹没的风险,这体现了生存空间的丧失。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6:1.2.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6:1.2.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第2课时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知识点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简要程序信息源: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室内实验、社会经济统计等获得的数据数据处理:建立模型和数据模型数据库:若干组成GIS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形式有、数字、、统计图表等3.应用(1)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

(2)对区域内的各种条件,进行更为精确的、。

(3)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及。

(4)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

『答案』空间空间图层地图图像空间信息分析评价动态监测评估预测【注意提示】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相比的优点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建立数据模型,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所要表示的内容转变成数据,这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最基本的差异。

与地图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1)信息量大,使用方便。

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并可建立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2)功能强大完备。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

(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例如,根据对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研究,通过普查分析森林火灾情况,统计分析十几万个气象数据,从中筛选出气温、风速、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以及春、秋两季植被的生长情况和积雪覆盖程度等14个因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建立微机信息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指标森林火险预报方法,预报火险等级的准确率可达73%以上。

这些都是地图无法完成的。

知识点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

2.数字地球是指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答案』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化【注意提示】数字地球将不同空间、时间、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数字地球是以遥感技术、遥测技术、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高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系统。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设计(鲁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设计(鲁教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1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重点解释: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高中地理1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1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2002年,太阳活动极大年,杭州女士“全幅武装”
——防紫外线 太阳活动强
四、太阳活动的影响
通过带来粒子形成的电磁波影响地球。
1)干扰短波通信
白天收音机收到的台少,而晚上较多——太阳活动影响
甚至有时会造成信号完全中断
2)产生“磁暴”现象
扰乱地磁场,罗盘指针失灵
3)极光
4)高能粒子与高空大气碰撞所产生的光带或光弧
色球——耀斑 几千千米 日食时可看到
日冕——太阳风
《汉书-五行志》记,汉成帝平和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已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太阳黑子活动
四、活动
分析图1-13 太阳活动呈波状变化,进而分析周期。
训练 明线:是让学生找到规律有知识 如周期约为11年
暗线:科学分析的方法 A图不固定 B图才能定 只有时间尺度延长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题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型
日期
课标
高考
方向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意义、能量的来源
2、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3、太阳的大气结构和各层的活动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人类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揭示目标】:
1、太阳辐射的影响在哪些?
2、 太阳大气层如何分层?各层活动的标志是什么?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先学】: 自学教材5---8分钟,老师巡视,并点拔个别问题。
【后教】: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什么?其表面温度多高?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案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案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运动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

通过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2 地图的阅读与应用学习地图的种类、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识别。

练习阅读地图,掌握地图的缩放、定位和导航技巧。

第二章:自然地理2.1 气候系统学习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特点。

分析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

2.2 天气系统学习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图和天气预报的解读。

了解天气对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应对恶劣天气。

第三章:人文地理3.1 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的解决途径。

了解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功能区和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法。

3.2 农业与工业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类型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了解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区域地理4.1 东亚地区学习东亚国家的地理特征、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

分析东亚地区的合作与冲突,了解我国与东亚国家的关系。

4.2 欧洲西部地区学习欧洲西部国家的地理特征、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

分析欧洲西部地区的合作与冲突,了解我国与欧洲西部国家的关系。

第五章:地理信息技术5.1 遥感技术学习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遥感图像的解读。

练习使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5.2 地理信息系统学习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

练习使用GIS软件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可视化。

第六章: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6.1 自然资源概述学习自然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的原则。

分析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

6.2 环境问题学习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和影响。

探讨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七章: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7.1 全球气候变化学习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了解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行动。

7.2 可持续发展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

分析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推行情况和挑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一、课程目录1.第一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1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国自然地理区划1.2 中国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华北平原的自然环境问题与治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问题与治理西南喀斯特的自然环境问题与治理1.3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风灾与沙尘暴水旱灾害地震与地质灾害2.第二章人口与城市2.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基本概念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老龄化问题2.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与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2.3 中国的主要城市及其发展3.第三章农业与农村3.1 农业与农村问题的关系农业问题的基本概念农业规模与效益农村问题的基本概念3.2 中国农业的发展及其问题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问题及其对策3.3 农村发展与农民生活质量二、教学计划表课程章节 | 授课内容。

| 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

| 教学时长 |第一章。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 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 讲授、讨论。

| 4课时。

|第二章。

| 人口与城市。

| 了解人口问题及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 实地调研、讨论。

| 6课时。

|第三章。

| 农业与农村。

| 理解农业问题与农村问题的关系。

| 分组讨论、案例分析。

| 6课时。

|第一章。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自然灾害。

| 能够客观认识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及灾害。

| 讲授、综合实验、小组演讲。

| 8课时。

|第二章。

| 中国主要城市及其发展。

| 了解中国主要城市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

| 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

| 7课时。

| 第三章。

| 中国农业发展及其问题。

| 理解中国农业发展历程及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 讲授、小组讨论。

| 5课时。

|考试复 | 复本学期的重点知识。

| 确保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 练题、模拟考试。

| 4课时。

|期末考试 | 综合考核所学知识。

| 检验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优秀课件1.2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优秀课件1.2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六、典型例题:
(2012年安徽文综卷, 25题,4分)图7表示2000~20 10 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 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 省 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 成1题。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③估测粮食产量 A.①②③ B. ②③④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④跟踪产品流向 C.①②④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试题难度偏易。遥感技术是利用
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安装的传感器捕捉底物反射的电磁波,利用所反射的电磁 波差异,从而获得地物的相关信息。①②③可以分别利用耕地、非耕地的差
异,粮食生长状况的差异,根据电磁波波谱信息差异进行判断。而④产品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之——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 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二、关键的装置:
传感器
三、原理:
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
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五、遥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应用的领域:
1.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动态监 测) 2.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二、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 三、土地资源调查,四、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监测。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流向涉及到交通运输,遥感技术的电磁波波谱信息分析难于对产品流通,特 别是密封运输的产品进行跟踪,所以答案选A。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全册教案目录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5)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2)我国的旅游资源 (15)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8)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2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26)旅游规划 (31)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34)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38)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41)设计旅游活动 (46)设计旅游活动 (49)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53)现代旅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难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导思——点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活动自古就有。

根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1)古代旅游:时间:1840年以前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2)近代旅游:时间:1840年~1950年标志: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3)现代旅游:时间:1950年以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原因: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

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2.现代旅游的特点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反映了旅游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活动。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全球旅游人数每年多达30亿人次。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课件2:1.2.1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课件2:1.2.1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思考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 种看法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的道理 ,但不全面。 人眼“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人 眼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很高的光谱分辨率,但在可见光 之外则是“睁眼瞎子”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 不断开拓,传感器的功能比人眼有了很大提高,例如感应 的波谱范围更宽,从紫外线到可见光、红外线,并延 伸到微波,提高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地面控制部分— 用户设备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 GPS信号接收机
用户系统--GPS接收机
手机和手表上的 GPS
手持型的 GPS
测绘使用的 GPS
航空与航海使用的 GPS
地面监控部分
3.功能: 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 时间。
4.特点(三全两性)
(1)全球,全天候工作。 (2)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 精密时间,不受天气的影响。 (3)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米,采用差分 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4)功能多,应用广:随着人们对GPS认识的加深, GPS不仅在测量、导航、测速、测时等方面取得更广 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5.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1)军事 定位、导航
军事是GPS技术最早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为各种军事 活动提供定位导航.在现代战争中,不仅陆、海、空三 军,而且许多高科技武器弹药等,也都开始采用GPS 技术进行定位导航。
目前精确制导武器复合制导的重要技术手段。装备 GPS制导系统之前,美军BGM-10C“战斧”巡航导弹 误差约为9米;在其“惯性和地形匹配”制导系统中加 入GPS后,误差降至3米,制导精度大大提高。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 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地理信息技术科学体系的核心技术包括3S。

新版高中地理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

新版高中地理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三维目标1.2.3.1.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辐射现象,了解太阳辐射在不同方面对地球的重要影响。

2.学会从互联网、报刊上收集近年来出现的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暴现象,分析归纳太阳活动对地球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知道了宇宙中有各种天体,天体之间相互吸1.2.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位置。

生(承转)除上述内容外,我们还分析了地球上产生生命物质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和内在板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推进新课师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地球。

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能量总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

“万物生长靠太阳”,陆地就是靠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阅读教材插图,了解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并结合教材P121.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师①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可见光区波长范围为04~076微米,占太阳辐射总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②太阳常数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即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其数值为824焦/阅读P13板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农作物对太阳辐射能利用状况,生“大棚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光热水土有机结合,从而打破一年中作物生长的时间限制,实行反季节生长,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17: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17: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预读教材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包括(RS)、(GPS)和(GIS)等。

2.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包括、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包括、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

2.主要环节目标物――→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3.特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4.应用、环境监测、防御监测等。

[温馨提示]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否则相反。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3.特点具有、全球性、、连续性和。

4.应用确定考察点的(经度和纬度)、高度(海拔)。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的计算机系统。

2.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库→→表达。

3.应用(1)在区域地理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

(2)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的模型。

(3)对区域内和自然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为精确的、评价。

(4)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及评估预测。

[温馨提示]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很多,如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具有多维的特征;地理信息的时序性十分明显;时效性好;更新快等。

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家乡自然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讨论以下问题:
a.我家乡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
b.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是否合理?为什么?
c.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讨论后,撰写一份小组讨论报告。
4.实践活动: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开展一次关于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地考察。要求同学们观察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了解当地居民对资源利用的看法,并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作为考察依据。
2.加强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教学。
4.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科素养,能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然而,在自然资源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可能较为欠缺,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认识。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4.课后实践:
(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自然资源,了解其利用现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社会调查:开展关于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问卷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后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一段关于自然资源的短片导入新课,短片展示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对这些资源的利用。通过视觉冲击,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随后,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哪些分类?”“我们为什么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时素养评价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作业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时素养评价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作业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以下图是“我国某种能源的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1、2题。

1.图中能源最有可能是 ( )A.风能B.石油C.太阳能D.煤2.以下关于图中能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分布上东多西少B.属于非可再生资源C.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D.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解析】1选C,2选C。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能源分布具有西北较多,东南较少的特点,而且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不丰富,符合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点。

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太阳能分布上为东少西多;属于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分布主要受纬度、大气状况和地势状况的影响。

读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图,完成3~5题。

3.关于水资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属于非可再生资源B.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D.水资源最大的储存库是海洋4.图示缺水带、少水带等的划分依据是( )A.大气降水多少B.河川径流多少C.水资源供需关系D.人类产业活动需水多少5.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是( )A.实施人工降雨B.修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节省用水【解析】3选C,4选C,5选C。

第3题,水资源利用要与其更新速度相适应才能够成为可再生资源;海洋水目前还不能够大规模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常见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

第4题,图示各种水资源的状况是该区域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对水资源需求之间的关系比照得出的。

第5题,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严峻短缺的现状;华北地区缺水主要是水资源总量较少,不能够满意社会需求,因此需要实行“开源〞措施。

读世界主要国家稀土资源储量占比图,完成6~8题。

6.世界稀土资源分布具有的特点是( )A.各国分布均衡B.受市场需求制约C.主要分布在兴旺国家D.开展中国家分布最多7.我国白云鄂博矿区是一个稀土矿物及铁、铌、锰、磷、萤石等175种矿产资源共生矿,早期只提炼铁,却丢弃其他矿产的主要缘由是( )A.矿产埋藏深开采困难B.稀土市场缺少需求C.地理位置偏远D.分选冶炼技术低8.我国削减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会导致( )A.稀土价格提升B.其他国家稀土出口削减C.稀土替代品消失D.稀土国际贸易盛行【解析】6选D,7选D,8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活动:旅游业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稳定。旅游业对外界的影响相当敏感,想一想那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提示:疫情爆发、政治风云的变幻、自然灾害的突发,以及社会治安、经济形式、交通条件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云南省生活着26个民族,各民族人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各自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正是云南省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条件。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说明: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发展工业难度大但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条件的地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阅读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
旅游扶贫是我国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使这些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对促进这些经济落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思考
1.云南省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条件是什么?
2.你在旅游中感受到哪些不同的文化?举例说明。
探究活动: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没有不利的影响?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三、影响区域环境
说明: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都很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题目
1.2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课时
课型
新课
日期
课程标准
辩证地看待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作用和负面影响。
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材料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意义。
重难点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作用。
教学实施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拉动经济发展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说明: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思考:举例说明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关系。
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说明:通过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通过旅游,旅游者可提高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并进一步对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说明: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较大,发展旅游业是缓解此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促进文化交流
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
图1.8北京的“胡同游”
北京的“胡同游”使无数外国旅游者体验了京城平民百姓的生活,了解了胡同文化。通过交流,既促进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也促进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板书设计
1.2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一、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促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三、影响区域环境
讨论:
1.列举旅游业发展有利于环境的措施。
提示: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申报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等措施都有利于保护旅游环境。
2.举例说明旅游对环境的消极作用。
提示:旅游对环境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由于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当或失误,使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排放的各类废弃物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而造成环境污染;由于大量游客的接触或不文明行为引起的对风景、文物的破坏等。
③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图1.6我国旅游外汇收入(1978——2004年)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内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国家手中,既能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又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
图1.7假日期间游人如潮
表1.1部分国家国际旅游收入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之比(2002年)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说明:
①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活动。发展国际旅游可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通过旅游服务而获取外汇。
②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西班牙、瑞士、奥地利、泰国等,都将旅游创汇作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活动
活动提示:
①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自由组合分组。
②各组在中西部范围内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书籍等,分头收集有关旅游地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
③小组信息汇总,进行组内讨论。
④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注意:由于旅游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有些因素不是本国本地区所能够控制的。因此,过分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从个人感受出发,充分讨论。文化的概念比较抽象,建议教师从文化的物质形式和物质载体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旅游中能感受到的世界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服饰饮食、歌舞绘画、节日庆典、风俗习惯等都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
旅游者的大量涌人,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变得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一些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
改革开放后,我国入境旅游蓬勃发展,旅游的发展给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该图拍摄的是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海滨人潮涌动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旅游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和奢侈品,而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首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就不能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等服务业、商业的发展,宾馆饭店的修建等。
案例②云南的文化特色旅游
通过案例学习,让我们认识到:发展旅游应提炼民族文化的精华,使民族文化更具吸引力,也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逐渐整合。发展文化特色旅游可以说是云南省旅游的重中之重。
图1.9云南的部分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图1.9为我们展示了云南的部分文化特色旅游项目,这些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已经突破了国别、种族和传统的界限,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逐渐整合。特色文化是一种旅游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发掘本地区、本民族具有特色的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广大。
教学反思
旅游活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容易和旅游发展措施对旅游业的影响相混淆,还要注意区分旅游活动、旅游业的概念区别。
图1.10古建修复
图1.10对比显示古建筑修复前后景观的变化,说明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保护。
通过学习表1.1,了解以下知识:
①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最高的国家是泰国,达6.2%;
②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最高的国家是埃及,达80%;
③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