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雾霾治理的审计主体责任强化与协同

合集下载

《2024年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范文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雾霾天气的协同治理策略,提高空气质量,成为当前及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雾霾天气现状及成因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雾霾天气的现状及成因。

雾霾天气主要由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组成,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施工等因素。

当前,我国多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质量。

三、协同治理策略的必要性针对雾霾天气问题,采取协同治理策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区域协同治理,由于雾霾天气的跨区域性特点,需要各地政府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二是多元主体参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应共同参与治理,形成合力;三是综合施策,从政策、技术、经济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提高治理效果。

四、协同治理策略研究(一)政策层面1.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 推行绿色发展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建立健全雾霾天气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公众对雾霾天气的防范意识。

(二)技术层面1.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推广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如工业除尘、脱硫脱硝等。

3. 鼓励研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设备等绿色产品。

(三)经济层面1. 实施环保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环保产业。

2.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对高污染产业加大税收征收力度,对绿色产业给予税收优惠。

3. 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推广节能环保产品。

(四)社会参与层面1. 加强公众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 建立公众参与的渠道和平台,如环保组织、志愿者等。

雾霾协同治理的府际合作研究——以“京津冀”及“珠三角”为例

雾霾协同治理的府际合作研究——以“京津冀”及“珠三角”为例

雾霾协同治理的府际合作研究——以“京津冀”及“珠三角”为例摘要:雾霾污染问题对我国的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其治理迫切需要区域间的合作和协调。

本文以中国两个代表性的区域“京津冀”及“珠三角”为例,探讨了府际合作在雾霾协同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雾霾治理提供参考。

一、引言中国近年来面临空气质量问题的严峻挑战,雾霾污染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区域雾霾治理,府际合作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策略。

本文将分析“京津冀”及“珠三角”府际合作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其在雾霾协同治理中的具体作用。

二、雾霾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当前,中国许多城市都面临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大气颗粒物(PM2.5)含量普遍超标。

雾霾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然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导致的能源消耗和工业排放不断增加,雾霾治理任务非常艰巨。

三、府际合作在雾霾治理中的重要性府际合作是指政府部门之间在特定领域开展合作与协调。

对于雾霾治理来说,府际合作不仅可以加强各地政府间的沟通和协作,还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密切监管和管理。

府际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区域之间的协调问题,也有利于提高整体治理效果。

四、“京津冀”及“珠三角”府际合作经验4.1 “京津冀”府际合作“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也是雾霾治理的重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等地政府开始积极合作,共同推动雾霾治理工作。

他们加强了环境信息的共享,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推动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些合作加强了区域间的协调和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2 “珠三角”府际合作“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的另一个经济发达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雾霾问题。

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开展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和技术合作等方式,推动了雾霾治理工作。

他们也加强了环境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制定了统一的减排标准和措施。

关于环境治理的责任伦理反思——基于中外雾霾问题治理的比较分析

关于环境治理的责任伦理反思——基于中外雾霾问题治理的比较分析

关于环境治理的责任伦理反思——基于中外雾霾问题治理的比较分析关于环境治理的责任伦理反思——基于中外雾霾问题治理的比较分析引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化是当今全球亟须面对并解决的一个挑战。

雾霾问题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拟通过对比中外雾霾治理的实践,从伦理的角度出发,反思环境治理所带来的责任与挑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中外雾霾治理的现状1. 中国雾霾治理的措施与成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长期面临着严峻的雾霾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工业排污治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取得了部分成效。

然而,在大量污染源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仍未得到有效治理的情况下,雾霾治理面临着巨大困难。

2. 发达国家的雾霾治理经验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在雾霾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例如,美国通过立法和监管机制,有效控制了工业废气和车辆尾气的排放,大规模推广清洁能源,雾霾问题得到一定改善。

欧盟国家也建立了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监测机制,限制了恶化空气质量的行为。

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不仅归功于技术手段的成熟,更与伦理观念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密不可分。

二、环境治理的责任伦理反思1. 治理者的责任伦理环境治理必须从治理者的责任伦理出发,这包括政府、企业以及每个公民个人。

政府应当以人民福祉为导向,积极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

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环境管理,实行绿色生产。

公民个人要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个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公众的环保伦理公众的环保伦理不仅对雾霾治理起到推动作用,也对环境治理的成效产生深远影响。

公众应该加强环境意识,从个人生活的点滴做起,如减少开车、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同时,公众还应提高环保权益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监督政府及企业的环境责任。

雾霾治理中多元主体协作机制

雾霾治理中多元主体协作机制

雾霾治理中多元主体协作机制陈春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191)摘要:大气污染具有跨区域的特征,因而雾霾治理不仅需要政府运用政治权威进行管理和监督,还需要企业、公众、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多个主体突破地理、行政约束和法律法规的限制,从政府单一制管理向“政府—企业—公众—非政府组织”上下互动的多元环境治理模式转变。

关键词:多元治理;政府;企业;公众;非政府组织一、概念与背景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关于治理的定义,但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是全球治理委员会做出的解释。

《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报告中提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1]。

通过治理能够调和不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利益,并促使其进行持续性的联合行动。

这其中包括使用正式的规则和制度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结束,也包括作出符合人们意愿和利益诉求的非正式性安排。

通过研分析不同学者对治理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治理一词的基本解释:治理不仅仅意味着控制、引导和操控。

在某个特定的环境内,依靠权威制定规则和制度对公众利益进行持续协调的过程。

为保障公共权利和利益,利用权力引导和规范公众活动,达到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目的。

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治理是社会各主体间的合作,这些主体包括国家和公民、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2]。

合作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自愿的。

治理在处理社会事务,管理社会资源方面带有政治权威性,现时也是为了保证治理过程的高效、稳定、持续。

雾霾是雾和霾的叠加,由特定的气候条件和人类相互作用行成,属于重污染天气。

雾霾天气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东北西北部及西南东南部地区,自2010年以来这些地区同时或相继出现大范围的雾霾污染。

到2013年,雾霾天气影响到我国30多个省份。

东部地区的雾霾污染由其严重,很多城市PM2.5屡次爆表,而且持续天数越来越长,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2015年,北京雾霾天数达179天,重污染天数累计超过46天。

强化雾霾治理审计的思考

强化雾霾治理审计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空气质量恶化问题突出,治霾成为政府建设美丽中国、“向污染宣战”的工作重点。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吹响了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号角;2014年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以行政手段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2015年1月,国家开始实施“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推进雾霾治理的法制化进程。

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治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国家治理雾霾决心之大、措施之严,实属罕见,雾霾已然成为当前国家着力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免疫系统”,具有预警、揭露、抵御等功能,在雾霾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1]。

国家“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对重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保护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推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适应国家雾霾治理的新要求,深入透视雾霾治理审计的现实困境,借鉴美国等治霾审计经验,创新我国雾霾治理审计路径,既是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重大作用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雾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雾霾治理审计的现实困境雾霾治理审计属于生态环境审计范畴,本质上是对雾霾治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鉴证和监督的过程。

2014年以来,尽管雾霾治理审计被国家审计署作为专项审计纳入了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2],并在有效督促各环保责任主体履行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提高雾霾治理效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3],但具体实践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雾霾治理审计规范体系不健全审计规范是审计活动有效开展的行为准则与必要前提。

作为新生事物,雾霾治理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标准、审计目标、审计程序的特殊性决定其不能直接套用现有审计规范及模式,而是对审计规范体系的针对性、操作性提出更多、更高要求。

浅析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的困境及解决对策作者:吴笑谦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4期[摘要]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可见,政府已经将环境污染的治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

雾霾污染是典型的环境污染之一,由于雾霾污染的复杂性,对其治理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欲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就要探求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等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

本文通过对近年雾霾污染的基本情况的介绍,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的困境,提出了完善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的解决对策,期望对雾霾污染的治理起到一定的作用,还子孙后代蔚蓝苍穹。

[关键词]雾霾污染困境协同治理[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95-022015年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受大风天气影响,北京上空现“两会蓝”,但两会结束后,全国多地又再此遭雾霾压城。

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并且呈现出间隔时间短、持续时间久及影响范围广的趋势。

饱受雾霾困扰的公众不禁要问:什么时候驱散雾霾不用再“等风来”?因此,加强雾霾的协同治理,消除公众“心肺之患”迫在眉睫。

一、我国目前雾霾污染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日新月异,雾霾污染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前央视记者柴静的关于雾霾污染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里提及某城市一年的雾霾天有200多天,很难想象这个“某城市”指的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杭州,就连一向被认为纯净之地的西藏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雾霾,甚至因为雾霾红色预警,全国多地的中小学被迫停课,这样的现象在以往是不存在的。

二、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的困境分析雾霾污染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的治理绝非一方主体努力便可完成,而是需要多方主体的通力协作。

但我国目前针对雾霾污染协同治理却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这也正是为何雾霾污染陷入“越治理越严重”的怪圈的主要原因。

推进雾霾治理与公众参与的协同机制研究

推进雾霾治理与公众参与的协同机制研究

推进雾霾治理与公众参与的协同机制研究欲破除目前雾霾治理的困境,必须建立雾霾治理与公众参与的协同机制,其路径是:加强政府的引领和推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公众参与权利;加大信息公开,确保公众知情环境现状;大力鼓励、支持环保组织参与雾霾治理;学校教育与社会宣传教育活动有效结合。

标签:雾霾治理;公众参与;协同机制;困境;路径目前雾霾治理问题益愈发严重。

使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健康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全国各省份的平均霧霾天数也陆续打破其半世纪以来的最高纪录。

推进雾霾治理,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实现新时代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众参与的协同机制是“多维一体”的复合机制,不仅仅包括法律手段、政府指导手段、经济手段,更重要的就是多方位的协同推进。

新时代下,只有实现好雾霾治理与公众参与的协同机制,维护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才能真正发展好美丽中国这一广阔愿景。

一、雾霾及雾霾治理的困境近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伴随着不仅仅有经济的迅速发展,还有环境日益恶化及大气污染指数也在不断上升。

早在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就印发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规划》,计划中提到:“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计划中进一步要求:“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1]基于此,雾霾治理问题就值得深入研究。

1、什么是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雾霾的定义,可以明显的把雾霾的产生分为两个部分:气候因素及人为因素。

一是气候因素。

中国气候中心通过分析指出,中国的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秋冬两季。

秋季九月初,中国一些中东地区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由于冷空气少且强度不大地表面风速不大,水汽容易积累在地层,从而出现雾霾天气。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雾霾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对于雾霾防治工作的评估和监测,大气环境审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雾霾防治的视角出发,探究基于雾霾防治的大气环境审计。

大气环境审计在雾霾防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雾霾是由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形成了一定的空气质量指数。

人们通过大气环境审计,可以对各个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监测雾霾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指标,为制定合理的雾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环境审计可以从源头控制入手,减少雾霾的形成。

众所周知,雾霾的主要成因是燃煤、行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污染源的排放。

通过大气环境审计,可以对各种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排放浓度等信息,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对于燃煤污染源来说,可以通过大气环境审计了解到燃煤的种类和使用情况,从而制定出替代燃料的政策,减少燃煤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大气环境审计还可以评估雾霾防治措施的效果。

通过大气环境审计,可以对雾霾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改善大气环境的程度和雾霾减少的效果。

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颗粒物和污染物的浓度变化,了解雾霾治理措施的效果。

还可以对雾霾防治工作的支出和投入进行审计,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大气环境审计还可以推动雾霾防治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通过对雾霾防治工作进行定期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对于某个行业的污染排放超标问题,可以通过审计发现排放标准是否合理,以促使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改进。

《2024年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范文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交通、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协同治理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研究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雾霾天气的现状及危害雾霾天气主要由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污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遭受了雾霾天气的困扰,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雾霾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

同时,雾霾还会影响交通、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三、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必要性面对雾霾天气的严重危害,单一部门的治理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因此,需要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治理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协同治理雾霾天气,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环保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

此外,还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二)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治理机制建立由政府主导,环保、气象、交通、公安等部门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责任共担。

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形成跨地区的协同治理格局。

(三)推动科技创新和智慧治理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雾霾天气的精准监测和预测,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利用智慧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雾霾天气的治理工作,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雾霾是由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混合形成的,主要成分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雾霾的形成与工业排放、农业燃烧、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因素密切相关。

由于雾霾天气的严重性,协同治理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意义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雾霾天气直接威胁人们的呼吸系统,特别是老人、儿童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

其次,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交通、航运、建筑施工等各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社会经济损失巨大。

雾霾天气的协同治理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保护大家的健康,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三、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1. 加强产业协同治理雾霾天气的形成与工业排放密切相关,因此加强产业协同治理是雾霾天气治理的重要策略。

首先,各行业要加强自身的减排工作,通过技术升级、燃煤改造等方式降低排放量。

其次,要加强跨行业的协作,共同推动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雾霾治理的效果。

此外,还需要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雾霾治理中来。

2. 推进城市交通管理交通尾气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此,推进城市交通管理是雾霾治理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加强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管,推动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并加强尾气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其次,要提倡绿色出行,鼓励大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车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同时,要改善交通拥堵情况,减少车辆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 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农业燃烧是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农业污染治理是降低雾霾天气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加强农业废气的收集和处理,防止农作物秸秆等废物的随意焚烧。

其次,要推广农业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雾霾治理与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的合作机制

雾霾治理与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的合作机制

雾霾治理与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的合作机制雾霾治理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雾霾治理的过程中,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雾霾治理与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促进雾霾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一、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雾霾治理的基础,通过对空气质量、污染物排放等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环境监测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制定和调整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环境监测还可以评估治理效果,验证各项措施的有效性。

二、数据共享的必要性在雾霾治理中,各个部门和机构都会产生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

如果这些数据仅仅存放在各自的数据库中,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

数据共享可以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高雾霾治理的整体效能。

同时,数据共享还可以避免重复监测和资源浪费,提高治理的效率。

三、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了实现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的合作,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统一雾霾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在环境监测方面,建立统一的监测标准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需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最后,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和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雾霾治理的进展。

四、隐私保护和安全措施在数据共享的过程中,隐私保护和安全措施是不可忽视的。

各方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权益。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机制,加强对数据的安全监管和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五、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雾霾治理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在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方面,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同时,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机制,共享监测数据、技术和资源,提高雾霾治理的水平和效果。

六、结论雾霾治理与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的合作机制是推动雾霾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合作机制,统一监测标准,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可以提高雾霾治理的效能和效率。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雾霾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加强雾霾防治工作,为人民提供更加清洁和健康的环境,大气环境审计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本文基于雾霾防治视角,对大气环境审计进行探究。

大气环境审计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

雾霾防治是大气环境审计的核心目标,需要通过审计手段评估和监督雾霾防治工作的整体情况和效果。

审计需要关注雾霾排放源和传输途径,查明雾霾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从而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大气环境审计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评估和监督工作的基础,能够客观地反映雾霾防治工作的情况和效果。

指标体系应包括雾霾排放量、空气质量指数、PM2.5和PM10浓度、空气污染控制设施的运行情况等指标,以全面了解大气环境的状况和变化。

大气环境审计需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

监督和评估机制是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的关键,需要健全决策机构和监察机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雾霾防治工作的内部监督和自查自纠,对问题和不足要及时纠正和整改。

大气环境审计需要建立信息化平台和公众参与机制。

信息化平台可以提供实时的大气环境数据和监测结果,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有效地决策和管理。

公众参与机制可以让公众参与到雾霾防治工作中,通过互动和参与,加强对雾霾防治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推动雾霾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目标和任务、建立指标体系、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以及建立信息化平台和公众参与机制,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大气环境审计工作,推动雾霾防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雾霾是指空气中颗粒物和化学物质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现象。

近年来,雾霾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探究雾霾防治的问题,本文从大气环境审计的角度出发,对雾霾防治进行探究。

大气环境审计是指对国家或地方大气环境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审查的一种方法。

通过大气环境审计,可以全面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排放情况、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雾霾防治需要从源头控制开始。

通过大气环境审计,可以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源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排放情况、利用率和治理情况。

对于主要污染源,如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等进行详细的排放清单核对,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

大气环境审计可以审查和评估雾霾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

通过对各级政府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可以发现在雾霾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还可以对雾霾防治投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投入的资金能够真正用于雾霾防治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气环境审计可以通过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对雾霾防治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雾霾污染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等,为雾霾防治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还可以对各项雾霾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大气环境审计还可以通过对公众的意识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估,推动雾霾防治工作的开展。

通过调查和分析公众对雾霾防治工作的认知程度和参与度,可以发现公众的疑虑和需求,为雾霾防治的政策制定和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公众对雾霾防治的支持和参与度。

大气环境审计是对雾霾防治工作的全面评估和审查方法,通过对源头控制、雾霾防治措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公众意识等方面进行审查,可以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推动雾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大气环境审计的探究,能够加强雾霾防治工作,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了我国环境保护的一大挑战。

其中,雾霾成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议题。

为了加强雾霾防治工作,必须进行大气环境审计,全面了解大气污染的情况和防治工作的实施情况。

环境审计是指对一个地区或组织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旨在发现环境污染的问题,推动环境治理的进程。

大气环境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和评估,以制订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雾霾防治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大气环境审计要以雾霾防治为视角,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的状况和雾霾防治工作的实施情况。

首先,大气环境审计要深入调查大气污染的来源和规模。

大气污染的来源有很多,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和生活废气等等。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其主要由颗粒物、硫酸盐、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组成。

大气环境审计需要通过对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进行分析,评估其对雾霾形成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其次,大气环境审计要全面评估雾霾防治工作的实施情况。

我国在雾霾防治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限制工业和交通排放、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应急管理等,这些措施对减少雾霾污染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大气环境审计需要对这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它们的有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最后,大气环境审计要制定出具体的雾霾防治计划。

通过对大气污染的状况和雾霾防治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大气环境审计应该制定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雾霾防治措施。

这些措施应该包括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推动绿色出行等,以实现雾霾防治的长期目标。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审计是环境保护和雾霾防治的重要手段,通过它可以全面评估大气污染和雾霾防治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而制定有效的雾霾防治措施,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4年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范文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雾霾天气的协同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协同治理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危害1. 成因:雾霾天气的形成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气象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焚烧、农业活动等。

此外,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稳天气、逆温等也容易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2. 危害: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均造成严重影响。

如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降低空气质量,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平衡,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出行等。

三、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策略1. 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绿色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建立健全环保法规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2. 科技支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效率。

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污染源进行精准监测和治理。

3. 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产业。

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减少高污染产业的比重。

4. 区域协同:加强区域间的协同治理,建立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通过信息共享、政策协调等方式,实现区域内的联合防治和共同应对。

5. 公众参与: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雾霾天气的防治工作,如绿色出行、减少燃煤使用等。

同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听取和采纳公众意见和建议。

6. 应急响应:建立雾霾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布空气质量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同时,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雾霾天气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雾霾作为大气环境污染的一种突出表现,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加强大气环境审计,特别是从雾霾防治的视角出发,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进行探究。

一、雾霾防治的重要性1.1 雾霾对环境的影响雾霾是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的一种严重污染现象,它会遮蔽太阳光,降低能见度,对交通和航空造成严重影响。

雾霾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雾霾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还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因为雾霾天气时,会限制交通和航空,影响生产和生活,导致许多行业陷入停滞状态。

雾霾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造成农业损失。

1.3 雾霾治理的紧迫性近年来,雾霾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紧迫任务。

政府对雾霾治理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和措施,要求各地区对环境进行大气环境审计,加强监管和治理,减少雾霾对环境和人们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大气环境审计的内容2.1 大气环境审计的范围大气环境审计是指对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估的活动。

它包括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情况、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等内容进行审计。

特别是针对雾霾防治,需要重点关注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大气环境审计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调查、检查、评估和分析大气环境问题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出合理的大气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特别是针对雾霾治理,需要结合实地调查、监测数据分析、技术评估等方法进行审计,以全面了解大气环境污染的问题和影响,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3.1 大气污染源的调查和监测大气污染源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大气环境审计时,需要重点调查和监测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变化趋势。

包括工业排放源、机动车排放源、生物质燃烧排放源等,通过实地检查和监测数据分析,全面了解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影响,为雾霾治理提供依据。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探究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雾霾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挑战之一。

雾霾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带来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雾霾,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大气环境进行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大气环境审计是指对某一时间段内大气环境状况、监管履职、政策法规执行等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和审查。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究。

审查大气环境状况。

大气环境审计需要对各地区的大气质量进行评估,了解雾霾分布和污染源情况。

通过监测雾霾指标如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评价雾霾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分析局地或区域性雾霾的原因和特点。

还需要研究不同地区的天气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对雾霾形成的影响。

通过审查大气环境状况,可以为制定针对性的雾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审查监管履职情况。

大气环境审计需要对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履职进行评估。

审查大气环境监测站的设置与运行情况,评估各环保部门在雾霾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方面的能力和效率。

还需要审查环保部门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管执法力度,评估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执行情况。

通过审查监管履职情况,可以发现问题和疏漏,并提出监管改进的建议,提高雾霾防治的效果。

与其他领域的审计相结合。

大气环境审计不应仅限于对大气环境本身的审查,还应与其他领域的审计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审计体系。

可以将大气环境审计与能源审计相结合,审查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探讨能源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还可以将大气环境审计与产业审计相结合,审查工业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和排放管控情况,探讨产业发展与大气污染的关联。

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审计相结合,可以全面评估大气环境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基于雾霾防治视角的大气环境审计是解决雾霾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审查大气环境状况、监管履职情况和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可以发现问题和疏漏,提出改进措施,推动雾霾防治工作的落实。

雾霾损失和协同防治政策研究

雾霾损失和协同防治政策研究

雾霾损失和协同防治政策研究雾霾损失和协同防治政策研究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雾霾对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带来的损失日益显现,迫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防治工作。

本文旨在分析雾霾带来的损失及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协同防治政策。

1. 雾霾带来的环境损失雾霾是由大气中的污染物和水蒸气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不可忽视。

首先,雾霾导致大气污染,影响空气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和呼吸带来威胁。

其次,雾霾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饮水安全。

最后,雾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无法忽视的,对植物、动物和生态平衡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雾霾对健康的危害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喉咙痛、气喘等;二是间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如心脏病、中风等。

长期暴露在雾霾天气中,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明显下降,不仅会增加医疗费用的负担,还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 雾霾对经济的影响雾霾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损失,还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雾霾天气会造成交通拥堵,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延误交通运输等。

其次,雾霾导致工业生产活动受限,对制造业、能源消耗等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由于雾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旅游业也会受到不小的冲击,降低了旅游收入。

总而言之,雾霾对经济的损失不容忽视。

4. 雾霾防治政策研究针对雾霾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以促进防治工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政策实施力度不够,缺乏监管和惩罚机制,致使一些企业和个人对雾霾防治工作不够重视。

二是防治工作中缺乏协同性,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缺乏有效沟通和配合,防治工作效果受到限制。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雾霾问题,加强协同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协同防治政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确保雾霾防治政策的有效执行。

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

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

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
林忠华
【期刊名称】《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治理雾霾已成为民生改善和置于经济发展之上的当务之急。

我们必须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及绩效情况的审计监督,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情况的审计监督,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实现情况的审计监督,创新审计方法、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审计合力。

【总页数】5页(P116-120)
【作者】林忠华
【作者单位】上海市审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9.62
【相关文献】
1.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访上海市审计局总审计师林忠华
2.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
3.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
4.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
5.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之友2018年第5期和SEEA 2012为线索的分析[J ].会计研究,2015(1):15-24.[3]蔡春,毕铭悦.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J ].审计研究,2014(5):3-9.[4]向书坚,邓瑞坤.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问题研究[J ].统计研究,2016(12):74-82.[5]高敏雪.扩展的自然资源核算———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重点[J ].统计研究,2016(1):4-11.[6]商思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负债认定问题思考———以江苏连云港市海洋自然资源负债为例[J ].财会月刊,2016(19):7-11.[7]伍格致,杨亦民,周慧滨.湖南省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的可行性探讨[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8):17-22.一、问题的提出雾霾治理已成为我国当前热点话题。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雾霾事件在我国类似重演,并开始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的雾霾事件造成我国交通和健康的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大约230亿元,其中民航航班延误直接经济损失为2.7亿元,高速封路导致的收费损失近1.88亿元,雾霾事件导致的急性门诊疾病成本达226亿元[1]。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亮点之一为考核“动真格”,首次提出组织部门参与考核,各地区要与国务院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了各地区领导班子的雾霾治理责任。

历经2014年、2015年两年修订的《环保法》中进一步强调了环境保护,并提出了严格的惩罚措施。

“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我国五年规划,进一步体现出我国治理雾霾、保护环境的决心之大。

2016年,我国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第三章主要是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内容,突出监督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主要监督体系的审计有着监督作用,我国审计署将雾霾治理审计作为一项新的审计业务纳入审计范围,以期利用审计对雾霾治理进行监督。

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审计全覆盖”要求对资源环境进行审计,再次为雾霾治理审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执行依据[2]。

但遗憾的是,我国雾霾治理审计的审计主体责任并不明晰,存在问责不清、监管力度不到位等现象,例如雾霾治理专项资金频频被挪用、多数节能减排不到位企业未被公开事件。

因此,当前构建雾霾治理审计机制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并强化雾霾治理审计主体责任以及注重它们之间的协同性,使其产生协同效应。

二、雾霾治理的审计主体责任根据我国《审计法》规定,我国审计主体主要分为三类,即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雾霾治理审计是一项跨地域、跨时间甚至跨行业的复杂系统工程,需明确并强化各审计主体责任,健全雾霾治理审计机制,以期推进雾霾治理进程。

(一)政府雾霾治理审计的主导责任作为我国审计体系中最具权威性的政府审计,是雾霾【摘要】雾霾治理审计是推进国家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设计,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从雾霾治理审计现实来看,存在审计主体责任不明晰、协同性不够等问题。

文章深入解析了国家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责任,并提出了三大主体协同的基本构架,以期为推进雾霾治理审计主体机制的完善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雾霾治理;审计主体;责任;协同【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8)05-0086-03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贺宝成武晓霞基于雾霾治理的审计主体责任强化与协同【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82683);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6JK1072);陕西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xgj1610)【作者简介】贺宝成(1979—),男,河北承德人,博士(后),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武晓霞(1994—),女,山西阳泉人,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广角治理审计制度规章等法制体系的顶层设计者和制定者,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在雾霾治理审计中起主导作用。

由于雾霾严重程度会因治理时间及治理力度而不断变化,因此政府审计必须紧跟国家雾霾治理政策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审计方式、目标等,适应国家雾霾治理要求[3]。

我国已经出台多个与雾霾治理审计相关文件政策,例如《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中提到的对生态环境修复情况等审计的资源环境审计,但是我国雾霾治理情况并无太大改善,根据卫星监测显示,2016年12月20日我国雾霾的影响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区市,面积142万平方公里,其中石家庄雾霾指数破千,因此急需强化政府审计的主导责任,引领其他审计主体共同提高雾霾治理效果。

首先,国家审计署应在现有雾霾治理审计的法制体系下,继续不断调整并完善各审计主体法制责任,推进建设健全的法制体系进程。

其次,政府审计应加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执行力度,运用“跟踪+指导”模式,确保国家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将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与其结合,将“雾霾治理审计+X”多审计模式合理运用,例如在执行政策跟踪审计时,实行财政审计,定期监督审核各部门的雾霾治理审计款项,如资金的投入、分配以及管理情况等,促进专款专用,把握雾霾治理审计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

最后,政府审计应将雾霾治理审计项目进行细化,分清次重点,实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雾霾治理方式,依据雾霾治理效果逐渐实现审计项目全覆盖[5]。

(二)企业内部雾霾治理审计的防控责任作为独立存在于企业中的审计部门或机构,内部审计既对企业内部经营效果、财务报告状况等的了解有独特的优势,也对企业内部风险有及时的预防控制功能,它被誉为企业的“防火墙”。

从环保部门对雾霾的多种监测数据来看,企业是雾霾污染物主要的来源之一,例如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尽管我国出台多项企业节能减排政策,国家发放专项节能减排资金,对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实行奖惩制度,但该专项资金频频被挪用,审计署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节能减排资金被挪用金额高达1.29亿元,多家企业的多个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折射出企业内部审计形同虚设、责任不明确,因此应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下强化企业内部审计防控责任。

确立企业目标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企业内部审计应与其他相关部门根据企业节能减排情况不断完善企业目标,扩大企业目标类别,包括企业的经营效果、财务报告、遵纪守法等方面,使企业全方位设定绿色理念目标。

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应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五方面的责任。

第一,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审计需增强对财务主管对财务相关事宜的管理理念及态度的关注度,判断其是否符合绿色理念,使管理层形成一个绿色环保理念的环境,同时内部审计应将经济责任审计引入企业内部控制,明确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各自责任,确保企业每人理解企业目标,了解自身贡献与企业目标实现的关联与重要程度[6]。

第二,风险评估。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明确指出,企业应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企业内部审计责任应从事后控制调到事前控制,在企业各类经营、生产环节前做好事前环境风险控制,如:判断企业生产技术、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的行业环境标准;评定企业所接受业务是否为无污染、不损害企业声誉的业务及预测生产过程中的废料能否回收并循环使用,使各活动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与企业目标完美接轨。

第三,控制活动。

企业内部审计在对企业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后,应跟踪并控制各经营生产活动环节,在事中将违背企业目标的活动进行控制甚至停止。

第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内部审计应在管理层发布命令前及时与其进行信息沟通,及时获得并了解管理层制定的政策及企业节能减排成效,确保政策有效执行并削弱信息沟通不到位风险。

第五,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在对日常活动及生产活动进行监督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国家发放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用途及其使用效果的监督,防止资金被挪为他用。

(三)民间雾霾治理审计的科学鉴证责任新《环保法》中指出企业及一切单位都应该受到国家环保部门或相关专业机构的环保评估,并且这些评估机构也应当出具相关的环保评估报告,其中民间审计是出具环保评估报告的重要载体之一。

按民间审计的业务分类标准可将民间审计业务划分为:保证业务、鉴证业务、非鉴证业务三类,其中鉴证业务属于审计范畴,其亦为雾霾治理的民间审计的主要责任。

现实中,经常出现民间审计出具虚假报告,审计弊案出现频繁,例如:2017年初专家曝出山西临汾环境监管出现问题,二氧化硫破千,此前这些当地企业并未被出具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鉴证报告,因此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民间审计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其科学鉴证责任。

第一,获取证据。

民间审计在对被审计对象进行环保鉴证时,应持续持有职业怀疑态度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相互矛盾的证据及可疑的文件应该提高警觉性,做进一步调查或利用专家工作,直至证据之间出现一致性,才能出具合理保证;否则,只能出具有限保证。

第二,审计工作底稿。

完备的审计工作底稿既能够为民间审计提供总结结论的证据,也是证明民间审计的鉴证责任有效履行及按照审计准则、规章执行审计工作的证据之一,因此,民间审计在履行环保鉴证责任时应将审计情况、重大事项等相关审计工作完整记录在册,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与可行度。

第三,风险鉴证。

在鉴证审计广角会计之友2018年第5期被审计对象的风险时,民间审计应提高询问管理层了解的企业内部环境风险情况的频率,若被审计对象有内部审计,则民间审计应与内部审计负责人多次互动,充分了解被审计对象节能减排情况及环境风险问题。

三、三大审计主体的协同构架雾霾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仅靠单一的审计主体力量是不够的。

由审计理论逻辑可知,三大审计主体各有自身优势和独特的功能,将其三者进行协同更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推进雾霾治理审计的现代化建设。

三大审计主体协同构架图如图1所示,三大审计主体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国家雾霾治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协同构架:(一)审计力量协同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一个监督控制系统,是国家治理的延伸[7]。

国家审计的运行目标应当与国家治理目标相一致,设定节能减排、治理雾霾的审计目标,利用自身特有的功能———制定雾霾治理审计规章制度和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内部审计、民间审计与其共同为国家治理服务。

国家审计是强制审计,应将其强制性权利用到极致,对各级政府、部门的雾霾治理专项财政支出以及使用效果进行强制性审核监督。

民间审计是受托审计。

国家审计应将一些重点雾霾治理审计项目委托于民间审计,使民间审计对雾霾相关项目推进效果等进行更为公平性的鉴证,实现责任共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