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探究
摘要:雾霾给公众的健康、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危害,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雾霾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综合雾霾的成因、现状与危害,以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认为雾霾治理需要长远规划,并充分利用各种雾霾相关数据,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实现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雾霾危害;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大数据;平衡与发展
近几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给公众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公众对雾霾治理诉求日益高涨。
但是,雾霾治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而且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处理不当,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及其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雾霾现状分析
(一)雾霾及成因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
霾是一种由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较为被公众所熟知,危害也较大的就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燃煤排放的烟尘,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
在此基础上,如果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且大气层比较稳定,通过大气辐射降温,空气极易饱和凝结形成雾霾。
(二)雾霾危害
首先,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大。
据调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的城市群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 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指导值2-4 倍[1]。
受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等多个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2]。
其次,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雾霾会造成呼吸、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
再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雾霾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危害个人或公众设施;造成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势必给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动摇外来企业投资信心,损害经济环境以及经济的长久发展。
据调研,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2980、1715、726人,共计7770人,分别占当年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为1.9%、1.6%、2.2%、1.5%,经济损失分别为18.6、23.7、13.6、5.8亿元,共计61.7亿元[1]。
二、雾霾治理
由于雾霾范围影响之大、健康危害之深、经济损失之重,雾霾治理也因此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笔者认为治理雾霾需要通过“大规划”、“大数据”、“大行动”以及“大变革” 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大规划
“大规划”是指从时间、空间、纵深等维度对雾霾治理的各个环节、方案与实施措施进行规划。
其原因如下:
第一,我国是全球PM2.5高污染国家之一,且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薄弱,雾霾治理可能需要花费十年、甚至几十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时间跨度巨大。
第二,雾霾治理涉及到多个省、市、地区,不单单是几个城市的问题,空间跨度巨大,且需要良好的协同合作精神。
第三,雾霾治理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共同参与和努力。
因此,需要制定“大规划”,进行统一部署,指导雾霾治理的实施,并跟踪、审查治理效果。
“大规划”需要从以下方面执行:
首先,法律法规先行。
大力完善法律法规,并制定完善的效果评定、奖励惩罚体系,严格、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确保规划能够高效的执行。
其次,成立专门管理部门或团队,协调各个省市地区,负责雾霾治理的计划制定、执行与监督,并对最终治理效果负责。
再次,制定短、中、长期治理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计划等,“城市病”治理计划,新能源的研发与应用计划,环保科研投资计划等。
最后,需要培养环保文化。
环保不仅仅是专业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保应当上升为一种文化伦理的高度,深入民族骨髓。
(二)大数据
“大数据”是最近十分流行的概念,公众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大数据被认为会给工作、生活与思维带来变革[3]。
笔者认为,在雾霾治理方面,“大数据”作用重大。
要想有效治理雾霾,必须对雾霾的生成、演化、降解和危害做出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合理方案并实施治理。
另外,这些数据对于医疗卫生、工业生产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需要建设海量雾霾数据库,以及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应用软件系统。
从数据检测、收集到数据统计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宏大的信息系统,服务于整个雾霾治理过程,甚至整个环境污染治理、科学研究与生产过程。
为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构造“大数据”:首先,加大信息系统研发力度,构造整个软件、硬件平台,培养相关人才。
其次,加大雾霾基础数据和雾霾危害数据统计、检测力度。
最后,数据公开与共享,营造良好的数据应用环境,让公众和企业参与此项工程。
(三)大行动
雾霾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因此,政府、企业、
公众都需要从自身做起,依照雾霾治理“大规划”中制定的各项计划、政策,共同参与到雾霾治理之中。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设立,组织和调动各方积极性;其次,需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再次,公开各种数据,增加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最后,实施严格的监管与惩罚措施。
企业需要增加社会责任感,改进生产技术或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并自觉公开各项排放数据,接受公众的监督。
公众则需要节能减排,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并对整个治理过程进行监督。
还有一点就是政府、企业、公众需要为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环保文化共同努力。
(四)大变革
笔者所说的变革,不仅仅是指经过了“大规划”、“大数据”、“大行动”之后的一种结果,如雾霾得到了根治,产业得到升级改造,经济得到发展等,而是更加强调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产生、发展与成熟。
具体包括:第一,通过对“大规划”、“大数据”、“大行动”的思考、检验与论证,不断修正计划与实施过程中的错误与不足,丰富与提升政府、企业管理能力和经验。
第二,在培养环保文化过程中,对人与自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第三,随着取缔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产业改造升级等积极结果的出现,势必对企业发展、企业管理等理论产生新的影响与冲击。
第四,“城市病”治理、城市人口规划,势必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中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巨大,随着能源消费结构升级、新能源科技进步,势必对能源战略、经济发展战略产生积极影响。
三、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雾霾治理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笔者认为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遵循短期求平衡、长期求发展的原则。
(一)短期求平衡
短期内求平衡首先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么用于治理雾霾,要么用于发展经济。
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把握力度。
如汽车尾气治理力度过激,势必会减少汽车销量,影响经济增长。
再如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燃煤量,但替代能源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势必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和工业生产。
最后,雾霾治理各项子任务也需要分轻重缓急。
形成雾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扬尘等,相对燃煤,交通扬尘对雾霾的“贡献”要小得多,短期内治理燃煤比治理交通扬尘成效更大。
总之,短期内需要权衡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应循序渐进,把握治理重点和治理力度,不可急于求成。
可通过二八法则、决策树、民主投票等原理和方法来评价、平衡各项治理措施,决定是否实施治理,以及治理力度。
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可暂时放弃某项治理工作。
但是,此种情况需要慎重使用,并有法可依,否则会偏离雾霾治理原有轨道。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应用以上原理和方法时,可能需要综合考虑,以制定最优方案。
另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公众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不同理解,以避免产生社会问题。
(二)长期求发展
经济增长不仅仅指经济量的增长,更侧重于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以及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发展经济是我国第一要务,雾霾治理也不能偏离经济发展这个核心。
长期内需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但是,不能为了“治霾”而“治霾”,应以雾霾治理为契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雾霾治理成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具体来说,通过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转型;解决“城市病”问题;积极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环保科技研发等方式,在治霾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的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在以上治理过程中,加大创新力度,完成治霾的同时,增大治霾对经济发展的边际量。
第一,环保金融创新。
雾霾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力求创新,可尝试发行环保债券等金融工具,加大集资力度。
第二,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企业既是污染大户也是治霾潜力股。
因此,需要从国家政策、税收等各个方面调动企业治霾积极性,如将其治霾成本转为税收进行减免。
第三,引进和吸收国外经验、资本与技术。
许多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都经历过空气严重污染的阶段,这些国家治霾经验丰富,资金充裕,技术先进,需要充分利用,减少治霾弯路,并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小川、李国星、高婷. 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形势分析报告[EB/OL]. 发改委官方网站,2013.
[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