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 什么是周长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 什么是周长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北
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周长
•能够准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周长计算题
二、课前准备
•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准备画布,便于讲解
•每个学生需要准备一支铅笔和一张作业纸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
•老师放一个绣花球上来,问学生绣花球外面有什么?
•讲解周长的概念: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边长之和,通常用字母 P 表示。

3.2 教学重点
•讲解周长计算方法:例如矩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为 P = 2 (a + b)。

•让学生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

3.3 练习
•给学生出现一个由多个矩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方法计算周长。

•让学生配对或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

3.4 总结归纳
•老师复习本课讲解的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3.5 作业
•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需要学生回去完成。

•让学生完成老师出的周长计算题并批改答案。

•让学生写一篇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周长的文章,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找到三个以上的例子并进行描述。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画图和实际计算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商讨,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协作的能力。

作业的设置也让学生在课后巩固了所学知识,并通过文章的写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流程一、基本练习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流程二、引入课题PPT出示1、师: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

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出示课题)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

(暂停)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2)28+28+15+15=86(米)(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

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

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

(暂停)PPT导入:(4)26+14=40(米),40×2=80(米)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正确指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2.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判断、摸周长、指周长、测量周长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实际操作中,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通过身边的实物使学生感受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而含义,掌握求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实际操作中,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通过身边的实物使学生感受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围花边的情境。

师:学校马上要举行摄影比赛,赵老师精心挑选了几幅照片准备参赛,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为了让这些作品更加美观,我打算把它们放进这些不同的造型框里,然后再给他贴上花边!但是问题来了,每种形状需要多长的花边?我该怎么办?生:用绳子围一圈,量一量。

师:就听你们的!让我们起围一围。

每种形状需要多长的花边?【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呈现同学们熟悉的活动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围花边的情景也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二、围一围,理解一周。

1.小组活动,围花边。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相框模型,小组合作为相框添加一条漂亮的花边吧!!√k活动要求1人■.1人协助•2人检■.2.ift-iΛ:■花边・要注■[什么?2.对比围好的花边,辨析一周。

师:请同学们瞧一瞧,哪些相框的花边围的更合适?(把作品贴黑板,并编号)好在哪里呢?生:没有多余的,也没有缺口。

生:花边刚好围了一圈。

师:…圈,这个词用的真好,请你来指一指,一圈是从哪里到哪里?学生上台,手指沿着一个图形边缘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一圈再回到这个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周长》教学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周长》教学案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45页第1题:
第五单元第一课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边线。再计算:
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
测量餐桌面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
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周长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五、当堂训练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2cm
27cm 44cm
15cm
六、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但是我们遇到困难了,怎么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读一读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 5 +3 = 16(厘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能够找出生活中具有相同周长的图形。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不同物品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将使用直尺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计算出结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周长实例很感兴趣,这说明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但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上,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会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周长应用的理解。
另外,我发现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在提问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紧张,不敢大胆发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创造更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精品教学案(含答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周长,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学生已经认识了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水平。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况,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和掌握矩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够运用矩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1.注意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开始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形式的活动,获得直观的空间体验和图形知识,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最后,让学生用矩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关注学生的测量体验。

组织学生积极测量。

在活动中,首先要注意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活动,是否愿意合作与交流,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第二是关注结果。

1什么是周长1课时2长方形周长1课时3练习四1课时什么是周长。

(教科书第45-47页)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够测量和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设计什么是周长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援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节课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所以,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本节课教学设计特色如下: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为了促进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底。

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预防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2.给学生提供宽松的探究环境。

在学生自主测量周长的这个环节中,创设让学生充分想象、自主探究的活动空间,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时机,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绩感。

课前打算教师打算PPT课件线绳用纸板剪的树叶卷尺学生打算直尺数学书彩笔线绳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谁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过400米赛跑?400米赛跑的路线是什么样的?预设生:绕着操场跑一圈。

师:一圈就是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操场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主动探究,测量周长1.描一描,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课件出示教材45页上面的两幅图: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

师:请大家拿出彩笔,在书上描出这两幅图的边线,应该用直尺的地方,要用上直尺。

学生操作,完成后与同桌相互检查订正。

(2)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描的?你了解什么叫边线了吗?请学生边说边演示,明确:“边线〞就是绕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画一周所画出的路线。

(3)摸一摸。

请学生找到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

如课桌面的边线,文具盒的边线,黑板面的边线等。

2.认识周长。

(1)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45页中间的两幅图。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7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7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7篇篇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

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二、探索新知:(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一生上台摆)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

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

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3)(6+4)×2=20(厘)周长=(长+宽)×2(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小组交流讨论:(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2)有什么不同点?(3)你喜欢哪种算法?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X2篇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3)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课时 什么叫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课时 什么叫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课时:什么叫周长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能够用公式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3.通过练习巩固了解和掌握周长的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1.掌握周长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3.巩固和加深对周长的认知。

第三部分: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公式计算周长;2.怎样将周长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第四部分:课堂教学1. 自主探究活动1:教师先拿出一根棒子,然后问学生:这根棒子的长度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再问学生:如果我们把这根棒子交还给你,如何才能知道这根棒子的周长?活动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问学生:这条线段有几个边?这条线段的周长是多少?如果将这条线段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计算。

2. 提高学习1. 教师讲解周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可以用板书进行概念讲解。

2.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的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周长计算方法和公式,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3.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周长计算训练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周长计算方法,能够简单应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 巩固练习1.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周长计算练习,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进行巡视,对于练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指导和帮助。

2. 课堂测试: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简单应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周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和提高学习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巩固练习。

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开始逐步抽象出周长的概念,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加深对周长的认识和掌握。

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此课也是后面学习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与关键。

数学课标中提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设计本课时我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观察和描画喜欢的图形来感受周长的含义。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对知识产生兴趣是课堂的根本,本课尝试使用演示导入的方式,引入课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力。

2、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进行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不忘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本课设计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腰围的活动,感到周长的例子身边到处有。

3、注重数学活动中的评价,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兴趣的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摸对周长送实物,回答问题后除了言语上的鼓励,同学还可以自己贴上小贴片。

师评、互评、自评等评价方式贯穿课堂始终。

4、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省略一些环节,节省出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活动时间。

二、学生分析授课前对学生进行了三角形、平行四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考察,学生对于以上图形认识扎实,同时班上还有一些学生对梯形、不规则图形也有了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教案
群学
阶段
1.给出例题,计算周长
2.全班交流讨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共学
阶段
师生共同总结和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练习
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
作业
设计
完成练周长
2.长方形计算
正方形计算
教学
后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周长》整合课 教案
课型
整合课
课题
周长
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
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测量、计算等活动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难

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1.展示生活图片和实物,通过描边线的方式回顾周长
2.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周长的定义。
互学
阶段
1.回顾长方形正方形,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小组内交流讨总结正方形,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小组合作总结长方形的特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的方法。
5小组展示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美术《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美术《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美术《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周长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3. 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和意义。

2. 周长的计算方法。

3. 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实例。

教学步骤导入活动 (10分钟)-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周长的兴趣。

- 给学生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概念讲解 (15分钟)- 通过示例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 解释周长是图形边界上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 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围墙、围栏的长度等。

计算方法演示 (20分钟)- 分别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为例,演示计算周长的方法。

- 通过画图和计算,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形周长的计算步骤。

实例练 (15分钟)- 给学生分发练册或工作纸,让他们独立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活动 (10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并鼓励他们估计周长。

- 通过小组合作或班级展示等形式,分享学生的观察和估计结果。

教学评估- 在实例练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正确计算图形的周长。

- 通过小组合作和班级展示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幻灯片或示例图形- 练册或工作纸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扩展到复杂图形的计算。

- 教授其他数学概念,如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美术《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

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认识物体的周长。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学会周长的简单计算。

教、学具:教具:课件毛线各种树叶学具:直尺〖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送教下乡的学校是一所村小学,学生大都来自农民家庭,家庭背景不太好;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多媒体教学设备不齐全,为了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中心校自代了教具,其目的是让学生学起来比较顺利。

〖教学设计〗(一)描一描,说一说1.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

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们的形状来?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开始吧!2. 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3.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说得真好!谁再来说?)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5.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请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出现不封闭的图形。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________它的边长应当是________。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10 厘米,宽是 2 厘米,长是_______厘米。
四、能力拓展:[如果你能闯过这一关,就说明你是最棒的]
1、用两个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多少?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它们的角都是_______;长方形相对的
_______相等,正方形的_______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什幺呢?大家猜猜看?齐读课题
2、学习例 2:
(1)我们先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看正确的测量方法请读出测量结果。
师:如果是 70 厘米够吗?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请打出手势]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
2、正方形的周长除以 4 就等于它的边长。 ( )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一定都一样。 ( )
4、长方形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4 厘米,它的周长就是 12 厘米。 ( )
(二)填空题
1、边长是 5 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_______厘米。
2、用一根 48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_______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长 8 厘米,是宽的 2 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
4、一条绳子正好围成一个长是 5 分米,宽是 3 分米的长方形。如果改围
3、书 44 页第二题,量出它的长与宽,求出它的周长?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幺?你学会了什幺?还有什幺疑问吗?
六、作业:
1、一块正方形的操场,边长 30 米。明明沿着操场四周走一圈,他一共走 了多少米?两圈走了多少米?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案: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直尺,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C = (a + b) × 22.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C = 4a3.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设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应用问题,让学生解答。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讲解、操练、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长方形窗户、正方形桌面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表格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表格式教案
师:这样由一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这外面的边叫做边线。
2.小结: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你们知道树叶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二、实际计算
1、问题引入
1)你们想知道花园的周长吗?
2)怎样才能计算出花园的周长?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独立
决问题。
3、解引导学生分组交流算法,要求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体会与自己不同的算法,学会辨别事物。
4、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法)
学生听故事,观察图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直尺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课本48页长方形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怎么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
学生观察,思考。
生汇报: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
学生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学生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地面周长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伙儿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三年级(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运算。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运算。

我从学生熟悉的故情况形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形,吸引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然而学生对周长的明白得要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形来引导,因此本节课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参与探究周长运算方法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依照本课的具体情形,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运算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看、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运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形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运算公式。

教学难点:明白得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运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明白得算法。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动身,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形;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纳: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困惑等教学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什么是周长(15)-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什么是周长(15)-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什么是周长(15)-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学会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学会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课件、讲义、板书等•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笔、尺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询问学生知道它们的周长是什么意思吗?(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即一个图形周围一圈的长度。

2. 讲解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1)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两个相邻的边长相加,再乘以2。

(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四个边长相加。

(3)圆形的周长计算:周长等于圆的直径乘以π,或等于圆的半径乘以2再乘以π。

3. 讲解如何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校园里的篮球场、操场等周长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2)让学生自己构思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周长的知识进行解答。

4. 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小组内互相出题,互相检查答案,纠正错误。

5. 总结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概念,掌握了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学会了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讲解,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被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18-19 页例8-例10 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中1-3 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理解被乘数中间有零乘法的算理。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会计算被乘数有零的乘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分析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与被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的计算
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复合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7×4+2= 32×3= 64-38= 6×9+6= 130×3= 80×6=
5×8+7= 31+25= 56÷7= 90+160= 840-700= 46÷6=
2.笔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同学们利用法则对112×4 计算的既迅速又准确,把112 改成102,这道题又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明确: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知道怎么做;
另一种情况是猜想得408,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0 乘以4 得多少,为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知道了。

2.学习例7。

(1)投影出示图问:
图上有几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要求三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样计算?学生看图后回答:
用加法计算2+2+2=6(个)
用乘法计算2×3=6(个)
表示3 个2 相加是多少?
(2)教师把投影中每盘的苹果去掉1 个,问现在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样计算。

1+1+1=3(个)
1×3=3(个)
表示3 个1 相加是多少?
(3)教师把苹果全部去掉,这时求一共有多少苹果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盘子里都没有苹果了,可以用数字0 来表示。

如果还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列式是
用加法0+0+0=0(个)
用乘法0×3=0(个)
表示3 个0 相加是多少。

(4)同学们知道了0×3=0,那0×0×5..0×9 分别得多少?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0×4=0 表示4 个0 相加,结果还是0。

0×5=0 表示5 个0 相加,结果还是0。

..0×9=0 表示9 个0 相加,结果还是0。

最后归纳出0 乘以任何数都得0。

(以上设计由乘法的意义引入,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缩短了它们
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发现问题创造条件,为学习新知识铺平了道路,巧妙地分散突破了难点。


3.学习例9。

(1)同学们都知道0+3=3,3+0=3。

这几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教
师板书
0×3= 3×0=
0×9= 9×0=
6×0=
7×0=
0×0=
他们的结果分别是什么,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归纳出任何数乘以0 都得0。

(3)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任何一个数与0 相乘都有什么特点?(4)反馈练习:完成第18 页做一做。

0×2= 5×0= 0×7= 0×8=
2×0= 5×0= 7×0= 0+8=
4.学习例10。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那102×4 这道题现在会做吗?1005×6 呢?
小组讨论后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找学生板演。

例10
102×4=408 1005×6=6030
(2)各小组汇报结果并说出计算过程后,教师强调竖式中0 的位置写法。

(3)反馈练习:完成第十九页做一做第1 题的第一行。

学生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出计算过程。

三、巩固发展:
1.计算
2.选择正确答案
406×5= " 1002×5= 1087×8=
3.○里填上“>”“<”或“=”
23×3○60 44×2○80 7×0○7+0
14×5○60 56×2○110 78×3○240
四、全课小结:今天的学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第20 页练习五第3 题。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