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附答案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4页为选择题,48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52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2.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

”这种帝王的典型是从哪一个朝代开始的?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3.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

”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4.明朝时,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其“道学家”的含义应该是A.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 B.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C.封建道德的楷模 D.东汉时期创立的道教代表5.《礼记》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我国古人强调的“家齐而后国治”观念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 C.个体经济 D.市场经济6.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封建领主把统治中心近郊的土地,分给同族的普通人耕种,称其为“国人。

他们不负担租税,只负担军赋和兵役。

还可以接受军事训练和礼仪学习的教育。

由此可知西周的国人是()A.耕种土地的所有者B.自食其力的生产者C.推广礼仪的教育者D.地方秩序的管理者2.佃农是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有一定的劳动工具及生产和生活资料。

魏晋南北詞时,他们被列入豪强地主家籍,自由受到限制。

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于是封建政权将他们列人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

这一变化()A.增加了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限制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D.减轻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3.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叙述正确的是()4.明洪武元年(1368年),全国产铁总量高达1847.5万市斤。

七年,铁总产量近905.3万市斤,其中官铁占总额的1 /2。

二十八年,内库存铁3743万市斤,故明太祖下令官冶停办,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A.铁矿冶炼水平超过前代B.官营工场水平不及民营C.铁矿经营政策相对保守D.朝廷鼓励民间兴办矿业5.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

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A.官员倡导对洋布进行抵制 B.战争赔款降低民众购买力C.清政府建织布局展开竞争D.男耕女织的格局普遍存在6.1872年,李鸿章招办理海运多年的官员朱其昂办理轮船招商局。

因招商集股困难,半年后进行改组,由买办商人唐廷枢任总办,朱其昂会同办理,使得招商局的招股情况迅速改观。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

这反映了A. 华夏正统的意识B. 家国同构的理念C. 王权独尊的观念D. 国家统一的趋势【答案】A【解析】材料“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华夏正统的意识,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理念,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王权独尊的观念,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诸侯数目减少归于统一的信息,排除D。

2. 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

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A. 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 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 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 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约法三章”是要争取民心,而“律九章”是要巩固统治,这反映了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故选B;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并非法家治国,排除AC;由“律九章”来看,并非无为而治,排除D。

3. 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

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

这一变化表明了A. 中央官制逐步完善B. 赋役负担日益加重C. 经济实力不断提高D. 丞相权力逐渐削弱【答案】D【解析】材料中宰相不是专门从事行政事务,而是随时被皇帝临时任派任务,表明宰相已失去了原来的本职要务,按皇帝的需要委派,体现君主专制加强,丞相权力逐渐削弱,故选D;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赋役负担日益加重的信息,排除B;材料和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信息,排除C。

4. 白居易《琵琶行》中记叙了: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江西省东北部)买茶去。

这可以印证当时A. 商人地位逐渐提高B. 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 饮茶成为唐代时尚D. 江西经济地位突出【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排除A;材料中“移船相近邀相见”“老大嫁作商人妇”,说明唐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故B正确。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历史2024. 01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对河南安阳殷墟文化时期铁三路制骨作坊遗址的发掘中,出土动物骨骼约36吨,主要为骨原料,包括肢骨、下颌骨、角和牙齿等,其中肢骨来源多为家养动物。

此外,还发现了骨笄(簪)、骨镞(箭头)和骨铲等成品。

此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当时①手工业生产情况②畜牧业经济发展③工商食官的制度④动物资源的利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尚书一职源于战国,其在汉武帝以前是九卿的属官,职掌皇帝的笔札,地位很低。

武帝、成帝时扩充尚书人数,武帝设四人,成帝又增加一人,分别主“丞相御史事、刺史二千石事、人庶上书事、外国四夷事、断狱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朝A.中央机构决策权力发生转移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尚书成为中央最重要的职官D.丞相权力得以强化3.泼寒胡戏原是一种西域的风俗性乐舞。

在寒冬季节,表演者面戴兽具赤膊结队而舞,互相泼水投泥,以求驱鬼祈福。

武则天时传入中原地区,后逐渐成为群众性的游乐活动。

政治家张说上疏唐玄宗,奏请禁演泼寒胡戏,“乞寒泼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汩泥挥水,盛德何观焉?”玄宗纳其言,泼寒胡戏逐渐绝迹,但其艺术元素被唐人吸收与融合,形成新的舞蹈和乐曲。

据此可知唐朝①民族政策逐渐趋向于保守②社会习俗具有排他性③艺术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④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明初盐场制盐,设立“团煎之法”,实行集中管理,使灶户产盐尽归官收,“其不在团煎并贮于私室者即作私盐”,视为违法。

明孝宗年间,灶丁逃移、盐课缺额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进行盐业改革,盐场丁盐折银输纳,每户不再交盐,自煎自卖。

对以上理解正确的是①盐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革②户籍管理制度日趋严格③利于提高盐户的生产积极性④自由雇佣劳动日趋成熟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梁启超曾说:“律者,永久不变之根本法也;例者,随时变通之细目法也。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A. 铁犁牛耕的推广B. 耕作技术的改进C. 耕牛的普及D. 农业税制的改革2、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3、宋代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这一系列措施的是:A、设立枢密院,分割宰相权力B、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限制武官权力C、创立专制主义的理学,强化儒家思想D、行省制改革,加强地方行政效率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标志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阶段开始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组织基础D、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更为艰难的阶段5、北宋时期,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农业税收B、商业税收C、盐铁税收D、均输法税收6、明代后期的“一条鞭法”改革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削弱了中央集权B、增加了赋税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C、削弱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地位D、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7、以下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 辛亥革命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民主共和的新时代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A. 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B. 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 提倡新道德、新文学、新艺术D. 以上都是9、下列关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描述中,哪一项并非商鞅变法的内容?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B、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实行“连坐法”,加重对人民的压迫D、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 10、在明朝实行的“一条鞭法”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内容?A、将各地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B、征收银两代替实物C、按田亩多少摊派赋役D、取消官吏对百姓的人身控制11、题干: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是在以下哪个事件中?A. 延安整风运动B. 七届二中全会C. 七届三中全会D.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12、题干: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改革开放D.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13、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动了科学和民主思想的传播B. 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4、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长征取得胜利C.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实现了国共合作的第一次高潮D.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5、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儒学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A、推行郡县制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推恩令D、设立太学16、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A、实行三省六部制B、釆用科举制选拔官员C、实行行省制度D、设路、州、县三级地方行政系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一9:30)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陶寺遗址1000余座墓葬情况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葛葬比例关系可反映当时社会结构B.随葬品丰富体现了手工业高度发达C.墓葬等级规格深受礼乐制度的影响D.女性墓葬较少说明男女比例不均衡2.面对人民不满及周兴起的危险形势,曾有大臣提醒纣,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后商被周取代,周特别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

据此可知,周人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从人事角度思考天命C.构建了新型政治体制D.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3.《后汉书》记载了一些地方官员的事迹,如胶东相吴祐,遇到百姓打官司,总是“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

这类地方长官为数不少。

这说明A.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B.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从东汉开启C.东汉基层社会实现了长治久安D.儒家思想影响官员的为官意识4.东晋南朝时,社会上出现了专门研习谱牒之学的世家,其中南迁的贾氏、王氏最为出名。

他们所编的《百家谱》《十八州谐》等,使得朝廷对各地士族有了更多了解。

谱牒的编修A.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适应了当时政府的治理模式C.保障了门阀士族可垄断仕途D.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5.唐朝官府制定了对工匠进行严格培训的制度,按照不同工种技艺难易的程度规定了长短不等的习艺时限;此外,对学艺的工匠也有严格的考试制度,“教作者传家技,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

这些措施旨在A.培养工匠文化素养B.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确保官营产品质量D.提高产品的竞争力6.沈括的《梦溪笔谈》,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学、历史、艺术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多领域。

广东省东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广东省东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广东省东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资料表明,距今约8000—5000年的中国各地聚落遗址外围一般有壕沟围绕,里面的房子排列整齐,中央一般为大房屋;古城遗址往往以规模宏大的宫城为中心,方正规矩;墓葬遗址也普遍排列规整。

据此可知,早期中国文化的特征是A.有容乃大,和谐共存 B.追求秩序,稳定执中C.祖先崇拜,以人为本 D.整体思维,天人合一2.战国至西汉时期,民间曾广泛流行“驰逐”的飞速驰车竞技项目,高速驰车亦成为许多皇室贵族的嗜好,甚至以温良谨慎著称的汉文帝也想尝试飞车疾驰的乐趣。

这反映了当时A.勇进精神影响社会风气 B.皇帝好恶决定竞技兴衰C.耕战结合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交融带来文化重构3.西晋创立了直诉制度,即在京师朝堂外设置登闻鼓,有重大冤屈者可以击鼓鸣冤,直诉中央。

这一制度被南北朝所沿用,北魏太武帝及南朝梁武帝时,都曾发生过击鼓鸣冤的事件。

直诉制度的建立A.推动了律令儒家化进程 B.打击了世家大族的特权C.加强了对司法活动监督 D.改善了基层治理的成效4.表1开元至天宝时期(713—756年)户口数(部分)州名户数增长率(%)口数增长率(%)密度(人/平方公里)常州102631 384.5 690673 518.8 81.5苏州76421 544.4 632655 1061.4 45.8杭州86258 182.2 585963 281.2 72.3台州83868 1174.0 489015 1282.0 40.2湖州73306 418.6 477698 525.0 74.1据表1可推知,这一时期A.户籍管理的水平显著提高 B.政局动荡带来人口南迁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D.赋税制度实现根本变革5.元代许多儒生或在民间以私塾的方式教学,编撰一些后世儒家用以启蒙的教科书;或悬壶济世,将复杂的医学转化为可行的方剂之学;或将数学理论转变为可行的算学口诀,甚至发展出珠算类的简易计算工具。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1.历史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 至2 页,第Ⅱ卷3 至4 页,共100 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 卷(选择题共48 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 题,每题4 分,共48 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关心两大实际问题: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

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出汉朝()A.限制富商大贾C.禁止民营商业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D.限制官员与民争利3.宋朝时,某学派倡导:不读书,专做打坐功夫。

假托圣人之言,迁就解释文意。

该学派代表人物是()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李贽4.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办事程序。

据此不能得出(A.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C.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5.1840 年,澳门的葡萄牙人、美国领事等告诉林则徐,英国即将对广东发动战争;林则徐认为这是“谣言”、“虚张”。

上述史实反映了()A.英国国力不及中国而采取的恫吓策略B.葡萄牙排斥英国而力图垄断东方贸易C.美国为取得在华优势地位而抵制英国D.林则徐以天朝上国观念判断中英关系6.1882—1894 年,上海12 家丝厂工人9600 人中女工占90%以上。

一些开办的轻工企业也相继雇用女工。

据1893 年《北华捷报》估计:有一万五千或两万妇女被雇用,从事清理禽毛以便载运出口,清拣棉花与丝,制造火柴与卷烟。

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 三 历 史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时期有“削木为鐻”(鐻,支撑钟的木制结构)的故事,描述了匠人从“斋以静心”到选材再到完成的制鐻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去功利、去智巧、去我的地步,然后才能入山林、观天性,“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该故事A .反映了佛家的心外无物 B .映射了尊法敬天的社会理念C .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 D .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2.东汉前期,经过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较西汉有了更大的发展,但官方统计的人口数字仍未恢复到西汉的水平。

其主要原因是A .自耕农经济衰退 B .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C .统治区域的缩小 D .地方农民起义的频发3.《唐律疏议》确认了以下量刑原则。

这些原则A .彰显了皇权B .体现了唐律的严密C .践行了礼制D .维护了家族的利益4.辽太祖立国后“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金世宗令人译《五经》,“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西夏虽以佛教立国,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从辽、宋、金输入汉文典籍以满足阅读需求。

上述现象反映了A .多元一体的格局 B .儒学正统秩序的重建C .文化认同的理念 D .崇文尚读风气的盛行5.1874年,王韬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创办《循环日报》,宣传“天下之治,以民为先”“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等主张。

这表明王韬A .立足国际视角践行洋务新政 B .已经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C .借助舆论宣传凝聚革命力量 D.仍未突破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6.图1为1887~1921年中国生产资料进口额在进出口贸易差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2023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带答案与解析

2023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带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下图为河南郑州一处古代人工冶铁的遗址。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类似的遗址年份不应该早于且最接近的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晚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工冶铁技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在已知的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

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

商周时期最主要的金属冶炼技术是青铜冶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年代,折成世纪计算正确的是:A.公元前一世纪B.公元前二世纪C.公元前三世纪D.公元前四世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的统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政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攻齐,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三世纪。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观察下图,中央政府对于图中箭头所指地区的管辖最早形成于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域的有关知识。

图片中箭头所指为西北部地区,即我国古代狭义的西域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地区经张骞沟通,加强了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汉宣帝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进行管理,大大加强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影响力。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三项不是最早,排除。

选择题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不包括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根所指的这三种机械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其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对欧洲科学技术的传播、精神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指南针被用于航海事业,为欧洲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进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考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1.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 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

这一趋势表明了()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 B.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C.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 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2.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C.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3.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

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至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儒学体系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5.1670年,康熙颁布十六条箴言,意在总结儒家思想的道德价值。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B.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 宋朝实行中书省制D. 明朝实行内阁制度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 新文化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领域的革新3、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A. 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B. 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限制私人海外贸易C. 主要通过广州一口通商D. 对外贸易完全自由开放,没有政府管制4、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能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张之洞D. 严复5、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措施?A、分封制B、郡县制C、井田制D、族田制6、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主要反映了:A、文化统一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军事扩张的需要D、选拔官吏的需要7、【题目】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思想,它主张以“道”为本,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思想属于以下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8、【题目】20世纪初,一场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场变革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以下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B. 以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C. 加强了国际分工,促进了全球贸易D. 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体系形成9、关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科举考试始于唐朝,止于清朝末年B. 科举考试主要考察的是武艺和体能C. 科举考试对所有社会阶层开放,包括平民百姓D. 科举考试的内容仅限于儒家经典 10、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第一个实质性步骤是什么?A.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C. 欧共体的创建D. 欧盟的正式成立1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长泰一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注意:1、本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

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 C、郡县制 D【答案】A考点:分封制。

图片中的甲骨文都是与分封制有关的字,如“戎”代表的是分封制下为保卫王室而进行战争所用的武器,“从”反映的是分封制下诸侯需要随从周天子作战,“王”、“国”、“侯”是指的分封制下的等级和诸侯国,故选A。

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B考点:秦朝专制主义主义集权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始皇帝嬴政,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说明秦始皇创立的制度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这种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本题选择B项;AD影响不深远;C不是秦始皇创立。

3、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

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唐朝中央机构的运行情况。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4.0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龙山文化的考古发现中,夯土建筑技术以及使用该技术所筑的城墙仍属个别情况,但在山东豫东豫北和豫西都发现了类似的城墙。

这些发现可实证当时A.文明交流已超越区域界限B.各地风俗文化趋于相同C.公共防御设施已得到普及D.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立2.表1为西汉宣帝、元帝在位时发布的部分诏令。

其内容在客观上反映出表1A.西汉王朝的统治处于鼎盛时期B.国家仍拥有大量的土地C.因缺少土地沦为贫民的人较多D.政府严格限制土地兼并3.992年,宋太宗在诏书中说,转运使“外分主计之司,虽曰转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职任尤重,物情舒惨,靡不由之”,“凡转运使厘革庶务,平反狱讼,漕运金谷”。

其对转运使职责的描述反映出宋代地方机构的基本特点是A.官吏权力重叠交叉并相互掣肘B.地方官员的权力划分界线模糊C.由中央派员直接控制地方财政D.由中央官员行使地方的司法权4.明朗政府“优礼师儒,教官擺给事、御史”等职,如洪武十五年朝廷以“上海县儒学训导顾彧为户部左侍郎”。

其举措旨在A.推广学校教育B.弘扬儒家思想C.稳定社会秩序D.服务现实政治5.图1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

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图1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6.1902年,中英续议的通商行船条约中,第一次规定“由南、北洋大臣在各管辖境内设立牌号注册所一处,派归海关管理其事,各商到局输纳秉公规费,即将贸易牌号呈明注册,不得借给他人使用,至生假冒等弊”。

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天下一家”的观念已经出现。

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部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来,使人们有了统一的“网络系统”进行沟通。

这个“网络系统”包括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 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部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来”可以推知本题所涉及的”网络系统”应当包括了网络地方和网络部族两个方面。

①禅让制早在夏朝时候就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且与材料主旨干脆联系,故错误解除A选项;分封制度是西周用来联系地方的制度而宗法制度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用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的制度,符合材料主旨,故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渐渐形成的地方管理制度,渐渐被封建王朝所运用,并未被周朝统治者推崇,故④错误,因此C选项和D选项含有④,故分别错误。

2.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 “燔诗书而明法令”B. “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 “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D. “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学问主要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依据材料的问题设问主要针对的是经济方面对于旧贵族的打击。

A选项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文化和法律方面与设问方向不符合,故错误;B选项的内容主要是地方政治举措——郡县制的推广,不符合材料设问方向,故错误;C选项涉及内容是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和推行新赋税制度,是经济的举措,同时承认新兴地主的利益打击传统贵族的利益,符合题意故正确;D选项的内容虽然也和经济有关,但是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非打击贵族,故D选项错误。

3.有学者写道:“并一海内,废封建为郡县,书同文,车同轨,把法度衡石丈尺都划一,又治天下驰道。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命题:河北启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周时期,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

周襄王接受晋侯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

周简王时期,晋国的大夫与周王室争田,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在晋侯的支持下,周王室获田。

据此可知,当时A.奴隶社会土地经营方式确立B.传统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C.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制度缺失D.天子与诸侯经济关系紧密2.汉高祖推行了“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赋税政策;汉文帝即位之后,“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减轻刑罚,化行天下。

可见,与秦朝相比,汉初统治集团A.施政方针出现重大调整B.注重政治经济制度创新C.追求盛世的恢宏与壮美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3. 唐朝时期官员统计表(部分)上表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唐朝A.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B.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C.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初步显现D.统治政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4.1270年,忽必烈将国内商税定为“三十分取一之制”,以银四万五千锭为额。

到1289年,腹里商税增为二十万锭,江南商税增为二十五万锭。

元武宗更是直言:“海道里官粮交运将大都里来的,(是)最打紧的勾当。

”这侧面反映出元朝时A.海外贸易获得长足发展B.全国性道路网初步形成C.南方经济占有重要地位D.白银成为基本支付手段5.徐光启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的学科,便决定与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末试卷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是已经发现的甲骨文中的部分文字,其中直接描述分封制度的是A.四手共抬一物件B.巡行以卫城安全C.阡陌纵横之农田D.执干戈以卫社稷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施行不可以不慬,见有鬼神视之”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其直接因素是当时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B.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C.分封制转为郡县制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4.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名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

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这表明唐代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D.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5.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6.有学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中。

”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印痕有着淋漓尽致体现的是A.《西游记》B.《水浒传》C.《三国演义》D.《红楼梦》7.英国的鸦片商人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获得了“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基辛格《论中国》)的权利。

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A.关税主权B.司法主权C.领土主权D.贸易主权8.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

请判断图中由G到I这段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A.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8题图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D.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9.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D.实业派提出的“实业救国”主张10.“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航海事业B.铁路运输C.航空事业D.电报电讯11.电视台曾经采访了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在他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

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

从以上路线可知,唐和恩老人参加的是A.平津战役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12.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

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②实现了西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③促进了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China 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B.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C.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D.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14.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喻指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喻指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

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喻指A.深圳B.宁波C.海南D.浦东15.《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这表明该法律A.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含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C.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D.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第11题图16.右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 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传染性疾病的肆虐 ③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④17.有学者认为西方文明一个特点就是,它通过与外部民族的接触获得促进自身转变的动力。

下列重要事件,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欧洲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与掠夺 C.文艺复兴的兴起D.工业革命的开展18.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院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主要违背了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学说 A.三权分立说B.自然权利说C.社会契约说D.人民主权说19.右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

请结合所学知识,a 、b 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派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C.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D.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20.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的政策,一些人就讥笑他抄袭了一本书,另一些人称他以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

这“一本书”可能是A.《社会契约论》B.《共产党宣言》C.《国富论》D.《四月提纲》 21.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在我们的头上。

”这是 A.对过去反苏反共立场的辩解 B.对美国过去对德政策的指责 C.为英国外交场合的形象作秀D.对于绥靖政策的懊恢与反思2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

此事始于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第16题图第19题23.1950年法国外长发表声明称“法国政府提议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这一机构同时向欧洲其他国家开放”。

联邦德国总理也说该计划“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

这表明 A.法德两国都倾向于联合 B.法德两国的矛盾彻底消除 C.法德以此来与美苏抗衡D.法德两国摆脱了美国控制24.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25.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下列国际组织的成立不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是26.【加试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

”下列与此观点相符合的评述是 A.对历史的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B.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没有规律可寻C.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D.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27.【加试题】某皇帝在一道谕旨中说:“……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疆尤复任意残害,草菅人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

……”为此,他A.设置了羁糜府州B.平定了三藩之乱C.实行了改土归流D.建立了密折制度第25题图A B C D28.【加试题】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29.【加试题】近代以来,科学的进步与艺术、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有着紧密的关系。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牛顿经典力学影响了启蒙运动的进程 ②光学促进了印象派绘画的产生 ③相对论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进化论影响了殖民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0.【加试题】G20杭州峰会期间,只要写下对G20峰会的祝福,就能在“六和钟声”免费敲钟。

这是六和塔文化公园“助力G20·文明我先行”推出的特别活动。

右图为北京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它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的,为古代建筑的精品。

它是 A.仁寿殿 B.智慧海 C.佛香阁 D.玉澜堂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第30题图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

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的思想有何不同?(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四次转型”中后三次转型的表现。

(6分)32.矛盾和分歧的存在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国际政治的智慧在于如何处理分歧、化解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