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4a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文档资料
第二章 第二节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背斜、向斜、断层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褶皱、断层示意图的分析,学会简单地质构造类型的判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
课前预习:1. 地质构造概念:由 运动留下的“痕迹”。
2. 地质构造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其中,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中间向上隆起的叫 ,中间向下凹陷的叫 。
断层中有 (两侧岩层陷落,中间相对突起)和 (两侧岩层上升,中间部分相对下沉)3.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背斜构造对应的原始地表形态是 ,但由于顶部受到______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而形成__________;向斜构造对应的原始地表形态是 ,但由于槽部受到______作用,岩石坚硬,不容易被侵蚀而形成__________。
断层线上往往发育有______。
地垒常发育成陡峭的_______,地堑常形成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褶皱2.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向斜分别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初期、后期) 3.【合作探究】形成倒置地形(背斜谷,向斜山)的原因。
4.【小结】二.断层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关于图中B处的正确叙述是A.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B.外力作用形成的背斜C.内力作用形成背斜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D.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层2、下列地貌的地质构造与图中A处一致的是A.喜马拉雅山 B.庐山C.渭河平原D.安第斯山3.据图判断()A.1处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条件B.2处的火山喷发可能形成石灰岩C.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4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4、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处在内力作用容易形成谷地B.丁处为断层,地质结构稳定C.在a处采煤易引发瓦斯爆炸D.在b处采煤易引发瓦斯爆炸5、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工程师,试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组成地壳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岩石圈: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一 地壳物质组成(二)矿物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矿物:具有确定的化学成、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
它是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如盐、石墨、石英、铁矿石等。
矿产:在各类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它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 矿物形态: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固态。
最多的是:石英。
4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
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A 岩浆岩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玄武岩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 如:花岗岩 B 1、形成过程: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2、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 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3、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性、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①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 ②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C 变质岩例如: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二、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2020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2
北印
印 度洋
度
-
洋 南印
度洋
19
第十九页,共46页。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 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 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
20
第二十页,共46页。
(1)该海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 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 向流动。(如图一)
6
第六页,共46页。
(1) 副热带 环流:(如图中 A 所示) ①中心:大约在南北纬 25°~30°的地区。
②组成
赤道洋流 :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
共同作用形成
西风漂流:位于西风带内
赤道逆流
:把南北半球的赤道洋流分隔开
7
第七页,共46页。
(2) 副极地 环流:(如图中 B 所示) ①中心:北半球 中、高纬度 地区,大约在 60°N 附近。
是北大西洋暖流的重 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要作用 气候
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 如秘鲁及澳大利亚西
温增湿的作用 海岸的荒漠环境就与
寒流:对大陆沿岸有降 沿岸的寒流密切相关
温减湿的作用
29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环境类型
影响
举例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上
下搅动,把海底的营养 纽芬兰渔场、北海渔 海洋
盐类带到表层,为鱼类 场、北海道渔场、舟 生物
3
第三页,共46页。
01 课前自主 (zìzhǔ)学习
4
第四页,共46页。
[自主梳理] 1.概念 洋流是指大洋 表层海水 常年大规模地沿 一定方向 进 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2.主要意义 (1)促进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 能量交换 。 (2)改变地理环境特征。
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精练: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4a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综合题共44分。
)固本训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风带为()A.东南信风带B.中纬西风带C.东北信风带D.极地东风带答案 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盛行西南风,图中风带为中纬西风带。
2.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 C解析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3~4题。
3.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答案 B解析根据①、②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受两者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4.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答案 B解析气压带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当其被切断时说明陆地上为高压,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如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答案 D解析①气温高,气流上升;根据风向的偏转情况判断该图示意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情况,故⑤处信风带为东北风;②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动力原因(堆积下沉);⑥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
6.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B.华北平原正值麦收C.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D.济南昼开始短于夜答案 D解析结合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知此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可能发生。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课件: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
提示: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相互挤压,使得地
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自主学习 ]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 ________。 (2)表现: ________、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3)影响:使地表变得 ________。 2.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 ________、地球重力能等。 (2)表现:对地表物质的 ________、侵蚀、搬运和________等作用。 (3)影响:使地表 ________。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合作探究 ]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1)写出板块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沟是由于________板块俯冲到________板块之下 形成的,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__________。 (3)________板块周围边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火山带。 (4)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________分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 ________层上,至今仍在运动。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精练: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5a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综合题共44分。
)固本训练在冷空气的影响下,2015年2月20日夜间起,黑龙江省迎来羊年最强降雪。
截至22日17时,哈尔滨持续降雪42小时。
据此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B解析根据“冷空气的影响下、哈尔滨持续降雪”可判断为冷锋活动天气,乙为冷锋图。
2.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哪种天气系统的控制()A.甲B.乙C.丙D.丁答案 D解析此时我国为冬季,大部分地区受冷高压控制,D项正确。
下图为某月3日至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图回答3~5题。
3.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D解析根据图中气压的变化,可以判断①表示暖锋,②表示反气旋,③表示冷锋,④表示气旋。
出现阴雨天气的是暖锋、冷锋和气旋。
4.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D解析“低空辐合”说明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即为“低压”或“气旋”,与④相同。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答案 C解析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持续性降水,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下沉为主,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
下图是北半球某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6~8题。
6.m地的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7.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一般是()A.m、n两地都晴B.m、n两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D.m地晴,n地有雨8.正确反映图中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答案 6.A7.D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天气系统的识别能力以及对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的分析能力。
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精练: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a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综合题共44分。
)固本训练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基础。
地球上已发现的矿物有3 000多种,其中组成岩石的造岩矿物有几十种。
据此完成1~2题。
1.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是()A.矿物B.岩石C.矿产D.矿床答案 A解析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叫矿物。
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矿物的集合体叫岩石。
2.组成花岗岩的矿物是()A.长石、石英、方解石B.长石、石英、云母C.云母、角闪石、石英D.长石、云母、辉石答案 B解析组成花岗岩的矿物是长石、石英和云母。
地壳中的矿物通常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书页’和‘文字’”的岩石是() A.玄武岩B.花岗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 D解析一般来说,形成越早的沉积岩埋藏越深,位于下层,且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因此沉积岩可以反映岩层形成的时间和环境。
4.下列岩石中,其“前身”是页岩的是()A.石英岩B.板岩C.大理岩D.片麻岩答案 B解析由页岩变质而形成的是板岩,石英岩是由砂岩变质形成的,片麻岩是花岗岩变质后形成的,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
下图中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
据此完成5~6题。
5.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A.风化作用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6.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①高压②石灰岩分布③岩浆活动④风化侵蚀作用强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5.B 6.B解析石灰岩和页岩都是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当地时间2015年1月8日,墨西哥科利马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火山灰烟柱高达2 000米。
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
2020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a
16
第十六页,共38页。
(4)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4 分) 答案 (4)如下图所示:
30
第三十页,共38页。
(1)读图 a 和图 b,A、B 两处气压比较,哪处的气压高? B 处。 C、D 两处气压升高的是_____C__处_______。(4 分)
31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2)不同性质的气团,密度往往不同。如果移到某地的气 团比原来的气团密度大,气压随之升高。反之该地气压就要 降低。我国冬季冷空气南下,流经之地的气压会___升__高___。 (2 分)
第一页,共38页。
1
湘教版·必修
03 课后课时 (kèshí)精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2
第二页,共38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56 分;综合题共 44 分。) 固本训练
读“形成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及各种力的示意图”,回 答 1~2 题。
3
第三页,共38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6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满意(mǎnyì)后下载
学资学习网
押题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湘教版·必修(bìxiū)I
内容(nèiróng)总结
No
Image
第三十八页,共38页。
23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12.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 由图甲中气流运动状况知近地面海洋气温低于 陆地,根据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知图甲中②处气温最低。
2020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提示:图中丁处在闭合等压线中是最高值,为高压中 心,而丙处则为低压中心,等压线图中的风向是在水平气 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偏转与等压线斜交,风力的大小取决于 等压线的密集状况,在热力作用下,高温低压,低温高压。
26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1.基本气压场
[知识精讲]
27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180°角
21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解析] 以等压线图为背景材料,考查风向的判断和画
法,以及风力大小的判断。第(1)题,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M>PN,则 O 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在近地面时,风向 右偏,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即为⑥所示;在高空时,忽略
8
第八页,共44页。
02 课堂(kètáng) 合作探究
9
第九页,共44页。
考点 风的形成 [课堂实录]
阅读材料,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 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 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也是历史 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10
第十页,共44页。
(1)此次战争时“东风”难借,说明当时正值____冬____ 季(季节),赤壁地区盛行__西__北____风。
(2) 从 诸 葛 亮 借 东 风 火 烧 曹 营 成 功 , 可 知 两 军 中
_孙__权__、__刘__备___联__军__位于赤壁东侧。
(3)试分析火烧赤壁当天赤壁附近的气压状况、等压线走 向。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复习提纲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应用 对于气候类型判读的试题出题方式非常灵活,如根据气 候特征图、表判断;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已知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判断气候类型;依据景观图、文 字描述或直接根据地名判断等,现总结如下: 1.根据气候特征图、表判断 最常见的气候特征图有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点状 图、曲线图、折线图、玫瑰图、气候资料图表等,如下图所 示:
第三十一页,共34页。
[解析] 第(1)题,根据等温线的排列自北向南水温降 低,说明向南纬度升高,应为南半球。第(2)题,根据等温 线凸向水温高处,说明洋流流经处比同纬度其他海区水温要 低,因此应为寒流。第(3)题,根据前两题的判断,结合洋 流分布规律:南半球寒流应分布在大陆西岸;寒流对沿岸气 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可使该地区出现荒漠景观。第(4) 题,若该海域为太平洋,则此洋流应为秘鲁寒流,是受离岸 风影响而形成的;受其影响,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盐类被带至 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从而形成世界上著 名的秘鲁渔场。
第二十二页,共34页。
(4)图中甲、丙两个气候区的纬度分布有什么差异?为 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答案] (2)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大陆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 流,受不同性质的冬、夏季风的影响。
(4)甲气候区的北界比丙气候区低(约 5°纬度),因甲地区 西靠最大的大陆,东临最大的海洋,冬季风最为显著,冬季 气温较同纬度的丙地区更低,亚热带界线向更低纬度推移。 丙地区冬季风不够显著,冬季气温相对较高。
第九页,共34页。
再由 500 米等高线的分布,即能确定出该河流(G 河)自 N 点 至 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第(2)题,由图中经纬 度可知该地区为非洲(赤道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 气候,终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再加上流域面积大, 支流众多,因此,G 河水量丰富。第(3)题,三角洲形成的 前提条件是水流缓慢,河流的含沙量大,因此,要从这两方 面进行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G 河在入海口附近等高线稠 密,河流流经峡谷地区,因此水流湍急,泥沙不易沉积。然 后再分析河流含沙量小的原因,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有地
2020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
答案:(1)①挤压。 ②甲处岩层形态向上隆起形成背斜;乙处岩层形态向 下弯曲形成向斜。 ③背斜往往形成山;向斜往往形成谷。
17
第十七页,共38页。
(2)原来在沉积岩层受侧向挤压形成褶皱构造的过程 中,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由于背斜轴部产生局部张力,造 成轴部岩层裂隙较为发育,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反,在向斜轴部产生局部挤压力,轴部岩层破坏程度相 对轻微,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较强。在长期外力作用下, 差异性侵蚀逐渐明显,背斜遭受侵蚀的速度较快,向斜遭 受侵蚀的速度要缓慢得多。由于地壳的不断隆起抬升,侵 蚀作用仍不断增强,差异性侵蚀继续发展的结果,使背斜 部位成为谷地,向斜部位转变为山峰。在水平方向上,背 斜部位的中部岩层老、两翼新,向斜部位的中间岩层新、 两翼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根本,最可靠的依据。
10
第十页,共38页。
[思考问题] 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是一样的吗? 提示:不是。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它包括五种 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而构造地貌则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包括 五种主要的基本地貌类型有:平原、盆地、高原、山地、 丘陵等。
③总结褶皱形成时的地表形态。
15
第十五页,共38页。
(2)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分析背斜成 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应怎样判断背斜、向斜岩层的年龄顺 序?
(3)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在背 斜顶部,为什么?
16
第十六页,共38页。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 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答案] (2)绘图略(注:内侧箭头向上,外侧箭头向下)。
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精练: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a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综合题共44分。
)固本训练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字表示的外力作用中,表示搬运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C解析根据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和“侵蚀产物”的标注,不难判断①为侵蚀作用,②为风化作用,③为搬运作用,④为沉积作用。
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图中哪种外力作用?()A.①B.②C.③D.④答案 A解析“水滴石穿”是由于流水对岩石的长期侵蚀形成的,是侵蚀作用的结果。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以上四种地貌景观的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图④为岩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
4.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常见的地貌景观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B解析图②为风蚀蘑菇,受到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常见。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5~6题。
5.甲处的地形名称是()A.喀斯特溶洞B.冲积扇C.新月形沙丘D.火山锥答案 B解析甲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坡度小,河流从山谷携带泥沙到此,流速减小,泥沙沉积形成扇形地貌,为河流冲积扇。
6.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D.第四纪冰川沉积作用答案 A解析冲积扇的成因是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
据此回答7~8题。
7.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答案 C解析我国西北内陆主要是风力作用,而花岗岩体表面千疮百孔显然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8.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答案 D解析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2020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
第四十页,共46页。
2.判读方法 (1)根据河段不同判断河道形状。 一般来说:上游河道多呈“V”型;中游河道开阔,河 床不对称;下游河道更开阔。 (2)根据河道形态判断流水作用。 上游“V”型河道受到流水的下蚀、溯源侵蚀而形成; 中游开阔,河道以流水的侧蚀为主;下游河道更开阔并有 冲积平原,以沉积作用为主。 (3)根据河岸类型判断流水作用。 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2)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 大小为__B_>_A_>__C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 游,则A对应___中__游___河段,B对应__上__游____河段,C对应 ___下__游___河段。
23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 流水的__侵__蚀____、__搬__运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 大,___堆__积___现象越明显。
(4)峡谷地貌。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12
第十二页,共46页。
[知识精讲] 1.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 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 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
13
第十三页,共46页。
14
第十四页,共46页。
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15
第十五页,共46页。
3
第三页,共46页。
01 课前自主 (zìzhǔ)学习
4
第四页,共46页。
[自主梳理] 一、外力作用 (1)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 固结成岩等。 (2)形成地形:形成各种各样的 侵蚀—堆积 地貌。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侵蚀作用横黄断土山高地原山千高沟谷万深壑 (2)沉积作用河河流口中地下区游的的三冲角积洲平原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课时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相互结合成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是岩石圈中最基本的物质单元。
有固、液、气三种基本存在形式最熟悉的气态矿物是天然气,液态矿物是石油和天然汞,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
金属矿:常见的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进一矿物步可划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非金属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其中以能源矿和宝石类矿物最为重要岩石: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一种或几种固态矿物的集合体。
按成因,可以分为岩化石:地层中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及活动的遗迹。
根据它,可以判定地层年龄和古地理环境。
二、地壳物质循环地质循环: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壳物质循环。
其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岩石的转化:C图中,A表示地壳上升,B表示变质作用,C表示外力作用,D表示岩浆冷却凝固,E表示重熔再生。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及其组成物质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能量来源分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为纯大洋板块;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3.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4.板块之间相对运动造成的碰撞与张裂,形成了地表的基本形态。
板块张裂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陆陆碰撞:形成巨大褶皱山系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地区陆洋碰撞:形成深海沟、海岸山脉、岛弧链,如:马里亚纳海沟、安第斯山、台湾岛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三)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层变形或变位第二课时第三节大气环境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运动状况的差异,我们把大气层自下而12(1)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很差,从而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从而使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部分热量。
2020-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湘教版必修1【课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教案【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分析: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
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
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第四,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
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等。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第二章第一节教材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部分教材既是对前面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外部圈层”知识的重要补充,尤其是解释了“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这一原理,同时也是学好整个第一节的基础。
教材内容比较结合生活实际,但出现了较多的陌生概念,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些许难度。
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图片,并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的环节(如阅读、思考等)。
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初中阶段基本没有学习过,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同时知识本身的难度也大,对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由于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知识具有新鲜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护作用;理解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根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示意图认识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结合“大气的温室效应”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题组演练] 读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完成(1)~(2)题。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1)图中数码代表沉积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字母代表变质作用的是( )
A.a
B.b
C.c
D.d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解析] 本题通过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考查对岩石 种类的认识和对导致岩石间相互转化的作用力的理解,图 中的①是由重熔再生作用形成的,所以其是岩浆;②由① 形成,所以其是岩浆岩;③由外力作用形成,所以其是沉 积岩;④由变质作用形成,所以其是变质岩。图中的a指向 变质岩,为变质作用;b指向沉积岩,为外力作用;c、d 指向岩浆,为重熔再生作用。
第十三页,共33页。
考点 地壳的物质循环 [课堂实录]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 石,美丽的雨花石中常可呈现各种山水、人物、鸟兽、树 木等景象,使人遐想联翩,思绪万分,非常漂亮,主要产 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及仪征市月塘一带,有“石中皇后” 之称,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内容(nèiróng)总结
湘教版·必修I。物质循环。01 课前自主(zìzhǔ)学习
No Image
第三十三页,共33页。
第十九页,共33页。
第四,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转化为岩浆的 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必然经历变质的过程。因 而有变质作用才可能形成岩浆,但这个变质过程很短,在 转化过程中仅仅是一个短暂的过渡,因此又可以把变质作 用忽略掉,认为各类岩石都可直接形成岩浆。
第二十页,共33页。
2.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
② 和已生成的沉
沉积岩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 2 页第 3 页2.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向斜分别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初期、后期)3.【合作探究】形成倒置地形(背斜谷,向斜山)的原因。
4.【小结】形式岩层形态初期地貌地形倒置(背斜成股,向斜成山)褶皱背斜背斜部受力,岩石疏松,易被,形成-。
向斜向斜_______部受挤压,岩性_______,不易被________,形成_________ 。
二.断层1.观察断层动画演示,描述断层是如何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
画出示意图。
2.【小结】构造产生原因地表形态举例第 4 页类型断层地垒地堑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地貌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隧洞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跟踪训练:1、关于图中B处的正确叙述是A.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B.外力作用形成的背斜C.内力作用形成背斜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D.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层2、下列地貌的地质构造与图中A处一致的是A.喜马拉雅山B.庐山C.渭河平原D.安第斯山3.据图判断()A.1处有良好的地下水第 5 页储存条件B.2处的火山喷发可能形成石灰岩C.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4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4、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处在内力作用容易形成谷地B.丁处为断层,地质结构稳定C.在a处采煤易引发瓦斯爆炸D.在b处采煤易引发瓦斯爆炸5、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工程师,试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_______,乙________,a、b________。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一〕矿物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气态如天然气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液态如石油、天然汞固态如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常见的有赤铁矿、磁铁矿等。
非金属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其中,以能源类矿物和宝石矿物最为重要。
〔二〕岩石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流、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
如砾岩、白岩、石灰岩、砂岩。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二、地壳物质的循环〔一〕地质循环概念: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产生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那么逐渐地消失。
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二〕岩石的转化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 高温熔化 成为新的岩浆。
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岩石圈由 6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 运动 〔运动或静止〕当中,〔2〕板块相向运动,就会 张裂 〔碰撞或张裂〕形成 裂谷 。
精选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复习巩
精选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复习巩固八十四第1题【单选题】图甲为大陆东岸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EF处河床横断面图。
读图回答题甲乙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B、地势西高东低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B、不可能出现结冰现象C、全年流量变化大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示意“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若图中字母和数字序号①~⑥共同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则表示沉积岩的是A、aB、bC、cD、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 )A、径流量大B、来沙量少C、盐度高D、水位低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A、向外海推移B、高度降低C、外坡受侵蚀D、体积增大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 )A、利于海水自净B、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洄游D、不利泄沙排洪【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左图为“某地貌景观图”,右图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左图所示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B、向斜C、断层D、断块山左图中的岩石所属类型与右图中相一致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时,往往表现为( )A、地壳运动对地表造成的影响都极其缓慢B、变质作用不易被人们所察觉C、岩浆活动都对地表造成影响D、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黄土高原是由以下哪种作用形成的( )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
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华北平原正值麦收 C.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 D.济南昼开始短于夜
解析 结合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知此时为北半球 春分日或秋分日,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项可能发生。
2016 年 2 月 6 日 3 时 57 分台湾高雄市发生 6.7 级地震。 据此回答 7~8 题。
7.地震发生的季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与下图相 符的是( )
解析 2 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可排除 A、D 项,B 项 中风带方向错误,故 C 项正确。
16.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 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 b),回答问题。(22 分)
(1)说出 A 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6 分)
答案 (1)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2)B 风带名称为_______东__北__信__风__带_______________。(4 分)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 a 所示位置时,亚洲 季风环流为图 b 中___甲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 的风向为_西__北__风___。(6 分)
解析 气压带⑤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其被切断时说明 陆地上为高压,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北 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如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 答 5~6 题。
5.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2.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 该地位于 30°N~40°N 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 雨,为地中海气候。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 3~4 题。
3.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8.下列气候类型与高雄市相符的是( )
解析 高雄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A 为热带草原气候, B 为温带季风气候,D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 C 项正确。
9.下面图甲、图乙为两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图丙为 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1)甲、乙两图中,代表北京的是___乙_____,代表伦敦 的是___甲_____。与伦敦的 8 月相比,北京 8 月的降水与气温 特点是__降__水__较__多__,__气__温__较__高_____。(6 分)
(2)图丙显示的季节是北半球的___夏__季___,判断的理由 是___气__压__带__位__置__北__移_____。图中 A、B 两地中,代表伦敦的 是___A_____,代表北京的是____B____。(8 分)
(3)由图丙中可以看出,A 地终年受_西__风__带___控制,形 成__温__带__海__洋__性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终__年__温__和__湿__润_____。 (6 分)
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4~15 题。
14.关于 a、b 季风风向、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 为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a 为东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b 为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b 为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季风影响下气候温和湿润 B.b 季风影响下气候高温干燥 C.此时节我国东部高温多雨 D.此时节我国多受寒潮影响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 为东南风,b 为西南风;a 是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此时 亚欧大陆升温速度快,温度较同纬度海洋上高,形成低压, 海洋上形成高压中心,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 作用下形成东南风,在其影响下我国东部高温多雨;b 是 南亚地区的夏季风,此时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越过赤道 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
提升训练 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箭头为大气运动路 线,回答 10~11 题。
10.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①是西南风 B.②是中性气流 C.①是西北风 D.②是冷性气流
解析 根据①②气流在极锋锋面的位置判断,①为中 纬西风,吹西南风或西北风,②为极地东风,为冷性气流。
11.受①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不可能形成的气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高山气候
解析 ①气流对大陆的西岸影响显著,季风气候分布 在大陆的东岸,因此不受①气流影响。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箭头表 示风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2~13 题。
(4)每年 2 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 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____亚__洲__高__压__(_或__蒙__古__—__西__伯__利__亚__高__压__)_______,我国大部分 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___寒__冷__干__燥____。(6 分)
解析 第(1)题,A 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终年高温多雨。第(2)题,B 为东北信风带。第(3)题,图 a 所示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图 b 中甲代表冬 季,东亚盛行西北风。第(4)题,2 月下旬,亚欧大陆仍然 受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12.图中 M 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 M 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3.图中 M 地气候的成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解析 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一般情况下,运动员最能充分发挥其运动机能的温 度是常温 25 ℃左右,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伦敦夏季奥运 会最宜选择在____7____月举办。(2 分)
解析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而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影响, 全年降水分配均匀。丙图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盘踞在 30°~ 40°之间,为夏季,7 月份伦敦气温能达到 25 ℃左右。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 根据①、②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知①为赤道 低气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受两者的交替控制,形成了 热带草原气候。
4.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湘教版·必修I
03 课后课时精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56 分;综合题共 44 分。) 固本训练
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风带为( ) A.东南信风带 B.中纬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 30°N~40°N 的大陆 西岸,盛行西南风,图中风带为中纬西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