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5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课时作业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课时作业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作业5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选择题下图示意世界四地民居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民居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①景观说明当地( )A.气候常年干旱 B.全年温和多雨C.草场面积广阔 D.地形起伏较大3.依据民居特征判断,图中四地降水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塘湾村位于上海近郊,兴起于清朝嘉庆年间,文化遗产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塘湾老街和舞草龙、跳鹬蚌斗舞等民俗文化活动。

在乡村文化式微和城镇化的背景下,上海市政府于2020年起实施塘湾村综合改造项目,建设野生动物栖息地、学生学农基地等。

据此完成4~5题。

4.塘湾村的舞草龙、跳鹬蚌斗舞等地域文化,反映该村所在地( )A.气候炎热 B.降水集中C.湿地广布 D.地势低平5.厦门中学生助手地理研究性小组提议,在综合改造项目的实施中,塘湾村还可( ) A.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大型商城B.鼓励土地流转,保障粮食生产C.寻求国际合作,发展高新产业D.修缮传统建筑,发展城郊旅游“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形象地说出了我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的特征。

早期的“口袋房”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多间北房在最东一间开门,房屋形似口袋;其北屋内南、西、北三面筑有“匚”字型大土坯炕,叫作“万字炕”;烟囱安装在距墙壁半米以上的房西地面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灶屋相连。

下图为满族传统民居平面示意图及其烟囱景观图。

据此完成6~7题。

6.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 )A.隔热效果好 B.材料来源多C.坚固耐侵蚀 D.建造速度快7.“口袋房”的烟囱安装在站面上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烟囱高度 B.减小施工难度C.增强取暖效果 D.防止发生火灾水东古镇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南部,水东古街始建于唐宋,主街道全为青石板所铺,房屋青砖黛瓦,古朴典雅。

“古镇十八踏”是水东古镇的标志,十八级台阶下三个水池,分别为饮用、洗菜、洗衣之用。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含参考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含参考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五)(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据此回答1~2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1.D2.B[第1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当地没有紧靠海洋,所以海鲜产品较少。

当地山货较多,另外根据气候特点可知腌腊制品较多。

第2题,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评剧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

泥草房反映我国东北民居,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骑楼”是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4.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3.D4.B[第3题,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而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第4题,岭南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

]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华民族雍容恢宏、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西安的古朴B.桂林的灵秀C.苏杭的神秘D.拉萨的奇逸5.C6.A[第5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建议用时:40分钟)读下列文化景观图,完成1~2题。

1.上述文化景观在我国黄土高原分布较广的是( )A.甲B.乙C.丙D.丁2.甲图景观显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寒冷B.干旱C.地势高D.雾多1.D 2.B[第1题,黄土高原上因黄土有较强的直立性,所以当地人利用这一特性开挖了一个个的窑洞作为住房,如丁图所示。

第2题,房屋屋顶的形状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甲图中的房屋为平顶,这主要是与其自然环境中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这一特征相适应的。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

据此回答3~4题。

3.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4.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3.C 4.B[第3题,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的结构可知,该地气候湿热,因而最可能位于海南岛。

第4题,船形屋采用下空结构可防潮、防虫鼠,反映了当地潮湿、多虫鼠的环境特点,B项正确。

]“骑楼”是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5~6题。

5.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6.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5.D 6.B[第5题,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而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第6题,岭南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

] 读下图,回答7~8题。

中国园林美国园林7.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方面的差异( )A.空间布局形式B.建筑结构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8.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差异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地域文化的差异7.B 8.D[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第2单元主题5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2单元主题5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理解,通过实地观察和资料收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

二、作业内容(一)作业主题学生需选择自己所在城市或家乡的一个典型城乡景观,对其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二)具体内容1. 实地考察:学生需前往所选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该地点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人文活动等。

2. 资料收集: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变迁等相关资料。

3. 地域文化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分析该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包括但不限于建筑风格、民俗风情、饮食习惯等。

4. 形成报告:将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分析的结果整理成一份报告,报告需包括对城乡景观的描述、地域文化的分析以及对家乡文化的感想和思考。

三、作业要求1. 实地考察要细致入微,记录要真实准确。

2. 资料收集要全面,注重史实和数据的准确性。

3. 地域文化分析要深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4. 报告格式要规范,字迹要工整,语言要流畅。

5. 提交时间:请在课程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地考察记录、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地域文化分析的深度以及报告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将综合考虑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下一课时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尊重,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36张)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36张)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结合区域材料, 认识不同地区地 域文化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
结合实例,说明 地域文化在城乡 景观上的体现。
人地协调观
分析城镇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综合思维
结合有关乡村和 城市景观特点, 分析地域文化的 形成。
导 入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 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 市。
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 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 赤橙黄绿,异彩纷呈。
(2)提示:北京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体现长幼有序
的家庭文化。
(3)提示:该地区冬季寒冷且多风沙,四合院可以挡风御寒;南向开窗大,冬季可
院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
中间,故名四合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 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 ,开一个门。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
练习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剪纸表现的内容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图中 反映出的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苏浙一带景观。 第2题,图中景观为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泽国”的真实写照。江南水乡的形 成主要与区域地形和气候有关,反映了当地年降水量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 错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出行工具为船。 第3题,文化在不同区域有不同表现,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等地,豫剧主要流行于河 南等地,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等地,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 。
形成独特风貌 和个性的城镇
和乡村
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
接下来 请结合以下案例 理解以上知识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
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
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尖、窗大
哈尼梯田
河流—森林—梯田—村寨共同构 成人与自然协调的美丽乡村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01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地坑院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反映出当地冬冷夏热,气候干旱,风沙大,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的特征
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 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土楼还具备完善的 防御功能。一层、二层不开窗户,便于 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处设有瞭望台, 以便了解敌情。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 精神。
食在中国,中国“八大菜系”独具 魅力。凝聚一方自然地理、气候条 件、资源特产、饮食文化习惯等特 色。历史悠久,其烹调技艺各具风 韵,菜肴特色各有千秋。
民间艺术
剪纸
年画 安塞腰鼓
03
踩高跷
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 筑博览”,是中西文化交 融的见证。
“小桥、流水、人家”,江苏周 庄的水乡氛围,展示了一幅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
空间格局
中国古代都城
03
分析我国古代城市和西方城市景观图片, 城市布局有什么不同点?
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君主为中心的思想, 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西方城市中宗教占有重要地位,市中心一 般为教堂。
历史悠久的欧洲城市
建筑风格
中国南方园林 西方园林
比较中国南方园林和西方的园林图片,分析比较中、 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及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时分层作业(五)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建议用时:45分钟)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2.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B.民居的屋顶坡度C.室内装饰D.夏季服饰1.A 2.B[第1题,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差异: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甘蔗;南方因河网密布,耕地地块小,生产规模小。

第2题,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流下;城市功能区、室内装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我国南北方普遍高温,服饰差别不大。

]位于浦东新区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已成为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上海的象征。

据此完成3~4题。

3.东方明珠作为标志性建筑,是因为()A.具有功能性和目的性B.具有稳定的空间位置和足够的高度C.具有历史文化价值D.是特定时代的产物4.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说明上海市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中()A.成功地转移了城市中心区B.优化了城市功能分区C.合理建设和利用了卫星城市D.缓解了新城区的人口压力3.B 4.B[第3题,标志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它的记忆,如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世界上著名的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第4题,浦东新区重点发展金融贸易,其主要作用是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华民族雍容恢宏、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西安的古朴B.桂林的灵秀C.苏杭的神秘D.拉萨的奇逸5.C 6.A[第5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第2单元主题5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2单元主题5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理解,通过实地观察和资料收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

二、作业内容1. 准备阶段:学生需通过图书、网络等渠道收集本地区(以学校所在地为例)城乡景观的历史资料,了解该地区过去与现在的城市与乡村变化情况。

包括建筑风格、街区风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资料收集。

2. 实地观察:学生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调查,重点观察城乡建筑景观的差异,如老街区与新开发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老式农村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差别等。

记录观察结果,并拍照留存。

3. 调研分析: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实地观察的结果,分析该地区城乡景观的特点及变化原因,并探究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

包括文化传承、建筑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

4. 制作作品:学生将调研结果整理成PPT或图文报告,包括对城乡景观的描述、分析以及个人见解和感悟。

三、作业要求1. 真实性:所有资料和实地观察结果需真实可靠,不得虚构或夸大。

2. 完整性:学生需全面地收集资料和进行实地观察,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3. 创新性: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和视角去分析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4. 规范性:作品需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制作,如PPT的排版、图文报告的排版等。

5. 独特性:作品应体现出学生的个人观点和独特见解,展现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作业评价1. 准确性:评价学生对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关系分析的准确性。

2. 创新性:评价学生从新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性:评价学生实地观察和资料收集的实践情况。

4. 规范性:评价学生作品制作的规范性。

5. 美观性:评价学生作品的整体美观度和排版。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批改,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作业质量。

3. 教师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第2单元主题5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2单元主题5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时的作业,学生应能掌握城乡景观的基本特征,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选择自己所在城市或家乡的一个典型城乡景观,进行实地观察并记录其特点。

包括但不限于建筑风格、道路布局、绿化状况、公共设施等,并尝试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地域文化调研:学生需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资源,收集关于所选城乡景观所在地的历史、风俗习惯、地方文化等信息,并整理成简短的调研报告。

3. 创意表达:学生将观察记录和调研结果结合起来,以绘画或手绘地图的形式,展现所选城乡景观的地域文化特色。

同时,需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描述自己作品中的景观特点及文化内涵。

4. 小组合作:学生需分组进行项目合作,互相交流各自的作品和调研结果,互相学习,共同完善作品集。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需详细具体,包括但不局限于所观察到的事物及其特征、观察时间、地点等。

2. 地域文化调研报告需真实可信,所引用的数据和事实要可靠,调研的内容要与城乡景观的背景和特色紧密相连。

3. 创意表达时,应充分考虑所了解的城乡景观特点和地域文化,结合个人创意,使用适当的色彩和符号来表达,使得作品既能展示城乡景观的特点,又能反映地域文化的内涵。

4. 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应尊重每位成员的观点和作品,鼓励并接受批评和建议,力求共同提升作品的水平。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阅将从学生完成度、准确性、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意表达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和评价意见,同时也会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反馈。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

课时作业6: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时作业6: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基础巩固下图为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这两种建筑景观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 )A.气候差异B.地域文化差异C.地形差异D.经济差异2.在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附近区域是政治中心,其形成因素为( )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自然因素古人盛赞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据此完成3~4题。

3.“泉城”为济南的别称,该名称源于( )A.黄河流经济南B.泉水众多C.大明湖D.小清河4.最能体现“泉城”特色的城市建筑物是( )A.众多的高架桥B.山东大厦C.泉城广场的泉标D.八一立交桥读图,完成5~6题。

日本东京城市规划示意图5.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A.天人合一的思想B.皇权的至高无上C.民主与法制精神D.城市格局历史的悠久6.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历史因素D.环境因素内蒙古满洲里市(49°35'N,117°29'E)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节点和重要的贸易口岸。

城区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多元性,中俄蒙日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存于城市中。

下图为满洲里城市及建筑风格发展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满洲里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多元性,根本原因在于( )A.不同的城市规划B.建筑条件与技术C.特殊的气候环境D.多元的移民文化8.2017年,满洲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约为2∶26∶72。

满洲里第三产业发达得益于( )A.特殊的地理位置B.发达的房地产业C.便利的水运交通D.先进的科技水平能力提升读我国某地区乡村地区空间分布与海拔关系图,完成1~2题。

1.下列表述和图示对应正确的是( )A.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也就是面积增大的区域B.图示乡村聚落面积与个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C.乡村聚落面积最大区域2013年与1995年相比聚落个数变化不明显D.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2013年与1995年相比聚落面积没有变化2.对图示区域聚落的描述,最可能的是( )A.该区域聚落民居屋顶多平顶B.该区域聚落民居受地形影响较大,注重散热通风C.该区域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不大,最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D.该区域聚落最典型的民居是窑洞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课时作业3: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时作业3: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选择题“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

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韧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读图,完成1~2题。

1.这是一段野外考察游记,影响文中“千脚落地式”房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2.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可能是( )A.团聚状B.条带状C.网状D.棋盘式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多兴建于明末至民国时期,现存1 800多座,为多层建筑,墙体厚实坚固。

更楼(下图)高耸挺立,视野开阔,用于村与村之间的联系,是碉楼中数量较少的一种类型。

据此完成3~4题。

3.除居住外,修建开平碉楼兼备的功能还有( )A.旅游和商业B.供水和通信C.防洪和防匪D.防风和御浪4.更楼适宜建在( )A.村庄中央B.村口山岗C.村后洼地D.水井附近山西省乔家大院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

下图为乔家大院建筑景观。

据此完成5~6题。

5.乔家大院建筑特色与设计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A.院门向东—日落方向B.正房高大—尊卑有序C.屋檐倾斜—冬季防风D.高墙深院—遮挡阳光6.在乔家大院众多传统题材木雕中出现了现代火车,说明( )A.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B.传统文化容易被破坏C.铁路最早出现在山西省D.建造者的想象力丰富着力挖掘、营造城市特色,追求特色之美,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特色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均高于一般城市。

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的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据此完成7~9题。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 作业设计方案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 作业设计方案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城乡景观的特点和构成要素,以及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城乡景观差异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4、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实地观察与记录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在的城市或乡村,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等方面,并拍摄照片或绘制草图。

要求学生记录下观察到的景观特点,以及对这些特点形成原因的初步思考。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国内外著名的城乡景观案例,如中国的丽江古城、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等。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地域文化是如何体现在景观中的,包括建筑形式、色彩、材料、装饰等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分析报告。

3、文化比较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两个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的城市或乡村进行比较。

要求学生从景观的多个方面,如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分析地域文化差异对景观的影响,并制作成 PPT 进行展示和交流。

4、创意设计给定一个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如某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让学生设计一个符合该地域文化特色的城乡景观方案。

方案可以包括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元素等方面,并用文字和简单的绘图进行表达。

5、文化传承与保护让学生调研自己所在地区的传统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可以通过采访当地居民、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信息。

三、作业形式1、观察报告学生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实地观察的结果,包括景观描述、个人感受和初步分析。

2、分析报告针对案例分析和文化比较的任务,学生撰写详细的分析报告,阐述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3、 PPT 展示小组合作完成的文化比较任务,以 PPT 的形式进行展示,每个小组进行讲解和交流。

4、设计方案学生提交创意设计的文字说明和简单绘图,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想法。

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时分层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时分层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分层作业)【基础过关】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市,地处云南、四川两省交界处,气候湿润,因曾拥有盐井产盐并设渡口而得名。

县境南北狭长,东西略窄,水流湍急的关河穿城而过,被称为是中国真正的“一线城市”。

图为盐津县地理位置及县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盐津县形成“一线城市”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特色B.地形限制C.政策规划D.水运便利2.推测盐津县多发的气象灾害主要是()A.地震B.泥石流C.暴雨洪涝D.沙尘暴【答案】1.B 2.C【解析】1.材料中的“一线城市”是指城市形态特点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盐津县位于河流上游的峡谷地带,是由于峡谷地形的限制,使城市沿着河道呈带状分布,B正确。

民族特色与之无关,政策规划不是根本原因,盐津县位于河流上游的峡谷地带,河运条件没有优势,ACD 错误。

故选B。

2.由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泥石流不属于气象灾害,故AB错误;该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植被茂密,沙尘暴不是主要气象灾害,D错误;该地降水丰富,再加上河道狭窄,暴雨过后容易产生洪峰,造成洪涝,故C正确。

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民族文化多元,形成并保留了大量的特色传统村落,云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更受茶马古道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茶马古道源于秦汉时期,沿线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车辆无法通行,是一条以骡、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

下图示意云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传统村落数量呈现负相关性最不明显的因素是()A.人口密度B.人均GDP C.距行政中心D.路网密度4.在茶马古道沿线地区形成并保留了数量较多的传统村落,其原因是该区域()①水资源丰富②经济水平高③地形平坦开阔④少数民族分布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3.C 4.B【解析】3.由图可知,随着人口密度、人均GDP和路网密度数值增大,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比例(即数量)总体趋势在减小,说明这三者与传统村落分布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A、B、D错误;距行政中心由近到远,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比例(即数量)先增后减,两者负相关性最不明显,C正确。

课时作业10: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时作业10: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C.在一定地域内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D.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读下列景观图,回答2~3题。

2.能够体现“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A.a B.bC.c D.d3.最能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是( )A.a B.bC.c D.d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4~5题。

4.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关键是( )A.提供水源的江河B.受村规、民约保护的森林C.哈尼族的村寨D.层层叠叠的梯田5.哈尼族人村寨的选址,主要目的是( )A.对外交通便利B.避免洪涝灾害C.获得清洁的水源D.观赏梯田美景福建土楼(下图)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

由于种种原因,方形土楼逐渐被圆形土楼所取代。

据此完成6~8题。

6.福建土楼文化,反映出历史上人口迁徙使( )A.人口分布日益均衡B.文化进步推广交流C.汉族分布更集中D.人口分布更分散7.土楼反映了当地( )A.气候湿热B.河网密布C.地势低平D.地质稳定8.圆形土楼取代方形土楼,是由于( )①墙体厚度更大②通风采光效果更好③抵御外敌能力更强④排水效果更好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第9题。

9.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历史C.文化D.经济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五)
(建议用时:40分钟)
读下列文化景观图,完成1~2题。

1.上述文化景观在我国黄土高原分布较广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甲图景观显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寒冷B.干旱
C.地势高D.雾多
1.D 2.B[第1题,黄土高原上因黄土有较强的直立性,所以当地人利用这一特性开挖了一个个的窑洞作为住房,如丁图所示。

第2题,房屋屋顶的形状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甲图中的房屋为平顶,这主要是与其自然环境中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这一特征相适应的。

]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

据此回答3~4题。

3.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
4.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
3.C 4.B[第3题,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的结构可知,该地气候湿热,因而最可能位于海南岛。

第4题,船形屋采用下空结构可防潮、防虫鼠,反映了当地潮湿、多虫鼠的环境特点,B项正确。

]
“骑楼”是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5~6题。

5.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6.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5.D 6.B[第5题,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而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第6题,岭南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

]
读下图,回答7~8题。

中国园林美国园林
7.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方面的差异()
A.空间布局形式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
8.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差异
7.B8.D[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
9.山西省旧城区内有一些老式四合院,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如下图所示。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2)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________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________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3)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

欧美民居与中国民居相比较,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它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解析]民居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民居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关系密切。

欧美民居多单层或两层楼房,
无围墙;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有围墙。

[答案](1)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量稀少。

屋脊呈单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利用。

(2)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3)欧美民居没有围墙。

反映了欧美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的社会文化特点。

古人盛赞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据此回答10~11题。

10.“泉城”为济南的别称,该名称源于()
A.黄河流经济南B.泉水众多
C.大明湖D.小清河
11.最能体现“泉城”特色的城市建筑物是()
A.众多的高架桥B.山东大厦
C.泉城广场的泉标D.八一立交桥
10.B11.C[第10题,“泉城”这一别称源于济南泉水众多。

第11题,泉城广场的泉标最能体现泉城的含义,体现泉城的地域文化特色。

] 下图中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

据此回答12~13题。

12.(易错题)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B.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特点的差异D.政治历史的差异
13.(易错题)下列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
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的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D.丁类桥梁的主要功能为艺术功能
12.A13.C[不了解四幅图片所在地的地理特征和忽略桥梁的适用性是错答的主要原因。

第12题,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条件不同,导致对桥梁建设的难度、造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差异,桥梁最早的功能都是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使桥梁打上时代文化的烙印。

第13题,铁索桥建在西南峡谷环境中;酒桥建在江南水乡环境,要考虑行船、防洪等因素;卢沟桥建在北方平原环境,已经由交通设施转变为旅游景观;风雨桥为建在河流上连接两岸侗寨的桥,现在已成为旅游景观。

]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

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仔细观察有关图片,说出南北方民居的建筑结构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列表说明。

[解析]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

西关大屋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趟拢门,以及独特的布局形式,使其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西关大屋和北京的四合院都是农业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文化的产物。

[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
地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民居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
北方低矮,门、窗户均较小,严实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
南方高敞,门、窗户宽大,通透性好,屋檐
多长廊
潮湿多雨的天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