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 复习题
(整理版)机械运动运动快慢复习题

机械运动 运动快慢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 2、“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 为参照物;“潮起潮落〞是以 为参照物的。 3、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 ,即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4、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 ,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 。 5、请填上适宜的单位或数值: 〔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0 ; 〔2〕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 ; 〔3〕我们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 m。 6、请完成以下单位换算: 〔1〕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物体为0.1mm= nm; 〔2〕人眨一次眼睛的时间约为40ms= s。 7、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二、选择题〔此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8、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木块的长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8.52cm B.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2cm C.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02 cm D.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cm 9、以下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月球绕着地球转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C.空气的流动 D.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 10、一位跳伞运发动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直升飞机 C、自己 D、无法判断 11、关于物理量的单位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时、年、光年都是时间单位 B、 5m/s读做“每秒5米〞 C、1ms比1μs大 D、lnm比1μm大 12、与一只粉笔的直径和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的值分别是〔 〕 A、1cm 和 B、1dm和 C、1m和 D、lmm和 13、1999年5月塞格广场工地上,有一栋高291.6 m的大楼正在施工,下午3时,刮起了大风, 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临近数千人在大街上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 A、乌云 B、地面 C、自己 D、大楼 14、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在2s内的速度一定是( ) A、 B、5m/s C、20m/s D、40m/s 15、客机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50 m/s,对其物理意义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 A、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 B、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s C、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 D、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s 16、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 、2.58 cm、2.58 cm,那么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 A、 B、 C、 D、crn 17、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速度较大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 〕 A、长 B、短 C、二者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D、无法比拟 1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那么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三、实验题:〔此题8分〕 为测量某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出整本书的厚度,记为,然后翻到书的最后一页,记下页码为356,于是他算得每张纸得厚度为:。 〔1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4分) 〔2这种测量的思路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请举一例: (4分) 四、简答题:〔此题7分〕 我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件事:某人说:“去年的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口井突然吹到篱笆墙外了。〞在学习了运动学的有关知识后,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理解的?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复习习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复习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重点复习刻度尺的正确用法2.复习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回顾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方向和速度不变,巩固速度公式的使用4.会根据不同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测量前,观察它的和;测量时,使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刻度尺的和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要在分度值的后面加上一位估计数字;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上。
3.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注意:①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②减小误差的办法有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取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结果是常用方法。
③误差不是错误【练习】1.下列单位换算的算式中,正确的是()A.4.3m=4.3×100=430cmB.4.3m=4.3×100cm=430cmC.4.3m=4.3m×100cm=430cmD.4.3m=4.3m×1/1000=0.0043km2.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窗户的高度约 2 ;(2)乒乓球的直径为 4 ; 3)小明的身高为17 ;(4)一张纸的厚度约70______;(5)人正常步行速度4______,(6)汽车在公路上一般行驶的速度15______;(7)上体育课时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3.某物体直径为125nm,该物体可能是A一个篮球B一个乒乓球 C 一根头发D一种病毒4、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1.65m B.1.75m C.1.85m D.1.95m5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你能读出测量值吗?6.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 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s.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8.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43cm、5.45cm、5.46cm、5.44cm,则此物长应是()A、5.44cmB、5.45cmC、5.46cmD、5. 445cm9.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图210.如图2-2-3所示的方法常用于测量圆柱体直径,则图中圆柱体的直径应为 一根细铜丝如图缠绕在铅笔上,该铜丝直径为 mm.知识点二、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指的是 ,其中 叫参照物.物理学中的运动和静止是 .11、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 .迎面走来的行人B .路旁的树木C .小红骑的自行车D .从身边超越的汽车12.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_______的,长途汽车是_________的.13.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行船时,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剑落水时的位置;当船停靠到岸边后,在所刻记号下方的水中寻找剑,却找不到,这说明 。
机械基础复习题和答案

机械基础复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机械运动的三要素包括:A. 速度、加速度、时间B. 速度、加速度、位移C. 速度、时间、位移D. 加速度、时间、位移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机械运动的基本形式?A. 平动B. 转动C. 振动D. 热运动答案:D3.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不包括:A. 磨损B. 疲劳C. 腐蚀D. 热膨胀答案:D二、填空题1. 机械设计中,________是用来描述零件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答案:应力分析2. 机械传动中,________传动是依靠摩擦力来传递动力的。
答案:皮带3. 机械加工中,________是用来保证加工精度的重要工艺。
答案:定位三、简答题1. 简述机械传动的几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机械传动的基本类型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和蜗杆传动。
齿轮传动具有传动比准确、效率高、结构紧凑的特点;皮带传动适用于远距离传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链传动适用于高速、大功率传动,传动比稳定;蜗杆传动具有自锁功能,适用于垂直传动。
2. 描述机械零件的失效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机械零件的失效原因主要包括磨损、疲劳、腐蚀和断裂。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选择材料、优化设计、提高加工精度、定期维护和润滑等。
四、计算题1. 已知一轴的直径为50mm,转速为1500转/分钟,求其线速度。
答案:首先将转速转换为弧度每秒,即 \( 1500 \text{转/分钟}\times \frac{2\pi}{60 \text{秒}} \),然后计算线速度 \( v = r\times \omega \),其中 \( r \) 为半径,\( \omega \) 为角速度。
计算得 \( v = 0.025 \times 1500 \times 2\pi \approx 78.54\text{米/秒} \)。
五、论述题1. 论述机械设计中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材料选择在机械设计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机械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寿命和成本。
备战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三十六:机械运动

备战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三十六:机械运动考点一:测量与误差1.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 cmB.12.34 cmC.12.35 cmD.12.36 cm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4.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过程是( )A.2.5 m=2.5 m×100=250 cmB.2.5 m=2.5×100 cm=250 cmC.2.5 m=2.5 m×100 cm=250 cmD.2.5 m=2.5×100 m=250 cm5.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6.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小可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小可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小军说:“我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小红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小丽说:“只能减小实验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你同意____________同学的观点.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尽量减小误差?说出两种即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现有一内径2 cm的圆环和一直径为0.6 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这些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一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考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B.9 cm/sC.8 cm/sD.7 cm/s2.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的运动的快慢是逐渐____________(变快/变慢),判断依据是________.照片上B与A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6.6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3.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 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4.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考点三:机械运动与参照物1.如图所示,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草地B.袋鼠妈妈C.天空D.灌木丛2.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图甲).当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每个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运动了的小孩编号是( )A.1号B.2号C.3号D.4号3.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芳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列火车车头朝向一致,则下列关于两列火车运动情况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乙火车停在轨道上,甲火车向前运动B.乙火车向后倒车,甲火车停在轨道上C.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乙火车运动较慢D.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快4.在时速达300 km/h匀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车厢中,座位上的乘客将装满水的纸杯放置于身前的桌面上,杯中水都不会溢出,此时,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也是300 km/h?( )A.车厢B.桌面C.乘客D.铁轨5.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是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B.夏天,稻花飘香C.秋天,秋虫鸣叫D.冬天,寒风凛冽7.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考点四:运动的快慢1.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 m决赛中,前300 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 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300 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B.前300 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C.400 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D.400 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2.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起初兔子以恒定的速度飞快地向前奔跑了一段路程,当它看见乌龟在后面慢慢的爬行时,便骄傲的在路边睡起了大觉,兔子醒来后又匀速向终点飞奔而去,却发现乌龟早已在终点守候多时了.图中的四个选项,能正确描述兔子运动情况的有( )A.B.C.D.3.运动会上某运动员百米赛跑成绩为10 s,公共汽车以30 km/h的速度行驶,非洲草原上羚羊的奔跑速度20 m/s,则这三者的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A.公共汽车、运动员、羚羊B.运动员、羚羊、公共汽车C.羚羊、运动员、公共汽车D.公共汽车、羚羊、运动员考点五:速度的计算1.某汽车以36 km/h的速度行驶了1 h后,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要想在30 min内到达目的地,问:(1)它最后一半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2)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2.春节前,小明与爸爸开车回老家过年,当车行至高速路口时,小明看了自己的手表,发现时间是8:15,当到达老家高速路出口时,小明再看一次手表,时间是9:45,如果全程汽车的速度表都如图所示,高速公路是直线的,则:(1)汽车做的是______________运动;(2)小明回家途经的高速路是多少km?(3)若定安至三亚全程高速路为270 km,如果按以上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3.小明在国庆假期期间随父母乘火车从昆明到丽江游玩.他在网上搜到的昆明至丽江一系列车次,最终决定乘坐的K9682次列车,该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问:(1)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多少km?(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多少h?(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备战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三十六:机械运动参考答案考点一:测量与误差1.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答案】C【解析】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避免误差或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 cmB.12.34 cmC.12.35 cmD.12.36 cm【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 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 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5 cm.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答案】C【解析】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故A正确.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记录数据和单位,只写数字毫无意义.故B正确.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应根据所用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来确定,不是位数越多越准确.位数越多是精确度高,但测量结果不一定准确.故C错误.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单位越小,数值越大.故D正确.4.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过程是( )A.2.5 m=2.5 m×100=250 cmB.2.5 m=2.5×100 cm=250 cmC.2.5 m=2.5 m×100 cm=250 cmD.2.5 m=2.5×100 m=250 cm【答案】B【解析】单位换算的步骤是: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变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2.5 m=2.5×100 cm=250 cm5.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答案】①337.5 ②2.50【解析】左图中,小盘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针在5 min和6 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 s,而大盘指针在37.5 s,因此秒表读数为5 min37.5 s=337.5 s;右图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物体的长度是3.50 cm-1.00 cm=2.50 cm.6.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小可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小可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小军说:“我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小红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小丽说:“只能减小实验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你同意____________同学的观点.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尽量减小误差?说出两种即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丽;(1)选择精密的仪器.(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解析】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可以采用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所以小丽的说法正确,其他说法不正确.7.现有一内径2 cm的圆环和一直径为0.6 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这些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一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答案】①把纸带紧密绕在圆柱形的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为止;②取下圆环,记下纸带的圈数n;③算出n圈的总厚度为S=0.7 cm.纸带厚度的表达式:d=【解析】由分析知,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而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2 cm-0.6 cm)=0.7 cm, 然后用n圈的厚度,除以圈数即可得到纸带的厚度.考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B.9 cm/sC.8 cm/sD.7 cm/s【答案】B【解析】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 cm+5 cm=45 cm,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 s,滑块的平均速度v===9 cm/s.2.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的运动的快慢是逐渐____________(变快/变慢),判断依据是________.照片上B与A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6.6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答案】(1)变快(2)相等时间内,苹果通过的路程变大(3)2.22 m/s【解析】(1)由照片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苹果下落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苹果的运动逐渐变快;(2)可以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进行判断,由于相同时间内,苹果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所以做变速直线运动;(3)BA段的平均速度v===2.22 m/s3.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 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答案】(1)v=s/t;(2)如图所示(3)匀速直线运动(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1分).(图像显示)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解析】(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2)先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如下图所示:(3)根据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美较大;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故答案为:(1)v=;(3)匀速直线运动;4.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答案】(1)运动(2)0.08 m/s (3)慢【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 ===0.08 m/s(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考点三:机械运动与参照物1.如图所示,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草地B.袋鼠妈妈C.天空D.灌木丛【答案】B【解析】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时,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们是运动的;小袋鼠相对于袋鼠妈妈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2.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图甲).当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每个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运动了的小孩编号是( )A.1号B.2号C.3号D.4号【答案】ABC【解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当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若以地面中间的石头为参照物,2号和3号与石头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是运动的;4号与石头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们是静止的;若以路灯为参照物,1号和路灯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选项A、B、C符合题意.3.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芳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列火车车头朝向一致,则下列关于两列火车运动情况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乙火车停在轨道上,甲火车向前运动B.乙火车向后倒车,甲火车停在轨道上C.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乙火车运动较慢D.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快【答案】C【解析】小芳先看到乙车的车头,后看到乙车车尾,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前运动.甲车有三种情况:如果甲车静止,乙车是向前运动的.如果甲车向前行驶,乙车也向前运动,乙车的运动速度比甲车大.如果甲车是向后倒车,乙车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前运动、也可能是倒车但是比甲车的倒车速度小.4.在时速达300 km/h匀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车厢中,座位上的乘客将装满水的纸杯放置于身前的桌面上,杯中水都不会溢出,此时,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也是300 km/h?( )A.车厢B.桌面C.乘客D.铁轨【答案】D【解析】如果以车厢、桌面和乘客为参照物,纸杯相对静止,速度为0,以铁轨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和动车的速度相等.5.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答案】B【解析】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是一种生物现象,不属于物理现象,不是物理问题.不符合题意;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苹果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是声现象,不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是光现象,不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是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B.夏天,稻花飘香C.秋天,秋虫鸣叫D.冬天,寒风凛冽【答案】D【解析】春天冰雪融化,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是机械运动;夏天稻花飘香,是分子运动现象,不是机械运动;秋天虫子鸣叫,是声现象,不是机械运动;冬天寒冷凛冽,吹动树枝摇晃,属于机械运动.7.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答案】D【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步行的人为参照物、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地面、步行的人、停在机场的飞机之间距离变化大致相同,鸟的速度大致相同.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考点四:运动的快慢1.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 m决赛中,前300 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 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300 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B.前300 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C.400 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D.400 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答案】C【解析】由题知,跑到300 m,两人跑的路程相同,∵v=,小明用的时间多,小王用的时间少,∴小明的平均速度小;跑完全程,两人跑的路程相同,∵v=,小明用的时间少,小王用的时间多,∴小明的平均速度大.2.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起初兔子以恒定的速度飞快地向前奔跑了一段路程,当它看见乌龟在后面慢慢的爬行时,便骄傲的在路边睡起了大觉,兔子醒来后又匀速向终点飞奔而去,却发现乌龟早已在终点守候多时了.图中的四个选项,能正确描述兔子运动情况的有( )A.B.C.D.【答案】A【解析】兔子在比赛中的运动情况是跑——睡觉——快跑,即匀速运动——静止——匀速运动,则兔子的s-t图像分三段:先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后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最后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各图像知A符合兔子的运动实际;兔子的v-t图像是:先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后来速度为零,图像与时间轴重合,最后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各图像知,没有符合兔子运动情况的v-t图像;综合分析可知,符合兔子运动情况的图像是A.3.运动会上某运动员百米赛跑成绩为10 s,公共汽车以30 km/h的速度行驶,非洲草原上羚羊的奔跑速度20 m/s,则这三者的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A.公共汽车、运动员、羚羊B.运动员、羚羊、公共汽车C.羚羊、运动员、公共汽车D.公共汽车、羚羊、运动员【答案】A【解析】把运动员的速度、汽车的速度、羚羊的速度,统一单位,比较速度的大小.运动员的速度为:v员===10 m/s.v车=30 km/h≈8.3 m/s.v羊=20 m/s.v羊>v员>v车.考点五:速度的计算1.某汽车以36 km/h的速度行驶了1 h后,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要想在30 min内到达目的地,问:(1)它最后一半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2)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解:根据v=可得,全程的一半为s=v1t1=36 km/h×1 h=36 km;后一半路程中的路程为v2===72 km/h;(2)全程的平均速度:v===48 km/h.答:(1)它最后一半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72 km/h;(2)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48 km/h【解析】(1)已知汽车通过全程的一半的时间和速度,根据公式s=vt求出校车行驶的路程,然后根据一半路程的时间,算出后半路程的速度;(2)已知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 =计算平均速度.2.春节前,小明与爸爸开车回老家过年,当车行至高速路口时,小明看了自己的手表,发现时间是8:15,当到达老家高速路出口时,小明再看一次手表,时间是9:45,如果全程汽车的速度表都如图所示,高速公路是直线的,则:(1)汽车做的是______________运动;(2)小明回家途经的高速路是多少km?(3)若定安至三亚全程高速路为270 km,如果按以上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解:(1)匀速直线(2)根据速度表可以得出汽车的速度为90 km/h,时间为t=9:45-8:15=1.5 h,所以路程等于s=vt=90 km/h×1.5h=135 km;(3)已知路程等于s’=270 m,速度v=90 km/h,所以t′===3 h【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全程汽车的速度保持速度表示数不变,且是直线运动,所以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速度表可以得出汽车的速度为90 km//h,时间为t=9:45-8:15=1.5 h,所以可以根据s=vt求出路程;(3)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利用公式t=计算时间.3.小明在国庆假期期间随父母乘火车从昆明到丽江游玩.他在网上搜到的昆明至丽江一系列车次,最终决定乘坐的K9682次列车,该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问:(1)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多少km?(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多少h?(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解:(1)由表格中数据知,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517 km;(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t=19:05-12:10=6 h55 min=6.92 h;(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v===74.71 km/h.答:(1)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517 km;(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6.92 h;(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74.71 km/h.。
中考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

物理中考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及其测量①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其他常用单位是,1m= dm= cm= mm= μm= nm估测下列常见的长度:课桌的高度是m= cm.一支铅笔的长度是cm= dm 你的身高是m= dm=cm物理课本的长度是cm,宽度是cm②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要做到五会:a.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b.会放:刻度尺与被测边,不要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应另选某一刻度线为“零点”。
c.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要斜视。
d.会读:读数时,除了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数字。
e.会记:记录测量结果应注明单位。
2.时间及其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其它单位还有2、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来测量时间。
①停表的使用计时开始时按动按钮,计时结束时再按动一次按钮。
大表盘上的时间加上小表盘的时间即为计时时间。
3.误差①定义: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值与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我们称为误差。
②减小方法:a.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b.改进测量方法;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4、用哪些特殊的方法可用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1)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例如,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测一枚邮票的厚度(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地图上两点的距离(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的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
例如测操场的长度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一、单选题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9:4,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是()A.1:13B.4:9C.1:2D.3:42.如图所示,中国空军中个头最大,被称为“胖妞”的Y - 20运输机,曾驰援武汉运送医疗物资。
关于该运输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机舱是运动的B.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大C.轮胎较多,停放时可以减小飞机对地面的压力D.轮胎上的花纹,着地时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3.如图空中加油机与“歼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机的状态列队飞行。
若把加油机看作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天空中浮动的云B.地面C.地面上的人D.“歼10”战斗机4.下列对于生活中物理量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三学生小明的身高为15.2m B.教室中一根粉笔重500gC.黑龙江省夏天的气温为55℃D.一节干电池的的电压为1.5V5.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得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分别为18.4cm、18.3cm、18.6cm、18.72cm和18.5 cm,该铅笔长度最接近于()A.18.6cm B.18.5cm C.18.4cm D.18.3cm6.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高约76dm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200gC.吉林省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D.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4km/h7.下列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火箭升空B.跑步的运动员C.爱国运动D.下落的雨滴8.马明在家长陪同下到镜湖划船游玩,下列现象与所用物理知识配对不正确的是()A.马明用桨向后划水,木船就前进--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B.以岸上树木为参照物,马明同学是运动的;以船为参照物,马明同学是静止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C.马明同学看见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光的折射现象D.手能握住桨--手和桨间有摩擦力9.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拉力可能的方向是()A.B.C.D.10.已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且运动8s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大于5m,关于两车运动的s﹣t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D.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11.在物理学中,力和运动正确关系的得出,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历经二千多年。
《好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复习题(1)

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 t=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 .速度恒定不变,与路程及时间无关2.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B .在0~20s 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C .两同学在0~15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在0~15s 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 处相遇3.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A .v v >甲乙B .v v <甲乙C .v v =甲乙 D .无法确定4.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甲、乙两物体分别以5m/s 和2m/s 的速度相对于地面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甲物体作为参照物,乙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A .3m/s ;向东B .3m/s ;向西C .7m/s ;向东D .7m/s ;向西5.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CD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D.汽车在4h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6.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一位同学按选项 A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一位同学按照选项 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3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300m/sB.青岛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C.崂山最高峰巨峰的高度约为113.27m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8.图为滨河大道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
机械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机械基础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机械运动的三要素包括运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四杆机构中,最短的杆称为______,最长的杆称为______。
3. 齿轮传动中,齿数比为1:2的齿轮称为______齿轮,齿数比为2:1的齿轮称为______齿轮。
4. 凸轮机构中,当从动件的位移与时间成线性关系时,凸轮的轮廓曲线为______型。
5.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1. 方向、速度、加速度2. 连杆、曲柄3. 惰轮、主动轮4. 直线5. 摩擦小、效率高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机械运动的类型?A. 平移运动B. 旋转运动C. 振动运动D. 热运动2. 曲柄滑块机构中,滑块的运动轨迹是:A. 直线B. 圆周C. 椭圆D. 抛物线3. 齿轮传动中,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齿轮的传动比?A. 齿轮材料B. 齿轮形状C. 齿轮齿数D. 齿轮润滑4. 凸轮机构中,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从动件的位移?A. 凸轮形状B. 凸轮材料C. 凸轮大小D. 凸轮润滑5.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相比,以下哪个不是其优点?A. 摩擦小B. 寿命长C. 启动力矩小D. 制造成本高答案:1. D2. A3. C4. A5. D三、简答题1. 简述机械运动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描述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3. 齿轮传动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4.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5.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主要区别及其应用场合。
答案:1. 机械运动按运动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运动方式可分为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
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沿直线路径移动,曲线运动则是物体沿曲线路径移动。
平移运动是指物体上各点的运动轨迹相互平行,而旋转运动是指物体绕某一固定轴旋转。
2. 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包括曲柄滑块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常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双曲柄机构用于实现两个旋转运动的转换,双摇杆机构则用于实现两个平移运动的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 复习1
一、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把 叫做机械运
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同一个物体是运
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 。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
运动的 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 为参照物,“人
不觉”是以 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 的,以路旁的树木
为参照物时,人是 的。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 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
以 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 是静止的。相对
于 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
以 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 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 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
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 的。
7.“旭日东升”是以 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 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他看到
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 以
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
卫星是 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
为参照物,空气是向 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 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 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
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
为参照物。
1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
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
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 )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 )
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也有一定的原则,必须使研究的问题尽量简单. ( )
8.物体甲绕物体己做圆周运动,由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始终没变,所以甲没有作机械运动.
(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相对于( )
A.参照物 B.太阳系 C.太阳 D.地球
2.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高山 C.飞机 D.白云
3.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
( )
A.向下运动 B.已向上运动 C.静止不动 D.水平运动
4.法国飞行员在天空中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子弹的条件是( )
A.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相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
B.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不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
C.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不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月亮在云中走”,“鱼儿在水中游”它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云、鱼 B月亮、鱼 C,云、水 D.星星、水
6.坐在直升飞机上的人看见楼房一栋栋向上升,则飞机正在( )
A.上升 B.下降 C.静止 D.都有可能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
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
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的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
8.我们通常所说的“车开了”是以( )。
A.开车司机为参照物 B.坐在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
C.地面为参照物 D.没有参照物
9.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这是因为( )。
A.地球根本没有运动 B.我们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地球运动很慢,我们感觉不到
10.某人在公路上由北向南行走,一辆汽车由他身后向他前进的方向疾驶而过,那么这
个人相对汽车的运动是( )。
A.向南运动 B.向北运动 C.由北向南运动 D.无法判断
11.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突然坐在乙车上的乘客发现站台和甲车都
在以相同速度运动,那么,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车 B.乙车 C.站台 D.无法判断
12.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13.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
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14.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北运动,甲看乙静止不动,若甲、乙都以地面做参照物,
则它们应该是( )。
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 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 D.甲、乙都向南运动
15.(多选)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B.一切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照物
C.参照物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16.(多选)小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乘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岸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 B.以河水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C.以小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
四、综合能力应用(17分)
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
慢相同,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4)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南运动?
五、计算题
1、一 列长为L1m,以V1的速度匀速前进的火车,当它通过长为L2的一座桥时,所用时
间是多少?
2、已知一物体运动,前半路程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该物体全过程的平
均速度?
3、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
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
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通过长1800m的铁路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
时间?(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