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高一人教四13辛亥革命

高一人教四13辛亥革命

结 与 国 之 欢 心
量 官府压榨 中 华 之 物 外债及一 力 切苛捐杂

⑵清政府沦为“工具”,危机四伏——反 清封建统治大势所趋 材料:为了 „„ 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 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 下去了 „„ 1901 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 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 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人 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皇族内阁 客观促进了 , 准备了经济和阶级等条件。
新国家、新国民
• 实行男女平等,提倡自主结婚。 • 天下兴亡,匹妇有责。(《民立报》) • 改称谓,以官职、先生、君、同志取代老 爷、大人——以人格平等否定封建等级。 • 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 • 易服饰。西服和中山装取代长袍马褂。
据材料四和图片,说 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 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 生变化?
10 11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革命党人、立宪派、封建官僚合力产 降低破坏,潜伏失败危机。 物。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纪元:公 历,民国纪年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
别哭,别哭, 快完了,快完了!
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 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
溥仪 载沣
(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
1、政治(革谁的“命”?) ⑴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必然
辛亥革命前, 500 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 就被勒索 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 全年财政收入的 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进一步加强了 对中国的 全面控制和掠夺 。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选择辛亥革命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角度阐述其影响,不少于500字。
3.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不少于300字。
4.拓展阅读:《辛亥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一文,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4.辛亥革命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张和贡献是什么?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设计以下习题:
此外,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小论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将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首先,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民族危机等。然后,讲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强调起义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各省响应起义的情况,以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在讲解过程中,着重强调以下知识点:
1.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
1.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它的导火线是什么?
2.请简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及其意义。
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哪一年?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请列举辛亥革命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贡献。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湖南省新化县第三中学秦爱叔一、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加强师生互动,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之能力。

另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史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知晓,这对我们开展教学较为有利,只是学生对辛亥革命史实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电影电视中有关描述辛亥革命的一些认知,这属于一种感性认识。

我们要真实全面的掌握相关史实,还须进一步学习与挖掘。

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

本课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为总统的原因。

四、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才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

教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有无具备条件2.新授(教学内容)(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条件:投影:图一: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D
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 要是指 (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 C、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指导 D、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C
二、中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成立(辛亥革命的高 潮)
1、概况:时间、国都、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时间:1912年春 (2)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④⑤⑥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维护共和制度
(4)意义: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 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性 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 步意义。
思考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原则。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1)原因: ①袁世凯的两面手腕。
武装起义,……宣传组织工作。 (6)导火索:保路运动。 3、爆发:1911年10月
驱除鞑 虏,恢复 中华
核心
创立民 国
民族主 义
民权主 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度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的主要缺陷有 ( )①反帝目标不明确 ②反封建目标不明确③不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④土地 革命纲领不彻底
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 大。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 性和妥协性。
(1)胜利理由: 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 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 和自由的权利;

4-13 辛亥革命

4-13 辛亥革命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
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907年7月,光 川人之极端反对者,不在借款, 复会会员秋瑾准备 在浙江绍兴发动起 而在借以丧失国权之款;不在路归国 义,不幸事泄被捕, 有,而在名则国有,实则为外国所有。 于15日在绍兴就义。 ——《保路同志会宣言》 图为秋瑾在日本时 的留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武昌起义门 现 为 辛 亥 革 命 纪 念 馆 湖北军政府颁发的武昌起义纪念章
武 昌 起 义 军 政 府 旧 址
辛亥革命 的 迅速发展
南京临时总统府 五色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 统公布施行。 第三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 法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 第四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 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组织法庭审判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 干涉。
——陈天华
末代皇帝—溥仪 (右立者,2岁, 其左为父载沣)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 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 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 不革命。我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 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革命军》 邹容及其所著的《革命军》
中国同盟会总理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
①《临时约法》具有什么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② 《临时约法》确立的国家政体。 资产阶级共和国(五权分立) ③《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④《临时约法》有什么历史意义? 限制独裁;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的要求,具有进步的意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辛亥革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辛亥革命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 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 一代人”应如何理解? 试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 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 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 真正救中国的道路。
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维护民主共和的历程
名称 二次革命(1913) 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4) 护国运动(1916)
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
起因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及“幕 后借款”
孙中山的活动 组织发动讨袁
结果 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
继续反袁斗争
袁世凯复辟帝制
发表《讨袁宣言》《第二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3.四川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又称“四川保路风潮”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 四川人民自办铁路,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要将路权收归,四川人 民奋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造成武昌空虚,为辛亥革命首役 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四、重难点突破
1.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史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 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 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 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 特点。 试答:特点:借鉴性;进展快;曲折性;持久性。
史 料 二 1911 年 在 中 国 建 立 起 美 国 共 和 政 体 的 仿 制 品 , 真 是 荒 唐 可 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 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 的。……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课件]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

—— 邹容、陈天华、章炳麟
组织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兴中会 准备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中国同盟会
军事 准备
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皖浙起义、广 —— 州黄花岗起义
三、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
武汉三镇光复
湖北军政府成立 改号中华民国
各省独立,清政 府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 义为什么 会如此迅 速取得成 功?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现象?
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 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 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 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根据材料4, 说明辛亥革命在 哪个方面对当时 中国社会产生变 化?
1广91州1年黄4花月岗27起日义,是黄辛兴亥等七革人十命发二之动烈前广士规州墓模起最义大,的即一黄次花起岗义起义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 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览表
成立时间 1894 1904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1904 1906
光复会 日知会
主要成份 华侨和会党 留学生和学界
留学生和学界 学界和新军
领导人
阅读与思考:据材料分析,辛亥革 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 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经济工业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 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 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 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 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 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具有进步作用; 首开因人立法之风,具有封建人治主义色彩。
细节4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材料10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 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 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 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 步探索了道路。
——摘自《1787年宪法》
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 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模仿: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共和政体。
超越: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 实行责任内阁制。
《临时约法》规定政体为责任内阁制,又称为议会制 共和制: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责任内阁 制下,作为国家象征的元首——总统,只是处于“虚尊” 地位,一般不掌握实际权力。
细节2 孙中山让位袁世凯
材料6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 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 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 国版“光荣革命”。
——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据材料,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以国会为中心,谈判协商与法制程序相结合 的方式和平转移政权。
——冯天瑜《辛亥革命何以首先在武昌爆发》 材料3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 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四川保路 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据材料2、3,归纳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的有利因素。

第13《辛亥革命》(共43张PPT)

第13《辛亥革命》(共43张PPT)

成立政党、宣传革命、 组织准备——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名称 时间 地点 性质 其他 中国第一个 标志着资产阶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资产阶级革 级民主革命运 命团体 动的兴起 同盟会 1905 东京 第一个全国 总理: 性的资产阶 纲领: 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中国同盟 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历史功绩):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 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件。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 社会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 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 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 动力量。
《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变成“洋 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1.社会条件
——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背景
《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变成“洋 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1.社会条件 2.经济条件
3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
第13课
辛亥革命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为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的全过程。 狭义:1911年(农历辛亥年)的武昌起义。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为什么在19世纪末20 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会掀起这场革命?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6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66张PPT)

物质准备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准备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准备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分散的革命团体广泛建立,以及在
组织准备 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
军事准备
物质准备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准备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准备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分散的革命团体广泛建立,以及在
➢探寻革命之源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探寻革命之源
思考1: 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
革命必要性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 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 就被勒索16亿多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 财政收入的16倍。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A.时间:
1905年
B.地点:
日本东京
C.成员组成: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E.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F.机关刊物: 《民报》
G.性质:
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H.意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
政治: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
政治民主化
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思想 文化:
1.辛亥革命的功绩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
政治: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

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共有两层含义:①推翻帝制;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即同盟会纲领的核心,从理论上解 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问题,对促进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这是孙中山斗争目标的核 心内容。 局限性: ①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 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 ②主张民权主义,但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找不到真正 出路。
中 华 民 国 的 成 立
袁 世 凯 窃 夺 革 命 胜 利 果 实
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资产阶级政党 的建立
(1)建立的历史条件 ①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队伍的壮大(经济基 础和阶级基础) 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③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即革命派形成(组织基础) ④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迫切需要建立一 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时代要求) ⑤孙中山个人的作用
高考地位
1、辛亥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制 的斗争,高考命题常常涉及。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君主政体,是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的一 个影响深远,所以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2、北洋军阀的统治,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新文 化运动,是复习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又一条线 索。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虽然黑暗,但是在经 济领域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文化领域 出现了新文化运动,其中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 代化的第三个阶段,进入了文化领域,要引起 重视。
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1.B。2.A。
二、1.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 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为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答: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提供了阶级基础。

2012级高一历史人教版单元四第13课辛亥革命

2012级高一历史人教版单元四第13课辛亥革命

3、1911年11月下旬
4、1912年元旦
5、1912年春
6、1912年2月12日
7、1912年3月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重点探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人身, 居住,财产,言论……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 起义。
一、辛亥革命分政狂府潮更加腐国败内,:民《族辛危丑机条约》必要性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思想: 民主革命思想、同盟会纲领

(5)组织: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认真复习巩固
按时完成作业。 有疑问处可以提出,可以标划
快乐、高兴、主动
你明确吗?
历史课堂上手机只有一个下场:
反思总结
考试的作用:
查漏补缺,和上一次和初中无可比性 可比的:方法、习惯
应试技巧:
积极暗示←消极暗示 审题宁可多花一分钟,不抢一秒钟
平时需注意:
A级别
课前诵读课文一遍,标划、概括,并提出疑问 课堂及时修改、记忆,解决疑问;有新的生成性问题并解决 课后习题全部完成,掌握做题方法,并能举一反三。
课程标准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概念辨析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 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 列的努力。
组织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0张PPT)

●三、新旧杂陈的中国—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第二组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新建商办企业
新投资总额
年代
数量(家)
年平均增长 数(家)
新投资 (万元)
平均增长(万 元)
1895-1900 104
17
2300
383.3
1901-1911 326
30
8620
783.7
1912-1919 470
60
9500
1187.5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 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 预。…… 十、总揽司法权……
成立皇族内阁(1911.5.1)
谢谢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 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 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
●三、新旧杂陈的中国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第三组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 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 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 帝制。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约法》(1914.5.1)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搅统治权 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 官员。 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 军。 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 襄之。 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族)、 徐世昌(汉)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载泽(皇族);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族); 海军大臣:载洵(皇族) 司法大臣:绍昌(皇族); 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皇族)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6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66张PPT)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2.爆发: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2.爆发: (1)时间: (2)主力: (3)结果: (4)影响: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2.爆发: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 (3)。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探寻革命之源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探寻革命之源
思考1:
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 革命必要性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 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 就被勒索16亿多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 财政收入的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归纳结论: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思考1: 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 思考2: 推翻已有的政权需不需要作充分的准备? 需要哪些方面的准备? 革命必要性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思考1: 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 思考2: 推翻已有的政权需不需要作充分的准备? 需要哪些方面的准备? 革命必要性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思考1: 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
革命必要性
思考2: 推翻已有的政权需不需要作充分的准备? 需要哪些方面的准备? 革命可能性 思考3: 那又为什么偏偏发生在辛亥年? 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革命偶然性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 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 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辛亥革命的背景;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史料分析——合作学习: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
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

2.问题探究——知识升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
题。

3.情境再现——感悟历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
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清国情,增强对中国革命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的深刻认识。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辛亥革命的历史情境,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播放历史视频、展示历史图片、朗读历史文献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同时,我还精心设计了多个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中,更深入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多个与辛亥革命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些问题既包括对辛亥革命基本知识的考察,如时间、地点、领导人等,也包括对辛亥革命背后深层次原因和意义的探讨。通过问题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3.学生能够概括辛亥革命的过程,阐述其历史意义。
4.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相关史实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高其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的历史学科知识水平,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提高其历史感知能力。
2.学生能够认识到辛亥革命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生能够从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中,汲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4.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立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勤奋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一次重大的革命吗?它叫做辛亥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辛亥革命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新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主要过程,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我深入讲解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

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难点分析

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难点分析

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难点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难点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1.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之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2.失败原因(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

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3.教训(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3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3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武昌起义1.背景(1)《□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清政府相继推行“□2新政”和“□3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4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酝酿(1)宣传民主革命思想①主要思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5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②中心:□6上海和日本的□7东京。

③代表人物:□8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等。

(2)创建领导机构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0兴中会。

12中国同盟会。

以孙中山提出的“□13驱除鞑虏,恢复②□11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14创立民国,□15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机关刊物:《□16民报》,将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

性质:近代中国□17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军事准备①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18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19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

3.有利时机:1911年5月,四川爆发□20保路运动起义,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湖北防务空虚。

23武汉三镇。

湖北4.爆发:□211911年10月10日,□22武昌城内新军起义,12日,占领□2411月下旬,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军政府成立。

□特别提醒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

二、中华民国成立1.中华民国成立(1)□11912年元旦,□2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3南京,以□4五色旗为国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中山在内外的压力下, 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 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 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结局
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 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 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 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 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你 的理由?
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历史功绩):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 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 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 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 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经济:解放了生产力——为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 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 用。 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 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 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 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 等自由。 自由平等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 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 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 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 英雄气短,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 望洋兴叹,
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的局限而 功败垂成,
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因软弱和妥协而 饮恨京城。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中国国民党的国父” 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两 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
二十世纪中国三大伟人 之一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宋教仁
1904年
1906年
蔡元培
刘静庵
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核心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同盟会的成立
A 纲领: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 C 意义: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 一个新的阶段
材料1:20世纪初,民族资本 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 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 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社会背景 《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变
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 成为大势所趋
英美法德资产阶级宪法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689年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宪法
政体
国家行政权力核 心 议会多数党组成的 内阁 总统
总统权力大小
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美国1787年宪法
共和制责任内阁 制 总统共和制
小,总统受总理 制约 大
法国1875年宪法
议会共和制(责任 议会多数党组成的 内阁制) 内阁
小,总统受内阁 部长制约
辛亥革命的结局
清政府
任命
袁世凯
进 攻 汉 口 和 汉 阳
支持
帝国主义
外 交 孤 立 经 济 封 锁
政 治 讹 诈
军 事 威 胁
革命党人
施压 革命阵营
立宪派和旧官僚
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孙 中山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
2.经济条件 3.阶级条件
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 宪”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条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记忆技巧(一个条件、两个中心、三个人物)
5.组织条件
成立时间
1894年 1904年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革命团体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日知会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5.军事条件: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
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6.导火线: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的经过
1.爆发 2.发展:
武昌起义
全国响应
3.高潮:成立中华民国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纪年: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 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进步性(口诀记忆法):



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专制 建立共和国,人民得权利 共和入民心,复辟难成立 打击代理人,间接来反帝 促进资发展,风俗有改观
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孙中山(1866_1925)
革命形势的出现
材料:为了……缓和同民族资 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 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 邹容 陈天华 章炳麟 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 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 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