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计算知识点-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2019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2019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第1讲《地球》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已经进入第二轮的复习,考生们在复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小编为大家总结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第1讲《地球》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2019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材料(全)

2019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材料(全)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两地的时区数之差,即为两地的时间差。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 之和,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2)根据东早西迟的道理,采用东加西减的算法,求出某地时间。即已知东边地方的时间,减去时差,便得出西 边某地的时间;反之,已知西边地方的时间,加上时差,便得出东边某地的时间。 (3)在相加的过程中,如出现结果大于 24 小时,那么要把得数减去 24 小时,日期加上一天;反之,在相减的过 程中,如出现不够减的情况,那么要加上 24 小时来减,日期要退后一天。 3、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首先要明确东、西十二区的位置,即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 侧。由于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都比西十二区早一日,因此,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日; 反之,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日。 4、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是认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 纬 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 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由此可见,黄赤交角是认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黄赤交角 与其产生的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图式表示: 5、太阳高度就是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也就是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对于某一地点来说,太阳位于 头顶时太阳高度为 90°,而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时,太阳高度为 0°。就全球而言,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为 90°, 从这里开始向两侧降低;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正午太阳高度可用公式计算,如果出现负值说明在地平线以下 (此处太阳还没有升起来)。 6、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列表如下:
日 期 3 月 21 日和 9 月 23 日 直射在赤道上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北半球春分日(3 月 21 日) 北半球秋分日(9 月 23 日) 6 月 22 日 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12 月 22 日 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核心精要】日期的变更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核心精要】日期的变更
温馨提示 日期的变更关键在于自然日界线与人为 日界线的区分,其区分的方法为:
(1)自转法:自西向东或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日 期减去一天的为人为日界线,加上一天的为自然日 界线。
(2)时间法:根据时间计算结果为0时的经线为 自然日界线。
,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
,取两数之和。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核心精要】地方时与区时
5.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
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 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变式演练】变式01 时间的计算(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北极村(北纬53.5°,东
经122.5°)位于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区域的一个村
庄,一年中白昼最长达17个小时。完成下面小题
2.北极村冬至日日出时的北京时间为( )
√ A.3:30
B.8:20
C.8:30
√B.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达60 C.冬至日到夏至日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D.夏至日有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1.北极村与北极圈相差13个纬度差, 同一经线上,每差一纬度差,距离为111KM, 故相距1443公里左右,A错;北极村位于北回 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每年夏至日时距离太阳直 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H=90- (53.5-23.5)=60°,B对;北极村位于北半球 ,冬至日,昼长最短,夏至日,昼长最长,从 冬至到夏至,昼一直变长,C错;极圈到极点范 围才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极村位于北回归线和 北极圈之间,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故答案 选B。

2019年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Ⅱ全册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9年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Ⅱ全册复习提纲(精华版)

人教版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

主要因素有: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3、人口增长模式:1)“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①原始型: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②传统型: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2)“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当前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严重的人口问题出现。

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简述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①劳动力不足;②养老负担加重。

对策:①鼓励生育,接纳移民;②鼓励老人再就业,完善养老制度。

4.简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①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低下;②求学、就业竞争压力增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对策: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经济。

5.说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三种类型:①增长型(青年型);——“高-低-高”模式(过渡型)——人口问题:增长过快②静止型(壮年型);——“低-低-低”模式(现代型)③缩减型(老年型)。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人口问题:老龄化1.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为“人口爆炸”(越来越快)。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重点知识梳理二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重点知识梳理二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重点知识梳理(下)区域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区域划分,有无明显界限)(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对农业: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长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对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1)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2)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高考地理二轮总结复习重点必背知识

高考地理二轮总结复习重点必背知识

2019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要点必背知识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

查词典地理网为大家介绍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要点必背知识,请大家认真阅读,希望你喜爱。

一、与地点相关的特别现象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天气热带雨林天气大概散布在赤道至南北纬 10 之间的地域,受纬度地点和大气环流的影响,拥有终年高温多雨的天气特点,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尼等地。

其实,远离赤道的地域,只需气温、降水等达到必定数值也能够形成热带雨林天气,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地峡东北部。

2、赤道地域的热带稀树草原天气热带稀树草原天气大概分布在南北纬 10 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天气的南北双侧,是因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形成的。

赤道穿过东非高原,当地域理应为热带雨林天气,但因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平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原天气。

3、沿海地域的热带荒漠天气一般而言,沿海地域降水许多,内地地域降水较少。

但因为受地形、洋流等要素的影响,沿海地域也有降水较少的天气种类散布。

如南美安第斯山西侧的阿塔卡马荒漠、澳大利亚西侧的维多利亚大荒漠、撒哈拉第 1 页以南的非洲西侧纳米布荒漠。

其实,北半球低纬度大陆西侧热带荒漠天气的形成也离不开这个要素。

4、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天气温带大陆性天气一般散布于温带大陆的内地地域,距大海较远,干旱少雨。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东侧,东西距大海都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处位于安第斯山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拦而降水稀罕,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天气。

5、大陆东岸的温带大海性天气温带大海性天气散布在南北纬 40~60 大陆西岸。

主要散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很多人误认为温带大海性天气只散布在南北纬40~60 大陆西岸。

事实上,只假如温带地域,又常年遇到西风的影响,常年有暖湿空气从大海上吹来,就能够形成平和多雨的温带大海性天气。

2019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备考复习课件14.ppt

2019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备考复习课件14.ppt

(二)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1.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 经济、社会、历史、行政等四方面的影响。它们的 影响如下图所示:
2.各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 ①距市中心的远近(见下面图表)

②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 色。
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 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以市中心附近 住宅的衰落为例:
(4)行政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 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 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例1:(2011·河南省五市第二次联考)下图为“印度某 城市(由西至东相距25千米)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统计 图”。读图回答(1)~(3)题。
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M处的外围,N处人口密度与 楼高比周边地区高,为甲城市的卫星城;乙城市P处 人口密度与楼高最大,为中心商务区;由1982~2000 年人口密度变化可以推断,乙城市处于城市化加速发 展阶段,尚未形成卫星城。
答案: (1)D
(2)B
聚焦点二 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及如何合理规划城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 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 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 是( )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知识点

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知识点

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知识点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知识点(一)1.工业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2.工业的产出产品和三废.3. 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4. 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①原料种类和利用率②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识、技术5.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6.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7.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①替代,减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达,重要④自动化,劳动力素质。

8.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①国防②政策③个人偏好④工业惯性9.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10. 企业增长的战略①横向一体化②纵向一体化③多样化11.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①由近及远扩张②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12.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①代理商②销售公司③组装公司④生产公司⑤研发机构⑥全球经济13.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①生产的联系②非生产的联系③信息的联系14.工业集聚的优势①共享基础设施②交流协作③降低运费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15.工业分散的原因①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小②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16.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①自发形成②规划形成17.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点①发育低(食品工业)②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18.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区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场广阔19.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20.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①发展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发展科技⑤消除污染2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①中小企业②轻工业③生产分散④资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业化2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①人员高水平②增长速度快③研发费用高④面向世界市场23.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24.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25.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26.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27.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28.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29.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30.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知识点(二)1.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2.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4.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5.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6.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7.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8.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9.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 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10.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11.珠江三角洲的三基渔塘甘蔗、果树、桑蚕、鱼.12.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13.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 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14.火山结构地震的构造火山通道、火山口、火山锥;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震级、烈度15.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文档资料

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文档资料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查字典地理网小编带来了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希望能在二轮复习之前给大家一个方向,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地理复习基本按着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侧重于梳理和巩固基础知识的第一轮复习,因为知识点较多,相关的知识点又分散,所以第一轮复习只能是逐章、全面、系统地复习《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辅以相关地理单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二阶段是侧重于抓住重点、突出主干、形成网络、培养能力的第二轮复习。

主要目标是:一、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加强对知识薄弱环节的突破,并对知识进行重组,形成重点知识点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联系;二、专题的突破,形成对不同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使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应遵循巩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则。

这是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综合为主的要求。

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

大概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以专题为主要表现形式,专题复习主要就是通过变换角度,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归纳,图文转换,纵向递进,横向迁移,重新编织所学知识,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

专题复习不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而是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近年来地理高考由于受题量和考试时间的限制,在考查的知识面上,一是既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也不追求章节的高覆盖率,二是主干知识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在试卷中的测试率很高。

以下是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王姗姗老师给予的二轮复习策略指导:一、一定要专研《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只有分析其在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失。

二、一定要注意对自己心理素质的培养大多地理生经过前期数月的紧张复习,身心俱已疲惫,学习热情有所下降。

这时,许多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期盼高考尽快到来,及早结束这种痛苦的煎熬另一方面,随着高考的不断临近,由于惧怕高考失利,又希望高考不要到来,每天都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中,心神不定。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2019年高考已经进入第二轮的复习,考生们在复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小编为大家总结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第1讲《地球》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2019年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

2019年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二轮专题一等值线和图表信息的判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8.(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

(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通过地球球心的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

(4)①地为寒、暖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②地为上升流海区,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BDDD C A B B 答案C CA B C14 23 18 24 19 题号22 15 20 16 25 17 21ACDACBBBACCB答案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6.(10分)(1)a:105°W(2分)b:165°E(2分)(2)(23°26′S,120°E)(2分)(3)旱季(2分)(4)南回归线及其以南(2分)(2)B(2分)27.(10分)(1)B(2分)(3)③(2分);与①④相比,③位于港湾内部,风平浪静,有利于船舶停靠;(2分)与②相比,等深1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线密集,港阔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进出。

(2分)28.(12分)(1)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

(2分)(2)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4分)(3)水能河流水量丰富地处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3分)(4)铁矿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_间计算专题复习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_间计算专题复习
算一算
区时的计算步骤 ①定时区,②定区时,③定向,④定差,⑤定值 1、已知经度,计算时区 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商……余数 余数>7.5,商进1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余数<7.5,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2、已知某地区时,推算其他区时
东加西减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复 习:间 计算专 题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复 习:间 计算专 题复习 (最新 版二轮 专题复 习:间 计算专 题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172.5ºE 180º 172.5ºW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东12区 西12区

时间不变;日期加1天。
A、它是人为规定的, 原则上是180° 经线
B、国际日期变更线(日 界线)并不完全与180 ° 经线重合,出现了三处 弯曲,穿越180度经线 日期并不一定改变。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复 习:间 计算专 题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复 习:间 计算专 题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4、计算步骤:
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强化训练
例1、北京时间为15点时,赤水(106°E )地方时是? 14点4分
例2、已知75°W的地方时是12点,乙地
的地方时是9点40分,问乙地的经度是
多少?
110°W
知识回 顾
经度的分布与时区的形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复 习:间 计算专 题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复 习:间 计算专 题复习 (最新 版本) 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计算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理化、生物等等学科。

小编准备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计算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
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
cosф=1670cosфkm/h;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夜半球h0,晨昏上h=0。

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
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8.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
/2=24-夜长 /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

6℃;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③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11.气压梯度计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12.河流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1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6.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计算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