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与我国大飞机产业发展的适用性分析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作者:杜啸森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8期【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理论之一。
它以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为基础,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未曾涉及的问题。
其主要贡献在于,为政府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贸易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本文从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出发,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在美国出现了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为分析工具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条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综述由于在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模型的扩展研究中,大部分得出了否定的结论,所以,胡昭玲把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条件归纳为三类:一是前提条件,战略性产业要具有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二是约束条件,国内寡头垄断企业的数目不能过多,进入战略性产业有长期的较高的进入壁垒,该行业有限地使用瓶颈资源,实施战略出口政策时应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政策的实施并未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本国政府决策不被利益集团左右等;三是经济体制条件,即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胡涵钧、王作维(2005)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中的外部经济理论出发,认为我国应该采用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工具是研发补贴。
黄先海、谢璐以汽车产业为例比较了研发补贴和出口补贴,认为R&D补贴是优于出口补贴的政策工具,并且我国政府向企业提供的补贴大大低于最优水平。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作者:刘弘扬黄古博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22期内容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理论之一。
它以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为基础,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未曾涉及的问题。
其主要贡献在于,为政府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贸易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本文从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出发,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20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在美国出现了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为分析工具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减少了许多与WTO有关协议不一致的行政干预或政府干预。
但是,选择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并非政府不能干预,相反,加入WTO要求政府具有更高超的干预手段,促进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战略性贸易政策便是值得探讨的手段之一。
战略性贸易政策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由加拿大经济学家布兰德(J.A. Branded)、斯潘塞(B.J. Spencer)和克鲁格曼( P. R. Krugman)提出的,该理论突破了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政府对本国产业和企业发展进行适度干预的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运用关税、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5期 07 第2 9卷 总 第 1 1 6 期
商 品 运 与养 护
S O A E T A S O T TO TRC RNPRA N I
& RESERV AI F O, IE T N t D I O O CR T S I O P
l t n ti al er a n on tf d t e y e e t e eI p n a e h or r c n d v o me t
一 一 s a e C r d p c i C n ’ s r c a e n y tr t gi t a e oI y n hi a s e vi e bI a aI si i S
a b o t r t h s u p i n t a h e s n c n ai s i p i i l , t e t e r t r n f i h t e o k s a t wi h t e a s m t o h t t e p r o o t n m l c t y h h o y s a ti g o f w t h t a i i n c m a a i e a v n a e a d t e p r o o p r r m t eC i a S a t a i u t o , i s e tw o e r d t o o p r t v d a t g n h e s n c m a ef o h h n ’ c u l S t a i n n pc h s s r i e b i y n C i e e e v c a i t i h n s . 1
我国大飞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大飞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飞机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的大飞机产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大飞机产业的发展战略,以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大飞机产业经历了从欧洲到美国,再到亚洲的迁移。
其中,美国和欧洲凭借强大的技术和品牌优势,长期占据全球大飞机市场的领导地位。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全球大飞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我国大飞机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生产能力。
2017年,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在大飞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大飞机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我国大飞机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还采用访谈法,对业内专家和从业者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他们对我国大飞机产业发展战略的看法和建议。
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大飞机产业在材料、制造、航空电子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与国际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市场前景方面:随着国内航空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大飞机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政策法规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大飞机产业的扶持力度,在税收、信贷、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同时,完善相关法规体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为大飞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飞机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
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政府应加大对大飞机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规体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适用性分析
量 的 扩 大 , 现 了 规 模 经 济 从 而 能 够 得 到 额 外 的 租 , 而 使 实 从
府 积 极 运 用 补 贴 或 出 品 鼓 励 等 措 施 对 那 些 被 认 为 存 在 着 规 战 略 性 贸 易 政 策 的 目的得 以 实 现 。具 体 来 说 在 战 略 性 贸 易 模 经 济 、 部 经 济 或 大 量 “ ” 某 种 要 素 所 得 到 的高 于 该 要 政 策 的 规 模 经 济 假 设 中强 调 了 三 点 即边 际 成 本 递 减 或 平 均 外 租 (
成立 所 必 要 的 条 件 , 了 它 们 该 理 论 就 不 成 立 。而 实 施 条 有 以 下 几 点 : 少
件是指战略性贸易 理论 在实 施 过程 中要 注 意 的约束 条件 ,
() 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 1成 关 于 对 成 熟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约 束 无 论 是 在 B ad r, rn e
只有 当 一 个 产 业 存 在 着 加 强 的 外 部 性 时 , 国 政 府 才 一
能 通 过 干 预 减 少 技 术 外 溢 产 生 的 外 部 性 对 一 个 企 业 的 影
响 , 得 企业 通 过 技 术 研 发 获 得 的 收 益 积 极 性 不 被 受 到 大 使
的 负 面 影 响 , 而 减 少 这 些 企 业 或 行 业 的 私 人 成 本 和 社 会 从
2 战略性 贸易政策 适用条 件分析
一
个 理 论 政 策 能否 适 用 就 应 该 从 一 个 理 论 政 策 的成 立 如 果 没 有 处 理 好 很 可 能 会 影 响 战 略 性 贸 易 政 策 的 效 果 有 时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出现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以及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内容、实施条件和对其正、反两方面的评价的介绍,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最终给予政策建议。
标签:战略性贸易政策规模经济产业政策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利润转移论”。
“利润转移”理论是以内部规模经济为理论基础,政府通过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可以剥夺外国厂商的出口利润,政府政策起着实现超额利润由外国向本国转移,或扶植本国企业争夺国际市场等“战略性”作用。
它主要包括出口补贴论、战略进口政策、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
2.外部经济理论。
由于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厂商不能独享投资带来的收益,且投资的风险很大,打击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而这些行业又往往具有战略性,其创造的知识、技术、产品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政府要选择适当的产业加以扶植,降低其投资的风险,吸引私人资本投入该行业,推动战略性产业的成长。
二、战略性贸易实施条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须满足两类条件:一类是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不可少的。
另一类是约束或限制条件,这些条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否应用,但关系到政策能否正确制定并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又可称为政策实施的充分条件,可以概括为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经济条件主要包括:产业存在相当高的进入壁垒;被扶持的与出口相关的国内产业应该比外国竞争产业更集中或同样集中;被扶持的产业的生产要素要丰富易得,至少要有限地使用瓶颈资源等。
政治条件主要包括:不存在其他国家的报复行为;政府掌握完备的信息,并能进行有效干预;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等。
三、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评价战略性贸易政策一经问世就招来了各方的支持与批评,并且随着它在美、日、韩及欧共体等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的应用,更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也使我们能从正反两面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1.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批评(1)战略性贸易政策都是在有损他国利益的基础上来改变本国的福利,是一方受损另一方得益的一种政策,是全球福利分配的再调整,世界总福利水平不会增加,因而被指责为以邻为壑战略。
我国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现状及其对策摘要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必须改革外贸体制,降低关税壁垒,大幅度削减与取消非关税壁垒,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研究和制定既符合WTO规则又能维护我国利益的对外贸易政策。
但是我国在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贸易自由化不等于完全的自由贸易。
在这个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贸易,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都是其国内经济政策的延伸。
一国制定贸易政策时是以本国的利益而不是以全世界的福利为基础的,其贸易政策的选择必然会受到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制约。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日益开放的市场肯定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促进产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要对国内某些产业进行一定期限、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扶持。
我国现有的贸易保护政策多以传统的古典、新古典理论作为依据。
但在西方理论界,近几十年来,随着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的兴起,作为该理论在这个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完全竞争假设,提出了不完全竟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假设,给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
其基本观点已经成为实际贸易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主要从理论方面着手,深入研究了国内外贸易理论与政策,提出了在中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能性及适用条件的研究课题,分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实施条件以及中国现实的国情,认为中国己经基本具备了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条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但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转型国家,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等隐含条件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会有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通过对策加以调整,以实现战略性贸易政策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利益。
文章除前言和结束语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首先回顾了传统贸易理论,并对它们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试析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实用性
试析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实用性(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5)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由詹姆斯布朗德,巴巴拉斯潘塞等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国际政治经济理论。
该理论打破了传统政治经济理论中“市场达到完全竞争”的假定,在西方世界经历经济大萧条的80年代,对各国恢复经济起到积极指导的作用。
本文将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其理论基础以及基本措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意义以及对该政策的负面批判,最后再讨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实用性[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6-0027-02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措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指在不完全竞争和存在规模经济的市场条件下,政府积极地应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某些特定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以期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
该理论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理论中强调的如资源禀赋,科技,消费偏好等因素都是静止不变的,而该理论是动态的理论,注重的是国际贸易中的动态因素,如政府的贸易政策。
传统的贸易政策认为政府干预会扭曲资源的有效配置,而战略性贸易政策则认为政府干预具有合理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有两个:一是利润转移理论,二是外部经济理论。
[1]主体内容是利润转移理论,即一国政府通过对出口进行补贴,或征收高额进口关税的方式,支持本国厂商在形成了超额垄断利润的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取得优于外国竞争对手的战略地位,从而使利润从国外厂商转移给国内厂商。
利润转移理论由三部分组成,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出口贸易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
另一个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外部经济理论,其主要内容为,政府首先甄别哪些产业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然后向特定产业,主要是高技术产业提供各种补助和支持,从而使本国厂商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外部经济,如技术外溢带来的技术和知识,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厂商的聚集中获得市场规模效应,有助于本国厂商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适用性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新贸易理论的重要成果,它主张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国际贸易的适当干预而达到提高本国福利的结果。
从理论的约束条件和实施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分析并对我国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标签:战略性贸易政策;适用性;贸易政策选择1 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James A.Brander 、Barbara J.Spencer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积极运用补贴或出品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某种要素所得到的高于该要素用于其它用途所获得的收益)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
战略性贸易理论比之传统的贸易理论更客观的探讨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竞争下的国际贸易,并为一国政府适度的干预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一国在培养高新技术行业,在世界市场了瓜分垄断利润,增大国家福利和竞争力成为可能,并在美国和日本成功的运用过,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战略性贸易政策适用条件分析一个理论政策能否适用就应该从一个理论政策的成立的条件入手,因而对战略性贸易的政策的适用性分析就应该从其理论条件和实施条件入手。
其中理论条件是指理论成立所必要的条件,少了它们该理论就不成立。
而实施条件是指战略性贸易理论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约束条件,如果不符合的话,该理论的实施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2.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条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条件主要是从市场结构和行业的性质入手的,理论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1)不完全竞争。
战略性贸易政策中要求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行业应该处于一个不完全竞争的状态,无论是利润转移理论还是进口保护出口促进理论都是设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
应用文-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条件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条件分析'\xa0\xa0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新贸易理论和战后国际贸易起来的,是贸易保护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强调国家干预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已成为各国争取最大利益而实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实施条件20世纪80年代,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格罗斯曼(G. Grossman)、斯潘塞(B. Spencer)、布兰德(J. Brander)等人以规模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思想包含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论两个方面。
其中,利润转移论强调静态规模经济,认为一国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关税、配额、生产补贴、出口补贴等贸易政策手段支持本国的战略性产业,改变本国厂商与外国厂商之间的博弈结果,增强本国厂商的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达到夺取和扩大市场份额并将外国垄断厂商的利润转移到本国,最终提高本国国民福利的目的。
外部经济论强调动态规模经济的作用,主张政府通过提供研发补贴、生产补贴等措施,对外部经济显著的战略性产业如高技术产业进行干预和扶持,使该产业在技术和货币外部经济的作用下逐步成长和壮大,取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通过外部经济效应对其他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战略性贸易政策尽管带有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但由于这种政策迎合了各国的现实需要,因而备受各国关注,并对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和美国都在不同时期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实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点是钢铁、汽车、造船等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的重、化工产业;20世纪70到90年代,美国将政策重点放在半导体、信息、通讯、生物、等高科技产业上。
印度在业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并取得成功,更是开创了发展中国家使用该种政策的先例。
理论上,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实施有一系列严格的条件。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分析和措施
定性评估方法则更注重对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感知和评价,通常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 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估方法
综合评估方法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方法,力求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政策效果。这种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常需要综 合运用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多种手段。
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
通过分析成功案例,可以发现企业在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 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秀的领导力、高效的执行力、良好的企业文化等。
VS
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绿色发 展和低碳经济成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要 方向,政策需要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 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环保产业等方面,以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06
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总结
01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一国经济 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
重要作用。
02
政策实施需综合考虑多种因 素,包括市场规模、产业基
外汇管理
通过控制外汇兑换、调整汇率等手段,保障国家货币稳定,降低 汇率风险。
金融市场开放
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引进外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产业政策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推动产业升级和 优化。
企业联盟与合作
支持企业建立行业联盟,加强技术研发、市场开 拓等方面的合作。
经济安全风险识别
01
分析和评估可能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威胁的风险因素
,如外部冲击、资源短缺等。
经济安全能力评估
02 评估国家应对经济安全挑战的能力,包括政策工具、
应急措施等。
经济安全战略规划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及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及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以调整国内贸易结构,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国际贸易结构的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及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有效地改善国家的贸易结构,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例如,中国政府在汽车、航空、船舶、电子信息等行业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改善国家的贸易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
中国政府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改善国内贸易结构,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还在航空、电子信息、机器人等行业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政策与战略分析
国际贸易政策与战略分析尊敬的阁下:我谨代表(组织名称),就国际贸易政策与战略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观点和建议,供阁下参考。
一、政策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增长,国际贸易政策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如今,全球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供应链断裂等。
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国际贸易政策及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挑战与机遇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国际贸易政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需要制定具有实效性的政策,以应对激烈的竞争。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一个机遇互存并存在的时刻。
通过制定开放、包容、公平的政策,各国可以实现贸易的互利共赢,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分析与建议1.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国际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在当前形势下,各国需要加强合作,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2. 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政策制定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加强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营商环境。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创新和科技进步至关重要。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强国际合作,打击侵权和盗版活动,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创新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4. 推进贸易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是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快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包括简化贸易程序、降低非关税壁垒、提高海关监管效率等,为企业提供更快捷、高效、便利的贸易环境。
四、结论国际贸易政策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各国政府应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利用机遇,通过国际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以实现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贸易中的战略性产业和政策支持
国际贸易中的战略性产业和政策支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一过程中,战略性产业和政策支持成为了各国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性产业和政策支持。
一、什么是战略性产业?战略性产业是指对国家安全、经济利益、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产业。
当这些产业出现问题时,将对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带来重大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战略性产业往往被各国视为重点发展的领域。
例如,航空航天、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都被视为战略性产业。
这些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
二、国家如何支持战略性产业?为了支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采取了政策支持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支持。
国家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投资基金等形式为战略性产业提供直接资金支持。
2. 市场保护。
在国际贸易中,国家可以采取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战略性产业免受外部竞争压力。
3. 技术支持。
国家可以通过组建科研团队、设立科技计划等形式为战略性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4. 战略规划。
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规划等形式推动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中的战略性产业竞争在国际贸易中,各国的战略性产业竞争日益激烈。
一方面,各国通过政策支持等手段推动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国也会采取各种手段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部竞争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国际贸易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有些国家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政策支持,吸引外资入驻本国,形成“制造业大国”;有些国家则将战略性产业晋级为“高端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提升自身竞争力。
四、结语国际贸易中的战略性产业和政策支持是各国角逐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当因地制宜,以满足本国产业的需求。
同时,各国也应当加强合作,推动国际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共享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成果。
中国飞机制造业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理论分析
中国飞机制造业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理论分析2010年10月总第25卷第10期社科纵横S0IALSCIENCESREVIEW0ct.2010V0L.25N0.10中国飞机制造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禾口产业政策理论分析雷兴长葛林(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甘肃兰州730020)【内容摘要】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ftJ一21支线飞机于2010年4月首飞成功,开始了自行研发运输类飞机的新阶段.飞机制造业作为典型的不完全竞争产业和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候选行业,由于其规模经济巨大,外溢效应显着,对各国的经济作用非常突出.本文将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相关理论以及其他学者对于欧洲和美国两大飞机制造公司所做的实证研究,对中国如何发展飞机制造业进行具体的分析.【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产业政策飞机制造业中图分类号:F4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10)10—0051-04引言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大飞机研制需要高精尖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欧洲四国和俄罗斯具有制造大飞机的能力,而占领国际市场的只有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2008年5月11号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在上海成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RJ一21支线飞机于2010年4月首飞成功,这必将为我国设计制造大飞机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市场营销经验.与此同时ARJ21—700支线客机中国商用飞机公司计划,于2010年力争取得美国FAA适航认证, 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准人证.对于已有的208架ARJ21—700的合同(含意向性合同),公司计划2010年生产1O架,2011年生产15架,2012年生产20架.同时鉴于150 座级客机占全球航空市场70%一80%的份额,且预计中国在未来二十年里对该机种的需求达1400架,因此中国商飞公司在成功开发出ARJ21—700~00支线客机后决定研发15O 座级客机,初步定于2020年前后投放市场,由此也使中国商飞公司直接将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作为了挑战目标[1】. 飞机制造业是体现一个国家制造业技术,组织能力和投资力度的战略性产业.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在飞机制造业中的领先地位将会影响到在21世纪竞争中获胜的能力,保持和创造飞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理论基础战略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是近多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理论观点,而且其理论影响和政策影响越来越大.根据这种理论观点,一个国家可以而且也应该通过暂时的贸易保护,出口补贴,税收优惠或者其它的政府支持政策对一些影响全面而重大的高科技产业部门进行支持和鼓励,因为这些高科技产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而且经济规模包括内部经济规模和外部经济规模要求很高,往往面临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国内市场,一旦这些产业部门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它不仅自身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前景,而且将对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基础20世纪8O年代,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克鲁格曼,斯潘塞,布兰德等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作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的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口.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包括战略出口政策,进1:3政策,以进口保护出口的政策以及外部经济规模,它既包括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攫取利润来提高国民福利的近期利益,又包括对发展高技术产业给予战略支持的长远考虑.(二)战略性产业政策理论基础战略性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产业.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战略性产业也是在变化的.由于各个国家的大小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不同,经济发作者简介:雷兴长(1959一),男,兰州商学院教授,从事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研究;葛林(1983一),男,兰州商学院硕士研究生,新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5l展水平不同,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环境不同,不同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选择也各不相同.但是各大国由于相互之间存在着经济和军事竞争关系,因此战略性产业往往相同或具有相似性131.(三)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契合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学者们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研究是一种新的趋势.由于生产是贸易的准备,贸易是生产的延伸,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交叉重叠的部分,所以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具有对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采取联合行动的合理因素,同时也提供了国家干预市场进程的动机.波特构筑了完整的"钻石体系"来打造国家优势,回答了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个产业的竞争中崭露头角.该理论中,凸显了国家环境在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由于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等因素的不同,不同的产业需要不同的战略选择,即使是同一个产业中的企业,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竞争优势或产业环节选择不同的战略.如果国家能给企业提供改进和创新,寻找更好的国际竞争方式,持续提升产品和流程的方法,帮助企业观察环境变迁,找出新战略并付诸行动,那么产业将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国家从而也受益.政府选择这些战略性产业一方面弥补了外部经济存在而产生的市场失败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能够产生显着外部经济产业的发展,符合社会需要租长远利益,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优势.Frogman认为,如果某产业的成功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并且仅依靠某个厂商的努力不能维持或取胜,但它又依赖各个厂商获得成功的相互强化效应,那么,这一产业就可能是需引起特别重视的"战略性"产业.莱斯特?瑟罗认为,政府在推行国家战略时,应该将目标集中于那些需求收入弹性大,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每个雇员增值大的产业.他认为,20世纪90年代,有7种产业达到这些标准,它们是微电子,新材料,生物技术,电信,民用飞机制造,机器人和机床,计算机和软件.[41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实证研究——基于飞机制造产业的视角飞机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竞争行业,也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实施的一个极好的候选行业,Krugman用"波音一空中客车"的例子来解释战略性贸易政策中"战略"一词的涵义,同时许多学者运用波音公司与空客公司竞争来支持或反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飞机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组织能力和投资力度.由于飞机制造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非常大,以至于整个世界市场仅能容纳极少数可盈利的厂商.世界飞机制造业市场几乎是由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大厂商所占有的寡头垄断市场.飞机制造业对美国和欧洲经济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反映在它提供就业,增加出口和创造利润上;另一方面这一产业能带动通信设备,半导体,电子元件,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设备等产业的重要技术的发展.(一)飞机产业竞争优势分析52在对商用客机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的分析中,美国厂商和欧洲厂商在技术设计,制造,R&D等方面拥有优势,并且两者的差距在缩小.而欧洲政府在这一产业中的积极作用,提供直接的政府补贴,出口销售融资和威信项目融资的担保能力,使空客处于竞争优势地位.(见表一)表一商用客机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美国欧洲技术设计制造+R&D+设备检测0/+O管理项目管理++综合++技术团队管理0O市场预测+0人力资源管理融资安全的新项目融资能力O}H口销售融资+军事花费++直接政府支持+注释:"+"代表强干预,"0"代表温和干预,"一"代表弱干预资料来源:D.Gravensandothers.GlobalCompetition intheCommercialAircraftIndustry.ColumbiaJournalof WorldBusiness.V o1.26,No.4,winter1992,52.(--)波音一空客竞争中的补贴分析Krugman曾以波音和空客的竞争为背景,对飞机制造工业中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运用作了模拟分析.他假设整个大型中程客机的国际市场上,只有波音和空客的双寡头竞争,两家公司都需要做出是否制造一种新飞机的决策,由于飞机制造的规模经济巨大,而市场仅能容纳一家公司,先进入并制造飞机的公司就独占垄断利润100单位,如果两家同时进入,竞相生产的话,就两败俱伤,都损失5单位,如表2一A所示.因此,两公司的战略选择只能是生产或不生产. 在表2-B中,假设波音公司凭借自己的传统竞争优势想捷足先登,先生产并获取100单位垄断利润.欧洲各国政府试图力挽狂澜,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波音公司行动之前,欧洲政府保证向空中客车公司提供10单位的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波音公司坚持参与制造新飞机的竞争,必然损失5单位,而空客则获利5单位,明知享有补贴的空客公司肯定会生产这种飞机,波音只能放弃市场并退出竞争.这样,空客可以利用补贴,独占100单位的垄断利润,这些垄断利润在正常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原本就是美国波音公司的囊中之物.表2一A无任何补贴的情形空中客车制造不制造制造空客一5空客0波音波音一5波音100空客100空客0不制造波音0波音0表2-B空中客车享有欧洲补贴的情形空中客车制造不制造制造空客5空客0波音波音一5波音100空客110空客0不制造波音0波音0资料来源:PaulR.Krugman.IsFreeTradePasse?TheJoum~ofEconomicPerspectives.V o1.1,No.2,Autumn 1987.131-144.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到1991年底,欧洲政府对空客的补贴额超过135亿美元,这些补贴包括开办援助和证券投资,非特定计划的营业贷款,R&D融资,生产补贴等其他补贴.空客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大量的政府补贴,这些补贴已提供空客长达几十年之久,欧洲政府支持空中客车公司的十几年成本达几百亿美元.(三)空中客车公司补贴的福利效应分析BMdwin和Krugman(1988a)对波音767和空客A300的实证结果表明,欧洲的补贴虽然使空客得以生存和发展, 并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但这种补贴的福利效果从总体上看是不利的,在美国福利受损的同时,欧洲也没有获利, 其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并不足以弥补补贴的成本,欧洲补贴的最大受益者是美欧以外其他地区的消费者.Klepper(1994)对空中客车和波音竞争的分析不仅集中在一种产品上,而是考察了空中客车在补贴支持下进入市场的整体效果.并且,他们对补贴效果的分析一方面考虑了对启动投资的支持,另一方面考虑了直接生产补贴的作用.此外他们还研究了美国潜在报复的可能性对空中客车一波音竞争和欧洲补贴的影响.Klepper实证的结果基本与前面学者分析的相似:与波音垄断市场的情况相比,空中客车的进入使世界整体福利下降,欧洲的补贴也并没有使自身获利,唯一的受益者是世界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同时, 报复的可能性减小了一国政府通过补贴支持本国企业进入的意图.三,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克鲁格曼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作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政策,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制定的,在发展中国家运用新贸易理论有一系列较为严格的约束条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限制在我国也存在,但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有其独特的特性.其中之一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既有技术水平十分低下的产业,又有技术水平先进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部门.因而在局部领域有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能.(一)政府补贴的作用推动我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首先应该借鉴欧洲空客的发展路径,通过政府在这一产业中的积极作用,提供直接的政府补贴和有威信的项目融资的担保能力,扶持飞机制造业取得竞争优势.例如空客A300是空客进入市场的第一种飞机,其在市场上的地位不太明确:一方面空客在整体运输市场上是一个新进入者,要面临已有企业的竞争;另一方面在某个市场上空客A300具有垄断地位,波音767在六年后才进入该部分市场.通过量化模型分析,空中客车每年由欧洲政府提供约15亿美元(按1974年价格计算)的暗补,而这些补贴带来的投资收益率要低于波音的投资收益率,但仍然使空客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虽然在分析政府补贴对战略性产业的福利效应时得出,补贴的总体效果是不利的,不论对竞争对手还是补贴国而言,福利都是受损的.但是,对于我国来说,飞机制造业是明显具有外部经济的产业,能产生巨大的外部效应,这不同于一般的幼稚产业保护,将飞机制造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是从一种宏观的经济贸易视角出发,对我国技术创新,就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在该产业刚起步阶段,政府的补贴是必要.(二)借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经验我国的汽车产业作为一种成熟的规模经济产业,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培育出了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并在某些产品上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汽车产业的发展经验:1.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全球化中,一国在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外溢到其他国家,但是这种外溢的技术要形成溢人国的竞争优势,还必须依靠自己的模仿和创新.同时,由于技术的源头仍掌握在溢出国,核心的技术和知识,仍然是技术创新国独有的或相对垄断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全球化中技术和知识优势成为参与国际分工,国际竞争的强大"资本",只有不断地培育人力资本,持续地增加R&D投资,加大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才可能获得竞争优势.2.发挥政府与制度安排的作用.首先,国家飞机产业政策中应当明确我国飞机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支柱型领航的战略性产业.其次,适应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要求,建立完善我国飞机产业的法律法规.再次,政府应加强产业规划与产业导向信息的服务.政府应尽早拟订我国中长期飞机产业发展规划,对未来一个时期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做出指引,并间隔一定周期进行调整完善,为引导投资提供信息.第四,完善产业援助体系.为鼓励企业创新,政府要实施产业援助计划,对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或对创新带来的风险给予补偿.四,结论53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实践中也会遇到的种种难题:如果错误设计和选择将来具有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产业部门,后果将是严重的;如果估计实施这种战略要付出多大的财政代价和经济代价,如果无法对实施该战略是否值得作出肯定的评价,而在政府的保护扶持下这种产业又难以迅速成长,它可能会变成政府永久性的经济负担,整个经济系统也将长期为此付出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许多国家可能都选择某一种产业部门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扶持和保护,它们努力的效果就会相互抵消,世界范围内各国的资源配置效率都将下降,从而各国的潜在收益就很小.虽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会遇到很多阻碍,例如国内通用飞机主要为多用途飞机,多用于航空训练,农林作业,航空拍摄,边防巡逻,森林防火,勘察,救援等,同时兼顾公务机的作用,而专业的公务机很少.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一些关键产业的发展将会起到重大的作用.我国在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这需要我国的企业和政府在产业发展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国飞机制造产业的发展道路可谓任重道远[61.参考文献:[1]张欣.飞机制造业:重组大幕才启未来期许多多[EB]. WlhrW.stoekstar.eom,2009-4—20.[2]田千,康军,田春华,王俊波.试论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我国战略性产业的选择问题[J].攀枝花学院,2004(4).[3]温太璞.发达国家战略性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理论思考和启示[J].商业研究,2001(1O):26—27.[4]吕政.产业政策的制定与战略性产业的选择[J].北京行政学院,2004(4):28—30.[5]胡昭玲.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于中国轿车行业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0(9):32—38.[6]骆玲,莉李冕,张新明.中国通用飞机制造业分析及研究[J].当代经济,2010(4):47-49.(上接第48页)高速增长的中国演绎了世界经济的奇迹,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福利.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 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但是长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包括能源耗竭损失,二氧化碳污染损失,矿产耗竭损失,森林耗竭损失等)占GDP的比重非常惊人.从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看,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占GDP的比重为6%~7%,而1985年,这一损失达到20%.虽然90年代以来大规模经济调整使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至1998年降为4.5%,但仍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鉴于此,学者们普遍主张实行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必要性,发展是人类共同要求和普遍的权利,但必须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仅要实现当代人的发展,而且还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同时,广大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在宣传生态理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自然54生态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为共同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 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 共同发展.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把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并列,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建设生态文明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生态文明的迫切愿望,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影响.参考文献:[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_百度文库.
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为政府在不完全竞争下实施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并在发达国家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联系中国的实际国情,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实施需要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条件;适用性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论者认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理论境界上的,他们用国家之间在自然环境、技术、劳动生产率和要素禀赋等方面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
由于贸易能改善贸易双方的资源配置状况并使双方的国民福利得以提高,所以自由贸易政策是最优选择。
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完全竞争, 市场结构和规模报酬递减成为经济中的常态,这种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前提的背离,使市场本身运行结构处于“次优”境地。
适当的政策干预,指的是战略性的政策干预,由于国际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 市场份额对各国企业变得尤为重要, 谁能占领市场, 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市场竞争变成了一场企业之间的“博弈” , 谁能占领市场, 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根据对手行为调整自己的战略, 可以使本国经济福利最大化。
战略性贸易理论有两个分支——“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
“利润转移”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性的贸易政策可将他国利润转移到本国,使本国受益。
作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倡导者布兰德 (brander和斯潘瑟 (spencer, 借助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的研究结果和手段, 创造性地探讨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的补贴对于生产和出口的影响 ,建立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外部经济” 理论是把政府战略性的贸易干预政策看作是追求外部经济的手段。
该理论认为, 政府应该扶植与保护那些能够产生较大外部经济的产业, 即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
这些产业由于具有外部性,而这个外部性不能被企业所享有,因此单凭企业的自我决策不能使企业发展到令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规模。
这样,政府就要通过补贴等保护行为使企业发展到令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规模。
战略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运用论文
战略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运用论文摘要:建立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假设基础上的经典贸易理论推崇无政府干预的自由贸易政策,但由于现代比较优势的主要形成机制——新兴产业的“先人”和大规模生产成本领先优势以及国家竞争力的介入,扭曲了当代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形成机制和国际竞争机制,使关键词:战略,贸易,政策,及其,我国,运用,论文,建立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假设基础上的经典贸易理论推崇无政府干预的自由贸易政策,但由于现代比较优势的主要形成机制——新兴产业的“先人”和大规模生产成本领先优势以及国家竞争力的介入,扭曲了当代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形成机制和国际竞争机制,使这种自由贸易政策丧失了在贸易实践中的最优和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发达国家目前流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它是由美国学者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的。
其核心内容是由于当代国际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如果政府对大企业采取补贴等战略性贸易扶持政策,就可以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帮助本国企业战胜国外竞争对手,从而占领国际市场,获取垄断利润,以达到增进本国福利的目的。
国家战略贸易政策实质是将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主体和利益主体由企业扩展到国家,将企业竞争力提升到国家竞争力,将企业竞争策略上升到国家经济政策,借助政府的力量和国家公共财力来应对国际化经营中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效应。
根据Brander&Spencer的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这种“增进本国福利”的主要来源是它把寡头行业利润从外国企业转移到本国企业,即贸易政策的利润转移效应(Profit-ShiftingEffects)。
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借鉴和运用战略贸易政策。
笔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对战略贸易政策的理解和运用上存在误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原发性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战略贸易政策形成的基础和定位的基点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是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的主要方式。
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基于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分析的开题报告
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基于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分析的开
题报告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业成为了各国争夺先发优势的重要领域之一。
尤其是民用飞机制造业,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制造能力,也直接关系到该国的军事和地缘战略利益。
因此,在国家层面对民用飞机制造业进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既能保障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也有助于促进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研究计划:
本研究将以民用飞机制造业为例,基于相关的贸易政策理论和实践,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影响。
具体的研究计划如下: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研究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贸易壁垒和关税政策、主要参与国家的市场份额和政策优势。
同时还将介绍相关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有关贸易政策的国内和国际实践。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
基于扩展的重心转移指数(ETI)模型,结合数据的相关性与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将对取样地区的经济增长、人口、人力资源、金融资本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其对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影响。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
将通过数据分析,制定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影响,提出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本研究,将探讨出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实际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同时,本研究还将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先进技术的引入、科研投入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达到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