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八年级地理《人口》说课稿
202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说课稿新人教版
-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人口状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 设计模拟实验,如:模拟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政策效果。
4. 多媒体设备:
- 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人口问题。
- 播放纪录片,如:《中国人口大迁移》,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3. 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讲述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时,可以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口问题。
4.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5. 拓展教学内容,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人口政策动态,提高他们的时代使命感。
4. 题型4: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 题目: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应对措施。
- 答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表现为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供给减少等。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生育率下降,同时人均寿命延长。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应采取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鼓励生育等措施。
(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讲解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讨论法:针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践法: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人口》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1.2 人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人口》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初步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的概念和基本统计数据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规律以及人口问题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来深入理解这些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了解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人口数据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口问题。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探讨人口分布的规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深化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1.3中国的人口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题目一:根据课本内容,画出中国人口分布图,并标注出主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
答案:略。
题目二:查找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趋势,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略。
题目三:分析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八、课后作业
1. 根据课本内容,画出中国人口分布图,并标注出主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
2. 查找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趋势,并简要说明原因。
3. 分析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 结合课本中的案例,讨论中国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答案:略。
题目四:结合课本中的案例,讨论中国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答案:略。
题目五:结合自己的家乡,分析家乡的人口问题,如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略。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八年级地理上册 1.3 中国的人口》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了解了人口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等基本知识。其次,我们通过分析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和增长趋势,深入理解了中国人口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现实意义。然后,我们探讨了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此外,我们还结合课本中的案例,讨论了中国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锻炼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存在主要问题:
八上初中地理人口教案
八上初中地理人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图表和统计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口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原因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介绍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4.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还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的现状和特点,认识到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说课稿1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众多的人口》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分布规律,从而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人口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缺乏对深层次原因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分布规律,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人口问题,提高人口、资源、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实例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的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分布规律。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口问题。
4.案例分析:以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人口状况,以及政府采取的措施。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
初中地理 人口 教案
初中地理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概况。
2. 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3. 学会阅读和分析人口统计图表,提高地理数据素养。
教学重点:1. 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
2. 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教学难点:1. 结合相关资料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2. 学会阅读和分析人口统计图表。
教学准备:1. 人口统计图表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国人口数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数量及增长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人口数量及增长情况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 教师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并结合书上11页内容,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课堂预设: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总数是多少?生: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
师:占世界人口的多大比例?生:约占1/5。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如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
3. 教师讲解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4.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人口统计图表,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如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等。
5. 教师讲解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及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计划生育政策。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给予评价。
四、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强调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国家人口政策的变化。
五、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发展历程。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人口统计图表、分析人口增长原因及影响、讲解计划生育政策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了我国人口增长的概况,掌握了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人口》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人口》说课稿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是学生在七年级学习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的中国地理的第一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国策。
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所以说它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众多的人口是本章第二节,通过“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东多西少”两项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突出,学习本节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理解计划生育国策,形成正确的人口发展观,要引导学生学好本节内容。
根据本课的知识量和难易程度,本节教学计划在1-2课时内完成。
然后,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2 知道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理分界线3 理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观察分析能力。
2.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第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是学好本节的基础,也是学好地理的基础。
结合本节教材的内容特点,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询知识的热情高涨,但知识储备有限,思维的深度不够,逻辑推导、分析、鉴别能力需要提高的情况下,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的人口国情和人口分布特点2、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特别计划生育政策和九年级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相关性,所以把它们设为重点。
初中地理:《人口》说课稿
初中地理:《人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应聘初中地理的3号考生。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题目是《人口》,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口》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它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体。
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首先要认识人口。
本册教材编排是以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为主线,科学阐明了“人口”对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主宰作用。
先学习本节课内容是学习本册教材其它内容的基础,教材这样编排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理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分布特点,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2、学生通过阅读“中国人口的分布”等地图,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二、说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也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对人口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八年级地理《中国人口》的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中国人口》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人口》的第一节《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第二节《我国人口的分布》。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读图分析法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我国的人口数据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并让学生举出一些我国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实例。
4.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六、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首先板书“中国的人口”,然后依次板书“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分布”、“人口的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其中,“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增长的原因两个部分,“人口的分布”包括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两个部分,“人口的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部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人口》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1.3 人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 人口》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和问题。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我国的人口政策。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我国的人口政策。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东密西疏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增长缓慢、增长迅速我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价。
《中国人口》说课稿
《中国人口》说课稿一、说教材《中国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
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
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2、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简陋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3、学会制作人口增长曲线图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5、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估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我国人文地理的学习打基础。
如何交换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教材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图表: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因此,如何教会分析上述图表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情经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能力,这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八年级的学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视地理课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
五、说教法、学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点拨。
六、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创设:第13亿个公民诞生的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中国人口》的学习新课学习:活动一感受130000000a.多媒体展示《20xx年世界人口构成饼状图》,中国占21.2%b.多媒体展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找出5000万以上人口大省,9个。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是本学期开始的第一章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以及其相关知识。
内容涵盖了我国领土的四至点、省级行政区划、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等,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疆域范围、省级行政区划等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地理学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疆域范围的概念理解,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和特点,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疆域范围,引发学生对疆域问题的思考。
2.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分析:分析疆域范围的概念,通过地图观察,让学生了解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和特点,分析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点:1. 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 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中国的疆域》内容,让学生思考中国的人口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人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如人口数量、增长速度等。
2. 教师通过地图和统计图表讲解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如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等。
3. 教师讲解中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如新中国成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中国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省份,调查该省的人口分布特点。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统计图展示给大家。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并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
2. 收集有关计划生育的标语,分析标语中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统计图表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人口》说课稿
八年级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教材编排是以人口—环境—资源为主线,正确阐明了人地关系,为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社会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确定目标如下: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基本国策;通过读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等。
技能培养:学会计算人口密度;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我国人口,使学生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初步树立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加强我国国情、国策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理由是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同时也为初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上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制约。
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认识的内容。
)难点: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或影响。
(理由是根据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学生大多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二、说教法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本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质疑,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运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
三、说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问题导入:同学们想一想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你知道这是我国总共进行了多少次人口普查吗?结果怎么样。
初中地理人教版人口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2. 掌握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效果;3. 理解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2. 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效果;3. 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 分析人口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图表和数据;3.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人数,思考人数的多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为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等;2. 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3. 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4. 分析人口政策的作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读图分析(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我国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地理分界线;2. 分析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的人口特点;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原因和影响;2. 强调人口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人口增长对家乡的影响;2.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原因和影响,掌握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民族》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民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民族》是对我国人口和民族分布的详细介绍。
这一节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一篇《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深入阐述,又是后面章节《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基础。
教材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历史演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对人口和民族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此基础上,他们可能对人口和民族分布的具体数据、历史演变等方面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提升。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地理概念和数据处理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了解人口和民族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历史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团结,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人口和民族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历史演变。
2.教学难点:对人口和民族分布数据的理解和分析,地理概念的准确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和民族问题的现实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为后续讨论做准备。
3.课堂讲解:结合地图和数据,详细讲解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及历史演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说课稿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疆域和人口》是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疆域的四至点、疆域的划分、人口分布特点、人口政策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基础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国情有着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的疆域和人口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空间概念、地理思维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人口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口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疆域的四至点、疆域的划分、人口分布特点、人口政策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国情,提高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度,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疆域的四至点、疆域的划分、人口分布特点、人口政策。
2.教学难点:疆域的四至点的记忆,人口分布特点的阐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地图、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人口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疆域和人口问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地图,了解我国的疆域四至点、疆域划分。
3.案例分析:以具体的人口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分布特点、人口政策。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影响及对策。
5.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初中人口教案
初中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现状。
2. 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 掌握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增长历程及现状。
2.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 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什么是人口增长?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生活能力的人口群体。
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增加。
二、世界人口增长历程及现状(10分钟)1. 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图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历程。
2. 学生观察图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如何?有什么特点?3. 教师总结: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目前全球人口已超过70亿。
三、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环境有哪些影响?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导致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破坏等。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2. 学生思考: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环境有哪些影响?3. 教师总结: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轻了环境压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对环境有重要影响,我国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减轻了环境压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人口与环境”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说课稿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是学生在七年级学习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的中国地理的第一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国策。
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所以说它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众多的人口是本章第二节,通过“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东多西少”两项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突出,学习本节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理解计划生育国策,形成正确的人口发展观,要引导学生学好本节内容。
根据本课的知识量和难易程度,本节教学计划在1-2课时内完成。
然后,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分布不均
2 知道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理分界线
3 理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观察分析能力。
2.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
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第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基础知识是学好本节的基础,也是学好地理的基础。
结合本节教材的内容特点,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询知识的热情高涨,但知识储备有限,思维的深度不够,逻辑推导、分析、鉴别能力需要提高的情况下,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我国的人口国情和人口分布特点
2、理解计划生育政策
设计依据:这部分是本节的基础知识,特别计划生育政策和九年级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相关性,所以把它们设为重点。
(二)教学难点: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设计依据:这部分内容虽然在七年级上册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但针对初二学生认识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有限的特点,仍需教师引导补充,所以把它设为难点。
第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根据地理课程所要求的运用地图学习,运用图表学习,运用资料学习、运用实例学习的学习要求,以活动课文推进课程的指导原则,本着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学会,教师少讲或不讲的原则,本节课我选择在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的同时,在教学中充分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拓展思维,锻炼能力,解决问题,陶冶情感。
并且结合初中地理课程内容量大,拓展性强,活动课文与叙述课文相结合的特点,如果条件允许,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课前充分准备好教具,特别是有关于本节课的一些人口资料、人口分布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响应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之外下,我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做拓展性活动,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互联网、电视等媒介上学习地理,充分获取地理知识,巩固地理的课堂教学。
第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共有两个框体,第一个框题——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二个框题——人口东多西少
在教学中,我整体上采用复兴巩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回忆总结,巩固训练,布置课外作业这一教学过程, 同时在各框题的教学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巩固训练→拓展提高这一教学思路来组织教学,并注意不同不同框题之间的综合、过度,最后集体总结,进行巩固训练,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是1-2课时的内容,各框题内容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而且框题内部的内容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可以分为许多版块,所以我的说课将会以框题性的知识辅以内部版块为框架来展现。
首先,复习巩固,唤起旧知。
问题导入:1世界上人口大约有多少?2 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在世界上的名次?3 人口密度怎么计算?
设计意图:这是七年级学习的有关于世界人口知识时涉及到的内容,通过提问回忆,为本节教学做知识铺垫。
然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资料导入:我给学生出示有关于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状况的资料、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中国人口之多。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资料,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直观感受中国人口之多,引起探究兴趣。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第三,讲授新课。
首先,进入第一个框题的学习——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中国的人口数量,世界排名。
2、中国人口特点和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人口问题 3 计划生育政策
1、中国的人口数量,世界排名
(1)这部分内容在叙述式课文中得到体现:
(2) 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的人口大约有多少?世界排名怎样?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七年级知识,阅读叙述式课文,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世界排名,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强调人口之多。
2、中国人口特点和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人口问题
这部分内容在叙述式课文和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图中得到体现,并以活动1作为拓展训练,巩固了七年级学习的有关人口问题的知识。
(2) 首先,这部分向学生提出带有探究性质的问题有:人口总量大,那么人口每年
的增长量会怎样?中国现在的人口增长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叙述式课文和人口增长曲线图,明确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的人口特点,然后采用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师生总结的方式,思考活动一中人口增长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这一问题,完成活动1中的表格,通过这部分拓展,巩固了七年级学习的人口问题方面的知识。
这部分重点引导,使学生初步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道理。
过渡:怎样解决我们当前遇到的人口问题?
3 计划生育政策
(1)这部分内容在叙述式课文和活动2中体现
(2)过程和方法: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活动二中的图,体会晚婚晚育对抑制人口增长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活动课文,对比观察人口增长图,明确计
划生育为我国基本国策以及它带来的作用,
第二个框题与第一个框题相对独立,采用设问过渡,提出问题: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人口的分布是不是很均匀呢?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第二个框题——人口东多西少。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1、我国人口密度大2、我国人分布不均匀,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人口东多西少。
3、人口东多西少解决措施。
1、我国人口密度大:
向学生提出问题:
1)人口密度怎么计算?中国人口密度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比起来是怎样的?
体现:叙述式课文。
过程和方法:这部分,我先出示世界上面积占前六名的国家及其人口数,引导学生计算这六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比较得出中国的人口密度较之其他国家大很多,然后再阅
读叙述式课文进一步明确。
从而加深了理解。
2)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体现:叙述式课文、我国人口密度图,活动1作为其验证活动。
过程和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观察人口密度图,对比东西部人口、面积,得到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直观感知,然后在活动1中计算西部和东部两省区人口密度,进行比较,锻炼读图分析能力,验证东多西少这一结论,最后我引导学生阅读叙述式课文,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先读图,在进行探究活动,最后文字确认这一过程,把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交给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3) 怎样解决人口东多西少的问题
体现:活动3两种不同观点的讨论
过程和方法:小组讨论的方法,教师解疑,补充,最后明确发展西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第四,回忆总结
学完这两个框体的内容后,我以板书呈现结合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
第五,巩固训练
最后向学生学生呈现课前准备好的针对重点、疑难点、易混淆点所设置的贴近生活的一些综合性的题,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踊跃抢答的方式,在轻松、民主的氛围内,完成知识的巩固、深化。
第六布置课外作业
最后,布置课后相应的配套练习作为作业。
如果条件允许,给学生布置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作为拓展训练,让学生给在课下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收集资料,然后成果在下节课进行课堂展示。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知识一个精炼、概括的呈现,它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良好的板书有助于学生整体、系统的掌握知识,加深印象。
本节,我将板书分为两大区域,主板书和附板书区。
主板书区是板书的主要呈现区,附板书区主要是对主板书去进行解释、扩充,可随时擦去。
结合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我在主板书区主要采用纲要式板书,板书设计整体上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