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交响曲》剪辑艺术分析
D9
六、表演的选择 对表演选择的要求: 1、导演和剪辑师能够准确判断表演的优劣。 2、在表现演员形体动作的画面中,每个镜头 至少要有一个完整的动作。 3、在表现演员面部表情的画面中,每个镜头 至少是一个判断或交流授受,不能在判断或 交流授受进行中剪断。
第二节 声音剪辑
一、声音为画面带来了什么 1、声音使画面更加真实 例见:《邦妮和克莱德》 2、声音使画面更加心理化 二、声画同步 1、声画同步剪辑的特点及方法 (1)叙事性强,比较接近客观真实。 (2)画面提供合理的声源,声音的剪辑以画面为 依据 有声源音乐,也称为客观音乐。例见: 《偷自行车的人》、《广岛之恋》 无声源音乐,也称为主观音乐。例见: 《精疲力尽》、《大红灯笼高高挂》
第九章 镜头剪辑常用技巧
第一节 画面剪辑 一、动作剪辑点 1、连续动作剪辑 连续动作剪辑指的是用两个镜头表现一个 连续的动作;或者说,是用一个动作将两 个镜头流畅地连接在一起。 (1)动中剪 例见:《邦妮和克莱德》、 《毕业生》 (2)动后剪 例见:《天云山传奇》
2、平行动作剪辑 平行动作剪辑指的是在两个平行的视觉中心 里,两个不同动作的镜头剪辑。 例见: 《邦妮和克莱德》 基本要求: (1) 每个镜头都是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镜头 的开始和结束点就是动作的起止点。 (2)每个镜头中能包含的动作高峰必须清楚。
(3)准确把握平行动作的相似性和运动速度。 ①利用两个动作之间的相似性和相近的运动 速度,能够造成连续、流畅的感觉。 ②利用两个动作和运动速度的不一致,能够 造成对比,形成动势的落差和起伏。
二、情绪剪辑点 基本要求: 1、这个画面维持多长、在哪里剪辑,首先要 看观众在多长时间内可以看完这个画面的内 容。 2、导演要考虑给观众造成多长时间的心理压 力和怎样的视觉感受。 例见:《一个和八个》、2、《时光的阴影里》
影视后期选择题541-640
影视后期选择题541-640541影视作品中,如果画面表达的形象内容与声音表达情绪之间完成相反,这个声音关系类型属于()。
[单选题] *.声画统一.声画并行.声画对立(正确答案).声画分立542按话筒能否进入镜头,使用不同功能的话筒,当话筒允许进入镜头时,可采用()。
[单选题] *.吊杆式话筒.悬挂式话筒.台式话筒(正确答案).摄像机话筒543以下不属于电视字幕作用的是()。
[单选题] *.字幕能够确切地表意传情.字幕适宜表达理念,揭示微观变化.字幕无法强化重点内容的突出功效(正确答案).字幕是画面构成的重要元素544解说词由谁来讲决定来解说词的形式,戏剧型电视教材多采用剧中人对话的形式,讲授型电视教材采用教师面对学生讲话的形式,图解型电视教材常采用的形式是()。
[单选题] *.培训的形式.讲授的形式.剧中人对白的形式.旁白的形式(正确答案)545下列不是非线性编辑平台的是()。
[单选题] *.SGI工作站.主机(正确答案).苹果公司的Macintosh机.P546我国影视片中最不常见的字幕颜色是()。
[单选题] *.蓝色(正确答案).红色.黄色.白色547解说员既要帮助教师将画面内容讲解给学生,又要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起着承上启下、以声达意的作用,解说员不需要做到下列那一项? [单选题] *.认真备稿.创作解说.正确发音吐字.认真收集资料(正确答案)548按电视教材配乐的多寡,配乐方式可分为整体式和()。
[单选题] *.全体式.部分式.片段式(正确答案)549在线性编辑中会出现断磁现象的是()。
[单选题] *.直接编辑.间接编辑.组合编辑(正确答案).插入编辑550在其他视听元素一致的情况下,有字幕的镜头和没有字幕的镜头相比,镜头长度()。
[单选题] *.短.一样.长(正确答案).没影响551.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的发展为目的的剪辑是()。
[单选题] *.表现剪辑.诗意剪辑.叙事剪辑(正确答案).直接剪辑552常用于表现情绪气氛愈益高涨的叙事剪辑句型是()。
电影技巧性转场举例
电影技巧性转场举例【篇一:电影技巧性转场举例】电影、电视剧、宣传片、片头等视频作品经常需要进行场面转换,为了使转换的逻辑性、条理性、艺术性、视觉性方面更好更强,在场面与场面之间的转换中,需要一定的手法。
转场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用特技的手段作转场,另一种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作转场,前者也叫技巧转场,后者又叫无技巧转场。
技巧转场的方法一般用于电视片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它强调的是心理的隔断性,目的是使观众有较明确的段落感觉。
由于电子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特技转换的手法有数百种之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 1.淡出与淡入淡出是指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直至黑场,淡入是指下一段落第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直至正常的亮度,淡出与淡入画面的长度,一般各为2 秒,但实际编辑时,应根据电视片的情节、情绪、节奏的要求来决定。
有些影片中淡出与淡入之间还有一段黑场,给人一种间歇感,适用于自然段落的转换。
扫换也称划像,可分为划出与划入。
前一画面从某一方向退出荧屏称为划出,下一个画面从某一方向进入荧屏称为划入。
划出与划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画面进、出荧屏的方向不同,可分为横划、竖划、对角线划等。
划像一般用于两个内容意义差别较大的段落转换时。
叠化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的画面相叠加,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的过程。
在电视编辑中,叠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一是用于时间的转换,表示时间的消逝;二是用于空间的转换,表示空间已发生变化;三是用叠化表现梦境、想像、回忆等插叙、回叙场合;四是表现景物变幻莫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4.翻页 q1i2 翻页是指第一个画面像翻书一样翻过去,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
现在由于三维特技效果的发展,翻页已不再是某一单纯的模式。
z3v0 前一段落结尾画面的最后一帧作停帧处理,使人产生视觉的停顿,接着出现下一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题段落间的转换。
平行剪辑
平行剪辑蒙太奇法语指剪接组合镜头、以形成完整的电影片平行蒙太奇,由格里菲斯于1909年首次应用,他创造的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手法成为平行蒙太奇的样板。
花经典为神奇,这个技巧已经被各大神剪用的出神入化了让我们看下最近的经典案adidas, all inSplitscreen:A Love Story(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例子但是他有2个共性一个是平行剪辑一个是交叉剪辑,之后我们会更新交叉剪辑)罗拉快跑是一部剪辑百科全书这是其中的平行剪辑经典片段之一电影《教父》中的平行剪辑在麦克克里昂为孩子洗礼的时候同时铲除了五大家族。
这就是伟大的平行蒙太奇又称并列蒙太奇。
指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现,揭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一个情节。
这几条情节线,几个事件,可以是同时同地,也可以在同时异地,还可是不同时空里进行。
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首先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的节奏;其次,由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
格里菲斯、希区柯克都是极善于运用这种蒙太奇的大师。
《教父》的这段戏无疑遵循了这个艺术形式。
《复仇》中的平行剪辑《复仇》中的平行剪辑不同的时空下把两个故事的共性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剪辑在一起1 可以节省篇幅分别介绍了2 剧情紧凑情节紧张3 形成对比这个段戏里面其实有3个线索1 是匪徒进入女人家里屠杀2 是黄秋生等人在还原现场3 法国佬重返女儿家庭并做菜视频的开始时法国佬进入房屋同时匪徒进入房屋,此时黄秋生等人进入案发现场法国佬在巡视着厨房的时候打开了厨房的锅看见了4个蟑螂其中三个已经死了中那个奄奄一息垂死挣扎隐喻了后面的枪战中法国佬的女儿一家四口死了3个其中最后一个奄奄一息垂死挣扎的蟑螂是他住在医院里的女儿《偷抢拐骗》中的平行剪辑史泰龙和俄罗斯大汉在不同的空间同时训练着,两条路线同时进行。
观影听乐—赏析电影中的西方古典音乐
观影听乐—赏析电影中的西方古典音乐电影是一种融合了影像、声音、剧情和情感的艺术形式,除了它独有的语言外,还包含音乐等多种元素。
在各种元素中,音乐对电影表达情感和提升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常常在电影中运用西方古典音乐,在剧情高潮、情感表达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和支持作用。
因此,观影听乐就成为了许多电影迷和音乐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享受。
一、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是非常多样化的。
可以用来为电影中的人物、时代环境和情感气氛进行描绘。
如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音乐演绎出了古老文明和历史传说相结合的电影《勇敢的心》中,主题曲即巴赫经典作品《Tocatta and Fugue in D Minor》的积极的旋律和强有力的节奏使电影更加具有张力和动感。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音乐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也被广泛运用。
《Turkish March》仿佛展现了主角面对人生舞台上不同的命运挑战时所表现的强烈的激情与豪迈。
《The Marriage of Figaro》则让观众感受到电影中的情节轻松、幽默、欢快而不失情感深度。
另外,在一些悬疑、恐怖、惊悚类影片中,运用古典音乐也是非常成功的。
如电影《安魂曲》的主题曲《Lacrimosa》是摇滚乐队Metallica深受喜爱的一首作品,合适的运用让观众对电影的氛围和情绪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二、效果和影响西方古典音乐的深奥和庄重,与现代电影中广泛运用的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形成鲜明对比。
在电影中运用古典音乐,不仅能够增强电影的艺术层面,更能够加深电影情感。
因为西方古典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描述是一种非常直接和深刻的方式,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让电影情节更加细腻,观众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电影中的情感。
一些经典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经常被运用在电影中,比如巴赫的《Air》,莫扎特的《Requiem》,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第5号》等等。
重庆文理影视剪辑期末考点
影视剪辑考试点1、组合编辑:组合编辑就是将素材带上的画面和声音,按照事先编排好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记录在编辑带上,制编成一个完整的节目。
2、插入编辑:插入编辑是在已录有连续控制信号的节目磁带上改换时间长度相同的图像或声音。
使用这种录制方式的前提条件是磁带上必须已经录有连续、稳定的控制磁迹,也就是已经用普通录像或组合编辑方式录制了连续的图像。
在一盘新的空白带上是无法做插入编辑工作的。
3、影视剪辑工作流程和要求:准备阶段、剪辑阶段、检查阶段4、似动幻觉的概念:5、完型幻觉的概念:6、分剪:是将一个镜头分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使用。
如电影《罗拉快跑》中有这样两个镜头。
一个是罗拉的男友穿过马路准备去抢劫超市,另一个镜头是罗拉在路上跑。
电影中把这两个镜头进行分剪并交替剪辑。
挖剪:是将一个完整镜头中的动作、人和物或运动镜头在运动中的某一部位上多余的部分挖去。
拼剪:就是把一个镜头反复拼接。
拼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固定性镜头内主体不动。
另一种情况是固定性镜头内主体运动,用拼剪的方式来延长镜头的长度。
7、影视作品中景别的剪辑:特写: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起到强化内容、突出细节近景:突出人物的神情或者物体的细腻的质感。
该被摄主体的局部形象成为引导观众视觉的主要内容,它占据着画面的主导地位。
中景: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环境和背景的作用降到次要地位。
全景:表现人物活动的环境全貌,也可以表现气势、创造气氛,抒情等。
远景:展示事件发生环境和人物活动背景,展示事件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景物等.远景一般表现较开阔的场面和环境空间,以表现环境目标、环境气势、线条特征为主。
四、综合运动镜头的五大剪辑点根据表达需要和镜头转换依据,可以将剪接点分为:(1)叙事剪接点:以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或者解说词叙事、情节发展所需的时间长度为依据来连接镜头。
(2)动作剪接点:以画面的运动过程为依据,结合实际生活规律的发展来连接镜头。
丹麦交响曲剪辑分析
《丹麦交响曲》剪辑分析(1) [剪辑]post by liubo / 2010-1-23 9:31 Saturday《丹麦交响曲》值得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分析。
这6个镜头中5个是按照画面的水平构图的相似(形状相似剪辑)来剪辑的,同时前4个画面的色调都倾向于上半部是白色,下半部为了橙黄色调(色彩剪辑)。
景别方面,前两个画面是远景,后面两个画面是全景。
如果仔细看的画会发现第1帧和第2帧背景上的山的形状是正好对称的,第3,4帧上也是一样,而到了第6帧,背景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山。
真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剪辑者有意为之。
第1个画面中有河流,可以听到河水的音效,但比较小。
第6个画面的水流声比较大。
这3个镜头构成一组,前2个画面在形状上相似,都是上端被水平线分割,同时侧边有一个弧形。
同时从视线上来说,第1个画面的视线是由进到远,第2个画面的水波运动方向是从内朝外的。
这两个运动方向相反,正好构成平衡。
为什么说视线也算一种运动呢,很简单,因为运动将吸引目光,必然引导视线方向。
所以算得上一种运动。
而第2个画面的河岸和第3个画面的草坪形状正好相似,可以剪辑在一起。
同时,这三个画面分别是从房子的侧面,房子里,房子正前方3个视角来拍摄的。
这组镜头第1个画面和第2个画面是通过一只飞舞蝴蝶的运动来连接的。
第2个画面和第3个画面是通过构图相似来连接的。
第3个和第4个画面是通过视觉重心花来连接的。
《丹麦交响曲》剪辑分析(2) [剪辑]post by liubo / 2010-1-27 20:34 Wednesday镜头1,2的连接类似摄影中的变焦镜头,从特写拉到全景的连接。
在电影摄影中往往不使用变焦,所以这种连接代替变焦镜头。
这组镜头的连接很有意思,镜头1的视觉重心是窗户,这个是方形的。
镜头2,整个画面被稻穗填满,整个画面也是方形的,剪辑师用方形和方形连接。
镜头3中依然有一个方形,这是与镜头2连接的点,然后信箱的投影是朝左的。
镜头4,球门是方形的,这个又是连接点,同时光是正面的,没有投影。
浅谈如何运用视听语言的五个要素
浅谈如何运⽤视听语⾔的五个要素2019-09-13[关键词]视听语⾔;剪辑节奏;光影艺术;构图规则反观当下流⾏的⽹络直播和各类微视频创作,很多我们正在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喜欢的视频类⽹络节⽬似乎已经忽略和淡化了传统电视⾏业的电视语⾔规律。
然⽽,其实恰恰相反,在这些纪实类的节⽬中,仍然潜藏着我们始终没有抛弃的传统电视语⾔规律。
⽐如“⽹络直播”,虽然既没有构图优势⼜没有造型效果,只是事件的简单纪录,似乎没有任何电视语⾔技术含量,但是在“⽹络直播”中的“直播”元素,确实永远⽆法忽略掉视频语⾔中的“现场纪实”这个最原始的存在特性;再⽐如“微视频”创作,创作者⽤简短的现场展现,或⼀个镜头、或多个镜头组接,最终呈现了⼀条少则10多秒、长则也不过4、5分钟的⼩视频,虽然看似创作构思和创意粗枝⼤叶,但是其中也忽略不了“真实再现”的画⾯呈现属性。
可见,即时我们的时代在不断进步、创作技术在不断更新、平台在不断调整,但是在视频创作⾏业中,有⼀个始终不变的元素“不仅决定了视频节⽬的⽣命⼒,更决定了视频节⽬的鲜活性”,这个始终持续的元素就是“视听语⾔”。
它是依靠“蒙太奇、剪辑节奏、光影艺术、构图规则、声⾳效果”等多个⽅⾯的视频创作技术综合运⽤,来实现与⽂字编码完全不同的更加直观可见的视听编码形式,让记录者所纪录的事件通过有意识的选取、最直接呈现给受众群体。
也正是源于其真实性、直观性的声画冲击⼒,让这门艺术的魅⼒经久不衰。
在视频节⽬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容易遇到⼀个问题,那就是“同样的⽣活事件、同样的采访题材、同样的报道主题、同样的关注视⾓,为什么新闻创作⾼⼿做出来的东西既真实⼜深刻,⽽⼀些初级创作着拍出来的却会被受众误认为是失事报道,甚⾄是假报道”。
对于专业从事视频节⽬创作的⼯作者来说,“⾯对真实”却⽆法“表现真实”是⼀件很严重的事情。
对于我个⼈⽽⾔,通过不断在实际⼯作中实践摸索,我渐渐地发现类似问题的所在,究其原因还是对电视语⾔艺术的特性和形态理解不深、领悟不透,⽽这就直接决定着⼀个视频节⽬⼯作者的创作能⼒和表现功⼒。
交响乐曲赏析模版
交响乐曲赏析模版交响乐曲赏析是音乐爱好者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交响乐曲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针对交响乐曲赏析的模板,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交响乐曲的美。
交响乐曲赏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乐曲的背景介绍、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演奏特点和乐曲的艺术价值。
在每个方面,我们都将对乐曲进行详细解读,为读者们提供全面的赏析体验。
首先,乐曲的背景介绍是赏析的基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着重介绍乐曲的作曲家、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乐曲的主题和灵感来源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涵和创作意图。
接下来,乐曲的结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们将对乐曲的曲式结构、乐章的主题变奏、乐器的使用和乐曲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分析乐曲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方式。
乐曲的演奏特点也是乐曲赏析的关键。
我们将对乐曲的演奏速度、音量、表现力和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这些特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乐曲的演绎。
最后,乐曲的艺术价值是对乐曲赏析的总结。
我们将对乐曲的文化意义、音乐价值、艺术表达和审美观点等进行分析。
通过这一部分,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乐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对人们心灵的感召。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交响乐曲赏析模版是一种将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的分析方式。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交响乐曲的美。
在实际操作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对不同的乐曲进行赏析,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总结起来,交响乐曲赏析是一种很有趣的音乐活动。
通过对乐曲背景、结构、演奏特点和艺术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分析,读者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乐曲,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
希望读者们喜欢这个交响乐曲赏析模版,也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感受交响乐曲的美妙!。
《丹麦交响曲》剪辑艺术剖析[精彩]
《丹麦交响曲》剪辑艺术分析《丹麦交响曲》剪辑艺术分析《丹麦交响曲》是一部旅游电影节的获奖影片。
该片介绍了丹麦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以及人文景观。
整部影片听起来像旋律优美的交响曲,看起来像装帧精美的风情画。
在长达18分钟的影片中,没有解说词、没有同期声采访,只有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逼真的音响。
影片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也没有火爆刺激的场面,全靠画面与画面的连接展现出一处处风景名胜、道出一种种人文风情、推出一个个享誉世界的精美产品,显示出种种传统的文化习俗。
这点点滴滴编织成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这部影片最精彩的莫过于画面的组接。
它突破了许多常规的思考和做法,呈现在片中的是一种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法、新效果,细读之后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
这部影片的整体构成不是按照时间排序,也不是简单地按照原因和结果罗列,而是充分运用各种视听元素的内在联系构筑起来,在决定各部分内容如何排列以及段落之间如何衔接时,更多的是考虑视觉的连贯性、声音的相似性、意义的承接关系以及感觉的相似性等等。
写文章不可能用这样的结构方式去排列和连接各部分内容,只有面对电视画面、面对自然音响和音乐时,才有可能这样谋篇布局,从而形成一系列巧妙而别具一格的画面组接效果。
让我们观赏分析一些具体实例。
运动状态的一致性这组镜头中的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
组接这组镜头时,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虽然画面中的主体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相互之间既没有时间上的顺序,也没有因与果的关系,但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诗、一支流动的歌,一幅动态的画。
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节奏和韵律。
用想象和联想延伸画面画面首先用一组镜头表现人们骑自行车,孩子们欢快地骑着幼儿车,一位男士象竞赛一样飞快地蹬着,镜头追随着他,只见他飞也似的骑出了画面,紧接着影片组接了一个俯瞰森林、河岸、古堡的航拍镜头。
我们仿佛乘着自行车飞翔,飞翔在蓝天大海之间,飞翔在田野山川之上。
在这里,自行车的飞翔与航拍都是在"飞",这种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延伸画面的方法,使天上地下融为一体,把客观印象与主观感觉巧妙结合,把旁观者变成了剧中人。
浅谈电影中的转场技巧和无转场技巧
影视专用术语。
所谓无技巧转场是指场面的过度不依靠后期的特效制作,而是在前期拍摄时在镜头内部埋入一些线索,使两个场面实现视觉上的流畅转换。
无技巧转场是利用无特技技术和光学技巧附加作用的直接切换,利用上下镜头在内容、造型上的内在关联来转换时空,连接场景,使镜头连接、段落过渡自然流畅,无附加技巧痕迹。
从观众的视觉心理出发,无技巧转场手段的合理运用也是基于段落转场的两种基本情况:一是侧重于镜头转换时内在连贯性,不强调空间转换的心理隔断感;二是强调段落之间明显的变化性,加强心理的隔断性。
如何从叙事需要出发,利用上下镜头在内容上的逻辑关联以及在造型因素上的协调与反差来转换段落,加强作品内在结构,从而实现或如行云流水、或抑扬顿挫、或异趣盎然的效果,并不是件易事。
从这个意义上看,无技巧连接不是不要技巧,而是需要更具匠心的艺术考虑,在镜头拍摄、安排上,不仅要有所设计,而且要精心选择,只有上下镜头具备了合理的过渡因素,直接切换才能起到承上启下、分割场次的作用。
用希区柯克的话:最好的技巧是没有技巧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而没有察觉到导演的手法,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所以说无技巧转场为什么是最有技巧的转场无技巧转场:无技巧转场的方法无技巧转场就是不用技巧手段来“承上启下” ,而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两段内容。
这种自然的过渡是建立在选择相宜镜头的基础上。
在连接处,通过一两个合适的镜头自然地承上启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闻节奏的进程,同时也可体现出编辑者的巧妙构思与创作技巧。
常用的转场方式有:(一)相同主体转场上下两镜头是通过同一主体来转场,镜头随主体由一场景到另一场景。
例如在报道一家企业时,前一场最后一个镜头是在企业拍摄的产品,下一个镜头是在市场拍摄的产品,报道就由车间转到了商店,由生产转到了销售。
(二)主观镜头转场所谓“主观镜头”是指借镜头中人物的视觉方向所拍的镜头。
用主观镜头转场,是通过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的手法之一。
降低无技巧转场割裂感初探——以《沉默的真相》为例
1《沉默的真相》概况 《沉默的真相》是由爱奇艺出品的一部12集的
迷你短剧,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长夜难明》,该剧
于2020年9月16日在爱奇艺的“迷雾剧场”播出, 同时也是该剧场推出的第三部迷你剧作品。凭借着丰 满的人物形象、充满波折的剧情走向及细腻精致的制 作水准,《沉默的真相》这部网络短剧的口碑不断发酵, 截止到2021年5月31 0,其在豆瓣平台上得分9.2分, 引发了超过20万条的短评讨论。
103
THE FILM ► 影视
3.2相同、相似、相关状态转场 影片在后期剪辑时使用无技巧转场方式中的主体 物位置相似进行转场过渡,再结合流畅的动态镜头, 以最简单、宜接的方式使影片呈现出最大的艺术效果, 可以为观影人提供舒适的观影体验,辅助其赢得好的
口碑叫 比如,在1988年由丹麦旅游局策划拍摄的一 部旅游宣传片《丹麦交响曲》就大量使用了相同、相 似状态转场。打气筒与烟花的爆炸、运动中的酒瓶与 仪仗队、树枝的断裂与树干的倒下、被切割的木板与 舞蹈房的地板等,正是大量运用了这种巧妙的转场方
响之际,场景随即转换为2010年的张晓倩接到电话, 此处相同状态的事件就是“接电话”。而在第五集第
08:01的转场中,创作者通过对张超这一角色的近景正 面表现,实现了 2010年的审讯室与2003年的办公室 的场景转换。另外,在第四集以及第五集的剧情中, 还有两处非常明显的相似转场,首先是在第四集的末 尾处,通过侯贵平、江阳以及严良三人的相似的转身 动作,创作者不仅将三个时空巧妙地联系起来,同时 达到了 “积累蒙太奇”的效果,将三种不同时空的正 义力量汇聚到了一点,从而将观众的情绪推至一个新 的高潮点。与之同理的还有第五集的“飙车戏”,此 时的江阳与严良均遭遇到査案的阻力,都被黑恶势力 设计安排了交通事故。在黑夜之下,配合着昏暗的路 灯,两条时空的驱车驾驶在视觉与氛围之下都有着很 多共通的特征。因此创作者有着更大的空间去融合两 条剧情线,甚至能够营造出有着数年时空差异的江阳 与严良隔空相望的视觉效果,而这样的剪辑效果无疑 强化了剧情与情绪的张力,进一步彰显正义力量的锲 而不舍与伟岸光辉。而这两处的相似转场,不仅仅代
《惊愕交响曲》赏析
《惊愕交响曲》我对交响乐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只是偶尔看电视的时候有时会看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但是对于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我却印象颇深。
曾经有一款非常喜欢的乐曲弹奏类游戏,其中的电音改编版的《惊愕交响曲》还有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是我的最爱。
大二的下学期我选修了《中外交响乐赏析》这门选修课,让我不禁想把我了解的这首《惊愕交响曲》分析给大家。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又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我想就算再不了解交响乐的人也会有所耳闻。
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他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他最大的贡献是,把交响乐固定成为四个乐章,给了交响乐一个基本格式。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海顿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
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
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关于《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1791年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
幽默的海顿知道后,写出了这部《惊愕交响曲》,据说海顿本人曾说这样的话:“那会叫女士们受惊地跳起来。
”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
克莱因《单调交响曲》解析
克莱因《单调交响曲》解析
克莱因的《单调交响曲》是一首具有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力的音乐作品。
这首交响曲以“单调”为核心理念,强调在音乐中排除所有复杂的元素,只留下最基本、最直接的元素,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感觉。
在《单调交响曲》中,克莱因使用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以及重复的模式,营造出一种沉静、内省和冥想的氛围。
这种单调的音乐风格,使得听众能够专注于音乐本身,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最纯粹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克莱因的《单调交响曲》还强调了音乐的物理属性。
通过使用不同的乐器和声音效果,克莱因创造了一种沉浸式的音乐体验,让听众感受到音乐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影响。
总的来说,克莱因的《单调交响曲》是一首充满思考和探索的音乐作品,它不仅挑战了传统的音乐观念,也启示了人们对于音乐和艺术的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首交响曲证明了单调并不等同于乏味,而是在简单中蕴含着无穷的可能性。
德沃夏克 第九交响曲赏析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赏析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是捷克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歌剧以及合唱乐等多个领域。
其中,他的第九交响曲被认为是交响乐的巅峰之作,今天我们将对这部作品进行赏析。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于1893年创作完成,是他在美国时期的代表作品。
他在美国担任纽约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期间,获得了肯尼迪家族的赞助,并在此期间创作了这部交响曲。
它被称为“新世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旋律、热情奔放的风格和美国民族元素而闻名。
这部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
首先是慢板的序曲,它以庄重的氛围为听众打开了大门。
乐队的柔和演奏与弦乐的悲情旋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德沃夏克独特的创作风格。
接下来的第二乐章是强烈的舞曲,节奏活跃且富有活力。
德沃夏克巧妙地融入了美国黑人音乐的元素,通过强烈的节奏和重复的旋律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第三乐章是柔和的悲怆乐章,通过弦乐器的合奏以及木管乐器的默契演奏,描绘了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
这部分音乐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沉思的空间,让人感到忧伤但又不失美丽。
最后一个乐章是充满激情和能量的大团圆结束。
在这个乐章中,德沃夏克容纳了他所热爱的自然与宇宙的音乐表达。
管弦乐队中每个部分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技巧和感情,展现出德沃夏克的音乐激情和力量。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在之后成为了世界各地交响乐团演奏的经典曲目。
它不仅展示了作曲家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也突显了他对美国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深深的喜爱。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无疑是他的杰作,它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旋律的流畅性以及独特的美洲风情,为听众带来了一次视听的盛宴。
它的影响力延伸至今,成为了经典乐曲中的瑰宝,也为后来的作曲家们树立了榜样。
总结起来,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是他在美国时期的代表作品,以其丰富的旋律、热情奔放的风格和美国民族元素而闻名。
每个乐章都展现了德沃夏克作曲的独特风格,由慢板序曲到活力四溢的舞曲,再到柔和的悲怆乐章和激情四溢的大团圆结束,每一个乐章都有着独立的魅力。
圣一桑的团管弦乐鼓曲式
圣一桑的团管弦乐鼓曲式
卡米耶·圣一桑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作曲家,他为大管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大管与钢琴奏鸣曲》不仅是这个时期最优秀的大管奏鸣曲之一,也是管乐奏鸣曲文献中的佼佼者之一。
《大管与钢琴奏鸣曲》,是圣一桑完成的为数不多的管乐作品,充分体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创作风格。
本文首先对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然后对演奏时,需注意的几个方面以及大管声部与钢琴声部的合作问题,进行论述,力图使此作品以一个更加全面、完整、系统的面貌呈现,并对今后的演奏者提供有益的参照。
《动物狂欢节》组曲是法国作曲家圣一桑的一部管弦乐名作。
1886年,圣桑曾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
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上帝视角:欣赏交响曲,终于有了“终极方法”
上帝视角:欣赏交响曲,终于有了“终极方法”一部交响曲就像一座城市:交响曲织体纵横,城市道路交叉。
在城市中,你可以通过地图获得“上帝视角”,用俯瞰的方式计划路线,那么,听交响曲时有没有“音乐地图”用来辅助呢?有,两种。
一是堪比“军事地图”的交响曲总谱,不仅阅读门槛高,而且违背我们欣赏音乐的初衷;二是下面这张“聆听指南”图表,有视野、无门槛、清晰又准确。
有点儿懵?别急,保你秒懂。
上图中包含的元素拆分开有如下几项(点击查看大图):①乐曲主调;②黑色小球代表乐曲的行进;③乐章或乐曲主题的标题;④正在演奏的主要乐器;⑤参与演奏的乐器组与演奏音量;⑥正在演奏主题的乐器以及力度变化;⑦反复(或再现);⑧加入新的音乐材料,有转调处理。
这是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起始部分:由① E 小调开始,由②④⑤ 长笛与双簧管以较大的音量,用顿音互相模仿演奏③动机式的旋律,接着弦乐器组加入,乐曲进入主题 A,演奏时⑥ 木管组音量较小,第一小提琴更弱,接下来同时加强力度演奏,再⑦ 从头反复一遍,进入⑧ 另一个性格截然不同的 E 大调主题。
类似图表信息除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外,还有贝多芬第三、四、五、七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第五、六交响曲以及莫扎特《第四十一交响曲》等——究竟谁有这等闲时,制作出一部又一部聆听指南呢?▼莫扎特《第四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就是来自加拿大的妹子:汉娜·陈-哈特利。
汉娜 2014 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获音乐学博士学位,现任加拿大多伦多交响乐团的总编辑。
她的工作量很大:撰写与乐团相关的所有文案、监制所有出版物、设计乐季节目册;筹款和营销的同时还要管理乐团,充当艺术家经理的角色。
与她合作同事除音乐相关人员,还有程序员、平面设计师、印刷厂工人等。
这样的工作虽说繁杂,但也只有她可以亲自参与到交响乐团运行的每个步骤,接触到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因此,只有她拥有从观众到后台的视野,和调动每个环节的统筹能力。
影视剪辑的流畅与跳跃
此外,电影是声、画的组合体,声音是不 可缺少的成分,利用声音可以完成许多画面 无法做到的事情。使用声音来配合画面表达 情节是电影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且,利用声 音可以在听觉上对观众进行引导或欺骗,以 达到画面的流畅效果。镜头的流畅与跳跃还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镜头的流畅感还依赖与 人们对日常生活认识的心理补偿达到画面组 接的流畅。两个不连续的镜头组接,符合人们 的生活认识,观众就会自己心理上去补偿两 个镜头之间的联系,在心理上形成画面的顺 畅。因此,影视剪辑,带给人们的既有视觉和 听觉上的感受,也有心理和情绪上的感受。我 们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和手段,通过观众的 感受,来达到影片叙事、思维和情绪的表达。
起,属于特殊技巧,但要用的确切。同机位跳 切重点表现重复和省略;跳切一般要求画面 简单,单纯,画面内动作足够大,来表现省略 时间。
(3)电影大师戈达尔打破常规状态镜头 切换时所遵循的时空和动作连续性要求,以 较大幅度的跳跃式镜头组接,突出某些必要 内容,省略时空过程。跳切既以情节内容的内 在逻辑联系为依据,也以观众欣赏心理的能 动性和连贯性为依据,排斥缺乏逻辑性的随 意组接。戈达尔在叙事段落跳切,是“破坏美 学”夸张跳切;叙事的跳切,破坏了叙事中的 连续性和完整性,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
一部经典音乐赏析
一部经典音乐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是贝多芬的杰作,更是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交响曲不仅在音乐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因其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而被世人所推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进行一次深入的赏析,探究其音乐结构、情感表达以及历史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结构。
这部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分别是慢板、快板、舞曲和终曲。
在整个交响曲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交响乐队的各种乐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尤其是在终曲中,贝多芬引入了合唱团和独唱演唱,使得整个交响曲更加宏大壮丽。
此外,贝多芬还在终曲中引用了弗里德里希·席勒的诗歌《欧地那》,使得音乐与诗歌相得益彰,表达出了对人类幸福的美好向往。
其次,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情感表达也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
整部交响曲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尤其是在第三乐章的舞曲中,贝多芬以欢快的旋律和活泼的节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而在终曲中,贝多芬则通过合唱团和独唱演唱,表达了对人类团结、和平与幸福的美好愿望。
整个交响曲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使得听众在欣赏时不禁被其深情打动。
最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引入合唱团和独唱演唱的交响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它不仅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局面,更是在音乐表达上开辟了新的天地。
此外,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还成为了世界和平与团结的象征,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庆典和纪念活动中,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颗明星。
综上所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在音乐结构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被世人所推崇。
在欣赏这部交响曲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贝多芬的音乐天才,更能被其对生命和美好未来的热爱所打动。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将永远被铭记在世人的心中,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颗明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组接一组固定镜头
一组固定镜头的组接,应设法寻找某种一致性。最常见的是一组固定镜头在内容方面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相关性的范围是每个创作者自己界定的,相关点的确定也是每个创作者自己决定的。在这五个固定镜头中,相关性体现在:画面都是橙红色的基调,画面中都有轻盈、徐缓的运动或动作。
声音的相似性
在观赏这段画面的同时,请注意声音的运用,特别是:当小船与前方掩映着河面的树杈相撞的一瞬间,我们听到了枝杈被撞击的断裂声和大树被放倒时树干的断裂声。
这段影片的组接利用了两种声音的相似性,自然和谐地从一个镜头转接到另一个镜头,从游客们乘坐游船游览两岸风光的段落过渡到砍伐树木、生产木材的段落。而最妙之处在于树杈被撞断并不是从画面上看到的,而是观众听到树杈断裂声后借助于联想完成的。画面显现的是从游船上拍摄的主观镜头,小船以一定的速度前进,从岸边伸展到河面的树杈横在前方,而且越来越近,从镜头前我们预感到,就要撞上树杈了,接着听到了树杈的断裂声。
身体感觉的相似性
这段影片,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老人趴在沙滩上,一双手正为老人按摩背部,接着,这双手快速地、有节奏地拍打着老人的小腿部。然后是,在盛大的狂欢节的游行队伍中,脸部涂着油彩的姑娘们穿着三点式泳装,跳着一种全身抖动的舞蹈,姑娘们踏着欢快的音乐节拍发出笑声、叫声。在这里,上下段落的连接依据的是身体感觉的相似性。那位老人趴在沙滩上晒太阳,有人帮助他按摩、疏通经脉,最后用拍打的方式放松肌肉。这种放松肌肉的舒适感觉与后面舞蹈中抖动全身肌肉的感觉是十分相似的。在盛大的狂欢节的游行队伍中,戴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面具和头饰、脸上涂抹着不规则油彩和色块的女青年踏着音乐节拍、伴着阵阵喝采声跳着一种全身肌肉都极度放松的舞蹈。沙滩上的日光浴与狂欢节的舞蹈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从气氛上讲,沙滩上的气氛是静谧的,狂欢节的气氛是热闹的;从情调上讲,沙滩上的人们是悠闲的、惬意的,狂欢节上的人们是兴奋的、狂热的;从年龄上讲,沙滩上的人大多是耄耋老人,而狂欢节上的人大多是少男少女。正是这两段气氛、情调、人员构成完全不同的段落,借助于一种身体感觉的一致性而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连续组接
主体不同、运动形式不同的镜头相连,应去除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主体不同是指若干个运动镜头所拍摄的内容不同,运动形式不同是指推、拉、摇、移、升、降、甩、跟等不同的镜头运动方式。
这段画面就是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连续组接,一般而言,只需要保留第一个运动镜头的起幅和最后一个运动镜头的落幅,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就被去掉了,有些移动镜头没有起幅和落幅,属于特例。在选择镜头时,尽量选择运动速度比较接近的镜头相互衔接,保持运动节奏的和谐一致,使整段影片自然流畅。
画面首先用一组镜头表现人们骑自行车,孩子们欢快地骑着幼儿车,一位男士象竞赛一样飞快地蹬着,镜头追随着他,只见他飞也似的骑出了画面,紧接着影片组接了一个俯瞰森林、河岸、古堡的航拍镜头。我们仿佛乘着自行车飞翔,飞翔在蓝天大海之间,飞翔在田野山川之上。在这里,自行车的飞翔与航拍都是在"飞",这种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延伸画面的方法,使天上地下融为一体,把客观印象与主观感觉巧妙结合,把旁观者变成了剧中人。本来,观众只是从旁边静静地观看,看着骑车人各式各样的姿势和状态,而当航拍镜头出现时,观众自然被带到了影片中,好象置身于骑车人的位置,仿佛骑着自行车腾飞,在蓝天白云之间穿行。
运动状态的一致性
这组镜头中的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组接这组镜头时,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方向的变化。虽然画面中的主体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相互之间既没有时间上的顺序,也没有因与果的关系,但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诗、一支流动的歌,一幅动态的画。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节奏和韵律。
用想象和联想延伸画面
设法使一组镜头富于变化
这是一组人物骑车爬坡的镜头。画面内容都是雨中的骑车人,而且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编辑在选择镜头时,努力突出画面的个性特征,尽量使画面富于变化。通过选择不同颜色的雨衣形成色彩的跳跃,通过采用不同的景别而形成远近的差异,通过选择不同的人数而增加画面的变化,使这组镜头的组接显得流畅而富于变化。
形状的相似性
形状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十分敏感的,它引发的思维活动是异常活跃的。这段影片就是利用形状的相似性组接的。画面上先是一些食物以竖线条的形式撒落下来,接着是一瓶酒、一听易拉罐、一位皇家卫兵笔直地站立着、一栋细长的尖顶房子等。这些画面之间除了形状的相似,没有任何其他意义上的联系。这些形状相似的内容连续组接,使人感到贴切、自然、生动。这种思考不是单纯的线性思维,而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选择大千世界中形状相似的物件积累叠加,共同强化一种形状,用形状来表意,用形状来抒情,用形状传达视觉的美感。
用主观镜头组接
这两个镜头是按照主观镜头的逻辑关系组接的。什么是主观镜头呢?镜头代表着剧中人物的视点和所思所想的镜头,被称作主观镜头。这段影片的前半部分是一个戏剧演出的现场,一组镜头表现了戏剧演出的实况,舞台演出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演员撩开幕布往外看,后一个镜头就是阴云密布、雷声隆隆的天空,后一个镜头好象是演员眼中所看到的景象,前后镜头构成了主观镜
这组镜头展现的是生产流水线上各种物件的移动,画面内的主体是运动的,而镜头拍摄的是固定镜头。组接这类镜头时,应截取精彩的动作瞬间或选择完整的动作过程。在体育镜头的组接上,也常采用这一方法。例如,用一组固定镜头表现若干项竞技体育运动,撑杆儿跳精彩的跨越,链球脱手的瞬间,三级跳优美的动作,游泳入水的瞬间,这四个固定镜头组合后,观众立刻会感受到,这四个镜头的镜头长度是不一样的,这段影片的节奏感是通过选择精彩的动作瞬间体现出来的。
如何通过画面组接形成慢节奏
这个镜头使影片的节奏从中速转成了慢速,怎样的编辑才能形成慢节奏的效果呢?第一,远景别。所选用的镜头尽量是全景、远景,这类镜头显得空旷、松驰。第二,长镜头。每个镜头的长度可适当地延长,长镜头使人感到徐缓、轻松、从容不迫。第三,被摄对象不明显的动感。动作是有快慢的,快动作易使人产生快节奏,慢动作则使人产生慢节奏。缓慢的动作或不明显的动感自然使人感到平静和舒缓。第四,拉镜头。拉镜头有一种松驰感、远离感,随着镜头的拉出,人们往往会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精神和身体都会放松。第五,慢节奏的音乐和音响。慢节奏的音乐和音响使人感到悠扬、轻松、身心愉悦、神清气爽,使人在徐缓中品味生活,在轻松中享受生活,在从容中思考生活。
静态镜头的组接
这组镜头中的对象都是静态的。组接这组镜头时,要注意镜头长度的一致和主体朝向的差异。镜头长度一致指的是每个镜头在时间长度上一致,采用这种方法组接的镜头,能形成明显的节奏感。由于画面中的主体是静态的,所以,连续镜头中主体的朝向应有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面朝左,第二个镜头中的主体就面朝前,第三个镜头中的主体则面朝右前方,第四个镜头中的主体就应面朝右。相互衔接镜头中的主体朝向应该有一些变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点就会形成明显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会有跳轴的感觉。所以,主体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异。
用想象和联想延伸画面(再请欣赏一个片段)
上面我们已经讲过了这种用法,此处请大家再欣赏一个实例。在这个段落中,我们看到运动员在绿茵场上激烈地拼抢,草地上一只足球的大特写,一只脚飞入画面,将足球一脚踢出画面。看到这一脚击球的力度人们会联想到足球在空中飞向远方的情形,甚至会产生一种乘着足球在空中飞翔的感觉。影片紧接着组接了一个俯瞰大地、山川的航拍镜头,而且镜头移动的方向与人们想象中的足球飞行的方向一致,这两个镜头的组接一下子把观众调动起来,使观众随着足球飞起来,乘着足球在蓝天上遨游,饱览大地山川的壮美景色。虽然足球比赛与壮美的河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足球比赛是激烈的,浏览河山是抒情的;足球比赛在地上,俯瞰大地在天上,但二者都有"飞"的感觉,这一点是相同的。
如何通过画面组接形成快节奏
观看了这组镜头之后,大部分人的共识是:快节奏的段落。为什么它使人们产生了快的感觉呢?怎样的编辑才能形成快节奏的效果呢?第一,近景别。所选用的镜头尽量是近景、特写等紧凑的景别,而少用全景、远景等松驰的景别。第二,短镜头。每个镜头的长度不宜过长,不要选用长达十几秒的镜头,短镜头在短暂中蕴含着快节奏,长镜头则易显拖沓和冗长。第三,被摄对象具有明显的动作性。画面上的主体具有明显的动作性,能加剧人们对运动和节奏的感受,如果画面上的主体是静态的,就很难使人感受到节奏和运动。第四,推镜头。推镜头是由远及近、由模糊至清晰、由宏观至微观,带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急迫、越来越紧张。在节奏上的感觉就是越来越紧、越来越快。第五,快节奏的音乐音响。音乐音响的节奏感是十分明确的,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十分确切的,快节奏的音乐音响使人情绪激昂、热血沸腾,有一种紧张和紧迫的感觉,使人直接地感受到快。
这部影片最精彩的莫过于画面的组接。它突破了许多常规的思考和做法,呈现在片中的是一种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法、新效果,细读之后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
这部影片的整体构成不是按照时间排序,也不是简单地按照原因和结果罗列,而是充分运用各种视听元素的内在联系构筑起来,在决定各部分内容如何排列以及段落之间如何衔接时,更多的是考虑视觉的连贯性、声音的相似性、意义的承接关系以及感觉的相似性等等。写文章不可能用这样的结构方式去排列和连接各部分内容,只有面对电视画面、面对自然音响和音乐时,才有可能这样谋篇布局,从而形成一系列巧妙而别具一格的画面组接效果。让我们观赏分析一些具体实例。
《丹麦交响曲》剪辑艺术分析
《丹麦交响曲》是一部旅游电影节的获奖影片。该片介绍了丹麦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以及人文景观。整部影片听起来像旋律优美的交响曲,看起来像装帧精美的风情画。在长达18分钟的影片中,没有解说词、没有同期声采访,只有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逼真的音响。影片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也没有火爆刺激的场面,全靠画面与画面的连接展现出一处处风景名胜、道出一种种人文风情、推出一个个享誉世界的精美产品,显示出种种传统的文化习俗。这点点滴滴编织成一道绚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