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案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教案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星研集成环境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 Borland公司的TASM编译器; 2. 熟悉8086汇编指令,能自己编写简单的程 序,并调试运行验证结果. 二,实验设备和软件 PC机,星研集成环境软件 , 三,预习内容和要求 1. 预习附录中的星研集成环境软件,熟悉星研集成 环境软件的使用. 2. 复习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预习实验内容.
并行A/D实验 实验十二 并行 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A/D转换的原理;掌握使用ADC0809进行模数 ; 转换 2. 了解ADC0809与8088的接口逻辑. 二,实验任务 使用星研集成环境软件编写ADC0809应用程序,按实 验内容要求完成0809的硬件实验. 三,实验设备 STAR系列实验仪一套,PC机一台 四,预习内容和要求 1. 熟悉STAR系列实验仪的硬件结构 2. 复习ADC0809芯片的有关知识及根据实验内容预先 编程.
五,实验内容 1. 编程题目 8259的IRQ0接单脉冲开关,每次按动单脉冲开关使 8259响应外部中断IRQ0时,八个LED显示相应的数 字八位二进制编码值,如单脉冲开关第一次按动, 显示00000001B,只有LED0亮;第二次按动单脉 冲开关,显示00000010B,只有LED1亮. 2. 实验原理图 3. 连线说明
五,实验内容 1. 编程题目 编写程序实现8251的自发自收一组数的功能,使用 8253作分频器提供8251的收发时钟. 2. 实验原理图 3. 连线说明
C5区:CS(8253), ,A1——A3区:CS5,A0,A1 区 ),A0, ( ), 区 , , C5区:CLK0——B2区:2M C5区:GATE0——C1区的 区 区 区 区的 VCCC5区:OUT0——C5区:RxC,TxCC5区:CS 区 区 , 区 ),C/D——A3区:CS1,A0C5区:CLK——B2区: (8251), ), 区 , 区 区 4MC5区:RXD,TXD——用导线短接 区 , 用导线短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一、微机原理
1.微机构成
微机系统由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接口。
(1)中央处理器(CPU):即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它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它负责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2)存储器:即内存,它是计算机中用于存放、处理程序及数据的设备。
(3)输入输出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包括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输入程序及数据,以及输出计算结果。
(4)接口:即接口板,它是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的接口,使
计算机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交换信息。
2.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外设发出信号给接口,接口将信号转换为
数字电路的信号,再送到CPU处理器中。
CPU处理器通过指令控制存储器,存储器将指令和数据输出给CPU处理器处理。
输出处理后的结果,再送给
接口,接口将结果转换为外部设备能识别的信号格式,再输出到外部设备。
二、接口技术
1.什么是接口技术
接口技术(Interface Technology)是指计算机应用时,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之间相互连接、通信的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教案第一章:微机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微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掌握微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理解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1.2 教学内容微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微机的硬件组成:CPU、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等微机的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冯诺依曼架构、指令执行过程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采用演示法,展示微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机定义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微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CPU原理与接口2.1 教学目标了解CPU的组成和结构掌握CPU的工作原理和指令执行过程理解CPU接口的功能和作用2.2 教学内容CPU的组成和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CPU的工作原理:时序控制、指令解码、数据运算等指令执行过程: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等CPU接口的功能和作用:数据传输、控制信号传递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CPU的组成和结构采用演示法,展示CPU的工作原理和指令执行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CPU接口的功能和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CPU组成和结构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CPU工作原理和指令执行过程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CPU指令执行过程的流程图,巩固所学知识第三章:存储器原理与接口3.1 教学目标了解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接口功能理解存储器与CPU的交互过程3.2 教学内容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RAM、ROM、硬盘、固态硬盘等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存储单元的读写操作、数据缓存等存储器接口的功能和作用: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等存储器与CPU的交互过程:DMA、缓存机制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采用演示法,展示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接口功能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存储器与CPU的交互过程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存储器分类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存储器工作原理和接口功能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存储器与CPU交互过程的流程图,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输入输出接口原理与接口4.1 教学目标了解输入输出接口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和接口协议理解输入输出接口与CPU的交互过程4.2 教学内容输入输出接口的组成和功能:数据线、控制线、中断控制器等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握手协议、DMA等接口协议:IEEE 1284、USB、PCI等输入输出接口与CPU的交互过程:程序直接控制、DMA控制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输入输出接口的组成和功能采用演示法,展示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和接口协议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输入输出接口与CPU的交互过程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输入输出接口组成和功能的理第六章:总线原理与接口6.1 教学目标理解总线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掌握总线的分类和特性了解总线接口的设计与实现6.2 教学内容总线的概念:总线的基本定义、作用和分类总线的特性:速率、宽度、类型(如ISA、EISA、PCI、USB等)总线接口的设计:物理接口、电气特性、协议分层总线的管理:优先级、仲裁、多总线系统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总线的概念和特性采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总线的区别和应用场景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总线接口的设计与实现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总线概念和特性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总线接口设计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总线系统,并提出相应的电气特性和协议第七章:中断管理原理与接口7.1 教学目标理解中断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性掌握中断的处理流程和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了解中断接口的设计与实现7.2 教学内容中断的概念:中断的定义、类型(外部中断、内部中断等)中断的处理流程: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服务程序中断接口的设计:中断向量表、中断处理机制中断管理:嵌套、优先级、快速中断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中断的概念和类型采用流程图分析法,讲解中断的处理流程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中断接口的设计与实现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中断概念和类型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中断处理流程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中断服务程序,并分析其执行过程第八章:直接内存访问(DMA)原理与接口8.1 教学目标理解DMA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掌握DMA传输过程和DMA控制器的功能了解DMA接口的设计与实现8.2 教学内容DMA的概念:DMA的定义、作用和类型(如单缓冲、双缓冲等)DMA传输过程:传输请求、传输控制、传输完成DMA控制器的功能:地址、数据传输、状态监控DMA接口的设计:DMA请求信号、DMA允许信号、数据线和控制线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DMA的概念和类型采用流程图分析法,讲解DMA传输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DMA接口的设计与实现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DMA概念和类型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DMA传输过程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DMA传输过程,并描述其工作原理第九章:串行通信原理与接口9.1 教学目标理解串行通信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掌握串行通信的原理和接口标准了解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9.2 教学内容串行通信的概念:串行通信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串行通信的原理:数据位传输、同步方式、异步方式串行通信接口的标准:RS-232、RS-485、RS-422等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信号lines(TX、RX、GND等)、波特率、校验位等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串行通信的概念和原理采用对比法,分析不同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的差异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串行通信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串行通信接口,并描述其工作原理第十章:并行通信原理与接口10.1 教学目标第十章:并行通信原理与接口10.1 教学目标理解并行通信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并行通信的原理和接口标准了解并行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10.2 教学内容并行通信的概念:并行通信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并行通信的原理:数据位传输、同步方式、半同步方式并行通信接口的标准:IEEE 1394、ATA/ATAPI、SATA等并行通信接口的设计:数据线、控制线、时钟线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并行通信的概念和原理采用对比法,分析不同并行通信接口标准的差异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并行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并行通信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并行通信接口标准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并行通信接口,并描述其工作原理第十一章:可编程接口原理与接口11.1 教学目标理解可编程接口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可编程接口的原理和编程方法了解可编程接口的设计与实现11.2 教学内容可编程接口的概念:可编程接口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可编程接口的原理:接口电路、编程接口、编程语言可编程接口的编程方法:固件编程、硬件编程、软件编程可编程接口的设计:接口芯片、接口标准、接口协议1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可编程接口的概念和原理采用编程实践法,讲解可编程接口的编程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可编程接口的设计与实现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可编程接口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可编程接口编程方法的掌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可编程接口程序,并描述其工作原理第十二章:外部设备接口原理与接口12.1 教学目标理解外部设备接口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外部设备接口的原理和接口标准了解外部设备接口的设计与实现12.2 教学内容外部设备接口的概念:外部设备接口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外部设备接口的原理:接口电路、接口标准、接口协议常见外部设备接口的标准:USB、IEEE 1394、VGA、DVI等外部设备接口的设计:接口芯片、接口电路、接口协议1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外部设备接口的概念和原理采用对比法,分析不同外部设备接口标准的差异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外部设备接口的设计与实现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外部设备接口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外部设备接口标准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外部设备接口,并描述其工作原理第十三章:计算机网络接口原理与接口13.1 教学目标理解计算机网络接口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掌握计算机网络接口的原理和接口标准了解计算机网络接口的设计与实现13.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接口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接口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计算机网络接口的原理:接口电路、接口标准、接口协议常见计算机网络接口的标准:Ethernet、Token Ring、FDDI等计算机网络接口的设计:接口芯片、接口电路、接口协议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计算机网络接口的概念和原理采用对比法,分析不同计算机网络接口标准的差异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计算机网络接口的设计与实现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接口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接口标准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接口,并描述其工作原理第十四章:存储器扩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教案,包括十五个章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2005-9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2005-9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方义秋编著计算机综合实验中心2005年8月实验要求 (3)第一部分微机原理及汇编程序设计 (4)实验一、认识Tddebug集成操作软件 (4)实验二、I/O程序设计 (9)实验三、分支程序设计 (11)实验四、循环程序设计 (13)实验五、运算类程序设计 (15)实验六、代码转换程序设计 (19)实验七、宏指令应用 (24)实验八、字符串处理 (26)实验九、数据表格处理 (28)实验十、子程序及软中断程序设计 (29)第二部分接口部分实验 (33)实验十一、PC机内部8259中断应用 (33)实验十二、PCI总线中断应用 (39)实验十三、8254定时/计数器应用 (45)实验十四、8255并行接口应用 (53)实验十五、交通灯控制 (58)附录一TD-PIT-B实验系统的硬件环境 (60)2预习实验内容1.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及任务,了解和掌握实验所需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
2.通过阅读示例程序,掌握编程方法及相关技巧。
3.对每次实验,选择其中一个项题目自己设计编写程序。
实验过程1.带上理论课教材、实验指导书及准备的实验程序。
2.若为接口电路,请关闭电源搭接线路,检查无误后,再开电源。
3.调试程序,记录结果。
4.实验结束后,请关闭电源,将各实验器材归位,清洁自己的桌面。
编写实验报告1.实验题目。
2.分析设计思想,绘制实验原理图、流程图。
3.程序清单及相关注释。
4.分析实验结果。
5.说明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处理的。
6.收获体会,不足之处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等。
注意事项1.实验以前,应确保PCI总线扩展卡与实验箱间扁平电缆连接的正确性。
2.实验前后应仔细检查实验箱,防止导线、元件等物品落入装置内,导致线路短路、元件损坏。
3.爱护实验设施,插接、拔取排线时,手握白色插头,不得从线中间拉取。
4.实验箱电源关闭后,不能立即重新开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理解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1. 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微机系统的组成: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3. 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等。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机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机系统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机系统组成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机系统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微处理器2.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掌握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1. 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CPU、寄存器、运算器等。
2.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主频、缓存、指令集等。
3.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过程、数据运算等。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和结构。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微处理器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微处理器性能指标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存储器3.1 教学目标1. 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3. 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1. 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等。
2.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容量、速度、功耗等。
3.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数据读写过程、存储器组织结构等。
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8255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线路连接
(1) 8255A芯片PC0~ PC7插孔依次接K1~ K8。
(2) 8255A芯片PB0~PB7插孔依次接L1 ~ L8。
(3) 8255A的CS插孔CS-8255接译码输出Y7插
孔。
要求: ① 读懂系统程序中有关 8255A 的部分。
包括:端口地址、初始化编程、 二极管发光情况与开关状态间的对应关系
并使其根据开关 K1~ K8 的状态发光。 · 以 K8 作为总开关,
若 K8打开(0),则 L1~ L8同时熄灭; 若 K8闭和(1),则 L1~ L7由K1~ K7控 制。
IOCONPT EQU 0073H IOCPT EQU 0072H IOBPT EQU 0071H IOAPT EQU 0070H
② 执行程序,并进行观察,记录。 PC 口 8 位接 8 个开关 K1~ K8 , PB 口 8 位接 8 个 LED 发光二极管 L1~ L8 , 并使其根据开关 K1~ K8 的状态发光。
③ 改变电路接法并修改程序,要求实现:
· PA 口 8 位接 8 个开关 K1~ K8 ,
PB 口 8 位接 8 个发光二极管 L1~ L8
IOLED: CALL FORMAT CALL LEDDISP
MOV AL,90H B口输出
;10010000 写方式控制字 方式0 A口输入
MOV DX,IOCONPT
OUT P
IOLED1: MOV DX,IOAPT
IN AL,DX
MOV DX,IOBPT
OUT DX,AL
并行接口 8255 的应用
1、实验目的 掌握8255A和微机接口方法。 掌握8255A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原理。
2、实验内容
(完整word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第____1____次课操作数存放在某个内存中,指令中给出存储器地址。
例:MOV AX,[22A0H] (AX)≠ 22A0H注意:最明显的特点,存储器操作数肯定有[]。
二、寻址方式(研究如何寻找参加操作的数)1。
立即寻址指令中直接给出立即数。
例:MOV AX,1090H (AH)=10H (AL)=90H2。
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在寄存器中,指令中给出寄存器名.注意:两操作数,每个都有自己的寻址方式。
例:MOV DS,AX 执行前AX=2345H执行后AX=DS=2345H3.直接寻址操作数在存储器中,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地址。
(偏移地址)例:MOV AX,[22A0H] 实际地址 DS×10H+22A0H4。
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在存储器中,通过寄存器得到存储单元地址。
例:MOV AX,[BX]; BX = 1000H DS×10H+1000H = 12ABHAX = 12ABH ≠ 1000H注意:(SI DS, DI DS/ES, BP SS, BX DS)5.变址寻址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存储单元地址通过变址寄存器加上一个16位的偏移量之和得到。
MOV 80H,AL (错)c 。
存储器之间不可传送,要借用中间寄存器MOV [22A0H],[BX] (错)可适用于寄存器之间,立即数到寄存器/存储器,寄存器到存储器。
d.CS ,IP 不能做目的操作数MOV CS,DX (错) MOV SP,BX;语法正确,注意堆栈结构e 。
本指令对标志位无影响2.堆栈操作指令(对栈空间的操作)关于栈在SP ,BP 处介绍过—-———---复习 1)入栈指令 PUSH格式:PUSH OPRD 16位单操作数 功能:将OPRD 入栈(SP 所指向的栈顶) a 。
栈结构从上到下是低地址到高地址,且栈顶不可用 b.每个单元都是8位,操作数为16位,所以占用两单元。
入栈操作进行两次.c 。
入栈时规则,低对低、高对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微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微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微机的分类和特点。
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微机的工作原理。
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微机的分类和特点。
利用图形和示意图,讲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表格和图表,介绍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PPT。
实验设备:微机实验箱。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微机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示意图。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微机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微处理器2.1 教学目标了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发展和结构。
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掌握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2 教学内容微处理器的概念和发展。
微处理器的结构和组成。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处理器的概念和发展。
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理解微处理器的结构。
利用仿真软件,讲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编程实例,让学生掌握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PPT。
实验设备:微机实验箱。
仿真软件:汇编语言编程工具。
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微处理器概念和发展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存储器3.1 教学目标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和性能。
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扩展方式。
掌握存储器的接口技术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工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磁盘管理模块: MSDOS.SYS (在系统盘上)
命令处理模块: (在系统盘上)
h
6
2. 各模块功能
DOS引导模块 完成将磁盘上三个系统文件装入内存。 ( 三个文件为 IO.SYS,MSDOS.SYS, )
调 试 程 序 : D E B U G .exe
C P U 、 存 储 器 、 I/O 接 口 、 输 入 、 输 出 设 备
h
2
操作系统是:
是计算机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 方便用户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 增强整个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IBM PC/XT机上安装/运行的操作系统是DOS操作系统
h
8
三、DOS系统启动过程
内存
RAM
磁盘 引导程序 IO .S Y S M SD O S.SY S C O M M A N D .C O M
E D IT.ex e M A SM .exe LINK. exe D E B U G .exe
DOS
其他 系统 程序
ROM BIOS FFFF:0000 系统检测程序
ROM
应用程序
系统资源
h
9
给系统加电,从 FFFF:0 开 始启动
执行 ROM BIOS 中系统检测程序
显示出错信息
N 检测成功?
Y 在向量表中填入 ROM BIOS 内 中断子程的向量
将系统盘上的引导程序 装入内存
执行引导程序
显示出错信息
N 检查系统盘根目录下 有无三个系统文件?
Y 将系统文件装入内存
DOS操作系统简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案实验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微机系统的硬件接口技术;3.学会使用接口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
实验设备:1.8086单片机开发板2.接口电路模块3.电脑4.电源5.示波器实验内容:实验1: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确认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2.理解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3.分析微机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功能。
实验2:学习并掌握接口电路设计方法1.理解接口电路的作用和分类;2.了解几种常见的接口电路设计方法;3.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接口电路;4.研究和设计示波器接口电路。
实验3:接口电路设计和调试1.确定示波器接口电路设计方案;2.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3.通过示波器观察调试结果。
实验4:单片机与接口电路连接和通信1.确认单片机与接口电路的连接方式;2.编写单片机程序进行通信;3.使用示波器观察通信过程。
实验5:单片机接口电路编程与调试1.学习单片机硬件接口编程;2.编写程序控制接口电路的工作;3.通过调试观察接口电路的工作情况。
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和内容的介绍;2.实验设备列表;3.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4.电路设计的原理和流程;5.调试过程和结果的描述;6.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7.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
备注:本实验教案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验内容和细节可以根据具体课程要求来确定。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请严格按照实验室的实验规程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全文优选
第 5 章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xx大学教案
【首页】
xx大学教案
第1 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1 页
第页
第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页
xx大学教案
第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页
第页
第页
xx大学教案
【理、工科】
第页
xx大学教案
第页
xx大学教案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xx大学教案
第页
xx大学教案
第页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完整word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目录第 1 章 微机计算机基础知识第 1 次授课 第 2 次授课第 2 章 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 3 次授课 第 4 次授课 第 5 次授课 第 6 次授课 第 7 次授课 第 8 次授课 第 9 次授课 第 10 次授课 第 11 次授课 第 12 次授课第 3 章 存储器系统第 13 次授课 第 14 次授课第 4 章 微机接口及总线技术第 15 次授课 第 16 次授课第 5 章 中断技术第 17 次授课 第 18 次授课 第 19 次授课第 6 章 并行接口第 20 次授课 第 21 次授课 第 22 次授课第 7 章 串行接口第 23 次授课 第 24 次授课 第 25 次授课第 8 章 定时/计数技术第 26 次授课 第 27 次授课 第 28 次授课第 9 章 DMA 技术第 29 次授课 第 30 次授课第 10 章 模拟接口第 31 次授课 第 32 次授课 第 33 次授课第 11 章 人机交互设备接口(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第 34 次授课(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教案序1授课顺授课日期 专业班次基本 课 题 :1.1 微型计算机概述 1.2 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系统目 的 要 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掌握各种进制间的互换和编码方法重点: 各种进制间的互换和编码方法难点 :编码方法教 学 方 法 : 讲授演示法教 学 手 段 : 多媒体 CAI 课件教参 :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曹玉珍编微机原与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谭浩强编微机原与接口技术西安交大出版社 董少明编教学环节及组织:新课引入 课程性质:该课程属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学习微机组装、单片机应用开发、 微机控制等课程的前序基础课。
课程内容:微机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及编程;存储器结构及工作原理;I/O 接 口及应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版
第 1 课次授课计划基本内容:①课程性质及内容介绍、先修课程及参考书目②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1 绪论 1.2 计算机的发展概述 1.3 微机中信息的表示及运算基础目的要求: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要求、激发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的兴趣与热情,初步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熟练掌握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掌握各种进制间的互换;(重点)掌握数的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法,并熟练掌握补码加减运算。
(重点)难点:补码加减法运算;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溢出判断。
教学环节及组织:新课引入课程性质:该课程属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学习微机组装、单片机应用开发、微机控制等课程的前序基础课。
课程内容:微机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存储器结构及工作原理;I/O接口及应用;可编程芯片及应用。
学习方法:首先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熟记其指令系统用指令和应用指令编写程序;掌握I/O接口的基本结构和接口应用;理论结合实际,多上机多编程,在应用中学习。
新课讲授1计算机基础知识1.2 计算机发展概述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问世至今,计算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LSI)和超大规模(VSLI)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从1981年起进入智能计算机阶段。
➢微处理器及微型计算机的发展4位及低档8位→中高档8位→16位→32位→高档32位→64位(主要体现在位数的变化)➢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微型计算机通常由微处理器(即CPU)、存储器(ROM,BAM)、I/O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包括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组成。
➢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
介绍各编程语言的特点,本门课程主要学习汇编语言。
1.3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运算基础➢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系统➢计算机中的进位计数制✧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课堂讨论: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和十六进制,各进制间是否可以相互转换?✧四种不同进制数(二、八、十、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课堂练习)➢计算机中带符号数的表示✧原码、反码和补码的表示方法✧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课堂练习➢补码加减运算✧补码加减运算规则 [X±Y]补=[X]补±[Y]补◆例题分析[例1]X=-0110100B,Y=+1110100B,求X+Y=?[例2]X=-56,Y=-17,求X-Y=?◆通过例题强调:运算完后要先判断结果的正负,结果若为负数,则需进行变补运算才能得到结果的真值。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教案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机组成和工作原理;2.学习并掌握计算机接口的原理和应用;3.实际操作计算机接口,掌握接口技术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1.实验一:微机组成与工作原理a.搭建微机实验平台,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b.理解并掌握微机组成和工作原理;c.运行简单指令,观察并分析微机的工作状态。
2.实验二:串口通信实验a.掌握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b.学习并使用相应的编程语言编写串口通信程序;c.通过串口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
3.实验三:并行口通信实验a.掌握并行口通信的原理和常见的并口通信协议;b.学习并使用相应的编程语言编写并行口通信程序;c.通过并行口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
4.实验四:外设控制实验a.学习并掌握外设控制的原理和方法;b.了解并使用适配器、驱动等工具;c.通过编程控制外设,实现相应的功能需求。
三、实验步骤:1.实验一:微机组成与工作原理a.搭建实验平台,连接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b.设置并调试微机系统,确认正常工作;c.选择一组简单指令,加载到存储器中;d.运行指令,观察和记录微机的工作状态。
2.实验二:串口通信实验a.准备一台计算机和串口通信模块;b.学习并安装相应的开发环境和工具;c.编写串口通信程序,包括数据发送和接收;d.运行程序,观察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情况。
3.实验三:并行口通信实验a.准备一台计算机和并行口通信模块;b.学习并安装相应的开发环境和工具;c.编写并行口通信程序,包括数据发送和接收;d.运行程序,观察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情况。
4.实验四:外设控制实验a.准备所需的外设和相应的控制器;b.学习并安装适配器、驱动等工具;c.编写程序,通过控制器实现对外设的控制;d.运行程序,观察外设的响应和控制情况。
四、注意事项:1.实验前仔细阅读相关实验材料和手册,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2.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3.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保护实验设备和个人安全;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大学二年级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案
大学二年级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案旨在帮助大学二年级学生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机原理-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微处理器的结构和作用- 存储器的类型和特点- 输入输出设备及其接口2. 接口技术- 并行接口的原理和应用- 串行接口的原理和应用- USB接口的原理和应用- 网络接口的原理和应用3. 实践操作- 接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接口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模拟实验和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实践能力,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和演示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
2. 实践操作:设置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供有效的反馈,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平时作业:根据课程要求,布置一些理论练习题和实践项目,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2. 实验报告:学生需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分析和心得体会,通过对实验报告的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综合性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来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为了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本课程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相关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2. 实验室设备:提供全面的实验室设备和软件,支持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项目的完成。
3.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实验过程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年版定稿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年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第 1 课次授课计划基本内容:①课程性质及内容介绍、先修课程及参考书目②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1 绪论 1.2 计算机的发展概述 1.3 微机中信息的表示及运算基础目的要求: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要求、激发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的兴趣与热情,初步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熟练掌握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掌握各种进制间的互换;(重点)掌握数的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法,并熟练掌握补码加减运算。
(重点)难点:补码加减法运算;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溢出判断。
教学环节及组织:新课引入课程性质:该课程属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学习微机组装、单片机应用开发、微机控制等课程的前序基础课。
课程内容:微机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存储器结构及工作原理;I/O接口及应用;可编程芯片及应用。
学习方法:首先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熟记其指令系统用指令和应用指令编写程序;掌握I/O接口的基本结构和接口应用;理论结合实际,多上机多编程,在应用中学习。
新课讲授1计算机基础知识1.2 计算机发展概述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问世至今,计算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LSI)和超大规模(VSLI)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从1981年起进入智能计算机阶段。
微处理器及微型计算机的发展4位及低档8位→中高档8位→16位→32位→高档32位→64位(主要体现在位数的变化)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微型计算机通常由微处理器(即CPU)、存储器(ROM,BAM)、I/O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包括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组成。
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
介绍各编程语言的特点,本门课程主要学习汇编语言。
1.3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运算基础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系统计算机中的进位计数制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课堂讨论: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和十六进制,各进制间是否可以相互转换四种不同进制数(二、八、十、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课堂练习)计算机中带符号数的表示原码、反码和补码的表示方法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课堂练习补码加减运算补码加减运算规则[X±Y]补=[X]补±[Y]补例题分析[例1]X=-0110100B,Y=+1110100B,求X+Y=?[例2]X=-56,Y=-17,求X-Y=?通过例题强调:运算完后要先判断结果的正负,结果若为负数,则需进行变补运算才能得到结果的真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DEENDS
END START
将程序主体部分的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改为相对寻址方式,则如下所示:
MOV BX,0
MOV CX,LEN
NEXT:MOV AL,MSR[BX]
MOV ES:MSD[BX],AL
INC BX
LOOP NEXT
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类指令编程及调试方法。
(2)掌握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测试方法。
一般来说,有很多程序需要显示输出提示运行的状况和结果,有的还需要将数据区中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本实验要求将指定数据区的数据以十六进制数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并通过DOS功能调用完成一些提示信息的显示。实验中可使用DOS功能调用(INT 21H)。
(1)显示单个字符输出
入口:AH=02H
调用参数:DL=输出字符
2.十进制数的BCD码减法运算
本实验要求计算X-Y=Z,其中,X、Y、Z为BCD码,其中X=0400H,Y=0102H。
3.乘法运算
本实验要求实现十进制数的乘法,被乘数和乘数均以BCD码形式存放于内存中,被乘数为54320H,乘数为3H,运算结束后,将乘积在屏幕上显示。
4.用减奇数开平方运算
80x86指令系统中有乘除法指令但没有开平方指令,因此,开平方运算是通过程序来实现的。用减奇数法可求得近似平方根,获得平方根的整数部分。我们知道,N个自然数中的奇数之和等于N2,即:
实验内容及说明
80x86指令系统提供了实现加、减、乘、除运算的基本指令,可对表1所示的数据类型进行算术运算。
表1
1.二进制双精度加法运算
本实验要求计算X+Y=Z,将结果Z输出到屏幕,其中X=001565A0H,Y=0021B79EH。
实验利用累加器AX,先求低十六位和,并存入低址存储单元,后求高16位和,再存入高址存储单元。由于低位和可能向高位有进位,因而高位字相加语句需用ADC指令,则低位相加有进位时,CF=1,高位字相加时,同时加上CF中的1。在80386以上微机中可以直接使用32位寄存器和32位加法指令完成本实验的功能。
(2)使用编译菜单中的编译和链接对实验程序进行汇编、连接。
(3)使用编译菜单中的运行,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
(4)使用编译菜单中的调试,调试程序,观察调试过程中,数据传输指令执行后,各寄存器及数据区的内容。
(5)更改数据区中的数据,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参考程序清单
DATASEGMENT
MESDB'Show a as hex:',0AH,0DH,'$'
MOVAH,02H
INT21H
MOVAX,4C00H;返回DOS
INT21H
CODEENDS
ENDSTART
实验目的
(1)熟悉Tdpit集成环境和调试器的使用。
(2)掌握与数据有关的不同寻址方式。
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将数据段中的一个字符串传送到附加段中,并输出附加段中的目标字符串到屏幕上。
实验步骤
(1)运行Tdpit软件,选择文件菜单,点击新建进行实验程序的编写。
(2)使用编译菜单中的编译和连接对实验程序进行汇编、连接。
(3)使用编译菜单中的运行,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
(4)使用编译菜单中的调试,调试程序,观察调试过程中,数据传输指令执行后,各寄存器及数据区的内容。
(5)更改数据区中的数据,考察程序的正确性。
参考程序:
DDATASEGMENT;定义源数据段
MSRDB "HELLO,WORLD!$"
LENEQU $- MSR
DDATAENDS
EXDASEGMENT;定义附加数据段
MSDDB LEN DUP(?)
EXDAENDS
MYSTACK SEGMENT STACK;定义堆栈段
DW 20 DUP(?)
MYSTACK ENDS
CODESEGMENT;定义代码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
验
讲
义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罗长更
显示程序实验3
数据传送实验5
运算类程序实验6
分支程序设计实验17
循环程序设计实验20
综合程序设计实验22
实验目的
(1)掌握在PC机上以十六进制形式显示数据的方法。
(2)掌握部分DOS功能调用使用方法。
(3)熟悉Tdpit集成环境和调试器的使用。
实验内容及说明
(2)显示字符串
入口:AH=09H
调用参数:DS:DX=串地址,’$’为结束字符
(3)键盘输入并回显
入口:AH=01H
返回参数:AL=输出字符
(4)返回DOS系统
入口:AH=4CH
调用参数:AL=返回码
实验步骤
(1)运行Tdpit软件,选择文件菜单,点击新建,进入一个源文件编辑界面。根据实验内容的描述编写实验程序,本实验显示部分参考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1+3+5=9=32
1+3+5+7=16=42
1+3+5+7+9+11+13+15=64=82
若要做S的开方运算,那麽就可以从S中逐次减去自然数中的奇数1,3,5,7…,一直进行到相减数为0或不够减下一个自然数的奇数为止,然后统计减去自然数的奇数个数,它就是S的近似平方根。
ASSUME CS:CODE,DS:DDATA,ES:EXDA
START:MOV AX,DDATALeabharlann MOV DS,AX;装载数据段寄存器
MOV AX,EXDA
MOV ES,AX;装载附加数据段寄存器
MOV SI,OFFSET MSR;设置SI
MOV DI,OFFSET MSD;设置DI
MOV CX,LEN
NEXT:MOV AL,[SI];开始传输数据
MOV ES:[DI],AL
INC SI
INC DI
DEC CX
JNZ NEXT
PUSH ES
POP DS;将附加段寄存器指向的段值赋给数据段寄存器
MOV DX,OFFSET MSD
MOV AH,9
INT 21H
MOV AX,4C00H;利用DOS功能调用返回DOS状态
SHRAL,4
图1
CMPAL,0AH;是否是A以上的数
JBC2
ADDAL,07H
C2:ADDAL,30H
MOVDL,AL;显示字符
MOVAH,02H
INT21H
MOVAL,DS:[DI]
ANDAL,0FH;取低4位
CMPAL,0AH
JBC3
ADD AL,07H
C3:ADDAL,30H
MOVDL,AL;显示字符
SDDB'a'
DATAENDS
CODESEGMENT
ASSUMECS:CODE,DS:DATA
START:MOV AX,DATA
MOVDS,AX
MOVDX,OFFSET MES;显示提示信息
MOVAH,09H
INT 21H
MOVDI,OFFSET SD
MOVAL,DS:[DI]
ANDAL,0F0H;取高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