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练习课(第1-3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79542258933684215856544447
学校:课程胜市会五声镇田进小学*
教师:诏证第*
班级:滑行参班*
练习课(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44~46“练习九”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份0~9的数字卡片,加号和减号磁性教具(与数字卡片同样大小)。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算一算,说一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笔算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3、5题。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小结: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3.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连线。此时注意交流算法。
预设2:学生根据被减数和减数百位及个位的数字就做出了判断。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
行检验。
注意运算过程要写得整洁和有序。
4.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9题。
将计算卡片发给学生,小组合作以游戏形式进行,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好朋友。
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
【学情预设】预设1:直接计算。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交流算法,巩
固加法算式、减法
算式各部分间的
关系。
【教学提示】
想一想怎样
做最简便。
预设2:先看个位,若不能区分,再继续看十位。
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预设情况,或者只看个位就直接连线时,要及时纠正。
课件展示两种方法,巩固练习内容,培养学生数感。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改正学生不良的表达习惯,进一步规范表达和书写过程。
二、重点剖析,培养数感
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3题。
1.猜想。
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果继续摆下去,两人摆出的三位数的和接近多少?差呢?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给予点评。
【学情预设】学生会直接把百位相加、减,没有考虑其他情况。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此时不纠正,最后集中汇报交流。
2.小组合作,交流想法。
学生小组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会出现用语言表达的情况,直接与组内成员交流。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教师可指导:你能不能利用卡片摆一摆,让大家都能看明白你的意思呢?
预设2:学生无序地摆卡片,只找到部分情况,思考不全面。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操作时要考虑全面,可以有序地摆一摆。
预设3:有针对性地分析,分析完后再来摆。注意提醒学生把自己摆的记录下来,并说一说为什么只摆出这几种情况。
预设4:有序地摆出所有的情况,发现有太多种情况,计算出和与差。
注意提醒学生边摆边记录,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
3.集体展示,交流想法,验证猜想。
小组展示方法,注意让学生首先展示预设4,再展示预设3。
4.优化过程,探讨方法。
师:对比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更方便?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预设3的方法更方便。
师: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可以对摆出的所有的算式进行分类。
求和可以分成两类:
求差也可以分成两类:◎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先猜再验证,体会如何根据数据特点进行估算。
【教学提示】
提醒学生边摆边记录,以便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两个三位数十位上要摆的数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小结:如果继续摆下去,摆出的三位数的和可能接近900、1000或1100,差可能接近200、300或400。
过程梳理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竖式下配有数轴,帮助学生找近似数。
师: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不能盲目地去算,要先想一下有哪几种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各种情况完整地分类后,再去观察。
预设2:找到和、差的所有可能,和有可能是与900接近的整百数,差有可能是与300接近的整百数,再举例去验证。教师注意表扬积极思考的学生,提醒其他学生倾听并理解。
5.巩固运用。
同桌之间像这样摆一摆,并说一说和接近多少,差接近多少。
【设计意图】复杂、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很困难,也很有挑战性。明确此类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但不要求掌握,理解即可。最终让学生体会如何根据数据特点进行估算,提高估算能力的同时,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
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7题。
指导学生弄清数量关系:原有的质量-卖出的质量=还剩的质量,原有的质量-还剩的质量=卖出的质量,卖出的质量+还剩的质量=原有的质量。
2.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8题。
独立完成,集体展示。
【学情预设】预设1:笔算。教师追问:“有没有不用竖式就能算出得数的方法?”
预设2:简算。
除了笔算之外,渗透简便计算的思想。指导学生注意理解“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笔算和口算。
3.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10题。
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学情预设】预设1:口算。把口算与笔算的结果相比较,看谁的准确率高。不鼓励学生所有的计算都用口算完成。
预设2: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例如第一题选择笔算。第二题可选择口算,700+100=800,
55+55=110,800+110=910。第三题可选择简算,205+90-1或205-90+1。诸如此类,方法不唯一。
提醒学生计算最重要的是准确,方法的选择要看具体数据,同时不要忘记了验算。
4.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11题。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说出推理过程。◎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让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笔算或口算。初步培养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