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工程机械配置管理制度

工程机械配置管理制度

工程机械配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机械使用管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工程机械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第三条工程机械配置是指为完成某一施工任务而确定机械设备种类、数量、型号规格、使用期限及其配备的专技人员。

第四条工程机械配置应按照施工任务的性质、规模、工期、地段等因素综合考虑。

第五条工程机械配置应保证机械设备性能良好,技术状态完好,使用安全可靠。

第六条机械设备的配置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本单位规定。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程机械配置管理制度,完善机械设备档案管理、维护保养、技术检测等制度。

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九条本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机械管理员,负责工程机械配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十条本制度由本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机械设备的配置第十一条机械设备配置应根据工程施工计划和实际需要,按照“合理、有效、经济”的原则确定。

第十二条机械设备配置应综合考虑机械设备的性能、技术状况、使用寿命、运输条件等因素。

第十三条机械设备的配置应根据机械设备档案和实际情况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四条机械设备的配置应适当超配,以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机械设备的配置应有备用机制,发生故障或维修时应有替代机械设备。

第十六条机械设备的配置应有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计划,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第十七条机械设备的配置应根据施工环境和工程要求,选用符合标准的机械设备。

第十八条机械设备的配置应根据本单位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第十九条机械设备的配置应定期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施工任务的需要。

第二十条机械设备的配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第二十一条机械设备的配置应有专人负责,及时处理机械设备的相关事宜。

第三章机械设备的管理第二十二条机械设备的档案管理包括机械设备的台账、清单、使用记录、维护记录等。

化疗药物配置规范控制

化疗药物配置规范控制

化疗药物配置规范控制介绍化疗药物配置规范控制是确保化疗药物正确配制和使用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规范控制指南,以确保化疗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配制准则1. 配制环境:化疗药物应在专门的配制室或区域内进行,以避免交叉污染和误用。

配制室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如药物管理法规和药物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等。

2. 配制人员:配制化疗药物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培训,包括但不限于药师、护士等。

他们应熟悉药物的配制流程,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3. 配制设备和工具:配制过程中应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和工具,如药品称量器、药品混合器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检验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配制流程:配制过程中应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包括药物的称量、混合、稀释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应记录和核对,以确保药物配制的准确性。

5. 药物储存:配制好的化疗药物应储存在符合标准的储存条件下,如避光、低温等。

储存区域应有明确的标识和分类,以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质量控制1. 药物验收:每批化疗药物应进行验收,包括外观、包装、标签等方面的检查。

同时,应核对药物的有效期和批号,确保其符合规定。

2. 药物标识:每个药物容器都应有清晰的标签,标明药物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等重要信息。

标签应粘贴在物品上,避免使用易脱落的标签。

3. 药物记录:每次药物配制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药物名称、剂量、配制人员、配制日期等信息。

这些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证和追溯。

4. 药物抽检:定期进行药物抽检,确保配制出的药物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抽检结果应记录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安全控制1. 个人防护:配制化疗药物的人员应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这些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以确保其有效性。

2.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化疗药物容器和配制工具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伤害。

废弃物处理应符合法规和安全操作程序。

3. 事故应急处理:配制过程中发生事故或意外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报告上级、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等。

公司电脑配置管理制度

公司电脑配置管理制度

公司电脑配置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公司内电脑配置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公司内部和外部使用的电脑设备。

三、电脑配置管理责任1. 公司总经理负责对公司电脑配置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2. 技术部门负责对电脑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和升级工作。

3.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电脑设备的使用和保管。

4. 员工应遵守公司电脑配置管理制度,并积极配合技术部门进行设备使用和配置。

四、电脑配置管理内容1. 电脑设备采购电脑设备的采购由技术部门负责,采购前需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并选择性能稳定、品质可靠的设备。

采购人员应详细了解设备性能、配置和品质,并确保设备符合公司的需求。

2. 电脑设备安装技术部门负责对采购的电脑设备进行安装和配置,包括系统安装、驱动安装、网络配置等工作。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防静电处理,避免设备损坏。

3. 电脑设备维护技术部门负责对公司电脑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包括系统补丁的安装、软件的更新、硬件的维修等工作。

维护过程中需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电脑设备升级技术部门负责对公司电脑设备的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需求及时进行设备的升级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功能跟上公司发展的需要。

五、电脑设备使用规定1. 员工应妥善保管自己使用的电脑设备,避免设备的损坏和丢失。

2. 员工不得私自更改设备的配置和系统,严禁安装未经审核的软件和应用。

3. 员工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禁止利用公司电脑设备进行违法和不良活动。

4. 涉密数据和文件应妥善保存,严禁外泄和丢失。

六、电脑设备报废处理公司电脑设备报废后需由技术部门统一进行设备的清理和处理,包括数据的清除和硬盘的销毁。

同时需要对报废设备的环保处理进行规范,确保环保要求。

七、制度执行公司各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技术部门负责对公司电脑配置管理的全面监督和执行。

CMMI配置管理规程

CMMI配置管理规程

配置管理广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目的 (4)2适用范围 (4)2.1机构 (4)2.2业务 (4)3名词术语 (4)4概述 (5)5过程定义 (5)5.1配置管理 (5)5.1.1 角色与职责 (6)5.1.2 入口准则 (6)5.1.3 输入 (6)5.1.4 过程活动 (6)5.1.5输出 (8)5.1.6 出口准则 (9)5.1.7 过程度量 (9)5.1.8 确认与验证 (9)6规程 (9)7标准与规范 (9)8裁剪指南 (9)9模板与表格 (9)10实施指导 (10)运用配置标识、版本控制、配置变更控制、配置审计,以及通过使用配置管理软件,来保证所有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

2适用范围2.1机构研发中心技术部门及PMO、技术拓展部。

2.2业务贯穿整个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

3名词术语3.1 PP(Project planning):项目策划。

3.2项目干系人(Stakeholder):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的实施和成果负责,或受其影响的群组或个人。

项目干系人可能包括项目团队成员、提供商、客户、最终用户等。

3.3 PMO(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项目管理办公室。

3.4 CCB(Changing Control Board):变更控制委员会。

3.5 CM(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

标识和确定系统中配置项的过程,在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控制这些项的投放和更动,记录并报告配置的状态和更动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6 CMO(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ficer):配置管理员。

3.7 基线:基线就是项目存储库中每个工件版本在特定时期的一个快照。

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基线就是一个CI或一组CI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基线化”。

资源配置管理程序

资源配置管理程序

资源配置管理程序1 目的和范围为了确保HSE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效控制和削减HSE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HSE资源配置的范围、职责和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HSE资源配置的管理。

2 术语本程序采用Q/1002系列标准规定的术语。

3 职责3.1经营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科室。

负责将列入固定资产的HSE资源需求计划纳入投资计划,并组织落实。

3.2 财务资产科负责将HSE资源配置所需资金纳入预算方案,并督促落实。

3.3 人事科负责HSE人力资源配置,并组织落实。

3.4 基建科负责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落实。

3.5 质量设备科负责将HSE科技发展纳入科技发展计划;负责HSE设备、设施和技术资源配置,并组织落实。

3.6 科室及其他相关单位按照本部门职责负责其他有关HSE资源的配置,并组织落实。

3.7 物资公司负责HSE物资的采购工作。

3.8 质量设备科负责信息网络维护。

3.9 安全环保科会同经营科负责监督检查科室和各单位HSE资源需求计划的实施情况,并负责HSE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

3.10 审计科负责HSE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3.11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及相关科室的要求,负责本单位HSE资源的配置,并组织落实。

4 程序内容4.1 各级管理者应为确保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基础设施:用于生产过程的硬件设备及附属设施;✧人力资源:指具备所规定操作技能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专项技能:具备某一特定项目的专业技术能力;✧技术资源:主要指科技开发或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引进等形式所得到的技术成果;✧财力资源:指可自行支配的年度预算资金;✧信息资源等。

4.2 HSE资源配置计划的依据和原则4.2.1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上级指令;✧HSE承诺、方针及目标;✧HSE风险及应急需要;✧各级管理者、专家及员工的意见;✧承包商、合作者及顾客要求等。

4.2.2 原则:✧确保生产经营指标及HSE工作目标的实现;✧适合本单位的工作、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和规模以及HSE风险控制的需要;✧考虑法规的要求和各级管理人、HSE专家、相关方的意见,做到合理、节省资源、达到最大效益。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目录1 目的 (3)2 配置管理工作授权 (3)3 配置管理库结构标准 (3)4 配置项标识与管理 (3)5 工作流程定义 (4)5.1 项目SCM总流程 (4)5.1.1 编制配置管理计划 (4)5.1.2 配置标识 (4)5.1.3 基线变更控制 (4)5.1.4 配置状态统计/ 报告 (4)5.1.5 配置审核 (4)5.1.6 发布(FCA/PCA) (4)5.2 基线生成、归档 (5)5.2.1 流程 (5)5.2.2 规程 (6)5.2.3 单据 (8)5.3 程序测试 (8)5.3.1 流程 (8)5.3.2 规程 (8)5.3.3 单据 (9)5.4 基线变更控制 (9)5.5 配置状态统计/ 报告 (9)5.6 配置审核 (9)5.6.1 流程 (9)5.6.2 规程 (10)5.6.3 单据 (10)5.7 发布管理(下发) (11)5.7.1 流程 (11)5.7.2 规程 (11)5.7.3 单据 (12)6 配置管理保密管理 (13)7 相关/支持性文件 (13)为了加强公司软件配置管理,保证公司版本管理的一致性,配合《软件配置管理规范》的顺利实施,制定本细则。

1. 公司领导贾林是配置管理工作的最高管理者和权限者,享有VM 和TRACKER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能够对所有项目和产品的任一模块进行任意操作,也可以授权给别人。

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

2. 配置管理部经理、部门经理是相应职责范围内的管理者、变更审批者,可以在配置管理部成员或者研发经理/组长配合下检查工作、审核,但不是版本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没有VM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

3. 配置管理部组员、研发经理/组长是配置管理操作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负责本职责范围内的配置管理工作,并配合相关的检查。

4. 编程人员、文档编制、修改人员是版本管理机的使用者,没有管理权限。

5. 其他人员(如测试、市场、售后、工程等)可以根据需要,在配置管理部申请暂时用户和密码,但必须经过相关领导批准。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规范(配置项标识和配置审计的标准)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规范(配置项标识和配置审计的标准)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规范(配置项标识和配置审计的标准)1.概述本规范用于规范和指导全公司的配置管理活动,适用公司研发项目及技术支持阶段产品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维护配置管理环境。

公司配置库权限管理配置库的备份和恢复。

公司配置管理相关规程及工具的培训。

制定和维护基线计划。

标识配置项。

变更控制和管理。

版本管理。

配置审计。

2.术语及定义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一套应用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指导和监督的方法,用来识别和记录配置项和功能特征和物理特征;控制这些特征的变更;记录和报告变更的处理和执行的状态;以及验证其是否符合特定的需求(IEEE-STD-610)。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CI):配置管理中可相对独立地进行管理的单元,如文档和模块代码。

基线(Baseline):经过正式评审并且达成一致的一组工作产品,是进一步工作的稳定基础;基线化后的工作产品只能依据变更控制规程通过变更评估、审批后才能变更。

配置审计(Configuration Audit,CA):通过对配置库进行物理审计和功能审计来验证配置项信息与配置标识的一致性,确保软件资产备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配置库备份:配置库的备份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3.配置项标识编写《配置项识别表》时,配置管理工程师负责标识配置项范围,并由项目负责人确认。

项目组成员创立配置项时,根据配置项命名规则分配唯一的标识符,配置项命名根据以下原则。

文档类命名规则:公司级命名规则: [ 简称-] 文档名称 [-模块/主题简称]文档类命名原则:【局点+RM单号】-【项目名】-【文档名称】(如项目规模较大时,需分模块说明时,可增加模块简称的后缀)。

会议纪要等可增加主题简称、日期等后缀。

版本编号规则:v1.0.0.0(m.n.j.k) m 主版本号、n代表次版本号 j代表文档批准次数或者代码发布次数 k文档修改次数或者代码测试次数.配置项状态配置项状态通常有如下三种情况:草稿(draft);评审中(in review);已发布(released/passed)日常工作中经常将其剪裁为:草稿(draft);已发布(released)这两种状态,根据是否通过评审为判断节点。

配用配件管理制度

配用配件管理制度

配用配件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配用配件的管理,提高物资利用效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配用配件包括但不限于设备零部件、耗材、工具以及其他设备所需的配套物资。

第三条配用配件管理实行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归口管理,做到统一采购、统一保管、统一分发、统一使用、统一维护。

第四条配用配件由部门或项目单位负责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核准并下发。

第五条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配用配件档案,对配用配件进行分类编码管理,以便于快速准确地查询。

第六条各部门应当对配用配件进行分类存储,设立专门的配用配件库房,并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第七条配用配件库房应当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理、检查和消毒,确保配用配件的质量和数量。

第八条配用配件使用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配用配件的使用,避免浪费和损耗。

第九条配用配件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盘点,对配用配件进行清点、核对,并向资产管理部门报告盘点结果。

第十条配用配件使用单位应当做好配用配件的维护保养工作,延长配用配件的使用寿命。

第十一条配用配件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申领、领用、归还、报废等操作,不得擅自挪用或转让。

第十二条配用配件报废应当经过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十三条配用配件管理人员应当不定期进行督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四条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即是本企业的配用配件管理制度,敬请同事们严格遵守并加以执行。

同时,欢迎各部门对本制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不断完善及改进。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规范(配置项标识和配置审计的标准)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规范(配置项标识和配置审计的标准)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规范(配置项标识和配置审计的标准)1.概述本规范用于规范和指导全公司的配置管理活动,适用公司研发项目及技术支持阶段产品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维护配置管理环境。

公司配置库权限管理配置库的备份和恢复。

公司配置管理相关规程及工具的培训。

制定和维护基线计划。

标识配置项。

变更控制和管理。

版本管理。

配置审计。

2.术语及定义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一套应用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指导和监督的方法,用来识别和记录配置项和功能特征和物理特征;控制这些特征的变更;记录和报告变更的处理和执行的状态;以及验证其是否符合特定的需求(IEEE-STD-610)。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CI):配置管理中可相对独立地进行管理的单元,如文档和模块代码。

基线(Baseline):经过正式评审并且达成一致的一组工作产品,是进一步工作的稳定基础;基线化后的工作产品只能依据变更控制规程通过变更评估、审批后才能变更。

配置审计(Configuration Audit,CA):通过对配置库进行物理审计和功能审计来验证配置项信息与配置标识的一致性,确保软件资产备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配置库备份:配置库的备份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3.配置项标识编写《配置项识别表》时,配置管理工程师负责标识配置项范围,并由项目负责人确认。

项目组成员创立配置项时,根据配置项命名规则分配唯一的标识符,配置项命名根据以下原则。

文档类命名规则:公司级命名规则: [ 简称-] 文档名称 [-模块/主题简称]文档类命名原则:【局点+RM单号】-【项目名】-【文档名称】(如项目规模较大时,需分模块说明时,可增加模块简称的后缀)。

会议纪要等可增加主题简称、日期等后缀。

版本编号规则:v1.0.0.0(m.n.j.k) m 主版本号、n代表次版本号 j代表文档批准次数或者代码发布次数 k文档修改次数或者代码测试次数.配置项状态配置项状态通常有如下三种情况:草稿(draft);评审中(in review);已发布(released/passed)日常工作中经常将其剪裁为:草稿(draft);已发布(released)这两种状态,根据是否通过评审为判断节点。

化疗药物配置安全管理制度

化疗药物配置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止化疗药物配置过程中的污染和意外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化疗药物配置中心负责化疗药物的采购、储存、配置和发放工作。

2. 医护人员应接受化疗药物配置的专业培训,掌握化疗药物配置的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知识。

3.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化疗药物配置中心的监督和检查。

三、化疗药物配置场所及设施1. 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应设置在空气流通、光线充足、远离污染源的区域。

2. 配置中心应配备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套、口罩、帽子、眼罩、防护眼镜、防护垫等防护用品。

3. 配置中心应配备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四、化疗药物配置操作规程1. 配置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帽子、眼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

2. 使用生物安全柜进行化疗药物配置,确保操作过程中空气流通。

3. 配置化疗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

4. 配置过程中,如发现药物污染或泄漏,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5. 配置完成后,将化疗药物放置在专用容器中,标明药物名称、剂量、配置日期等信息。

五、化疗药物储存及废弃物处理1. 化疗药物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专用储存柜中,避免阳光直射。

2. 药物储存柜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整洁。

3. 化疗药物废弃物应按照医院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

六、安全防护知识培训1. 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2. 培训内容包括化疗药物配置操作规程、防护用品使用、废弃物处理、紧急事故处理等。

3. 医护人员应参加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七、监督检查1.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对化疗药物配置中心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2. 配置中心应积极配合检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化疗药物配置中心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化疗药物配置安全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化疗药物配置的安全意识,确保化疗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安全,降低感染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血液透析浓缩液配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透析浓缩液配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四、质量监测:
应有配置流程,并有专人定期核查。
2.每月采集透析液监测细菌总数,应少于200cfu/ml,超过50cfu/ml应提前干预。采样部位为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
3.每季度采集透析液检测内毒素,应小于2Eu/ml,超过1Eu/ml应提前干预。采样部位为透析液进入透析机的位置,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
血液透析浓缩液配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制订者:院感办
审核者:
文件编号:DSY-YGB-SOP-22
修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执行日期:
一、配置室应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二、配置人员应为经过培训的血透室护士或技术员。
三、购买的浓缩液和干粉应具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3.胡必杰等.医院感染与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010.
五、配置容器
1.材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行业)标准等相关规范要求。
2.须标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刻度,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用消毒剂至少消毒1次,并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游离氯浓度应低于1×10-6。
3.滤芯每周更换1次。
六、浓缩B液现配现用,使用时间不超过24h;浓缩A液配置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计量设备的配置管理操作规程

计量设备的配置管理操作规程

目的:保证生产过程中所需计量设备、器具的配置符合预期使用要求,以及在经营管理、安全生产中的计量设备、器具的合理配置。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工厂所有计量设备的配制管理。

责任者: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计量设备、器具的测量能力进行分析,以保证其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并填写《计量器具选择分析表》。

内容:
1.配置依据产品检验标准、验证方法和工艺技术要术对计量检测的要求。

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对计量设备的要求。

2.配置计划各使用部门填写《计量设备、器具申购表》报质量管理部。

3.配置评审计量设备的配置由质量管理部有关人进行评审。

3.1根据计量特性指标,主要是准确度、稳定度、量程、分辨率等合理配置通用、专用计量设备。

3.2确定设备数量:考虑因突然损坏、送检所需合理配用量,不影响正常生产。

对计量设备所需量值溯源的资料进行确认。

4.配置管理
计量设备、器具的日常管理由各使用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包括设备、器具的维护、保养等。

计量设备、器具的周期检定(校准)由标准计量管理人负责。

1。

配置管理规范

配置管理规范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XX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配置管理规范变更履历目录1 概述42 术语定义 (4)3 适用范围 (5)4 阅读对象 (5)5 配置管理计划 (5)5.1 配置管理计划流程图 (6)5.2 配置管理计划流程说明 (6)6 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确定 (7)6.1 配置管理服务器 (7)6.2 配置管理工具 (8)7 配置项/文档管理 (8)7.1 配置项识别 (8)7.2 配置项编写及命名 (9)7.3 配置项入库 (9)8 配置库目录结构规划 (9)9 权限管理 (10)9.1 用户角色定义 (10)9.2 配置库操作定义 (10)9.3 配置库授权控制参考 (11)9.4 注意事项 (11)10 基线管理 (11)10.1 基线计划制定 (11)10.2 基线建立时机 (12)10.3 基线建立流程 (12)10.4 基线命名规范 (13)11 分支合并管理 (13)11.1 分支建立 (14)11.1.1 分支建立时机 (14)11.1.2 分支建立模式 (14)11.2 分支合并 (14)11.2.1 分支合并类型 (14)11.2.2 版本库发布模式 (14)12 代码集成管理 (15)13 发布管理 (16)13.1 正式版本发布 (16)13.2 测试版本发布 (16)13.3 临时版本发布 (17)14 变更管理 (17)14.1 变更控制 (17)14.2 变更流程 (18)14.3 变更结束准则 (19)15 备份/还原管理 (19)16 生效 (19)17 参考及附录 (20)1概述配置管理(CM)的目的是协调软件开发过程、对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各种阶段产品的演化和变更进行管理、使混乱(一旦发生,其代价通常都很大)减至最小,从而保证软件工作产品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从变更的意义讲,配置管理要解决变更标识、变更控制以及变更发布的问题。

配置管理是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控制由多人参与项目所生成的大量工作产品时,配置管理过程规范化至关重要。

设备配置及管理制度

设备配置及管理制度

设备配置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规范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推进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设备配置及管理水平,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采购、接收、验收、入库、分配、调拨、使用、维护、保养、保险、报废、处置等环节。

第三条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维护设备的整体利益、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和质量等原则。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职责、权限和程序。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加强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

第九条各类设备配置及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设备配置及管理政策、标准和规定。

第二章设备配置及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规章,明确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完善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档案资料,建立健全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规范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流程和程序,确保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健全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提高设备配置及管理工作的绩效和质量。

配置项管理规范

配置项管理规范

UF/QP/3-01/QI/002配置项管理规范一、配置项管理要求在产品/项目的整个生存周期中,由SCM人员使用配置管理库系统对配置管理计划中确立的配置项进行统一的管理,控制它们的变更、存取和投放,记录并报告它们的状态和变更;SCM组和SQA需分别定期对有关SCM的活动和工作产品进行审计。

各产品开发经理定期且事件驱动地参加SCM活动的评审。

研发主管经理定期参加SCM活动的评审。

二、配置项变更管理规范1.非基线化配置项变更管理规范非基线化配置项由相应SCM人员存放在软件配置数据库中。

SCM人员根据各产品/项目组的《配置管理计划》,来确立各个工程师提交配置项的权限。

在非基线化配置项变成基线前,它(们)的变更可以迅速而非正式地进行。

1.1在配置项通过评审、审核和确认前,各配置项的负责人可根据配置项计划提交时间以及自身需要,事件驱动地向SCM人员提交经过合适修改的配置项,并由SCM 人员标识后放置到软件配置数据库。

1.2当配置项通过相应评审、审核和确认后,在其待基线化的过程中,如需发生必要的变化,则需对变更的内容进行再次评审、审核和确认。

在再次评审前,需提交配置项变更记录(UF/QP/3-01/QR/006)。

1.3 一旦配置项已经经过正式的技术评审且已被认可,并得到基线控制委员会的批准,则此配置项将被基线化,并转入到相应软件基线库中。

2.基线化配置项变更管理规范基线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里程碑。

当配置项被基线化后,它(们)的变更需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过程,以确保其它基线未受到此变更的影响或完成相应的适当变更。

2.1基线的建立由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批准软件基线库的建立,且只有被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批准的配置项才能进入软件基线库。

2.2基线变更控制2.2.1变更控制的目的变更控制的目的是不允许跨越里程碑去任意修改前一(或几)阶段的软件工作产品,以保证变更不会对基线造成不可预料的影响。

2.2.2变更控制过程基线库中的某个配置项被提出需要修改时,需遵循以下变更控制过程:2.2.2.1由变更申请人填写并提交变更请求表(CRF),并经由相关产品经理确认。

配置管理规程

配置管理规程

配置管理规程年月日日期版本作者修改内容更改请求号2011-7-23 V0.1 张梅娜创建“更改请求号”为文档正式发布后需要变更时的编号,编号方法待定。

正式批准角色签名日期备注配置管理规程 (1)1 引言 (4)1.1 编写目的 (4)1.2 适用范围 (4)1.3 读者对象 (4)1.4 范围 (4)1.5 术语和缩略语 (5)2 管理 (6)2.1 任务 (6)2.2 角色与职责 (6)2.3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 (6)3 规范与约定 (8)3.1 目录结构 (8)3.2 命名规范 (9)3.3 版本定义规范 (9)3.3.1 版本号定义规范 (9)3.3.2 脚本版本规范 (10)3.3.3 ID编码规范 (10)4 软件配置管理活动 (11)配置管理计划 (11)建立配置环境 (12)测试库管理 (12)基线库管理 (13)5 配置状态监控与审计 (15)6 相关文档 (16)1引言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在项目整个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建立和维护软件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软件配置管理包括确认在给定时间点上软件的配置(即选定的软件工作产品及其描述),系统地控制对配置的更改,并维护在整个软件生存周期中配置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

置于软件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包括:软件过程资产(例如软件过程改进中的所有文档),交付给顾客的软件产品(例如软件需求文档和代码),内部使用的相关软件产品,以及为完成这些软件产品而生成的中间产品。

这些产品通常置于产品基线库中并由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和控制。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1.保证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是有计划的。

2.所选择的软件工作产品是确定的、受控的、可访问和可用的。

3.对已经确定的软件工作产品的变更是受控的。

4.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及时获知软件基线库的状态、变更和变更内容。

1.1 编写目的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统一软件配置管理规范,为配置管理活动提供指导。

本文档是在参考CMMI3模型的基础上,对现阶段项目中配置管理进行初步的规范。

配置管理流程规范制度

配置管理流程规范制度

配置管理流程规范制度
作者:陈日期:20XX-3-24 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文件修改记录
目录
1.目的 (4)
2.范围 (4)
3.规范引用文件 (4)
4.术语、缩略语清单 (4)
5.角色和职责 (5)
6.过程规范 (6)
6.1配置管理计划(目前可暂不实施该过程) (6)
6.2建立配置管理环境(目前可简化该过程步骤) (7)
6.3配置项获取(目前可简化该过程步骤) (7)
6.4建立基线 (8)
6.5配置项变更控制 (9)
6.6版本发布 (9)
6.7其它配置管理活动 (9)
6.8配置审计 (10)
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描述研发过程中配置管理应遵循的规程、指南,以确保标识的配置项受控和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工作产品的完整性得到保证。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项目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配置管理活动。

本规定可以根据裁剪指南进行适当的裁剪。

规范引用文件
[1] CMMI® for Development Version 1.2
[2] CMMI L3机级体系参考资料
术语、缩略语清单
角色和职责
过程规范
配置管理计划(目前可暂不实施该过程)
建立配置管理环境(目前可简化该过程步骤)
配置项获取(目前可简化该过程步骤)
建立基线
配置项变更控制
版本发布
参考《版本发布流程》。

其它配置管理活动
配置审计
具体流程参见《质量保证过程》。

配置室管理制度

配置室管理制度

配置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管理配置室的工作,提高配置效率,保证配置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配置室是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配置和测试工作。

第三条配置室的工作人员应遵守本管理制度的规定,服从领导的管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配置室的工作应遵循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原则,力求提高配置效率和质量。

第五条配置室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的组织和指导配置工作。

第六条配置室的管理人员和配置工程师应熟悉公司的产品特点和配置要求,能够熟练地操作配置软件和相关工具。

第七条配置室的管理人员应指导和培训配置工程师,提高其配置能力和水平。

第八条配置室的工作应遵循公司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保证配置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九条配置室应定期对配置软件和工具进行更新和维护,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配置室应建立健全的配置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保证配置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第二章配置流程第十一条配置室应根据产品的配置要求和客户的需求,制定详细的配置方案和流程。

第十二条配置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产品需求确认、配置计划编制、配置工作执行、配置验证测试、配置结果报告等环节。

第十三条配置工程师应按照配置流程的要求,认真执行各项配置任务,保证配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配置室应及时更新配置记录和档案,跟踪配置进度和结果,及时向领导汇报。

第十五条配置室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配置评估机制,对配置结果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十六条配置室应定期组织配置经验交流和培训,提高配置工程师的配置能力和水平。

第三章配置管理第十七条配置室应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对配置软件和工具进行权限控制。

第十八条配置室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配置信息保密制度,保护配置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

第十九条配置室应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异常处理机制,及时解决配置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第二十条配置室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配置质量评估机制,对配置结果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应急设备配置管理制度范本

应急设备配置管理制度范本

应急设备配置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单位的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应急设备的有效运行,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应急管理体系》,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应急设备的配置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备、紧急救援设备、医疗急救设备等。

第三条应急设备配置管理应遵循“安全、有效、可靠、经济”的原则,确保应急设备能够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发挥作用。

第四条单位应急设备配置管理工作应当由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到人。

第二章设备配置第五条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规模、场所等因素,合理配置应急设备。

配置应急设备应考虑到设备的种类、品牌、规格、数量等方面。

第六条应急设备的配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第七条对于部分特殊应急设备,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定期维护、检测、更新等工作,确保设备的功能正常。

第八条部分应急设备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操作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第九条对于重要的应急设备,单位应当建立备用品库,确保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补给。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十条单位应当建立应急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对设备的领用、使用、维护等情况进行记录,确保设备的使用情况可追溯。

第十一条应急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使用设备并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状态良好。

第十二条对于长时间不使用的应急设备,单位应当定期进行检测和保养,确保设备在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

第十三条应急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功能正常。

第十四条应急设备管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演练和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的使用应急设备。

第四章应急设备更新第十五条应急设备使用寿命结束或者功能不正常时,应当及时更换更新。

第十六条应急设备的更新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采购,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

第十七条应急设备的更新工作应当有专人负责,确保更新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

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

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制度1、按照“依法配置、保障需要、科学合理、优化结构、勤俭节约、从严控制”的原则进行资产配置。

2、每年的4月份,各部门应上报下一年度的资产配置计划,由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会同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审核,并经单位办公会通过,于5月份向上级资产管理部门申报配置计划。

3、资产配置预算应当结合本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原则上不得超额、超标准配置设备,确因教学或办公需要,购买限额、超标准设备的,由资产使用部门申报、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汇总,并经办公会议通过,按有关规定上报。

4,资产配置计划申报审核后,不得随意调整和追加,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且有专项资金支持的,于当年的3月份按规定进行填报。

5,单位完成政府采购后,资产管理员应进行验收、登记入库,对资产进行编码注册管理,并及时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长沙艺术实验学校2017年1月1日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1,总务处是长沙艺术实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配备专职的资产管理员,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各资产使用具体部门为直接责任人。

2,加强单位固定资产和各类应收款项的管理,对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等资产按规定及时办理资产权属证书,明晰资产产权.3,国有资产变更、对外出租、出借、投资、担保和抵押借款等事项,必须事先按规定报批后方可实施;相关经济合同、收入缴纳凭证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登记.国有资产收益,应当纳入单位预算,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单位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核对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每年全面盘点时间为暑假期间,由总务部门或办公室负责牵头实施,各使用部门参与清查,对清查出各项资产盘盈、盘亏、非正常损失、闲置等,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对失职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将资产清查情况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5,落实上级要求,每年3月份总务部门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单位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对本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变动、处置等情况做出文字说明.报送的资产统计报告,应当做到真实、准确、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M)的目的是通过执行版本控制、变更控制等规程,以及使用配置管理软件,来保证所有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

配置管理过程域的四个主要规程: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配置库管理-配置版本控制-配置变更控制定义1.工作成果(Work Product)项目研发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工作成果,例如文档、程序和数据等。

2.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CI)所有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作成果统称为配置项,配置项主要有两大类:(1)属于产品组成部分的工作成果,例如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测试用例等。

(2)项目管理中产生的文档。

如计划、报告等。

这些文档虽然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但是值得保存。

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标识符、名称、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

所有配置项都须保存在配置库里,确保不会混淆、丢失。

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软件的演化过程。

3.基线(Baseline)基线由一组配置项组成,并且这些配置项已被“冻结”,任何人不能再随意修改(见变更控制规程)。

基线通常在里程碑处建立,所以一个产品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基线。

基线的主要属性有:标识符、名称、版本、日期等。

通常将交付给客户的基线称为一个“Release”,为内部开发所用的基线则称为一个“Build”。

4.项目配置管理员(Project Configuration Manager)为了提高配置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项目需要有专人为项目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创建和维护配置库,在本文档中,该负责人称为项目配置管理员。

在公司,项目支持负责人担任项目配置管理员的角色。

5.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Change Control Board, CCB)项目CCB对项目内配置管理的各项活动拥有决策权(例如审批配置管理计划,审批变更请求等)。

对于配置管理而言,项目CCB是决策者,而项目配置管理员是执行者。

项目CCB的人数视项目的规模而定。

通常项目CCB由项目经理、资深项目成员等人组成,项目经理为项目CCB负责人。

CCB的决策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1.1 配置管理流程介绍配置管理的流程下图所示:2.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2.1 目的和范围项目配置管理员制定《配置管理计划》,以便有计划地开展配置管理工作。

《配置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计划、配置项计划、基线计划、交付计划、备份计划等。

CCB评审该计划。

2.2 入口准则∙《软件项目计划》已经制定∙项目配置管理员和项目CCB已经确定2.3 角色和职责∙项目配置管理员:由项目支持经理担任这个角色,负责制定《配置管理计划》∙CCB:评审《配置管理计划》。

2.4 活动1.确定配置管理的软硬件资源项目配置管理员根据项目的规模以及财力,确定配置管理软件以及计算机资源。

在公司,各项目统一使用Visual SourceSafe进行配置管理。

2.制定配置项计划项目配置管理员识别项目的主要配置项。

每个配置项都有唯一的标识符,标识符的参考格式为Project-Type-Number。

∙Type表示配置项类型,如SPEC(软件需求规格说明),DD(详细设计)等。

∙Number为3位数字,范围从001到999,表示一个配置项有若干个文件。

若配置项只有一个文件,则该项可以省略。

配置项计划的格式如下:3.制定基线计划项目配置管理员确定每个基线的名称(标识符)及其主要配置项,估计每个基线的建立时间。

基线计划的格式如下:4.制定配置库备份计划项目配置管理员制定配置库备份计划,指明“何人”在“何时”(频度)将配置库备份到“何处”。

5.《配置管理计划》评审《配置管理计划》的评审可以和《软件项目计划》的评审同时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评审。

2.5 出口准则∙《配置管理计划》已经制定并通过了CCB的评审。

2.6 交付物∙《配置管理计划》2.7 验证和确认∙CCB审核《配置管理计划》与《软件项目计划》是否一致2.8 度量∙项目配置管理员统计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的工作量。

3. 配置库管理3.1 目的和范围项目配置管理员为项目创建配置库,并给每个项目成员分配权限。

各项目成员根据自己的权限操作配置库。

项目配置管理员定期维护配置库,例如清楚垃圾文件、备份配置库等。

3.2 入口准则∙《配置管理计划》已经制定∙配置管理的软件硬件已经存在3.3 角色和职责∙项目配置管理员:由项目支持经理担任这个角色,负责创建并维护配置库∙项目成员:在权限之内操作配置库3.4 活动1.创建配置库项目配置管理员创建配置库,并且至少创建配置库的第一级目录。

目录设置参见《项目文档安全管理指南》。

2.分配权限项目配置管理员为每个项目成员分配操作权限。

权限设置参见《项目文档安全管理指南》。

3.配置库操作与管理∙项目成员根据自己的权限操作配置库,例如Add,Checkin/Checkout,Download等。

∙项目配置管理员根据“基线计划”创建与维护基线,“冻结”配置项,控制变更。

∙项目配置管理员定期清除配置库里的垃圾文件。

∙项目配置管理员定期备份配置库。

∙交付管理。

这里“交付”是指从配置库中提取配置项,交付给客户或项目外的人员。

交付出去的配置项必须有据可查,避免发生混乱。

流程如下:(1)“索取人”向CCB提出交付申请。

(2)CCB审批该申请。

如果该申请不合法(合理),则拒绝交付配置项。

如果同意交付,CCB应给出详细的交付清单。

(3)项目配置管理员依据CCB的批示,从配置库中提取配置项交付给“索取人”。

(4)“索取人”验收后签字。

3.5 出口准则∙对配置库的操作与管理将持续到项目结束3.6 交付物∙《配置库管理报告》(由项目配置管理员撰写)3.7 验证和确认∙项目质量保证员对配置管理工作进行审核3.8 度量∙项目配置管理员统计配置管理的工作量。

4. 版本控制4.1 目的和范围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绝大部分的配置项都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才能最终确定下来。

对配置项的任何修改都将产生新的版本。

版本控制的目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保存配置项的所有版本,避免发生版本丢失或混淆等现象,并且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到配置项的任何版本。

配置项的状态有三种:“草稿”、“正式发布”和“正在修改”,本规程制定了配置项状态变迁与版本号的规则。

4.2 入口准则∙项目已经启动4.3 角色和职责∙所有项目成员都必须遵照版本控制规程操作配置库4.4 配置项状态变迁规则配置项的状态有三种:“草稿”(Draft)、“正式发布”(Released)和“正在修改”(Changing)。

配置项状态变迁如下图所示。

配置项刚建立时其状态为“草稿”。

配置项通过评审(或审批)后,其状态变为“正式发布”。

此后若更改配置项,必须依照“变更控制规程”执行,其状态变为“正在修改”。

当配置项修改完毕并重新通过评审(或审批)时,其状态又变为“正式发布”,如此循环。

配置项的版本号与配置项的状态紧密相关:1.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0.YZ∙YZ数字范围为01-99。

∙随着草稿的不断完善,“YZ”的取值应递增。

“YZ”的初值和增幅由用户自己把握。

2.处于“正式发布”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Y∙X为主版本号,Y为次版本号。

∙配置项第一次“正式发布”时,版本号为1.0。

∙如果配置项的版本升级幅度比较小,一般只增大Y值,X值保持不变。

只有当配置项版本升级幅度比较大时,才允许增大X值。

3.处于“正在修改”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Y.Z∙配置项正在修改时,一般只增大Z值,X.Y值保持不变。

Z的初值和增幅由用户自己把握。

∙当配置项修改完毕,状态重新成为“正式发布”时,去掉Z值,增加X.Y值。

参见规则1。

4.在文件名中使用配置项的版本号时,用下划线代替版本号中的点。

4.6 活动1.创建配置项项目成员依据《配置管理计划》,在配置库中创建属于其任务范围内的配置项。

此时配置项的状态为“草稿”,其版本号格式为0.YZ。

2.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项目成员使用配置管理软件的Checkout/Checkin功能,可以自由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不受变更控制规程约束),版本号格式为0.YZ。

3.技术评审若配置项通过了技术评审,则转向4,否则转向2。

4.正式发布配置项通过技术评审之后,则配置项的状态从“草稿”变迁为“正式发布”,版本号格式为X.Y。

5.变更修改处于“正式发布”状态的配置项,必须按照“变更控制规程”执行,详见变更控制规程。

6.通知受影响的人和团队变更完成后,配置管理员需要将变更通知所有受影响的人和团队。

4.7 交付物∙各配置项4.8 出口准则∙项目结束4.9 验证和确认∙项目质量保证员对版本控制工作进行审核4.10 度量∙本规程不进行度量。

5. 配置项变更控制5.1 目的和范围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配置项发生变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变更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配置项被随意修改而导致混乱。

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不作为变更控制的对象,无需CCB的批准,修改者按照版本控制规程执行即可。

当配置项的状态成为“正式发布”,或者被“冻结”后,此时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修改,必须依据“申请-审批-执行变更-再评审-结束”的规则执行。

5.2 入口准则∙待变更的配置项状态为“正式发布”,或者该配置项已经成为某个基线的一部分(即被“冻结”)。

5.3 角色与职责∙变更申请人向CCB提交变更申请∙CCB审批变更申请5.4 活动1.变更申请变更申请人向CCB提交变更申请,重点说明“变更内容”和“变更原因”。

2.审批变更申请CCB审批该申请,分析此变更对项目造成的影响。

如果同意变更,则转向3,否则终止本流程。

3.安排变更任务CCB指定变更执行人,安排他们的任务。

CCB需要和变更执行人就变更内容达成共识。

4.执行变更任务变更执行人根据CCB安排的任务,修改配置项。

CCB监督变更任务的执行,如检查变更内容是否正确、是否按时完成工作等。

5.对更改后的配置项重新进行技术评审若配置项通过了技术评审,则转向6,否则转向4。

6.结束变更当所有变更后的配置项都通过了技术评审,这些配置项的状态从“正在修改”变迁为“正式发布”,并记录进《配置项变更控制报告》。

5.5 交付物∙本规程的所有信息都记录在《配置项变更控制报告》中5.6 出口准则∙变更结束5.7 验证和确认∙项目质量保证员对变更控制工作进行审核5.8 度量∙统计变更工作量。

6. 配置审计为了保证所有人员都遵守配置管理规范,项目质量保证员要定期审计配置管理工作。

配置审计是一种“过程质量检查”活动,是项目质量保证员的职责之一。

详见《质量保证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