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淅沥的小雨》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淅沥的小雨》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淅沥的小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绘画的基本要素,如线条、色彩和形状;
2. 能够观察并描述雨水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和绘画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淅沥的小雨》
2. 彩色铅笔、彩色纸、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谈话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雨水的特点。
例如:雨水是透明的,它会滴下来,使地面潮湿等等。
2. 观察和欣赏:展示插图《淅沥的小雨》,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的小雨,并引导学
生描述画中的雨滴形状、颜色以及雨滴滴下来的方式等。
3. 指导绘画:让学生用彩色铅笔在彩色纸上画出雨滴。
可以引导学生用细长的线条来
表示雨滴的形状,用蓝色、灰色等颜色填充雨滴。
4. 制作画面:让学生用剪刀将画好的雨滴剪下来,并用胶水将它们粘贴在一张大纸上,创造一个“淅沥的小雨”的画面。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看,并互相赞赏。
教学延伸:
1. 引导学生观察雨天的其他景象,例如:湿润的草地、水洼中的倒影等,让学生尝试
用绘画表达自己对这些景象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尝试其他绘画材料和技法,如水彩颜料、颜料笔、颜料棒等。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雨水特点的描述是否准确,以及他们绘画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2. 学生参与度和合作精神的表现。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淅沥的小雨》教学设计_小学美术教案_模板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淅沥的小雨》教学设计_小学美术教案_模板淅沥的小雨一课时教学目标: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表现雨中的人物动态。
教学准备:学生体验雨中气氛,观察下雨时的情景。
有关雨的录象带。
录音机、磁带《雨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听歌曲《雨中》。
这首歌描述了怎样的景象?(描述了雨中人们争上计程车的情景。
)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三、雨中的自然现象树干摇摆(风向)。
乌云聚集。
电闪雷鸣。
(闪电形状)雨滴下落。
四、雨中的人物形象路上行人:匆匆逃避(状态)、避雨(在哪里)、撑起雨伞、披起雨披。
路旁摊贩:匆忙收摊(状态)。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东西,关门闭户。
其它的人(学生表述)。
五、表现雨中的情景1、口头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讲述发生在雨中的故事。
(通过学生描述雨中的场景和故事启发学生想象,使画面具有场景和情节。
)2、用线条表现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现内容要有重点,构图饱满。
六、作业评析1、作业展示,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
2、教师评析。
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色完整。
七、课后延伸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与人文、社会科技、学生活的联系,找出了结合点。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2、注重基础性,均衡和全面地安排各学习领域,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图像世界,关注多视角的观察要点。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4、挖掘、拓展教材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实施三维教学目标,注意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特点。
6、灵活设计评价要点,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二、学生情况发析:1、三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淅沥的小雨
课题:淅沥的小雨课时:第一课时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用一组较有方向行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得人物、事物得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用各种绘画工具表现下雨的场面。
教学难点:学生思维的启发。
教具准备:雨具、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
学具准备:彩笔、纸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安排学生观察与中人物、景物、动物得特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组织学生欣赏教室中提前准备的雨具,包括形状、颜色等。
二、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事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们又怎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得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等等。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将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表述明确。
三、观看录像、图片师生一起探讨其中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将录像和图片中的景象与自己看到的惊醒比较,发现不同点。
四、学生之间交流意见。
五、宣布下课,并安排好下一节学习用品。
课后反思:与学生一起探讨下雨得话题他们尤其感兴趣,课堂内容充实、有趣。
课后拓展:让孩子们观察在下雨的日子:有风的时候,雨滴会怎样排列;当你站在窗口或门口看外面的雨景,你觉得哪些地方的雨滴看起来很清楚,哪些地方看起来不明显,那时为什么呢?找一找,天上落下来的雨都流到哪里去了等等。
以次为下一课的绘画习作做好了准备。
课题:淅沥的小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用绘画工具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到的下雨得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绘画姿势的纠正,思维的启发学具准备:彩笔、彩纸、材线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以引导学生说为主)三、引导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你想表现雨中的什么,怎样才能体现出他在雨中?同学之间交流。
四、欣赏课本上的美术作品,启发想象。
五、学生自由采用材料进行表现建议学生将想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并要求学生能将画面的最重要的部分涂上颜色。
涂色时如时间允许,可让孩子在画面上不留空白,这样,涂出的色块较饱和更有助于孩子们感受色彩。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淅沥的小雨》教案1
真实地展现雨中情——《淅沥的小雨》教学案例课题:人教版第一册《淅沥的小雨》课型:造型·表现年级: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表现雨中的人物的动态。
教学切入点:再现雨中情境教学创新点和特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有明确的阐述:“美术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运用媒体及下雨游戏真实再现生活情境,画出内容丰富多采作品。
将生活搬进教学过程中,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拔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对下雨时的情景的创作欲望。
教具准备:关于雨景的照片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初识雨中景,积累作画素材。
(播放下雨时的录像)师:下雨了,雨中的景物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生1:天上有许多乌云,打着雷,还有闪电。
师:怎么画出闪电的样子?(----------)生2:下雨前,风很大,树木被吹得摇摇摆摆的。
生3:雨滴斜斜地落下来,一丝一丝的,像一根根线一样。
生4:路上的行人打着伞,匆匆忙忙往前走。
生5:下雨了,有的人打着雨伞,有的披着雨衣。
生6:有些人未带雨具,躲在屋檐下避雨。
师据学生汇报用图板书: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雨滴斜落树木摇摆行人匆匆打伞雨披冒雨赶路屋下躲雨二、玩一玩,走进雨中去,拓宽作画范围。
1、教师演示。
师拿出一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喷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下落的样子及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
生1:雨水打在伞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像动听的音乐。
生2:雨下起来斜斜的,像一根根细线。
生3:雨伞上滴下的水滴像一串串珍珠。
生4:下大雨时,像一串串珠子落下来。
2、学生小组游戏。
(教室里摆放有装满水的盘、摆放在许多盘花。
)(学生有的往雨伞上洒水,有的在盘花上浇水,有的玩水仗。
学生玩的方法很多,这样进行了约五分钟。
一年级上册美术《淅沥的小雨》教案
一年级上册美术《淅沥的小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雨的文字描述和描绘方式;2.掌握画雨的基本技法和过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4.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画雨的基本技法和过程;2.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讲解雨的不同描述方式;2.呈现雨的形态和意境;3.通过练习,学习画雨的基本技法。
2.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老师根据季节或天气,谈论起雨的描述方式,介绍雨的意义和灵感来源。
Step 2:赏析老师呈现出一幅画作《淅沥的小雨》。
让学生静静地欣赏,描述画面中的场景、气氛等,并从中发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Step 3:技法练习1.介绍画雨的基本技法和材料(水彩笔、炭笔、颜料、纸张等);2.讲解各类雨的形态(如细雨、雷雨、雨夜等);3.学生在纸上用炭笔画出未涂色的雨滴形状;4.用水彩笔轻轻涂上淡淡的颜色,再以涂色块状或线条状勾勒出雨水的形态。
Step 4:实践创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一幅自己的雨景画。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创意。
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尝试加入自己的原创元素,例如:动物、建筑等。
Step 5:分享与总结让学生逐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自己画作的创作理念和思路。
老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并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四、教学评估1.通过孩子画作的观察,以及画作的上交收集,对学生的颜色、形状、线条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2.对于学生反馈的课程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下一次的教学提供参考,以及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反思和调整。
五、教学反思1.对引入的部分要求更深入一点,引导学生对雨云、大气等方面的认识;2.对实践创作环节中,要求学生作品的细节等方面要更严格地进行评估和指导;3.对反馈的学生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
鲁教版(五四制)美术一年级上册淅沥的小雨教学设计
在本次“淅沥的小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雨的形态、色彩和绘画技巧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雨的形态和色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在绘画过程中,作品的表现力不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关于雨的形态和色彩的实物观察环节,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认识。
2.绘画技巧
-线条运用:掌握不同线条的绘画方法,如直线、曲线、点状线等。
-色彩搭配:学会基本的色彩搭配,如冷色调、暖色调的运用。
-透视原理: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3.创意实践
-创作主题:以“淅沥的小雨”为主题,展开创意绘画。
-表现手法: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手法,如水彩、蜡笔、彩铅等。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为课堂学习关于雨的知识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雨天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雨的形态、色彩和绘画技巧,结合实际作品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和绘画实践,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绘画技巧。
-个性化表现: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小雨滴形象。
4.美术欣赏
-艺术作品欣赏:学习欣赏雨天主题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如何表现雨的形态和氛围。
-画风分析:分析不同画风的特点,如写实、抽象、表现主义等。
-文化理解:了解雨水在各个文化领域中的象征意义,如诗歌、电影、绘画等。
5.实践活动
-观察与体验:观察雨天的自然景象,体验雨的触感和声音。
-电子教案
一年级美术第4课备课
一年级人教版美术备课第四课时淅沥的小雨第一课时(总第七课时)课型:新授一、教学内容:淅沥的小雨二、教学目标: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它们表现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是否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能否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准备: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收集一些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
4、学生准备彩笔、纸等工具、材料。
五、课堂教学1、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听音乐“下雨”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前几天雨中事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小动物是什么样子,树木花草有什么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么的景象?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也可以鼓励学生到台前表演雨中行人或骑自行车的样子,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你想表现雨中的什么,怎么样才能体现出它在雨中?然后交流。
3、雨中的人物形象路上行人:匆匆逃避(状态)、避雨(在哪里)、撑起雨伞、披起雨披。
路旁摊贩:匆忙收摊(状态)。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东西,关门闭户。
其它的人(学生表述)。
六、表现雨中的情景1、口头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讲述发生在雨中的故事。
(通过学生描述雨中的场景和故事启发学生想象,使画面具有场景和情节。
)2、用线条表现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现内容要有重点,构图饱满。
七、教学反思:学生都能通过雨景来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想象力非常丰富,作品完成效果形象逼真。
第二课时(总第八课时)一、教学内容:淅沥的小雨二、教学目标: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它们表现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淅沥的小雨-苏少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淅沥的小雨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淅沥的小雨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雨天的美,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
同时,通过观察和描绘,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绘淅沥的小雨的场景2. 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3. 创作一幅淅沥的小雨的画作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观察雨天的特点,如雨滴的形状、雨中的景物等2. 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难点1. 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2.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雨天的特点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淅沥的小雨的场景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淅沥的小雨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雨天的特点,如雨滴的形状、雨中的景物等。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并进行示范。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观察和描绘淅沥的小雨的场景。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淅沥的小雨1. 观察雨天的特点2.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3. 创作一幅淅沥的小雨的画作作业设计1. 观察和描绘淅沥的小雨的场景2.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3. 创作一幅淅沥的小雨的画作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淅沥的小雨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了雨天的美,学会了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和描绘,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同时,通过观察和描绘,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如观看视频、参观美术馆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2019年整理】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淅沥的小雨》教学设计
《淅沥的小雨》教学设计课题:《淅沥的小雨》教材版本: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教学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淅沥的小雨》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个学习领域,由于孩子们对下雨并不陌生,也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很容易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能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3、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重点:指导学生用具有方向性的成组线条或点的组合表现不同形态的雨。
难点:使学生基本学会合理表现雨中的某种情景。
这是一年级上册的造型表现课,从造型元素点、线的认知和表现入手,以场景、情节记忆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所以,一堂美术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问题。
因此多媒体导入法,具有较强的演示力和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其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优化的作用:我用多媒体播放雨娃娃的视频、声音资料,创设雨的情境。
力求让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体验下雨的情境。
这种情境导入法使学生直观的感受下雨的情景,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引发联想,不知不觉产生创作欲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所看到的下雨的景象和人物行为、情节。
让学生在积极地学习状态中中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即新授环节),由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表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表现的自信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优秀作品、动态的下雨图片等)、范作、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播放视频儿歌《雨娃娃》。
一年级美术淅沥的小雨教案
一年级美术淅沥的小雨教案教学目标:
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
表现雨中的人物动态。
教学准备:
学生体验雨中气氛,观察下雨时的情景。
有关雨的录像带。
录音机、磁带《雨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
听歌曲《雨中》。
这首歌描述了怎样的景象?(描述了雨中人们争上计程车的情景。
)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三、雨中的自然现象
树干摇摆(风向)。
乌云聚集。
电闪雷鸣。
(闪电形状)雨滴下落。
四、雨中的人物形象
路上行人:匆匆逃避(状态)、避雨(在哪里)、撑起雨
伞、披起雨披。
路旁摊贩:匆忙收摊(状态)。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东西,关门闭户。
其它的人(学生表述)。
五、表现雨中的情景
口头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讲述发生在雨中的故事。
(通过学生描述雨中的场景和故事启发学生想象,使画面具有场景和情节。
)
2用线条表现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现内容要有重点,构图饱满。
六、作业评析
作业展示,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
2教师评析。
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色完整。
七、后延伸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
一年级美术上册《淅沥的小雨》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充满好奇。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进行创作。然而,对于小雨的形态、特点以及水彩画技巧的掌握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详细讲解小雨的形态、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图形等基本元素表现淅沥小雨。
2.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调色、涂色、渲染等,并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步骤。
3.强调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雨的动态美,把握色彩的运用,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如何表现淅沥小雨的形态、动态美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表现淅沥小雨的能力,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小雨的动态美,以及在水彩画过程中对色彩的把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兴趣。
2.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树立自信心,培养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品质。
4.倡导环保意识,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关注自然环境,懂得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教学设计:
(3)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淅沥的小雨-苏少版
教案名称:《淅沥的小雨》年级:一年级教材:《苏少版》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雨天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雨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欣赏和分析小雨的景象,感受小雨的美。
2. 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雨的效果。
3. 创作一幅以小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小雨的美,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雨的效果。
难点:如何让学生把握小雨的节奏和气息,使作品具有生动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绘画教材、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不同场景的小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小雨的美。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小雨的感受和想象。
Step 2: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展示优秀的小雨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
2. 让学生讨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雨的效果。
Step 3:绘画指导(10分钟)1. 示范如何绘制小雨的场景,讲解绘画技巧。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绘制小雨的场景。
Step 4:创作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以小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板书设计:1. 小雨的景象2. 线条与色彩的表现3. 生动的小雨作品作业设计:1. 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在雨中的情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雨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讨论、实践和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小雨的美,学会了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雨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小雨的喜爱和好奇心。
但在绘画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淅沥的小雨》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淅沥的小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章的点线练习)采纳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难点: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预备:(1)老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同学观看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老师、同学共同预备一些雨具展现在教室中。
(3)老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1)老师引导同学回忆、争论并沟通雨中实物与平常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消失怎样的景象?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同学听雨声、观看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同学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舞同学说出自己观看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
老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同学进行启发。
(2)建议同学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
添加背景时,老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舞同学将画面自认为满足的部分或自认为重要的部分涂色,鼓舞有力量的同学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鼓舞同学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札记:在引导同学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同学拿着雨伞协作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
同学们表演得特别逼真,其他同学通过观看,发觉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常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
《淅沥的小雨》教案:用枯叶写下心中的声音
《淅沥的小雨》教案:用枯叶写下心中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1.了解“淅沥的小雨”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内涵。
2.理解文学作品与自然界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的敏感性和感悟力。
3.组织学生利用枯叶写下自己的心中声音,通过深入体验自然,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自然界的关系。
(2)利用枯叶写下自己的心中声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感悟自然?(2)如何让学生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转化为文字表达?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感知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气息、色彩等,提高学生的体感能力和感悟力。
2.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文学的兴趣。
3.示范教学法。
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表现自然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四、实施步骤1.创设氛围,感受自然。
打开教室窗户,让学生听到窗外淅沥的小雨声。
让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和气息,提高学生对自然的敏感性和感悟力。
2.提问讨论,激发兴趣。
组织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诗歌?诗歌可以表现哪些事物?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诗歌表现的是自然的景象或气息?这些诗歌的作者是怎么把自然的景象或气息用诗歌表达出来的?3.感悟自然,润泽心灵。
让学生到校园草坪上观察和感受自然。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片枯叶,被淅沥的小雨淋着,自然界中传来的声音、气息使得自己的心灵得到润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秘。
让学生用这种思维方式感知和领略自然,思考自然、了解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好。
4.写出心中的声音。
让学生用枯叶写下自己的心中声音。
鼓励学生发表创意的想法,可以是短短的句子,也可以是篇幅较长的文字。
可以同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对自然界的感悟及其用文字表达的情况。
一年级美术教案 → 淅沥的小雨教案
第四课淅沥的小雨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用一组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1、用有方向性的线条表现雨滴。
2、遮挡关系的处理。
课前准备: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并展示在教室中。
3、教室收集一些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
4、学生准备彩笔、纸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1)雨点儿落下来了,街上的人都是什么样的?(2)你是怎样避雨的?小动物们是什么样?(3)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4)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5)雨点滴落在小河里、水塘里,会出现怎样的景象?(6)泥土的颜色有没有变化?淋过雨之后,庄稼又会怎样?。
2、请学生表演雨中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遮挡关系3、下雨时,你最喜欢的或最讨厌的事是什么?4、你能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特征吗?(二)欣赏图片欣赏老师出示的图片,选你喜欢的一幅说几句话?二、发展阶段:(一)启发想象,激发情感1、听故事并补充完整(挂图拼贴)热热的太阳烤着大地,白云没精打采地飘来飘去。
小刚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路上。
哎呀!天空怎么突然暗下来了?呀!下雨了!……谁来添画落下的雨点儿?想一想,小刚怎么办?或者你怎样帮助小刚呢?2、请学生为小刚添画雨具。
(二)观察分析:小刚穿上了雨衣,看起来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了?(三)鼓励创作:你想表现雨中的什么呢?怎样才能体现出他在雨中?(四)提出作业要求:1、画一幅下雨时的情景,画名叫淅沥的小雨。
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涂色。
2、建议学生将想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得大一些。
3、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
三、学生作画,教师指导教师当堂示范告诉小朋友用啊“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云朵在前,太阳在后)四、作品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互评。
第4课淅沥的小雨
3、表现内容要有重点,构图饱满。
六、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色完整。
七、课后延伸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
第二课时
1老师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各种造型,再涂上颜色,让同学尝试用彩笔或者油画棒各种绘画工具进行作画。
板书设计
淅沥的小雨
小雨的方向:风的方向,雨的方向
下雨的场景:人、车、道路、伞、小贩
注意人的表情
教 学 过 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听歌曲《雨中》。这首歌描述了怎样的景象?(描述了雨中人们争上计程车的情景。)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新港路学校(小学部)教学设计
年级一年级学科美术
课题
淅沥的小雨
课时2课型造型现备课时间9.25
授课时间
1.1-10.9-4
1.1-10.10-5
1.2-10.8-4
1.2-10.9-6
1.3-9.30-4
1.3-10.8-5
1.4-10.9-3
1.4-10.10-4
教学目标
1、用一组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的人物、事物的特征,并将它们表现出来。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表现雨中的人物动态。
主要运用点和线的表现方法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方法
教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学生体验雨中气氛,观察下雨时的情景。有关雨的录象带。
鲁教版(五四制)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淅沥的小雨(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淅沥的小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一年级上册美术中的第四课。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
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课标分析:尝试用身边的素材大胆的表现,体会造型表现的乐趣。
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大自然,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喜爱,观察生活,描绘生活场景。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美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艺术水平,欣赏作品,感知线条、色彩、构图的美。
【教学目标】:1.观察下雨时的景象,体会下雨天的感受,尝试用画笔表现下雨时的场景。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体会美好生活,人文节气。
【教学重点】:回忆下雨天时的场景,观察生活中雨天人物、动物、植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从不同视角表现下雨的场景。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仔细观察视频,这是什么场景?你看到了哪些景象?生:下雨的场景、行人打伞、避雨、闪电······你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雨可以灌溉农作物,利于植树造林,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降低气温可以洗刷街道,能冲走地面垃圾,净化环境,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
根据降雨量有不同的等级,你知道有哪些等级吗?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
我们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不同的雨量带给我们的感受。
下雨的声音越来越大,小雨的水珠比较小,大雨时雨水线条比较长,下的比较快。
过量的降雨会使水库、河流、湖泊水位暴涨,引发洪涝灾害。
美术小雨晰沥沥教案
美术小雨晰沥沥教案第一节:雨的形态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绘画,掌握雨的形态和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态的雨,如小雨、中雨、大雨等,并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
2. 观察: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图片或视频,仔细观察不同形态的雨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3. 绘画: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雨的形态,使用水彩或其他绘画工具,绘制出不同形态的雨的画面。
4.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不同形态雨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5. 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雨的形态和特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第二节:雨的色彩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绘画,掌握雨的色彩和表现方式。
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天气下雨的颜色,如晴天雨、阴天雨等,并让学生描述它们的色彩特点。
2. 观察: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图片或视频,仔细观察不同天气下雨的颜色和表现方式。
3. 绘画: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雨的色彩,使用水彩或其他绘画工具,绘制出不同天气下雨的画面。
4.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不同天气下雨的色彩表现方式和特点。
5. 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雨的色彩和表现方式,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第三节:雨的意境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绘画,表现雨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雨的意境,如清新的春雨、落寞的秋雨等,并让学生描述它们的情感表现。
2. 观察: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图片或视频,仔细观察不同雨的意境和情感表现方式。
3. 绘画: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雨的意境,使用水彩或其他绘画工具,表现出不同雨的情感。
4.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不同雨的意境和情感表现方式和特点。
5. 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雨的意境和情感表现,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第四节:创作作品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创作出自己的雨的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艺术家的雨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思考。
2. 思考:学生思考自己对雨的理解和表现方式,可以通过文字、绘画、雕塑等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美术《淅沥的小雨》教案
教学目标:
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难点:
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
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
进行启发。
(2)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
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
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札记:
在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学生拿着雨伞配合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
学生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发现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
回忆以往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不能准确表现人物动态的情况,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