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八语上册 25 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诗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的美,分析其艺术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欣赏和应用诗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的基本意思和背景:学生需要理解每首诗词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创作背景,以便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对朋友离别之情的表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描绘的战争场景及其抒情手法。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学生需掌握诗词中的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诗词,讲解平仄、韵脚等格律知识,并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实际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景色或情感所触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本节课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握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2. 结构清晰: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诗词五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古代文化背景。
3. 简洁明了:板书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例如,在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部分,板书将列出诗词的韵律、句式、用词等基本元素。
- 诗词音乐作品:介绍了古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 拓展建议:
-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诗词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或辅导,让学生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获取更多的诗词创作和鉴赏经验。
- 开展诗词主题的课外活动,如诗词朗诵会、诗词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审美鉴赏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五首诗词,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领略诗词的美感,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2. 文化传承能力: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境和思想感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诗词网站、论坛等,与其他学生和诗词爱好者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诗词视野。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诗词,培养他们对诗词的敏感度和语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七、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次授课后进行反思和改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点教学特色和创新之处:
难点:
1. 诗词的深层含义:理解诗词中的深层含义和抽象意象,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 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 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 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 此起彼伏,产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 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 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 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以小见大。
小结:
(一)、结构: 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③④句议论感慨 (二)、特点:借物咏叹 (三)、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历城人பைடு நூலகம்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 期,以“靖康之变”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漱玉词》传世。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 不高扬。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这些诗词可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诗词的魅力吧!我们来看第一首诗《夜泊牛渚怀古》。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张继的作品,讲述了作者在夜晚乘船游览牛渚山时,对古人的感慨和怀古之情。

这里的“牛渚山”,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牛渚山,而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

想象一下,夜晚的牛渚山,月光如水,波光粼粼,是不是美得让人心醉呢?而那些古人,他们曾经在这里留下了怎样的足迹和故事呢?张继在这首诗中,用他那独特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我们来欣赏第二首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讲述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放眼望去,美景尽收眼底的情景。

这里的“鹳雀楼”,同样是一个古代的地名。

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俯瞰大地,那种豪情壮志,是不是让人心潮澎湃呢?而那些美丽的景色,也仿佛在我们眼前一一展现。

王之涣在这首诗中,用他那生动的语言,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的世界。

再来,我们看第三首诗《江南逢李龟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讲述了作者在江南重逢老友李龟年的喜悦之情。

这里的“江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江南地区。

想象一下,那里的水乡小镇,烟雨蒙蒙,是不是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呢?而那个李龟年,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杜甫在这首诗中,用他那深情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

我们来欣赏第四首诗《赠刘景文》和第五首诗《渡荆门送别》。

这两首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和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杜甫的《赠刘景文》,讲述了作者送给好友刘景文一首诗的故事;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则是描写了他离开故乡荆州时的离愁别绪。

这里的“荆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荆州地区。

想象一下,那里的江山如画,是不是美得让人陶醉呢?而那些朋友和亲人,他们又是怎样的形象呢?杜甫和李白在这两首诗中,用他们那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感动的世界。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一、《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The bright moonlight before my bed, I thought it was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observe the bright moon, and lower it to miss my hometown.二、《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f you desire to see a thousand miles, go beyond the next floor of the tower.三、《望天门山》 - 杜甫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Translation:The Tianmen Mountain interrupts the Chu River, the blue water flows back here.四、《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Translation:The wind is fast, the sky is high, the apes wail sorrowfully.The clear lake has white sand, birds fly back.Endless fallen leaves are falling, the Yangtze River keeps rolling.五、《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首唐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首唐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首唐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以下是《五首唐诗》中的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1.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白天山尽头,黄河入海流。

欲要远眺千里景,须再登高楼。

2.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床前明亮的月光,疑似覆盖在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3.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
春天睡得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到鸟啼声。

夜晚风雨声传来,花儿怕是落了不少。

4.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
阳光照耀下,香炉冒起紫色烟雾,远远望去瀑布挂在前方的山川。

奔腾的水流直接落下三千尺,仿佛银河从九天落下来。

5.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山一带霜。

二十年来无过客,独酌前溪月下遥。

翻译:
在牛渚西边的江边夜晚,青山上覆盖了一层霜。

已经二十年没有过客来访,独自在前溪下的月光下饮酒。

以上就是《五首唐诗》中的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

25.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掌握诗人的高深构思和独创风格。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乐趣。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及诗词背景,背诵五首诗词。

2.了解诗词朗读的技能,并反复咏读五首诗词,体会诗词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教学难点:1.通过对诗词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饮酒》(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梁昭明太子萧统曾经这样评论过一位他非常崇拜的诗人;文章不群,独超众类。

他说这个人文章写得特别好。

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多媒体展示陶渊明的画像)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饮酒》(其五)。

二、自学释疑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背景知识:《饮酒》诗共20首,本诗为第5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为陶渊明诗的代表作之一。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悟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①名家配乐朗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②学生自由朗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层次分析:全诗可以分为几层?两层: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域,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3.研习第一层:第一层怎么理解?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
原文及翻译
1.《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原文译文:
白天的阳光照在山的尽头,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尽千里河山的美景,就要再往上一层楼。

2.《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原文译文:
床前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雪。

抬头仰望着明亮的月光,低头又想起了故乡。

3.《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原文译文:
海上出现明亮的月光,天涯的人都能在此时欣赏到。

情侣在远方抱怨熬夜难眠,整个夜晚都在思念对方。

4.《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原文译文:
恰到好处的春雨,正好在春天降临的时候。

随着风悄悄降临夜晚,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文译文:
原野上的草,一年一度的枯萎和生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来又重新生长。

八上语文书25课五首古诗是什么

八上语文书25课五首古诗是什么

八上语文书25课五首古诗是什么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作者: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他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自称少陵野老。

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思想主旨《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 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 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 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 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1.) 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2.)写出 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 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为珍贵,(3.)表达了诗人 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他善 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 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 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 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了 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 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 深远的。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破”国后加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 墙断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 • 草木后缀“深”字,描绘出了乱草遍地,人烟稀少的荒芜 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 “破” “深”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这 些景的描写渗透了诗人伤神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 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
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
的英雄。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文章解析
1.怎样理解开篇四句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前两句诗写诗人虽然居住在喧嚣的人 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是 对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 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三、四句用设问的 情势表明诗人对超凡脱 俗境域的追求。只要思 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 人的车马喧嚣,其他方 面也自然与他们没有蛮 缠了。
6.从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具有怎样的思想?
这首诗描写的是常见的农村景物、平凡的村 居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普 通的景物里,充满着生活的乐趣,蕴含着诗人热 爱田园生活的真挚情感。
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的XXX和自由,厌恶官 场的丑陋污浊。他虽几次出来做小吏。但最终辞 官归隐,永不出仕。隐居生活更主要的是追求精 神上的自由境域,“心远地自偏”即为此意。
《游山西村》陆游
写法探究
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
全诗将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 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中的“悠 然” 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 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好像有共同的旋律 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交错为一支轻盈的 乐曲,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课文总结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 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 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应出 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 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2.赏析“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五 、六句写采菊的悠闲生活。这两句 诗既表现了田园之美,又表现了隐逸之乐; 既表现了闲适之情,又表现了自励之志。尤 其是将诗人的怡然自得之情充分地展现了出 来。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
“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 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 ,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八年级语文上册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他的眼前是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 回大地却满目荒凉,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与伤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五言律诗——《春望》。
陶渊明之“悠然”: 淡泊名利, 清高自守,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赏“悠然”之景
选择了归隐之后,陶渊明的“人境”是怎样的?找出描绘田园 生活的诗句和意象,用诗意的语言将这一幅田园美景描绘出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意象: 菊,东篱 南山,山气 夕阳,飞鸟
画面:在庭院篱边随意地采摘一束菊花,不经意 抬头,那远处的南山如一幅写意画,映入眼帘。日暮 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 而飞,归向山林。此刻,有花,有鸟,有山,何等惬 意,何其悠然!
明“悠然”之因
陶渊明为什么能如此“悠然”?
社会背景: 陶渊明生活于东晋后期,当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
他的祖上虽然做过大官,但到他时,家境早已没落。陶渊明在少年时受到 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但在这样一 个时代背景下,他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生活环境: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真意人生”的最高境界: 远离世俗的轻松 寄情山水的愉悦 回归真我的自得
悟“真意”人生
真意人生
比较陶渊明与王绩的隐居生活的不同。
பைடு நூலகம்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教案)
-情感把握:通过讨论“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紧张气氛,让学生感受诗人在战乱中对将士的担忧和敬意。
-创作技巧:教师要提供具体的指导,如如何构思、如何选择意象、如何运用修辞等,帮助学生克服创作中的困难。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雁门太守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对英雄人物的敬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王之涣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边塞英雄的赞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唐代边塞诗的背景,认识诗人王之涣及其创作特点。
2.诗词朗读与解析:学习《雁门太守行》的朗读节奏,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雁门太守行》的背景和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边塞将士的唐诗,反映了唐代边塞的艰苦生活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它对我们了解古代边塞文化和诗歌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雁门太守行》的具体诗句。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描绘边塞景象,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我注意到,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学生们对边塞文化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佩这个话题很有共鸣,这说明他们对于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了一定的预判和期待。但在讲解诗句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诗词的朗读节奏把握不够准确,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个部分的讲解不够细致,或者是学生的实际朗读练习不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的价值、分析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鼓励他们尝试创作诗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被美景感动,想要表达却无法言喻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达情感的。
举例:《登高》一诗中,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与他所处的唐朝安史之乱背景密切相关。
(2)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情感,这是鉴赏诗词的关键。
举例:《望岳》一诗中,杜甫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3)诗词的艺术特色:掌握诗词的格律、韵脚、对仗等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对于难点部分,如对仗、韵律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探讨其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诵,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美。
举例:《春望》一诗中,杜甫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春日美景与国家动荡相对比,展现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4)诗词的语言表达:学习诗词中的精彩词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军中号角。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临:抵达。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边疆!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
精读细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示例1:赞成第一种。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 应使人快乐,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示例2:赞成第二种。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 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 心情。
精读细研 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 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这里强调一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真”字,暗指辞官归隐乃是诗人的 人生真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精读细研
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 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示例:超然物外 心志高远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精读细研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 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 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 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尔:如此,这样。 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远,远远地。 偏:偏远。
精读细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国破:指京城长安沦陷。国,国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深:茂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溅泪:流泪。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 贤士。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 龙。 君:君王。
精读细研
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颔联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 以招揽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 廷的决心。“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 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 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守城将士 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国破”与“城春”对照来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 理解。
诗歌一开头即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 旧,但是草木丛生。“国破”与“城春”色调相反,诗 人在此对举,从而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国破”下 缀以“山河在”,“城春”下缀以“草木深”,更使诗 意翻新,出人意料。这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安排,生动形 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优秀的诗歌作 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 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 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 给人很多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 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重点) 2.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 感。(难点) 3.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 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素养)
悠然自得 闲适豁达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 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 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板书设计
在人境无车马喧 心远


采菊 见南山
悠然
夕阳 飞鸟
真意
春望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 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后世又称他杜工部。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 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 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 称为一代“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 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被后世尊 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精读细研 颈联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 荆轲在易水边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一去兮不复还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 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精读细研
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借此自荐,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
板书设计
首联: 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门 颔联:号角满天,战斗残酷 以色示物 太

颈联:夜半偷袭,战斗又起 以声感人

尾联: 报效君王,甘愿身死
第二课时
赤壁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 唐代文学家。字 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 “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亦能文, 《阿房宫赋》颇有名。有《樊川文 集》。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为什么说家 书“抵万金”?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 地,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 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 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精读细研
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 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 此为第五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 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 成篇。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 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 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 何其深永。
在房子东面的篱笆下采一朵菊花,悠闲自在地看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佳:美好。 相与:相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景中,即指隐居的生活中。 言:名词用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精读细研 你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哪个(些)
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示例:“见”字用得好。“见”字把诗人“悠然自 得”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 又极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精读细研
“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指人的自然本性。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 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 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 诗人心里,内心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板书设计
所见 国破草深

所感 触景生情
望 所盼 家书万金
所思 战休国安
翘首 望景 忧
国 思 低头 亲 思亲
雁门太守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 宜阳)人。其诗长于乐府,大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 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 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枯荣, 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 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 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 《昌谷集》。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连三月:接连三个月。 抵:值。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