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应认清的几种关系
我国西部区城市化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我国西部区城市化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资源不足: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可用土地资源相
对紧缺,难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2.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吸引资
金的能力较弱,城市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3. 人才流失: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缺乏优秀人才,
人才流失也是西部城市化的一大障碍。
4.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西部地区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
施投入,例如道路、桥梁、水泥等,而这些基础设施在西部地区相
对落后。
针对以上障碍,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土地政策调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建设。
2. 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入外资和民间投资,提高资金投入。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吸引人才留在西部地区。
4.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发展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水平。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事业单位招录行测逻辑判断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_真题-无答案
事业单位招录行测逻辑判断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总分100,考试时间60分钟)逻辑判断1. 1.某高中艺术班的学生都参加了专业课的课外辅导,在参加了专业课课外辅导的学生中有60%的人还参加了文化课的课外辅导,只有参加了文化课的课外辅导的学生才会每周六和周日都上课。
根据上述信息,若该艺术班的学生小明每周六都要上课,则以下哪项为真?( )A. 小明周日也一定上课B. 小明一定参加了文化课的课外辅导C. 小明一定没参加文化课的课外辅导D. 小明一定参加了专业课的课外辅导2. 2.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较快,比起普通自行车更易引起交通事故,但在对某城市的交通事故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普通自行车交通事故的数量多于电动自行车。
以下( )项能合理解释上述似乎矛盾的现象A. 电动自行车的车速被限制为每小时不超过三十公里B. 该城市的普通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大致相当C. 该城市的普通自行车的数量是电动自行车的三倍D. 该城市骑普通自行车的人都骑得很快3. 3.城市污染是工业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城市居民因污染而患病的比例一般高于农村。
但奇怪的是,城市中心的树木反而比农村的树木长得更茂盛,高大。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最无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A. 农村空气中的含氧量高于城市B. 由于热岛效应,城市中心的年平均气温明显比农村高C. 城市多高楼,树木因趋光性而长得更高大D. 城市栽种的主要树木品种与农村不同4. 4.三个好朋友“五一”节准备外出游玩,他们对出行方式的态度如下:王某要坐车,什么车都可以;李某可以不坐车,要坐就坐公交车;张某可以不坐车,要坐就坐出租车。
如果他们根据自己的态度,对以下意见表示自己的看法:不坐车;坐公交车;坐出租车。
根据以上资料,以下哪项是不可能成立的?( )A. 有一个人同意全部意见B. 每个意见至少有两个人同意C. 王某和李某都同意坐公交车D. 张某同意不坐车和坐出租车5. 5.人的日常思维和行动,哪怕是及其微小的,都包含着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包含着某种创造性,而计算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预编制的程序控制的。
我国西部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发展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发展研究就地城镇化指农村的就地改造和农民在世代居住的农村完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
本文将以陕西省礼泉县白村为例,以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的重要意义、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困境、未来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作简要探讨。
就地城镇化在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也存在着如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应制度不匹配、产业支撑效力不够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就地城镇化的发展。
因此,就地城镇化的推进,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推进制度改革与匹配、培育非农产业支撑、科学规划,推动就地城镇化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标签:就地城镇化;发展现状;困境;对策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城市病使得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探索新的城镇化道路。
就地城镇化是相对于异地城镇化而言的,以原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实现就地非农就业和就地市民化的城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就地城镇化及其重要意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主张发展小城镇,农民在原居住地通过非农就业,同时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实现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思想的转变,逐步实现就地城镇化。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形式,就地城镇化较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一)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克服异地城镇化的困境在异地城镇化模式下,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存在诸多困难与阻力。
首先,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在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有诸多困难。
进城的农民仍买不起房,即使已迁至城市,但却无法实现有效的人口转移,人口也就无法进行城镇化;其次,户籍制度限制和农村与城市的二元化结构等因素,导致农村居民在城镇中很难生根而成为城镇经济生产与消费的动力;再次,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农民工在社会参与、交往和心理认同等方面存在不小障碍,社会融合度低;最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进入城市大大增加了人们生活的成本。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城镇化进程 已成 为判 断某一地 区融入现代化 ,并在此基础 上提 升该地 区经 济社会 综合 实力及其 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
志 。尤 其 对 于 欠发 达地 区 来说 , 如 何 加 快 欠 发 达 地 区城 镇 化 建 设 、 提 升城 镇 化 水 平是 一 个 亟 需探 讨 的 重 大 问题 。本 文主 要 通 过 分 析 目前我 国欠 发 达 地 区城镇 化 建 设 过 程 中 出现 的 种种 问题 , 提 出相 关 解 决 方案 与对 策 。
布 局十 分 分 散 的 , 这 样 的 2 I 1 欠 发 达地 区城 镇 化建 设 能够 进 一 步 开拓 城 乡 经济 欠 发达 地 区的经 济 增 长方 式 仍 是粗 放 式 、 模式 既白白浪 费了大量资源, 无法获得相应 的经济收益 , 又导致该 市场 。 增 大 内需 , 拉 动经济 增长
关键词 : 欠发 达地 区; 城镇化建设 ; 存在 问题 ; 对策 开拓城乡经济市场, 增大 内需是唯一解决 当前我 国经济有效 需 求 缺 乏 的直 接 方 法 。之所 以会 导致 内需 不 足 , 是 因为 欠 发 达 地 我 国现 代 化 进 程 中 具有 一项 伟 大 的历 史 任 务 , 即加 快推 进欠 区 人 民 群 众 的 购 买 力 不 足 , 四个 农 民 的 消 费 水 平 比一 个 城 镇 居 发 达 地 区城 镇 化 建 设 , 这是 一 个 十 分 艰 巨的进 程 。加 快 欠 发 达地 区城镇化建设 、 提升城镇化水 平, 并且 进 一 步 完 善 优 化 城 乡 经济 民 的 消 费 水 平 还 要 低 。因 此 ,加 快 欠 发 达 地 区 城 镇 化 建 设 的 步 能 够 直 接 将 部 分 农 民转 变 成 城 市 居 民的 前 提 下 , 间接将农产 结 构 是促 进 我 国 国 民经 济 发 展 与 社 会 协 调 的 关 键 , 同 时 这 也 是 伐 ,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难点、成因与路径
( ) I和 劳 动力 约束 。第 一 , 村人 口基数 大 。止 2 0 底 有 27万 人 在 乡 村 , 三 人 S l 农 0 9年 4 占陇 南 市人 口 的
8 %。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只有 2 . 8 8 %的农业 , 2 却占陇南市社会从业人员总数 7. 81 %的从业人员。由于农村人 1基数大 , : 3 从业人员又集 中在农村 , 非农产业就业不充分 , 城镇 吸收能力又弱 , 使得城镇对城镇化的拉力不 够, 农村对城镇化的推力不强。第二 ,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陇南市农村劳动力 中, 还有 6 %的是小学及文 0 盲、 半文盲劳动力 。农 民素质低 , 一方 面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 , 乡村劳动力退出农业生产的基础 不稳 ; 另一 方 面 , 使得 农 民进 城 潜在 心里 压 力 , 能较好 地适 应 非农 产业 的发展 要 求 , 响其 向生 活水 准要 不 影
1加 快户籍 管理 制度 改革 。放 宽城镇 常 住人 口的准入 条件 , 立 以居住 地 划分 城镇 户 口和农 村户 口, 、 建 以 职业 划分农 业人 口和非农业 人 1的 户籍登 记制度 。 3 实行 城 乡户 口一体化 管理 。 凡在 城镇 有合法 的职业 , 稳 有
收 稿 日期 : 0 o 2 1 一6
《 西部金融) 0 0年第 8期 ) 1 2
西北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区模式探究——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
西北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区模式探究——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发布时间:2021-05-31T15:29:46.72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作者:刘亚茹[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型农村社区是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产生的与城市社区相对应新的聚居形式。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型农村社区是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产生的与城市社区相对应新的聚居形式。
本文基于农业及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区域发展专题,以甘肃省古浪县的新型社区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了解国内相关研究经验,分析农村新型社区的特殊性,根据实际的项目案例,分析该地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及实施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对策1引言从2006年的新农村试点工程到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各个地方都在积极的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
各地试点探索出了村落自组织、村社合一、企业带动、移民搬迁、联村建社等多元建筑模式,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矛盾和问题。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幅员辽阔,虽然我国南方地区的某些农村建设模式比较成功,但是对于西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当地经济和文化差异的问题,可以借鉴的地方有限,因此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分析,能对我国西北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提供建议和参考。
2国内相关研究经验对于我国社区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建设方面,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目前对于新型农村社区模式研究主要为以下三个模式。
一是项继权总结得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包括五种模式:“一村一社区”模式;“一村多社区”模式,“多村一社区”模式;“集中建社区”模式,“社区设小区”模式。
二是居德里总结苏州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六种模式。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20 0 6年 1 2月
De . 0 6 c2 0
欠发达地区域镇化进程由失地农民硇磊畲保障问题 c 【
钟 韵 , 显 涛 欧
( 庆 大学 建设管 理 与房地 产学 院 , 重 重庆 40 4 ) 0 05
摘 要 : 城 市 不断扩 展 , 镇 化进程 不 断加 快 的今 天 . 在 城 失地 农 民的社 会 保 障 问题 已经成 为 当前 社 会 聚
Anay i fs ca n u a eo a -o tf r e si he p o e so l sso o i li s r nc fl nd ls a m r n t r c s f
u b n z to n u e eo d a e s r a i a i n i nd v l pe r a
在欠发达地 区城市化 进程中, 社会 保障的形式
欠 发达地 区 自愿 离 土农 民 又 分 两 类 : 类 是 长 一
把 城市 与 农 村 区别 对 待 , 而失 地 农 民的 社 会保 障 阃 期 在城 市 中务工 。他 们 已经 离 开 土地 和居 住 地 多 年
然而 由于其农 民的 题 已经成 为 当前社 会 聚焦 的一 大 社会 问 题 。据统 计 而成为事实上的城市居住人 口,
Z ) H(NG s Yu ,0U a -a t nMa a e n n e lE tt , h n qn nv ri ,C o g ig4 0 4 C ia S h o o sr ci n g me t d R a s e C o g i g U iest o o a a y h n qn 0 0 5, h n )
Abta tW i h a i x a dn fub n ae sa dwi h c eea ig u b nz t n po e s h o ilis r n eis e sr c : t t erpde p n igo r a ra n t t ea clr t r a iai r c s 。t es ca n ua c u h h n o s o a dls ame s h s b c me abg s ca rbe whc sf c s d b h o it o a fln - tfr r a eo i o ilp o lm ih i o u e y te s cey td y.On e te p o lm s n twel o c h r be i o l s le o v d.as r so o il o ta ito swi etig rdb c u eo hspo lm +Th sp p rca sf steln —o tfr r t ei fs ca n r dcin l b rg ee ea s f i r be e c l t i a e lsii h d ls ame si o e a n t y e co d n Ot ec u eo n —o t n y ei h ame swh r ln Ola eteln n h t e st efr WO tp sa c r ig t h a s f a dls .o etp tefr r oa ewiigt ev h a da dt eo h ri h am l s l eswh o tln e a s f x r p it no h n .Th a e od h t h o iln u a c f h WOt p a d ls am’ r o ls a db c u eo p o r i f el d e ao t a ep p rh lst a esca s rn eo et y eln -o t r t i t f ess o l ete td dfee tyt o src e s n be s ca n u a c y tm o a d ls a mes r h ud b rae ifrn l O c n tu trao a l o ilia rn es se f rln - tfr r . o Ke rs u b nz t n;ln - s ame ;s ca n u a c ywo d : r a iai o a dl tfr r o ilis rn e o
欠发达地区农行服务城镇化应坚持的原则
基础较好 、 地方政府负债率合理 、 运作规范 、 现金流 充足 、 还款来源有保障的连片 良田改造 、 城镇道路 、 水 利 和供 水设 施 、 污水 和 垃圾 处 理 、 电网改 造 , 以及 电信和互联网 、 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要大
力 支 持 ;对城 镇 扩容 过程 中 的新 社 区住房 建设 、 旧 房改造 、 安置 房建 设 以及 以土地 增减 挂 钩 为核 心 的 土地 综 合 整 治 等 城 镇 基础 设 施 建 设 项 目要 积 极 支 持; 对教育 、 医疗 、 养 老等 与 民生 息 息相 关 的服 务设 施 建设 也 要重 视 支持 。同 时 , 要 特 别关 注农 村 人 口 融 入 城 市 和 与 之 相 关 的户 籍 、 土地 、 住 房 和 投 融 资 等一 系列 改 革 所 带来 的县 域 个 人 金 融 业 务 发 展 机 遇 ,抓 住 进 城 农 民生 产 经 营和 消 费 需 求 升 级 的 机
住城镇化建设带来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 优势产业
集聚、 特 色 城 镇 建设 的机 遇 , 紧 紧 把握 农 业 产 业 化
和现代化发展趋势 , 将产业 升级改造 、 县域优 势资
源开 发 、 现代 农 业产 业链 、 主导 产 业 配套 工业 园 区 、
物流集散 中心 、特色城镇 建设作为信贷支持 的重 点, 优 先 支 持 具 有 支柱 产 业 、 特 色 产业 、 文化积淀 、
三、 坚持“ 城 乡一体 、 互动 服务 ” 的 原则
色城镇的聚集效能 , 全力带动县域信贷资源 向城镇 化 重 点规 划 区域 和有 配套产 业 完 善 的县 域 集 中 , 向 产业 集 群 、 龙头企业 、 县 域 流 通 市 场 及 相 关 的 产业 链带动的农户集中, 和 服务 方 式 向 县域 推 广 力 度 的
2024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一问三不知”出自()。
A.左传B.吕氏春秋C.战国策D.道德经【答案】:A2.下列关于我国城镇化指导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B.以城市为主体形态C.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D.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答案】:B3.上级机关要求所属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相关事宜时,应使用()。
A.建议性意见B.参考性意见C.指导性意见D.征询性意见【答案】:C4.最近一段时间,勒索病毒在全球集中爆发,我国的部分高校和政府机构受到攻击,暴露出我国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水平的不足。
关于勒索病毒网络攻击,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只要采取了网络隔离技术就可以防止勒索病毒的攻击B.加强内网自主操作系统建设是防范勒索病毒的重要途径C.勒索病毒网络攻击不是以金钱为目的D.勒索软件是一种简单的网络攻击1/ 12【答案】:B5.关于宋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之一B.“有井水即能歌柳词”说的是柳永C.“樯橹灰飞烟灭”说的是官渡之战D.“人比黄花瘦”是女词人代表李清照的名句【答案】:C6.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是因为()。
A.中国是礼仪之邦,儒教思想集礼教之大成B.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C.中国崇尚以德治国,儒家思想受统治阶级重视D.其他思想对儒家思想不构成威胁【答案】:B7.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
A.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C.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D.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答案】:A8.关于公民道德建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B.公民道德建设应当坚持尊重个人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C.公民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D.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答案】:B9.公文按照行文关系可分为()。
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
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如何测度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镇化水平内涵、测度指标及水平测度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城镇化水平内涵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其本质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提倡以人为本、以居住和工作为中心的城镇化理念。
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镇人口比例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人口比例普遍较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城镇人口规模小,城市化率较低。
2. 城市化质量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质量较低,城市建设水平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3. 农业转移率低: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外流率低,农业转移率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低下。
4. 城乡差距大:欠发达地区的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
二、测度指标为了测度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可以从城镇人口比例、城市化质量、农业转移率、城乡差距等方面建立测度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包括:1. 城镇人口比例:城镇人口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的指标来进行测度。
2. 城市化质量:城市化质量主要包括城市建设水平、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水平等指标,可以通过城市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公共服务品质等指标来进行测度。
3. 农业转移率:农业转移率是衡量农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和规模的指标,可以通过农业人口的城镇化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就业率等指标来进行测度。
三、水平测度方法为了测度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测度,具体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简析
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简析-经济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简析罗义萍摘要:西部地区城镇化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途径,文章对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加快其城镇化步伐。
关键词: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问题对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综合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从1978 年的17.9%上升至2012年的52.57%,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战略成效显著。
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率目前普遍在50%以上,但是占国土面积57%的西部地区城镇化率仅为44.93%。
”[1]东西部之间城镇化的不均衡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推动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镇化的内涵及意义1、城镇化的概念,辜胜阻认为“城镇化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的过程。
”[2] 饶会林认为“城镇化过程就是现代社会生产不断发展,人口不断集中,城镇经济与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城市的社会动力作用越来越加强了自然历史过程。
”[3]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2、西部地区城镇化意义。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在此背景下推动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从局部看不仅有利于加快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失业问题;而且有利于发展壮大西部乡镇企业,加速实现西部产业结构升级。
从整体看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提高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及问题分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有了很大进步,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1、城镇化水平偏低。
近年来,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2009年西部地区城镇化率仅为39.4%,2011年迅速提高到43.0%,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但其水平仍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分别低8.3,4.0,18.0个百分点。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探析
业基础相对薄弱, 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 长期的实践观察 展利用各种途径 , 将大量的农村土地 、 农用土地转换 了用
途, 支撑起城 镇及 其产 业 的发 展。比如 英国 的“ 圈地 运 动 ” 利用残酷的 “ 吃人 ” , 羊 手段 , 从农 民手 里巧取 豪夺 , 为支撑城镇纺 织产 业 的发展提 供 了众 多的 羊毛 生产基 地, 其过程既是城镇化 的过程 , 也是农用土地 向工 业土地
堡 酗星 考21 年 9 总 3 期) 考 00 第5 期( 第2 1 3
西部 欠发 达 地 区城 镇 化对 工 业 化 的 推动 作 用 探析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潘启 云
—
I 业化推动城镇化 不断深入 , _ ▲ 同时 , 城镇化 带来生产要 L 素集聚和市场 自由流动 , 反过来 又促进 了工 业化 的
转化的过程 , 为英 国资本主 义工业发 展完成 了土地 以及 资本 的原始积累。
、
促 进 生产 要素 集 聚 , 供 工 业 发展 条 件 提
( 资本要素集聚。 一)
城镇居民一般富裕 程度 较高 , 一些企 业 也有资金富
余, 因而储蓄率较 高 , 形成资本 集聚 的“ 池塘 ” 金融机构 ,
此过程 中城镇为产业发展包括 工业发展提供 了必要的土 地资源 。 城镇本身不一定是 土地 的拥 有者 , 但是城镇 化 的发
.—
纵深 发展 , 二者互相促 进。西部 欠发达地 区一般 来说 工 和理论研究表明 , 在西部欠发达地 区劳动 力供 应充沛 、 自 然资源 丰富以及沿海 发达地 区产 业转移 的背景下 , 通过 加快城镇化进程能够有效地推动工业化发展。
消耗消费能力越强 , 镇规 模与工 业产 品消 耗消 费能力 城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城镇化规模十分庞大,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
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增加投资,而且能够促进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
自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然而从总体上看,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依旧很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城镇化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前进步伐,亟待研究解决。
一、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对城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近年来,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县城及城郊、轻乡镇及偏远”的问题,致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乡镇发育程度不高,镇区规模普遍不大,基础设施建设陈旧落后,配套功能还不完善,城镇面貌原地踏步或有较大程度的倒退,经济实力缺少第二、三产业的支撑,城镇吸纳积聚功能较弱,中心镇难以发挥其规模效益和辐射服务等功能。
(二)城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在欠发达地区,对城镇化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
即便是有规划,也缺乏科学性,规划设计没有自己的地区特色。
县级政府如此,乡镇政府更是严重,大部分乡镇没有编制乡镇总体规划,致使各乡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得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周边乡村之间,难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城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张美华(中国人民银行宁城支行天义镇024200)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合理的范围内,大胆拓展业务,积极增加现有资金的盈利能力。
(四)未来发展方向的几种可能。
一是变成大型银行的贷款零售商或者大型金融机构在县域、乡镇的金融服务承包商。
小额贷款公司是专业的小额信贷提供者,具备面向基层、客户众多、方便快捷的优势,与大银行资金雄厚的优势相结合,作为贷款零售商从大型银行批发资金转贷,是可能的发展方向。
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打包买入银行信贷资产,进行资产转让交易、不良资产交易和处置,还可以做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服务的外包商,帮助银行对小企业进行贷前审查、贷后管理以及综合金融服务。
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注意的几个问
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注意的几个问汇报人:2024-01-10•引言•产业转移概述•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挑战目录•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注意的问题•案例分析•对策建议01引言背景介绍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差距较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趋势,而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然而,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人才和技术缺乏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目的和意义02产业转移概述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类型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生产活动从某一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的过程,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
产业转移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产业转移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转移方向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按照涉及产业可分为农业转移、工业转移和第三产业转移等。
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产业转移经历了多次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不断发生。
产业转移的趋势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趋势,如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新兴市场的崛起等。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资源禀赋、市场状况、政策环境、技术进步等。
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政府推动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关系引导企业进行生产布局调整,政府推动机制则通过政策引导和投资促进等手段推动产业转移。
推进产业人口双转移与中西部就地城镇化的战略思考
推进产业人口双转移与中西部就地城镇化的战略思考产业人口双转移是指将产业和人口同时从发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而中西部就地城镇化则是指通过开发现有的城市和乡村资源,促进当地城镇的发展,实现城镇化的目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发达,而中西部相对欠发达。
因此,实施产业人口双转移与中西部就地城镇化,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优化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实现全国的经济均衡发展。
一、产业布局的调整是关键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人才的流动,进而实现中西部地区的转型升级。
因此,需要在产业布局上进行科学调整。
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应着重发展新型产业,以提高经济增长点的质量。
同时,也要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来到中西部地区。
要在中西部地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和专业人才。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产业和人才的双向流动,有效推进中西部的产业发展。
二、城镇化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尽管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带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少问题,例如能源和环境问题等。
因此,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实现不断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
在城镇化中,不应仅仅关注城市的发展,而是应平衡发展城市和乡村经济。
应探索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推动城市和乡村的协同发展。
三、公共服务的完善是关键要推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人口双转移和城镇化,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是中西部地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关注大众利益,注重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在公共设施方面,应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环保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吸引力。
同时,也要加强政策支持,在税收、融资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项目的发展。
综上所述,推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人口双转移和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引擎,但是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增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开始得到发展。
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的内陆地区,这里的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以及可行的对策。
一、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发展机遇,但是城市化也会带来许多问题。
首先是城市的环境问题。
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筑,这些都是严重污染源。
其次是城市的人口问题。
城市化可能会导致人口的聚集,造成人口和资源的过度集中。
最后是城市的治安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扩张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治安问题也愈发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中西部地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是环保。
政府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环境保护法律的严格执行力度。
其次是人口问题。
政府应该实行人口分流政策,调整人口资源,减缓人口过度集中的压力。
最后是治安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治安防控力度,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保障市民的安全。
二、资源的问题中国是一个资源大省,但是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一些资源比较缺乏,因此资源利用效率也低。
例如,中西部地区有大量煤炭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需求市场相对较少。
中西部地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是资源整合。
政府应该把中西部地区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改进资源的使用效率。
其次是资源创新。
政府应该加强关于资源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推广先进的资源技术,为资源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最后是市场竞争。
政府应该加强中西部地区与大城市的市场竞争,促进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流通。
三、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密不可分。
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使得政府处理地方经济问题的机会和能力不足,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中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这个地区的国际接触具有相对不利的向度,其国际交往的频度较低。
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进程
域 人口38 .9 4 40 万人 , 城市人口35 5 万人 , 8 .7 分别占全省总人
口的9 .4 0 0%和 9 9%。 全 国平 均 水 平 相 比 , 州县 域 G P .6 与 贵 D
而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仅 为 l2 .5 , 者 之 比 为4 2 l 7 15 元 两 .:。 二 是 产 业 结构 不 合 理 , 构 层 次 偏 低 。 业结 构 直 接 反 结 产
县域经济是一种 以县城 为中心 、 以乡镇为纽带 、 以农村
为 腹 地 、 发 展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和 乡 镇 企 业 为 重 点 , 乡 一 以 城
维普资讯
西部 欠 发达 地 区县 域 经 济 的 发展 与 农 村 城 镇 化 进 程
学 术研 究
西部 欠发达地 区县域经济 的发展与 农村城镇化进程
文/ 史开 国
摘要 : 西部 欠 发达地 区县域 经济 发展 的重要 性 、 状 及 原 因都 表 明 : “ 现 在 十一 五 ” 间 , 力 发展 、 大县 域 经 济是 统 筹城 期 大 壮
体 、 农并进 , 工 由各种 经济成 分和不 同产业构 成功能 完备 的、 具有开放性和地域 特色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 在国民经 济大 系统 中属于 中观层次 , 是市场经济发 展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 , 充分激活这一区域经济主体 , 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 点和市场竞 争力 , 可以推动 以中心城市 为龙头带动的区域 经济 , 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腾飞是至关重要的。 加 快西部 欠发达 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 一是建设西部地 区新 农 村的重要手段。 是解决西部“ 二 三农” 问题 、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必然要求。 是实行统筹规划 、 三 实现西部地区全面进 步
城市化与地区不平衡发展
城市化与地区不平衡发展随着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然而,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区不平衡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城市化与地区不平衡发展的内在联系、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城市化与地区不平衡发展的内在联系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载体,聚集着各种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着大量人口涌向城市。
然而,城市化进程中往往伴随着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
一方面,一线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人口规模不断膨胀,资源密集型产业集聚,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享受着城市带来的便利和发展红利。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经济仍然相对滞后,人口规模和就业机会有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这种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区不平衡发展,既制约了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和地区间的差距。
二、地区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分析1. 政策制定不合理地区不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制定不合理。
过于偏重发展一线大城市,给予其更多的政策倾斜,导致资源集中和差距拉大。
与此同时,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2. 经济结构差异地区不平衡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结构差异。
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一线大城市拥有更先进的产业布局和科技创新力量,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则相对落后,往往依靠传统农业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经济增长缓慢。
3. 资源分配不均地区不平衡发展的第三个原因是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作为资源聚集地,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地区间的差距扩大。
大量人口涌向一线大城市,使得其资源供给面临极大压力,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发展困境。
三、解决地区不平衡发展的措施1. 调整政策倾斜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政策,减少对一线大城市的倾斜,加大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就地分布等方式,促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从而实现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理顺关系 市区两级各自职责
理顺关系市区两级各自职责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初衷是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乡镇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其中市辖区是随着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由于人口太多,市级难以直接承担城市全部社会事务管理,才在城市内部划分区域设置区级,目的在于“分而治之”。
然而,作为发展不足、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水平不高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市辖区来说,以城市带动农村和以地级市带动所辖区县市发展的力量均明显不够,反而使市辖区处于两个不同级别地方政府共同管理的尴尬境地,导致区级工作存在着诸多难题。
一、市区关系不顺的表现1.职责不明,管理混乱。
由于市区同在一个城市,在城区内难以避免地形成了两级政府、两级部门的多重交叉管理的现象,特别是在教育、卫生、治安、文化市场以及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什么由市管、什么由区管不是十分明确,让基层感到无所适从,往往大家都在管、大家都没管好。
2.权责不等,有责无权。
市级部门逐步对一些行政审批权上划,并直接进行登记注册、管理收费,但作为管理部门因更多地精力放在全市宏观管理上,对一些具体事务收管理权却又难以很好地履行管理职责,一定程度上存在“只收费不管理”的现象,而作为区级都要对市级部门管理带来的问题承担责任,处于想管无权、不管有责的两难处境。
同时,区级对市驻区单位缺乏实质上的管理权,甚至有时还以条条对抗块块,这种有责无权的管理现状让区上安排的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3.利益不均,时有冲突。
任何国家任何一级行政部门都存在自利性,都对各种资源存在必然的占有欲,从而在处理公共事务时产生谋利行为。
市辖区在很多事务方面,与市级相关部门都是同吃一碗饭、同分一杯羹,一些市级部门为了本级利益,不愿下放权力,甚至将本应属于区上的权力上划,形成比较强烈的利益冲突,市级部门往往好管则管、难管就丢,对自己有利的就全力以赴地去争、对自己不利的就千方百计地去推,导致市区关系难以协调。
4.信息不畅,工作被动。
由于区级的一些管理权限上划和一些职能不明确,在工作中,市级部门及其管理对象往往绕过区级或区级相关部门办事,工作情况不及时通报告知,造成相关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导致区级工作被动。
佳木斯市“市委书记”引才活动暨“才聚三江”人才引进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佳木斯市“市委书记”引才活动暨“才聚三江”人才引进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1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A.增效B.降碳C.节能D.减排【答案】:B2.2021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向社会发布。
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55种和40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A.324种和25类B.131种和15类C.54种和4类D.401种和36类【答案】:C3.2022年1月24日,世界最大跨径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正式通车,对加强周边区域联系、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推动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缓解内环快速路拥堵状况等具有重要意。
A.安徽马鞍山长江大桥B.江西九江长江大桥C.湖北二龙山长江大桥D.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答案】:D4.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发刊词》一文,该文中被毛泽东豪迈地称之为“伟大的工程”1/17的是:A.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走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C.在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发动一场广泛动员人民参与的全民战争【答案】:A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正确的有几项:①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③在物质文明方面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目标④遵循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经验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A.2项B.4项C.5项D.3项【答案】:D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C.产品的交换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答案】:D7.生产力反映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应认清的几种关系
摘要:城镇化是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也不断加快,但这些地区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对城镇化的实质认识不清,对城镇化相关的关系处理不好,从而使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不匹配,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在“十二五”期间,西部欠发达地区要科学推进城镇化,一定要认清几种关系。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关系
城镇化是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中国的城镇化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内需不足等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也不断加快,但这些地区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对城镇化的实质认识不清,对城镇化相关的关系处理不好,从而使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不匹配,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在“十二五”期间,西部欠发达地区要科学推进城镇化,一定要认清几种关系。
一、城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实现由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的身份上的“化”,又要实现从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的产业上的“化”,也要实现从分散的、单一的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集中、多样化的城市生活方式上的“化”,还要实现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转变成具有较高文化和文明素养的市民的观念上的“化”。
城镇化的关键是要解决好就业、环境、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等问题,其内涵要比城市建设宽泛的多。
城镇化的推进有一个实现的载体,即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城镇化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城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城镇化又绝不是简单的城市建设。
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些领导没有把握城镇化的实质和内涵,简单的把城镇化等同于城市建设,认为城镇化就是多盖房子多修路,加快城镇化进程,就是进行城市建设,是城市自身的美化、绿化和亮化,结果导致城镇化过程中,不能从本地区欠发达的区情出发,不能联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来发展城市。
一味效仿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的城市建设攀比风、使“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不断滋生,大量的地方政府负债问题突出,给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学家钱纳里对全世界各国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了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正比例关系,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但二者相互影响的前后顺序不同。
前期,主要是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后期,高度的城镇化水平推动着经济发展。
但是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很多领导颠倒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前后因果关系,认为只要城镇化率上去了,经济就被带动了,过分地夸大了城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从而导致对城镇化率的片面追求。
由于对城镇化率的片面追求,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镇化率的数据普遍虚高。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在城镇连续居住超过6个月以上,便统计为城镇人口,这使得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名义上成为城镇人口,但实际上却没有享受到城镇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服务,据调查,西部欠发达地区有10%到12%的城镇人口是实际上处于城乡二元分化体系中弱势一极的农民工及其家属,他们是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被城镇人口”。
这些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没有基本保障,在乡村土地又不能变现,无论身处城乡都是弱势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障碍。
三、政府和房地产商的关系
市场是城镇化推进的主体,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起着引导和宣传的作用,但在西部欠发达的一些地区政府做了市场应该做的工作,推进城镇化不以市场选择为导向,而是把城镇化当做政府的工作来做。
本来政府推动城镇化也无可厚非,但在这些地区存在着一种现实,即政府和房地产商之间由于潜在的利益分配形成某种默契,从而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规划不太严肃,经常变,导致城镇化成本增加,城镇建设也“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
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一定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制定可行的城市发展规划,不能受房地产商业利益的诱惑。
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的关键是实现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是为人口城镇化服务的。
但近几年,西部欠发达地方的城镇化取向出现“变味”苗头。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现实制约,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地方都把推进城乡土地统筹作为城镇化的突破口,通过大规模开展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解决小城镇建设“缺钱”、城市发展“缺地”的矛盾。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城镇化成了大拆大建和圈占土地运动,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利益的情况,农民作为产权主体、交易主体和分配主体的地位缺失。
有的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为了解决城市扩张和用地不足,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
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忽略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其他公共服务的保障。
大肆追求土地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
结果是所谓的轰轰烈烈的“城镇化”搞下来,大片的耕地被征用,盖起了高楼大厦、工厂、学校,但农村人口却没有“化”掉多少。
农民的生活非但没有提高,相反随着大批土地被征用,出现了大批失地农民。
这种以土地为突破口和取向的城镇化,无疑极易造成对农民利益的侵害。
一方面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
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
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国
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五、资源消耗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资源生态及环境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城市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同时也越来越影响和改变着自然环境。
西部欠发达地区一般自然资源较丰富,同时又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生态屏障和边疆安全屏障的重要作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也给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城镇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进化能力而引起,随着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速度加快,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些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城市规模,不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条件,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人口、经济、城区面积等指标,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部分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城市规划和管理脱节,市政工程缺乏统筹规划和建设,综合管理能力滞后,影响城市运行效率,一些城市“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问题逐渐凸显。
六、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镇化进程中,一般城市规划要符合本区域内空间规划布局的要求,但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有些靠资源型经济发展的地区发展速度快,资源缺乏的地区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但为了推进城镇化,某些地区在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方面大做规划文章,特别是小城镇规划贪大求全,不切实际地提出十年二十年内人口要达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面积达到几十平方公里。
这种贪大求全的盲目规划引发了一些地方大拆大建和“圈地运动”,整个地区的空间规划缺乏整体性、全局性和协调性,城市规划也不够科学。
七、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西部欠发达地区很大区域属于传统农业地区,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势在必行。
但现实是这些地区目前农业现代化的速度长期赶不上城镇化的速度,农产品供给出现很大的问题,从而制约城镇化的发展。
如果不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最终就会导致城镇化的不可持续,进而影响整个西部欠发达地区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
基于此,“十二五”规划对城镇化速度实际上做了调整,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虽然这与我国过去10年年均提高1.13个百分点相比有所降低,但与国际比较,仍是一个不低的速度。
此外,在处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时,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这既是我国农村改革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推进城镇化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必须把这个原则贯彻到城镇化进程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之中,特别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平等就业权益、同工同酬权益等。
否则,如果把城镇化变成对农民物质利益的剥夺、对农民民主权利的侵害,那城镇化注
定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