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十三章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章节整理

教育心理学章节整理

教育心理学章节整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3、教育心理学的五要素: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24年廖世承《教育心理学》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学习过程研究对象: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1、12~14、15)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序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二)青年初期(14、15~17、18)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2、劳伦兹:关键期。

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得多。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形式化运算(11--1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3、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差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它: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自我认识二、自我体验三、自我监控7、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一、生理自我二、社会自我三、心理自我8、认识方式及种类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教育心理学新编:第11章课后答案

教育心理学新编:第11章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1、解邸概念测蚩: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

测验:是通过i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忖、施测和评分零)对学生某…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虽"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效度:测验效度指测虽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強与所要测呈的I」标特征和符合程度。

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利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骰的前后一致性程度论文式测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点,择其较巫要者出儿个试题,让学生用论文的方式,自由地以书血形式解答问题。

标准测验:是一种大规模的、具冇统--标准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的、并对课差作了严格控制的测验。

秤商:农示儿鼠智力年龄9实你年龄Z间的关系,即智龄勺实际年龄之比。

怯场:心理学上把它看作i种情绪过丁•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无法支配自己的状态;这也是i种兴奋过度,没有充分发挥力呈使成绩不理想的状态。

2、简述学习测虽和评定的主要功能"答:1)诊断功能。

2)反馈与鞭策功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借息、激发学主的学习动机°3)管理功能:编制分班和升留级的依据:职业指导的作用;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4)教育心理功能.3、教师应具备哪些测呆与评定的知识与能力答:1)理解与淸楚地表述教学和菅理日标,懂得怎样通过教学和竹理活动达到口标,全而了解测量与评定对教学及管理的意义:2)理解有效测站和评疋的条件,明确口己在編制、选择和使用测绘工具时所扮演的角色:3)能白行編制日常教学使用的测验,能适当地主持测验并有效地使用测验的结果,以为改进教学和管理之用,能选择适当的标准化测验:4)能编制、选择和使用非测验式的测验工具:5)能综合解栉测验的分数和非测验式测量结果,作出评定,明确备种测验的用途及限制;6)能根据评定的结果,改进口己的教学和育理工作。

4.简述评定的分类。

答:1〉配宜性评定、2)形成性评定、3)总结性评定(布鲁姆)。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知识点梳理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健康的根本概念、心理评估以及心理辅导。

知识点梳理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研究者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焦虑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响是考试焦虑。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对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2)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恐怖症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

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为多见。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6)性偏差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

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矫正。

(8)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开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心理评估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史上最全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10-11章)

史上最全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10-11章)

四、课堂教学的管理技巧
(一)课堂问题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一般认为是干扰教师教学,影响学生有效 进行学习,甚至使教学活动不得不中断的那些消极行 为。 • 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 1、学生因对教学产生厌烦情绪,寻求其他的刺激而违 反课堂纪律。 2、学生因学习过于紧张,困难较多,害怕失败等而产 生挫折与焦虑情绪,为寻求发泄的途径而违反课堂纪 律。 3、个别学生因成绩差,希望老师与同学注意自己、承 认自己,为在群体中获得地位而不择手段违反纪律。
(七)、提供反馈
A:在学生作出反应后,要及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结果——反馈。 B:促进“强化”的内部学习过程。 ①当学生成功学习得到肯定,就能建立信心。 ②当相同或类似的情景出现,以前得到肯定的学习反应就能重 新出现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行为在前,刺激在后)
(八)、评定行为
A:“评定行为”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即检 索与强化的内部过程。 B:测试是评定行为的主要方式,既能检查学习结果,还能起到 强化作用。 C:有评定行为有关的测验有: ①插入测试:教学过程中插入类似联系的小测验。最准确了解学 生学习状况。 ②自我检索:自我检查性质的测验。 ③后测:指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成为单 元测试。相比前面两种测试更全面和系统,往往成为下一阶段 学习依据。
第十章 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的心 理学原则
第一节 课堂管理的心理学原则及策略
一、课堂管理的错误见解 (一)误以为学生愈安静则其学习效率愈高 (二)误以为教师的权威建立在学生对其命 令的绝对服从 (三)误以为学生的行为代表其品德
二、教师管理的弊病
(一)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高 (二)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低 (三)让学生娱乐或忙碌以取代学习 (四)对惩罚的功效评价过高 (五)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11章 教师心理

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11章  教师心理

第十一章教师心理第一讲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一、教学目标1.识记:教师的能力特征、知识结构和人格特征2.理解: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的内在联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的能力特征和人格特征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五、教学流程:导入回顾前几章的教学内容,讲的是学生群体和学生学习心理及课堂教学心理,而教学过程的组成是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环境等,由此引入到对教师心理的探讨学习上来。

讲解一、教师的能力特征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教师的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智力)和教育能力两部分。

教师的智力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基础。

教师的教育能力具体包括:1、影响与塑造教育对象的能力(1)观察与了解学生的能力。

(2)因材施教的能力。

(3)组织交往能力。

2、操纵教育过程的能力教育过程是教师运用教育内容和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教师操纵教育过程的能力主要表现在:(1)教育内容的设计与加工能力。

(2)言语表达能力。

(3)教育手段与方法的选用能力。

(4)教育情境的调适与应变能力。

3、自我调节与教育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对自身进行分析、调控与改造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1)获取教育反馈信息的能力。

(2)自我评定和改造的能力。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一)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应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的知识、数学的知识、物理的知识等。

(二)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具体表现为:(1)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

(2)关于教与学的知识。

(3)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三)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四)文化知识文科的教师应该要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理科的教师也应该具有较深厚的社会科学的修养。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教师群体形成了以下一些比较突出的人格特点:1、求知多思。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

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

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

也称案例研究。

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学记》2、19世纪末,实验3、美,桑代克4、1903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6、学习,教学7、教学,教学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0、《灵魂论》,11、植物,动物,理性12、德、智、体13、比纳、西蒙14、潘菽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三、选择1、(1)学习心理学2、(3)知识分类学习论3、(4)4、(4)解决问题6、(4)7、(3)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略)4.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10-11章)

教育心理学(10-11章)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狼孩现象)
四、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横断研究法: (二)纵向研究法: (三)群体序列研究法:
第二节:儿童期的身心发展
一、胎儿和新生儿的发展
(一)胎儿的身体发展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标志心理现象的发生。 条件反射的特点:1、形成速度慢 2、形成以后不很稳定。 3、不易分化。
(三)道德判断的发展
1、皮亚杰的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7、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0—12岁 2、柯尔伯格的理论 前习俗水平 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 阶段2: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倾向 习俗水平 阶段3:好孩子道德 阶段4: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 后习俗水平 阶段5: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道德 阶段6:个人内在良心的道德
第三节: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一、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发展
(一)身体外形和体内机能的发展
1、身高和体重 2、第二性征
(二)性的发育与成熟
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
(一)青少年时期智力的发展 (二)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情绪表现的矛盾性 3、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第四节: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1)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压力
一、压力及其来源
(一)压力的概念: (二)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 2、心理性压力源 3、社会性压力源 4、文化性压力源

《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

《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评价和反思过程,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检验、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ppt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ppt
2020/12/5
• 三、对班级或同伴群体的遵从
• (一)不同性质的学生群体 • 学生群体有两种:一种是按教育管理的
要求而组织起来的、有明确规章制度、 权利义务的正式群体,最典型的是班集 体;另一种是自发产生的、无明确规章 的、成员的角色地位和权利义务均不确 定的非正式群体,即同伴群体。
2020/12/5
2020/12/5
• (三)结群与遵从的原因
• 1、安全、归属和被同伴认可的需要 。安 全感和归属感使学生自然地在周围寻求可 以依赖的群体——业已形成的班集体或者 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小群体。
• 2、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和对他人的信任。 个体对群体越信任,越觉得群体是可靠的 信息来源,他的遵从行为就越明显。由于 对种种观点、见解和信念缺乏亲身经历与 体验,因而在群体中不可能清晰地评价和 把握自己与别人的判断与选择,从而总是
• 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表现为课堂失控,学 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意插嘴,故意 捣乱。
2020/12/5
课堂气氛虽不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却 对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完成起着动力、催化 、维持与定向的作用。众多研究证实,课 堂气氛的功能是不可低估的。鲍法德的研 究表明,课堂中社会相互作用的数量将影 响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 甚或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十一章 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 本章目标:
• 1.评价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 • 2.举例说明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并分析原因;
• 3.分析自身已有的教师素质和不足之处, 指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素质;
• 4.举例说明家庭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 • 5.举例说明网络环境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
用和消极作用。
• 在学校里,影响学生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 是: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

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具基础和应用性质的教育学科。

它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有关的方方面面的心理规律。

本课程内容共十一章。

第一章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对教师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和新趋势,以增强教师认识教育心理学与自身工作的密切关系以及在自身成长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从年龄差异与个体差异两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以帮助教师理解教育在学生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四章结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派学习理论和动机理论的发展,探讨了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及其对实际工作的启示,尤其不惜重墨阐释了认知建构主义这一流行于当今国外教育界的学习理论新思潮,以期引导教师观照和反思隐含于自身教学行为之后的学习观念,重塑自身教学改革行为的信念基础和出发点。

第五、六、七章分别从认知建构学习观这一新的视角,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重新梳理了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学习过程,以指导教师站在新的理论高度改进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

第八、九章分别讨论了问题解决、创造性和学会学习等教育界目前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着重介绍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思维、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及训练方法,以便教师灵活加以运用。

第十、十一章专门谈论了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系统地介绍了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策略选用、课堂交流、课堂规范与秩序的建立与维护等方面的具体方法,以求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前述各章中的学习原理和培养策略。

课程教材《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陈琦主编,刘儒德,张建伟副主编。

学前准备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要具备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教育学的知识作为其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学习本课程要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如果学习者是教育工作者的话)和自身的学习实际,这样才能理解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综合复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教师心理1.教师成长的历程: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

包括: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3.教师反思的方法:布鲁巴奇在1994年提出以下四种: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4.学生喜欢的教师具有的特征: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

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灵活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

总之,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教师,教师本人不仅需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而且需要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

5.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⑴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教师在这些方面能力较强,则学生的成绩好。

⑵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心理学第十一章》课件

《心理学第十一章》课件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 泛的应用,如课程设计、教学策 略、评估方法等方面,旨在提高 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 断更新,教育心理学也在不断发 展,如在线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等方面的研究。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概述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心理学在工业和组织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 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和心理机制。
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 的增多,临床心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如心理创伤、网络成瘾等方面的研究 。
04
心理学研究方法
Chapter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和操作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为严格和科学的方法之一。在实验法中,研究者会人为地控制某些条件,操作自变量, 并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所得结果较为 准确可靠。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标
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心理学第十一章应 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如理解基本概念 、掌握重要理论和应用等。
强调该章节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 意义和价值。
内容预览
简要介绍心理学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个部分和知识 点。
提供对该章节结构的概览,帮助学生了解整体框架和逻辑关 系。
02
心理学理论
Chapter
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概述
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成 因、评估和治疗。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 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等,以深 入了解心理障碍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教育心理学章节整理

教育心理学章节整理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3、教育心理学的五要素: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24年廖世承《教育心理学》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学习过程研究对象: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1、12~14、15)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序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二)青年初期(14、15~17、18)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2、劳伦兹:关键期。

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得多。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形式化运算(11--1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3、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差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它: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自我认识二、自我体验三、自我监控7、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一、生理自我二、社会自我三、心理自我8、认识方式及种类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第十一章文档讲课文档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第十一章文档讲课文档
• 2.教学时间,是在完成常规管理以及管理任务之后所 剩的用于教学的时间。
• 3.投入时间,也称为专注于学习的时间,属于教学时间。 它是学生实际上积极投入的学习的时间。
• 4.学业学习时间,属于投入时间,指学生以高度的成功 率完成学业功课所花的时间。
第二页,共41页。
• 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各种有 效策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 投入学习的时间。
• 2.培养良好的课堂风气,促进学生遵从课堂规范。 • 3.明确集体目标,促进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增强凝聚力
• 4.正确处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促进班集体结构 的完善。
第六页,共41页。
• (二)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 • 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
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始终集中精力于学习活动, 有利地保障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维持功能主要 表现为: • 1.课堂管理有助于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帮助学 生适应环境的变化。 • 2.在课堂中有时会发生各种干扰,易引起师生间或 学生间的冲突。课堂管理有助于缓和和解决这些冲 突,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 3.为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课堂管理需要制定课堂 行为准则,有助于协调课堂教学程序,维持课堂纪 律。
• 第三,有针对性地引导解决 • 第四,行为矫正 • 第五,心理辅导 • 第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
第十六页,共41页。
• (二)班级纪律问题解决策略 • 1.班级课堂纪律不良的主要原因 • 第一,与课程有关 • 第二,教师与班级群体关系不好 • 第三,班级缺乏良好的规范和健康的舆论 • 2.解决班级群体纪律不良问题的主要途径
第九页,共41页。
• (二)班集体的规模 • 班集体的规模是影响课堂管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心理学十一章教案及反思

教育心理学十一章教案及反思

教育心理学十一章教案及反思教育心理学十一章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教学目标:1. 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3. 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和目标设定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分类。

2.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3.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a. 目标设定和自我监控。

b.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c. 创造有趣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d.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动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分类,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讨论。

3. 策略讲解:详细介绍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其实际应用。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学生学习动机低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

6. 总结归纳:对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可以在实际学习中应用这些策略。

7. 反思: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动机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学习动机问题的分析和提出的解决策略是否合理。

3. 反思能力:评估学生对自身学习动机问题的认识和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可行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对学习动机的思考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的重要性。

通过详细介绍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并结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通过个人反思,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自身学习动机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 能力。

注意:效度大于信度
三.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一)档案袋评价 (二)观察评价 (三)情感评价
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少的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1.评分 2.等级评价: A、B、C、D等级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教学评价包括三方面:认知、情感和技能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由专家或学者们制定)


优点: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 缺点:内容过于狭窄,形式过于单一,脱离实际。
二.教师自编测验

定义:由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的各个阶段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教 材内容和评价目的自行设计与编制的测验。 原则:教师自编测验应该遵循的原则(了解即可) 题型:教师自编测验的类型:主观题:论文题、问题解决题。 客观题,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匹配题。 效度 信度 区分度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
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 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 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 能。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常模参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 准,说明某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 标准参照评价:以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准,看学生是 否达到标准以及达到标准的程度如何的评价方式。 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


配置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摸清学 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 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对经常表现学 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 正式评价: 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如测验、问卷等。 非正式评价: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 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观察、谈话等。
第二节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1.儿童多动综合症
2.学习困难综合症
包括神经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以精神方面的为主。 例如在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下降或发展缓慢。

3.过度焦虑
小学生中,女生的焦虑较为常见,表现为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的敏感 等担心或害怕甚至哭闹现象。


4.厌学 5.儿童强迫行为
在小学高年级男生当中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 (1)强迫性洗手(2)强迫性计数(3)强迫性自我检查 (4)有的儿童表现为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6.学校恐怖症
二.

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1.焦虑症 2.抑郁症 3.强迫症 4.恐怖症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6.性偏差 7.进食障碍 8.睡眠障碍
二.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工作满意度 2.人格特征 3.角色冲突(角色与人格的冲突) 4.学校管理 5.社会的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教育改革等多 方面)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应付压力 3.获得社会支持
4.求助心理专家的帮助



5.参加休闲娱乐活动
三.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的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1.面向全体学生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3.尊重与理解学生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活动 5.个别心理辅导 6.小组辅导
二. 群体规范
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标准。包括正式群 体规范和非正式群体规范两类。 群体规范的功能: 维系群体;评价标准;行为导向;惰性 从众: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 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三.
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为了达到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系的特定目标、根据编制、章程 或其他要求正式成立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以个人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友谊为基础而结成 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了解) 1.自发性 2.满足成员心理需要 3.凝聚力强 4.信息传递快,反应灵敏 5.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6.自然形成的首领人物受到成员的拥护,有威望,影响力大。

3.其他报告方式: 评语、观察报告、会谈等

注意:学校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那么我们要注意引导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对个体产生积极地影响。
如何对待和处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是班级内的学生之间形成共 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
2.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积极型——支持和拥护 中性型——要持慎重态度并给与积极引导 破坏型——要依据校规和法律给与必要的制裁
心理辅导原则:

心理辅导的途径:
四 . 团体心理辅导

定义: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 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活动形式与人 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 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五. 个体心理辅导
(一)促进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发 4.示范法 5.处罚法 6.自我控制法 7.全身松弛法 8.系统脱敏法 9.肯定性训练
第十三章

教学目标与评价
一、含义 二、教学评价作用
诊断;激励;调节;教学

三、教学评价分类
按时间分: 按评价结果的标准分 按教学评价功能分: 按严谨程度分:
1.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 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 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4. 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四、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1. 标准化测验 2. 教师自编测验 3.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4. 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第一节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含义: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综合和
解释,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教学评价的作用:
1.诊断作用 2.激励作用 3.调节作用 4.教学作用(评价本身是就是一种教学活动)

艾里斯——情绪里疗法 ABC理论: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信念和观点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第三节
教师心理健康
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 1.教师的适应不良 2.职业心理问题 3.教师职业倦怠 4.教师人际交往问题 5.人格缺陷 6.常见的身心疾病 7.常见的神经症(强迫症、焦虑症或者神经衰弱等)

三.教学评价的分类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时间) 2.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按评价结果的标准)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教学评价功能) 4.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按严谨程度)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时间)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 总结性评价:在每单元或者一门课后,甚至教学活动后进行 的评价方式 2.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按评价结果的标准)

教师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教师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也就是很多次测验分数稳定的、 一致的程度。
如果试卷的信度设计的不够好,就会出现极端偏态的情况,将难以反映 考生的实际水平。


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 的东西的程度。
你要是为你所测的内容符合程度服务,尽可能把测验的内容与所要测的 目的符合起来。如果你测生物,不用生物符号,却用数学符号,或者是 物理符号,抑或是化学符号。 那就完全不符合你要达到的目的——为 了测验生物。
第十二章
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十二章
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
知识点梳理




1.心理健康的含义 2.心理健康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三方面。 3.心理健康的标准 4.小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5.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6.心理辅导目标、原则以及途径 7.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 8.个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9.艾里斯理性情绪辅导法(ABC理论) 10.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11.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2.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
第十一章 学校群体心理
第十一章
学校群体心理
知识点梳理
一.群体 :
二.群体规范 : 三.理解从众的概念
1. 特征
1.定义
2.群体心理功能
2.群体规范功能
四.如何正确对待/处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五.在印象形成中都有哪几种效应?
六.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原因?
七:人际沟通的定义和功能 八:沟通障碍有几种?
九.沟通的技巧都有哪些?
第一节
一. 群体
群体与群体规范
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 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
特征:





1. 具有自己的目标和规范 2. 组织与沟通(首领与成员,各有不同角色,构成一定的关系和沟通 网络) 3. 群体心理与凝聚力 学校当中群体心理功能主要表现为: 1.归属功能 2.认同功能 3.支持功能(个体的思想观点行为等收到了群体的鼓励和肯定) 4.塑造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