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朮耍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B.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C.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l-的浓度D. 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答案】B【解析】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会使细胞外液的pH 显著降低,A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正确;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C错误;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定不变,D错误。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 C02、血红蛋白、神经递质B. 血浆蛋白、生长激素、H+C. 汗液、尿素、胰蛋白酶D. 呼吸酶、葡萄糖、胆红素【答案】B【解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人体内环境中含有水、蛋白质(如血浆蛋白)、激素、维生素、人体代谢废物(如尿素)、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糖类(如葡萄糖)、离子等物质,所以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属于细胞内液成分,而不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汗液是汗腺分泌到体外的液体,胰蛋白酶是胰腺分泌到体外的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呼吸酶是细胞内液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3.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 Ⅱ内的蛋白质经过消化,通过①进入血液C. Ⅲ表示肾脏D. Ⅳ表示的器官是直肠【答案】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内环境以及有关的四个系统,根据图中各个过程与无机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判断四个数字代表的器官的名称。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高二(上)第二次周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0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葡萄糖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B.C.D.3.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液4.如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5.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C.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依赖细胞也能完成B.尿素与CO2从内环境排到外界环境中的途径一般是不同的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10.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C.牛奶被饮入胃中D.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1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细胞核中DNA含量相对稳定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血浆pH相对稳定13.对下列生物概念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中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图中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C.酸碱度的调节与器官、系统无关D.内环境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14.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相对应的三个结构依次是()A.大脑、小脑、脑干B.大脑、脑干、脊髓C.小脑、脑干、大脑D.大脑、小脑、脊髓15.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乙图的a、b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1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7.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效应器,②是感受器B.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度大于c处D.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18.静息和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19.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A.学习B.记忆C.语言D.感觉20.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21.如图所示,图1为神经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时,图1中Ⅰ侧电位为正,Ⅱ侧电位为负B.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C物质释放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K+和Na+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蛋白密切相关D.图2中D一般为糖蛋白,C与D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22.病例一: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病例二: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引起肌细胞兴奋的递质,某种药物可以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以上两种情况分别会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收缩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肌肉持续舒张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肌肉持续收缩D.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舒张23.如图所示,如果a接受适宜刺激,则()A.不会引起e收缩B.神经细胞b与d的兴奋是同步的C.在c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D.一般情况下,e中细胞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24.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①→②传导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先右后左偏转两次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25.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C.c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26.图甲为某反射弧结构,图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刺激e点时,a正常收缩B.兴奋在b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双向的C.图乙是图甲g处的放大示意图D.图乙中⑤释放的物质一定能使③的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27.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会使A液和C液酸性改变很多C.③中的氧浓度<C液氧浓度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8.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2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30.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31.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若Q处受损,仍可产生感觉B.该反射弧中包括三个神经元C.在神经中枢中表示有两个突触D.若P处受损,电刺激Q处肌肉不收缩32.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33.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34.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是()A.图中共有五个突触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D.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35.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36.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37.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38.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3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C.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的D.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40.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41.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系统.42.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2)正常情况下,图中(填字母)中的CO2浓度最高.(3)一般情况下,B液与A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A中含量较少.(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组织.(5)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内存在着物质.43.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③称为.图甲中共有个突触.(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 ] 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 中释放的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5)⑨释放的物质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从而使神经冲动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44.回答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膜外电位,膜内表面的电位是电位.(2)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透过细胞向外扩散比向内扩散更容易.(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4)如图所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45.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高二(上)第二次周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0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葡萄糖【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解答】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Na+、O2、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成分和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关系的考查,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人体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血浆和组织液间可相互渗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关系图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3.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体液的概念,组成和含量的考查.体液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解答】解:A、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A正确;B、细胞外液只占人体体液的,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B错误;C、血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C错误;D、淋巴液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体液的组成和含量,细胞外液的组成,对人体体液的组成和含量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往往从主观出发,认为血液的含量最多.4.如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④是血浆;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毛细血管的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在毛细血管管壁内流的是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外面是组织液,因此该细胞在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而在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概念和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②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B、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③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根据表中的Na+、K+和蛋白质的含量确定各①、②、③和④的名称,然后再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C.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A正确;B、内环境的稳态既包括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也包括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B错误;C、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维持机制和意义,对于内环境稳态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7.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解答】解: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能够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而变形或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强化学生对人体维持渗透压温度的方法及意义,提高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能力.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解答】解: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A错误;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和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B正确;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D、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一中高一(下)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B.实验→分析→假设→结论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D.分析→假说→实验→验证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3.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A.3种、9种B.3种、16种C.4种、8种D.4种、9种4.某一杂交组产生了四种后代,其理论比值3:1:3:1,则这种杂交组合为()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A.B.C.D.6.如图所示的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苯丙酮尿症(PKU)的家系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8的基因型为AaB.PKU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C.8与9结婚,生了两个正常孩子,第3个孩子是PKU的概率为D.该地区PKU发病率为,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病孩几率为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8.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转录④翻译⑤逆转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9.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10.如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D.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11.如图是某种生物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该种生物的基因型以及染色体组数可表示为()A.ABCd,1 B.Aaaa,8 C.AaBbCcDd,8 D.BBBbDDdd,412.某DNA分子含有腺嘌呤200个,该DNA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000个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多少次()A.3次B.4次C.5次D.6次13.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就能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A.21三体综合征B.苯丙酮尿症C.白化病D.红绿色盲14.假设一个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A.1 000 B.2 000 C.500 D.无法确定15.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16.从某生物中提取出DNA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A.26% B.24% C.14% D.11%17.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A.18%、82% B.36%、64% C.57%、43% D.92%、8%18.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如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已知染色体状况:A.B. C.D.19.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种群的个体通过繁殖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的进化C.种群通过生物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20.白化病为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夫妻,丈夫肤色正常但患红绿色盲,妻子肤色及色觉均正常,他们生有一个患有白化病兼红绿色盲的儿子,则该夫妻的基因型依次为()A.AaX b Y和AAX B X b B.AaX B Y和AaX B X bC.AAX b Y和AaX B X b D.AaX b Y和AaX B X b21.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A.DNA B.RNA C.多糖荚膜 D.蛋白质22.下列为四种核酸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可以代表转运RNA的是()A.B.C.D.23.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24.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所需的原料依次是()A.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B.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蛋白质C.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D.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25.要想让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起来,在基因操作中应选用()A.DNA连接酶B.同一种限制酶和DNA连接酶C.限制酶D.不同的限制酶和DNA连接酶2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①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提取目的基因.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③④②①2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B.产生了地理隔离C.形成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28.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获得性遗传B.“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C.物种是不变的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9.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层次内容有()①物种多样性②种群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④基因多样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0.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下列哪个过程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这一基础()A.DNA→DNA B.DNA→RNAC.mRNA→蛋白质D.tRNA携带氨基酸二、非选择题31.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请据图分析回答:(1)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却能明显______.(2)图中(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图中(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该物质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3)图中标号④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用这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中,符合人们要求的矮秆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32.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的①~⑥中,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是______;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图______;图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2)如果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图甲中细胞④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______.(3)图甲⑤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______.(4)某种抗癌药物能专一性地与DNA聚合酶发生不可逆结合.动物实验中,动物服用该种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将在图乙中的______段受阻.33.如图所示为某个红绿色盲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白化基因是a,色盲基因是b,请回答:(图中“□”表示男正常,“○”表示女正常)(1)A、a和B、b的遗传遵循的规律是______.(2)甲病是______病(填白化病或红绿色盲病),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3)7号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4)若7号和9号结婚并生育了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34.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1)不能用含有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使噬菌体标记上32P,为什么?______.(2)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3)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后,放射性物质较高的部位在离心管的______.(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方法不同,但它们的实验设计思却有共同之处,体现在______.2017-2018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一中高一(下)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B.实验→分析→假设→结论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D.分析→假说→实验→验证【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孟德尔提出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其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实验观察→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答】解: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运用假说﹣﹣演绎法,即科学实验发现问题→大胆猜测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反复实验揭示规律,前两个阶段属于假说阶段,后两个阶段属于演绎阶段.故选:A.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解: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短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3.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A.3种、9种B.3种、16种C.4种、8种D.4种、9种【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AA、Aa的表现型相同,BB、Bb的表现型相同.Aa×Aa→AA、Aa、aa,Bb×Bb→BB、Bb、bb.【解答】解:已知A、a与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若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则后代的表现型种类为两对表现型种类的乘积,即2×2=4种;基因型种类为两对基因种类的乘积,即3×3=9种.故选:D.4.某一杂交组产生了四种后代,其理论比值3:1:3:1,则这种杂交组合为()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解答】解:A、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1,与题干不符,A错误;B、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1,与题干不符,B错误;C、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1:1)=3:1:3:1,与题干相符,C正确;D、DDTt×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1,与题干不符,D错误.故选:C.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A.B.C.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据此答题.【解答】解: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1再进行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体,即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F2中YYRR、YYrr、yyRR、yyrr四种个体能稳定遗传,占总数的.故选:D.6.如图所示的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苯丙酮尿症(PKU)的家系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8的基因型为AaB.PKU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C.8与9结婚,生了两个正常孩子,第3个孩子是PKU的概率为D.该地区PKU发病率为,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病孩几率为【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通过1号与2号、3号与4号生出患病的5号、7号,可以知道此病的致病基因是隐性的,又由于5号、7有病而2号、4号无病可得此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此答题.【解答】解:A、由于7是aa,其父母必然都是Aa,所以8的基因型为Aa或AA,A错误;B、根据题意分析已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C、8与9结婚,生了两个正常孩子,说明他们的基因型都是Aa,则后代患病的概率为,C正确;D、该地区PKU发病率为,由此可以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基因平衡定律,AA的概率为×,Aa的概率为2××,因此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0的基因型为Aa,其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为×=,D正确.故选:A.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DNA复制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故选:B.8.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转录④翻译⑤逆转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①DNA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①正确;②RNA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②正确;③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正确;④翻译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正确;⑤逆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⑤正确.故选:A.9.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分析】摩尔根将该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从这一实验他们推断,白眼基因是隐性的,亲代白眼雄果蝇是隐性纯合子,红眼雌果蝇是显性纯合子.F1代的红眼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代,F2代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是3: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于是,摩尔根等推论,眼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红眼是W,白眼是w.【解答】解:A、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属于实验证据,D错误.故选:C.10.如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D.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由于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解答】解:A、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知,该细胞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是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本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上下对应的染色体相同,C错误;D、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即减二后期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D正确.故选:D.11.如图是某种生物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该种生物的基因型以及染色体组数可表示为()A.ABCd,1 B.Aaaa,8 C.AaBbCcDd,8 D.BBBbDDdd,4【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染色体形态和基因型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本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解答】解:从图形分析,该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4,基因型BBBbDDdd的染色体组数也为4.故选:D.12.某DNA分子含有腺嘌呤200个,该DNA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000个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多少次()A.3次B.4次C.5次D.6次【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1、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在进行DNA的复制时,两条链发生解旋,分别以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链,所以新合成的DNA的两条链中,一条是新合成的,一条是原来的母链.据此答题.2、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2n ﹣1)×m.3、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第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2n﹣1×m.【解答】解: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和亲代相同.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2n﹣1)×200=3000个,解得n=4,所以复制4次.故选:B.13.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就能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A.21三体综合征B.苯丙酮尿症C.白化病D.红绿色盲【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分析】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因此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先天性愚型患儿一般是由来自母亲的不正常卵子与正常精子结合导致.母方的卵原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第21条染色体在进入子细胞时没有分离,形成异常配子.致使受精后的胎儿体细胞中有47条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条.生殖细胞结合类型有两种可能性:22A+X和22A+Y;或23A+X和21A+Y.A代表常染色体.【解答】解:A、21三体综合征是比正常人多出一条21号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A正确;BCD、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红绿色盲是单基因遗传病,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CD 错误.故选:A.14.假设一个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A.1 000 B.2 000 C.500 D.无法确定【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DNA分子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在进行DNA的复制时,两条链发生解旋,分别以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链,所以新合成的DNA的两条链中,一条是新合成的,一条是原来的母链,因此称为半保留复制.【解答】解:假如一个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则新形成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含31P,所以新形成DNA分子的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增加了1000.故选:A.15.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解答】解: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部分所致,C正确;D、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16.从某生物中提取出DNA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A.26% B.24% C.14% D.11%【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解答】解:已知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即C+G=46%,则C=G=23%、A=T=50%﹣23%=27%.又已知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28%,即A1=2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26%.故选:A.17.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A.18%、82% B.36%、64% C.57%、43% D.92%、8%【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在种群中,已知种群中果蝇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解答】解:B的基因频率=18%+×78%=57%,b的基因频率=4%+×78%=43%.故选:C.18.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如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已知染色体状况:A.B. C.D.【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解答】解:与“已知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比较可知:A、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则A种缺失D、E片段,A错误;B、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则B中多了F片段,B错误;C、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则C中缺失D片段,易位F片段,C错误;D、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则D中发生基因突变,使得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但染色体结构未改变,D正确.故选:D.19.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种群的个体通过繁殖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的进化C.种群通过生物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前模拟训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前模拟训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上期高三阶段性考试前模拟训练生物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氧生物的细胞都是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C.真核细胞功能不同主要是因为各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B.电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可以看到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结构C.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真核细胞的核膜上附着多种酶,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3.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4.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B.观察脂肪颗粒和质壁分离的实验都需要用高倍镜C.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调大光圈和使用凹面反光镜5.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②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蔗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③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单糖。

麦芽糖是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④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⑤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⑥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⑦淀粉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并呈现蓝色。

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A. ③⑥B. ②③C. ⑥④D. ④①6.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7.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B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D .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9.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A.④①②③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10.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B .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C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D .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11.取一段长5 cm 的葱茎,将其纵切到4 cm 处,由于纵切的葱茎使薄壁的皮层细胞摆脱了厚壁的表皮细胞的束缚,皮层细胞扩张得更快,从而使葱茎向表皮外弯曲;切后的形状如下图甲所示,将它作为对照。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60分)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O2、CO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2.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3.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6.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a的含量会减少B.X只能参与激素调节C.Y只能合成b激素D.当a的含量增加时,b的含量就会减少7.哺乳动物的性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是()A.核酸 B.蛋白质C.糖类 D.类固醇8.在寒冷条件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产热量一定高于散热量B.下丘脑不仅是体温调节中枢,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效应器有皮肤血管、骨胳肌等9.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10.下列激素中,可直接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的是()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C.性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11.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免疫球蛋白与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繁殖的过程属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C.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等疾病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或效应B细胞结合12.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B.刺激C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从F到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刺激C处,A、D两处同时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13.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部分过程是相同的C.T细胞和浆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D.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14.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15.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1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A.2,4﹣D B.乙烯 C.吲哚乙酸 D.赤霉素17.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18.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1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增长型和稳定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20.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B.泉山自然保护区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群落C.﹣块稻田中所有兰化螟幼虫、蛹和成虫组成﹣个种群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都是由光照决定的2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不影响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最终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22.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2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物环境24.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 D.生产者,异养型生物2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2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遗物中的能量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8.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29.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30.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31.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A.第二营养 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32.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3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次级消费者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C.④是指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D.一般情况下,③+④之和为②的10%~20%34.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D.无机环境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35.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3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C.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38.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9.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5%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40.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41.如图甲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1)在甲图中,A和B所示的结构分别属于反射弧的______和______.(2)乙图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______,递质释放的方式是______,与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和______.(3)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Ⅰ组材料的______(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______(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的,原因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_,使兴奋依次传导,其中与传导方向相同的是______(膜内或膜外)的电流方向.4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6(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______的计数原则.某同学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①取1mL培养液(其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②先将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不记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2)如所使用的某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16个小方格,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80个,则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约有______个.(3)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43.如图是对某个湖泊生态系统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定量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说明:图中是对湖泊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GP为生产者固定能量,H为草食动物,C为肉食动物,R为呼吸单位:J/(cm2•a))(1)湖泊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______,此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2)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3)食草动物所固定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______,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4)大气中含碳0.03%﹣0.04%,自养植物及自养细菌通过______和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同化为有机物.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______(大于/等于/小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动植物死亡后,遗体残骸通过被______而释放CO2是碳循环中十分重要的步骤.(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______不断进行着从______到______又从______到______的循环过程.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形式传递.(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______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流动的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有的______功能.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60分)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O2、CO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解答】解:A、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A错误;B、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细胞外液中,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主要靠血浆在血管内运输到各器官,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C正确;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2.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突触的结构.【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是发生在其中的生理过程均符合题意,发生在细胞内的或外分泌液中的均不可.【解答】解: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A正确;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并非细胞外液,C错误;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A.3.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叫体液,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为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少于于组织液渗回组织液渗入的量,因为组织液渗入淋巴是单向的组织液渗入血浆是双向的.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d为单循环,故为淋巴;淋巴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故b为组织液,a为血浆;故可判断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a、b、d共同组成内环境,a、b、d、c共同组成体液.故选:C.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各种成分和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不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正确;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故选:C.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知道平衡为止进行分析回答.【解答】解:在动脉血、肺泡内、和肺部毛细血管中氧浓度都很大,只有静脉血中含氧少.根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可知,肺泡内的氧会不断扩散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肺泡内又不断地补充外界空气,使氧浓度一直高于肺部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浓度,这样才能使氧源源不断地扩散到血液中,可见,氧浓度最高的部位应是血浆,然后血浆中的红细胞将氧气进行运输到组织液内,组织液内的氧气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内液.所以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A.6.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a的含量会减少B.X只能参与激素调节C.Y只能合成b激素D.当a的含量增加时,b的含量就会减少【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据图分析:X为下丘脑,Y为垂体,Z为甲状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 为促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错误;C、垂体可以合成多种促激素,也能合成生长激素,C错误;D、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即b增加,D错误.故选:A.7.哺乳动物的性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是()A.核酸 B.蛋白质C.糖类 D.类固醇【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分析】固醇包括: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征.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解答】解: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是性激素,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故选:D.8.在寒冷条件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产热量一定高于散热量B.下丘脑不仅是体温调节中枢,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效应器有皮肤血管、骨胳肌等【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解答】解:A、人为恒温动物,在寒冷条件下,其产热量与散热量仍维持平衡,A错误;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错误;D、寒冷刺激人体冷觉感受器时,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故此时的效应器有皮肤毛细血管、骨骼肌等,D正确.故选:D.9.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细胞吸水能力增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D、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故选:C.10.下列激素中,可直接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的是()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C.性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激素在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不同的激素在分泌异常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首先明确的是各种激素的作用.。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下期高二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哪一项既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结构,又属于种群的基本单位()A、蓝球藻小球藻黑藻B、乳酸菌酵母菌大肠杆菌C、洋葱青蛙小鼠D、烟草花叶病毒土壤农杆菌肺炎双球菌2、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正确的是()A、该学说认为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B、施旺和施莱登总结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与先前存在的细胞”C、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该学说认为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4、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5、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A.细胞核 B.核糖体 C.叶绿体 D.溶酶体6、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成熟细胞,它与细菌细胞区别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开大光圈或换凹面反光镜7、在细胞的脂质物质中,对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生殖过程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的是( )A.脂肪 B.磷脂 C.固醇 D.维生素8、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9、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 B.组成淀粉、核糖、脂肪的元素种类相同C.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不可缺少,如叶绿素的组成离不开Mg元素D.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10、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物质,且彻底水解后的产物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C.细胞合成ATP、核酸、核糖等物质时均需要磷酸盐D.贫血症患者的病因是由于体内缺少Fe2+1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 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C. 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12、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13、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原核细胞有环状的DNA分子构成的拟核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DNA分子还可以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以外的结构中14、人体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

【高二】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高二】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高二】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试卷说明:基本题:90分考试单元:100分,② 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必须含有线粒体,而含有线粒体的细胞一直都在进行有氧呼吸,③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因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也不同④ 青蛙红细胞、人脑细胞和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其化学成分在不断变化。

A.① ② ③ ④ B② ③ ④ C② ③ D① ② ③ ④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实验证明()BA。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因素是DNA。

脱氧核苷酸和磷酸在两条长链上的交替序列是稳定的。

B.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

C.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每个DNA分子都有一个特定的碱基序列。

确认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和揭示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分别是()达孟德尔、摩根·B·萨顿、沃森和克里克·C·萨顿、埃弗里·D·摩根、沃森和克里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aa。

德纳布。

rnac。

dna和RNA。

dna或RNA 6。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Hirsch和chase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图所示,标记元素的位置为()a。

① ④ B② ④ C① ⑤ D③ ⑤. 在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未标记细菌的实验描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35S主要集中在沉积物中,上清液中不排除少量放射性。

B.为了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必须将其直接接种到含有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

C.搅拌和离心分离蛋白质和DNA,然后分别检测它们的放射性。

D.在本实验中,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细菌DNA和蛋白质,并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有32P和35s8(高考以下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是正确的:A.在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加倍;C.纺锤体在前期形成,后期消失;D.染色单体在前期形成,在后期消失,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结构。

河南省陕县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陕县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陕县一高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考试范围:1、2、3、4章;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B.生长素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C.CO2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平衡,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2、下列过程不需要受体参与的是()A.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C.抗原刺激B细胞使其活化 D.血清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3、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4、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组织液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D.糖原与血糖之间都能相互转化6.某人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 )A.大脑小脑脊髓B.小脑大脑脑干C.大脑小脑脑干 D. 脊髓小脑大脑7.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8.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 )A.茎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发生改变B.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含量高C.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含量高D.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9.下图是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A.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B.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C.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存在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10.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D.使动物园中的雌长颈鹿在缺少配偶的情况下,繁殖后代
参考答案:
A
狮虎杂交属于有性生殖。
4.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A
5.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A.血液和组织液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血浆D.淋巴
参考答案:
8.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分别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则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而激素类似物乙是始终抑制
B.若激素类似物甲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则可用于相关水果的催熟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0.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详解】A、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A正确;
B、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
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为肌肉细胞使肌糖原水解为葡萄糖
参考答案:
B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是不同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和引起的生理效应,载体蛋白具有运输的功能,受体蛋白具有识别的功能;甲状腺激素具有反馈作用.根据题图和选项内容梳理相关的过程,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
B
7.下表的资料显示4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Ⅰ~Ⅳ四种不同溶液,1小时后质量转变的百分率,由表可知溶液浓度最低的是
溶液
马铃薯质量变化百分率

+5%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上期暑假入学考试试卷高二生物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每题1.5分)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5.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6.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 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7.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两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8.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组成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①②分别表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B.根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判断乙图中的a、c为兴奋部位C.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都是由b流向a、cD.甲图中的①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上进行单向传导9.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若该图表示突触的结构,则图中的b代表突触间隙C.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D.若该图表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则b为浆细胞,c代表抗体10.大熊猫常被作为友好使者运送到国外,其在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河南省信阳市陕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陕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陕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豌豆的基因D与基因d控制的是同一种性状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雌配子和4种类型的雄配子自由组合③基因型为Dd的豌豆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④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的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上,子一代的表现型有4种A. 四种说法都对B. 只有三种说法对C. 只有两种说法D. 只有一种说法对参考答案:D豌豆的基因D与基因d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①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错误;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但雌、雄配子中D:d=1:1,③错误;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植株的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植株上,所结子粒胚细胞基因型有四种可能:AaBb、Aabb、aaBb、aabb,因此有4种表现型,④正确,故选D。

2. 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以下关于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卵子从输卵管中冲出也要经历类似精子获能的过程B、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C、体外人工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算成熟D、冲出的卵子还需要培养一段时间由小变大参考答案:D3.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能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 ( )A.肝糖元合成增加 B.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C.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传来的兴奋 D.血糖含量升高参考答案:C4.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A.没有DNA B.没有核糖体C.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D.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参考答案:D5. 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AABB)与纯合的红色品种(aabb)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红。

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度期末调研考试生物(2018.2.4)

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度期末调研考试生物(2018.2.4)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生物 2018年2月4日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B.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1﹣的浓度。

D. 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B )A.O2、血红蛋白、神经递质 B.血浆蛋白、生长激素、H+C.汗液、尿素、胰蛋白酶 D.呼吸酶、葡萄糖、胆红素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蛋白质经消化,通过①进入血液。

C.Ⅲ表示肾脏。

D.Ⅳ表示的器官是直肠。

4.下图为巨噬细胞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机制,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D )注: VEGFR-3表示受体,VEGF-C表示其信号分子A. VEGFR-3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

B. 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NF-κB 的作用来实现。

C. TLR4的内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 若该细胞通过产生的溶菌酶直接杀死细菌,则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5.将大白鼠从25℃的环境移到0℃的环境中,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B )A.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皮肤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率减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6.下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B )注:为神经纤维末梢,○为神经元胞体(含短树突),<○为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A. 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囊胚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C.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所致参考答案:A2.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参考答案:D3. 图甲是H20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 =b时H20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

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C.pH=c时,e点为OD.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参考答案:A4.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B5. 人体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A.神经元 B.反射弧C.神经中枢 D.神经纤维参考答案:B6. 如下图所示,I、II、III、IV分别表示雄果蝇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

请判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结构或物质是A.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 B.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C.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 D.染色单体、DNA分子、染色体参考答案:B7.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A.50只B.200只C.400只D.100只参考答案:B【考点】F3: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解答】解: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52:13,N=200只.因此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200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8. 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级中学2018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级中学2018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级中学2018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研究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B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有关方面的比较。

A项,去除细胞壁时用的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而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采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B项,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增殖,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没有体现出全能性,所以B项错误。

C项,植物细胞工程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可以大规模生产病毒疫苗、干扰素等。

D项,两者的培养基性质和成分是不同的。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参考答案:A3. 某同学想探究生根粉(生长素类似物)对某种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下表是他所做实验的结果,其中插条平均生根数比值是指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插条的平均生根数与不使用生根粉处理插条的平均生根数的比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一定要注意遮阴和在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C. 不使用生根粉处理的插条生根是插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作用的结果D. 由表可知,促进插条生根的生根粉的最适浓度可能在500 mg/L左右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着重于实验的注意事项,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A.生根粉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是实验的无关变量,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浸泡的时间应该是相同的,故A错误B.插条离开母体,吸水能力较差,故该实验应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成活率,故B正确C.插条自身也能产生的生长素,所以不使用生根粉处理的插条也能生根,故C正确D.由表中插条平均生根数比值可知,促进插条生根的生根粉的最适浓度可能在500 mg/L 左右,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实验中需要注意点:1. 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除了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且适宜;2. 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3.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要通过预实验来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4. 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的情况正确的一组是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肾上腺素和醛固酮均减少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参考答案:C5. 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图所示,下列哪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相同A.O2B.H2OC.Cl-D.CO2参考答案:C6. 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D7. 一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甲表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表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代表染色单体B.图中b代表染色体C.图中c代表DNAD.上述三项判断都是错误的参考答案:C8. 下列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抗原结合A.②⑤B.④⑤ C.⑥⑦ D.②③⑤⑥⑦参考答案:C9. 对于右边图示,不正确的说法有: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图中共有5种碱基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⑤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⑥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D.①⑤⑥参考答案:D10. 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这两种细胞功能却完全不同,其中最好的解释是()A. 两种细胞形态不同B. 两种细胞分布位置不同C. 构成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D. 两种细胞结构不同参考答案:C11.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60分)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O2、CO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2.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3.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6.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a的含量会减少B.X只能参与激素调节C.Y只能合成b激素D.当a的含量增加时,b的含量就会减少7.哺乳动物的性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是()A.核酸 B.蛋白质C.糖类 D.类固醇8.在寒冷条件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产热量一定高于散热量B.下丘脑不仅是体温调节中枢,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效应器有皮肤血管、骨胳肌等9.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10.下列激素中,可直接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的是()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C.性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11.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免疫球蛋白与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繁殖的过程属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C.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等疾病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或效应B细胞结合12.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B.刺激C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从F到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刺激C处,A、D两处同时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13.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部分过程是相同的C.T细胞和浆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D.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14.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15.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1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A.2,4﹣D B.乙烯 C.吲哚乙酸 D.赤霉素17.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18.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1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增长型和稳定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20.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B.泉山自然保护区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群落C.﹣块稻田中所有兰化螟幼虫、蛹和成虫组成﹣个种群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都是由光照决定的2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不影响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最终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22.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2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物环境24.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 D.生产者,异养型生物2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2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遗物中的能量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8.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29.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30.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31.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A.第二营养 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32.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3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次级消费者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C.④是指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D.一般情况下,③+④之和为②的10%~20%34.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D.无机环境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35.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3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C.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38.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9.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5%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40.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41.如图甲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1)在甲图中,A和B所示的结构分别属于反射弧的______和______.(2)乙图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______,递质释放的方式是______,与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和______.(3)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Ⅰ组材料的______(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______(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的,原因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_,使兴奋依次传导,其中与传导方向相同的是______(膜内或膜外)的电流方向.4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6(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______的计数原则.某同学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①取1mL培养液(其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②先将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不记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2)如所使用的某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16个小方格,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80个,则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约有______个.(3)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43.如图是对某个湖泊生态系统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定量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说明:图中是对湖泊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GP为生产者固定能量,H为草食动物,C为肉食动物,R为呼吸单位:J/(cm2•a))(1)湖泊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______,此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2)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3)食草动物所固定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______,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4)大气中含碳0.03%﹣0.04%,自养植物及自养细菌通过______和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同化为有机物.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______(大于/等于/小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动植物死亡后,遗体残骸通过被______而释放CO2是碳循环中十分重要的步骤.(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______不断进行着从______到______又从______到______的循环过程.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形式传递.(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______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流动的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有的______功能.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60分)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O2、CO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解答】解:A、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A错误;B、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细胞外液中,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主要靠血浆在血管内运输到各器官,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C正确;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2.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突触的结构.【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是发生在其中的生理过程均符合题意,发生在细胞内的或外分泌液中的均不可.【解答】解: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A正确;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并非细胞外液,C错误;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A.3.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叫体液,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为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少于于组织液渗回组织液渗入的量,因为组织液渗入淋巴是单向的组织液渗入血浆是双向的.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d为单循环,故为淋巴;淋巴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故b为组织液,a为血浆;故可判断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a、b、d共同组成内环境,a、b、d、c共同组成体液.故选:C.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各种成分和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不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正确;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故选:C.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知道平衡为止进行分析回答.【解答】解:在动脉血、肺泡内、和肺部毛细血管中氧浓度都很大,只有静脉血中含氧少.根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可知,肺泡内的氧会不断扩散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肺泡内又不断地补充外界空气,使氧浓度一直高于肺部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浓度,这样才能使氧源源不断地扩散到血液中,可见,氧浓度最高的部位应是血浆,然后血浆中的红细胞将氧气进行运输到组织液内,组织液内的氧气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内液.所以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A.6.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a的含量会减少B.X只能参与激素调节C.Y只能合成b激素D.当a的含量增加时,b的含量就会减少【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据图分析:X为下丘脑,Y为垂体,Z为甲状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 为促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错误;C、垂体可以合成多种促激素,也能合成生长激素,C错误;D、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即b增加,D错误.故选:A.7.哺乳动物的性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是()A.核酸 B.蛋白质C.糖类 D.类固醇【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分析】固醇包括: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征.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解答】解: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是性激素,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故选:D.8.在寒冷条件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产热量一定高于散热量B.下丘脑不仅是体温调节中枢,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效应器有皮肤血管、骨胳肌等【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解答】解:A、人为恒温动物,在寒冷条件下,其产热量与散热量仍维持平衡,A错误;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错误;D、寒冷刺激人体冷觉感受器时,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故此时的效应器有皮肤毛细血管、骨骼肌等,D正确.故选:D.9.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细胞吸水能力增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D、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故选:C.10.下列激素中,可直接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的是()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C.性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激素在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不同的激素在分泌异常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首先明确的是各种激素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